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七零小村女》-第3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秀英盘算了半天,又挨了一顿叨,哪里肯这么轻易放弃,一转身还要去抓儿子的胳膊,却被王利民躲开。

      着急之下,她也顾不得细细盘算了,直接开口道:“我就是想送碗榆钱饭去……啊,我刚蒸的榆钱饭,我记得你媳妇爱吃……”

      榆钱饭是小秋那丫头爱吃,自家媳妇何时爱吃那个了!

      听老娘找了这么个不靠谱的借口,王利民哭笑不得地对老爹摇了摇头,道:“娘啊,你究竟想干啥,还是直说吧,我爹在这里,只要是我能办的,我保证不甩手。”

      李秀英一听这话,脸上立刻浮上一层喜色来,却强压着,表情扭曲道:“我能想啥……”

      王建国与她几十年夫妻了,哪能不了解老婆子的脾气,向来有啥说啥的性子,难得这么装模作样一回,也不像啊。

      “你有啥就说啥,跟自家孩子有啥不能说的!”

      听老头子这句话,李秀英似乎得到了一点鼓励,立刻有了勇气,道:“我还不是想着,你媳妇要照顾几个孩子,还要做衣裳,还要养那么多鸡啊鹅的,忙不过来,就想着搭把手,逮几只过来替你们养着……”

      不等她说完,王利民就皱了眉。小秋本来留了二十只,送人的、被要去的,最后只剩下六只。因着后来那个小队长硬赖了四只去,还惹得小夏哭了一回。再说,两个闺女天天挽着筐子打菜喂了两个多月了,小鹅都喂到半大了,他哪里还忍心再送人?

      何况,当初他拿回鹅苗来,还有定住喂鸡的时候,可都先跟爹娘打过招呼的,是老太太不养,还说了些闲话……如今,她反悔了,就又想着来自家抓鸡抓鹅?

      “娘,那些鸡鹅其实都是小秋带着小夏在喂,不咋用她娘费心的!”毕竟是自家老娘,又当着老爹的面儿,王利民还是照顾两人的面子,话就说的比较婉转。

      “你糊弄谁呀?小夏才多大,就能喂鸡,还喂鹅?”李秀英撇撇嘴,显然不信王利民的托词。

      只不过,不用王利民再说什么难听话,王建国已经发话了,冷冷地瞪着李秀英,毫不客气地呵斥道:“行啦,行啦,当初让你养,是你自己不愿意的,如今还说什么说,赶紧回家,别在这里给我丢人!”

      “我……”李秀英还想说什么,可刚说了一个字,就被老爷子瞪了一眼,立刻缩头缩脑地蔫了,悻悻地回家了。

      王建国回过头来,表情不明地看着儿子,轻轻叹了口气道:“你娘老糊涂了,你别跟你娘一般见识。干了一天活也累了,快回去吧!”

      老爹这么替他着想,王利民反而有些不自在了,他张了张嘴,到底没说出什么来,垂着头闷闷地应了一声,转身回了家。

      小秋带了篮子去学校,放了学先去打菜,然后才回家吃饭,她带着小夏回到家的时候,老爹已经在家了,洗漱过,正抱着小冬在院子里逗着,另一边的厨房里,宋秀菊正帮着宋秀莲往外收拾饭。

      一进门,小夏就丢开姐姐,朝着自家老爹奔过去,王利民连忙伸出一只胳膊接住小女儿,爷仨挤在一起哈哈笑着,连小冬也咧着没牙的小嘴巴嘿嘿直乐。

      对小夏这种近似本能的装乖卖萌,小秋早就见怪不怪了,家人亲密和乐,也是她乐于见到的。她招呼一声,拎了菜篮子去给鹅丢了些野菜,让它们趁着天没黑透之前,再吃些东西。当然了,扔野菜的时候,她也偷渡了些高粱……没有这些偷渡的粮食,鹅也不可能长这么快。大伯娘是跟他们家一起抓的鹅苗,如今可比他们家的鹅小了差不多一半呢!

      最开始魏红梅还奇怪来着,眼看着两家的鹅差别越来越大,她也索性不理会了——她白天要下地干活,回家还要做饭做家务,鸡呀鹅的,都是三个小子挖点儿野菜喂喂,小子们粗拉拉的,干点儿出力的活还行,还能指着他们跟闺女一样细心呀!

      摆下饭,一家人围坐下来,一边吃着饭,一边说道说道一天的见闻趣事。宋秀莲只是笑眯眯地听着丈夫和女儿们说话,并没有提及白天的事。

      也不知是不是被爹抱着弟弟的模样给【创建和谐家园】到了,小夏这一天说什么也要在家住,不跟着去学校了。小秋只好跟着宋秀菊去了学校。

      第二天,她早早回家拿筐子去挖菜,小夏迷迷糊糊刚睡醒,揉着眼睛跟出来,到了地里,才想起一件事,偷偷摸摸跟姐姐道:“姐,昨天咱奶奶和小姑到咱家去捉鹅和小鸡来!”

      “啊?”小秋下意识地惊了一下,随即才想起来,前一天晚上她喂鹅喂鸡时,并没有少……于是稳了心神道:“那咋没抓走啊?”

      小夏突然咯咯咯地笑起来,跟个偷了大米的小老鼠一样,笑眉笑眼道:“我听说,她们惹恼了大灰它们,被叨跑了!嘿嘿……”

      大灰就是小秋家那只头鹅,因为长得大,灰色羽毛,就得了这么个名字。

      “哦,这样啊……”小秋沉吟着,片刻又问,“咱爹跟咱娘咋说的?给她们吗?”

      这么问了,小秋在心里其实已经决定,若是爹娘想给,她也不拦着,那毕竟是王利民的爹娘,几只鸡仔送了也就送了。再说,这会儿给几只鸡仔过去,总比她们辛辛苦苦把鸡养大了,奶奶李秀英再生什么幺蛾子要好。当然,这还是因为老爷子还是比较顾及面子的,到时候,让王利民跟老爷子说清楚,送几只鸡仔了了事儿,再别生事端才行。

      小夏寻思了一会儿,却摇了摇头:“不给!娘说,去把姥姥家的鹅要回来……爹说不给。”

      小秋的眉头高高挑起,然后慢慢落下来,扯着嘴角展开一抹笑:看来,自家娘也不是一味地软弱嘛!

      第九十章

      到了五月份,小鸡小鹅又大了不少,都跟大【创建和谐家园】头差不多了,筐子里实在放不开了,终于弃了它们的‘摇篮’,住到修缮清理过的鸡窝里去了。

      吃过晚饭,小秋小夏去鸡窝看了一回,小夏还感叹呢:“不用往筐里抓鸡,太省事儿了!”

      结果,当天下半夜,鸡窝里就传出一阵小鸡的惊叫声。

      小秋睡觉惊醒,睁开眼,趿拉了鞋子就往外走。王利民一家之长反应更快,哐当一声打开门,朝着鸡窝飞奔过去,手里还打着手电筒。

      等赶到鸡窝跟前,小鸡小鹅在窝里乱成一团,惊叫声连连。

      王利民打着手电筒往鸡窝里一看,隐约看见有灰色的影子从鸡窝里角落的缝隙里窜出去……

      小秋跑过来,问:“爹,咋回事?”

      王利民握着拳头,恨声道:“招了老鼠……”

      等拿了筐子,将一只只惊魂未定的小鸡小鹅抓进筐里,小秋心里沉沉的:“五只鹅,三十一只小鸡,……少了两只!”

      成年公鸡也很凶悍,但毕竟还只是刚满月的小鸡,再厉害的存在,幼年时期也是孱弱的。两只毛茸茸的小鸡趴在鸡窝里,脖子上的伤口血淋淋的,还汩汩的流着血,小秋将它们捡起来……触手还是柔软热乎的……

      当天晚上,小鸡小鹅不得不又在筐子里过了一夜。

      第二天一大早,小秋照旧早早起来出门挖菜,因为小夏夜里没睡好,就没有叫醒她。等她挖了一篮子菜回来,就看见小姑王爱巧站在歪脖子柳树下,朝着自家探头探脑的。

      小鸡被咬了,小秋心里不痛快,也懒得理会不相干的人,扭着头装作没看见,就想直接回家。

      却不想,她不想生事,王爱巧却不想放过她,冷声怪气地道:“哎哟,不是见天地很兴头吗?这咋跟霜打了的茄子似的啦?……啧啧,不知孝顺老人长辈,这不就得了报应了……让我说啊,就是活该!”

      自己天天用心饲养的小鸡被咬死,小秋本就难受,被王爱巧这么一说,她的心头忽地腾起一团火来。她的手握在了镰刀把上,冲动下几乎抡着镰刀上去劈人……但,紧要关头,她还是把怒气按了下去。

      她垂着头默默动王爱巧身边走过去,一直走进自己家大门,这才蓦然回过头来,向着王爱巧灿然一笑:“我就是损失了两只小鸡,也还有老些呢,总比有的人一只没有强!……哎,小姑,你不会被鹅咬了不甘心,往我家鸡窝里扔耗子了吧?”

      “你……胡扯,我没有……”王爱巧急赤白脸地辩解着,奈何小秋根本没想多搭理她,咣当一声关上篱笆门,转身往后院去,喂鸡喂鹅去了。她喂完家禽,还要赶紧洗脸吃饭去上学呢,哪里有那么多闲工夫搭理闲人!

      王利民就去大队部买了些扒房子扒出来的旧砖回来。把之前破旧的土坯茅草鸡窝推了,重新用砖砌了新鸡窝,连鸡窝里边的地面都用砖砌了。没有水泥石灰,小秋就想起了古代建筑用糯米汁灌墙缝的办法,熬了一大锅糯米汁子,和了泥和沙子,把地面墙面都细细地灌了缝儿。如此,晾上一天,等墙缝里的糯米汁子干了,比水泥混凝土还结实的,老鼠也不能进去祸害了。

      小鸡和小鹅日渐长大,食量也随之暴涨起来。小秋和小夏除了早晚去地里挖野菜嫩草充当饲料外,趁着春夏之交,还可以去地里捕捉老鸹虫。

      这种老鸹虫是一种小甲虫,与金龟子类似,却比金龟子小得多,绿豆大小,通体纯黑色,小小的喂小鸡正好。吃了这种虫子,小鸡长得快不说,还不容易生病。

      另外,小秋又说服老爹,在后院角落挖了个池子,堆积鸡粪并一些腐草树叶,然后去陈年的草垛底下翻出蚯蚓来,放养到池子里。她很想养面包虫喂鸡,只不过,这会儿也不知道有没有人饲养那东西,也不知道去哪里寻找,只能作罢。

      因为王利民父女都很勤谨,宋秀莲家里也没多少活计,宋秀菊偶尔帮着洗洗衣裳,其他的课余时间也闲来无事,也跟着小秋小夏一起出门,不过,她就不跟孩子们一样去捉老鸹虫,而是四处搜寻鲜嫩的野菜。春季野菜刚刚萌生,最是鲜嫩,采回家只需用热水烫一滚,放点儿蒜泥调料拌一拌,就极是鲜嫩可口。吃不了的,还能喂鸡,没一点儿糟践的。

      天天忙忙碌碌的,日子过得特别快,好像一转眼功夫,天气就热起来,刚刚过完六一儿童节,农村里就迎来一年最忙最累的麦收。小学里也放了两周的麦收假。

      一放假,宋秀莲就打发宋秀菊回家了。他们忙碌分不开身去照料家里的二老,总不能把放了假的妹妹再留下。

      麦熟一晌。麦子熟了就要尽快从地里收割回来,趁天气晴朗打场、晾晒,装了袋子入了仓,这一年的白面才有了着落。

      熟麦子的季节已经入了夏,天气易变,万一麦子熟了没有收回来,遇上刮大风就会把麦子刮倒,麦粒儿会散落到地里造成损失。若是下了雨就更糟糕,已经成熟的麦粒沾了雨水就会发芽;若是连阴雨,那成熟的麦子会霉烂变质……所以,麦收又称抢收。

      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农村人不管老弱妇孺齐上阵,除了动不了的老人病人,吃奶的娃娃,只要离了地儿的孩子,都下地参加抢收。身体好的用镰刀割麦子,身体弱一些的在后边收拢割下来的麦子,打成捆儿,送到地头路边去。再老弱幼小的,就拎个篮子跟在后边捡拾遗漏的麦穗儿……真真正正是颗粒归仓!

      这种情况,平时不参加劳动的宋秀莲也要下地,小秋小夏也要下地,小冬也被带到地里,在地头的树荫里放一个长椭圆形的柳条筐子,筐子里放个小褥子,小冬穿着土裤就坐在筐里自己玩儿,玩累了就睡……农村孩子皮实,地头上长大的孩子不乏其人,小冬只是其中一个。

      第九十一章

      小秋细心,让王利民在筐上扎了个棚子,又让宋秀莲用蚊帐布缝了个小蚊帐,罩在筐上头,以免地里的蚊虫叮咬了皮肉细嫩的小冬。她还用水壶装了水,连同小冬的奶瓶奶粉都带上,天气太热,宋秀莲干活容易上火,用她的奶水再喂孩子,孩子容易上火,倒不如白天都喂奶粉。

      至于宋秀莲和她们姐俩,小秋也没忘记防晒措施,提前买了好几顶草帽,让宋秀莲在帽子缝上大半圈布帘儿,戴上之后,不仅能遮住头脸,连脖子都能遮住。她原本给大伯娘魏爱梅也准备了的,魏爱梅却嫌弃气闷,小秋只得作罢。

      小秋娘几个全副武装的样子,村里人初见也觉得奇怪呢,撇嘴说小话的也难免,只不过,宋秀莲干活扎实,虽然不能割麦子了,但捆麦子搬麦子一点儿不落后,还不时地帮旁边的人一把,小秋不用说,小小年纪一点儿不比大姑娘差,就连小夏拎着个小篮子也认认真真地捡着麦穗儿,一点儿不溜奸耍滑的,渐渐地,撇嘴的说小话的也就没有了。

      只有王爱巧看不惯宋秀莲娘儿仨那漂亮又遮阳的帽子,那草帽上用的可都是的确良呢,有那么好几大块布,都够给她做件褂子了……

      那女人真是够黑心的,把好好地的确良布裁了,都不给她做件衣裳,亏得还买了缝纫机学了缝纫……若不是宋秀莲那女人,家里指定都惦记着她,那买缝纫机学缝纫的也会是她。她就不用天天下地干活,不用晒得黢黑,在家里踩踩缝纫机就能挣工分,还能有好多布料做新衣裳……

      这人钻了牛角尖儿,就往往越钻越窄,转不开身调不回头,只能越想越气,越想越恨……

      她的目光时不时地阴森森地盯宋秀莲一眼,扫过小秋小夏的时候,也阴狠狠的,但当着这么多人,她实在不敢对宋秀莲和小秋小夏做什么。

      那边小秋小夏戴着草帽,低头干活,天气热的人发慌,太阳明晃晃的照人的发晕,实在没心思去关注王爱巧如何如何。

      一趟麦子割到头,小秋将最后一把麦子捆成个子,终于能够直起腰擦把汗了,还没等她喘口气呢,就听得另一边的地头上,突然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

      “小冬?!”小秋想到了地头上的弟弟,拔脚就往那边狂奔过去,宋秀莲听到哭声也连忙过去查看,却终究慢了半拍,落在小秋后边十几步。

      等小秋跑过去,小冬哭得已经是鼻涕眼泪糊了一脸,看见小秋跑过来,立刻委委屈屈地朝着小秋张开了小手,要抱!

      小秋什么都没想,立刻俯身去抱小冬,小冬抱在怀里,她才后知后觉地发现,筐子上罩着的小蚊帐被撩开了一边……她记得很清楚,下地干活前,她很细心地把帐子边儿压在筐底下了,小冬的力气,不可能拉动筐把帐子撩起来……

      疑惑一闪,她就先顾着拿了帕子替小冬擦脸了。

      小冬其实很乖,之前哭得厉害,小秋把他抱起来,哄了两下哭声就小了,等见到匆匆赶过来的宋秀莲,小嘴儿又撇了撇,却没再哭起来,被宋秀莲抱着坐在树下喂水去了。

      小冬交给宋秀莲哄着,小秋就在筐子周边察看起来。地头上脚印杂乱,加上她和宋秀莲急匆匆过来也没注意,筐边儿上是有些脚印,却看不出什么异样来……她又去看筐里,差不多是一根柳条一根柳条地摸过去,也没找见有小木头毛刺儿啥的,那应该不是筐的问题……小冬那哭声太突然,太剧烈,就像被火烫着、被【创建和谐家园】着了似的……

      小秋不死心,又把筐里扑的褥子拎出来抖搂了一通,细细地查看了一番,还是没有什么发现。既没有异物,也没有虫子……

      就在她几乎要怀疑自己想多了的时候,被宋秀莲抱在怀里的小冬突然又哇地一声哭起来。

      小秋猛地转回头去,却见宋秀莲手忙脚乱地哄着小冬,一脸的焦急和不知所措。

      她赶过去,“娘,咱们把小冬的土裤解开来看看……”

      “早上临来换的新土啊,我都用罗子筛过了,不应该有什么东西啊!”宋秀莲一边说着,却仍旧顺着小秋的话,把小冬的土裤解开。

      半晌午功夫了,小冬已经尿了一泡,土裤里的土有些湿,小秋却完全不在意这个,伸进手去,细细地摸索着……

      片刻,她的手指蓦地刺疼了一下,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痛呼:“哎哟!”

      “咋了,咋了,真有东西啊?是不是爬进虫子蝎子去了?”宋秀莲连声询问。

      小秋的脸色却变了,因为她的手缩回来,手心里赫然抓着一枚槐树上的木刺!

      小冬固然是放在槐树下,但槐树的木刺长的结实,不会无缘无故脱落,更不会穿过帐子刺伤小冬,更不可能凭空钻进小冬的土裤里去……而且,小秋最后搜检出来的不是一枚,是三枚槐树刺!

      找到木刺,再去看小冬,却见白胖的腿上有两个醒目的点状伤口,周围已经肿起来了。宋秀莲一看就忍不住落了泪。小秋没有哭,却也心疼得直抽抽,一家人细心呵护照料的小弟弟,居然被人下了毒手弄伤,那心疼的,比扎在她自己身上还疼啊!

      这是谁,能对着一个襁褓里的婴儿下此毒手?简直是丧心病狂,黑了心肝烂了肚肠啊!

      “嗳哟,这是谁啊,这么丧良心啊……”大伯娘魏爱梅也过来看看情况,一看到小秋手心里的槐树刺和小冬身上的伤,立刻惊叫起来。

      这么一嗓子,成海成江成河三兄弟率先丢下镰刀跑过来。王利民和小夏随后,附近田里割麦子的人也随后都围拢过来。

      小秋往后退了几步,退到人群外边,目光越过匆匆跑过来的人群,就看见了一动没动的李秀英,还有脚步仓皇匆忙,从另一端地头跑走的王爱巧。

      她咬咬牙,嘴角挑起一丝冷笑走过去:“奶奶,我小姑咋了,怎么走了?”

      “小屁孩子管得倒宽,问道啥问道,你小姑觉得不舒坦家去歇着了,咋了?你还去给队长告诉你小姑哇……”李秀英劈头盖脸地一通呵斥。

      第九十二章

      这时,看过热闹的人们又回到了地里,王利军王利民兄弟也赶着割麦子,走了回来,恰好听到李秀英瞪着小秋,黑着脸恶狠狠地训斥着。

      王利军皱皱眉头,抢上前一步拦住老娘:“娘,你跟个孩子计较啥,也不怕人笑话!”

      小秋转眼看看地里的人,冷冷笑道:“大伯,我也不知道奶奶为啥生气,就是因为我看见小姑走了,过来问一声么?大伯,我只是关心小姑。”

      王利军赞许地点点头,继续劝李秀英:“娘啊,小秋这丫头懂事,她就是关心小巧问一声,不是错,你可别想歪了孩子啊!”

      “我想歪了?我当奶奶的还不能说她小妮子两句了?我说她两句就是想歪了,你们就护成这样?你妹妹病了,身子不舒坦,你们都没个问问的啊……”李秀英又是恼怒又是委屈的样子,朝着王利军嚷嚷着。

      小秋眯眯眼睛,凉凉地插话道:“奶奶啊,我小姑既然病了不舒坦,那不朝着村里走,咋还往村外走啊?”

      成江成河这会儿算是听明白了小秋的意思,成江立刻接话道:“小秋你不知道,从那边走也能回村,不过是多绕两里地的远路,过两道沟罢了!”

      先前小冬身上的伤,还有小秋找出来的槐树刺,大家伙儿可都看在眼里了。割麦子可是大事儿,没特殊情况可不能家去,偏偏在小冬被人下黑手伤了之后,王爱巧身子不舒坦家去,还特特地绕了远路……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12:3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