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七零小村女》-第3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爹,您咋在这里避着,这大晚下黑灯瞎火的,一下子走出来,还真是吓我一跳……”王利民小声地抱怨了一句,然后问道,“爹,您是不是有啥事啊?咱进屋里说?”

      王建国咳了一声,摇摇头道:“这么晚了,孩子们都睡下了,还是回咱家里说说话吧。……我有个事儿问问你。”

      “嗳。”王利民答应着,随着王建国往老屋里去。

      只是,刚进屋,王利民就被李秀英扯住质问起来:“你是不是傻啊?有当老师的差事,你咋不想着点儿自己妹妹,咋就想着填呼丈母娘家去了?你赶紧去跟利群说一说,让小巧去当这个老师……你妹妹也是初中生,也不是干不了……”

      李秀英絮絮叨叨地还在说,王利民已经黑了脸。

      他没有跟李秀英撕掳掰扯,只转头看向已经在堂上坐了的王建国:“爹,你也是这个意思吗?”

      王建国有些不敢抬眼,却更没办法面对老婆子的抱怨和闺女的眼泪,只能叹口气道:“你妹妹也想干老师……”

      王利民抿了抿嘴角,默了片刻道:“爹,这事儿我都给小秋姥娘家说了,没法改了。不过,爹娘若是真的有心安排小巧……”

      第八十五章

      “爹娘若是真的有心安排小巧,就让小巧在家里多用用功看看书,我去县城里,听说好几个厂子都准备招工,不比在家里干个代课老师好?不过,人家都要考试,小巧要是功课不好,也考不上。”

      王建国不由心动,却有些不敢相信,问道:“真的?咱们能要到名额吗?”

      这个时候,也有不少招工的机会,只不过,大多并不公开,万事都讲究计划,讲究安排。上学要有名额,招工也要有名额,有了名额才能参加考试选拔。

      王利民去县上送了趟鸡,开了春,有了鸡蛋还要去送鸡蛋,与人混熟了,相信要个招工报考名额还是可以的。实在不行,还有吴家……

      于是,他点头保证道:“爹放心,只要有招工机会,我就会尽力给小巧争取的。”

      王利民告辞走了,王爱巧却仍旧哭的不肯停:“我不要去县里,我就想在咱们村当老师……”

      当老师,才能天天见到廖老师。一想到,能够天天跟廖辰共事,甚至能够跟廖辰熟悉起来、亲近起来,王爱巧就满心火热。只不过,她心里所想之事显然无法说出口,是以,尽管她不停哭闹,也没能改变什么。王建国打定主意等县里的招工名额,就连李秀英也更看中让女儿去县城招工,毕竟,能够去城里工作生活,比在村子里当个什么代课老师有前途多了。

      虽然宋秀菊只是当个代课老师,对于程家人来说仍旧是个大事,又恰逢周日,宋秀程得了信儿,就骑了车子回来,送妹妹报道。

      三合村不算太大,也不算太小,总计六个生产队,八百多口人。

      小秋家住在村东,村小学却在村西,与大队部相邻,没有院子,只有两排土坯红瓦顶的平房,旁边是一个场院,春秋两季打场晒粮,平常就是学生们的操场。

      小学的房子每排是六间,两间一个教室。之前两个复式班和老师办公室各占两间,第一排刚刚好。宋秀菊过来后,班级做了拆分,就分成了三个班:一二年级班、三四年级班和五年级班,第一排就全部成了教室。办公室搬到了第二排的西头两间。

      王怀清和廖辰住的是后排东头两间,宋秀菊的房间则是居中两间,之前许金玲住过的,屋子里做了隔断,里间盘了炕,接着外间有一个灶台。

      前一天王利民已经过来检查修缮过,把灶台和炕都泥了一遍,烟道通过了,窗户也重新糊了。又请了会木工的王利军过来,把桌椅板凳并门窗等都修理了一番。他们没想着让宋秀菊在这里开伙,但通一通烟道,早晚烧点儿水、冬天烧炕,都能用得着。

      干完这些体力活,就轮到宋秀莲和小秋小夏娘仨上场了。

      娘仨将里里外外的浮土灰尘清扫一遍,又把简陋的几件桌椅家具擦洗干净,炕周围糊了漂亮的白底绿花的墙纸,窗户上挂了白底绿碎花儿的窗帘……简陋的房间,就变得洁净温馨起来。

      宋秀程宋秀菊兄妹俩一到,宋秀莲上前接了,帮着宋秀菊一起,把被褥往炕上一铺,淡绿色格子土布的床单意外地与窗帘墙纸协调统一,整个屋子都仿佛盈润着一层淡淡绿色的生灵气息,顿时鲜活、生动起来。

      王怀清校长没有回家,廖凯也留下来帮忙收拾屋子,没有回镇上去。

      宋家姐妹将屋子收拾齐整,王怀清和廖凯才跟着王利民宋秀程走进里屋参观,却也只是扫了一眼,就又退了出来。

      王怀清笑道:“还是年轻女老师会收拾屋子,这一收拾,都看不出破屋烂墙的简陋了!”

      又道:“咱们学校的条件有限,生活也艰苦,秀菊同志能过来工作,可要做好吃苦受累的准备了。”

      宋秀菊还有点儿羞涩,微微一笑,道:“我什么也不懂,以后工作中,还要王校长和廖老师多多帮助,多多指正。”

      王利群也过来看情况,见大家说说笑笑的一团和气,他也高兴,挥手道:“秀菊是咱们的实在亲戚,以后有什么事找我跟找你姐夫一样哈。”

      随即,又对王校长道:“王校长和廖老师、宋老师为了咱们村的孩子们受累、操心的,咱们村里穷,没别的东西,以后每年每个人拨一百斤麦子一百斤棒子。咱们村里的养鸡场只要办着,以后,从三月到十月,每个月每个人发两斤鸡蛋。……其他月份不是我抠搜,实在是冬天母鸡不干活,我也没处寻摸鸡蛋去!”

      之前村小学的老师就有口粮,却不过是五十斤麦子、一百斤棒子。如今细粮加了一倍不说,每个月还添了两斤鸡蛋,福利待遇算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王校长几个自然欢喜。加上王利群后边的一句玩笑,就越发逗得一群人哈哈大笑起来。

      说笑着,王利民邀请了王校长和廖辰到自家吃顿饭,也算是宋秀菊上班的入伙饭。

      为了这一顿饭,宋秀莲和小秋娘俩前一天就下手准备了,王利民去套了两只兔子,成海成江去河里捞了三四斤鱼,年后留下的母鸡也开始下蛋了……红烧野兔,铁锅熬鱼贴饼子,又有韭菜鸡蛋、椿芽鸡蛋、荠菜丸子……实实惠惠收拾了十多个菜。

      成海成江兄弟俩忙乎一回,宋秀莲又特意把魏红梅请过来帮忙做菜,之前给宋秀菊房间里修理桌椅门窗,王利军也忙乎了两天,今儿自然也请过来作陪……于是,男人们在屋里坐了一桌喝酒。又在院子里放了两张矮桌,女人和孩子们一起围坐了,说说笑笑,吃吃喝喝,热闹到半下午方散。

      吃过饭,王利民送几人出门,回来看着帮忙洗刷收拾的小姨子一眼,就进了屋,找着正在打扫的妻子,低声道:“秀菊一个人在学校住……可别害怕了,我琢磨着,不若让小秋过去跟她搭个伙做个伴儿。”

      丈夫替自己妹妹考虑周全,宋秀莲自然欢喜,笑道:“我也正想这事儿呢。反正小秋每天晚上都要去学校找廖老师补课,去跟秀菊搭个伙儿倒是两厢里方便。”

      结果,一说让小秋去跟小姨作伴,小夏不干了,拉着宋秀菊的手不撒,嚷着自己也要去。

      第八十六章

      王利民和宋秀莲一开始还不同意的,倒是宋秀菊笑着将小夏抱了起来:“就让小夏去吧,小夏到秋上也要上学了,跟着我住,也能提前教她认认字、识识数。”r于是,小秋小夏姐妹俩就一起去给小姨搭伙做伴了。也亏得宋秀菊宿舍里的那盘炕宽展,宋秀菊带着小秋小夏姐妹一起睡也不挤。r小学里的情况是一二三年级人数多,到了四五年级,年岁渐长,已经能帮家里干活了,就有学生辍学,学生就少了。r于是,宋秀菊上班之后,就单独将一年级分出来给她教,并兼着五个年级的音乐课。廖辰教二三年级,兼着各班的体育课。王怀清校长则仍旧教四五年级。r最开始,小夏每天晚上跟着宋秀菊学习认字识数,过了一个星期,宋秀菊过来吃饭时对姐姐姐夫说,干脆让小夏跟着一年级上课吧,也省的白天姐姐做了活计去,还得照料俩孩子。r将女儿交给小姨照料,王利民和宋秀莲没有什么不放心的,毫不迟疑地答应了。这会儿,学校的学生也没有学籍,半路上学也没什么障碍,给王怀清校长说一声就妥了。r于是,小夏就高高兴兴背着新书包去上学了。r这个时候,学生的课程相对简单浅显,一年级不过学到十位数的加减法,有宋秀菊每天晚上开小灶,小夏居然渐渐能够跟上了。r宋秀菊过来上班没多久,四月初,小秋姥姥挎着篮子送了两窝小鸡来,总共三十五只。r老太太专门跑这一趟,也是来看看当老师的小闺女——虽然知道有姐姐姐夫照应着,小女儿吃不了苦,但不亲眼看看,当娘的总难免挂记着。r等钟玉琴一见宋秀菊,小闺女来了不到半月,没了魏大勇的骚扰,脸色舒展了,气色极好不说,隐约看着脸颊都丰润了些许,不由失笑:“看得出你姐姐伺候你吃得舒坦啊,眼看着竟胖了。”r因为大队里拨了粮食,宋秀菊在姐姐家吃饭也没觉得不好意思,被自家老娘这么一说,难免羞窘地撅了嘴:“娘!”r宋秀莲连忙打圆场:“不过是没了心事,脸色好看些罢了,哪里就这么快胖了的。……娘啊,你不知道啊,自打秀菊来了,帮我可多了,又专门带了小夏上学……倒是您和爹两老在家,没人照应了。”r听大女儿这么说,知道姐妹俩处的不错,钟玉琴更觉安心,笑呵呵道:“我们又不是七老八十的,还动弹的动,这会儿还不用人照应呢。”r说说话,又对大女儿秀莲说:“我又找人给孵小鸡了,这回拿来的鸡崽儿,你也送几只去你利群大哥家里……人家给帮了这么大忙,咱家也没啥好东西答谢,也就送几只鸡雏儿,表表心吧。”r宋秀莲连忙答应着,把老太太带来的芝麻酥糖并二十只鸡雏儿装了,让小秋小夏给王利群家送过去。r隔了一天,大伯娘魏红梅找人孵的鸡雏儿也送来了,十八只。加上前一天的十五只,一共三十三只,唧唧唧唧的黄色小绒球儿,放在一只大柳条筐子里,毛茸茸滚过来挤过去,活泼的不行。r这些小小的毛球个个都是傻大胆儿,都不知道害怕的,伸个手指头过去,它们就会争先恐后地挤上来啄上一口。r小秋早就有准备,小米用温水泡软了,用手指用力一搓能搓碎了,就能给小鸡雏儿吃了。另外,她还偷偷地准备了一些鸡蛋,煮熟了之后,将鸡蛋黄碾碎加在小米中喂给小鸡吃。鸡蛋壳、贝壳也攒了不少,待小鸡雏长得稍大一点,翅膀和尾巴生出一点点硬翎毛的时候,就可以给它们饲料中加一点蛋壳粉,再大些,就可以换成贝壳粉。r早晨,小秋就督促着王利民把小鸡连筐子搬到屋外晒太阳,中午搬到阴凉里,傍晚又让王利民帮她搬进屋里来……还要防备几只半大的小鹅,它们对刚来的‘小东西’很好奇,总是伸着长脖子往筐子里探头,把那群小鸡崽儿吓得惊慌失措挤成一团。r因为小秋喂的饲料好,照料的又精心,三十多只小鸡长得飞快,竟是一只也没损失。r说起小秋家的这些鹅,刚拿回来的时候,王利民也是先去问了大哥和爹娘的。r可是,小秋奶奶李秀英一脸嫌弃:“鹅那玩意儿吃得多,也不咋下蛋,就是填不满的无底洞,纯糟践粮食的东西,我可没那么些粮食给那些扁毛畜生糟践!”r王利民被撅得一脸灰,悻悻地往回走,一出门正好遇上大哥和大嫂从地里干完活回家。r一听说王利民要了些小鹅苗,王利军还没说话呢,魏红梅已经欢喜地开了口:“利民啊,你要了多少鹅苗啊?有余富不?要是有余富的,就拨给嫂子我两只。今年养的鸡多,眼看着一天天长大,也不能天天圈在筐子里吧,总要撒出去养着……这不,我正发愁那么些鸡撒出去照看不过来呢。能养两只鹅就好了,那东西看家护院,可不比狗差,还天生跟鸡合群,看护鸡群,比狗都强呢!”r见大嫂这么识货,王利民心情好了不少,他嘿嘿笑道:“大嫂说啥话,两只算啥,你想养几只养几只,这就过去,让你挑头份儿。”r到底,魏红梅也没多要,就捉了四只去,再多,她也怕喂不起了。小秋奶奶说话虽然不中听,但有句话说的不错,鹅这东西饭量大,一只鹅比几只鸡吃的都多。r宋秀莲跟王利民商量,要不自家也留十只算了……不等做决定呢,小秋放学回来了,一看满满一篮子小鹅苗,顿时喜欢上了,越俎代庖替爹娘做了决定,留了二十只。r然后,小秋分别给姥姥家和王奶奶家送了两只过去。刘小芳和刘春生家也各要了两只过去,小秋家最后也只剩下六只只。这几个月下来,已经长成半大鹅了,每天在院子里外嘎嘎嘎的呼啸来去,也快成一霸了。r被这些憨货们闹腾的不行,小秋只好让王利民把养小鸡的筐子放在凳子上,小鸡崽们才逃脱了鹅群的侵犯和骚扰。

      第八十七章

      小秋家的鹅苗数不对?那还有段小故事。

      王利民自家留够了数之后,剩下二十几只被他一篮子拎到王利群家。而王利群也省事儿,自家留了五只后,剩下的往大队部里一送,你一对我两对的就分了。有个小队长得了信跑的慢了,还没抢到,最后又跑到小秋家,撒泼耍赖,到底要了两对去才罢休。

      所以,小秋家就只剩下六只小鹅了。也亏得只剩了六只,不然小秋大概真的要发愁拿什么喂它们了——就这六只,她就没少动为从大碗里偷渡粮食动心思,再多,动用的粮食大了,她怕是真的无法掩饰了。

      半个月过去,小鸡雏们长出了硬翎毛,筐子里放不开了,终于被放在院子里散养。鹅群们对这些小东西也失了新鲜,虽然还是高昂着头一脸不屑,却也不欺负小鸡们。于是,小小的院子里鹅群嘎嘎嘎地踱着步子,小鸡雏儿则叽叽叽地奔过来跑过去,一会儿在篱笆下刨刨土,一会儿又跑去树下边找找虫子……小院里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景象。

      旁的人看了羡慕眼馋一回,也就丢开手。小秋奶奶住得近,几乎不用出门,就能听到大儿子二儿子院子里都热热闹闹的,只有她当初怕事儿没敢养鸡,院子里只有三只老母鸡,懒散地窝在太阳里,连个动静也没有。李秀英后悔了。

      王利民下地干活,小秋小夏上学去了,家里只有宋秀莲做缝纫活儿,顺便照看小冬。

      李秀英来到二儿子家门前,没等进院子呢,目光就黏在院子里走来跑去的鹅群和小鸡们身上了……这么多鸡啊,等喂大了每天最少也要下十几个鸡蛋啊!还有那几只鹅,要是下了蛋,那鹅蛋可比鸡蛋大得多,腌一腌,一只咸鹅蛋就够一家人一顿吃的呢。

      好不容易把目光从鸡群鹅群身上移开,李秀英抬了抬手中的篮子,一边扬声叫着:“老二家的……”一边伸手推开篱笆门,迈进了院子。

      正在屋里给小冬喂蒸鸡蛋的宋秀莲,蓦地听到婆婆的声音,禁不住打了个冷颤,差点儿把手里的碗给丢了。

      “老二家的?没在屋里吗?……”李秀英一边喊着,一边大喇喇地就往院子里走,只不过,却不是进屋,而是奔着院子一角草垛下的鸡鹅就过去了。

      一边往那边走,嘴里还不忘嘀咕着给自己找借口呢:“老二家的这脑子,咋出门也不知言语一声,这满院子小鹅小鸡的,要是丢了可咋办呐,唉,还是带回去帮忙照看着吧……”

      宋秀莲刹那的惊惧之后,也努力让自己稳下神来,先把碗搁下,又把小冬往炕里边儿放了放,顺手拿了个枕头挡在小冬外侧,这才起身朝屋外走去。

      王爱巧好多时候没敢到二哥家来了,今日仗着有正事儿跟着老娘过来,一进篱笆院子,就四下里看开了。这一看,就觉得变了不少啊,虽然还是茅草房篱笆院,可看着却比之前整齐多了。院子四角,柴垛、灶棚……都打扫的干净整齐,一侧新种了两株小桃树、一株小杏树,桃树还小,还不到一尺高,杏树却显然是生了两三年的,树干都有手腕粗细了,缓一年苗,明年大概就能结杏子了……

      她还在踅抹呢,就听得那边老娘嗳哟一声痛呼,伴随着的就是略显稚嫩却响亮的高昂叫声:嘎、嘎、嘎……

      “哎唷,你个死丫头,在那儿磨蹭啥,还不过来帮把手……等你二哥回来,可啥也弄不成啦!”李秀英被鹅啄得直跳脚,一回头看见小女儿在那里神游呢,立刻催促起来。

      这会儿限制养殖,各家各户也就养两三只鸡,鹅这东西吃的又多,村里好些年没见人养了。王爱巧也就听说过鹅叼人,可没见过,自然没什么感觉,混混沌沌地被她娘催促着,回头在篱笆上扯了一根树枝在手里,奔上去,就朝着鹅群抽过去。

      带头的是长得最威猛的公鹅,虽然还没成年,却已经在鹅群里确立了‘王者’地位,最是凶猛好战的。若说之前啄老太婆两下子只是驱逐的话,被王爱巧这么一抽,火气就爆起来,嘎嘎叫着,竟撇开李秀英不管,奔着王爱巧直冲过来,那长长的脖子晃动着,跟蛇一样的,扁扁的嘴巴丝毫不比钳子差,一下子就叼在王爱巧的小腿上。

      天暖了,王爱巧早早地脱下厚衣裳,就穿着一条单裤呢,鹅这一下子,实实在在叼住了她小腿上的一块肉……了解鹅这种动物的人知道,鹅这东西凶猛,惹火了是真的下死口,叼住肉那就不撒口的。

      王爱巧哪里还顾得上打鹅,又惊又吓又疼,尖叫着,甩着腿,想要将腿上的鹅甩脱,却没想自己脚下不稳,先扑通一声,四仰八叉地摔在地上。

      鹅群都是跟着头鹅行动的,王爱巧这么一摔倒,其他几只鹅也扑了上来,没头没脸地一顿猛叼猛啄啊……王爱巧挥着手只扑打了两下,就完全败下阵来,再顾不得还手,只抬起胳膊抱着头,满地打着滚儿躲避,一边凄厉地呼喊着求救:“啊,咬死我啦……娘啊,救我,快救我啊……”

      李秀英突然见鹅群停止攻击,一口气没松出来,小女儿那边就突发事故,她也顾不上盘算捉鸡捉鹅了,冲上去,疯了一般把几只鹅扒拉开,连拖带拽地拉起王爱巧就往外跑。

      几只鹅被她冲过来扒拉开,怒气仍旧未歇,见罪魁祸首要逃跑,立刻扑腾着翅膀,低着头伸着长脖子追上去,王爱巧吓破了胆,甩开自家老娘,跳着脚冲出去。李秀英被她一甩,差点儿摔倒,被冲上来的鹅又叼了两口,连忙挥手打开,飞一般逃命去也。

      宋秀莲站在屋门口,愣怔怔地看完这一幕,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隐约听着已经走远的李秀英骂女儿:“……你个没良心的,只管着自己个儿啊,差点儿把你老娘推倒哇……”

      王爱巧呜呜地哭着,还回了句什么,隔得远,宋秀莲也听不清,却突然扯着嘴角,展开一抹笑来……只不过,红红的眼圈和眼角的泪水,让她的笑容没了多少喜意。

      她仰起头,轻轻吐出一口气来——却原来,被她视为洪水猛兽的存在,不过是纸糊的老虎,如此不堪一击!

      第八十八章

      “秀莲啊,刚刚我听着你院子里有动静,可是有啥事儿啊?”刘春娥站在篱笆外询问着。

      刘春娥是春生的姐姐,招了女婿,就在小秋家旁边住着。她闺女小芳跟小秋同岁,之前与小秋还是同桌加玩伴,可在小秋跳级之后,渐渐地跟小夏玩到一处。

      宋秀莲飞快地抬手抹了把眼角,重新露出一抹笑来:“也不知咋了,院子里几只鹅乱叫的……春娥姐没出工啊?要是不忙就进来坐坐!”

      她就这么一让,没想到刘春娥倒是顺着就答应了:“嗳,那我回去拿点营生活儿过来,一边做活儿一边说话。”

      几只鹅刚刚的神勇表现还历历在目,宋秀莲哪敢这么让人进门。趁着刘春娥回家拿营生的时候,她赶紧抓了把玉米,引着鹅群往后院去了。

      等刘春娥过来,她已经寻茶碗子倒了两杯水摆在桌上,然后抱起小冬,继续喂鸡蛋。

      说了两句话,刘春娥就略带些不好意思地开口问道:“秀莲,听说你家跟镇上的医院的大夫相熟,不知能不能给引荐一下,我想……找他给看看。”

      宋秀莲惊讶着看过去,在看到刘春娥脸上的羞涩和喜悦表情后,顿时了悟:“春娥姐,你这是多咱的事儿啊?”

      刘春娥微微红了脸,半垂着眼道:“我是月初的小日子,上个月就没来……”

      这都要四月末了,算一算,刘春娥若是真的有了身孕,差不多有三个月了呢!

      宋秀莲暗暗点了点头,农村里的老传统,怀孕前三个月坐胎不稳,一般不声张。都是过了三个月,或者将近三个月,胎位稳定了,这才露口风。

      “哎,这可是大喜的事儿!可喜可贺啊!”宋秀莲恭喜一声,又道,“我就是生小冬住院的时候与宋院长认识的,他天天忙得很,请来家里怕是没空,若是去镇上找他看看,就没啥问题了,到时候,让小秋爹跟倪大哥一起去一趟就行。”

      “嗳,嗳,那可是太谢谢你和利民兄弟了!”刘春娥连声应承着,喜气掩不住地溢满了脸。

      宋秀莲端起茶碗子递给她,一边寒暄着,心里却不由地感叹。这刘家原先也是个殷实人家,刘春娥看中了落魄的倪顺,招了他做女婿。可随着刘家父母去世,刘家家世衰败,倪顺的两个姐姐都在城里过得好日子,刘倪两家势力变化,倪顺虽然没有离开,刘春娥在丈夫和两个大姑子面前却低人一头。

      倪顺的大姐在省城,工作优渥家境富裕,却一直没有生育。后来,倪顺和大姐商议,就把刘春娥刚生的儿子送了过去。

      那小子比小芳只小两岁,比小夏还大一岁,送走的时候才五个月,正是胖乎乎可爱的时候。送走后,刘春娥思念孩子大病一场,之后六七年没再怀上……都说她已经没了生育,没成想又有了身孕……

      这种情况,刘春娥自然小心谨慎,因为怀孕不上工,找‘大夫’看看,就都可以理解了。

      宋秀莲喂完小冬,哄着小东西睡下,就又坐到缝纫机前做活,一边与刘春娥说着闲话,说着各自的孩子,家长里短的,却不约而同地选择避开被送走的那个孩子的话题。

      王利民下工的时候,天色已近黄昏,他走到自家旁边的小河沟里洗了洗手脚上的泥巴,顺手洗了把脸,这才往家走。

      还没到自家门口呢,遥遥地就看见自家老娘站在自家门口旁的歪脖子柳树下,他心里咯噔一声,加快脚步走过去:“娘,你咋在这里?不用做饭吗?”

      “哎,你个不孝子啊,就看不得你娘闲一霎霎是吧?”李秀英被鹅叼了一顿,又想起小女儿被咬的胳膊腿儿都是青紫疙瘩的惨烈模样,一肚子火气就直往上窜。又听着二儿子这么问,那火气立刻就朝着儿子发作过去了。

      莫名挨骂,王利民只是皱了皱眉头,却也没想着还嘴,只叹口气,道:“我就是一问,哪里就是不孝顺啦。行,您老爱在这儿在这儿吧,【创建和谐家园】了一天活儿可饿了,我回家吃饭了!”

      眼见着王利民说着话就要绕过去回家,李秀英伸手拖住儿子的胳膊,怒声道:“你个没良心的,别急着走!你还说你没有不孝顺,可你咋就不看看你娘这满身的伤啊……你看看这里,这里,还有这里……哎哟哟,要不是老娘跑的快,这条老命就要交待了呀……”

      王利民被揪着听李秀英说了半天,却听得不明不白的,只知道老娘受了伤,连忙关切道:“娘,你上哪里去了?咋还伤了?”

      “呃……”李秀英到底心虚,被质问的愣了一瞬,看到儿子脸上的关切,立刻重新找回了底气,怒声道:“去哪里?还不是去你家了,你养了那么些好玩意儿,把你娘我给叨伤啦呀……还有小巧,不光伤了身上,连脖子都给叨破啦,血呼啦的……你说说她一个大姑娘家,要是脖子上留了疤多难看呐,这以后还咋见人呐……”

      一听老娘去了自家,王利民就觉得头皮子发紧,只怕妻子一个人在家又被无端责骂,甚至挨了打,特别是知道小妹跟着一起,就更是担心起来,对老娘那点伤的关切也顾不得了,立刻就问道:“娘,你去我家做啥?我爹不是说了,不让你……不让小妹过来嘛!”

      眼看着儿子脸上不但没了关切,甚至还带上了些不耐和嫌弃,李秀英是真的难受,她本来就抱着趁机耍赖的心思要鹅,借着这个更没什么不好意思了,张嘴就号啕起来:“哎哟哟,我咋生养了你这么个没良心的不孝子啊,你娘去你家还不行了呀,你娘伤成这样,你都不说问一声啊……”

      毕竟是亲娘,王利民自然了解李秀英什么脾气,一听见她嚎,就片刻不敢耽误地扶住了她,半抱半架着,把她往爹娘那院里送,一边嘴上应付着:“娘啊,您别哭啊,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啊……”

      王建国也下了工,只不过腿脚慢了些,这会儿也到了家门前,遥遥的看见二儿子扶着老婆子往家去,那眉头就不自觉地皱了起来:“吵嚷啥呢?不嫌丢人啊!”

      第八十九章

      王利民一见老爹回来了,如得了救星一般,立刻将他娘扶住站好,回头对老爹道:“爹,我娘见了我就哭,我听了半天也没听明白……既然爹回来了,那娘有什么事就给爹说吧,我先回去了!”

      说着话,跟王建国打个招呼就走。

      李秀英盘算了半天,又挨了一顿叨,哪里肯这么轻易放弃,一转身还要去抓儿子的胳膊,却被王利民躲开。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10:4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