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因为姚翠萍与刘玉香一个办公室,小秋与姚翠萍亲近,与刘玉香也就间接地熟识起来,接触下来,却发现这个人看着表面温和,其实是个性格倔强的,这种人说好听的是‘主意正’,说不好听的就是死心眼儿,还很自私,吃了小秋好多次零食之后,才给小秋带了两个核桃来,小秋觉得核桃太轻不对劲儿,砸开一看,桃仁就是枯的,根本不能吃。一个是枯的是偶然,两个都是枯的,小秋反正不信是巧合。
这天又到了领粮的日子,中午时分领粮的人还黑压压的不减少,姚翠萍和刘玉香原本是轮班吃饭,也没法抽身离开。小秋恰好从人缝里钻进来,给两个人送了两块鸡蛋糕过来。
有了这鸡蛋糕,姚翠萍和刘玉香得以垫吧垫吧,就连一贯冷淡的刘玉香也夸了小秋一句。
第七十六章
小秋进来待了一小会儿就走了。
没多会儿,吃过饭的刘俊红仗着自己高中毕业,过来帮忙。(这也是小秋之前观察过的,这位对收款收票的工作很热心,领粮这天要是忙得狠了,他就会过来帮忙。)
姚翠萍就让刘玉香先去吃饭,她留下来,由刘俊红帮着继续卖粮卖油。之后,刘玉香吃完了,又替着姚翠萍去吃了饭……一切似乎很平静,没什么异常。直到晚上下班前,清点一天的钱款票据时,突然发现,钱款票据和账务对不上了,钱和粮票都少了不少。
收钱收票的活儿,也不可能不犯错,之前也有过误差,差个块儿八毛的,也就内部处理了。可这一回差的数额太大,六七十块钱三十斤粮票呢,连粮站站长曲明勇也不敢轻视了,当即下令所有职工不得离开,全站内部搜查。查不到,那就只能到公安局报案了。
宋秀莲这天晚上,照例匆匆回来吃晚饭,顺便喂奶,然后再赶回去上晚自习。
天色仍旧大亮着,粮站的大门却已经关了,还从里边上了锁。
住了这些日子,她虽然早出晚归,却也跟门卫上认识了,喊了两声,门卫上的老于瘸着腿跑出来给她开门,宋秀莲就问:“出了什么事了?”
老于神情严肃地摇摇头,却只催促:“小宋啊,快家去吃饭吧,你闺女早该把饭做好了。”
于连平都不太敢看宋秀莲,因为一锁大门搜查,第一家搜的就是临时寄居在这里的娘几个的房间。不过,让人羞愧的是,人家屋里搜出了些孩子尿褯子、奶粉奶瓶,就是几件衣裳,一些零食、粮食之类的,然后就是从那个大丫头口袋里搜出几个钢镚和皱成一团的一毛钱,大钱粮票影儿都没看见。倒是把那个奶娃儿吓哭了,那个大的也一脸惊慌地抱着弟弟哭,哭的……让人心里不落忍……让人心里有愧,难受啊。
看他如此,宋秀莲也不追问,匆匆赶回家里。
一进屋,宋秀莲就见小秋正往外摆饭,就一个醋溜白菜,然后是馒头和稀饭。小冬则睡得安稳,她进门都没醒。
“娘,你回来了,正好洗洗手吃饭!”小秋欢快地招呼着,宋秀莲却还是察觉到了一丝异样。
她略一寻思,然后走过去,捧起了大女儿的脸,果然看见小秋的眼睛微微红肿着,明显是才哭过:“秋啊,咋了,为啥哭啊?”
宋秀莲学缝纫,把个刚出月窝的孩子交给九岁的大女儿,本就不忍愧疚,偏偏大女儿还格外懂事能干,不但照料弟弟妥妥的,还洗褯子做家务做饭,竟是把一家老小都照料了起来。这让宋秀莲更是不忍心,如今知道大女儿哭了,自然格外心疼。
小秋笑着挣开来,反而劝慰道:“娘,其实没事,就是那些人突然进来,吓我一跳……”
见宋秀莲满眼心疼、急切,她又补充道:“今日粮站卖粮的钱票出了岔子,站长让锁了大门挨屋搜呢!”
这一句话,算是解开了宋秀莲心中的种种疑问,也一下把她的火气消了去。
她心疼自己的闺女,可并不觉得,丢了钱票搜查不对:“小秋不用哭哈,他们丢了东西自然要搜检。再说了,人家挨屋搜,又不是只搜咱们家,咱们也不用怕,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听着宋秀莲的宽慰,小秋很有些失笑,就知道自家老娘是这样,这会儿大部分人大概都是这么个认为,所谓‘隐私’没人会在乎,都搜嘛,不是搜自己一个,也就不是事儿了。
小秋了解,却并不代表她心里就能接受。
不过,这一次不同,她毕竟是做局之人,那些人热热闹闹的,不过是入局之人而已。
宋秀莲原本只在家里待半个小时,匆匆吃饭喂奶就得赶回去上课的,今天遇上这件事,小秋却让她晚一会再走:“娘,小冬刚睡着,你等他一会儿醒了,喂喂他再走吧!”
宋秀莲性格绵软和顺,却并不是不晓事,之前她或许没有想到,小秋这么一提醒,她也就明白了,也就答应下来,耐心等待。
粮站职工并不多,宋秀莲回来的时候已经搜查了大半,所以,也没耽误太久,她吃完饭没多会儿,就听得外头嗷地一嗓子,一个男人的哭嚎声传来:“不是我,站长,真的不是我……”
小秋暗暗松了口气,打开门走了出去,就看见暮色中,一群人从后边的宿舍涌出来,其中一个人被人押着往外走,一个瘦高的身影追着站长曲明强在解释:“站长,您先压压火,这事儿还是先问清楚了,再去报案不迟……俊红不是那种人,我和他是同学,我敢为他做保证……”
宋秀程这话一出,周围有不少人附和着。
——善良的小舅舅啊!
小秋闭了闭眼睛,转身进屋:“娘,你收拾收拾快去吧,小冬醒了我给他冲奶粉吧!”
宋秀莲犹豫着:“要不娘今晚不去了?在家里陪着你?”
“娘,去吧,我没事儿。”小秋连忙扬起一片笑来,让娘安心。
宋秀莲见闺女笑容甜甜的,并没有害怕的样子,这才背了书包,叮嘱几声后,匆匆出门上课去了。
另一边的嘈杂之声渐渐低下去,小秋不用看也知道,必定是大家伙劝说着,内部解决了。毕竟,单位上出了失窃案件,领导也有责任,名声也不好听,能内部解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领导也愿意。
经过这件事,刘俊红原本表面的阳光也不见了,整个人都阴郁起来,看人也有些偷偷看人的意思,弄得人人都躲着他走。
小秋也不止一次听人议论,说刘俊红前段时间怎么看着格外宽裕,却原来是三只手。小秋自然知道,那恐怕是刘俊红监视自家小舅的报酬,不是偷来的,但这种事,众口铄金,三人成虎,更何况,刘俊红也没办法说清楚他那些钱的来历……如此,倒好像是默认了众人的猜测和议论。
纷纷攘攘中,一个月匆匆过去,宋秀莲的缝纫班上完了。
第七十七章
二月三十这天晌午,王利民开着拖拉机过来了。二月底河工结束,他跟王利群打了个招呼,拐个弯儿过来接媳妇孩子回家。
小秋正盘算着去吴家一趟,一见老爹仿佛早知道她的打算一般,竟从拖拉机斗子上拎下来一水桶大鱼:“在河边干活,正好开河鱼都浮上来,河工的食堂上连着吃了两天鱼了。”
说着话,王利民拿网兜装了三四条大鱼,足有十多斤,率先递给宋秀程:“程子,你带我去曲站长家里走一趟……你姐姐在这里住了一个月,多亏了人家照应着。”
姐夫这是替自己作脸,宋秀程自然不会阻拦,带着王利民去了曲站长家送鱼。小秋趁着没人注意,收了一条大鲤鱼,然后跟着王利民去了一趟大院,给吴家送了三条大鱼,小秋还当了回小跑腿,去刘芳芳家送了三条鱼。
李希值班不在家,吴戈秦戎和吴海港爷几个都吃食堂,也没法留小秋爷们吃饭。刘芳芳倒是留饭了,小秋却终究不熟,婉拒了,就说还要赶着回家,邀请刘芳芳有空去她们家玩。
终于,连缝纫机带行李都装上拖拉机,大人孩子则都挤进了拖拉机驾驶室,在县城住了一个月后,一家人终于要回家了。
即便那个家清贫,即便还有极品的亲戚,但真正走到回家的路上时,小秋发现自己还是抑不住,满心欢喜和激动。
路上,王利民就按捺不住跟妻子说起来:“我给利群大哥商量好了,今年就托在大队集体名下,多养些鸡,再抓只猪养上,过了八月十五,当年的小公鸡就能见钱,明年春上,一年的母鸡也能下蛋挣钱……”
又跟小秋显摆:“秋啊,爹还给你要了些好玩意儿,等你回家看吧!”
看着有些孩子气的老爹,小秋好笑之余,也有点儿好奇,忍不住配合着追问:“爹,啥好东西啊?”
王利民却压着宝不肯说,换来小秋两个白眼儿,宋秀莲抱着小冬,在旁边乐呵呵看着爷俩逗乐子耍宝。
说说笑笑到了镇上,王利民拎下来几条鱼,宋秀莲帮着钟玉琴一起收拾了,炖了一大锅,稍小一些的鱼就香煎了,小秋端了一大碗炖鱼,小夏拎着用笼布包裹的煎鱼,一起送去给廖家。王利民则去卫生院请郑秋实来吃饭。
小秋和小夏回来的早,看那边自家老娘宋秀莲帮着姥姥做饭,小姨在旁边也搭不上手,小秋就拽了拽小姨的衣袖,两个人悄没声息地往进了宋秀菊住的西屋,然后,小秋从竹篮子里摸出个纸包来,递给小姨。
“小丫头神神秘秘的,什么东西?”宋秀菊好笑地接过纸包,在小秋的示意下拆开一看,禁不住惊喜地叫出声来,“纱巾?”
小秋嘿嘿笑着,点头道:“就知道小姨会喜欢,这是百货公司新到的纱巾,我挑了最漂亮的梅子红,小姨皮肤白,戴这个颜色好看!”
作为一个二十来岁的姑娘,宋秀菊自然爱美,也喜欢漂亮的衣服,可是这些年清贫的日子,早就让她养成了节俭的习惯,是以,一听小秋是专门买给她的,下意识地就想拒绝:“这太贵了……你哪里来的这么多钱?”
在供销社上班的红娟戴着一条差不多的纱巾,还没这条好看呢,据说要三块钱呐!小秋毕竟只是个九岁的孩子,再懂事,再能干,也挣不来这么多钱。
小秋笑嘻嘻地凑到宋秀菊耳边,低声道:“小姨,我偷偷给你说,你别告诉别人哈。我在工厂周围转悠着玩儿,就看到船厂、车队那些院子都扔着好些个废铁片铁钉什么的,我就随手捡起来,捡了一中午,送到收购站居然就卖了一块多钱,还有废纸、废布头什么的,都能卖钱……我攒了一个月,攒了十好几块钱呢!”
“唉,你这个孩子……”宋秀菊用力吸了吸鼻子,抬起头眨着眼睛把泪水眨回去,叹息着,抱了抱小秋。
这孩子,太懂事了,懂事的让人心疼。
“小姨,姐姐,你们在这屋说啥话呢?”小夏挑着门帘探进头来,小秋转身将她拉进来,然后从篮子里摸出一块蜜三刀塞进她的小嘴里。
小夏立刻笑眯了眼,咀嚼着点心,含混道:“好吃!”
小秋将吃点心的小夏搂在怀里,从篮子里拿出一条扎头发的红头纱来,给小夏扎在辫子上。
这种头纱与给小姨的纱巾质地类似,略有些硬,手指捻会发出沙沙的声音,故而有个很形象的名字‘玻璃纱’,与后来的欧根纱类似。
不过,这个时候这种东西还是很稀罕的,没有人舍得用它做衣服,大姑娘买一块纱巾,小姑娘就扎一条纱带,配着朴实的红脸蛋,就成了这个时代最漂亮的风景。
小夏扎了纱带之后,欢喜地跑到宋秀菊的镜子前歪着头照了照,然后就飞奔着跑出去显摆了。
看着小夏像小蝴蝶一样跑出去,宋秀菊转回头问:“秋啊,你没给自己买么?”
小秋微微一愣,随即笑道:“买了,你看看,我买了这个,还有这个……用这个线缠在猴皮筋上,又好看又不缠头发,比头绳好用得多。”
重生回来,小秋自觉比较适应,只有绑辫子的头绳不好用,缠紧了头皮扯得疼,缠松了,没多会儿就散了。这次去县城,终于让她在百货公司找到了猴皮筋,又买了两把绣花线,然后就能自制扎头发的发圈了。
宋秀菊看着有意思,也拿了一个猴皮筋儿试着缠线,不再追问小秋扎不扎头纱的事了。
小秋暗暗松了口气,她能接受这个时代的审美,也愿意给小姨小妹买纱巾头纱戴,却不代表她自己能扎一大团头纱,蹦蹦跳跳装可爱……想一想,心里的小人儿都会吐血!
第七十八章
她不想就这个话题多说,转着眼另找话题,这一留心,就让她听见了很小很稚嫩的小动静:呱儿、呱儿、呱儿……
“家里养了小鸡?”小秋一下子来了精神,只是话一问出口,她就察觉到不对,“不对,不是小鸡,是小鸭子?”
宋秀菊看小秋一脸疑惑,眼睛瞪得大大的,难得露出孩子的好奇可爱模样,不由失笑地拉了她的手走出来,往西厢房里去,然后指着厢房屋角放的一个柳条筐子给她看。
“是你爹前几天送过来的小鹅,说是从你大爷爷的农场里弄到的,暂时搁在这里让你姥姥给养着。”宋秀菊一说是王利民弄来的,小秋一下子想起了路上,自家老爹卖的关子。
筐子里的小鹅一个个像是大饺子,嫩黄色的,茸茸的,看到有人来,一个个惊慌失措地挤到一起,扯着脖子,撅着橙红的扁嘴巴叫:呱儿,呱儿……
“这么看,跟小鸭子也差不多啊……就是稍微大一点儿。”小秋看得眉开眼笑的。
宋秀菊笑着点头,又搂住跑过来的小夏,一起拿了剁碎的白菜来喂鹅。
等王利民请了郑秋实进门,小秋就迎上来,送给老爹一个大大的笑脸,却啥也没说——看着王利民一脸疑惑模样,小秋心中暗爽——哼,让老爹卖关子,也让他尝尝被吊胃口、抓心挠肝的滋味儿。
宋胜书的腿已经基本痊愈,能够扶着拐杖屋里屋外地走动了,听到郑秋实到了,就从屋里走出来相迎。两人笑语寒暄,亲切自然,一点儿不像医患,反而像是多年的老朋友。
很快,饭菜摆上来,男人们就在外屋的桌上吃饭,姥姥钟玉琴带着秀莲秀菊姐妹,并小秋小夏小冬三个孩子,都在炕上,围着炕桌吃饭。
听说宋秀莲要养鸡,钟玉琴主动把孵鸡的任务揽过去:“正好,后街上你长运婶子家的老母鸡抱窝呢,我去寻点儿种蛋让那老母鸡孵上去,要说起来,还是老母鸡抱窝的鸡好养活。”
宋秀莲也嫁人十来年了,对这些也了解,就道:“那是自然……只是,利民说了想多养点儿,一个老母鸡最多也就孵二十来个,最好再寻一只母鸡,一茬孵出来,也好养活。我也会去打听打听……”
钟玉琴夹了一块鱼肚肉喂进小夏的嘴里,一边答应着:“行,我再打听打听,你就不用打你们村的谱儿了,利民说了,你们村好些个想养鸡的,即便有抱窝的母鸡,也自己家用了,怕是没有多余的。”
吃过午饭,郑秋实心满意足地走了。
宋秀莲这才拿出自己上课实践做的几件衣服来,用的就是小秋买回去的残次布匹,钟玉琴和宋秀菊一人一件衬衣,老爷子宋胜书则是一条藏青色的裤子。
毕竟是新手,刚开始学习裁剪缝纫,宋秀莲做的衣服还是有一些小瑕疵的,但不管是老爷子老太太,还是小姨宋秀菊,都是一副欢喜无限的样子。
若小秋是小孩子,大概会以为他们只是因为得了礼物高兴,但有个大人芯子的小秋却从他们的笑脸中体会到,他们是真心替宋秀莲学了门手艺欢喜,也为王利民能够体贴照顾,为了宋秀莲的身体付出的种种努力而欣慰。
正说笑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大门口有人扬声喊:“大叔,婶子!”
小秋坐在炕沿上抱着小夏的,这声音一传进来,小夏下意识往小秋怀里缩了缩……这异常的反应引起了小秋的注意。她抬眼看向姥爷姥姥和小姨,却见刚刚笑语言言的三个人,脸上也都没了笑意,宋胜书明显隐忍着怒火,钟玉琴则是恼怒夹着忧心,至于宋秀菊却是带着点恐惧的羞怒。
来的人是谁?看姥爷姥姥的样子,不太对啊!
“我去将他骂走!”宋秀菊怒气冲冲地站起来就往外走。
“你在屋里好好待着!”钟玉琴出声,将小女儿拦住,然后整了整衣襟,肃穆着神色走出了屋门。
宋秀莲站起身要跟出去,小秋却将小夏往她怀里一塞:“娘,你看着弟弟妹妹。”
说完,抬脚跟着姥姥钟玉琴出了门。
小秋跟着姥姥走出屋门,就见一名方脸小眼,五短身材的军装青年已经走到了院子中间,看那径直往里闯的劲头,若是没人拦着,他大概会自己冲进屋里去。
其实,这个时候的农村,只要家里有人,院门基本不关的,春秋夏三季,屋门也不怎么关,邻里间走动也是进门喊一声就成,没人挑这个礼。
可眼前这位,却明显不受欢迎,钟玉琴一出屋门,就径直挡在了这人面前,道:“大勇啊,之前我们老两口也把话给你说清楚了,你怎么又来了?”
魏大勇一脸嬉笑,仿佛根本没听到钟玉琴前半句话,只管抬起手,将手中拎的一网兜螃蟹举得高高的,“婶子,我一个兄弟去海铺子了,带了些螃蟹回来,我赶紧拿过来,给你和我叔尝尝鲜。”
钟玉琴却并不接,反而往后退了半步,冷声道:“大勇你费心了……只不过,我们家都吃不了螃蟹,一吃螃蟹就浑身长大红疙瘩。这东西搁不住,你还是赶紧拎回去自家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