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七零小村女》-第2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一趟交易很顺利,她到那里时,那个叫杨慧兰的女人已经等了好一会儿了。见小秋拎出两瓶子油来,她立刻也从背包里拿出用包装纸包裹的布料来,又低声交待了小秋一番,嘱咐小秋再有油、有粮食,都可以来找她。

      小秋并没有想着多做这种交易,胡乱答应了,告别杨慧兰,匆匆往家赶。还好还好,她赶回家时,小夏还很尽职地守在床边,小冬也依然睡着。

      她松了口气,取了一块蜜三刀给小夏吃。

      小夏舔了一下,甜的眯了眼:“真甜,真好吃啊!”

      一块蜜三刀,小夏还没吃完呢,王利民和宋秀莲两口子就回来了。只不过,小夏已经将蜜三刀舔了好一会儿,王利民和宋秀莲只当小女儿还是吃的鸡蛋糕,也没在意。

      至于,小秋用油换来的布料,则被她收了起来……以后再找机会拿出来吧,一次拿太多东西出来,老娘不怀疑,老爹和小舅也会怀疑了。

      王利民带着妻子报了名,又回来跟粮站借了个地排车把新买的缝纫机拉上,送到缝纫班里去,那个临时开辟出来办缝纫班的旧教室里,已经整整齐齐摆放了十来台缝纫机,都是前来学习的学员带来的,不过,这些缝纫机都是旧机器,有两个样式奇怪的,据说还是解放前的老物件儿。

      宋秀莲则是一副忧心模样,去报道了才知道,缝纫班不仅仅是白天开课,晚饭后还要上一个半小时的课。虽然隔得不远,可也就够她回来吃顿饭的,至于照料儿子做饭,根本没时间。

      小秋最初看着她脸色不对还不太明白,等小舅回来,听娘给小舅说起来,才知道娘是担心这些,于是连忙保证:“娘,你自管放心去上课,我在家里照料弟弟、做饭,弟弟饿了我就给他冲奶粉喝,你就放心去吧。”

      宋秀程也在旁边笑道:“姐,你忘了还有我么,我上班也不是多忙,干活的空当也能回来看着些,再说小秋做事稳妥的很,你就不用担心什么了。”

      好说歹说,才说的宋秀莲宽心了些,王利民送下缝纫机,也没吃晚饭,就带着小夏匆匆家去了。

      第二天一早,宋秀程买了豆浆和油条送过来,宋秀莲早早起来只来的及把小冬夜里的尿褯子洗了,吃了点儿弟弟买来的早饭,叮嘱小秋两句,就匆匆上课去了。

      小秋左右无事,起来洗漱吃饭之后,一边照看着弟弟,一边在桌子上铺开旧报纸,倒一点儿墨水,开始写字。

      这些天忙忙碌碌的,她还真没怎么练字,本就不熟练,又搁下这么些天,再拿起毛笔觉得整只手都是僵硬的……写了两篇报纸的大字,小秋搁下笔,活动活动酸疼的手腕,正好小冬醒了,她又连忙过去给弟弟换尿褯子,清理一番后,洗了手,又赶忙冲奶粉给弟弟喂奶……这一番忙碌下来,大半个小时过去了。

      可能听到小冬的哭声了,宋秀程匆匆赶回来,身上还穿着蓝色的大褂。

      一进门,看见屋里小秋正在晾褯子,床上的小家伙已经睡了,屋里一派安静,不由地松了口气,压低声音道:“刚才醒了?”

      小秋点点头,倒了杯热水给舅舅,一边道:“醒了,吃了奶粉又睡了。”

      宋秀程喝着水,看着屋里地面明显拖过,早饭用的碗筷也刷好了,桌子上还铺着报纸,摆着笔墨……小秋不但照料了弟弟,打扫了卫生,还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井井有条,很充实,他觉得自己和姐姐都能彻底放了心!

      经过两天的适应,小秋寻摸出了一个时间规律,缝纫班虽然晚上也有课,中午的时间却相对较长,足足有两个半小时的午饭休息时间。

      于是,再之后,小秋就赶在宋秀莲回来之前把午饭做好,并提前吃饱,等宋秀莲回来,她就出门,跟宋秀莲说的理由是,奉郑秋实之命去书店找书看。

      其实,她第一天中午脱身出来,就首先直奔县收购站。

      第七十章

      油换布匹的生意她并不想常做,瓷碗里的芝麻和花生却【创建和谐家园】了不少。她拿了几斤芝麻和一袋子花生卖掉,换了十三块六毛钱,然后就去了收购站后边的旧物仓库。

      这边不仅储存旧物,也是旧物出售的地方,什么废铁、玻璃、旧书旧报纸、牙膏皮、旧布头、烂袜子都收。

      值班的是一个三十几岁的矮胖女人,中午时分也没什么人来卖废品,这个女人就趴在桌子上打瞌睡。

      小秋大大方方上前,跟女人说想找两本小人书,女人向她伸出两根手指……小秋一愣,两毛钱?这么便宜!

      还没等她回应呢,那女人探头往外瞅瞅,不耐烦地道:“就两毛钱也不肯花,还找什么小人书,去去去……啊,进去吧,快点儿哈,待会儿来了人,你就快走,别让人看见。”

      小秋扔下两毛钱的纸币,就无比欢快地跑进洞开的废品仓库大门去了,根本没理会女人说什么!

      两毛钱呐,她随便捡两本旧书也值了!发啦,发啦……

      等进了废品仓库,小秋才知道,理想很丰满,现实往往很骨感,满眼一堆一堆的破烂货,大多看不出原来的模样。什么一到废品收购站就能找到奇珍异宝、传世古董,真的只是传说吧!

      从口袋里拿出手帕来蒙住口鼻,以减少暴土扬尘的吸入,也能减轻些破烂物品的难闻气味,耐着性子,直奔角落里最大的一堆破书旧报。

      旧报纸啊,这个时候的旧报纸留在以后也是古董呢!

      只是,眼下她实在没心思收拢这些东西,当然,即便她有办法把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收回去,却也不能真的那么做。她只能耐心地翻检着旧书旧报里,寻找相对价值较高的东西。

      翻检了一会,终于让她在一堆破烂中找到两本有些残缺的旧书,宣纸手抄本,她没有细看,翻手收了起来。不多会儿,又找了几封这个时代的信件,她只是瞟了一眼上边贴的邮票,就都收了起来。再之后,她又翻检到两本外国名著、两本小人书和一本画册,外国名著收起来,小人书和画册则留在外头,做样子。

      之后,她又去旧衣裳那边扫了一眼,大都是些破烂的实在没法用的东西。再说,这旧衣裳即便不破不烂,小秋也没有勇气拿回去自己穿,谁知道这些衣裳哪里来的……呃,正嘀咕着,她的目光一凝,落在一片靛青色的衣物上。

      依据她的经验,这一片衣角绝对是丝织品,而且灰尘沾污下,仍旧能够看到繁复的花纹,却不是刺绣。小秋心里下意识想到的就是——‘织锦’,然后才想到了一个名词——‘缂丝’。她站在原地愣了十秒钟,然后一咬牙,俯身把这一件衣服拽了出来,一拽出来,她就放不下了,这是一件旧式十六幅绣花裙子,有些陈旧有些破烂,却仍旧能够看得出,质地极好,上边的流云雉鸡花纹极精致繁复。

      她也顾不得想这衣裳的出处了,俯身在一片破烂里又翻检了一番,还真让她又找出几件古旧衣物来,有几件绣花的也还罢了,她只将其中一件靛青夹袄子,看花纹布料应该与那裙子是一套的。

      仓库里光线昏暗,她想仔细看看衣服上的花纹,就用手把衣服从地上拎起来。就这么一拎,小秋就察觉到了一点点异样,这衣服面料厚实,远比一般的丝织品沉重,可这重量还是稍稍出乎了她的意料。她细细地顺着夹袄的衣襟衣角捏过去,果然,让她在衣襟的两侧衣襟下,捏到了硬硬的物事——这么贵重的衣服,又掩藏的如此小心的物事——小秋心头一跳,反手将夹袄裙子并几件丝织品都收了起来。

      收完几件旧衣服衣服,她抬头看了看仓库门口,没看到有什么动静,这才转身往另一侧的旧家具处,翻检挑选。

      她不懂辨别木材,只知道好木头有香味儿,并且质地沉重,于是,她就用手掂重量,再用指甲刻划闻闻是否有香味,但凡符合其中一条的家具、木头,她都收了起来。她又利用青花瓷碗将其他的家具挪动一番,用来掩饰空出来的地方。

      刚刚将一只六七成新的饭柜换了个位置放下,就听得门口的女人不耐烦地招呼:“咋还没行啊?赶紧的吧,待会儿上班的就都来了。”

      小秋吁了口气,飞快地扫了一眼‘现场’,抱着几本小人书和画册,匆匆跑出仓库。

      那女人从桌子上抬起头,睡眼惺忪地瞥了小秋一眼,见她瘦骨伶仃的抱着几本书,再没有别的东西,也就挥挥手让她走了。

      小秋回到粮站,先去水龙头上洗了手脸,这才回到小舅的宿舍。

      宋秀莲没有睡觉,正拿着上午老师讲的笔记复习。放下书本许多年之后,重新学习还有些不适应,特别是一些生词、技术用语,她都要从零学起,还是有些吃力的。

      见女儿从外头回来,手里抱着几本书,衣裳上抹的有些脏,不由问道:“去哪里了这是?摔跤了?”

      小秋抹一把额角的水珠,笑嘻嘻地将手中的书给宋秀莲看:“娘,你看看这个,我去收购站淘的,只花了两毛钱……我之前在路上捡了几个铁钉铁块,卖三毛二,还剩一毛二呢。娘,你要不要?”

      “你个丫头,既然是自己捡废铁挣的钱,就你自己留着吧,娘不要。”宋秀莲翻了翻两本小人书,又拿过来另一本画册随手一翻,随即惊喜道,“秋啊,这画册也是从废品站淘的?这好像是做衣裳的书呢!”

      小秋当然知道那是本裁剪书,而且是难得一见的彩色印刷,她翻了一下,里边不但有普通的衬衣、裤子,还有列宁装、连衣裙,甚至还有旗袍的裁剪版式说明……

      只不过,她只能装傻充愣,眨眨眼露出一脸惊喜道:“真的啊?那太好了,我就看着上头的画好看就带回来了……”

      第七十一章

      宋秀莲很高兴,她正愁学习缝纫没有书看呢,闺女带回来的这一本,可算是救急了。

      她夸奖了闺女两句,抱了那本书准备出门,小秋连忙将自己的新书包送上去:“娘,你背这个去吧,书放在里头也省的刮蹭破了。”

      宋秀莲是觉得有个书包方便,只是她之前没好意思跟闺女借……如今闺女主动给她用,她也就接了,把书装进书包,匆匆去了。

      看着娘走远了,小秋这才缩回来,关好房门,还别上了插削,这才寻了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拆那件夹袄的夹层。等她好不容易拆开一条小缝儿,里边的物事也露出了一小块,小秋手中的剪子差点儿跌到地上去——露出来的一小截虽然发暗发乌,小秋也能断定,这等调动精细的物件儿,绝对不是铜质!

      ——竟然是一对,金手钏!嵌了金刚石的!

      平复平复心情,小秋又果断把夹袄收了起来,不拆了。这东西反正也不能拿出来,有跟没有又有什么区别呢?

      然后,她又将收起来的小件旧家具一一拿出来,仔细鉴别欣赏一番,经过她收起来这么一会,旧家具一些磕伤磨损修复了不少,虽然还是一眼能看出是旧物来,品相却比之前好了太多。当然,因为时间太短,缺损较大的地方还存在,没有完全修复,但小秋也放心了,只要收起来,早晚能将这些残缺损毁处修复了。当然,你说一张桌子缺了两条腿儿,那种缺损应该是没办法的,好在,小秋并不贪心,她收这些家具冲的就是木材,缺损的能修复就修复,不能修复的,将来木材也值不少钱!

      这些东西都看了一遍,小秋才将两本旧书拿出来细细翻看。经过一番修复,旧书残损的书页已经修复的差不多了,但缺损的书页却已经没有办法了。

      她翻了翻,有一本类似游记,另一本则是诗集,收集的诗她有几首还学过,都是宋时的诗词。这一本诗词明显古旧些,书页都泛黄发暗,有些发脆了。小秋看了几页就不敢再翻了,拿一张旧报纸将两本书裹了,重新收了起来。

      她不懂这些东西,也鉴定不出年代、价值,但她有那么个宝贝收藏着,她也不着急,等找到懂这个的人来鉴定就是了。

      忙忙乎乎半天下来,天色已经发暗了。她又洗了洗手脸,将身上的脏衣裳也换下来,还没等洗衣裳呢,小冬哼哼唧唧地醒了。

      她一边伺候小兄弟,一边在心里盘算,若是再去,她得弄一件旧衣裳穿着,每天都洗衣裳费力气不说,还招人眼。

      连着两天去了收购站,被那个女人质疑之后,小秋就决定暂时不去了。东西有限,能找到的能收起来的她自称即便有遗漏也有限了,再继续去,收获不大,再引人怀疑太划不来了。

      于是,第三天中午,宋秀莲回家后,她再出来,就转了方向。

      这一次,她绕到相对富裕的县政府家属院那边去,顺着一条条整齐的小胡同走过去,果然让她遇上一个穿的整齐干净,还面目慈和的老太太。看那老太太手里拎着篮子,就知道是出来买菜的。

      老太太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唉,我的小虎子病了,这一趟出去要是买到些肉就好了,也好给小虎子包顿饺子吃……”

      小秋没有跟上去,而是悄无声息地向后转,从胡同的另一头绕过来,就在家属院门口堵住了那个老太太,隔着几步,她拎着个竹篮子凑上去,压低声音道:“奶奶,您要不要羊肉?刚杀的小山羊,包饺子好吃着呢!”

      “哎哟,真的有羊肉呀?”老太太喜出望外,惊呼了一声,又连忙警惕地四下里看看,拉着小秋的胳膊绕开门口,走到旁边两棵大树后边,低声道,“闺女啊,你的羊肉呢,快拿出来我看看!”

      小秋这才掀开竹篮子上盖的布,露出一大块新鲜的羊肉来。老太太眼睛很尖,隔着羊肉下边的铺的草纸,还一眼看见草纸下边白花花亮晶晶的大米,登时眼睛更亮:“丫头,你这还有大米啊……”

      因为小秋拿出来的肉不少,足有四五斤的样子,老太太一个人买不下,却还惦记着老邻居,就引着小秋又回了家属院,敲开她邻居的大门,与那家的老太太两个人把肉分了。羊肉一共六斤六两,按八毛钱一斤,一共是五块二毛八,小秋收了两个人五块二。另外篮子里的大米被第一个老太太包了圆,过称之后是十五斤半,按议价大米每斤两毛算账,小秋收了三块钱。

      两个老太太警惕性很高,将小秋送出来,还招呼着小秋再来玩,那样子,跟长辈送自家孙女似的。其实是跟小秋说好了,小秋再给她们一家送两斤豆油来,按议价算一块二一斤!

      顺利挣了八块二毛钱的小秋多少有那么点儿沾沾自喜,顺路拿出一斤多羊杂来,回去就说在饭店里遇上了买的,宋秀莲也没多心,晚上,一家人吃了一顿香喷喷的羊杂汤。

      第二天晌午,小秋如约来到县政府家属院,两个老太太等半天了,一看小秋拿出来的豆油清亮透明,都欢喜得不行。另一个老太太把小秋这一天带来的十六斤大米也都买了,小秋这一天又挣了八块多!

      喜滋滋从老太太屋里出来,小秋一眼看见老太太院墙根下扔着个不大的小盒子,盒子应该是漆器,奈何漆面斑驳,磨损的厉害。

      小秋就指着那盒子问了一句,老太太很不以为意道:“之前的破木头盒子,小孙子盛土玩的……你要是喜欢,就拿去。那个,再有大米和油,可记得你李奶奶我啊!”

      小秋自然是满口答应着,把那个木头盒子放进篮子里,挎着篮子辞了出来。

      没出家属院大门,小秋就耐不住掀开布看开了,正低着头走呢,噗通一声撞到了一个人身上,她连忙抬头道歉:“对不起,对不起……”

      第七十二章

      “你个丫头鬼鬼祟祟做什么呢?都不看路的!”气哼哼叱责的声音响起,小秋才发现,撞得居然还是熟人,眼前这个黑着脸,义正言辞教训她的不是吴戈那臭小子又是哪个!

      她没理会吴戈的教训,只转着眼睛往四下里看。

      吴戈不耐烦地扯了她的辫子一下,叫道:“我给你说话呢,你找什么呐?”

      “秦戎哥哥呢?怎么没跟你一起?”小秋下意识地开口反问,话出口才发现,吴戈的脸色更黑了。

      “哎,我只是觉得你们总在一起……”

      她找补了这句之后,吴戈的脸色似乎略有缓和,又瞪了她一眼后,才扯着小秋的胳膊出了家属院大门,然后问道:“你怎么进城来了?不上学吗?”

      小秋就把自家娘进城学缝纫,她跟着进城来看弟弟的事情给吴戈说了。

      吴戈的脸色明显地缓和了许多,带着小秋重新回到大院里,指点着一排排平房道:“东边第一排,第三户就是我家,记下了?”

      小秋从善如流地答应着,然后吴戈就道:“你既然要看弟弟,就不用往这边跑了,星期天还是我去粮站找你吧!记得再走路看着些,撞着别人,可没我这么好说话!行了,笨丫头快回去吧,我得上课去了!”

      说完,撂下小秋,甩开长腿跑走了。

      小秋站在家属院门口愣了一会儿,撇撇嘴,转身溜溜达达回家了。某人可真会自行脑补,她根本不是来找他的好不好!

      不过,今天遇到吴戈这件事,也给小秋提了个醒,既然到了县城,她抽时间还是来看看吴叔叔和李阿姨吧,怎么说,人家也帮了他们家不少忙呢!

      这一天,小秋终于把她给宋秀莲看好的黑色袢带布鞋买了回去,一块八毛钱。还花三毛二买了两双米黄色的尼龙【创建和谐家园】。

      她也注意到了,街上穿这种鞋的大都是搭配白色线袜的,可她实在无法看着自家娘亲来个黑白配,所以,干脆把袜子也搭配齐了。

      到家,不等宋秀莲念叨,她就主动告诉宋秀莲,她把练字用的废报纸卖了,还去工厂外的垃圾堆上捡了些铁钉铁片卖了,挣了两块多钱。

      宋秀莲心中感动,却还是忍不住念叨:“你个傻丫头,好不容易挣点儿钱就不会自己留着?给我买什么鞋袜啊,我又不是没得穿。”

      小秋搂住娘亲的胳膊,笑嘻嘻贴上,有些生疏地撒娇道:“娘啊,你就穿吧,我看街上好些个和你差不多年纪的阿姨都穿这样的鞋,好看呢!”

      宋秀莲又不是真的不知好歹,之所以埋怨女儿,不过是心疼女儿辛苦,另外,也是过惯了节省日子,一时接受不了女儿乱花钱。听女儿这么一说,她哪里还能继续教训啊,抬手点点女儿的额头,叹口气道:“你知道挣钱是好事儿,可也不能学着慢撒钱儿,要知道日子就得算计着过,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啊……”

      小秋自然是无比配合地答应着,哄得宋秀莲没了脾气,这才催着宋秀莲试试鞋子。

      宋秀莲被女儿催促着,把脚上穿了一冬天磨损严重的棉鞋脱下来,露出来的手工袜子颜色发暗不说,还打着补丁。小秋连忙把袜子也递过去:“娘,连袜子也换了试试。”

      等袜子和鞋都换上,别说小秋看着,就是宋秀莲自己看着也觉得好看、精神,而且,成品鞋子鞋型好,穿着也特别舒服,还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点小后跟儿……真是时髦的不行!

      “娘,好看,好看,你就这么穿着吧,别换了!天热了,【创建和谐家园】棉鞋也不冷了。”小秋在旁边拍手鼓励着,宋秀莲迟迟疑疑一会儿,终于还是穿着新鞋袜,脚步轻快地上课去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19: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