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她的气儿还没喘匀乎呢,王利民脚步生风地从里头出来,一看见小秋老远就笑道:“闺女冻坏了吧?走,爹带你找个暖和地儿去……”
一看王利民笑容满面的样子,小秋也跟着咧开了嘴,不用问,一定又有收获了!
等爷俩骑上车子,王利民几乎迫不及待地告诉小秋:“没想到这个厂子不显眼,胃口倒不小,第一批就要五十只,他们李司务长还说了,要是货源足,以后每个月都要五十只!”
爷俩再接再厉,又去了酿造厂、酒厂和罐头厂,虽然都不如船厂的量大,却都有一定数量的订单到手,一圈转下来,订单总额竟然达到了380只!
到了这时,小秋的脸上终于露出放松的笑容,这一批鸡送过来,给娘买缝纫机的钱先有了!其他的慢慢掂对吧!
眼看这天到正午,王利民兴匆匆地提议去饭店吃饭,小秋却道:“在外头吃饭,不如买上点儿饭去我小舅那边一起吃,也能说说话。”
王利民跟小舅子关系不错,一听闺女这话在理,毫不迟疑地,一口答应下来:“成,就去你小舅那吃饭!”
宋秀程在县城所在的富平镇粮所上班,与船厂隔得并不太远,中间夹着富平村的民房,放眼望过去一大片土黄色的民房中红砖房子院子,很是醒目,更醒目的是粮站里一溜排粮仓的尖顶子,在一片平房中显得高可入云,无比巍峨!
再次看到这些仓库,小秋心中自然没有上一世初见时的震惊,反而是苦涩、紧张、甚至厌恶,种种滋味交缠夹杂难以言明——上一世,最后边的五号仓成了舅舅的罪案现场,小舅舅被错判并执行【创建和谐家园】,年仅二十七岁!
“闺女,到啦!”王利民在粮站大门口下了自行车。
小秋被老爹这一声喊唤回神,眨眨眼,将心底一片悲哀和冰凉压下去,配合地扬起一张笑脸,对上门卫大爷看过来的目光,甜甜地叫:“爷爷好!”
“嗳,嗳,你这闺女嘴真巧!”于连平脸上的笑深了些,一边答应着,一边回头对王利民赞叹着,“你闺女这嘴巧知礼可是随了她小舅啦,小宋那孩子安安稳稳地,见了人没有失了礼的时候……来老哥,抽烟!”
小酥生病,两天未能更新,很抱歉。今天一并补上。三更。
第六十三章
王利民今天本就高兴,听人夸自家女儿只有更高兴的,跟于连平笑着寒暄着,已经比较熟练地递了一颗烟过去。
于连平一看,嗬,小宋这亲戚够意思,给了支大前门!
自然地,态度就更加亲近起来,几句话功夫,与王利民简直要称兄道弟起来。
“……你爷俩再等上几分钟,小宋他们今日进粮仓里盘点【创建和谐家园】去了,一会儿就回来啦!”正说着话,于连平往窗户外一看,随即站起来,“看,那不是回来啦!”
小秋应声站起来往外看,果然,有七八个穿着青灰色大褂的人从粮仓那边走过来,走在最左边的,正跟一个矮胖子说话的高瘦小伙子,正是小秋舅舅宋秀程。
小秋这会儿视力好,一眼看见那个矮胖子,心里就是一寒。这个人是小舅宋秀程的同事刘俊红,上一世正是这个人出面指正了小舅舅强【创建和谐家园】人的罪行,致使宋秀程冤死!
握手成拳,小秋咬着嘴唇将心中的恨意压下去。她不断在心里提醒自己,上一世小舅舅是77年秋天出的事,这会儿才75年,还有两年半……忍一忍,再忍一忍,她只要赶在出事之前揭开这人和背后指使人的本来面目,就能替小舅舅解除厄运,也报上一世的陷害之仇。
说话间,于连平和王利民已经开门走了出去,宋秀程等人也到了近前,小秋连忙收敛心神,扯着嘴角,强迫自己扬起一片笑来,缓缓走了出去。
见姐夫带着小秋过来,宋秀程是挺意外的,可也没太表现出来,跟于连平客气几句,就带着王利民和小秋回了宿舍。
倒了一杯开水,宋秀程才问起王利民父女俩到县城的原因,王利民早就憋得不行了,终于等到宋秀程询问,那一开口就是滔滔不绝啊。
小秋也不管说话的两个大人,洗洗手,掀开篮子上的布,一样一样往外拿东西:在家里煮好的鸡蛋,她给小舅舅炒的芝麻盐,炸的咸鱼块,当然,也有刚才在街上饭店里买的十个大肉包子……说起来,这个时代卖的东西真是实诚啊,一毛钱一两粮票一个的大肉包子,个头比成人巴掌还大,小秋的小手得两只手捧着拿,而且咬开之后,极好的大葱猪肉馅儿抱成一团,咬一口肉质弹牙,汁水四溢……那个香啊!太好吃了!
得知姐夫进城竟然联系成了一大宗买卖,宋秀程也替他高兴,却并不像王利民这样盲目地欢喜,还能冷静地提醒:“这是件大喜事,可是,也要留意几点,回去先找个地方存鸡,四下里收鸡的时候,尽量动静小一点,免得招来麻烦。再就是运输,也得找点儿合适的家伙事儿装鸡……我倒是见过运输公司运送鸡和兔子,都用那种标准的铁丝笼子,可惜,运输公司那边没有认识的……”
王利民也说着自己的打算:“……咱们刚开始干,不用那么讲究。我想来,就用咱们装粮食的囤,封上盖子,一个粮食囤盛五十只鸡没问题,三百只鸡用六个囤就能盛开,我借村里的拖拉机一趟就运过来了。”
完了还补充说:“过完年,家家户户都有吃空的粮食囤,我借来用用,等河水开化了,把囤放河水里泡上两天,刷一刷,不耽误装粮食……哦,若是买卖能多做几回,干脆买新囤还回去就是了,咱们用旧囤。”
听老爹跟小舅把卖鸡的事儿说道的差不多了,小秋就说起老娘进县城学缝纫的事:“……小舅,我娘要带小冬一起,住人家安排的地方怕是不方便……”
没等她说完,宋秀程就一挥手道:“让我姐住我这里,我去工友宿舍挤一挤,一个月好凑乎。我这里有食堂,宿舍里有煤炉,做个饭烧个水都方便。”
这个安排,王利民很满意,连忙答应着:“秀程,那就让你受累了。”
“说这个干嘛,那不是我姐嘛!”
小秋却在琢磨,宋秀莲住在小舅这里固然安心方便,可一来安全让她顾虑,二来小冬白天也没人照顾……小舅舅终归要上班,宋秀莲也要去缝纫班上课……
于是,等吃饱饭,王利民爷俩向宋秀程告辞回家。
临出门,趁王利民去推自行车的功夫,宋秀程将那张自行车票又塞给了小秋:“问了几天,价钱都不合适,不等着使钱,倒不如自己留着。”
小秋算着,卖完鸡,给娘买缝纫机的钱就差不多了,其他的她慢慢找摸,也不是大事儿了。于是也就把自行车票收了起来,笑嘻嘻道:“那我先搁着,小舅舅努力攒钱,争取早点儿把车子买回来。”
回家的路上,小秋就开始游说自家老爹:“……小冬一个人搁在屋里肯定不行,小舅舅帮着照顾一天两天行,一个月肯定不行,那会影响小舅工作……”
王利民今天心情好,一路都乐呵呵的。听闺女絮絮叨叨说了半天不得要领,干脆道:“闺女啊,你就直说该怎么办吧!”
小秋嘿嘿一笑,往老爹背上贴了帖,道:“爹,让我跟着我娘进县城吧?这样,我娘去上课,我小舅去上班,我在家看着小冬……”
“小丫头这么喜欢县城啊?”王利民也跟着嘿嘿笑,那神态那笑声,跟身后的小脸简直一模一样,不愧是爷俩!
小秋气恼地扯扯老爹的衣襟,道:“爹,若不是小冬没人照看,我才不想跟来呢,你别冤枉人家!”
说说笑笑,爷俩很快达成协议,等宋秀莲进城,小秋就跟着一道进城。也正好,宋秀程宿舍里有两张单人床,住另一张床的同事年前刚刚结婚搬出去,空置着呢,是以,也不用担心小秋跟着没处睡。
回到家,小秋自己回家,王利民则火急火燎地赶去了王利群家,商议收鸡、送鸡的事儿去了。
年后,天气仍旧寒冷,离着开春草芽儿萌发怎么也还得小两个月,可这个时候,家家户户的粮食也吃了大半去,很多人家积蓄的草籽之类也消耗的差不多了,人和家里养的禽畜都有些青黄不接。
第六十四章
王利群在村大喇叭里一说,村里联系的收鸡,每斤毛重比收购站还高两分,那真是一呼百应,许多户人就往大队部涌过去,大喇叭里听着不放心,总得去当面问问。
小秋爷俩到家时已经半下晌,天黑透了,王利民才精神抖擞地回到家,小秋连忙给老爹收拾饭吃饭。
宋秀莲禁不住担心:“三百多只呢,这么老多,万一收不够数咋办?”
王利民看妻子一眼,嘿嘿笑道:“你就放心吧,贵两分钱呢,多难得,很多人盘算着把不怎么下蛋的老母鸡也卖了呢!你擎等着看吧,明天大队部指定热闹,去晚了的,都挤不进门去!”
这话一说,逗得宋秀莲和小秋娘俩个都笑起来。
小秋也不担心收不够,“周围村里得了信,明天说不定也有赶过来送的。”王利民笑着点头。
听爷俩说的头头是道,宋秀莲也就不再担心,却又嘱咐王利民道:“明儿一早,你记得背半袋棒子过去,每个鸡笼里都放些。”
放棒子?这鸡也讲究断头饭?小秋有些懵。
就听王利民不抬眼地答应着:“嗯,放心吧,指定不让它们折了称!”
原来是这样啊!小秋瞬间恍然——
老娘这是怕鸡关在鸡笼子里拉屎撒尿掉了分量,喂上粮食,找补找补斤两!
想到此,小秋也禁不住抿嘴笑了。她只知道自家老娘温柔和顺,好脾气,却没想到,她也有这农民的小狡黠小算计,挺可爱。
跑了一天,小秋也累了,从锅里舀了热水烫烫脚,早早爬上床,倒头就睡着了。
也许是心里惦记着事儿,第二天天不亮,小秋就醒了,起身却见,锅台上放了盏灯,宋秀莲已经在灶前烧火了。
满打满算,宋秀莲生产完也才二十几天,离出月子还有好几天呢,可已经在炕上待不住了,十五前后,就下炕开始料理家务了。
小秋穿了鞋走过去:“娘,您怎么起这么早啊?”
宋秀莲往灶下送一把草,回头向着小秋柔柔一笑道:“你大伯一早就过来催着你爹去收鸡了,我做熟了饭,你去给你爹他们送过去。早点儿收够数,也好早点儿给人家送去。”
其实,宋秀莲心里想的是,家禽家畜这些活物儿收到手,多留一会儿,因为拉撒排泄,就会持续减分量,耽搁得时候长了,减得分量多了,还去哪里挣钱啊。是以,大多农民都有知道,活物儿过手要尽快。
结合前天晚上的对话,小秋大概也了解老娘这一番苦心,也知道其中关系着自家利益,所以毫不含糊地答应着,洗脸梳头,收拾完,正好宋秀莲也做熟了饭,小秋就收拾了,挎了篮子去大队部送饭。
她到大队部的时候,天已经放亮了,再看大队部院子里,整整齐齐放着四五个柳条子编的粮食大囤,里边盛满了唧唧咯咯吵闹着的鸡只,小秋数了数一共有五只囤封好了盖子,还有两只正有人按着盖子,往里装鸡,按之前王利民说的,每只囤放五十只鸡,这就是小三百只了。
再一转眼,就看见不但堂大伯王利群和大伯王利军在帮忙,连自家爷爷王建国和三个堂哥也过来帮忙了,小秋心里暗自庆幸,幸好她多带了些馒头,要不然这么些人可不够吃!
天色大亮时候,王家圆满完成了第一次收鸡任务,一共收得438只鸡,超额完成任务。
最后实在找不到囤装鸡,小秋灵机一动,就建议王利民挑着一年到两年的母鸡留下些下蛋,王利民自然欣然同意,最后挑选了了三十只上好的母鸡,养着下蛋。
洗把手,大家伙儿就在大队部里吃了小秋送来的早饭,然后,王利民带着两个侄子成海成江,赶上骡车,进县城送鸡去。
小秋自然也跟上了,骡子车上装着好几个大囤,成海成江和小秋就趴在大囤上,穿的厚实,又扯了条被子盖着,兄妹三个挤在一处,说说笑笑倒也不冷。
其他厂子都是按定下的数额留的,多出来的二十多只鸡,船厂的郝大明二话没说,一挥手都留下了。
过称算账领钱,虽然顺利,几个厂子转下来也到了晌午。
王利民大方地带着两个侄子去了县里的红旗饭店,买了二十个包子,正好有羊汤,要了一大盆,爷四个连吃带喝,好吃、管饱还热乎,成海成江哥俩儿美得不行。
有羊汤自然有羊肉,小秋偷偷溜到后厨询问,以一盒牡丹烟的代价,让她买到半只羊。剔过骨头的羊肉,足足十二斤,才七毛钱一斤。还有一幅羊杂儿,羊头羊肚羊肠子羊蹄子一堆,这个更便宜,论堆的,这一堆一块五毛钱!关键是,都没要肉票!
她直接央着【创建和谐家园】傅把肉分割成了五份,一份两斤,羊杂单独,都用草纸包了。
从后厨转出来,迎面对上自家老爹询问的目光,小秋就笑嘻嘻地拍拍手里的篮子——她出门挎篮子做遮掩,都成习惯了——王利民会意一笑,偷偷向自家闺女竖了竖大拇指。
若说之前,他就知道自家闺女机灵懂事贴心,经过这两趟跑县城,去各个厂子联系卖鸡,王利民才知道,自家闺女何止是机灵啊,简直是人小成精,比他这个当爹的可强多了。刚才看着闺女悄没声息地往后边去,他就猜到闺女去干啥了,果然被他猜中了。
爷几个吃完饭从饭店出来,在小秋的要求下去了一趟百货,再出来,成海成江两个都乐得咧着嘴,每个人身上都斜跨了一个军绿色的帆布书包,印着‘为人民服务’,那神情,比后世背什么奢侈包包都骄傲自豪的多!
小秋身上也背了一个,笑模滋儿地跟在两个堂哥后边,心里想的是,以后再出门也不用总挎着个竹篮子了。
王利民手里则拎着一提老白干酒。这十瓶酒是给自家老爹、两个哥哥准备的,这趟收鸡,不说王利群帮忙很大,就是自家老爹和大哥,也大半夜起来跟着忙乎,都受累了。自家亲爹、亲哥不用说谢,买瓶酒表达个心意吧。
第六十五章
爷几个开着拖拉机回到村里,已经是半下晌。r王利民把拖拉机开进大队部停好,成海成江自动上车,把囤卸下来,抬进放大车的棚子里。然后,成海主动接过小秋的竹篮子去挎着,兄妹仨一起回家。r中午的二十个包子剩了五个,小秋都给两个堂哥带上:“拿回去,也让我三哥和大伯娘尝尝!”r成江拍拍自己腰侧的新书包:“你还惦记他呢,有这个新书包,你三哥就够了!”r尽管这么说,小秋还是把裹包子的纸包塞到二哥手里,笑眯眯道:“后天早点儿过来帮忙!”r成江笑道:“明天哥哥们就来,桌椅板凳和锅碗瓢勺都得借呢!”r大哥成海也道:“小秋放心吧,我都跟学校的王老师说好了,就用学校的凳子和桌子。”r宋秀莲虽说还不能出门,不能碰凉水,家务事却干了好几天了。小秋到家的时候,她已经把粥熬好了,馒头也熥好了,就等着小秋爷俩回家吃饭了。r小秋从‘怀里’摸出一个纸包来,打开递过去:“娘,你尝尝,县城饭店的肉包子,可香了!”r宋秀莲接过去,就想搁下,被小秋挡住:“娘,我和爹中午都吃过了,这两个是专门带回来给你吃的,你快尝尝……鸡都送下了,钱也领上了,你就放心吧!”r这件大事有了结果,宋秀莲才算松了口气,拿起手中的包子咬了一口:“嗯,是香,这还是热乎的呢!”r“我揣了一路,当然热乎!”小秋说着话走进里屋,爬到炕沿上看了看弟弟,见小家伙不知睡得正香呢,也不知梦到了什么,小嘴儿一咧一咧地,傻乐呢!r小秋看得心痒痒,伸手戳了戳小东西的肉包子脸,宋秀莲笑道:“你快别戳他,弄成个涎涎瓢,就脏死了!”r涎涎瓢,是口水娃儿的土话。想起好些小孩子是挺能流口水,天天沥沥拉拉不断流的样子……小秋就一哆嗦,赶紧缩回了手指头。r没多会儿,王利民也回到家,兴高采烈地把白天送鸡取钱的事儿向宋秀莲描述一番,宋秀莲也不烦,就那么含笑听着……小秋一不小心,又被爹娘灌了把【创建和谐家园】!r第二天一早,王利民吃过早饭就去了大队部,然后通过大喇叭通知大伙儿,去大队部领钱。r村里人闻声而动,大人孩子,老老少少齐出动,跟又过一回年似的。r大伯娘魏爱梅满脸带笑地从大队部回来,进门就笑道:“秀莲啊,你是没去看呐,村里老老少少都在念叨老二这回替大家伙儿办了件大事,每家每户都能多好几毛收入呢!”r一边说着,一边压低了声音,“我昨儿看见老太太也拎着个筐子去送鸡了,整整送了五只鸡过去……其中三只鸡我咋看着眼熟,好像你家那三只母鸡呀!”r小秋在旁边不远,自然也把这‘悄悄话’听在了耳朵里,一边倒了水递给大伯娘,一边心里暗笑,自家这个奶奶还真是,偷了儿子家的鸡,再卖给自家儿子……还真是‘坑儿子’不留情啊!r宋秀莲笑笑,道:“我也没想到会早产,鸡扔在家里也没个照料,估计是饿狠了,走错门了……大嫂,你帮我看看,明儿我铺排着请这些人,行不行?有没有漏下哪个,这请客吃饭,漏下哪个可容易得罪人,你帮我找补找补。”r王利民忙乎到临近晌午才回家,忙了一上午,却还是精神头十足的样子!r吃过午饭,王利民也不休息,就着手张罗开给儿子过满月的事情。借锅碗瓢勺和借桌椅板凳的事情交给三个侄子,魏红梅带着小秋和几个邻居家的妇女做小火烧、面荷包,并煮红鸡蛋等事,王利民自己则拿了人情单子,确定了要请的客人,与大哥王利军一起出了门,分别往不同的人家去登门邀请。r正月二十四一大早,宋秀莲出月子,也是儿子王小冬满月。r小秋姥姥钟玉琴和小姨宋秀菊带着小夏,和王奶奶玉华婶子一道来的,由丰收叔赶着牛车,还拉着玉华婶子家的俩小子李栋李柱,牛车在大门口还没停稳,小夏就跟小喇叭似的喊上了:“爹,娘,姐姐,我回来啦!”r小秋快步跑出来的时候,三个堂哥比她快一步出来了。三哥成河跑的最快,一马当先跑到牛车跟前,伸手把小夏从车上抱下来,摸着小丫头的朝天辫,一边道:“小丫头还记得家门吗?住姥姥家都不回来了?”r小夏嘻嘻笑着,拽着三哥的手,把三哥拉的蹲下来,然后塞了一块糖到三哥嘴里,“三哥,甜不?”r成河就咧着嘴笑了:“甜!”r魏红梅紧跟着出来,接着钟玉琴和王奶奶玉华婶子,说笑寒暄着进了门。r另一边,小秋奶奶带着小姑王爱巧也从大门口出来,恰好看到一大群人呼啦啦进了小秋家大门,小秋小夏并三个堂哥、李栋李柱一群孩子落在后边,唧唧咯咯地说笑着,不是没人看见那一对母女,却没人搭理。r王爱巧就撇嘴道:“一群小兔崽子!都瞎了眼吗……”r刚出声,跟在娘俩身后的王建国出声训斥道:“闭嘴,你不想想自己个儿,有个当姑的样子吗?”r经过几次三番的闹腾,王建国已经不敢掉以轻心,特别是今天给孙子过满月的日子,他可不想再让这不着四六的娘俩闹点儿什么事出来,那可真是丢人丢到外人皆知了。r自家致近的亲戚,诸如小秋姥姥小姨、王奶奶玉华婶子等人,在小秋家堂屋排了一桌。其他亲戚、走动的亲近的几位邻居,则安排在小秋大伯王利军家,一桌男客,一桌是女人和孩子。r前一天留出来的鸡杀了三只,加土豆炖了满满一大锅,野兔肉加萝卜红烧也是一大锅,再来一大锅红油羊杂汤,这三样菜都用小汤盆上桌,管吃管添。另外有海米冬瓜、炸咸鱼、香辣茄子干、豆角烧咸肉、凉拌白菜心儿等五个炒菜,每桌再上四盘羊肉白菜馅儿饺子……小冬出满月的席面,够硬实!够体面!被村里人津津乐道了小半年!
第六十六章
席面吃到过午方散。每家回了六个红鸡蛋,两对面荷包,一捧小火烧,并糖块花生等物一包。
到了傍晚,将用过的锅碗盆碟都刷洗干净,给邻居送回去,每家送上一碗杂合菜(剩菜),就是答谢。因着小秋家的菜准备的充足,肉放的足,这剩菜里油水老厚,得了这杂合菜的人家都很欢喜。
热热闹闹,忙忙碌碌,一天过去,小秋即便没觉得做什么,也累得几乎瘫了去。
晚饭就热了两碗杂合菜,她也没吃两口,就撂下碗筷,带着小夏洗一洗,爬床睡去了。
转天,也就是正月二十五,王利民借了一辆独轮车来,推了刚出月子的媳妇和儿子闺女,一起去了镇上。
本地风俗,妇女生产出月子后,要去娘家住几日,称作挪窝。
小夏前一天刚回去又回来,小秋也离开没几天,都没个见外的,比宋秀莲这个出嫁的女儿还欢喜。
从年前得知老爹断了腿,宋秀莲急慌慌出门却意外早产,直到一个月后,才终于见到受伤的老爹,宋秀莲自然是忍不住悲伤,一进门就落下泪来。
宋胜书老爷子也红了眼,却撑着一脸的笑,拍着大女儿的手道:“行啦,哭啥,我的腿都好了,宋院长都说了,再过几日就能试着下地走动了!”
小秋也关心姥爷:“姥爷,我不在这些天,谁给你【创建和谐家园】的?”
“小秋也放心,宋院长天天来,不但【创建和谐家园】,还继续给我行针调理……我这几天觉得,连积年的偏头疼病都好多了!”看到闺女一家好好地,日子也过得见了起色,老爷子是真高兴,眼睛里的光彩都特别亮。
说着话,老爷子又催促:“还不快把孩子抱过来给我看看!”
外孙子都出满月了,他老人家还一次没见过呢!最初只听老伴儿说孩子早产的,瘦弱的很,怕是不好养活;再后来,听着小女儿和儿子回来说孩子渐渐壮实起来,多少多少可爱多少多少喜人……老爷子是只闻其名不得见人,早就心痒难耐了!
钟玉琴连忙把小冬送过去,小心翼翼地递到老爷子怀里:“你快看看,咱们小外孙多机灵,这黑眼珠儿亮的来……小冬也知道是到了姥娘家呢,看不哭不闹地……”
“小冬……嗯,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这孩子是个有福的!”老爷子抱着外孙也是喜上眉梢,连连感叹着。
宋秀莲和王利民都听不懂老爷子念叨的话是啥意思,但‘有福’却听清楚了,自然高兴的不行。
当天吃过午饭,王利民就回了家,宋秀莲娘四个则住了下来。
小秋下午就去了卫生院看望郑秋实,也跟宋秋实说一声,接下来她要陪着娘去县里住一个月,没办法回来上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