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赵大彪接过宋子安手里的两只暖水瓶,也不说什么,拉着弟弟,跟在宋子安和宋依依后面,出了院子。
跑步对于赵大彪和赵二彪兄弟俩,那是小菜一碟,他们轻松地跟着宋子安和宋依依二人,边跑边听着宋子安对周围环境的介绍。
赵大彪的方向感很强,他用心地记着周边的街道名称,以及粮店、副食商店、公共汽车站的位置,这一圈下来,已经掌握了周边环境。
四人来到国营早餐店,站了个不长的排,买了四斤大果子和两暖水瓶的豆浆。
赵大彪看着前面的人,都是买半斤,顶多一斤大果子,他以为这是因为他们来了,为了招待他们才买的这么多。他拽拽宋子安的衣袖,有些不安地说:“子安,你买的太多了,买一斤就够了。回去让俺娘蒸些馒头,俺带过来一袋子面粉哩。”
宋子安当时接站的时候,就猜测他们带粮食过来了。他从赵老根手里接过来的那袋子,就觉得里面是粮食,现在看来,赵大彪背着的应该就是面粉了。
宋子安这段时间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他越发觉得赤诚简单之人的可贵。所以,他对赵大彪这些直白的言行并不排斥:“大彪,我们家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买二斤大果子和一暖水瓶的豆浆。现在家里多了四个人,多买一些,很正常的。”
前面正在整理套袖的老大娘,实在听不下去了,猛地转过身,语重心长地说:“你是哪家孩子,怎么可以说大话骗人?”
她看到俊朗的宋子安,眼里闪过惊讶,但还是接着忆苦思甜:“你这个年纪,可能对小时候的三年自然灾害没有印象了!”
“那时候,北边的熊国撕毁合约,撤回支援我们的专家,还限期让我们还债!可以说,当时,我们的国家是内外交困。”
老大娘的脸上满是自豪:“但是,我们华夏国岂是任人宰割的!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勒紧裤腰带,硬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还清了债务!”
“节约是我们的美德!诚实更是我们的传统!小伙子哈,为了面子,说大话、谎话,可不好。”
“现在,我们每家生活都是精打细算的!比如我家,大人、小孩,都爱吃大果子。为了解馋,一个月买一次,一次买个半斤,最多一斤,家里人每人能吃上一、二根。”
“据我所知,像我家这样的,都算条件好的。还有不少人家,就买三两,只给孩子吃。”
宋依依看着自己的哥哥,非常无奈地站在那里。虽然这个老大娘没有恶意,但她却做不到看着哥哥被误会。
宋依依拎着一只暖水瓶,上前两步,直接挡在宋子安的前面,微笑地看着,仍然意犹未尽要再说下去的老大娘:“这位老大娘,我们家人都不会说大话、说谎话!因为诚实有信用,是我和哥哥从小,就被长辈要求的!”
“您刚才说的小伙子,就是我哥哥,他没有说大话,他说的都是实话!”
老大娘看着宋依依的眼神,从惊艳变成了迟疑。
宋依依可不想,与这种一张口就是一套大道理的人耗着,回过身,看着宋子安:“我们回家吧,不然家里人该等急了!”
宋子安接收到妹妹传递的信息,他马上应道:“是啊,耽误太长时间了,我们这就走!”
四个人转身就要朝店门走。
没想到,一个坐在店里吃早餐的青年人,突然站起来,一下子挡在他们面前:“你是宋子安吗?”
宋子安愣了一下,他看着面前这人陌生得很。
青年人好像知道他认不出自己似的,接着说:“我家就是在你爷爷家东面紧挨着的那一家,姓白。”
“本来,你们家前些日子搬来,我爷爷就想拜访来着,结果那天听到你家人说,家里有病人,这段时间闭门谢客,才没去的!”
宋子安恍然:“哦,白爷爷呀。你是白爷爷的大孙子?”
青年人笑笑:“对,我叫白寅刚,在冶炼厂上班。我看着你长的像宋叔,冒蒙认的,没想到真是!”
宋子安还能记起小时候,那个个头不高,长着圆脸,成天找爷爷下象棋的白爷爷。可以说,宋家和白家的关系一直不错,遂叫了一声:“白大哥!”
他们正寒暄着,那个被宋子安甩在后面的老大娘,仔细看着他们几个人的背影,突然眼睛一亮,小跑了几步,站在白寅刚的旁边,面对着宋子安和宋依依,大声说道:“这二个小伙子和你们是亲戚吧?既然你们家的条件那么好,连大果子都可以随便吃,怎么还让他们穿带补丁的衣服!”
她一副较真的模样:“一看他们就知道是农村来的,条件不好!正因为这样,你们更要有同情心哈,怎么能自己穿好衣服,而让他们穿成这个样子?”
白寅刚本来打个招呼,就要上班的,可是现在被人给横插一杠子,有些不快。可是,这个老太太,他也惹不起,就帮着宋子安他们打岔:“刘大娘,您来买大果子哈。今天,这果子炸得好,吃着也好吃。”
刘大娘斜了他一眼,嗯了一声,就接着自己刚才的话茬说:“你们想想,我说的是不是这个理?工人、农民都是无产阶级,都是国家的主人,你们可不能瞧不起人!”
赵大彪实在听不下去了,端着一盆散发着香气的大果子,上前两步,站到宋子安旁边,反驳道:“老大娘,你误会了,宋爷爷一家子对俺们都非常好,从来没有瞧不起俺们!这衣服除了有一块不大的补丁,还有什么问题?干干净净的,我们穿着也算精神。”
第一百二十六章 赶劲
“你刚才不是说节约是美德吗?俺们总不能衣服磨了个小口,就把它扔掉吧!缝补好了,不是还可以穿吗?”
赵大彪虽然没怎么读过书,不过在这场大运动中,红宝书的内容他倒是背的滚瓜烂熟:“你是看不起俺穿带补丁的衣服吗?这样可不行!伟大领袖曾经号召我们学习雷锋同志,号召大家勤俭持家、艰苦奋斗!”
“按说,你这个岁数的人都应该知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呀,你怎么还能说出刚才那些话呢!”
说完,赵大彪用着一种不可置信的眼神,直直看着刘大娘。
赵二彪就是哥哥尽职尽责的小跟班,他马上站出来,学着哥哥的样子,看着面前这个一直说子安哥不好的老大娘。
兄弟俩一高一矮,但是眼神却是出奇的一致,看的刘大娘有些畏缩。难道自己真的说错了,被个半大不大的男孩子给教育了?
宋依依微微抽动了一下嘴角,原本以为赵大彪是个少言寡语的,没想到说话这么赶劲,净往人家肺门子上捅!
不过,这话还真是得当事人来说,无论自己还是哥哥都不能开这个口,否则会让人觉得自家做得不好,还给自己找理由。
白寅刚罕见地看到刘大娘被人说哑了,心里暗笑不已,不过他不能让宋家人刚一回来,就与区委书记的老娘接下梁子。
白寅刚笑呵呵地为宋子安引荐着:“子安,你刚回来,可能不认识,这位是我们这一片赫赫有名的刘大娘,人直爽、热心肠,谁家有事情她都会不遗余力地帮忙!”
“刘大娘还是我们大东区区长的亲娘,政治素质绝对过硬,经过不少大风大浪!”
宋子安看到白寅刚在刘大娘看不到的角度,给自己使了个眼色,人家的好意当然要收下,他礼貌地问候道:“刘大娘,我是白大哥家的邻居,姓宋……”
刘大娘一拍大腿,扯开嗓门叫道:“你爸是不是叫宋泽珉,当兵的?”
宋子安被打断了话儿,也就不再继续。听到刘大娘的问话,他点点头。
白寅刚可没有时间跟着耗下去了:“刘大娘、子安,我得上班去了,等我下班回来,再去看宋爷爷和宋叔哈。”
宋子安顺势跟着白寅刚出了店门:“冶炼厂在铁西区呢,你这上班可够远的!”
白寅刚拿出钥匙,站在店铺右侧空地上的二八自行车旁,把车锁打开:“我骑车去上班,不到一个钟头就到工厂了。等过几年,我有资格了,就能在工人村分到一间房子,那时上班就近了。”
跟着大家一起出来的刘大娘,马上纠正年轻人的错误观点:“远点,怕啥!那可是正经的国营大厂子,工资高、待遇好,多少人羡慕着呢!”
白寅刚一片腿上了车,回头留下一句:“你们还不赶快回家,一会儿果子都凉了。”就蹬车走远了。
宋子安微笑着跟刘大娘告了个辞:“刘大娘,我们先回家了!”
刘大娘一直看到四人的身影拐了个弯,消失了,嘴里嘀咕着:“人家这孩子怎么长的,真俊!”
后面走过来一个人,一把拿过来她手里的盆:“奶,你这干啥呐?买了果子,不赶紧回家,我都要饿死了!”
刘大娘抬手一巴掌打在小伙子后背上:“我才耽误了几分钟,以后再买果子,你来。”
她一边跟着孙子往家走,一边唠叨着:“你看看人家孙子,早起给家里长辈买果子、豆浆!你再看看你,太阳不晒到【创建和谐家园】上,你都不带起来的!”
小伙子连忙看看四周,没有人,才放下心来:“奶,你看你说的啥话?多难听!”
刘大娘盯着他的眼角:“刘家瑞,你说说,你出来不知道洗个脸哈,眼屎还挂着呢!”
刘家瑞可是非常注重形象的,连忙用手指在眼角一顿胡路:“奶,干净没?”
刘大娘看着自己的大孙子,点点头:“干净了。”
以前她认为孙子会长,把儿子、儿媳的优点都吸取了,在这一片是数一数二的帅小伙!可是,一想起今天看到的兄妹俩,即使再偏心自家孩子,她也说不出孙子比人家不差的话来。
Áõ´óÄï¿´×ÅËï×ÓÒ»ÊÖ¶Ë׏û×Ó£¬Ò»ÊÖ³ôÃÀµØÞÛ×ÅÍ··¢£¬¾ö¶¨ºÃºÃ´ò»÷´ò»÷Ëû£º¡°±ðÞÛÁË£¬ÔÙÔõôÞÛ£¬Ò²¸Ï²»ÉÏËμҵÄËï×Ó£¡½ñÌ죬ÎÒËãÊǼûʶÁË£¬ÄÇÄ£Ñù³¤µÄÕæ¿¡£¡¡±
刘家瑞挑着眉毛问道:“奶,你说的是谁呀?我怎么不知道这么个人呐!”
刘大娘呵呵笑着:“刚回来,以前不在这里住。”
“真有你说的那么好?”
“当然,你奶从不说谎!”
“真比我好?”
“长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来!”
一老一小就这么一问一答,回了家。
宋依依回到家的时候,赵老根正从怀里拿出一个大信封:“宋叔,这是侯书记和王局长,让俺带给你的钱,就是以前村长他妹和会计媳妇借的钱,全部都还了。”
“昨天俺忙活忘了,嘿嘿,今天才想起来……宋叔,你数数,看看对不对。”
宋爷爷接过信封,撕开封好的信封,拿出里面的一摞钱,递给宋奶奶。又从信封里拿出一张叠着的信纸,打开信纸从头到尾溜了一遍,然后统统交给宋奶奶:“老根,谢谢你哈,大老远地给我们把钱带过来!”
赵老根憨憨地笑笑:“俺这不是正好过来嘛,顺便的事儿,一点都不麻烦!”
等到几个孩子放好了炕桌,摆好了碗筷,倒好了豆浆,大家坐在一起开始吃早餐。
赵二彪吃着香喷喷的大果子,想起了之前遇到刘大娘的事儿,就绘声绘色地为爹娘讲起了当时的情景。
赵婶子听了直发愁,宋叔一家都是好人,这么帮自己家,要是再让外人说,可怎么好,她有些忐忑地说:“宋叔、宋婶,俺去跟她解释,不是她想的那样……”
宋奶奶根本没当回事,反倒安慰她:“老根媳妇,不用解释,大彪说的就挺好的。你要是特意去解释,别人才会多想的!”
第一百二十七章 趣事(一)
各位伙伴们,别忘了投票哦~
~~~~~~~~
宋奶奶不知想起了什么,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她见大家都有些诧异地看着自己,干脆把趣事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刘大娘的名字叫刘柔,温柔的柔。她的父亲大字不识一个,但也是有决断之人,十六岁就毅然参军,保家卫国,参加过不少战役。”
“因着军功,从小兵一级一级地升到副团长,但是因为没有文化,这辈子就没把那个副字去掉。”
“建国之后,他爸驻军在石市,所以刘柔她们一家人,就从晋察冀根据地搬到了石市。哦,对了,刘柔她妈在根据地时,是妇女队长,枪法很好,还跟着民兵打过鬼子呢。”
“刘柔的名字是她爸起的。她妈生她的时候,她爸的部队正好在根据地休整,她爸前头有了二个秃小子,这次得了个闺女,非常高兴。”
“那时她爸是连长,就跑到团政委那里,请教如何给女孩子起名。在他眼里,他们团政委是个有文化的人。”
“当时,团长和团政委都在,就一起帮着他起名。结果,起了好几个,都被她爸给否了,说是没有女孩味。”
“然后,这三个大老爷们就开始讨论女孩子要什么样子才好。团政委是南方人,他就说女孩子要温柔才好,那样的话,什么刚硬之人,都会化为绕指柔!”
“她爸想起她妈的火爆脾气,在家里两人遇到意见不合的时候,吵架都是轻的,好多时候甚至会动手。他觉得政委说的有道理,女孩子就要有女孩子的样子,温柔似水才好!”
“最后,她爸就把女儿的名字定为刘柔。然后,她爸就跟着部队开赴前线了,这一走就是好多年。”
“她跟着她妈、她两个哥哥长大。她妈一直信奉‘谁说女子不如男’这句话,一直把刘柔当成男孩子来教养。”
“等到战争结束,她爸回来了,看到小时候柔柔软软的闺女,长成了一个假小子。如果把头发剪短,那他就多了一个活脱脱的儿子!”
“她爸这个痛心呢,等到全家搬去石市时,就让她去上学。虽然那时她已经成年了,但是她爸还是希望能把闺女改造过来,并在她住校前,找她深谈了一次。”
“但是,刘柔根本没有往心里去,甚至觉得自己这样爽快、风风火火的性格挺好!”
“她爸把她送去的是护士学校,里面清一色的都是女孩子。经过与那些女孩子相处,她逐渐意识到了自己与她们言行方面的不同。但是,刘柔仍旧坚持着自己的风格。”
“直到有一天,她喜欢上了一个很出色的男军人。刘柔鼓起勇气,找那个男军人当面表白,却被拒绝了。原因就是,那个男军人喜欢温柔贤淑的女人。”
“刘柔痛下决心,开始改变自己。你还别说,一个学期之后,她爸惊喜地发现自己的闺女有了一些转变。”
“就这么过了一年,刘柔不再是原来假小子的做派,表面看着就是一个爽利大方的女孩子。她爸满意了。”
“刘柔上班,当了一名护士。她爸妈开始托人给她介绍对象,但不是她看不上对方,就是对方看不上她。就这样,又过了一年,她爸妈有些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