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众人就看着程燃道别离开,之后大院子弟的目光,不约而同的,唰唰唰集中到杨夏的身上。
氛围有些突如其来的沉寂。
因为大部分人都知道程燃暗恋杨夏的事,这么一茬,在他们看来大概是因为杨夏摘录孙继超的诗,而他程燃相形见绌,少年心性受不了,所以拂袖而去了,这里面隐含了多少不可说的因爱生恨而又恼羞成怒啊,他最后的那句“不用管我”,那是何等酸涩啊……在场人简直已经脑补了一场大戏。
看到程燃出门,杨夏眼神是闪了闪的,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
柳英就道,“算了,反正程燃也写不出什么诗来……”
然而谁都没有看到的是,现在在角落里的俞晓,正蜷缩着,脸上是极度的愤怒和不甘,那是一种对兄弟所受的屈辱感同身受的愤懑,像是有怒涛正待冲破囚禁的栅栏,亟待宣泄破壁而出。
看着周围人洋溢的笑意,俞晓嘴唇抖了抖。
然后他听到自己的声音响起,“谁说程燃写不出来!”
本来程燃的离开只是一个小插曲,柳英还准备继续带带气氛,俞晓突如其来的开口,气氛骤然尴尬起来。似乎之前大家看破却不说破的暗流,在此被撕开了那层膜,而后明朗化,场面开始异常难看了……
俞晓说出口连自己都被吓到了,但看着众人的目光,他也破罐子破摔了。
柳英也不是俞晓就能挑战的,她只是微笑着,似笑非笑道,“诗当然谁都可以写,但不是谁都写得好,你是看过程燃写的吗,还是你们一起玩的时候他作过啊?”
“有!我有他写的!”俞晓终于从衣服兜里取出了那张皱巴巴的,被他之前一直捏在兜里的报纸。
有人先因为这一幕的滑稽而噗嗤笑出声来。
什么啊,有用报纸写诗的人吗?这莫不是画的乌龟吧?你想帮程燃出头,好歹也要扮相帅啊。
但俞晓仍然用手平整摊开那张皱巴巴的报纸,神情甚至,还有些虔诚……
“我今天去他家里的时候,我看到之前他练字时写的。”
柳英表情夸张道,“霍,还真有。那不如让大家听听,他的诗怎么样。”
孙继超道,“还是算了吧……”
“孙继超,你就是太善良了,是觉得你登上了校刊的诗刚出,接下来就是所谓程燃写的诗,会有些难堪吧……你还真是为他考虑呢!”大嘴姚贝贝嚷嚷,“哎呀你不用打圆场,他自己要丢脸,那就丢呗!”
孙继超眼底掠过狡黠,他其实本就要收到这样的效果。但他目光回收的时候,突然看到姜红芍看了他一眼,只一眼,孙继超就觉得似乎被看透了,心头一沉。
“来来来……他要念了……”
“念啊,俞晓你怎么还不念……”这是不嫌事大的。
杨夏道,“俞晓,你够了吧,不要开玩笑!”她其实是想看看俞晓那份报纸上程燃写了什么诗的,但是这可以私下来看,这个时候俞晓念出来,以她对程燃的了解,那是很可能会丢脸的,而且又在刚才孙继超先丢出的一首校刊诗面前,那就高下立判,再加上旁边这些人的七嘴八舌,最后还不知会把程燃贬成什么样子。这俞晓纯粹就有些傻乎乎的挖坑把自己哥们儿给埋了。
有人已经瞥到了俞晓展开了报纸露出上面的字体,但随之却是一愣,那龙蛇般飞扬的笔法,是程燃写的?
俞晓对这些充耳不闻,拿起报纸,报纸背面还是“山海都市报”的版面,他的声音不好听,但抑扬顿挫。
随着他念出的诗句,众人首先还带着哂然的笑意,片刻,这种笑意逐渐消失,每个人的脸,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专注和认真来。
“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
朝阳唤醒我的向往,月光温柔了寒窗。
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
故乡守护我善良,远方催着我成长。
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
明天就要逆风飞翔,过往厚重了臂膀。
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
自由宽恕我生的平凡,死亡驱散我的畏惧和迷惘。
岁月变迁何必不悔
尘世喧嚣怎能无愧
在疾风骇浪
和粉身碎骨之前
生死――无畏!”
============
嗯,我知道我很闷骚……勇敢的少年们,你们的票呢,票呢~
------------
第十二章 偷枇杷的
“在疾风骇浪和粉身碎骨之前生死――无畏!”
伴随着俞晓的话音落下,客厅落针可闻。
这个年代里,大家在诗歌交流会上咏自己写的现代诗,有的时候为了兼具效果,总是避免不倒很多语气强烈,而且气象明丽的咏叹,譬如,“站在我的肩上,亲爱的,你要勇敢些!”,或者“啊,大海!就算你的波涛,能把记忆涤平”又或者,“就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吧!去走进生命的原野,让风儿熨平前额”语气助词接上五彩的描绘,是目前的主流。
然而俞晓念出的程燃这首诗,却是不同。甚至可以说,和他们所熟知的诗歌风格又不一样。也许是带着愤懑,俞晓并没有进行什么饱含诗意的朗诵,他近乎于用“读”的方式,把这首诗给念了出来。
但却就是这样的方式,才让这首诗散发出其本身的特色来。
少年人念诗,多是伤春悲秋,抒发胸怀。但这首诗,行文并不浓烈,也不沉重,就那么像是端杯饮酒,娓娓道来,“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就像是唐诗宋词,简单的字句,却就能准确的描绘出那种令人沉醉的意境。而后最后的落脚,却是向一把刀,钝入人心。那种气魄,是穿越时空的。
姚贝贝狠狠的盯着俞晓手中的那张报纸,她很想直接抢过来看一看。
谢东张鑫这类大院子弟,都有些愕然,程燃什么时候文笔这么好了,这首诗里面的一些东西,他们或许因为年龄体会不到,但是那种扑面而来的触感,却是全面接收的。
杨夏嘴巴动了动,眼神迷离,似乎在重新默诵,这足以写入她此前新买的带香笺,却一直舍不得用的粉红色笔记本里了。
虽然戴着一副眼镜的王宇然不动声色,但其实在文科方面他是和孙继超不相上下的,而他也更体会到了这首诗更好的地方。坦白来说,这已经完全超过孙继超的那首诗两筹了!
柳英是完全的愣在当场,她只觉得今天的程燃就像是一个防不胜防的连环坑,而她在他这里不断爬起来又跌下去。
孙继超则是涨红了脸,看在场每个人的神态表情,他可是知道,刚才自己那首诗拿出来的时候,可没有这等威力。
房门突然嘎然打开,这次众人几乎是待哺的雌鸟般同时转头,看向门口。
但让他们失望的并不是程燃的去而复返,是张琳和柳军回来了。
两人看到众人就这么把他们给盯着,也有些意外,张琳不动声色道,“噢,又是诗歌交流会啊这一次是谁的诗啊”
张琳把外套脱下来,柳军接过去,然后朝众人走了过来,她伸手摸着柳英后脑勺,“俞晓,你的诗啊?”
“不,不是”
张琳将他手上的报纸接了过去,她看到报纸上内容的时候,抚摸着柳英头发的那只手突然就迟缓了,柳英仰起头来,面色古怪,道,“妈,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
孙继超突然开口,“张阿姨,你是文学上面的专家,你看看这首诗,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
俞晓有些愠怒,这孙继超分明就是暗指程燃抄袭,而且说得非常隐晦,他不直接指出,以免显得他小肚鸡肠,点到即止,但却完全表明怀疑的方向。
很多人一听反应过来,对啊,这诗可不一定是程燃自己作的啊,没准就是从哪个旮旯里誊出来的,他们量不够,没见过,但在张琳面前可就不然了。他们虽然对张琳畏惧,但是知道柳英这个母亲,可是实打实有本事的人,本身还是省作协的会员,时不时也有一些诗集出版,虽然印数少,但名头还是有的。程燃的诗拿到她面前,可就真的要原形毕露了。
谁知道张琳这个时候只顾着看诗去了,语气敷衍,“什么专家,我只能算是爱好者”她这方面很谦虚,但越谦虚,其实本事越藏而不露。
“没见过,此前没见过”她摇了摇头,“难道是新晋的诗人?”她看向俞晓和柳英等人,“反正这肯定不是你们这些小孩们能作出来的。”
“这首诗,让我想起当年啊当年读书时的寒窗,然后工作后不得不走出的故乡那些时候,生了你,我一个人在外地工作,你跟着你爸,现在想想,那些年真的还是不容易”张琳一边看,一边道,“‘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这岁月的酒,真是不好喝,却也最能让人痛饮,最是让人迷醉。”
众人看着张琳,完全一副不认识的样子,这戴着厚厚眼镜,以前板着脸严肃无比的“恶张阿姨”,今天竟然因为程燃这首诗搅动了心怀?她那双厚瓶底镜片里面的小眼睛里,有光芒闪动。
“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敬得好啊,走的路多了,见得风雨多了,看过的人事也多了,渐渐便知道有的人有的事是一眨眼就会消逝的,就像是【创建和谐家园】老同学,还那么年轻,结果去年就得病死了,在她的病床上,说起当年我们当知青的岁月,那是无忧无虑的时光,妈妈却看她何尝不是对这个世界怀着最深刻的眷恋,她最后痛哭起来,那是何等的无奈,该敬那时的自由,而更该敬畏死亡和别离!作者将这些都写进短短的诗句中,但凝练的,却是人生转瞬即逝的无奈和悲凉”
“如果只是到此为止,只是说明诗人阅历上的丰富和对人生的感悟,到也没什么出奇的,关键是后面的转折,显出他心境上面的坚不可摧,面对这滚滚红尘,“岁月变迁何必不悔,尘世喧嚣怎能无愧?”,是拷问,是经历了之前敬朝阳敬月光,敬故乡敬远方,敬明天敬过往,敬自由敬死亡,近乎于对一生的总结之后的一个上升到终极问题的拷问。如何面对这岁月变迁,尘世喧嚣,八苦人生的一个质询”
张琳深吸一口气,道,“而破题点,就是本诗那最后的一段话――”
“在疾风骇浪的生活波澜,和粉身碎骨般的苦难磨砺面前――生死,无畏!”
“无所畏惧。这不正该是对待人生的态度吗,可有多少人又能做到呢?恐怕没有多世轮回般的修行,不敢轻开此口的。所以诗人很大气。”
众人呆愣愣的听着张琳抒发胸臆,作为省作协会员,市教研组小学办主任,张琳的文人气质,还是具备的,对这首诗的解读,让他们有完全上了一堂语文课的观感,吧啦吧啦对某个历史风流人物一通洋洋洒洒激荡。
如果程燃刚才没走,全程听了张琳的话,恐怕会被吓一个趔趄,只是根据这首诗,就完全的分析出了当时程燃写诗时候的心境,甚至连他重生的那份情绪都捕捉到了。简直就差直指他重生者的身份了。
其实所谓书香门第,很大程度上都是父母这样的耳濡目染熏陶的结果,柳英家,也算是半个书香门第吧。
“当然,我的解读,不一定对,权给大家做参考。”张琳一笑,环顾此时的众人,目光温和的落在了姜红芍的身上。
这首诗不太像一个普通中学生能做出来的,但要说完全不可能,也不对,总有一些天才和妖孽的存在,姜红芍可能是,她可能做得出来,但张琳见过她的字,那是一种凤秀之体。这篇诗作书法的笔锋,凝练,老道,胸隐沟壑这极有可能,是姜红芍从家里带出来的,嗯,倒是很符合那位的身份。
柳英的父亲柳军这个时候已经收拾完东西走进了客厅,看到自己诗人老婆也为诗作动容,凑一嘴道,“噢,那这首诗到底是谁写的嘛写的这么好,连你们张阿姨都生出感触了,他平时在家里可是绝对强势的铁人噢!”
柳军以为自己这番话会逗乐大家,但看到这一大群孩子没一个人发笑,神情极为古怪。
片刻后,他才听到自己女儿开口。
“俞晓说这是程燃昨天写的。”
柳英家的聚会就这么结束了,大家各自离开,只是对于那首诗的出现,还是能成为所有人心头上的一个结的。有平时熟悉程燃的人,譬如姚贝贝,承认这首诗的确是好,但绝对是程燃抄的!不知道抄哪个人的!总之就是抄的。
而也有孙继超那边的运动少年周斌最后生硬的吐出一句,“我觉得吧,这个程燃才多大,就张口闭口自由啊,死亡的这首诗不好!莫名其妙!”虽然这话有些糙,但也有人是认同的,那首诗,如果是一个中年人所作,那就合情合理,或许还称得上诗人。但放在程燃身上,哪有什么信服力!
“看程燃平时的成绩,他有这份能力,语文才考那点分?豁鬼噢(骗人)!”这是姚贝贝的笃定。
大家心事重重的从柳英家星散,回到自己的居所之中。
孙继超三人回家的时候一路都没有谁说话,只是半途,孙继超突然对一棵树踹了一脚。
柳英给回到家的杨夏打了个电话,“姚贝贝还说你誊抄孙继超那篇诗这首,其实比孙继超的好太多了程燃半途就走了,我和姚贝贝今天,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和柳英通完电话,杨夏从房间抽屉里打开自己的粉红色笔记本,将封页展开,旋开钢笔帽,凭着先前的记忆,埋首在笔记本上书写。末了看着自己的成果,合上了笔记本,看到桌子靠墙的位置摆着的一个音乐盒,音乐盒是去年她生日时程燃送的礼物,当时在一众礼物中最不起眼,她也就随手丢在了桌子上,她伸出手指碰了一下,又赶忙缩手,原来好久没碰过了,上面有一层灰。
她注视这件去年的礼物,若有所思。
在政府内院那栋有小红门的独栋之中,姜红芍进了玄关,脱下了鞋子,将从柳英家带来的书连同钥匙串一并搁在桌上,沙发上已经坐着一个瘦削的中年男人,双眼皮下的眼睛抬起来,很有特色的下弯出笑意,道,“红芍,回来啦饿不饿啊,爸爸给你煮面。我炒了肉臊子,香!”
“要长胖啊,不吃。”姜红芍干脆利落。
“嗨,长胖算什么,女孩子有点肉好看哎,你这么敷衍的笑容怎么回事。”
“今天,聚会好玩吗?”
“还行吧。”
“噢,那有什么特别的吗?”
从冰箱里取出一个梨子削的姜红芍回过头来,想了想,道,“没有。”
“哦。”中年男人不再继续问了,继续低头看手里的一份文件,“过一会你姑姑要打电话过来找你。”
“大姑,二姑,还是小姑?”
中年男子没声好气,“当然是最喜欢和你聊天的小姑!”
啃过梨子洗过澡,和自己的姑姑通过越洋电话,穿着睡衣的姜红芍披着一头黑发,坐到床边,继续翻看一本大部头荣光和梦想,窗外正好有月光映照而下,沐浴其身,月色媚肌骨,墨意冷精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