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活_校对版by:布老虎吃人》-第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由于陈伟雄已经被越级提升成了x军的参谋长,当然就要应该搬到军首长的大院里去住。房子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可是陈伟雄还需要到医院去观察一段时间,张桂梅当然也得陪着,这事就耽误了下来。可是陈兆军知道,过不了几天,就到9月9日了。如果不在这以前搬家,恐怕短时间内就没有办法搬了。陈兆军可不想继续向原来一样,兄弟三个挤在一间房子里了。他打定主意,实在不行,就自己搬家好了。

        陈伟雄和张桂梅在家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就赶到了张桂梅所在的x军医院,家里就剩下三兄弟了。好在还没有开学,否则这还是个事。

        陈兆军跟两个哥哥一商量,他们也都同意陈兆军的想法。于是,剩下的事就简单了,陈兆军到通信连找到陆连长,请他给派几个战士和一辆大卡车。

        陆连长当然没有二话,不但给派了车,连他自己都亲自带队帮着搬家。

        这事本来不大,可是放在那个时候,就这么几个孩子就办成了这样的事。可是让军部的所有人都对陈家的几个孩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等陈伟雄和张桂梅听说这事的时候,他们也都感到惊讶不已。

      ¡¡¡¡¡ù¡ù¡ù

        陈伟雄出院不久,陈兆军和陈兆广也该开学了。陈兆军本来应该是上小学一年级的,可是他实在不想在小学上浪费太多的时间,于是跟学校提出,直接上小学三年级。整个学校的老师有一半都是军属,对陈兆军的事知道不少,所以对他的这个要求到没感到有什么意外的,可是其他的地方上的老师就不同了,这两年,时不时就可以听到一些关于陈兆军的新闻,可他的水平到底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为了检测一下陈兆军的水平、也为了显示公平,学校专门为陈兆军的入学进行了一次考试。整个考试内容涵盖了几乎小学的所以内容。当然,这些老师做得还是比较巧妙的。陈兆军那知道到底小学都有些什么内容,原来是拿过陈兆广的书来看,可不过是为了装样子,根本就没有仔细看过。结果就是,陈兆军用了很短的时间就答完了整张试卷。这下,没有谁再说什么了。按照陈兆军的试卷上的水平,就是直接上初中也是可以的,问题是他的年纪还太小。不过这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只要陈兆军上课不吵事,哪个老师都不管他,随他干什么。问题是陈兆军根本就没有吵事的心,所以也就不存在谁管不管的了。

        倒是陈兆平的事很是让陈伟雄他们伤了一段时间的脑筋。按照一般政策,陈兆平高中毕业以后要么当兵,要么就应该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本来按照陈伟雄的设想,陈兆平毕业以后就应该参加上山下乡的,等到来年征兵的时候,直接把他送到部队去。可是由于陈伟雄住院的缘故,已经都耽误了不少时间了。可谁知道这个事一提出来,就遭到了陈兆军的强烈反对。陈兆军的理由很充分。

        “大哥为什么非要去上山下乡,反正他明年就要当兵了,就让大哥再在家带我们一段时间吧!”

        “这不行,上山下乡是党中央的号召,爸爸是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陈伟雄一贯都是这样,对中央的声音,他是言听计从。这应该就是军人的本色吧。

        “爸爸,大哥在学校就没学到什么东西,可这两年大哥学了多少东西?反正再过一年大哥就要去当兵了,就让大哥在家里带我们把!”陈兆军开始耍赖了起来。

        听陈兆军这么一说,陈伟雄也犹豫了起来。不知道怎么的,陈伟雄发现,陈兆军说的许多东西都有一定的道理,也许听他的没错?

        张桂梅本来就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到农村去,可是由于陈伟雄坚持,她也就不说什么了,这会发现陈伟雄开始有了动摇,赶紧添上一把火。

        “就是,老陈,干嘛非让孩子到农村起,再在家里呆一年,到时候当兵一走,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你懂什么,我现在可是军参谋长了。自己的孩子都不下乡,到时候别人会说闲话的!”显然,张桂梅说话的技巧还有待加强。

        “其实这个简单,军里面像大哥这么大的孩子不少,可以由军部出面,把这些孩子都给组织起来,一个是进行政治文化学习,另一个可以组织他们进行民兵训练,你想一下,等明年招兵的说话,我们这些部队的孩子,一个个政治文化素质过硬,军事水平更是比其他人强上一头,这可是保证为部队输送合格军人的最有效的办法。”陈兆军的这一席话正是对着陈伟雄的软肋而去的,正好挠在了陈伟雄的痒痒筋上。

        一听这话,陈伟雄舒服了。陈兆军的解释让陈伟雄有了很合理的不让陈兆平去农村的理由,毕竟他也是当父亲的,没有哪个父亲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到乡下受苦的。更不要说他们都明白,让陈兆平下乡没有一点实际意义。

        “老儿子的这个说法有道理,不过这也不少我一个人说了算的,明天我就把这个想法汇报给军长和政委,看看他们怎么说吧。”陈伟雄妥协了。

        陈兆军暗暗偷笑。谁都知道,军长和政委各有一个孩子跟陈兆平是同学,谁也不相信,他们会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上山下乡。

      ¡¡¡¡¡ù¡ù¡ù

        果然,当第二天陈伟雄解释了为什么不让孩子们上山下乡的理由以后,军长和政委几乎同事送了一口气。不难想象,他们都为这事伤透了脑筋。陈伟雄送来的这个理由真是太好了。

        军长当即决定,召集司令部、政治部和后勤部的所有处长一起来开会,专门讨论以后部队的孩子到底要不要上山下乡的问题。会上,军长首先声明,不少不支持上山下乡的运动,但是,这些部队的孩子更重要的是首先要保证成为合格的兵员,因为他们将来将要肩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对于这一点,在座的所有军人都没有一点异议。因为这已经是惯例了。有了这个先决条件,所有的事就变的简单起来。不管是家里有没有孩子是要在今年上山下乡的,无一例外的都举手同意了军长的说法,因为他们都知道,就算他们的孩子今年不用上山下乡,可还有明年呢?要不就是后年?有了这个先例,以后当然就可以照此办理了。

        于是,x军的大院里出了一件怪事,一帮就差头上的一颗红星和肩上的两面红旗,其它的都跟军人没有一点区别的年青人在司令部的几个参谋的带领下,每天跟军人一样出操锻炼,平时还要学习政治和文化课。连使用的武器都是制式装备。与军人唯一不同的,他们晚上可以回自己的家里睡觉。这些年青人被称为民兵。谁也解释不清楚,有什么必要在军部大院里面,警卫连的驻地设置这样一个民兵连的机构。可不管这么说,这可是报请了军区首长同意了的。而且,就在这个民兵连成立以后,各大军区军、师一级的机关大院里,纷纷出现了一些这样的民兵组织。不过除了陈兆军,恐怕没有人知道,这个怪胎到底是怎么来的了。

      ¡¡¡¡¡ù¡ù¡ù

        就这样,陈兆平成了x军军部民兵连的第一任连长。

      第十九章 曙光在前

        眼看就要到1976年9月9日了,陈兆军知道,这个时候,可是个微妙的时期。可以说是1949年至今最混乱也最黑暗的一年,在这个时候,只要稍微站错脚步,就会堕入万劫不复的地狱。为了这个,陈兆军费了不少心思。经常针对性的举一些例子,时刻提醒家人小心。

        其实不用陈兆军提醒,陈伟雄他们也都明显的感觉到政治气候的变化。好在有老人家的一句话:军队不能乱。所以,部队困难是现在唯一的一篇净土了。但这也只能相对而言。

      ¡¡¡¡¡ù¡ù¡ù

        9月8日这天晚上,陈兆军非常小心,他针对,按照爸爸现在的级别,应该会比其他人更早知道毛泽东主席去世的消息。果然,9月9日快天亮的时候,军长的警卫员敲响了陈伟雄家的门。

        听到敲门声,陈兆军知道,该来的终于来了。一夜没睡好的陈兆军在这个时候进入了沉睡状态。

        被敲门声惊醒的陈伟雄和张桂梅都很吃惊。没道理这个时候有人来敲门的?就算有事,家里有电话,为什么不用电话联系?陈伟雄的心里很乱,他真的担心了起来,在此之前,地方上听说终于的事已经不少了。通常都是半夜里一通敲门,门一打开,一帮这个小将哪个武装的一拥而上,然后就与家人天各一方了。该来的还是要来的。陈伟雄镇定的穿好了军装,正要离开房间的时候,张桂梅说话了。她拉开抽屉,将陈伟雄的枪拿了出来。

        “老陈,枪带着。”

        陈伟雄看了一眼张桂梅,又打量了一下在她手中的枪,坚决的摇了摇头。

        “不用了,万一我……”话说了一半,陈伟雄没再说下去,他知道,张桂梅一定是听懂了:“你们要小心,看好几个孩子。”

        张桂梅没再说话,身子一卷,整个人钻进了毛巾被里面。

        陈伟雄叹了口气,快步走出了房间来到客厅,打开了大门。当陈伟雄发现门外只有军长的警卫员的说话,他松了一口气,但马上又紧张了起来。他知道,一定是军长有什么紧急绝密的事,才会用这种方式来通知他的。要知道,当时的军用电话还是人工转接的,整个军部,除了军长和政委各有一台保密电话以外,使用干部的电话都是可以被监听的。有的时候,为了防止泄密,不得不用人工的方式通知。很显然,今天晚上就是这样的情况。陈伟雄不敢猜测到底是怎么回事,急忙跟着军长的警卫员走了。

        陈伟雄不知道,就在他离开房间的那一刻,张桂梅已经从被子里钻了出来,两只耳朵竖着,仔细听着外面的动静。许久(其实很快),她听见房门小心关上的声音。张桂梅的心里踏实一点了,她知道,也许没什么事了。不过张桂梅再也睡不着了,她索性起床,自己到厨房开始帮几个孩子准备早饭。

        7点多的时候,陈兆军被妈妈叫了起来,他很意外,平时天热的时候在家里只穿军用衬衣的妈妈今天突然穿得非常整齐,只要再带上军帽,就可以参加汇操了。

        陈兆平他们也感到很意外,只有妈妈心情好或者休息的时候,才能吃到妈妈做的早饭的。今天妈妈不知道是怎么了,专门为他们做了早饭?就在大家都为不用吃食堂的早餐感到高兴的时候,陈兆平突然发现,平时总在一起吃早餐的爸爸今天没在。

        “妈,爸爸怎么不来吃早餐?”

        张桂梅白了陈兆平一眼:“你管那么多干什么,快吃你的吧!”张桂梅很少用只有的语气跟孩子们说话的。大家都发觉今天的气氛有点不对。谁都没敢再说话,老老实实的吃完早餐,上学去了。

        陈兆军小学的路正好要路过警卫连,也就是陈兆平的民兵连,所以跟大哥一起走的。一路上,兄弟两个都没什么说话,快要到警卫连的时候,陈兆平忍不住了。

        “老三,你说妈妈今天是怎么了?一大早起来就不高兴的?”

        陈兆军叹了一口气:“大哥,你都不知道,我怎么知道?还是想一下今天你们怎么搞训练吧。”

        陈兆平叹了口气:“唉,我倒是想今天搞军事训练的,可是参谋说今天学习政治,挺烦人的。”

        陈兆军一听这话,心里一动,因为跟自己搞了两年的物理和化学,陈兆平现在理科的水平已经不低了,想来考大学是够了,可是一年后考大学,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政治是必须过关的,而且占分还特别高,如果陈兆平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补习一下政治那就最好了。按照陈兆军的设想,自己的两个哥哥最好都投身仕途。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发展,否则,要想起来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大哥,学习政治就学习政治吧,在家里辩论的时候,你连我都说不过。我告诉你,只有搞懂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否则,你别想辩得过我和爸爸。”

        陈兆平一听就不服气了(起码他得做粗话这个样子来):“你牛什么,我告诉你,最近这一段时间,我净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我就不信,我会输给你一个小家伙。”

        在家里1时候,陈伟雄父子几个经常辩论,因为大家不但觉得只有挺好玩,还学习了政治(陈伟雄语录),所以在辩论的时候,大家只讲道理,不论年纪大小。其实这在当时的社会上,也是一种风气了。不过基本上都是在批斗会的社会才有的。

      ¡¡¡¡¡ù¡ù¡ù

        陈兆军和所有的人一样,老老实实的上了一天的可,到了下午4点。军里面下了紧急通知,所有部队范围内的机关、部队、学校、工厂和商店全部停止一切活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

        这是x军历史上第一次采用这种方式,完全命令式的强迫整个x军范围内所有工作都停下来听广播的。大家都不知道出了号码事,可谁也不敢乱猜。这一刻一直持续到哀乐响起。

      ¡¡¡¡¡ù¡ù¡ù

        所有的人都在为外面的国家失去了一个伟大了领导人而感到悲痛。这些人中,当然也包括陈兆军。都是没有人想到,此时此刻,他的心里还有一些莫名的兴奋。因为他知道,随着邓小平同志的复出,改革开放的年代已经不远了。

      第二十章 一切都为了高考

        毛泽东同志的去世,让整个中国陷入了一片悲痛的海洋,许多人都不知道中国的未来会是怎么样的。但这不代表没有人知道。陈兆军知道,现在是一个分水岭,只要能够在这一个月内坚持下来,中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历时十年的文革将很快结束,神州大地将迎来改革开放的发展契机。

        这一段时间,陈兆军开始在家里更多的与陈兆平讨论起了马克思主意哲学真理观的问题,除了引导陈兆平学习政治的方向以外,他还有一个坏坏的念头,就是企图引导着陈兆平去剽窃胡福明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知道,等到明年邓小平上台以后,就有机会向两个凡是开炮了。陈兆军就不相信,有了这份东西,陈兆平还不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就算什么都不整出来,最起码也可以给陈兆平一个练笔的机会,陈兆军相信,陈兆平现在的理科水平已经足够了,差的就是语文和政治。当年不止一次听说,有人考大学的时候其它科目都分数很高,可是政治只考了几分,就为了这,名牌大学与他擦肩而过了。陈兆军可不向让陈兆平重蹈覆辙,毕竟政治就是一个背书和理解的问题。至于语文,这在陈兆军看来就简单得多了,因为他有一个别人都不具备的优势――他知道作文题!当年的这篇作文题可让陈兆军很笑了几次。不过这都是后话,他可不想现在就暴露出来。

        由于毛泽东同志的去世,整个部队都紧张了起来,军部民兵连的武器被收缴了(担心出事),于是这帮人的时间开始多了起来,要是换了一个地方,一帮陈兆平他们这么大的小伙子早就不知道野到什么地方去了,开始在军部民兵连里他们可不敢。要知道,为了能够有一个可以把他们管起来的地方、省得他们这帮人一天到晚惹事生非,军首长可是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请示了军区首长以后才整出来的这么一个在军部警卫连里面的民兵连。别看这个民兵连的建制不过是一个连,其实没几个人。这可是普通干部子弟想都想不到的地方。且不说到时候会成建制的整个变成军人,就是负责管他们的几个参谋,个个都是全军数得出来的优秀人才。有军事素质最过硬的、有文化水平最高的。为了这帮孩子,军首长没少费脑筋。当初选带队的参谋的时候(当时叫军代表),一点都不比后世海选大片主角差,就是这样,为了能当上这个军代表,觉得主角还有点本事的参谋、干事的个个都各显神通,因为谁都知道,这就是一个资本。且不说将直接得到军首长的重视,就是将来档案里面提上一句:该同志曾担任过x军军部民兵连军代表。你想想,只要是在部队范围内的,谁能想不到是怎么回事?

        有了这批最优秀的军代表,陈兆平他们这帮部队的干部子弟算是没脾气了。要说文的,谁比得上全军范围选出来的秀才?要说武的,只要你想去跟军侦察连的第一扑俘手试一下,保证没有人反对。

        当时组建整个民兵连的时候,军首长就发了话:不管外面怎么乱,民兵连不能乱!只要在民兵连呆一天,这帮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训练,训练、学习。所有的军代表都被授权:不管是谁的孩子,只要不听话,都给我关紧闭!时间你们定,直到给我关到怕了、听话了为止!

        于是,整个民兵连在1976年组建以后,除了参加了一次毛主席追悼会,还有就是参加的粉碎“四人帮”的【创建和谐家园】,其它的时间,每天除了学习就是训练,直练的这帮年青人一个两个身体倍棒,吃饭倍香,要是去当打手,估计三、五个普通人都不是他们的对手(当然了,也不看一看他们的教官是谁)。要说起学习来,担任文化教员的军代表直接按成绩给他们分了班,成绩差的从初中补起,成绩好的(向陈兆平这样的)就补其它的科目。就算你什么都懂了,连每天的报纸都能背下来了,你放心,肯定有你去的地方,你可以跟女民兵去学声乐、练跳舞。反正不到时候是不能回家的。要是有人敢不听,那就太好了,禁闭室可是原来整个警卫连的工具房,小房间多得很,就算每人一间也足够关整个民兵连所有的人。你放心,就算呆在禁闭室里,饭肯定是够你吃的,蚊帐也有。不过其它的东西就是奢望了,比方说光亮(整个石头砌起来的房子,水泥浇筑的顶,装了双层的房门)?比方说声音(且不说石头房子的隔音效果,要是周围50米都是禁区呢?)?这些都得等你关禁闭的时间够了,背出了2500字的检讨以后的事了。没有一个家长对这个有意见,相反,要说谁进了禁闭室,出来还得考虑自己的【创建和谐家园】到底能挨得起老爸几脚。反正,x军军部民兵连的禁闭室除了民兵连刚组建的时候用过几次,后来一直都没用过了。倒是军代表们每个星期都会让所有的人,每人负责一个房间,不但要打扫干净房间,还要用枪油仔细的给每个房间的锁头上油。每次到了这个时候,民兵连里就有几个人的脚在打抖,其他人看见他们这个样子,也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生怕自己也变成他们中的一员。

        陈兆平跟他的民兵连的手下,除了从报纸上就只有晚上回家的这个途径了解外面的事了,当然,处于这样一个信息困乏的时代,这些东西都已经足够了。

      ¡¡¡¡¡ù¡ù¡ù

        眼看着就要到1977年征兵的时候了,陈兆军开始焦急了起来,他知道,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是在8月份进行的,可招兵工作在7月底就会结束。怎么能拖过这几天那?

        就在陈兆军焦急的想办法的时候,陈伟雄拿回来的一份内部参考文件上出现了邓小平的名字、陈兆军顿时兴奋了起来,他知道,只要邓小平出来工作,高考的时间就不远了。

      ¡¡¡¡¡ù¡ù¡ù

        为了解决x军民兵连这帮孩子当兵的问题,陈伟雄已经跟军长和政委商量了几次,他们都明白,在当时的环境下,让孩子当兵是最好的选择。一帮男孩子还没有什么问题,可是毕竟还有一些女孩。要知道,部队每年的女兵人数都是有指标的,一下安排那么多女孩当兵,军里面的压力的确不小。

        不过今天陈伟雄来找军长可是带着笑容来的,因为陈兆军给他出了一个好主意。昨天晚上晚饭的时候,陈伟雄又谈起了民兵连当兵的事,陈兆军突然接上了话题。

        “爸爸,大哥他们当兵的事简单,但是秀娟姐姐她们可怎么办?”

        “唉,这几天我都想着这个事,的确不好办。每年就那么几个女兵的指标,不知道有多少人都盯着呐。”陈伟雄很感慨,招兵的事归军务处关,参谋长又管着军务处,所以这事到头来怎么都得落到陈伟雄的头上。

        “爸爸,秀娟姐姐她们跟着民兵连训练也很久了,要是为了几个指标的事就让她们当不了兵,到时候林叔叔那里就不好说了。”陈兆军慢慢的下着套。

        “这个我也知道,可是有什么办法呢?”陈伟雄一想到林处长为了自己女儿的事来找自己,他的头就开始疼了起来。开始僧多饭少,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怎么的这都是一件伤脑筋的事。

        “我看还不如等一段时间,等过了招兵的统一时间再说。”

        “这样就更不好处理了!”陈伟雄知道陈兆军的意思,无非是想动特招的脑筋。

        “这也不一定,要说一个两个也许不好办,都是要是军部的这一帮孩子都一起办,估计军区就会同意的,再说这样也可以照顾一下今年毕业的孩子了,而且还不会占用指标。”陈兆军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其实他知道,就是特招一个人,陈伟雄也得跑一趟军区。不过是签个字的事,到时候看到有这么多军首长的孩子,军区领导一定不会说什么。陈兆军知道,自己的照顾想法一定可以打动陈伟雄的。

        “这到也是……”

        陈伟雄没再说些什么,不过他也认为陈兆军说的有道理。陈伟雄不知道,陈兆军费尽心思,不过是想拖过招兵的时间。他知道,凭大哥陈兆平现在的水平,一定可以考上大学的。现在的关键就是时间了。

      ¡¡¡¡¡ù¡ù¡ù

        正常招兵的时间里,民兵连的孩子包括陈兆平在内,都在进行着跟平时一样的学习和训练,不同的是,多了几个今年刚毕业的新民兵。所有的人都从自己的父辈口中得知,他们今年将错开正常招兵的时间,绕过地方武装部,另外直接到军部军务处报名。都是从小就在部队长大的孩子,谁都明白,这意味着他们可以躲过最辛苦的新兵连,没有人不为之欢欣鼓舞。

        陈兆平很意外,平时很小心收敛的陈兆军怎么会突然想起要给报社写起稿件来,还非逼着他跟着一起写。有了全军文笔最好的秀才几个月的培养,陈兆平觉得自己一定不会比弟弟写得差,于是两个人就打起赌来。

        整个军部,没有人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弟弟从小就聪明,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陈兆平不惜作弊了。他拿着弟弟陈兆军命题的《在我这战斗的一年》的作文题去找了文化军代表。结果军代表觉得这个命题还有点味道,就布置成了家庭作业。于是,民兵连的所有孩子们都开始为这篇要求为1500字的作文头疼了起来。相互抄袭是不敢了,谁也不想到禁闭室里呆上一天。于是,军部大院里传出了一片咬烂笔头的声音。

      ¡¡¡¡¡ù¡ù¡ù

        就在陈伟雄拿到军区的特招批文回军部的路上,他得知了一个消息,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高校招生改变“文革”期间的不考试的做法,采取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全国的高考就要开始了。

        从x军军部民兵连的孩子们知道要高考到规定的考试时间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关心孩子的家长都知道,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整个x军军部民兵连的孩子们基本上都仔细的补习了一遍整个中学的功课,现在上天给了他们一次上大学的机会,说什么都要让孩子们拼一把。

        于是,特招入伍的批文被军长亲自锁进了保险柜,接着,整个民兵连的所有孩子都被安排进了警卫连的两间排房。男孩一间,女孩一间,没有事谁也不许回家。每天早上,当警卫连的战士们起床开始训练的时候,这些孩子也进了原来的警卫连连部,几个参谋干事轮流讲课。等警卫连的战士们晚上收操的时候,这些上了一天课的民兵战士才打着哈欠从连部出来,不过他们这时候也不过是去食堂吃点东西,洗把脸,因为晚上还要接着上课的。

      第二十一章 千军万马渡窄桥

        别看x军军部陈兆平任首任连长的这个民兵连挂了一个连级的编制,其实加上1977年毕业的新民兵在内,一共不过才二十多个人,还有将近一半是女民兵,不过要论起武器装备来就没人跟他们比得了了。因为他们的装备可以说是最好的,只要是部队有的都可以算是他们的装备。大到坦克、汽车、大口径火炮,小到当兵匕首和当时还只装备高级军官的64式【创建和谐家园】。但也可以说他们的装备是最差的,因为他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任何一件制式装备,因为他们所有用的东西都是部队登记在册的军用装备。按理来说,当时只要是批准成立的民兵单位,都归地方武装部管(或者叫做xx革委会),然后由武装部将人员登记在册,统一配发武装。可x军民兵连是xx军区同意设立的,虽然也在武装部挂了个号,可也只不过是挂了个号,要了一个编制罢了。至于武装部统一配发的那些二战时期的老掉牙的武器,别说x军的人看不上,就连这些从小在部队长大的,已经看惯了标准制式装备的民兵们也看不上。所有干脆根本就没从武装部领一发子弹。

        一些刚进X军军部驻地附近武装部的人觉得很奇怪,明明看到编制花名册上有一个被称为X军民兵连的单位,可不但没有人员统计,没领过装备,连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通讯地址留的竟然是一个有正规部队番号的、除了当地邮递员以外谁也说不清楚的地址。更奇怪的是,武装部好像也当这个民兵连不存在一样,任何活动、训练,甚至是演习都不理会这个民兵连。有几个新进武装部的人实在觉得奇怪了,就去问当时的革委会主任(这个主任也是从X【创建和谐家园】业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一个民兵连的编制?主任先是向打量外星人一样打量了一番提问题的人,然后用手戳了一下花名册:好好看看,看看他们登记的名称,再想一下他们的通讯地址。你要是觉得还有必要去管这个民兵连,我就派你去。背后,主任吐了泡吐沫,心里嘀咕着:这么有这样的笨蛋,连不用脑袋想东西。看来这样的人用起来要注意,整个一根筋。后来,某人非常郁闷,在武装部呆了近二十年,谁的位置都动过了,可就是他没有动过。估计要是他知道是因为今天问的问题不合适,让领导觉得他有问题,所以这么多年都没让他动过的话,他都会希望今天他正好做了声道切除手术。

      ¡¡¡¡¡ù¡ù¡ù

        新加入民兵连的孩子们这时候才发现,由于有了一年的准备时间,这些上届毕业的老高中生比他们这帮应届高中生可是要强了不是一点点。大家同样都没在学校里学到什么东西,可是这帮老生利用一年的时间,已经从初中开始,整个系统的复习了一遍中学的课本。这就是优势。大家都知道,今年的高考肯定是过独木桥,是真正考水平的时候了。所以每个人都非常努力,希望可以成为这走过独木桥的一员。

        现在,X军军部民兵连成了炙手可热的地方,哪个家长都想把自己的孩子给送进来,最起码,就算考不上大学,当兵是不成问题的。为了这个,军部民兵连对准入标准做了硬性规定,能进民兵连的人,首先家长必须是X军军部范围内的现役军人,其次,必须达到一定的级别。谁都知道,小班教学肯定效果会好一些。

        陈兆军是在临考试的前几天,拿着自己写的《在我战斗的这一年》的作文来找负责给民兵连上语文课的军代表的。说是请他帮忙给看一下,要是没有问题,就准备寄到报社去投稿的。给民兵连上语文课的军代表,是政治部在整个x军范围内精挑细选出来的文笔数一数二的秀才,这几天他也在绞尽脑汁的想办法给民兵们出作文题,虽然这篇《在我战斗的这一年》前一段时间写过,可是等他看完了陈兆军的作文以后,觉得有必要跟大家再说一下。最重要的,他认为这个命题跟现在的形势很接近,估计考试的作文题会偏向这个方向。

        整整一个上午,军代表分析着陈兆军写的范文,从各个角度帮助大家分析,如果遇上这一类的作文,应该怎么着手去写。专业的就是不一样,陈兆军的一篇文章被拆得七零八落的,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他写的东西的问题。有了例子就好办了,相信听课的人对这堂课都会有很深的印象,特别是陈兆平,毕竟被当做范文的是自己弟弟写的东西。

      ¡¡¡¡¡ù¡ù¡ù

        1977年12月11日-13日,全国570万青年开始争夺27万的大学生名额,录取人数是27.297万人,考试录取比例只有29∶1。由于x军的军部附近没有设考点。所以军里面派了一辆大卡车,一车将所有的民兵连战士都给拉到了XX市(当然也包括他们的军代表),安排住在了x军驻XX市的军部招待所。不过待遇方面,有军长、政委和参谋长的亲自关照,估计军区首长来了也就是这个水平了。

        12月11日考语文,试卷发下来的生活,检查完试卷的x军军部民兵连的所有人都有欣喜若狂的感觉。因为这张试卷上的作文题他们都太熟悉了,正是前两天军代表重点讲评过的作文题。

      ¡¡¡¡¡ù¡ù¡ù

        历时三天的考试很快就过去了,军里面已经从反馈回来的消息得知,这次高考,由于考前准备充分,全体民兵都反应考得还可以。很明显,去年的毕业生要比今年的毕业生要更有信心些。

        陈兆平最后还是听了家里的话,选择考了文科。填志愿的时候陈兆平有点担心,具体的说是不知道该怎么填。还是在陈兆军的瞎掺合下,陈伟雄帮他拿的主意。陈兆平的第一自愿填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志愿填的是北京大学,第三个填的是复旦大学。按照陈兆军的说法,要是真的今年没考上,就复习一年,明年再考。其实陈兆军知道,再过三个月,还有一次机会。他就不相信了,要是陈兆平这一次考不上,回来后马上就让陈兆平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了这份东西,相信随便上哪个大学都不是难的事了。

      第二十二章 估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04: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