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八十二章 急流勇退—1
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以后,田中在律师的监督下直接把钱转给了陈兆军。按照合同规定,今后,整个田中电子公司将以独资公司的型式出现。田中先生拥有完全股份,陈兆军不再与田中电子有任何关系。
“兆军,我要谢谢你,要不是你的帮助,我也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为整个福冈地区甚至是整个日本最大的传销商。你知道么?现在的不光九州岛有我们公司的业务员,甚至连北海道都开展了业务。可以这么说,现在整个日本四岛都成了我们田中电子的天下了。另外,我们田中电子在台湾的业务也开展得不错,光是上个月,我们就发展了一万多业务员,我想,这里有你很大的功劳,其实这个时候收购回你的股份真是有点对不起你。可是我们公司还要发展,我们还要添新的设备,所以这也是不得以的事。”手续都办完了,田中说话的声音和语调都开始不同起来,现在这个时候,说什么都不要紧了,自己也用不着哭穷了。
当初为了得到传销的技术,田中不得不破釜沉舟。那个时候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如果他不选择跟陈兆军合作,那么等待他的将是破产一条路。而且有了劣迹,整个行业都不会有谁会继续请他做事。而田中本身又没有什么学历,年龄上又缺乏竞争力,说起来,那个时候他死的心都有了。结果是陈兆军的一堂课点醒了他,让他又发现了一条新路,而且是一条平坦的大道。一直到现在,田中都很佩服兆军当初的决定,直接毫不犹豫的将田中电子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给了陈兆军。因为他当时就知道,如果不马上下手,机会转瞬就流逝,自己到时候连如何启动都没有办法了。也亏的陈兆军是个孩子,同时还得感谢日本政府的不【创建和谐家园】政策,逼得陈兆军不得不将手中的股份转出来。不过不管怎么说,自己也算对得起陈兆军了,他不过是一个主意的是,短短的半年时间,就卖出了10亿多日元,这可是相当于500多万美金。这要是放在中国,陈兆军应该可以算得上是有钱人了吧?田中心里暗暗想着。
其实不光田中高兴,陈兆军的心里也很是高兴。不光是因为得到手了10几个亿的日元。更关键的,他彻底摆脱了田中电子公司。他知道,一旦出现跟风情况,就说明已经有人掌握了传销的技术,那么接踵而至的就是各种形形【创建和谐家园】的老鼠会等乱七八糟的东西,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日本政府肯定会很快反应过来,对传销还得进行立法管理。
根据上一世的经验,日本国应该是已经有取缔传销的法律了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一世到这个时候还没有?不过这应经不是陈兆军操心的事了。他知道,从政府认识到传销的危害到立法取缔还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到时候,田中电子作为这个行业的领头羊,肯定第一个受到波及。具体会这么样不好说,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取缔是必然的,这样的事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准许出现的,更不要说这事不光影响到日本。还波及了台湾,谁知道台湾的那帮大佬们会不会把矛头指向日本?
不过还好,有了田中的这个消息,自己现在退了出来,再一个自己本身没有参与管理,而且是在立法前就退了出来,应该没有问题。就算有问题,了不起是退出得的钱。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样利用到手的钱赶快在证券市场上转几圈,到时候就不怕了。现在的关键是怎么抢到更多的钱了。
“田中先生,应该是说我要谢谢你。我来到日本,一直是您关照我,能帮您一些我是非常愿意的。这以后还要请您多关照的。”陈兆军在日本呆了这么久,也学会了一些日本人的方式了。
第八十三章 急流勇退—2
陈兆军顺利的退出了田中电子公司,田中高兴了、林翠香高兴了,陈兆军也高兴了,人心不足蛇吞象的道理他是懂的。万一等到日本政府反应过来,立法取缔传销的时候,恐怕再想退出来就晚了。到了那个时候就由不得自己了。就这样,大家都开开心心的结束了合作关系。陈兆军更希望的是,上帝保佑以后田中电子公司的事别牵连到自己的头上,不过他估计难免。不管怎么说。还是趁现在多挣点钱是真的。
跟田中他们分手以后,陈兆军拿着银行开出来的支票转身进了证券大厅。自从他不停的将从田中电子公司拿回来的钱不停的投入证券市场,越来越多的资金渐渐的引起了福冈第一证券所的注意,让证券所的人不明白的是,陈兆军从来都不在单只股票上下功夫,他只买大盘,而且不管大盘是涨是跌,他就只管买涨,而且是不停的丢钱下去。由于陈兆军有外国人的身份,大家都想不通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过几个月下来,陈兆军在福冈第一证券所的钱已经丢下去几个亿日元了,加上大盘日本经济指数上涨的受益,陈兆军现在的经济积累已经有了进10亿日元。这笔钱如果是一个公司投下来的,似乎不是什么问题,可关键陈兆军不过是一个中国来的留学生。
星期一早上福冈第一证券所开例会的时候,听财务报告的福冈第一证券所几个高管有一次听到陈兆军的名字。
“陈兆军先生在我所累计投入资金6.3亿日元,加上最近几个月的获利累加,现在在我们所的资金拥有已经差不多有10亿日元,按照规定,我们应该为他指派一个金融顾问了。”
听完报告,福冈第一证券所所长池田一郎开口说道,不过很明显,他说这话的时候也显得有点为难的样子。
不光池田一郎为难,所有的人都很费解,因为陈兆军的操作方法太不一样了。他根本不管市场情况如何,也不管到底挣了多少钱,反正是有多少算多少,根本不管,直接又丢进了证券市场。而且是一成不变的买日本经济指数上涨,也就是大盘。像他这样的人,这么个操作办法,有必要专门给他配一个金融顾问们?
“所长,你说这个中国来的陈兆军是不是根本不会炒股?中国现在好像还没有股票市场的。”证券课的小林光二说出了直接很久以来的想法。其实从陈兆军第一次拿着3千多万日元来开户的时候,他就注意上了陈兆军。不为别的,当时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很少,而且没听说谁在福冈证券所开户的。在小林光二的印象中,来日本的中国人都不是很富裕,更不要说一下拿出几千万来炒股票的了。不过他当时很快就把这事丢到了脑后,道理很简单,他还以为陈兆军不过是想象赌钱一样从证券市场上挣点钱而已。可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陈兆军拿来的钱一次比一次多,数量也越来越大。更奇怪的是他根本就不炒,这是等着。以为他就认准了大盘,不管是拿来的钱也还,还是挣到的钱也好,全都一股脑的有丢进证券市场,直接买大盘涨。说来也奇怪,自从陈兆军买大盘以来,大盘几乎就没有停过,今天两点米明天三点的在涨,还真让他挣到了不少的钱,几个月下来,差不多给他挣了三、四成的钱。这就不能不引起小林光二的注意了。但是陈兆军的举动太奇怪,他每次进场连盘都不看,从来都是买了就走。
“小林君的意思是陈兆军根本不懂股市行情?”池田一郎在桌上的烟灰缸里弹了一下烟灰,慢条斯理的说,其实他是借这个动作来掩饰一下自己,他视乎感觉到了点什么。
“应该是这样的。”小林光二没怎么犹豫,直接说出了他的想法,这个事他已经想了挺久了:“没见过像他这样操作证券的,有时候明明是在跌了,而且下滑得还挺快,可是他根本毫不犹豫就会直接进场,反正我观察国几次,每次他进来到他离开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
“那么你们说,我们还有必要给这样的人派一个金融顾问么?”池田一郎其实到不为别的,只是他心里有点闹心,你说别人不会金融不懂证券,可偏偏就是这么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几个月的时间,就从证券市场上拿走了那么多的钱。
“我的意思,我们是不是再等一等,看一看?”小林光二小心翼翼的说。
“要不就先这样吧。马上就开市了,大家都去忙吧。”池田一郎不想再在陈兆军的这个事情上纠缠太久,直接宣布散会了。
参加理会的人陆陆续续走了出去,大家的是也不少,这段时间股票市场逐步升温,似乎有走出低谷的迹象。想起连续两年多的熊市,整个证券市场冷冷清清,来来去去的都是些被套牢了股票的老股民。这不能不让池田一郎回想起前几年大牛市时的热闹景象。
哎!不知道什么时候牛市再来啊。池田一郎自言自语的说。他也着急啊,证券市场火起来了,他的日子就好过得多,如果证券市场疲软,他这个所长也干得没有味道。
¡¡¡¡¡ù¡ù¡ù
小林光二刚回办公室没有多久,办公室的门就被敲响了。
“进来吧。”
秘书拿着一张单子进来:“课长,刚才陈兆军先生又在户头里存进了10亿4千万元,跟原来一样,还是买经济指数大盘,我们已经给他办了。”秘书是按照规定来的,凡是有一次行操作达到2亿日元以上的,就必须跟课长报告。她也不记得,这几个月为了这个陈兆军进来报告过多少次了。
“什么?他又存进了十几亿日元?”小林光二开始出现头昏眼花的症状,不知道是不是站起来太猛的原因。
“陈兆军先生还在么?如果在,请他到我的办公室来一下行么?”小林光二撑着桌子,按理来说,他应该亲自去请的,否则太失礼了,可是小林担心自己会倒下。所以让秘书去的。
“他办完就走了,我没拦住他。”秘书小心的说,一定是小林的脸色太难看了,秘书有点担心的问:“小林先生,您没问题么?我帮您倒一杯水来好么?”说着,自顾着把文件夹放在桌上,想去给小林光二倒水。
“不用了,你出去吧。”小林光二知道,自己问题不大,是受【创建和谐家园】太多了的原因。
秘书犹豫了一下,拿起文件夹:“那么我出去了。”说着,抬腿想走。
“等一下。”小林叫住了秘书,他现在好多了。指了一下秘书手上的文件夹:“把文件夹留下,我要去所长办公室一趟。”
“哦!是的!”秘书放下文件夹走了出去。
¡¡¡¡¡ù¡ù¡ù
小林光二整了一下领带,让自己显得精神一些,抬手敲响了池田一郎的房门。
“进来。”池田一郎在办公室里说。
小林光二推门走了进去:“所长,有个事跟您说一下。”有了自己的经验,小林光二觉得还是慢一点说的好。
¡¡¡¡¡ù¡ù¡ù
“什么?又存了10几个亿?”池田一郎跟小林光二的反应差不多,不过相对要好一些。毕竟小林光二准备了一下的。
“是的,他刚才又买了日本经济指数上涨的大盘。然后就走了。”小林光二先把话说出来,免得池田一郎让他去追人。
“这可真不的了,这下他的账户上都有20个亿了,你说他们中国人怎么那么有钱?”池田一郎想不明白了。20个亿可不是个小数目,要是控制得好,几乎可以操作一支小盘子的股票了。
“这个就说不上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得给他配一个专门的金融顾问了!”小林光二有点哭笑不得,早上还是他提出先不给陈兆军配金融顾问的,可是好像陈兆军正等着他一样,硬是要用钱砸一个金融顾问出来。
池田一郎双手撑在桌面上,轻轻的摇了摇头,无奈的说:“你去安排人吧。看一看能不能联系上他,要是行,下午就让金融顾问跟他见面!”
¡¡¡¡¡ù¡ù¡ù
小林光二可联系不上陈兆军了,这会,他正在学校里上课呢。不过他可没有别人那么老实,别人都在听课的时候,他正偷偷摸摸的给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陈兆平写信。陈兆军今年就要研究生毕业了。分配去向已经定了下来,在中央办公厅工作。陈兆军很担心,自己在日本搞的传销要是传到了中国可不的了。本身传销这东西就是这样,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传销的生存空间越大,传遍速度也越快。自己把这潘多拉的盒子给打开了,在日本这样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都传遍得那么迅速,要是到时候再给这帮人整合一下,搞出几个变种来。那可不得了。陈兆军很清楚的记得,当年传销刚进入中国,不少人利用这种方式搞集资,张桂梅可是把家里的那点钱都拿出去了的。后来还好陈伟雄不高兴了,说这东西是不正之风,这才又收了回来。还好收得快,结果不到半年,那家公司就被取缔了。不少老头老太太的天天在那儿哭,闹心死了。这一世,陈兆军可不能让这事再出现在中国。
在给陈兆平的信里,陈兆军详细讲述了传销的危害和可能出现的变化,说出了现在日本这边田中电子公司的传销手段。让陈兆平给内部参考上写几份文章明说一下这个事情的危害,尽快立法或拿出处理办法来,千万不能让它蔓延开来。当然,陈兆军可不敢说日本这边的传销是自己一手搞出来的。否则他担心到时候陈伟雄会打断他的腿。
¡¡¡¡¡ù¡ù¡ù
田中收购回了陈兆军手里的股份,很是兴奋了一把。他开始给下面的几个A级代理商打电话,让他们加大推广力度,尽快占领更多的市场。
虽然眼下出现的几个利用传销手段销售产品的公司还不足以对田中电子的霸主地位造成影响。但是田中已经知道了,传销这个东西很容易让手下的业务员非常忠诚,一旦他们与公司产生关联以后,一般都不会再为另一家公司服务,其实说白了很简单。反正都是没有什么用的东西(性价比而言),不管买什么都是一样的,当然选择自己熟悉的东西传。再说他的佣金可是跟等级挂钩的,传得越多,等级越高,为什么要传一个新的产品从头开始?反正这么笨的人没有见多。
原来陈兆军在的时候,田中虽然也在全力的催促下面的A级代理商拼命发展下线,可是还是不像现在这么着急。现在每挣一分可都是自己的。
¡¡¡¡¡ù¡ù¡ù
田中不知道,在日本的一些农村,一个名为“农业户互助协作”的以集资返利为诱饵的传销活动正在悄悄的蔓延开来,并迅速在农村地区形成规模。许多农民从银行里取出一辈子的积蓄,存进了这个“农业户互助协作”的组织里面,指望着自己的本金能够变成一个会下金蛋的金鸡。经过一些既得利益的农民的宣传,这个组织蓬勃发展了起来。日本的一些地方银行是首先发现这些问题的单位。他们发现,许多农业户和农民一夜之间提出了所有存款,统一交给了一个人,转了个手,这些钱又存回了银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笔钱很快就变得庞大了起来,而且是非常庞大也非常快。这一个异常的情况被很快报告给了日本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当即引起重视,马上派人下来巡查,结果巡查情况另他们大吃一惊。不少地方都出现了这样的组织,其实说是组织都非常勉强,一般都是由一个两个人挑头,然后吸引着下面的农民将钱存进了这个“农业户互助协作”的组织里面。如果这些人利用这些钱去进行投资或开发什么项目也没什么好说的,可是调查发现,他们纯粹就是以丰厚的回报来吸引大量的资金,然后利用这些资金给先加入的农民回佣,拉来的人越多,回佣也越多,整个就成了滚雪球,越滚越大,可是一旦资金链出现断裂,那么一切就全都成了泡影。反正中央银行巡视的几个地方,有的地方已经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苗头。无他,附近的农民都入会了,难以发展新会员了。
¡¡¡¡¡ù¡ù¡ù
日本财务省财务大臣是最先知道这个消息的人,他立刻就判断出这是一种新的犯罪型式,必须立刻进行打击,否则将有愈演愈烈的可能,到时候就会一发不可收拾了。于是,首相在知道了这个消息后直接下令,全面取缔这个“农业户互助协作”的组织和任何以这种型式出现的以吸引资金为目的的组织,同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检查,看一看还有没有类似的情况。这一检查他们才发现,原来这个“农业户互助协作”的东西本身是一种被称为传销的营销手段的变种。而此时此刻,这个被称为传销的营销手段已经蔓延整个日本,许多行业都开始竞相模仿,甚至已经有人开始传销起药品来。看来,得马上想办法遏制传销的蔓延了。
为此,首相紧急召集各相关部门的大臣开会,讨论如何解决传销蔓延的问题。所有的人都知道,要想迅速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紧急立法,用法律的手段宣布这样的手段为非法手段,然后凭借法律对各个传销组织进行取缔。
¡¡¡¡¡ù¡ù¡ù
田中当然不知道这个消息,他现在正准备建自己的第二个电热毯加工厂。他现在新招的工人都多了这样一个条件,要想进田中电子公司,必须先成为田中电子的下级业务员,否则免谈。
陈兆军这个时候已经坐在了福冈大学的教室里,成为了一名大学生,不过他可能是福冈大学里最有钱的大学生了。在证券市场上转了不知道多少圈的钱已经为他挣取了大量的现金。为了保险,陈兆军开始将一部分现金取出,存进了在福冈的美国银行,他早就知道了下面出现了“农业户互助协作”的组织。他明白,一担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日本政府肯定就坐不住了。不出台办法取缔才是怪事。
第八十四章 报到
陈兆平收到陈兆军的信的时候,离毕业不过半个月的事了。毕竟算是名人了(能到中央党校来上学的人都不是什么简单的角色,内幕消息最快),分配得还算不错,直接分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虽然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具体岗位,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写东西。收到陈兆军的信的时候。陈兆平都觉得挺奇怪的,陈兆军知道当时的社会环境,虽然已经是画圈以后的事了,可是中央党校可是个敏感的地方,所以自从陈兆军到日本以后,这还是第一次给陈兆平写信。陈兆军仔细看了一边信的内容,然后又计算了一下传销既得利益的公式,顿时,一个紧迫感涌上了他的心头。他知道,要是不对陈兆军说的传销进行防护的话,很有可能这东西会让国内的经济变的一塌糊涂。
接下来的几天,陈兆平几乎一有时间就钻图书馆,专门看一些市场营销方面的书籍,可惜的是,当时这一类的书籍实在太少,看了半天他也没有找到什么理论依据和支持,可是陈兆军信中说的是,有给了他一个很沉重的压力和紧迫感,逼的他不得不赶紧动手写些东西出来,就算不能完全正确或找到理论支持,可是公式在那里放着,应该很容易让人理解。于是,在陈兆平毕业的前两天,一份名为《警惕传销活动进入我国》的东西分别被寄到了《红旗》杂志和《参考消息》编辑部。在稿件里,陈兆军基本上是复述了陈兆军信中的内容,和一些计算公式,另外加上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说起来,这份东西是陈兆平认为最没有低的但也是最紧迫的东西。没有底是因为陈兆平很难从现有资料上查到关于如何鉴别传销方法和应该怎么样对它进行防范的有用的资料。紧迫是因为他预见到一但传销进入中国就将会给我们还很不完善的经济体系上大上一个深深的烙印,而且如果不加以防范,传销这个手段将有可能很快进入中国。
信发出后的几天,陈兆平还很盼着会马上有消息,可是等了半天,却什么都没等来。可时间不等人,陈兆平从中央党校一毕业,就得马上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去上班的。虽然报到证上开了有几天的是,可是没人会等到了时间才去报到的。匆匆忙忙回了一趟家,见过了陈伟雄和张桂梅,陈兆平有直接赶回了北京,到办公厅报到去了。
本来去报到的事是一件挺简单的事。拿着学校开出的证明,然后和报到证一起交到办公厅人事处就完事,人事处自然会安排你的去处。陈兆平想当然的也是如此办理的。他到了办公厅门口,跟站岗的哨兵解释了一下这件事刚分配来的,现在要到人事处去报到。哨兵例行检查了证件后,给人事处打了个电话,也就放行了。刚来上班,第一天报到,当然挺兴奋的。进了大楼以后略一打听,知道了人事处的位置,当然就直奔了过去。
¡¡¡¡¡ù¡ù¡ù
“您好,我叫陈兆平。刚从中央党校毕业出来,今天是来报到的,请问我该找谁?”当时社会上流行着一句话,叫做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这在当时几乎是妇孺皆知的东西,陈兆平当然也不例外,当然清楚这些。所以在这里说话还是非常小心的。
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抬手接过报到证一看,眼神明显一呆。原来是看到报到证上陈兆平的名字了。原来,他刚才根本就没注意听陈兆平说什么。
“陈兆平同志,原来是你呀,哎呀,早寄听说咱们厅里要分来一个研究生了,没想到你还那么年青。你好!你好!欢迎你来咱们厅里工作!”负责接待的人明显变得热情了起来,用力握着陈兆平的手摇晃着。
“不客气,不客气,以后还得跟你们老同志多学习。我这不是刚来,什么都不懂,到时候还要请您多指点我才是。”陈兆平嘴上说着,可心里还是有些沾沾自喜的感觉,毕竟那个年代大学生都少,更不要说研究生了。
“好说、好说,以后叫我老黄就行,我这就给你办手续。”老黄说着,伸手拿出了几份表格,其中两份递给了陈兆平:“这两份东西你自己填一下,其它的我来填。哎,对了,相片带了么?”
陈兆平当然知道这些规矩,相片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准备好了,您那里需要几张?”说着,伸手拿出了钱包。这个钱包还是陈兆军跟信一起给他寄来的陈兆平是不认识是什么牌子的了,不过看着挺漂亮,就装在了兜里,换下了原来的钱包。
“我这要四张,两张进档案,一张办出入证,一张办工作证。”老黄说着伸手接过陈兆平递过来的相片,一晃眼看道陈兆平手上拿着的钱包:“呦,陈兆平有亲戚在国外呀,这钱包可是高级货啊!”在办公厅呆久了,接待任务也做多了,老黄相信自己不会看错,陈兆平手上拿的可是不少来华访问的贵宾才拿的包,应该是路易威登。
陈兆平一下连就红了起来,在当时,政府部门工作的人还是很忌讳海外关系的,更不要说在中共中央办公厅这样的地方上班了,他真后悔拿这个钱包出来,可事情已经这样了,再说一会表上肯定要填,只能连忙解释起来:“哦,这是我弟弟给我寄来的,他现在在日本留学。”
老黄也知道继续讨论这个事犯忌讳,要不是太意外他也不会说,他曾经悄悄的打听过这个牌子的包值多少钱,一个从国外回来的翻译告诉他,只要是这个牌子的包,就算再小,老黄两年的工资都买不起。他没接陈兆平的话,直接拿过相片放在桌上,填起表格来。
陈兆平一看这个架势,也连忙忙自己的了。
两个人正填着表,厅长走了进来:“老黄。”
“厅长,您有什么事?”老黄连忙站了起来。
“一会有一个新分配来的研究生报到,你让他到我的办公室来一下。”厅长说着,转身就想出门。估计他是出来方便才顺路过来说一声的否则就一个电话打过来了。
“哎厅长,您说的是他把?”说着一指陈兆平:“他就是刚才中央党校毕业的研究生,叫陈兆平,刚过来报到的。”
第八十五章 政策和对策
陈兆平非常意外,自己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可不认识什么人,怎么刚来报到,主任就找上自己了?可是不管怎么说这都是自己的领导了,态度还是要有的。他也连忙站了起来。
“主任您好,我是陈兆平,刚才中央党校毕业的,你找我么?”
“哦!你就是陈兆平啊?不简单么。”主任也许还真的急着去方便一下:“这样,你先填一下表,一会我回来有电视找你。”主任没头没脑的丢下几句话,又急急忙忙的走了出去。
等厅长出去了,老黄和陈兆平才各自落座,拿起笔填起表格来,因为他们现在都知道了,陈兆平马上要赶着出去了。
“小陈,看不出来,你还和咱们主任认识啊!”老黄一边填写着表格,一边笑着对陈兆平说。态度可完全是两回事了,应该怎么说哪?要是他刚才还当陈兆平是一个刚毕业分配来的学生,那么现在就完全象是在对一个多年的同事说话了。
陈兆平知道老黄的意思,可是这事该怎么解释?可是不回答肯定是不行的,只有应付着说:“哪里,我找到办公厅来都还是问了不少人,这以前连办公厅的门往那边开都不知道。”
老黄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不过他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在说什么:“行,赶快填表吧。”
两人继续忙碌了起来。
¡¡¡¡¡ù¡ù¡ù
等厅长回来的时候,时间已经有一会了。陈兆军的表格也填得差不多了。
“小陈,怎么样?搞完了么?”主任进来就问。
“哦,快了。”陈兆平说着想站起来。
主任手虚虚的一压:“不急,你先填着,我没什么事。一会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两个同志要来找你一下。”说着,主任看了一下表:“要不这样,你填完了表就到我办公室来等一下好了。”
¡¡¡¡¡ù¡ù¡ù
陈兆平填好表格后跟老黄打听了一下主任的办公室,就往主任办公室去了。
¡¡¡¡¡ù¡ù¡ù
主任和陈兆平聊了没一会,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两个人就到了。大家先是客套了一番,做了一下介绍,接着也就进入了正题。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一个处长拉开包,拿出了一份文件。
“小陈,你看一下,这个东西是你写的?”说着,手上的文件递给了陈兆平。
陈兆平接过来一看,正是自己写给《红旗》杂志和《参考消息》的《警惕传销活动进入我国》的稿件,没想到在这出现了。不过他很快释然,在当时,一些被认为有价值的或有情报作用的新闻稿件、评论等东西会被最先送到国家相关部门审定,如果被认为有价值,这份东西就会留下来。
“这是我写的。”陈兆平老老实实的回答。
“我们很想知道你的这些数据和资料是从什么地方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