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活不是重生》-第1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那你还出来租房子住?要不,我们三人合租,一人分担点好不好?”苏敏眼睛微微泛红。

      “呵呵呵……你想哪儿去了?家里种植烤烟和我出来租套房子住没矛盾吧!你不用担心,我炒股赚了笔钱,能承担得起这套房子的租金。我回家帮忙,主要是烤烟移栽很费事,需要的人手多,我这次回家去会请人帮忙的。”祁景焘脸上有些发烫,自己手里刚刚有几个钱就出来自己享受,这样做对吗?

      “那,我和你去,看看你们怎样移栽烤烟好不好?”苏敏的心思还集中在烤烟移栽上,没去接炒股那茬。

      强压住心里的愧疚,祁景焘继续笨拙的打理着苏敏的长发,“刚租了这套房子,你正好利用这个小假期好好收拾打理下。明天我还要去一中接我妹妹一起回家,一辆小80摩托车不方便,下次找机会去好不好?”

      苏敏转过身体,跪坐在沙发上仰头认真的盯住祁景焘的眼睛看了一会儿,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好,你回家帮忙,我和徐曼丽慢慢收拾这里。”

      今天的一切来的有些突然,毫无思想准备的三个人莫名其妙地住到一个屋檐下。直到到现在,从乱哄哄单身职工宿舍搬到环境优雅,干净整洁的春熙小区居住,祁景焘都觉得很不真实。

      农村里的农忙季节可不是游山玩水,他回去是需要真枪实弹的干农活的,可没打算现在就带苏敏这位不了解农村生活的城市姑娘去。看到苏敏没再强求,祁景焘悄悄松了口气,看看时间,“哦,都快11点了,你的头发也干了。今天累了一天,你休息去吧!”

      “嗯,你也休息早点,晚安。”苏敏羞涩的看了祁景焘一眼,拿着毛巾低头回到自己的房间。

      “晚安!”

      祁景焘喃喃回应……

      重活不是重生

      第三十三章 一个人的清明

      2016时空4月5日,清明节。

      才早上5点多,还躺在床上的老祁就听厨房里有响动声,想起来了,肯定是昨天从妹妹家回来的母亲早早起床,开始在厨房准备上山扫墓祭祀品了。老祁不敢再贪睡,赶紧起床洗漱,从三楼来到一楼的厨房。

      “妈,起那么早干嘛?”

      母亲正用餐盒装块煮猪肉、荷包蛋、蒸糕等祭品,听到声音转身看着儿子笑眯眯的说“小焘,今年只有你一个人上山,坟头上的杂草都要清除、还要挂纸,拜祭,要花很长时间。去早点,趁天七凉块赶紧拜祭,早点回来啊!你先吃早点,吃完就上山去。”

      老祁鼻子酸酸的,赶紧坐下吃母亲已经为他煮好的豆腐米线,吃完早点来到客厅,母亲已经将需要带上山的祭祀用物品收拾好,统一装在一个大登山包里。

      “小焘,东西都收好了,早去早回。锄头镰刀在山上看山的正宽那儿就有,用得上就去他家借,记得给人家几斤糖。”母亲叮嘱着上山的细节,生怕老祁忘了什么。

      “知道啦,妈。我年年都去,山上熟得很。您一个人在家,手机记得随时带在身上。”老祁说着,背上登山包试试,还行,感觉比去年那个轻多了。

      来到花园,天色已经大亮,太阳还没升起。老哈屁颠屁颠的跑过来蹭蹭老祁,还以为准备出去遛弯了。老祁拍拍老哈的脑袋,“在家好好呆着,陪好奶奶,记住喽!”

      老哈机灵的跑到跟出门的母亲身边坐下,伸着舌头看着老祁。看来是听懂老祁交给它的任务了,老哈越来越聪明了。

      把登山包扔车后座上,老祁启动他那俩老神龙富康出了小区大门,向今天的目的地祁家大山驶去。从这儿到祁家大山有五十多公里路,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山路,还有最后3公里多不能通车的山间小路需要步行。

      从滇中坝子穿行到隔着一座大山的五区坝子,夏日已经冒出山顶,挥洒着不大的热情,天空云层纷飞,看的出今天不会是个晴朗的日子。

      田间地头已经布满早起到田里忙碌的农民,蚕豆和油菜已经进入收割季节。种植草莓的农户也赶在清晨收集最后几茬可以上市销售的尾槽草莓。公路边上,零零落落有赶早在路边等待收购商上门的种植户,一蓝蓝、一框框的草莓、樱桃水灵灵的摆放在那里待价而沽。

      当然了,和老祁一样赶去自家祖坟拜祭先人的也不少,或走路,或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奔向各自的目的地。

      越接近祖山,孤身开车的老祁越觉得孤苦伶仃。今生唯一一次独自上祖山上坟,老祁有一种被这个世界抛弃的悲凉。今天,也许是老祁45年人生中感觉最孤单的日子了。

      往年清明节都是一家人同时上祖坟扫墓,祭祀逝去的亲人,同时也是在世亲人的一次大聚会。有些年,出嫁的三个姑姑家也会回来参加祭祀活动。人多了,大家聚在一起共同缅怀先人,展望未来,气氛严肃而不悲伤!

      今年,上大学的儿子外出实习回不了老家,来不了;老婆外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脱产学习,出差在外也来不了;老母亲年纪大了,祖坟位置山高路远,不能再亲自上山主持祭拜;妹妹已嫁做人妇,今年婆家也在4月5曰祭祀,时间冲突无法参加娘家的祭祀;带同人性的老哈来上祖坟吧,显的不尊重,会被同宗同族那些老人批评,只能将它留在家里陪伴老母亲。结果,老祁只能孤零零一个人开车上山。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驶。老祁来到山腰密萝村停车,背上老母亲准备好的祭品,孤独地爬山到祖坟拜祭己逝的先人,个中滋味无法叙述。

      沉浸在自己孤苦意境中登山的老祁被一阵凉风吹醒,看了眼顺应时节,随风飘落的雨丝,拿出一把雨伞撑起,轻声感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不对不对,大爷爷的诗念错了!”一个清脆的童声从身后飘落,大声的指正着老祁。

      老祁停下脚步回头一看,乐了,认识那孙子。毫无顾忌地帮他纠正错误的小孩和他还是一大家子,是他一个远房堂兄家的小孙子。他们一大家子人还在老祁后面不远山间小道奋力攀登,这小屁孩爬山跑得快,超过他们家的大部队跟上一个人在前面登山的老祁了。

      老祁笑呵呵地看着他这个机灵鬼怪的侄孙子,“吆喝,东娃子都会念唐诗啦?下雨啦,快来爷爷伞底下躲躲。”

      “早就会了,我都大班了!”几步蹭到老祁身畔的东娃子跑的小脸通红,头发上还粘着丝丝雨水,不大的眼睛鬼精鬼精的仰头望着笑呵呵的老祁。

      来了这么个机灵鬼,老祁心情大好,把伞移到东娃子头顶,看着东娃子说“都大班啦?不得了,不得了。那么,你告诉大爷爷,刚才大爷爷念的这首诗是谁写的,该怎么念才对?”

      东娃子自豪的大声背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朝大诗人杜牧写的《清明》。”

      “了不起,这些都知道啦,连普通话都说的这么好,嗯嗯,大爷爷还真记错了。谢谢你帮大爷爷指正,来,这个奖给你。”

      老祁笑呵呵地说着伸手递给东子一瓶营养快线。嘿,现在的小孩子不得了,幼儿园大班就这么厉害,看来即使生长在农村,他爸妈也没输在起跑线上。想当年,……,还想个屁!

      记得七岁那年,老妈领着他去村里的小学校报名上小学时,负责当年招生的梁老师和蔼地询问过他的姓名年龄,家里有些什么人,姓甚名谁。看他能流畅的回答,确认不是傻子后,只要求他数数。老祁能不打咯噔从1数到69,后面就直接攀升到99,之后是什么就不知道了。老祁那个智商,梁老师就已经满意的夸奖他聪明,是块读书的料,把七岁的祁景焘乐的不要不要嘀。再看看今天这些小屁孩,人比人气死人,想想都是泪啊!

      “谢谢大爷爷!”东娃子也渴了,不需要老祁帮忙,自己拧开瓶盖仰头就喝。

      重活不是重生

      第三十四章 樱桃熟了(一)

      看看雨丝不大,抬头看天色,这种天气,雨也下不长久。老祁不想在山坡上多作停留,拉着东娃子的小手笑嘻嘻地说“和大爷爷一起上山,不等你爷爷他们了。”

      老祁冲离他们不远的堂哥一家子挥挥伞打个招呼,领着东娃子继续漫步登山。

      今天是法定清明假期,即使是农忙季节上山祭祀的人还是很多嘀,山头上和路上还有其他人家前来扫墓,来的祖山,这里并不冷清,反而还很热闹。有东娃子陪在身边逗乐,老祁的脚步也越来越轻快。

      这座山被称作祁家大山,今天能专门爬上这座山的都是祁氏族人。不论是已经外出工作早已迁移出去的,还是继续留在村里生活的,大家回祖山祭祀遇到时,都很自然的以家族内辈份相互招呼。

      老祁在族里的辈份不高也不低,来到坟地范围就遇到好多位太爷辈、爷爷辈,叔伯辈的族人已经到达祖山上,不论对方年龄大小,老祁一律规规矩矩尊称招呼。当然了,同辈兄弟和称呼他叔伯,爷爷的后辈人更多,甚至有尊称他太公的小字辈上山的,那是长房长孙那一个支系的祁家子弟上山来拜祭先人来了。

      一个几百年历史的大家族聚集在一起,长房长孙那一个支系的辈分基本上是最小的。他们那个支系的上带祖山来,随便遇到一个人不小心就是太公、太爷、爷爷辈的,有得他们忙活的。

      从辈分称呼上,还是老幺的老幺的老幺那一个支系的族人占便宜。到达祖坟地界时,老祁遇到屁大个娃娃,还不得不笑哈哈的赞上一声,“小斗爷爷也跟着上山了,读小学了吧?”

      祁氏一族自明初从江南随军驻屯滇中以来,到现在己发展成一个大家族,外出开枝散叶的那些子弟没法统计,宗祠所在地祁官营那个村子里就有祁氏族人二千多人,可谓是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祁氏在滇中市的祖山位于五区坝子西部第三重大山中,基本保持原始山林形态。外围还有二重山和一重山,一重比一重低矮,环绕着五区坝子。一二重山间有几个山村,大片改造好的山地果园分布其间。祁家祖山的另一边,翻过一座大山又是另外一个坝子,再过去就是峨县地界了。

      老祁的父亲,奶奶,爷爷,太爷爷,太奶奶等祖辈都已长眠在祖山。父亲1997年因故去逝后,老祁接过父亲的班,每年上山拜祭祖先的任务就由他承担。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别的族人家的热闹,更衬托出老祁内心的孤独和无限的悲凉。面对列位已逝祖先,老祁发逝一定要尽力改变1996时空亲人的命运,不再抱憾终生。当然了,今生如事业有成,一定重整家业,造福乡里。

      祭祀完毕,在山上和其他族人聚集在一起,从登山包来将带上山的食物全部清空,还从戒指空间拿出更多物品和大家一起吃了些各家带上山的果品糕点。看看时间还早,才12点多,老祁和还在山上的族人告别后,沿着另一条山路下山。

      和往年一样,一年来一次祖山,他都要去看一位交往了三十多年的老朋友,祁家大山山下蜜萝村的村长方学良。

      老方经营着一个大型果园,这个季节去密萝村家里肯定找不到老方本人。事先打电话联系过,老方正在自家果园里头采收早熟的樱桃,让老祁直接去他果园里。

      老祁走的这条路在祁家大山南面,一路上大多是附近山村所属的台山地,这些年纷纷栽种了大片的樱桃树和板栗树。

      这几年经济好一些的地方,很多人不种植烤烟了,改种经济价值更高,更容易管理、投入人工更少的其他经济植物。

      4月初,滇中地区的樱桃已逐渐进入到成熟期,早熟的品种早已开始上市销售。老祁身处樱桃园里,放眼望去,一棵棵高低不一,品种不同,种植年份不同的樱桃树上小红果、小黄果、小青果挂在成片的樱桃林红绿相间,遍布山坡。山风轻轻抚动着枝叶,娇小的樱桃果,红的妖娆,黄的嫩弱,青的嫩涩。看着欣喜,老祁顺手采下一串水晶樱桃,金灿灿,亮晶晶,水汪汪,鲜嫩的果肉,放在口里,由酸而甜,直达心底。

      老祁在各个主人不同的大大小小的果园里自由地穿行,一路上兴致勃勃地观察樱桃的挂果情况和长势,时而驻足从不同的品种、不同长势位置的果树上摘几颗樱桃仔细品尝,完全没有瓜田李下的自觉。他那戴眼镜、大腹便便地悠闲模样非常具有欺骗性,认识他的果园主人不计较,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来视察的乡村干部,没人干涉他。

      樱挑园里不时有人出没,大多是帮忙搜索採摘成熟樱桃的附近村民和园子主人。偶尔遇到几个果园主人家看到老祁慢条斯理地自个摘樱桃吃,不但不阻止他,还热情友好地招呼老祁自己多摘些带走,不用客气。果园主人的热情,老祁也没什么不好意思,大家都面熟,顺便互相递支香烟,站在果园里聊聊樱桃产量、采收销售情况。

      樱桃好吃树难栽?这话不对,应该说,樱桃好吃果难摘。

      樱桃果实小,皮薄,多汁。採摘时必须连果把用剪刀剪下才能保持果实完整,也只能自然保存日左右。冷藏保存也不过十天左右时间,但也只是买回家放自己家冰箱才办的到。

      大批量冷藏保鲜的话,我们来看看前后就只有十来天的保鲜时间,运输到冷冻仓库来回折腾损坏加冷库费不说。樱桃是季节性时鲜水果,送冷库保鲜十来天后拿出来市场上早滥价了,别逗了。

      樱桃果实娇嫩,装运也只能小篮小箱少量放置,不能多层堆积受压,受压过大果实就会破损败坏,反正娇嫩的很,不好伺候这种水果精灵!

      时间宽裕的老祁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看,晃晃悠悠来到位于山腰位置,包裹着一个有几十亩水面小型水库的大型果园,这儿有上百人穿梭在果园,拿着各种工具正忙着采收已经成熟的樱桃。

      重活不是重生

      第三十五章 樱桃熟了(二)

      樱桃果看着好看,樱桃果的采摘可不容易,讲究经验和技巧,不是谁来都能伸手就摘的。

      樱桃果采集是时候,树枝桠低矮的地方好办,采收的人稳稳的站在地上直接一手提小篮子接着,一手用剪刀剪断果把就能采收到嫩嫩的樱桃果。看她们小心翼翼的样子,都尽量不用手直接接触到樱桃果,以避免不小心伤到果实。高的树枝要么用链接着绳子的钩子将树枝缓缓压下,绳子的一端踩在脚下,再去采摘;压不下来的树枝,就搭个便梯爬上去采收,动作得轻缓,以避免震荡太大造成成熟的樱桃果脱落掉到地上,那样的果实就要不成了。

      樱桃的产量并不高,一棵进入盛产期的樱桃树别看枝头上沾满樱桃果,全部采摘下来也不过能有二三十公斤。采收的人也不轻松,在果园里攀上爬下折腾一天每人也就能采收一两百公斤,这还是熟练工的采收量。

      这是一个两面山坡夹一个山洼的大型果园,果园面积一千多亩地。果园的主人方学良正组织工人将收集好的樱桃称量装箱,看到老祁一路走来,赶紧放下手里的记录本上前招呼。

      “老祁,上过坟了?今年婆娘娃娃没来?”

      方学良今年54岁,身材中等,穿一身花里胡哨的迷彩训练服,被太阳晒的黑黑壮壮一位彝族汉子。老方在他们村当了二十多年村长,算的上是这方山头的山大王了。当然了,这说的是他在村子里的威信,不是他的霸道。

      老方为人处事还能称得上是公平公正,要不然干不了二十多年的村长。要知道,现在的村长是民选的,本乡本土的,真横行霸道的人长久不了。

      “老方,今年要大丰收啊!嘿嘿,婆娘出差,娃娃上大学,只好一个人上山啰。这不,顺道来看看你。”看到老朋友,老祁也热情的打着招呼,脚下也不由地加快了步伐。

      “是啊,大丰收啰,哈哈哈……,今年,这大片山都大丰收啰。不过,人工钱更贵,还请不到足够的人手来帮忙采收,这满山满洼的樱桃过不了几天就不值钱啰。”方学良指着大片的樱桃园,还有稀稀落落分布在樱桃园里的显得更少的采收樱桃的民工,笑的很苦涩。

      “这几年你们密萝村都成樱桃村啰,嘿嘿,别说,这一路看过来都是漫山遍野的樱桃树,真有点一窝蜂发展山林经济奔小康的气势哈。你们这些村领导也不搞下市场调查研究,有组织地开拓下销售渠道。人家通海就搞的不错,蔬菜十年前就行销到全国各地甚至出国门了,菜农只管安心种好菜就行,根本就不用过多考虑市场销售的事,那样多好,丰产又丰收。”

      老祁年年清明都上山,这片山区搞什么营生都看在眼里,和老方是多年的老朋友,说话没顾忌。

      “老祁,你站着说话不腰疼。从小你和你爹就走这条路上下山,对这片山的情况你和我差不多熟。98年还是你来上坟时来我家里吃饭,鼓动我种樱桃树搞种植业的,我第一个带头承包这片山经营樱桃园也是你鼓捣的。搞了那么些年,好不容易搞成了,还没赚几年钱呢,村民看到好处都在跟风包山种植樱桃,我敢说不让别人种?”老方的话里话外充满了委屈。

      乡村里发生的这些见到好处跟风的故事,老祁见的多了。更别说当年跑县份推行信息化系统那些年,滇中八县一区各个乡镇那年不跑几遍,各个地方田间地头的各种好事烂事听过见过的多了去了,可谓是见多识广。

      可这些事还真怪不得乡亲们,大部分人祖祖辈辈都是靠山吃山,祖祖辈辈多少辈人就生长在这片大山里。学识文化有限,哪怕出去打过几年工,当过几年兵回来的都是见过世面的人。勤劳致富奔小康正确,可如何去奔,那就是大学问了。许多时候,勤劳的人并不一定有好的收获,得到应有的好处。

      再说了,经济民生这个东西,那些个在城市里工作的所谓明白人又有几个真懂的?还不是人云亦云,东奔西走地混饭吃。就是当地方主政官的也不见得懂多少,瞎指挥乱开发的烂事多了去了。

      老祁小民一个,这些不作评论,看着老方笑笑,“呵呵,和前些年坝子里那些一窝蜂栽葡萄的人一个鸟样。你方村长不让人家种试试?人家不敢弄死你,搞你个鸡飞狗跳不得安宁还是可以的。”

      “这不就得了,前些年国家开始搞林权改革。我们山区村寨山地多的是,种粮食也没多少产量,搞退耕还林,国家还有补贴,还免除了皇粮国税。山地又这么多,村民口袋里有几个钱了,看到我种植樱桃值钱就大家投资一齐来种,弄他个漫山红。现在好了,早熟早上市的能卖到二三十一斤,也就几天的好日子。现在大片大片的樱桃都进入成熟期了,市场上早降价到十来块一斤,再过几天七八块,最后两三块一斤,还不够付采收的人工钱,烂地里算了。”老方边走边向老祁诉苦,仿佛说出来心里能舒服些似得。

      老祁没心没肺地笑笑,“呵呵呵,现在明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个什么事了吧?”

      “哈哈哈……农场主把牛奶倒在河里,把玉米当柴火烧,把牛杀了填埋,人民却没吃没喝。书上不都是这么写的?上中学就知道了。很快啊,我也宁愿让这些樱桃烂地里也不采收下山让人民群众吃啰。”

      “嘿嘿嘿,你老方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回,享受享受。对了,你们不是搞了个什么樱会吗?也不想想办法,管杀不管埋了?”

      两个老朋友没什么好客气的,随意地说说笑笑在果园里面穿行,很快来到老方建盖在水库边的办公室兼接待客人用的茶室。老大一张原木树根制作的工艺茶几霸占着三分之一个办公室空间,那张牙舞爪的造型摆在哪里显得野性十足,不对,是野蛮,很符合老方山大王的身份。

      重活不是重生

      第三十六章 樱桃熟了(三)

      来到办公室,老方招呼老祁在一个原木墩上坐下,边烧水泡茶边说“呵呵呵,老祁你別逗了。还樱会?那叫樱桃协会。呵呵,这些年,农村里头那个什么养猪协会,养牛协会,葡萄协会,草莓协会多了去了。有好处的时候有人出来管事。政绩报了,树栽好了,大家都看到了这连山连片的果园就完事了。那个樱桃协会就是个名号,有没有市场是市场经济懂不?自已玩去。”

      “也是,坝子里那些大田,前几年连烤烟水稻都没人愿意栽,家家户户发神经似得赶着种满了葡萄。就连在城里工作的也赶来凑热闹,到农村去租田搞葡萄园。结果呢?葡萄大面积丰收了,根本就卖不出去。嘿嘿,今天在祖坟地里听家里的堂兄弟说,今年,我们村里就铲除了上千亩好不容易搞成的葡萄,葡萄杆堆满田间地头当柴禾用,太可惜了。”老祁摇头晃脑地说着看到听到的事,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呵呵呵……,前几年鼓动大家栽种葡萄时,那几个组织葡萄协会的人早没影子了,他们搞葡萄种植为的就不是葡萄,呵呵,他们卖种苗,卖葡萄专用肥,卖这个哪个,一个个早就捞够了,肥的跟猪一样。捞到钱了,拍拍【创建和谐家园】走了,哪管你种出来的葡萄卖给谁?不说这些糟心事了,来来来,喝茶!”

      老方对那些事心里明白地很,不过那些事与他无关,不是他该关心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吧,老方笑呵呵的将泡煮好的普洱茶倒烫洗好的紫砂杯子里。

      一路走来,老祁早渴了,三杯茶接连牛饮喝干。看了眼不说话,继续专业老道地冲茶泡茶的老方。

      老祁抬起一杯茶,思考片刻,看着老方认真地说道“老方,你们密萝村这片山至少有几千亩樱桃,全部采收下来少说也得四五千吨吧?下山的路上我仔细查看过,也品尝过,这些樱桃的果品不错,大部分得十来天后才成熟。滇中这片地域山区里头零零散散可能种了几万亩樱桃。樱桃这东西乡村里不稀罕,自家房前屋后就有。滇中本地城市人口才几十万,城市人口太少,市场根本消化不了。附近最大的樱桃消费都靠春城那些吃货,春城周边栽种出果的樱桃也不在少数,也消化不了多少。樱桃这东西季节性太强,消费周期太集中太短,好东西也不可能短期内吃太多,是不是?本地消化不了多少,你们有没有联系发外省去卖?”

      “发外省?试过,还有现在流行的什么淘宝,易购那些新模式都试过,但是,效果不理想。保鲜成本太高,坏果率高,不如车厘子好保存。发运出去卖吧,弄近了卖不上价,不够运输费和折腾进去那些人工钱。弄远了路上耽搁时间长,保鲜期限过了损坏的太多没人要,谁弄谁死。倒腾樱桃那些人都只敢围绕在产地周边一天车程内倒腾,还经常当天卖不出去不得不自个倒掉。”老方说话的声音很凝重。

      “彩云山地多,各地种樱桃的也不在少数,老在省内折腾也不是个事,这折腾空间也不大……要不这样,老方,你来组织下你们樱桃协会里你玩的好的,倒腾水果信誉好的、年轻机灵的也叫上十来个。省外北方地区樱桃要到5月份后才会逐渐上市,比咱们彩云这边晚一个多月。咱们趁北方省份还没出产时鲜水果的空挡,把这些樱桃弄到北方省份大城市找那些吃货去卖。准备下也就十天,刚好滇中地区大面积成熟滥价的时候,咱们……”老祁的思绪跑的很远很远,自顾自地说着他的设想。

      “嘿嘿嘿,老祁,没用。我知道你是好心,但你不是我们这个圈子里的人,根本就不清楚樱桃的事。这个樱桃长途贩运不好搞,最麻烦的是大批量长途运输的保鲜问题,其他环节是现成的,协调下就好。”老方打断老祁不着边际的话,一脸的无奈。

      “老方,樱桃保鲜环节我来解决,运多远保鲜多长时间都没问题。”老祁有了戒指空间,有说这话的底气,兴头一起就收不住了,冲动地看着老方说出自家能保鲜的事。刚说完,老祁就后悔的想给自己几个嘴巴,多大岁数的人了,还是那么管不住自己的嘴。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4 1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