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振大明》-第1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贵主人是……?”唐枫问道。而那解惑则是一脸的戒备看着他。

        “我家主人刚才还在酒楼之中与两位公子同桌饮酒,只因事起突然才不得以离开。但我家主人对两位公子的为人和武艺很是仰慕,所以特让小的来请两位过府一叙。”

        “既然盛意拳拳,那在下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唐枫知道想叫自己前去一见的人一定不会是魏忠贤,那剩下的两个人自己可就都不能推却了,于是便答应了下来。那人见状也是喜上眉梢,弯腰向身后一引道:“两位公子请!我们在那边已经备下了马车以为二位代步之用。”唐枫微一拱手后,便当先往那人所引的方向大步而去。

        马车里的空间很大,唐枫和解惑二人坐在其中都显得有些空旷。见到车厢里只剩下自己二人的时候,解惑才问道:“公子,你怎的会应这些人的邀请?他们又到底是什么人?”

        唐枫放低了声音道:“我说了你可不要惊慌啊。在酒楼里的那几个人其中最年长的便是我曾去东厂见过一面的魏忠贤,而其他两个少年,从那魏忠贤对他们二人的恭敬态度上来看年岁大些的当是当今天子,而那小些的也应该是天子的兄弟了。”唐枫甚至可以猜出那人的名字和将来——朱由检,未来的明朝末代皇帝崇祯。

        当唐枫刚开始说让他不要惊慌的时候,解惑还是满脸的不以为然,但当他听完唐枫的话之后,他整个人都愣住了,嘴也张得大大的,若不是唐枫之前的吩咐和预防工作,这个一向以来都很是冷静的少年真会失声叫出来。好半晌后,解惑才恢复过来,但心里还是很紧张。他虽然年纪还小,又有一身不俗的武艺,但是终究和唐枫不一样,他毕竟是这个年代的人,对等级制度有着与生俱来的遵从,所以想到适才自己居然和皇帝、亲王同桌共食,他还是有些激动。

        唐枫只是微笑着看着他,在看到他慢慢平静下来之后才又说道:“这次请我们前去的应该就是那个皇上的兄弟了,等下你可不能露了怯了。”这话却有几分调侃的味道了。

        果然,在听到唐枫这话之后,解惑便流露出了他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一面,立刻就挺起了胸膛道:“公子放心吧,就算他是什么王爷,在我的眼里也比不上你的。我一定不会让你在他的面前丢脸的。”

        唐枫听到这话只是一笑,心里却也很是感动,解惑确是将自己看得比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要重,这一点唐枫是不会有任何怀疑的。

        两人谈着话间,不久感觉到马车停了下来,随后就有人将车帘掀了开来,刚才的那个文士出现在了他们面前道:“两位公子,我们已经到了。还请两位下车进厅中奉茶吧。”

        唐枫二人来到客厅之上,便只觉得全身一暖,看来这里也有着不错的供暖设备,但唐枫四下里看时却没有发现哪怕一个可以取暖的物事。那文士似乎是看出了唐枫的心思,忙向他解释道:“这厅中的热量是从四面墙壁上所来,墙是中空的,内中有热水流动,所以在这个寒冷而干燥的冬日里,这里也不会感到寒冷与不适了。”说话间,便有下人端上了茶盘和一些精致的点心,让唐枫二人享用。

        唐枫谢过落座之后,才问那文士:“不知先生怎么称呼,这里的主人又何时出来相见呢?”那文士忙躬身道:“不敢劳公子过问,小的姓徐,名应元,不过是主人身边的一个奴才罢了。我家主人如今尚在外面,他特意吩咐我将两位请来府上,等他一回来,便会立刻来与两位公子相见的。”说着向他们两人行了一礼之后,便退了出去。

        听他居然和那些辫子戏里的人一样自称为“奴才”,唐枫就觉得有些不舒服,但随即他又想起了对方的长相,已经猜到了徐应元究竟是一个什么身份的人了。

        喝了一杯茶,又吃了两块豌豆黄之后,唐枫终于看到了自己所猜想是朱由检的少年快步走了进来。见到他们二人已经等在了这里,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歉然的笑意:“让两位在此久等了,在下真是过意不去。”说着便要拱手为礼。

        唐枫再脱大也不敢接受他的行礼,忙上前还礼道:“不敢当,小人能得王爷你的召见已是倍感荣幸了,如何敢受此大礼啊!”

        那少年正行礼的身体一僵,脸上的笑容也有些变了,好一会儿才问道:“你……你怎么知晓的我的身份?”说到这里,他转眼看向了身后的徐应元,只当是他多嘴泄露的。

        唐枫话一出口也有些后悔了,他也是一时顺便口地将自己心里的话给说了出来。但既然话已经说出了口,他也不好再遮掩了,便解释道:“下官与魏忠贤魏公公相识的事情王爷应该能看出来吧?”在见到对方点头之后,唐枫便继续道,“能让侍侯皇上的魏公公如此小心地侍侯的人,自然应该就是宫里的人了。而从年岁上看,当今圣上应该就是年长的那位了,而王爷年龄虽小,但无论是长相还是气度都与皇上有着几分相似,所以下官就斗胆猜测王爷的身份了。还请王爷不要见怪。”

        听了唐枫原来是从魏忠贤推断出自己的,少年便重新露出了笑容:“唐县令果然是明察秋毫之人啊,居然连本王的身份都被你一眼看穿了。只是不知你能看出我是谁吗?”

        唐枫心说我连你将来叫什么都知道,但面上却依旧恭敬地道:“王爷你与皇上看来很是相似,年纪上也差得不大,而且如今北京城中的亲王也就一人而已。所以王爷自然便是信王爷了。不知下官的胡乱猜测对是不对?”

        “好!”朱由检喝了声彩,然后才笑着道:“本王原来只当你是因其他缘故才断的汪家一案,如今看来,此案还真如你之所说一般了。”说着他一指座位道,“两位就先坐下说话吧。”

        唐枫道了谢,坐下后看着朱由检道:“不知王爷这话是何意思?”

        朱由检并没有立刻回答唐枫的问题,而是盯着他看了半晌,直到唐枫都觉得有些不自在的时候,他才说道:“本王虽然不能说阅人无数,但是却也看得出你不是一个趋炎附势之徒。从你之前在酒楼中所说的话来看,你也是个心中有抱负的人,那你为何要来京城作证呢?”说着发出了一声叹息。

        看着朱由检不过十多岁的年纪就如此老成的说话,唐枫心里总觉得怪怪的,但想到他今后的所作所为,又觉得他就应该这样,所以便也释然了。如今听他这么一说,唐枫就可以想到对方是站在东林党那一边的,他也是不希望自己帮着阉党和东林党人为敌的。虽然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唐枫觉得还是不能得罪这个未来的皇帝,于是便说道:“王爷你的意思下官明白,已经有不止一人劝说过我了,但是下官却认为此事不得不为!”

        “哦?这又是为何?”看到了唐枫坚毅的表情,朱由检也觉得他似乎真有自己的理由了,便顺着他的话头问了下去。

      第061章 信王朱由检(2)

        “因为下官是我大明朝的官员,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我治下的子民受人欺凌!下官在刚到歙县就任之后便看到了汪家的飞扬跋扈,以及百姓们对他们的畏惧。就连县衙中的人都不敢对汪家稍有不敬,就更不要说普通百姓了。人都说敢怒而不敢言,可歙县的百姓却是既不敢言,也不敢怒,只能任由汪家上下欺压。或许一年两年他们还能承受,但是数十年下去之后,只怕民愤便会被汪家给逼了出来,到时候对我大明就有大害了。为了百姓和大明的江山稳固,下官不得不想法子将那汪家除去。而这次他们正好撞了上来,那下官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说到这里,唐枫看了一眼朱由检,发现他正敛神而听,便继续道:“可是那汪家手眼通天,在朝中也有许多的人相帮,为了能将他们彻底除去,下官自然只有借助朝中大人们的帮助了,而魏公公便是其中的一人。”

        朱由检在想了好一会之后,才说道:“你说的也很在理,这汪家若真如你所说的那也真是罪有应得了。只是如此一来,对朝中的众位大人只怕是……”

        唐枫想不到朱由检在初见自己的情况下会这么开诚布公地说这一番话,心中大为惊讶。他却不知,朱由检对自己看人的眼光还是很自信的,从他的话里更是听出了他也是一心为公的人,所以才会有此一说。而且朱由检现在的身份也不是区区一个魏忠贤就能够招惹的,毕竟现在的阉党在朝里还是属于弱者,而唐枫又人微言轻,自然无法将这番话传了出去。所以朱由检也就不用避讳什么了。既然对方作为王爷都如此直言以对了,唐枫便也不好再藏着掖着,而且他也知道对方将来可是皇帝,自己可不能让他认定自己便是阉党中人,所以唐枫便道:“王爷,下官身在其位便当谋其政。既然身为歙县县令,自然应该为歙县百姓着想,至于朝中的情况就不是下官所能把握的了。而且容下官斗胆说上一句,那些大人们竟会如此包庇那汪家的一干人等,也是视太祖皇帝的律法为无物,在私德之上也是有亏的!”

        是啊,如果汪家的所作所为属实,那他们便是鱼肉乡里的恶霸了,那些所谓的正直的朝中大臣去包庇他们的作为便也算不上正直了。但是朱由检心中却还不能肯定唐枫的话是真的,便凝重地看着他:“话虽如此说,但本王如何能够肯定你所言都是实情呢?”

        “王爷,下官不过是区区有一个七品的县令,若不是确有其事,我又一时激于义愤,也不会冒着得罪朝中无数大人的风险来京作证了。”说到这里,唐枫看了一眼朱由检见他眼中还有疑惑,在微一思索之后便想到了他的疑虑之所在。既然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而且为了将来不会受牵连,唐枫决定还是将一切都挑明的好,于是继续道:“下官知道王爷疑虑的是什么,但王爷应该知道以小人这样的身份,那魏忠贤根本是不会看上眼的。所以小人绝不会是他派了去的人。”

        “你所说的本王信了,但是……”说到这里,他又看向唐枫:“本王还有一事不明,倒想问问唐县令你。今日在酒楼之上与我们相遇,可是你与那魏忠贤商量好的?”

        看到朱由检一瞬不瞬地盯着自己,显然是想看看自己有没有说谎,但唐枫却没有一点慌张,淡淡地道:“下官并不知道王爷和圣上在那酒楼之中,只是误打误撞碰上罢了。我想王爷一定是怀疑今日的相遇其中有诈,是魏公公让下官来对皇上告御状的吧?”

        朱由检看到唐枫如此坦然地就将自己心里的疑问给提了出来,心中便也开始相信了唐枫的话:“如此便好,如此便好!”在连连说了两次之后,他才想起一事:“不知唐县令今后有什么打算?以本王想来,经此一事之后,你在朝中许多大臣的眼里就成为敌人了。”

        唐枫坦然一笑:“自从打定主意来到京城为证之后,下官便已有了这个准备。为了歙县的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下官即便丢官罢职也无妨。倒让王爷费心了。”

        朱由检看着面前这个年轻人,本能地觉得他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便一笑道:“那本王就替你找条后路吧。若是你当真以后被罢了官,便来我信王府上做一个幕僚吧。虽然藩王的僚属今后无法为官,但是却也能平安过此一生,不必怕人害你。”

        唐枫心下一阵激动,倒不是因为知道朱由检将来会称帝,自己跟了他会飞黄腾达,而是想到他身为王爷还能为自己考虑而感激,但是随即他又想到了之前自己答应了魏忠贤的话,于是面有愧色地道:“多谢王爷的看重,但下官却已经答应了魏公公,在本案了结之后,便会在京中任职。”他的话刚一说完,他就看到朱由检的眼中又露出了一丝猜疑,朱由检虽然还不是皇帝,但是与生俱来的猜疑之心却还是有的。

        唐枫立刻就猜到了他的心思,忙又说道:“但下官必不会做那有违道义的事情,若魏公公他们真的做出了什么祸国殃民的举动,纵然是拼了性命,下官也会与他们周旋到底。”

        深深地看着唐枫的眼睛,良久之后,朱由检才露出了一丝笑意:“我相信你的话!”

        当唐枫从信王府离开的时候,心里还是大为不解,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在历史上有名的多疑之人会因自己的一两句话而相信自己。虽然对此他还抱有怀疑的看法,但也只能希望这是真的,不然将来自己可就有难了。

        解惑看着唐枫满是心事的样子,便问道:“公子,你看信王真的会相信你的说辞吗?还有今后你真的打算就留在京城不回去歙县了吗?”

        唐枫微一沉吟之后才道:“我想他应该是相信了,他看我的目光不似作伪。而且他身为王爷也不必欺骗于我。至于你所说的留在京城,我想我已经没有了其他选择了,除了留在这里,就只能回山阴的老家去了。”

        “这是为何?”解惑问道。

        “你刚才也听到信王他说了什么,我这次因为汪家一案而得罪了满朝的东林党人,若是再回歙县,用不了几日便会被他们找个什么由头将我除了。若只是丢职罢官倒也算了,只怕他们还会取了我的性命。而且还会连累到慧儿和其他人,所以我只能选择与他们斗到底了。”说完最后一句话,唐枫不无感慨地叹了一口气。其实他在以前看史书的时候还是很佩服与阉党相斗的东林党人的,但是现在看来,他却不得不与他们为敌了。

        “他们若真敢对公子你不利,我就……”解惑面上又闪过了一片杀气。

        唐枫刚想出口说他,却又停了口。他看得出来解惑完全是在为他考虑,自己若再说他便有些矫情了。但是他还是劝道:“你就别老想着杀人了,只要我真的投到了魏忠贤这边,那些人想要对付我也没那么容易了。”解惑只能应了一声。

        当唐枫身在信王府上的时候,魏忠贤已经将天启送回了宫里,然后借口出了皇宫,将自己的一些亲信都召到了府上,将今日在酒楼上所发生的事情转告与那些人知道。

        其实今天一早,魏忠贤借口天启皇帝让自己拿出去卖的家具卖了个好价钱一事而怂恿他出宫去,为的就是将汪家一案让皇帝知道。他想好了在酒楼上用过饭后就巧妙地将自己安排好的一些人当作是汪家一案的苦主让皇帝见到。不想却遇到了唐枫,所以他才会突然改变策略,借唐枫的口将案子的经过以及众东林党人包庇汪家的事情说了出来。

        结果果然与他预期的一模一样,皇帝很是气恼,他也达成了心愿。想到之后将会出现的情况,魏忠贤就笑逐言开。而那些阉党之人在听了这一事之后,也是喜不自禁,更是纷纷称赞魏忠贤谋略深远,只是这么一下,就可以将东林党彻底击败了。

        “有了酒楼上赵南星的亲戚如此跋扈的一出,再加上皇帝听了那唐枫的话,他们这次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便一落千丈了。”呈秀呵呵笑道:“公公,我们接下来是不是应该再给那惠世扬施加一些压力,让他继续审案哪?”

        魏忠贤也眯着眼道:“还有二十天就过年了,为免夜长梦多,此事的确不能拖到明年了,不然就要到开春之后再做了断,那就依着你的意思,让那大理寺的人快些将案子审结吧。若是这次还有人替那汪家说话,咱们就有好戏看了。”

        其他人连连称是,然后开始筹谋着如何将案子往自己想要的方向而去,同时他们也在猜测着东林党在这次事情发生之后会做出的反映。

        汪家一案终于有了新的转机……

      第062章 再审

        十二月十四,宜:诉讼、登高、动土;忌:远行、嫁娶。这一天,并没有凛冽的北风,阳光高照在北京城中,唐枫再次走进了大理寺的正堂之上。

        今日的大理寺正堂之上和之前唐枫第一次来时有了不小的分别,因为除了那主审的惠世扬之外,刑部和都察院也派了人过来一起审理此案,同时,东厂督主,司理监首席秉笔太监魏忠贤以及锦衣卫的北镇抚司指挥使田尔耕也在一旁听审。这不单单是一次普通的问案,更是一场朝中两大势力之间的正面交锋。

        “啪!”惊堂木拍下之后,惠世扬又照例问了下面所在的众人的身份,然后他才说道:“唐枫,之前本官就曾言道,你若没有更为有利的证据,只怕无法令人信服啊。这一众人犯都说他们之所以认罪伏法,指认汪德道才是主使之人都是因你在大堂之上用了大刑,他们受不住才不得以画的押。这分明是屈打成招,本官不能信你之言。你可还有其他证据吗?”

        唐枫从自己的凳子上站起身来,朝面前的惠世扬一拱手道:“下官并未对他们动刑,他们身上的伤也是在捉拿他们归案时所造成的,此事县衙的所有人等以及当日在衙门之外听圣和看着他们被擒的所有歙县百姓皆可为证。”说到这里,唐枫有些可惜地叹了口气道:“但是只因歙县距离京城实在太远,所以一时之间他们无法及时赶到,所以下官确是无法找出其他能驳倒这些人的证据出来。”

        “空口无凭,你既然并无其他证人以及证据,让本官如何信你?”说到这里,惠世扬看了看自己边上的两个陪审的官员道:“两位大人,依你们看来,此案是否应该定这些汪家之人的罪呢?”

        两人看了下面所跪的汪家众人一眼,沉思了一下后才道:“如此看来,此案尚有不明之处,确不能如此仓促就将案子定下来啊。不知魏公公和田大人怎么看?”他们两人显然是两边都不想得罪,所以立刻就将问题抛给了魏忠贤二人。

        魏忠贤似乎并没有因为这事而发怒,只是淡淡地道:“我们两人在此不过是想看看大理寺和刑部审案是否公正,只要你们照章而办,咱家是不会有异议的。所以你们不必问我们的意见。”说着还很是悠闲地端起手边的茶碗喝了一口香茶。

        “既然如此,那本案就再等上几日再说吧。”惠世扬虽然不知道对方打的是什么主意,但还是觉得现在就将这次审案往后拖比较有利。

        但他的话还未说完,就听下面唐枫就开口道:“等等,惠大人你似乎还忘了一件案子啊。这汪家家丁伤人是确有其事的,虽然还不能确定汪德道是否主谋,但他们的罪行可是应该当堂判下了吧?”

        “这……本案连谁是元凶主谋都未曾断明,如何能将这些人断了呢?他们可是本案的证人哪!”惠世扬没想到唐枫突然不理汪德道转而向汪利等人出手,一时反应有些慢了。

        “如今这些人的证词已经无用了,要看的就是歙县来的人的证词,那还留着他们在狱中和带他们上堂来做甚?”魏忠贤在一边也轻描淡写地说道,“唐县令又不曾说要你将汪德道两人问罪,难道惠少卿你想徇私吗?”

        压力一下就到了惠世扬的身上,当他看向自己的身边,想要其他两人帮自己说句话的时候,却发现这两人居然没有开口的意思。这两人虽然也曾受到了赵南星等人的嘱咐,但也只知要保住汪德道二人,至于汪利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而且他们也犯不着为了这么一些人而得罪魏忠贤啊。知道了他们的立场,惠世扬在心里暗骂,但同时也很是无奈,在犹豫了好一会之后,他才道:“既然如此,按大明律,这些人杀人劫道,所犯不轻,该当处以秋决之刑。不知几位大人以为如何?”

        其他人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了,所以汪利等人就被定为明年秋后处决。当他们被带下去的时候,唐枫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了愤恨。的确,他们原来还想着借救汪德道等人而将自己也救出来的,不想现在的情况却是自己还是死路一条,这不能不让他们觉得绝望了。只是他们现在还有着一丝侥幸的心理,所以才没有立刻翻供。

        汪德道看到这情况也猜到了唐枫的用意,但却并不惊慌,因为他坚信以自己叔父的本事一定可以让这些人不再指正自己的。而且在这几日里他也得到了汪文言带来的话,告诉他那歙县的百姓如今再次被他们和代唐枫任职的县令所控制,他们也是不可能来京城为证的,所以此案是没有可能输了。

        看到汪德道带着自信的笑容,唐枫的嘴角也微微地一翘,他当然也知道在自己离开歙县后想要让那里的百姓一如既往地对抗汪家是很难的,中原的百姓向来是习惯了逆来顺受的,这不是自己所能改变的。但是他却早和魏忠贤等人想好了对策,这不过是第一步罢了。

        惠世扬看到人被带了下去,便想在交代几句之后便宣布退堂,不想唐枫却再一次开口了:“大人,似乎还有一个案子并未判哪。”

        这段时间里,他们都将目光放到了汪利、汪德道的这个案子上去了,却忘了还有一个汪德豪闯衙的案子。这时听到唐枫一说,他才悚然一惊,但随即又恢复了过来道:“此案本官也曾问过,他们不过是在衙门之外【创建和谐家园】罢了……”

        早料到了他会如此推脱了,唐枫心中大为鄙视,但面上却依旧冷静地道:“大人此话差矣,他们可是打破了县衙大门,险些还伤了下官哪。这可是以下犯上之举,难道大人便不打算过问一下吗?而且他们这些人身上可没有用刑的伤痕啊。”

        惠世扬或者说是赵南星等人对汪德豪闯衙一事并不太过看重那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唐枫会将这案子拿出来说事,就连报到知府那里的也是以杀人案为主的。这案子往小了说小,往大了说可是作乱谋逆,是要诛九族的,他们还不信一个小小的县令敢碰这个案子。

        但是唐枫却毫不避讳地当堂提了出来,而且还直言反驳了惠世扬的推脱之辞,这让他的心开始乱跳了起来,同时面色也阴沉了。好半晌之后,他才问道:“那依着唐县令你的意思,该定他们一个什么罪啊?”语气森然。

        “若此案唐县令没有说谎的话,就是大案了。”魏忠贤适时地在这个时候开了口,“这些人目无朝廷竟敢闯进衙门闹事,这已迹同造反,这便不是三司就能将他们定罪了事了。”

        心中的惊恐之情更盛了,惠世扬终于明白了今天上堂来魏忠贤他们的用意了。他们今天根本就没打算将汪德道等人的案子拿出来说事,他们的目标根本就是汪德豪闯衙的大案,他们并不是要杀一个汪德道那么简单,他们是要将汪家彻底铲除!

        还没等惠世扬开口,魏忠贤已经继续用他那尖细的声音说话了:“此案既然和谋逆作乱有关,三司是无法查案了,以咱家的看法,应该将这几人送到锦衣卫的诏狱中去,由专查谋逆大案的锦衣卫来断此案。不知三位大人意下如何啊?”

        堂上登时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惠世扬的身上,他毕竟是这起案子的主审,若他要坚持的话,至少现在魏忠贤是没有办法将人带走的。但他也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如果这样做了,事情一旦失败,那自己也就难逃干系了。这时候,他的脑海中已经开始了激烈的战斗,一时不知如何抉择。

        唐枫看着上面的惠世扬,心里也有些矛盾,他现在已经完全成了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用来对付东林党的棋子,今后的史书上恐怕就会写到自己是怎么为虎作伥了吧?

        至于其他的人,则都只是在旁看着,并没有打算自己出头来说些什么。

        其实魏忠贤也怕惠世扬会一硬到底,这样一来,自己的想法就不可能成功了。正当堂上的气氛越来越是凝重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了一声:“圣旨到!”

        所有人都被这一声叫喊给叫得回过神来,然后同时跪下身来,等着来人当众宣读圣旨。进来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太监,在看到这人时,惠世扬的心头一凉,而魏忠贤则是面有喜色,因为这个人便是魏忠贤在宫里最大的臂助,司礼监的掌印太监王体乾。

        他来到了最上面后,便开始宣读起了当今皇帝的圣旨。几句话后,唐枫就知道是自己这边胜了,因为天启就是下旨让刑部将汪家一干人等都交给锦衣卫看管和问案。

        显然是当日在酒楼上的一席话让天启开始不相信这些当朝的文武了,而更愿意相信锦衣卫、东厂这样的【创建和谐家园】……

      第063章 孤注一掷和弹冠相庆

        十二月十四,汪家一干人等因为圣旨而被锦衣卫的人带进了诏狱之中。随之,案子也被移交到了锦衣卫的手中,案子的控制权再次回到了阉党的手上。

        两日之后,一份供状就被锦衣卫的人交到了刑部,上面满是汪家一干人等认罪的文字。他们不但承认了自己曾在歙县城外的劫杀,以及因为不满而闯进了县衙之中,而且就连汪家这些年来在歙县的横行不法,嚣张跋扈也直认不讳。所以当这份供状公之于众之后,汪文言也被人捉进了诏狱之中,而他的罪名就是管教不力。

        同时受到连累的还不止汪文言一人,身在南直隶的一些官员,以及还在歙县汪家的汪文成和汪德功两叔侄也不能幸免,锦衣卫已经着人去将汪家剩余的一干人等都捉拿来京了。

        当然,东林党的一干人等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智囊被人诬陷入狱的,所以在他们的带领下,无数的官员为汪家的人喊冤,每日里为他们求情的奏章如这冬日里的雪片一般不断地飞进了大内,飞到了当今天子朱由校的面前。

        但是皇帝显然在那次圣旨之后便不打算再理此事,他只是忙着在后宫之中制造着那些家具和其他的物事,至于这事情他则完全交给了最信任的魏忠贤来全权处理。既然这样,魏忠贤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但凡是替汪家一案求情的奏章,他通通都留中了,连一点回音也不给那些人,但同时的,他也在命锦衣卫的人抓紧一切机会对汪家的人进行逼问,要从他们的口中知道更多的事情,特别是从汪文言的嘴里将东林党给说出来,然后自己便可名正言顺地借口此事来对付东林党中人了。

        但是,汪文言骨头之硬还是出乎了魏忠贤等人的预料,无论那许显纯在狱中用尽了什么办法,他都只是闭口不言,就当自己死了一般,这让一众锦衣卫也觉得很是挫败。为了打击这个顽固的家伙,魏忠贤决定先杀一儆百。

        于是到了十二月十八这一日,在离着除夕还有不到十二天的时候,他便先将汪德豪给定了罪,判了刑——因其闯衙伤人,刑同谋逆,所以该当斩立决。当天判了罪,当天他就被拉到了东市开刀问斩了。

        如此快的举动,让东林党人只感到措手不及,同时他们也清楚这次的情况已经大为不妙了,这样下去,阉党的势力便会越来越大。知道情况紧急后,叶向高也不得不出面了,他立刻就将所有人都叫到了自己的府上,一同商议对策。此时他也已经顾不得引起别人的非议了,现在的当务之急便是先将汪文言给救出来。

        在众人商议了良久之后,却还是没有一个解决当下难题的办法。毕竟此事与谋逆这么大的一块牌子绑在了一起,替这些人说话,不啻于将自己也陷了进去。叶向高看着众人,心中暗自叹息,知道若论阴谋诡计的话,的确不是阉党这些人的对手,而且他们还少了那个最善于运用和应对阴谋的人。

        此时,一直以来都对此事持不同看法的杨涟终于开口说话了,因为他知道再这样下去,等待整个东林党的就是灭顶之灾,因为阉党一定会趁势将罪名拉到自己这些人头上的。而这样一来,大权落在那些人手上后,大明朝就危险了。为了大明朝以及普天下的老百姓,他即使不愿意,也不得不帮这拿主意了。“如今的情形与我很是不利,我们想在这汪家一案上再有突破是很难了。”杨涟看到众人看向自己不以为然的眼神,但却只是一笑,继续道:“既然如此,我们便改变了策略吧,从其他事上来对付阉党。”

        “什么方法?”赵南星立刻问道,现在的他可以算是最为紧张的了。

        “大家可还记得汪文言在之前所定下的三步策略吗?虽然现在他的第一步已经失败,第三步也无法实施了,但是这第二步我们却还是可以一试的。而且这次我们并不是为了分散魏忠贤的注意力,为了我大明江山不会落在那些奸人的手中,我们必须将他们赶走!”

        “大洪,你的意思是要我们集体上奏章弹劾魏忠贤以及他的一些党羽吗?”叶向高闻言也来了精神,紧紧地盯着杨涟问道。

        “这已经是现在唯一可行的办法了。”杨涟说着从怀里取出了一份奏章,“弹劾魏阉的二十四条大罪我都已经写好了,大家只要在此之上签上名字,与我一同联名弹劾他,再加上我们在科道中的言官一起上疏弹劾他,我想就算是魏忠贤也受不住吧!”

        “好,我们这就在下署名!”赵南星此时已经算是病急乱投医了,也不作细想就上前接过了杨涟手中的那份奏章,看也不看地就在上面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其他的一众官员见状也纷纷上前,提笔在上面签名。等叶向高上前来看时,众人已经在上面写满了自己的姓名,只等他在最上面署名了。

        伸手接过那份奏章,叶向高仔细地看了起来,好半晌之后他才叹道:“大洪写的好奏疏,弹劾的好啊!他魏忠贤得圣上宠幸而不思报恩,迫害先帝遗臣,逼死后宫嫔妃,以内监身份敢于朝事,结党营私,无论这二十四条大罪中的哪一条坐实了,他都难逃一死!”说到这里,叶向高便接过了递上来的笔,在上面刷刷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事不宜迟,大洪,明日早朝,我们就将之呈送御前,请皇上给我们一个圣断!”

        “好,若是这次真能一鼓作气地将那魏阉除去,我大明便又是一个盛世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7 21: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