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回当大佬》-第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所以,目前那啥容器里充的,就是从法液空进口的氦气。

      但进口氦气价格昂贵,将来还有被法国人卡脖子的风险,不是长久之计。

      目前地球上只有4家公司能制造氦气,分别是法国的法液空,德国的林德,美国的普莱克斯,还有一家苏联厂。

      于是一机部派了特派员到地方上,找国内这一领域最强的厂子,尝试攻关中国人自己的制氦机。

      一兜二转,就找到了钱塘制氧机厂。

      老爹供职的这家厂,在本领域的实力还是可以的。早在1953年,老爹才20几岁的时候,就跟着师傅一起,参加了造出新中国第一台制氧机的大会战。

      所以,现在面对“造出新中国第一台制氦机”这种“不可能的任务”,厂里躲都躲不掉。

      那么,再搞一次大会战,造吧?

      说得轻巧,技术上却完全看不到可能性。

      空气分离的技术原理,说白了就是靠制冷机和压力容器,利用气体的沸点不同,把它们分离开来。

      比如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氧气沸点是零下183度,氮气沸点零下196度。

      只要有一台制冷机,能够精确地把分离罐的温度,降低到零下190度,介于两者之间。那么氧气就会变成液体,而氮气依然保持气态,这就实现了氮氧分离。

      说起来很简单。

      具体到工艺上,拼的就是谁能造出更省电、并且能把温度降得更低的“冰箱”、以及更耐压的超低温容器。

      谁都知道制造高压容器需要极高的工业资质,因为万一质量不过关发生爆炸,灾难绝对是毁灭性的。

      而制造“超低温高压容器”,更是工业禁区中的禁区。

      因为一般的金属材料,哪怕常温下物理性能完全符合要求。可一旦降低到零下200多度的工作环境,很多曾经牛逼的合金,都会变得非常脆弱,甚至跟冰块一样易碎。想象一下红警3盟军的冷冻直升机

      而制造氦气之所以最难,就因为氦气的熔点和沸点,是所有已知物质中最低的。

      在常压下,要降温到零下269度,氦气才会液化。

      至于“结冰”,在常压下更是是连理论可能性都没有的氦气的熔点正是零下273点15度,也就是绝对零度。

      而绝对零度是不可能达到的。

      如今钱塘制氧机厂的技术水平,基本上也就停滞在60年代中期的样子。最近十年因为不可描述的原因了,技术上毫无进步,甚至还略有退步。

      甚至老爹顾镛之所以能当“代技术科长”,都是因为前两年,技术科正牌的邵科长被人说是“白专道路”,斗倒了。原来的科长是交大的高材生

      而老爹只有初中学历,有手艺,没化,是个八级钳工,一直就觉得力不从心。如今拨云见日已经半年,各项工作渐渐回到正轨,他本来就想请辞回去当工段长。

      结果偏偏这个节骨眼上,中央的特派员来了,非要厂子里立刻讨论制氦机的技术路线方案,然后报到部里去。

      秦辉手下没能人,也就吃定了老爹,让他先拿主意。

      可老爹估计,厂里现在最多也就造出能降温到零下230度、并且保持20个大气压的机器,还不敢保证质量。

      就凭这种技术,怎么可能造出制氦机呢?

      他甚至劝秦厂长给邵科长【创建和谐家园】,而他宁愿让贤。

      偏偏就在两人争辩最激烈的时候,顾骜因为一句“蓬皮杜早死了”【创建和谐家园】话来,掌握了交谈的主动权。

      “我还真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才能造出制氦机。”顾骜结合他后世的常识,也不把话说满。

      ËûµÄ¿Ú³ö¿ñÑÔ£¬ÈÃÀϵùîªÄ¿½áÉà¡£

      秦辉也是一阵匪夷所思:一个中二小屁孩,懂个毛线的制冷物理?

      µ«ÇØ»ÔתÄîÒ»Ï룬ËûÕýÔÚ¼·¶Ò¹ËïÞÁ¢¾üÁî×´ÄØ£¬ËùÒÔÒ²ÀÖÓÚÌý¹ËæñϹßÙßÙ¡£

      他的想法很简单:顾镛你小子想火线逃跑是吧?要是连你儿子都敢夸口应承,到时候看你还怎么下得来台阶。

      ÓÚÊÇËû¾Í¹ÄÀø¹Ëæñ³©ËùÓûÑÔ¡£

      顾骜已经整理好了思路,眼珠子一转,开始劝说老爹:“爸,我看秦伯伯也是好意,让你倡这个头。我觉得凭你们厂的技术,两三年内搞出制氦机没问题。

      中央又没逼着你们马上出成果,你先把技术方案报上去、让秦伯伯能问中央伸手要资源,反正短期内法液空的气又不会断。”

      “对嘛!小顾你看看,政治觉悟还不如你儿子高呢!”秦辉听得那叫一个乐啊,顾骜这个助攻实在太好了。

      “小瘪三老子抽死你!制氦气要零下270度,你懂个屁!”老爹那叫一个气啊,立刻就把裤腰上的皮带抽了出来,作势要殴打大言不惭的儿子。

      ¡°Ð¡¹ËÄãÆð¿ª£¡ÈÃËû˵£¡¡±²¡óÆÂÒͶҽµÄÇØ»ÔÁ¬Ã¦ÉìÊÖÖÆÖ¹£¬È»ºóתÏò¹ËæñºÍÑÕÔÃÉ«µØËµ£º¡°»¹ÊÇæñæñ¶®Ê£¬À´£¬ºÃºÃ¸úÄã°Ö½²½²µÀÀí¡£¡±

      老爹一阵脸黑,已经做好了将来出事、被当成临时工开除的壮烈心理准备。

      顾骜镇定了一下,开始侃侃而谈:“爸,秦伯伯,我觉得你们首先思维上就有误区氦气确实要零下269度才液化,但工业生产的时候完全没必要降到这么低。

      只要把世界上除了氦气之外,其他一切物质都液化掉,最后剩下来的气体不就是纯氦了么?”

      在越接近绝对零度的时候,每降低一点点温度,制冷的难度和能耗,都是几何级数增长。

      想明白这一点,就能先省掉一大半成本。

      “对啊!哎呀小顾,你还不如你儿子聪明呢!”秦辉短暂地一愣,立刻就开始拍大腿。

      老爹比秦辉更懂技术,也马上想通了事实上他一开始完全是因为畏难,觉得毫无可行性,所以索性没深入想。

      如今见儿子真能说出真知灼见,老爹严谨地评价:“这是一个好想法,但也降低不了多少难度。氦气上去是氢气,沸点零下253度;氖气,245度。也就是说我们依然要造出至少能制冷到零下255度的机器。”

      氢和氖是沸点仅高于氦气的气体,其中氢气还是常见、廉价的工业气体。

      以钱塘制氧机厂的技术实力,当然是可以轻松制造出氢气的,但这并不等于他们就可以轻松造出降温到零下255°的制冷机因为工业制氢靠的是电解法。

      把纯净水通电电解,就能得到纯氢和纯氧。

      这种方法制造出来的氧气,比从液化空气里分离氢气,省电好多倍。

      所以工业化制氢,压根儿不需要“液化氢气”这个环节。

      以钱塘制氧机厂如今的实力,也造不出能液化氢气的制冷机。

      秦辉想明白后,连忙打圆场:“那也不错了,至少这个办法能让我们把制冷机的要求,降低了十几度呢,难度起码降低了五六倍!

      事情都是一步步来的嘛,今天一个点子,就解决了这么大问题。说不定过两天再怎么搞一下,又能攻关两步。歌命形势一片大好啊!

      既然法国人德国人能造得出来,说明这里面肯定是有投机取巧的办法的。我不信他们真的靠傻呵呵把空气制到那么冷、却只卖我们几百法郎一瓶气。”

      秦辉最后这句话,倒是颇有几分朴素哲理。

      他确实不懂法国人技术上怎么做到的,但他会算经济账。

      真要把分离气体降温到零下260度,国际市场上的氦气绝对不是现在这点价格撑得住的。

      哪怕机器白送,光电费都不够!

      所以洋人肯定还有别的秘笈,只是中国人没发现。

      ¶ø¹ËæñÁ¢¿ÌÓ¡Ö¤ÁËÇØ»ÔµÄ²Â²â£º

      “洋人当然还有别的办法首先,氢气是很活泼的,可以直接氧化成水去掉。至于其他超低温才能分离的杂质,洋人应该也有别的方法。我觉得,最后的工业化制氦手段,可能连零下240度都不需要。”

      秦辉听了,简直双眼放光。

      他掏了一下口袋,翻出一块手表,给顾骜戴上,然后握着他的手臂狠狠摇晃了几下。

      “骜骜!你太棒了!告诉伯伯,是不是在学校里物理化学经常考第一?好学生就是不一样!那个,你能不能大致猜到,洋人可能是靠什么办法,进一步去除其他超低温杂质的呢?这块表就送你了!”

      “不许拿秦伯伯的礼物!”老爹连忙制止,他知道顾骜只要收下,今天他这个领导责任就推不掉了。

      “我只知道一个大致思路,不知道具体用什么材料。”顾骜谦虚地说。

      秦辉已然很满意:“思路也成!你说出来,伯伯给你爸加半年的奖金!”

      ¹ËæñÏëÁËÏ룬ͶµÀ£º¡°Ä¤·¨£¡¡±

      第5章 政治觉悟高到哪里去了

      所谓膜法,全称半透膜渗透压法。

      就是一种利用高分子材料半透膜,让混合气体或者液体分离的工业生产方法。

      举个最通俗的例子,就是以色列人经常搞的膜式海水淡化法

      早期的海水淡化,靠的是煮海水蒸馏,能耗非常高。而以色列等中东国家缺水,又承担不起这么高昂的能耗,就搞出了一种高分子半透膜。

      这种膜的孔径大小,水分子可以通过,但氯离子却通不过。用这种膜多滤几次,海水中的盐就被去掉了,得到了淡水。

      空气的膜法分离,道理也是一样的。

      如果可以制造出一种半透膜,刚好只够氢气氦气这些小分子通过,而分子较大的氖气无法通过,那么氦氖分离就实现了。

      这就绕过了“必须把制氦机的制冷温度压低到零下245度以下,达到氖气液化、氦气依然气态的状态,才能分离氦氖”这个技术难关。

      ¹ËæñÖ®ËùÒÔÖªµÀÕâ¸öÑо¿·½Ïò£¬ÍêÈ«ÊÇÒòΪËûÉϱ²×ÓµÄרҵ¡£

      这世上只有少部分码农是本专业就学计算机的,大多都是别的工科生,毕业后发现程序员来钱,才学个语言转行的。

      顾骜上辈子在杭电学学的是电气自动化,号称“就业率最高、但起薪最低”的万金油,大多数工程物理方面的专业都略懂。

      加上他大学里学习认真、经常看前沿科技期刊,所以他知道的工业常识,可比70年代的人多多了。

      他自己不会干,不代表他不能给别人指方向。

      今天的这个见解,也是他前世看高分子材料学的章时,不小心瞥到的。

      在后世,膜法的应用场景千千万万。因为其低能耗,导致人类在遇到任何分离气体和液体混合物的课题时,都会优先考虑膜法。

      说句难听的,连膜法都不知道,还有脸说自己是21世纪的工科生?

      除非是打了四年o的工科生吧。

      不过,在1977年,膜法这种高分子科技还是很新鲜滴。

      顾骜依稀记得前世看过的论综述里提过,在70年代末,貌似只有几家以色列人的公司,研发出了具有这种理化特性的半透膜。

      只不过,哪怕是这些以色列人,都没有想到把这种膜用于超低温气体分离的应用场景。

      材料科学的很多研究,一开始都是无心插柳的。

      研究出一种材料,测试出其物理特性,却不知道这些物理特性能用来干啥,这是很常见的情况。

      ËùÒÔ£¬¹ËæñµÄ˼·£¬ÖÁÉÙÒ²ËãÊÇÒ»ÖÖ¡°·½·¨·¢Ã÷¡±ÁË¡£

      而法液空如今制造氦气的方法,应该依然还是从氦、氖含量都相对比较高的天然气里,把天然气、氢气这些成分都烧掉、并把水和二氧化碳去除。

      最后,再把温度和压强降到氖气等杂质已经液化、而氦气尚未液化的区间内,把杂质分离。

      顾骜估计,法国人和德国人,都可以造出等效于“零下245度、1个大气压”的工业制冷机。

      也正是因此,70年代的氦气比后世的氦气贵好多好多倍,因为实在是太费电了。这个时代的氦气,绝对不可能被拿去充小朋友手上的气球,小朋友只能玩有爆炸危险的氢气球。

      而顾骜要是能从以色列人那里找到“分离氦氖”的半透膜,那起码可以把制氦机的工况温度再提升20度,省电一半都不止,机器造价也会大幅降低。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0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