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妈妈说:“我要去明光公司,帮你看着账。”
她在深市,怎么想都不放心。
安夏说明光公司是她的,那得是赚了多少钱啊?
安夏现在的主要工作地点是在牡丹厂,明光公司要是有谁动了什么歪心思,那一来一去,得损失多少。
妈妈做了一辈子财务,什么花账的玩法没见过。
她躺在四百多平米的大别墅里,越想越紧张。
最后甚至梦到安夏账上的钱被不知名的坏人全部划走,还害得安夏欠了几百万的债,上了法庭,锒铛入狱,安夏被法警带走的时候还哭着对她说:“妈,我不想坐牢!”
妈妈硬是半夜吓醒了,睁开眼睛还觉得后怕。
然后她才死活要回来。
得知了妈妈的梦境之后,安夏只有一个评价:“我?欠债几百万?可以啊,妈,你现在终于摆脱了几百块的思想局限性,大步踏进了百万富豪的行列了。”
前往深市参加计算机培训班的人回来了,他们第一件事,先把牡丹厂的整个办公环境做成了小型的局域网。
每台电脑都安装了他们在疯狂的军备竞赛之后的最后一版杀毒软件。
安夏看着他们笑嘻嘻,好像还憋着一个大招的样子,便问道:“你们还有什么惊喜,是我不知道的?”
“来看看这个……”
屏幕上出现了一系列可视化的数据,安夏一眼就看出来,那是自动配棉用的程序。
“基本上的原理已经覆盖了牡丹厂常用的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就算有变化,通过调整数据就可以。”
操作员非常自豪,他们在牡丹厂这么长时间,不是只坐办公室,经常跑车间,问技术员他们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得知是配棉之后,他们对常用数据进行采集,最终做出了一版普适性较强的自动配棉程序。
什么样的配比,出什么样的布料,会有什么样的弹性。
安夏迫不及待的让他们用实物对程序做测试。
一伙人兴冲冲地在研究室里忙碌。
“安夏。”有人站在门口。
安夏一抬头,是陆雪:“呀?你怎么来了?”
“我借调到这边省里,监督这边几个厂进口设备的情况,他们以后要进口设备,都要我先审批。”
“好耶……”安夏拉着他的胳膊:“看,我们这边的人刚刚做出了全自动制棉机,比国外的好用!数据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输入,然后配棉就能调整了……是不是超厉害的。”
“那当然了!”陆雪得意地一抬头。
安夏有些困惑:“他们做出来的,你这么得意干嘛。”
其他的研究员笑起来:“是他先做的基础模型。还有常用纤维的数据采样,都是他做完的。不然我们哪能做得这么快啊,我们也就补充了几个新型纤维的数据。”
“啊?你什么时候做的?也不跟我说一声。”
陆雪笑容灿烂,眉毛微挑:“随便做做,不值一提的小事。”
一旁的研究员用手肘戳了他一下:“什么不值一提,你那会儿睡在这边,不就是为了它嘛,装什么天才。”
“干嘛这么辛苦呀,也不是特别着急用,把身体熬坏了怎么办。”安夏嗔怪道,她感觉确实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在研究室里随时随地都能看到陆雪。
有一个人在旁边揶揄:“想向某个人献宝呗。”
陆雪四十五度仰望天花板,一本正经:“不!我是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这个崇高的理想!”
第31章
有些人的嘴, 比鸭子硬。
天塌下来, 就指着他的嘴过了。
嘻嘻哈哈之后,也就无事发生。
孙志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在公司看到安夏了。
今天一进门, 就看见安夏手里拿了份报纸, 坐在办公室里。
“有什么有趣的新闻吗?”孙志跟她开玩笑习惯了,说话也比较随意。
安夏却正色对他说:“通知下去,变形金刚系列产品不要再生产了, 抓紧把存货都清掉。”
孙志一惊:“为什么?”
安夏扬起手中的报纸, 只见报纸标题大大的写着:《变形金刚》思想内容荒谬, 毒害下一代。
孙志皱着眉头:“什么二流报纸,胡说八道?”
然后, 他看到了报头上的四个大字, 冷笑一声:“还真是钦定的二流报纸。”
报纸上说,由于《变形金刚》内容一味宣传好战思想,对青少年的思想有极坏的影响。
现在市面上的那些变形金刚玩具是国外根本就没人玩的垃圾滞销货, 全靠着这部动画片,那些垃圾被运到国内倾销, 欺骗国内青少年。
“这些变形金刚玩具的价格,少则十几元,最高上千元, 给许多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孙志把报纸扔在桌子上:“胡说八道,不是授权给国内的玩具生产厂了吗?怎么就是国外滞销货了?”
安夏站起身:“既然已经给定了调,那咱们就得赶紧转风向。不然, 到时候生产出来, 全面禁售, 那咱们就亏大了。幸好版权费已经赚回来了, 不然真是心疼啊。”
孙志瘫坐在椅子上:“那我们以后还要卖这种有人物的玩具吗?感觉这个受政策影响很大啊,集数多,在电视上坚持时间长的都是外国动画,国产的不是电影就是只有几集。”
他扳着手指数:“现在除了变形金刚、米老鼠和唐老鸭,国产最火的就是《小红狐狸》了,我看过两集,内容太过低幼,观众年龄不会超过八岁。”
“转型吧,只做文具和软件。”安夏看着窗外不远处那个大大的电信局的招牌,“以后计算机会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孙志抓头:“那文具上面印什么?”
“好用就行了。”安夏拿起一支铅笔,铅笔的头上有一小块橡皮。
“比如这种橡皮的设计,最早就是为了方便,避免在满桌子纸里翻找橡皮。”
“它很难吗?不难,难就难在怎么想得到。你多想想吧,好歹自己也是用文具的。再不然,你去公司里做个市场调查,看看大多数人在用文具的时候有什么习惯,有哪些不方便。”
孙志对软件一窍不通,对文具还算略有了解。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有非常清晰的认识。
“软件我实在是弄不来,还是交给你吧,我来负责文具。”
安夏故意逗他:“你还这么年轻,怎么不多试试几种可能性?只留在一个让自己的舒适的圈子里?”
孙志摆摆手:“舒适的圈子有什么不好,【创建和谐家园】的顺手,你验收的满意。不然还要浪费大量的成本去试错,何必呢?咱们又不是不去试这个错就九死一生。”
“好,那你在你的舒适圈里好好的深耕细作,说不定你能拿到红点奖呢。”
“什么是红点奖?”孙志不明白。
“一个德国的奖,专门发给设计特别厉害的东西的,各种常见的东西,做出一些特别的改进,都有可能得奖。”
安夏又拿起了桌上的一只自动铅笔:“比如这个,你的铅芯用完之后,要多按好几下,才会知道是没铅了,要往里加铅芯对不对?”
“啊,对啊。”
“如果笔身是透明的,或者有一个透明的窗口,可以看见,那不就可以少按几下了吗?”
孙志惊讶:“这也算啊?”
“嗯……怎么不算呢?”
孙志不理解:“可是,就多按两三下,无所谓的吧。”
“便利本来就是在细微的地方,邮票背面的胶水和齿状的撕开处理,也只是稍微提升了一点点便利。或者,你想干脆来第三次工业革命?”
咸鱼青年孙志连连摇头:“这么伟大的事情,还是交给别人吧。我改进改进细节,争取拿个红点奖就好。”
“有志气,加油!”
九厂自从龚书记调到部委里面之后,越发的颓废。就好像自家有人当了大官,觉得再饿也饿不着咱们家。
除了被租借给牡丹厂的那部分厂房整天忙碌之外,其他车间都在混日子。
哪怕有北方大纺厂的先进事迹报告,厂领导也无动于衷,人家热闹是人家的事,我们九厂自有国情在此。
一些基层领导面对工人们的抱怨,安慰道:这个世界总有比咱强的嘛,比完了牡丹厂,还有大纺厂,比完了大纺厂,还有英美日韩呢,一个个跟人比去?做人,要心态平和,不然这日子还怎么过?
真正让领导和工人们开始慌的是一则新闻:泉城第一棉纺织厂压锭压到了五万纱锭,一次性解除合同工人一千多名。
这些人也不给安排工作,直接让他们走人回家。
一千多人,有去哭闹的,有去告状的,不知道有没有提着起子上门的。
“这么多人,提着刀子上门都有可能。到时候一人捅一刀,都不知道致命一刀是谁捅的。到时候总不能把这一千多人都枪毙了。”
龚伟深谙罗马元老院的操作流程。
他在办公室里看着别人的新闻,属于看热闹不嫌事大,一点都不慌,牡丹厂的工人自从去别处学习一圈回来,工作积极性特别的高。
龚书记如今已经在部委里,就算九厂塌了,他家也不会有事。
龚书记高升了,现在的陈书记还没有。
陈勇对自己父亲的前途十分担忧,因为九厂也压锭了。
虽然还没有压到开除那么多人的地步,但是,第一片树叶黄了,落地了,就代表着秋天已至。
紧接着发生的第一件事,让陈勇更加紧张。
某市的毛巾厂一百多个职工,因为被开除,直接把单位门给堵了,把六十多岁的老厂长堵在办公室里两天,不让吃,不让喝,还不让上厕所,最后老厂长是被担架抬出门的,上了救护车。
陈勇忧心忡忡。
现在国家对棉纺厂的政策已经从「国家统购包销」慢慢转移到了市场经济,这些布再卖不出去,大家都得喝西北风。
可是九厂里的那些职工还在麻木的日复一日的过着日子,上班时间溜出去逛街,在车间里也是嗑瓜子打牌聊天,生产出来的棉布上一堆跳针跳纱,根本就没法做衣服,自然也没有人愿意要。
现在每生产一匹布出来,就要亏几块钱。
“咱们有没可能再多接一些订单,转给九厂做?”陈勇问道。
安夏看着他:“陈厂长,你这是身在牡丹心在九啊?”
陈勇叹了口气:“我是真不想九厂就这么倒了,我从小在厂区里上的子弟幼儿园、子弟小学、子弟中学。”
龚伟的人生路径也差不多是这样,他也确实舍不得。
两人都在拼命的出主意想办法,但是始终没有跳出棉花这个领域,无非是如何提高质检,如何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安夏打断他们:“在低端棉纺这个领域,市场已经饱和了,你们没看销售数据吗?两三个大厂就足够撑起全国,还有那么多民营企业抢单。
九厂有什么,是有技术还是有效率?”
提到技术,陈勇忽然想到:“对了,陆雪现在调到省里来管设备进口审批。如果他能同意给九厂进口一批设备,九厂可能就能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