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回三国我做主》-第6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阿丑在旁边一脸认真地说道:“爹,我也要来,我要去看小姨!”

      蔡玥笑道:“我家阿丑不是想去看小姨,是想去看那个小哥哥吧。”

      阿丑嘟了小嘴,满脸不服气地说道:“谁说他是哥哥了,他是弟弟还差不多。”

      进入五月,荆州喜事连连,今年风调雨顺,夏粮再次获得大丰收,这已经是连续第四个丰收年了。州牧府的两位小公子先后过周了。马芸这次学了过乖,抓周的时候东西不再让人端着,而是将盘子搁在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自己挑。她还使了个心眼,这回放到盘子里的书,封面上弄得花花绿绿的,十分惹人注目。果然,马凡一把就将那本线装书抓在了手中,马芸看到这个情形,顿时眉开眼笑。到了刘丕抓周的时候,也是同样的结果,卞玉自然更是喜不自禁。刘欣早知道里面的猫腻,但见她们如此开心,却也不说破。

      到了六月,刘欣果然宣布了人事变动。任命韩戏为荆北道总管,全面监督荆北五郡的政务。任命蒯良为荆南道总管,全面监督荆南四郡的政务。刘欣这样任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现在太守的人选已经无关紧要了,但是,如果由自己直接管理那些太守、都尉、税务官,工作量又太大,需要在自己与这些地方官吏之间设置一个类似刺史的角色,于是便有了总管这个职务。荆北与颍川相邻,韩戏是颍川人,又出身于颍川书院,三国中有许多著名的谋士都是出自颍川书院。刘欣现在可不敢大张旗鼓地公开招揽人才,有韩戏这样一个颍川书院出身的人在荆州做大官,说不定会吸引他的同门师兄弟主动前来投效。蒯良向来主张施行仁政,而且他确实也是这样做的,荆南刚刚平复,让他做荆南道总管,正好可以收拢人心。

      蔡瑁也在这一天被任命为襄阳太守,虽然黄承彦早就预言他极有可能被刘欣任命为太守,得到这个消息,他还是兴奋得一夜都没有睡着。第二天天还没亮,蔡瑁就赶紧起床,立即派人前往白水给黄承彦报喜,心中已经对他佩服不已,自己这个姐夫果然料事如神。

      同样是在六月,负责荆南剿匪的张郃、赵云、黄忠送来了捷报。在长沙一带横行十多年的悍匪区星,[www.3uww.com]终于在这次剿匪中被彻底打垮了,区星只身带着三、五个随从逃往了外郡。而盘踞在零陵、桂阳两地多年的周朝、郭石这两个积盗,连番遭遇痛击,最终被围歼在山寨之中,两人双双被生擒活捉。

      这三个人曾经都是刘欣的心病,历史上就是因为他们,孙坚才占据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欣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大笔一挥,判了周朝、郭石一个斩立决。周朝、郭石在零陵、桂阳二郡为祸多年,百姓深受其害,现在得知这两个恶匪被生擒,无不拍手称快。这两个人是在零陵城公开处斩的,行刑那一天,整个零陵城万人空巷。

      最近几天,新官上任的蔡瑁格外地积极,也不知道是在家里闷得太久,还是想在刘欣面前好好表现一番,现在他每天都是天刚刚亮便要到襄阳城里巡视一圈,才回府里吃早饭。

      这一天,蔡瑁还和往常一样从街上巡视回来,却见到黄承彦匆匆从马车上走下来,不觉惊讶地问道:“姐丈,你怎么这时候来了?”

      第140章 留得青山在

      原来,黄承彦这两个月都是到了月底便来蔡瑁府上一趟,主要目的当然就是为了能看一眼当月的荆州简报。而阿丑每次来都会借机去一回州牧府,也不知道是去看小姨,还是找刘裕玩儿。

      不过,马芸倒是找着了机会好好观察了她两次。果然,这小丫头脸上胎记的位置有一点点细微的变化。这种变化虽然很小,常人不注意根本发觉不了,但马芸的眼睛十分毒辣,当初刘欣如此高明的伪装都被她识破了,这点破绽自然逃不过她的眼睛。不仅如此,马芸还发现这两次相比较,阿丑的肤色和发色也有微小的差别。这些差别也只有特别留意,又心细如发的马芸才能发现。

      黄承彦听到蔡瑁发问,不由又好气又好笑,说道:“德珪,难道不到月底我就不能来吗?我这次来不是看简报,而是来帮你参谋参谋的。”

      蔡瑁连声说道:“对对对,姐丈你来得正好,帮我指点指点,这一次我可不能再出什么差错了。”

      黄承彦接到了蔡瑁派人送去的喜报,大吃了一惊,他不明白,刘欣为什么如此看重蔡瑁,将襄阳太守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他。同样是太守,作为州城的襄阳太守比起其他荆襄八郡来,地位明显要高了一筹,就好像普通地级市的市长与省会城市的市长相比较一样。既然是州城,襄阳的人员和社会关系肯定要复杂得多,处理起来自然更需要担一份小心,黄承彦是很怕蔡瑁应付不过来。

      事情都有两面性,对于任命蔡瑁为襄阳太守,刘欣却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的。蔡瑁代表得是荆州首屈一指的大家族蔡家,而且自己一到荆州,蔡家就旗帜鲜明地站在了自己一边,给蔡瑁的位置就不能太差,否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刘欣现在也发现,蔡瑁没有带兵的能耐,不过,他当年做襄阳县令的时候还算称职,现在让他做个襄阳太守,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何况,刘欣觉得,有他自己坐镇襄阳,也不用担心蔡瑁会搞出什么乱子。

      坐在蔡府的大厅里,黄承彦听了蔡瑁对今后的打算,反而放下心来。俗话说,勤能补拙,蔡瑁虽然能力上差了一些,只要凡事三思而后行,就不会出什么岔子。

      黄承彦这次是一个人来的,了解了蔡瑁的现状,他的心思也放了下来,说道:“德珪啊,你现在已经是襄阳太守了,这襄阳城里有两个地方我还没有去过,能不能带我去走走?”

      蔡瑁知道他每次来,除了看简报,去城里四处闲逛也是他的必修课之一,不由奇怪道:“这襄阳城大街上的石板都快要被你踏破了,还有哪里你没去过?”

      黄承彦笑着说道:“就是襄阳书院和荆州研究院。”

      襄阳城里有三院,医学院、书院和研究院。医学院是可以随便进的,黄承彦已经去看过两次了,张机的医术他是早有耳闻,现在张机又带了不少【创建和谐家园】,医学院里不时有病人进进出出,无论富贵贫贱,张机和他的【创建和谐家园】们都是一视同仁地对待,这一点很令黄承彦佩服。特别是张机诊室上悬挂的那块匾额——医者父母心,据说是刘州牧提出来对行医者的道德要求,是襄阳书院的院正蔡邕亲笔所书。看到这块匾额,黄承彦对刘欣更加尊敬了,他现在已经不知道不觉中就改变了对刘欣的称呼,再也不直呼其名了。黄承彦也想去书院、研究院看看,但那里都有重兵把守,他根本就进不去。

      蔡瑁听他想去看这两个地方,不由沉吟道:“姐丈,你想看襄阳书院,我下午就可以带你去。至于研究院,没有主公的手令,连我也不能进去。”

      黄承彦深感意外,没想到这个研究院还真神秘,连蔡瑁想看看都不成,只得悻悻地说道:“那好,研究院去不成就算了,上午反正闲着,你就带我去趟书院吧,何必又等到下午。”

      蔡瑁摇摇头,说道:“上午肯定不行,州牧夫人亲自给孩子们上课,外人怎么随便好进去。”

      马芸现在是每天上午去书院,下午去研究院。马芸自己是不介意在人前抛头露面的,刘欣对这些顾忌更是不以为意,他还常常鼓励卞玉、蔡琰她们多出去走走,对马芸讲讲课,搞搞研究,那有什么不同意的,何况马芸做这些也是为了帮他。但是,刘欣的这些手下们可不这样想了,该回避的时候就得回避,绝不含糊。

      黄承彦不由暗暗惊讶,他总以为刘欣已经非常有才华了,没想到连他的夫人也可以给书院的孩子们授课,难怪刘欣的儿子会这么聪明。黄承彦知道,阿丑每次总闹着去看小姨,其实是想去找刘裕斗法。黄承彦也常在背后给女儿支招,结果双方还是斗了个旗鼓相当,看来刘裕后面也一定有高人指点。

      颍川书院黄承彦去过很多次,但是看了襄阳书院,他连呼过瘾,不单单是这里占地比颍川书院大,房屋比颍川书院多,也不是因为这里的设施要比颍川书院好很多,而是这里的教学方法以及所教的内容。尤其是黄承彦在这里看到了学生记的一本数学笔记,这门课就是州牧夫人亲自讲授的,里面的各种符号好像天书一样,让他叹为观止,恨不得能将学生的笔记偷偷拿走。

      金秋八月,蔡琰生下一个女儿。早在半个月前,蔡邕夫妇就忙碌开来,蔡夫人更是频繁出入州牧府的后院,为女儿准备这准备那,看得马芸、卞玉一阵眼热,这有娘家的人就是幸福啊。蔡夫人也是个有经验的,看着女儿肚皮尖尖的模样,只以为她怀了个男胎,结果却生了个女孩,不由大失所望。

      蔡邕思想上也是重男轻女的,一直没能生个儿子是他毕生的遗憾,就连给皇上的奏章中都要提到他无后。这一次,蔡邕倒是想得开,既然蔡琰能生个女儿,总有一天也能生个儿子出来,他所关心的只不过是刘欣到时候还会不会让他的儿子随母姓。

      在这个年代,孩子随母姓是非常离经叛道的事情,蔡邕也算得上是个卫道士,可是现在他却为刘欣做这种离经叛道的事在摇旗呐喊。这也可以算作另外一种【创建和谐家园】决定脑袋吧,他的【创建和谐家园】坐在了延续蔡家香火的那一边,孩子随父姓还是随母姓自然就不那么重要了。就像时下关于要不要禁放鞭炮的争论,有人一向是支持燃放鞭炮的,扛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大旗,一旦他的家里有孩子要参加中考、高考,他立刻就摇身一变,成了最坚定的禁放派。

      刘欣走进房内的时候,蔡琰脸上还挂着泪痕,生了个女儿,她心里总觉得有些失落。蔡琰倒不是担心刘欣会有什么想法,她是在拿自己和卞玉在暗暗比较。刘欣知道她心里想的什么,抓住她的手安慰道:“琰儿,你别多想了,其实男孩女孩我都喜欢,甚至更喜欢女孩多一点。”

      ²ÌçüÆËÉÁ×Å´óÑÛ¾¦£¬ËÆÐÅ·ÇÐÅ£¬Ã»ÓÐ˵»°¡£

      刘欣看她的模样,没好气地说道:“你给我乖乖地把身体养好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以后我们多努力努力,生他十个八个,还愁没有儿子吗?”

      ÅԱߵÄÂíÜ¿¡¢±åÓñÔç¾ÍÎæ×Å×ì¡°³Ô³Ô¡±µØÐ¦¸ö²»Í££¬²ÌçüÐßµÃÂúÃæÍ¨ºì£¬¸üÊÇÒ»¾ä»°Ò²²»¸Ò˵ÁË¡£

      时间一天天过去,朝野关于刘欣的争论也渐渐淡了下来,而刘欣也尽量保持低调,没有再推出什么新的政策。荆州现在政通人和,山贼盗匪已经无处藏身,各郡都进入了一段高速发展的时期。

      相对于荆州,大汉王朝的其他地方就没有这么安定了。黄巾之乱平息后的这两年,天下各郡都得到了短暂的休养生息。但这种平静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先是北方各族频频侵扰幽、并、凉等州,接着各地叛乱纷起,西凉有边章、韩遂造反,冀州有黑山贼张燕聚众号称百万,朝廷四处调兵遣将,疲于奔命。长沙贼区星自从逃出荆州,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也趁着天下烽烟四起,再次举旗造反,竟夺下庐江城,自封庐江太守。

      消息传到襄阳,刘欣大怒,聚众商议,想要发兵攻打庐江。沮授、田丰、蒯越一齐将他苦苦劝住,这时已是冬季,天气严寒,粮草调运不便,加之越境用兵,恐怕全再次惹来朝野非议。

      刘宏得了那种不知名的香料以后,这才真正感觉到了男欢女爱的乐趣,从此整日沉迷女色,不理朝政,将一应政事都交给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十常侍。与此同时,朝臣们声讨十常侍的奏章络绎不绝地送到刘宏面前,纷纷指责十常侍正是造成天下动乱的罪魁祸首。这些奏章虽然都被刘宏压了下来,但是,十常侍还是有了深深的危机感。

      张让、赵忠曾经在刘欣的问题上明争暗斗,现在也摒弃前嫌,重新站到了一起。他们深知,要堵住朝臣们的嘴,首要的就是平息各地的动乱。张让等人现在大权在握,一通密谋之后,便故计重施,先使人假诏招安张燕,封其为平难中郎将,又任命张温为车骑将军、董卓为破虏将军往西凉讨伐边章、韩遂。接着,又发一封矫诏,任命孙坚为庐江太守,讨伐区星。

      第141章 拉开帷幕

      十常侍的这次调兵遣将果然奏效,先是董卓在西凉屡立战功,平定了边章、韩遂之乱,接着孙坚又斩杀区星,收复庐江。张让等人闻讯大喜,赶紧将这个好消息报告给了刘宏。刘宏正式下诏,任命董卓为凉州牧、封斄乡侯,任命孙坚为庐江太守,封乌程侯。

      消息传到襄阳,刘欣仰天长叹。他虽然没有想过要阻止董卓占据西凉,但对孙坚来到江东,却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所以一听说区星逃到了庐江,刘欣便迫不及待地想要越境用兵。可惜刘欣使尽浑身解数,也没有能够将区星彻底剿灭,还是给了孙坚机会。

      回到后院,刘欣仍然闷闷不乐,抬头却看到马芸兴高采烈地从房里走了出来,说道:“老公,我今天办成一件大事。”

      刘欣奇怪道:“办成了一件大事?什么事?”

      马芸神秘兮兮地拿出一块白绢,递到他面前,说道:“今天阿丑又来看她小姨,我悄悄用白绢沾了清水,在她手臂上擦了一下,你看,这一片变成灰色了。”

      刘欣没想到马芸到现在还一直纠结着阿丑到底是不是易了容,不由好笑,说道:“也许是小姑娘好多天没洗澡,把你的手绢弄脏了。”

      马芸不服气地说道:“谁说的,我看她的手臂真的白了许多,哪天我一定要找个机会,把她脸上的胎记揭下来看看。”

      “你别胡闹啊,怎么弄得像个小孩子似的。”刘欣知道马芸说得出就做得出,既然黄承彦把他女儿弄得这么丑,一定有他的目的,何必要去揭穿别人呢。

      想到黄承彦,刘欣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问道:“阿丑是不是经常来?马上要过年了,如果她再来,记得给她备点礼物。”

      “是啊,几乎每个月都要来一次。”马芸突然坏笑道,“怎么今天想起问阿丑来了,是不是想通了,要让她做儿媳妇?如果想通了的话,可以找蔡瑁出来说说啊。”

      刘欣没好气地说道:“我有你那么无聊吗?我是在想,她爹黄承彦应该也是个大有才学的人,这种人还是要拉拢拉拢的。”

      说到正事,马芸也收起了笑容,问道:“你莫非想要招揽黄承彦?”

      刘欣摇摇头,说道:“黄承彦这种人热衷于寄情山水,不会愿意出来做官的。但是,传说中他和司马徽等人交好,庞统、徐庶、诸葛亮这几个人他应该也都熟悉,我的想法是通过他招揽到那几个人。”

      马芸说道:“老公,你的想法是好的,不过,目前来说可不现实,谁知道这几个人现在多大年纪。”

      两人边说边走,来到房内。马芸挥挥手,让丫鬟们退下,她早就看出刚才刘欣的心情似乎不太好,见四下无人,这才关切地问道:“老公,遇到什么烦心事了?”

      刘欣叹口气,说道:“刚刚得到消息,孙坚攻下庐江,现在已经被任命为庐江太守了。孙坚是一只猛虎,现在到了荆州左近,我如何能够安心。如果不是沮授他们劝阻,说不定庐江现在已经在我手里了,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马芸想了想,说道:“老公,你们男人就是这个坏毛病,总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对待女人这样也就罢了,对待扩张地盘,你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现在还没有到打天下的时候。现如今,天下各地又渐渐乱了起来,荆州能有这样的安宁局面实属不易,你好好把荆州经营好才是正道。”

      刘欣被马芸的一番话说得鄱然醒悟,连连点点头:“老婆,你说得有道理,我确实有些急功近利了。”

      在马芸的劝说下,刘欣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谁也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凡事都要慢慢来。

      整个中平四年,大汉王朝风雨飘摇,各地叛乱此起彼伏,唯独荆州风平浪静。

      现在的荆州已经今非昔比了,遍布全州的沟渠,保证了农业生产不再完全依靠老天爷的恩赐。虽然今年荆州全境遭遇了一场大旱灾,夏秋两季的收成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新建的水利设施可以说功不可没。而四通八达的道路,安定的社会环境,给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便利,荆州的税收中,商税已经占到了三成的比重,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由于实行了较低的地租,农民的收入也逐年增加,农民与豪强地主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和。而士族世家们也将大量的资金转投到手工业、商业方面,获取得巨大利润完全可以弥补租率降低所带来的损失,他们对刘欣的新租税政策也由抵触转向了支持。

      刘欣有更多的时间陪在家人身边,在城东一带经常可以看到刘欣、马芸出双入对的身影,两个人在书院、研究院总是同进同出。外人羡慕他们夫妻恩爱的同时,也都感慨现在的荆州,百姓富裕,社会安定,刘欣这个州牧当得真是轻松自如啊。

      其实,这一切都只是表象,刘欣一刻也没有放松过,整个荆州都是外松内紧。

      刘欣最为重视的还是军队建设,“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句话,他时刻铭记在心。这两年,不显山,不露水,荆州的五大军团已经各自扩充到了两万人,并且各项训练一刻也没有放松过。

      有了苏双、张世平的马行,荆州军中的骑兵已经有了一万人。不仅如此,刘欣还在长沙一带的云梦泽中圈出一大片土地,建立了一处自己的马场,开始自己培育战马。被刘欣寄于厚望的马镫已经大量生产出来,但是并没有装备部队,这是一件秘密武器,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刘欣是不会动用的。虽然研发马镫,研究院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说穿了却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一旦公开出去,很快就会被人仿制,所以,目前马镫仍然处于严格保密的阶段。

      研究院在武器方面的另一项重要成果,就是投石机的研发成功,经过两年的攻关,第一台投石机终于生产出来了。这台投石机与历史上的第一台投石机已经有了很大区别,虽然同样都是利用杠杆原理,但刘欣开发出的投石机加入了一些类似于现代枪械中的扳机、保险之类的东西,可以节省人力,更方便校准攻击方向,射程也更远一些。

      研究院是刘欣、马芸倾注心血最多的地方。这里不仅是开发武器的场所,里面也会研制许多民用器具和生产技术,这方面更多地是体现在农业上。

      良种场就是研究院的杰出之作。通过调查,刘欣在云梦泽一带发现了大片野生水稻。刘欣知道,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养活了十亿人,中国历史上那么多次朝代更迭,都和农民起义有关,而农民吃不饱饭,生存不下去是最主要的原因。土地的总量是不变的,过度垦荒又会带来生态灾难,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提高产量了。现在,荆州百姓种地所用的粮种都是由官府免费提供的,今年在旱灾的情况下,收成比起其他地方还是高了近两成,除了水利设施,粮种也起了很大作用。

      最令刘欣感到得意的一件事,就是他在研究院中引入了标准化的概念。无论是生产的马镫、投石机还是各种民用器具,所有的配件都统一尺寸,对它们的误差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这样,在使用过程中,不管哪一个部件出现损坏,都可以及时进行更换,尤其对战争中容易损坏的一些武器,这一点至关重要,在战场上,将两件或者几件损坏的武器进行拆解重组,就是一件完好的武器。

      而马芸显然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更感兴趣一些。现在,襄阳的造纸技术已经十分发达,而此基础上发展印刷术已经没有什么难度了。尽管对活字印刷非常了解,但马芸还是从雕版印刷开始,她印制的第一件东西就是户籍登记册。

      户籍管理是她的老本行,搞起这些来,马芸可以说是轻车熟路。现在的荆州人口增长很快,安定的环境、富裕的生活、医疗的进步,带来了人口出生率增长、死亡率下降,同时,荆州的发展又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如今的荆州,不仅因为战乱而损失的人口已经得到了补充,而且更是增长到了近七百万人,加强户籍管理已经迫在眉梢。

      指南针会不仅对于航海非常重要,在行军打仗中也能起到很大作用。刘欣费了好大力气,才找到几块天然磁铁。根据马芸的印象,中国最古老的指南针好像是勺子一样的东西,可是不管他们如何努力,也无法将天然磁铁加工成那个模样,反而接连弄坏了几块磁铁。最后没有办法,还是老老实实地花费大量人工,终于将磁铁磨成了针形,勉强能够使用,但效果还不太理想。

      至于火药的发明,就简单多了,“一硫二硝三木炭”这个配方比例,在马芸上中学的时候,就经常被化学老师提起,这些东西合在一起就成了黑色火药。但是,如何将这种火药用到实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刘欣可不想看到,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只会用来制造爆竹,而西方人引进了火药,生产出枪炮来打中国人的历史在这里重演。

      对于神州大地的乱象,刘宏简直是视而不见,继续过着他花天酒地的日子。刘宏几乎每天都要召来几十个宫女在他面前沐浴,而刘欣送去的飞来香只有那么一点,怎么撑得住他如此挥霍,到了年底,这种飞来香终于用尽了。

      好不容易感受到一点“性福”的刘宏顿时抓耳挠腮,无计可施。倒是张让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提议在西园建一座裸游馆,让人采来绿色的苔藓将它覆盖在台阶上面,引来渠水绕着各个门槛,环流过整个裸游馆。刘宏又选择玉色肌肤、身体轻盈的歌女执篙划船,摇漾在渠水中。在盛夏酷暑,他命人将船沉没在水中,观看落在水中的**宫娥们玉一般华艳的肌肤,终于又唤起了他一点兴致。

      刘宏与宫女们在裸游馆的凉殿里**饮酒,寻欢作乐,常常一喝就是一整夜。他甚至感叹道:“假如一万年都如此,就是天上的神仙了。”刘宏往往整夜饮酒,直到醉得不省人事,有时候连天亮了都还不知道。宫廷的内侍要将一个大蜡烛扔在殿下,才能把他从梦中惊醒,甚至需要内侍们争相学鸡叫,以假乱真来唤醒他。

      随着世道越来越乱,群雄渐渐浮出水面,像公孙瓒,他原本只是幽州的一名小校,立了几次战功,竟坐到了北平太守的位置上,刘备几经波折,也由安喜县尉当上了平原县令,而孙坚更是利用地方上发生的叛乱,进一步占据豫章郡。袁绍、袁术等人也蠢蠢欲动,各自蓄养私兵家将。

      得到幻影多方探听来的这些消息,刘欣突然有一种即将拉开帷幕的感觉。刘欣也不是没有想过辅佐刘宏,但是,且不说“伴君如伴虎”,皇帝的权力太大,一句话就能要了你的命,只看刘宏本人那就是绝对扶不起来的。与其由着刘宏拖累整个国家,甚至拖累整个民族,还不如让自己取而代之。

      中平六年二月,放了一个月假的荆州大小官吏们,陆续回到了自己的衙门。刘欣也坐在大厅里,翻看着各种报表,他明白,离刘宏归天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这种悠闲的日子是时候该结束了。

      第142章 神明的暗示

      对于当今的乱局,沮授、田丰都是忧心忡忡,尤其沮授,他掌管着幻影秘谍,知道更多的内幕消息,感受更为深刻。沮授、田丰二人知道刘欣现在颇受皇上信任,多次劝他上表,请皇上花些心思用在朝政上,刘欣总是淡淡一笑,不置可否。

      自从刘欣坚辞不受皇帝为他封王的诏书,在士林中引发一场争论以后,他变得越来越低调,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除了每年年底,刘欣都会按时派出人马,从荆州押解大批钱粮前往京城,其他时候几乎听不到关于他的消息。就连田丰、蒯越等人也觉得,刘欣已经没有了当初刚到襄阳时的虎气,他大多数时间似乎只是陪在妻儿身边,带来的结果就是卞玉、蔡琰、朱倩三个人又都怀上了身孕。唯有沮授心里清楚,刘欣一直都在关注着天下时局的发展

      ,只不过没有表现出来罢了。

      其实,过了春节,刘欣的心情就开始变得越发紧张,毕竟他在图谋一件大事,这件事如果成功,对国家、对民族都有利的,而一旦这件事失败了,也许他就要搭上全部身家性命。此时的刘欣已经年近三十,比起过去成熟了许多,但遇上这样的大事,仍旧难免心中忐忑,甚至多次从梦中惊醒。

      看到他现在这种状况,马芸暗自心疼,安慰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只要尽力就好。而且,你比别人先知道事情的发展方向,如果自己把握不准,还可以找沮授、田丰他们商量商量啊。”

      刘欣叹息道:“这正是我纠结的地方,知道这么多秘密却只能埋藏在心里,而不能对他们讲。”

      马芸笑道:“有什么不能讲的,当初黄巾起义的事,你不是也讲出来了吗?”

      刘欣一拍大腿道:“对啊,我怎么把这事忘了!”

      州牧府的书房里,沮授、田丰、徐晃、赵云四个人坐在椅子上,互相询问,不知道刘欣一大清早将他们找来有什么急事。刘欣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召集众人议事了,有什么需要布置的,他都是单独交代下去,像今天这样将他们四个人一起找来,肯定是出了什么大事。

      果然,刘欣一进门,就挥挥手,让左右全退了出去,说道:“公与、元皓、公明、子龙,我今天将你们找来,有一件大事想要和你们商量。在我说之前,你们必须保证,今天在这书房里说的话,绝对不会在外面泄露一个字!”

      沮授等人互相看了看,一齐点了点头,他们的脸色也凝重起来,刘欣还从来没有在议事的时候提出过这样的要求。

      刘欣知道,这四个人都是忠义之人,他们答应不说出去,就肯定不会说出去,所以刘欣并没有要他们起誓。看到他们都点了头,刘欣这才缓缓说道:“昨天夜里,我又梦见那位金甲神人了。”

      此话一出,沮授等人都是大吃一惊。在河间的时候,他们就知道,金甲神人每次出现,都预示着将有大事发生,而且金甲神人说的话最后无一例外,全变成了事实。如今天下乱象纷呈,正是发生大事的预兆。

      刘欣顿了顿,说道:“金甲神人告诉我,再过几个月,皇上便会驾崩。”

      沮授、田丰“刷”的一下,全站了起来,说道:“主公,皇上正值春秋鼎盛,怎么会突然驾崩?”

      刘欣双眉紧拧,说道:“这个事我也拿捏不准,但是金甲神人的话我又不敢不信,好在再过几个月就都知道了,我们只要早做准备就行了。不过,金甲神人还对我说了一句话,我想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你们帮我参详参详。”

      沮授拱手说道:“主公请讲。”

      刘欣脸上露出不解的神情,说道:“金甲神人还嘱咐我,今后一定要善待天下百姓。这话我百思不得其解,如果让我善待荆州百姓,自然是份所当为。叫我善待天下百姓,难道我将要进京辅佐新皇?”

      刘宏还好好地活着,刘欣就在这里大肆讨论皇帝驾崩,辅佐新皇,简直是大逆不道。但是,这些话都是金甲神人对他说的,在座的又都是他的亲信,竟然谁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6 06: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