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是的,是的!”武月连连点头说:“是前天的人民日报,昨天才到的,你看……”说着拿过人民日报的报刊夹,翻到第6版社会新闻,指着右下角说:“你看,在这儿了!”
肖远航顺便着武月的手指便看到这篇报道,题目是:292次列车乘务员积极求助临产孕妇,报道不篇幅不大,大约能有3、4百字,还配了一张肖远航和王克勤、赵宝成等人往救护车上抬人的照片!
一看到这张照片肖远航就想起了那个记者唐婉君,不由得向报道的署名望去,上面的署名是:新华社记者唐婉君!
原来她是新华社记者啊!
第066章 报道背后的反响
肖远航给新华社驻辽东记者唐婉君的印象不错,那天半夜她下车走到出口前时回头一望,发现肖远航还站在那里目送着她,心里突然就升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高层正在提倡建设社会主义新风尚,抢救孕妇这个事情正合拍,第二天她就写了一个300多字报道,又挑了一幅照片,电传给了《人民日报》,做为一个整天和高层领导打交道的记者,她知道《人民日报》对这个挺能干的小车长意味着什么!
郝连江看到这篇报道后眼睛就是一亮,做为政治部的主任,他的政治敏感性非常强,铁路上经常发生孕妇在列车上生孩子的事情,每年都有那么几起,但《人民日报》报道出来就不一样了,这就再不是一件普通的为旅客服务的好事,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一个典型事例,必须进行大力宣传和提倡。
郝连江一个电话打给了《人民铁道》报的主编,要求报社对这个典型事例进行深度的挖掘和报道。部领导交待下来的任务主编汪海山不敢怠慢,立即亲自给松江铁路局党委书记程志民打电话了解情况。这时候当天的报纸还没有发送到松江,程书记还不知道这个事情,详细打听之下,才知道古河列车段292次列车乘务员积极救助孕妇的事迹上了《人民日报》,心中十分的高兴,他来松江铁路局当党委书记两年,松江铁路局还从没上过《人民日报》呢!
程志民有些歉意的对汪海山说:“汪主编,现在这个情况下面还没报上来,我尽快的了解一下,在最短的时间内报给你。”
汪海山也知道像这样的事情每年都在列车上发生,在下面人看来这就是普通的事情,铁路局一级的不可能掌握,只是部领导关注了才变成大事,只好说:“程书记请你多费心,这是郝主任交待给我的任务,越快越好,报纸的版面我都留出来了,稿子一出来就立即送厂印刷!”
程志民当然是满口答应,和汪海山通完话立即给桐水铁路分局党委书记罗致远打电话部署了这个任务。罗致远则立即给古河列车段党委书马德志打电话了解情况,马书记根本不知道这个事情,放下电话到党办一问。宣传助理武月说:“这件事情我知道,那天肖远航回来还写了一篇报道,是我到邮局帮他邮给报社的。”
马德志说:“赶紧派人把肖远航找来了解一下详细的情况,分局罗书记等着要情况呢。”
一连派人去了几次肖远航的家,他父亲说他去了林泉,都走了两天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分局罗书记等着要情况,把马德志和武月急得团团直转,只好派人把正班车长张亚萍叫了过来,一问之下她知道这个事情,但具体的细节由于她当时不执乘根本不知道。
党委书记马德志当时大为光火,你身为一个正班车长,车上发生了这么大事情你居然不知道,你说你当时不执乘可以理解,但事后为什么不调查了解,为什么不把详细的情况上报段里,你这是严重的不负责任,是失职!
张亚萍被马书记骂了狗血喷头,却一声都不敢出,甚至连解释一下都不敢,马书记正在气头上,一解释很容易被认为是推脱责任,他一怒之下都容易给她撤了。心里更是后悔当时没有到场帮助肖远航处理,谁知道那个赤脚医生居然是新华社记者啊,肖远航的运气也太好了吧,随便处理一件突发事件都能上《人民日报》!早知道这样,自己也能在《人民日报》上露个脸,这回全完了,和自己没啥关系不说,还得承担责任!
事情传到车队长林艳那里,林艳对此十分的气愤,马书记不是客运出身不清楚其中的关节,可林艳是从列车员、业务员、列车长一步一步干上来的,车上那点事情她十分的清楚,我特意找你谈话,让你带一带肖远航,可车上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你却装作不知道,让第一个班当车长的肖远航自己处理,你安的是什么心?你这是品质有问题!
林艳把张亚萍叫过来是一顿臭训,训得她哑口无言,如果不是肖远航刚走了一个班的车长,林艳都想调整她正班车长的位置。张亚萍一看事情不好,哭天抹泪的又是认错又是保证的,林艳的怒火才稍稍平息了一些,暂时没有动她,以观后效。
林艳安排人把当班的软卧列车员单晓玲、餐车长杨大力、以及乘警长王克勤和检车长赵宝成都找了过来,才把事情大概细节了解清楚。党委书记马德志打电话亲自向分局党委书记罗致远做了汇报,并把向《松铁工人报》投稿的事情也汇报了。
松江铁路局党委书记程志民得到情况汇报后,立即用铁路电报把情况发给了《人民铁道》报的主编汪海山,同时打电话给《松铁工人报》主编梁世信了解那篇稿件的情况。梁世信急忙向运经部的主任了解情况,情况一反馈上来,又出了差头。
运经部的编辑接到肖远航的稿件后,觉得事情比较突出,文笔也不错,可以留用。但一看作者的属名不熟悉,就放到了一边,想等哪期报纸有版面了就登一下,可是一连几天下来,关系稿件很多,就把这篇稿件给忘到了一边,前天收拾办公桌时,连同废弃的稿件一起给丢到废纸娄里,当垃圾扔掉了,这篇稿件根本找不到了!
梁世信把这个编辑叫到办公室大骂了一顿,都上了《人民日报》的稿子你却当垃圾丢掉了?你有没有一点政治敏感性,有没有一点职业操守?气愤之下决定让他立即停职反省,然后安排运经部主任向古河列车了解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出一篇有份量的报道。
武月还让肖远航写事情经过,是因为《人民铁道》报的主编汪海山接到电报发来的情况后,有一些细节的地方有些不通,要求补充,他所的说细节之外就是林家台站是如何得知车上有孕妇而提前叫的救护车,唐婉君的报道中没提,车班人提供的情况中也没提,这个他必须搞清楚,因为这期报纸下午就要送厂印刷,他要求中午12点前把情况报上来,到了铁路局就变成了11点前,而到了分局这一层就变成了10点前,好在肖远航来得比较早,时间还来得及。
第067章市领导乘车
肖远航很快就把详细的事情经过写好了,武月看了一下便给分局党办打电话,那边开电话录音,武月直接给念了过去,想到是《人民铁道》要对这个事情进行专题报道,肖远航又给提供了一个消息,让武月告诉分局党办的人,新华社驻辽东记者唐婉君当时拍了不少照片,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和她联系一下。
汪海山得到松江铁路局报上来的情况后,本来还觉得只是文字报道感染力不够,急忙打电话联系了唐婉君,唐婉君选了5张照片给他传了过来,他如获至宝,立即撤掉了这期报纸的几篇稿子,把5张照片排了上去,并派人送往印刷厂。
肖远航被马书记叫过去谈了一下当时的情况,毕竟是古河列车段的好事上了《人民日报》,马德志的脸也有光,鼓励了他一番后就让他回家休息,后续事情得等铁路局和分局的反应而定。
肖远航到车队向队长林艳汇报了一下情况,客运一队的事迹不但上了《人民日报》而且马上还要上《人民铁道》,林艳对于肖远航在这个事情的处理上十分的赞赏,第一个班当车长,就能独自把这样的突发事件处理得如此妥当,让林艳这个老车长也十分欣慰,鼓励了一番后,就让他回去了。
肖远航出了列车段的大门还不到11点,想了一下便向古河车站而去。明天就要走车了,他要去车站售票室了解一下明天的292次列车车票售出的情况,一是了解一下列车的超员情况,更主要的是了解软卧车票的情况。
在这个时代,软卧车还没有完全对外开放,不是有钱就能坐的,乘坐软卧车必须得县团级及以上干部,也就是处级及以上的人员才能乘坐,到车站购买软卧车票必须持有单位的介绍信,否则不予办理。这也给肖远航提供了查询领导乘车的便利,有相当级别的领导乘车,他可以提前做好接待的准备工作。
由于古河铁路各个站段归桐水铁路分局直接领导,和地方政府没有隶属关系,多少年来形成了铁路地方壁垒森严,地方政府的政令根本进不了铁路领域,有什么事情,对不起,你找铁路分局去协商,我们基层站段没有这个权力,很有一点老死不相往来的味道儿,地方领导乘车,只有达到省部级的,铁路才会专门安排接待,地市级的领导乘车,对不起,你乘你的车,【创建和谐家园】我的工作,一切按铁路的规定来,最多也就态度上能好一些。
在古河列车段多年也形成了这样一种风气,有地方领导乘车,基本上不予理会,反正你也管不着我,就算古河市长乘车也是这样。有着后世那么年经验的肖远航可不这么想,他深知与地方政府领导搞好关系的重要性,你生活在这个城市,就要受各种各样的约束,肖远航想大展拳脚做一番事业,没有政府领导的支持不现实,现在做松树子生意算是刚刚起步,以后做强做大,甚至向其它领域发展,如果在地方政府里没有人那是不可能的。
进了车站售票室,肖远航往几个售票窗口里望了一下,见第三个窗口里面坐着的是自己的高中同学吴玉娟,她和自己是一年接班参加工作的,分配到了古河车站客处车间,干了一年客运员后转为售票员,走过去敲了敲窗口的玻璃,说:“老同学,你顶班啊?”
吴玉娟抬头一看是肖远航,笑着说:“是啊,肖远航你来干什么,要买票啊?”
肖远航说:“不是,我是想打听一下明天的292次的售票情况。”
吴玉娟说:“肖远航,你管得太宽了吧,列车段的都管到我们售票室了!”
肖远航一笑说:“那怎么敢,我走明天的292次列车,想提前打听一下是否超员,超员多少,心里好有个数,可以提前把工作安排好。”
吴玉娟说:“肖远航,你是列车长咋的,怎么啥事儿都管呢?”
肖远航笑着说:“我要不是车长才不管这事呢!”
“啊!”吴玉娟望着肖远航惊讶的说:“肖远航,你真当上列车长啦?”
肖远航说:“是的,刚提车长没多长时间,我这不是想把工作做在前面么,所以只能麻烦老同学你了,黄海那边有什么事情你尽管说。”
吴玉娟十分感叹的说:“肖远航,你真厉害,参加工作才两年就当上列车长了,而且还是大线列车长,我就是想熬一个售票组长最少也得三四年!”
吴玉娟很快的查了一遍售票记录,抬起头说:“明天的292次卧铺票全部售完,硬座票也全部售完,无座的售出80多张,这还有一天的时间,估计无座的还能售出100张多张,超员不是太多。”
肖远航点点头说:“老同学,你再给我看看软卧票售出多少?”
吴玉娟查了一下说:“软卧票售出一个包房,其余两个包房预留给辽城站了。”
292次列车软卧车一共9间包房,除9号包房留给列车专用外,对外出售的一共8个包房,古河站的软卧票额是3个包房12张票,其余5个包房预留给沿途的几个大站了。
肖远航说:“能给我查一下这个软卧包房是哪个部门领导不?”
吴玉娟看了一下说:“上面登记是古河市委组织部徐部长一行4人!”
“嗯,知道了,谢谢你老同学!”肖远航心里清楚,组织部长的位置有多么重要,在古河市那可是排得上号的人物!古河市是县级市,只有市委书记、市长、人大主任和政协主席是正处级干部,像副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副市长都是副处级,既然徐部长买的是软卧票,那一定是正职部长,因为副部长的级别不够。
肖远航打听软卧车的售票情况,心里也有和地方领导拉拉关系的意思,致于能不得到人家的认可,那就得看机遇了,有市领导乘车你不去靠近人家,人家根本不可靠近你。机会都是人创造的,机会也是留给有准备人的。
吴班娟笑着说:“都是老同学,你客气啥,以后有事尽管来找我。”
肖远航笑着说:“以后一定少不了麻烦你!”
告别了吴玉娟,肖远航一边走着一边考虑着明天如何接待徐部长一行,平平常常的接待肯定不行,必须给他留下一个特别的印象!
第068章 根据地
肖远航从一条小胡同穿过,远远的就看到汪大海坐在他家楼头黄土堆的石头上,东张西望的,显然是在等他。当看到他从胡同里穿过来,便站起身大喊道:“二哥,你可回来了!”
肖远航快走几步来到汪大海的面前问道:“大海,有什么事么?”
汪大海说:“二哥,你不是让我租一个仓库最好带一间办公室么,今天上午我在铁东这一片转了一圈,看中了原来铁东街道工厂的仓库和办公室,价钱还挺便宜,就来找你去看看,如果你觉得行就租下来。”
肖远航知道铁东街道工厂已经黄了好几年了,以前是为了安置残疾人而办起来的,不生产什么产品,主要是糊糊火柴盒和药盒以及扎扎纸箱什么的。由于那厂房不临街,地理位置又不好,在居民区里,厂房已经废弃了好几年无人过问,街道办事处对此也十分头痛。
肖远航一挥手说:“走,去看看。”
到了铁东街道办事处已经是中午时分,除了传达室有人值班外其它的都下班了,好在传达室的老头儿上午见到过汪大海,拿了钥匙带着他们到了街道办工厂的大门前,打开大门让他们自己进去看。
其实街道办工厂和街道办事处是一趟长长的平房,办工厂的时候,街道办事处把西侧的两大一小两间房划给了工厂,小的一间做为办公室,大的两间做为厂房,并将前面的院套划给工厂一部分,砌了一道墙隔开,工厂单独开门,并有自己的小院。
肖远航对这个单独的小院很满意,虽然一墙之隔就是街道办事处,但谁也不干扰谁,自己想干什么也不受街道方面的约束。
做为厂房的那两个大间大约有四十多平方米,门窗上的玻璃没有一块是完整的,用木板交叉着钉着,透过破烂的窗户,里面灰尘蛛网密布,里面堆满了破桌子和砖头瓦块等垃圾,窗户还缺了好几个扇。
做为办公室的那个小间大约能有十七八平方米,虽然情况稍好一点,可也好不到那里去,同样是门窗破落不堪,没有一块完整的玻璃,但是门窗一扇不缺,屋里面也没有砖头瓦块等杂物。
肖远航感觉这个地方很好,把其中一间厂房改成仓库,另一间可以留作它用,办公室简单的收拾一下,买张办公桌和一张床,既是办公室也是巡守房,汪大海的小兄弟很多,白天这里可以做为他们的根据地,省得他们到处滋事打架,晚上安排一个守夜的看守这里,防止被盗,这样一举多得。
望着汪大海说:“大海,你很有眼光,这里不错,就租这里了。”
汪大海得到了肖远航的表扬十分的高兴,挠着头有些不了意思的说:“二哥,那就得街道下午上班了才能谈。”
肖远航说:“那就下午过来谈,走,找个地方咱俩吃点饭,吃完饭街道也到点上班了。”
两人在附近找了一个小吃部,吃完饭就快1点了,来到了铁东街道办事处,办公室宋主任已经来了,上午就是他与汪大海谈的,见他们两人来了便问道:“你们研究好了?”
汪大海说:“是的,我们决定租了,但是,那里也太破了,我收拾还得花不少钱,能不能再便宜一点?”
杨主任的态度的很强硬,不容置疑的说:“就是因为那里破成那样我们才一个月租50元的,便宜是不能再便宜了,就这个现状,你们要租就租,不租就拉倒!”
汪大海本来想压压价,一见杨主任的态度这么坚决,不由得望向了肖远航。50元钱一个月租一个有单独跨院,还有两大一小近一百平方米的房子,已经算是很便宜了!肖远航点点头说:“我们租了,杨主任,我们怎么签协议?”
杨主任见肖远航决定租了,态度也缓和了下来,开始对这两个小青年有点不相信,才爱理不理的,他把这厂房租出去,等于他为街道办事处去了一块心病,脸上露出笑容说:“街道领导指示过,房租上打租,最少一次【创建和谐家园】半年的,这一点是不能商量的,但是,你们刚才也提到房子破的问题,我可以给你们免一个月的房租,做为门窗修理和房屋维修的费用,签完租房协议交了钱,那房子就归你们使用了!”
肖远航见这位杨主任原来也很通情达理的,笑着说:“杨主任,我们现在就可以签协议交钱。”
杨主任见肖远航爽快十分的高兴,打了一个草稿,然后用复写纸写了一个协议,一式两份,肖远航看过没什么异议,双方签字按手印。当然,这签字按手印都是汪大海来完成的,并拿出250元钱交给了杨主任。
杨主任招呼过来门卫的老头,让他把工厂那边大门的钥匙交给了汪大海。和杨主任道别之后,肖远航和汪大海从街道办事处走了出来,来到工厂这边,肖远航指着厂房对汪大海说:“明天我就要走车了,收拾这里的任务就是你的了,这间厂房我们当仓库用,你找人把垃圾都清理出去,买点水泥和砖,找一上泥瓦匠把窗户都砌死,再换上一个结实的门。”
见汪大海点头答应,肖远航又指着那间大厂房和办公室说:“把屋里的东西都清理出来后,打一个水泥地面,把门窗修理一下,刷上油,换上玻璃,里面的墙壁刷上大白,然后买一套办公桌椅,以及沙发和茶几,再买一张床,放那间办公室里。大间做什么我还没有想好,先按我的想法收拾出来,花多少钱你记个数就行,不够再向我要!”
“好的,好的!二哥,你就放心吧,等你走班回来这里肯定焕然一新,让你看不出来原来的模样,刚才交了250块钱的房租,我这里还有750块钱呢,买啥都够了!”
肖远航望院子和大门说:“还有,这个院子还算平整,就不用动了,四周的杂草得清理出去,那个大门太旧了,你找人除除锈,再刷上黑漆,就差不多了。”
汪大海点头说:“好的,这些我全包了。”
肖远航说:“我这个班回来那两箱松树子也差不到货了,这几天你再联系一下老五,摸一下门路,谁的价高咱就卖给谁,能多挣一点是一点。”
汪大海笑着说:“二哥,路子我已经踩得差不多了,老五也答应帮忙了,说只要给他一点中间费就行,你觉得怎么样?”
肖远航说:“只要他帮了咱们的忙,钱肯定是要给的,具体怎么给,等我们回来之后咱们再研究,咱不能亏了老五,更不能亏了自己是不?”
第069章 有钱能使鬼推磨
肖远航指指点点的安排完,把一切都交给汪大海去办,然后便回家了。明天就要走班了,一些准备工作还是要做的,特别是明天徐部长要坐这趟车,他更得好好准备一下,再说,上趟班走完就去了林泉,一晃七八天没有见到姜珊了,他算了一下班,姜珊今晚应该是夜班,只能晚上去医院见她一面。
回到家里,收拾了一下走车用的背包,想了一下,从柜里把在黄海华侨商店买的那盒速溶咖啡放了进去,这个年代不像后世,咖啡厅遍地都是,中国的民众接触这洋玩艺的不多,有的甚至连咖啡是什么都不知道,接待上级一般都是上茶水,为了加深印象,这次肖远航准备给徐部长一行上咖啡。
这几天跑来跑去连吃带喝的,肖远航觉得有点累,收拾完走车要准备的东西,躺下睡了一觉,醒来已经是下午4点半了,他听到父亲在厨房做饭的声音,去洗脸的时候看了一眼,晚上做的是肉炖豆角和土豆,菜刚开锅,满厨房都是菜香味儿!
见肖远航洗完脸要出去,肖启良探出头说:“小航,别走远了,一会儿你妈回来咱们就吃饭。”
肖远航说:“爸,我不走远,就在楼头那待一会儿,我妈回来我也回来。”
肖远航家的这栋楼住的基本都是老邻居,是79年动迁的时候一起搬到这栋楼的,楼头就是邻居们聚会的地方,一到晚上,大家就坐在楼头黄土堆搭的石板上,大人凑到一起闲聊。年青人凑到一起打扑克,一般是玩刨妖,两人一伙对打,赢5洞的彩头是一盒香烟,什么牌的香烟玩之前大家商定。小孩子们就在这里玩耍……
肖远航来楼头的目的则是看看三门洞刘叔在不在,他的大名叫刘福金,五十三四岁的样子,是古河车站的货运值班员,古河车站是一等大站,货运值班员是个重要的职位,4位货运值班员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不像一些小站干几年货运工作年纪青青的就能当上,找他当然商量取货的问题。
肖远航来到楼头看了一下,楼头的人不少,但刘福金并不在其中,和那些大妈大娘打了招呼后,便凑到王二那伙打扑克的边上观战,王二和他是一个门洞,住三楼,是从小一起张大的,但要比他大两岁,其余的三人也都熟悉,前楼李强,后楼的三孩儿和郑老大,平时也都在一起玩。
见肖远航过来了,郑老大说:“小二,来玩几把?”
肖远航笑着说:“不行啊,一会就吃饭了,我看一会儿,今天赢什么的?”
郑老大说:“今天大金花的,嘿嘿,我都赢了半条了!”
郑老大和三孩儿一伙,王二和李强一伙,看王二和李强脸色黑的,就知道郑老大说得不假,5盒大金花三四块钱呢,赢了就想跑?门都没有,我才不给你当垫背的呢!
肖远航看着他们打了几把就想回家,一抬头正好看到刘福金拎着酱油瓶子从对面吴大妈的小卖店里出来,他立即打招呼说:“刘叔,打酱油啊?”
刘福金见是肖远航,回答说:“是啊,要吃饭了才发现酱油没有了,小二,今天你休班?”
肖远航说:“是的,明天走。刘叔,家里一定是包饺子了吧?”
刘福金嘿嘿笑着说:“菜饺子、菜饺子!”
肖远航见楼头人多嘴杂,凑过去说:“刘叔,我想找你帮个忙。”
“啥事?你说吧,只要我帮上的一定帮!”刘福金虽然是后搬过来的,和肖远航家不是老邻居,但在一栋楼也住了5年多,都十分的熟悉,想都没想就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