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所以,对这些勇敢无畏、利国利民的丝绸商贩们,周鸣颇为尊重,还专门写了几首诗,赞扬这些商贩,通过这些诗,有几位丝绸商贩,突然得知,他竟是名动天下的子华先生时,霎时激动不已,随即全营震动!当晚,他们就从骆驼背上,把最好的那十几匹丝绸取了下来,搭了一顶丝绸帐篷,还安排了两位最美艳的胡姬,入账服侍,以极高之礼对待……周鸣推辞不行。
享受种种优待,很快成为商队中,最受瞩目之人的周鸣,心里颇有些后悔,早知如此,之前就不应把自己的真名透露出来,名人也有名人的烦恼啊,要是全天下的粉丝,都狂热追星到这种程度,那他差不多可以选择隐姓埋名了,不然,他的正常生活,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两千多里的路程,周鸣和这支商队,走了一个多月,路程的后半段,还遇到了一伙人数足有千人的凶恶马匪,这伙马匪十分狡诈,在凌晨发动袭击,欲一口将这支商队整个吞下,不过,隐隐听到马蹄声,苏醒较早的周鸣,马上叫醒了众人,因为他提醒及时,结成厚实圆阵的商队,以十分轻微的损失,成功击退了马匪。
击贼过程中,借来一张三石硬弓的周鸣,张弓搭箭,箭无虚发,连续射杀了十五位马匪头目,令己方士气大震、连连欢呼,商队不仅击退了马匪,还追杀数里,缴获马匹上百。
……
“这里,便是玉门关了么?”
一通体由黄土垒成,城高约十米、周长近十里的城池,呈现在了周鸣眼前。
城池周边十分荒凉,四周沙质土地,只零星长了些骆驼刺、沙冬青、沙拐枣等耐旱植物,其它处,俱是黄沙石砾。
玉门关。
城门上这三个泛白的古朴大字,明确告诉周鸣,他要抵达的目的地,终于到了。
玉门关,这座边塞要隘,有很长的存在历史,早在千年前,有个名叫“魏”的强盛朝代,打通西域后,调来二十万大军,历时十年时间,修建出了这座关隘。
且因为此关靠近大阴山和天柱山脉,雪山之顶,每年都有大量雪水融化,汇入到地下暗河中,这条暗河被堪舆师发现后,坐落于这条暗河之上的玉门关,提供的大量淡水,足以满足数十万人畜的饮水需求。
所以,玉门关是丝绸之路上,任何商队都会在此补充淡水的重要一站。
玉门关内,不仅有一支人数五万人的驻军,还有数百家的客栈货栈、酒楼饭馆。配套的钱庄赌场、澡堂妓院,也都一应俱全。
甚至在这里,周鸣还意外看到了一家开业已有半年之久,生意也颇为红火的“子华书屋”……他不由对这家子华书屋的店长另眼相看,因为这处边关之地,并不在天下十州的范围内,这家子华书屋的店长,能在这里发现商机,成功开店,足以证明他是位魄力十足、敢想敢干的人才!所以,一番鼓励后,周鸣任命了他为“西域总代理”,以后西域地区开办的子华书屋,都由他来打理。
这位店长,感动涕零,几欲下跪。
而有了跟随而来的那些丝绸商贩造势,加上这家“子华书屋”打底,于是,半日时间不到,就有一队装备精良的士兵,赶到了周鸣等人下榻的客栈,说道:甘州行军大总管苏烈将军,有请子华先生到总管府做客,酒宴已命人备好,还望子华先生拔冗相见、一同探叙书文、把酒言欢……
为首的士兵,态度十分恭敬。
周鸣点了点头,稍微收拾一番,就跟着这队士兵,穿过三重城门,从一队又一队穿甲操戈的士兵身旁走过,走了十多分钟路程,终于在总管府一厢房的会客厅内,见到了在此等候已有盏茶时间的主人——一位穿着身青袍、发须皆白、目光矍铄的老者。
“你就是田子华?”看到周鸣后,老者先是一愣,脱口而问。
“正是!”周鸣微微拱手后,抬头挺胸,不卑不亢道。
“年轻,真是年轻!老夫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还只是一个统领千人的裨将,而你,却已文动天下,声名远在老夫之上了,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老者赞叹一声,又感慨道:“这习武,现在真是不如习文了……”
听到老者这话,本来神情颇为严肃的周鸣,忽然笑道:
“老将军何出此言?小子是从小听着您故事长大的,您平东西突厥,四征高济,灭三国擒三王,又屡败吐番,震服西域各国……您戎马征战数十年,做的那件事,不是声震天下、保国安民?若无将军在此凭关把守,这天下,早已乱作一团,哪还有黎民百姓的安稳生活?哪还有小子展露薄名的机会?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和老将军相比,小子一无是处,止增笑耳!”
“哈哈哈!”
老者被说的红光满面,指着周鸣大笑:“好你个子华先生!老夫还以为你是个才华横溢、狂傲不羁之徒,却想不到,你也会拍别人的马屁……哈哈哈,笑死老夫了!”
老者笑声如雷,震动屋瓦,纯然不像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
这位老者,正是有“大周战神”之称,十五岁起随父从军破贼,历三朝皇帝,参加数十场大战,大胜无数,灭国数个,从没打过什么败仗的苏烈苏定方将军。
不过,这位老将军虽然战功赫赫,却也有些功高震主,所以一直得不到朝廷大用,他就像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那搬,所以,但凡大周国边境何处有警,局势有往糜烂方向发展的情况,派战神苏烈出马,成了朝廷上下,下意识的选择。
对于朝廷的这些安排,苏烈将军都无怨无悔,五十年间,从北到西,从西到南,天下多州,都留下过这位战神的征战痕迹,且这位战神不好钱财、治军严谨、爱兵如子,不仅深受士兵们的爱戴,大周国千万百姓心中,也有非常正面良好的印象。
周边敌国,对他又敬又怕,甚至到了多次犯边,一听到苏烈将军来了,就下令撤军的程度。
所以,在这位令人敬重的老将军面前,周鸣丝毫不敢摆他“子华先生”的谱,反而侍之以长辈之礼,恭敬对待。
苏烈对他这种态度非常满意,被他不时几记舒服的马屁拍下来,更笑的合不拢嘴,引以为忘年之交,之后,两人便经常探讨行军布阵和战争取胜的要素秘诀,有时也会争的不可开交,譬如他听到周鸣形容的一种武器,只需装备一万人,便能正面击溃十万人时,老将军大叫荒谬,要真有这种武器,他还用苦苦驻守在这边关苦寒之地?早就带兵横扫草原、踏平高原,把突厥、吐番二国,给速速灭了……
诗词文赋方面的话题,两人则很少讨论涉猎。
两日后。
相谈甚欢的老少两人,叫上了一些人,一起骑着马,出了玉门关,欣赏了一番塞外风景。
站在一高大沙丘之上,微风拂面,望着眼前黄沙一片的大漠风光,落日夕阳下,大雁北飞,不远处山头上,升起的一道近乎垂直的浓烟,顿时灵感来了的周鸣,作诗一首,当场写下了“征蓬出魏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名句。
然而,这首诗作出后,并没有引来一片喝彩,周鸣感到奇怪,转头看去,却见老将军和几名副将,俱一脸严肃,目光死死看着那柱漆黑浓烟,待其连续升起三次以后,旁边的副将拱手对老将军说道:“大总管,狼烟三柱,敌军当在十万人以上!”
“回关,擂聚将鼓,备好粮草兵械,准备出征!”气势完全变了的老将军,一瞬间,下达了数道军令。
“诺!”
众将齐齐称诺!
……
半日后,一探马入城急报:“报!吐番伦赞钦率兵十万,猛攻石头城,石头城守将张远,请大总管发兵救援,五日内,援军务必赶到!”
第31章 将军白发
石头城,是西南高原上,位于天柱山山脉上的一座关隘要塞。
这座要塞,周长三里,高十数丈,通体由石头铸成,卡在两座险峻高山中间,一面对着空气稀薄的大良川高原;另一面对着平坦一片的甘泉走廊……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故而,石头城掌握在大周手中,便可保证丝绸之路的通行安全;若掌握在吐番国手中,居高临下的吐番军队,凭此要关,可随时切断大周与西域诸国的联络,丝绸之路,将不复存在。
三十多年前,为了从吐番手中,夺取这座险隘,大周调集了三十万精锐大军,猛攻了八个月,付出十万人伤亡的惨重代价,才把石头城夺了下来。
此后的数十年间,不甘心的吐番国,为了夺回石头城,发动了数十次大小规模的进攻,双方进行了多次惨烈攻防战,但石头城都牢牢掌握在大周国手中。
不过,因为补给线太过漫长,粮草运输困难,大周国在石头城的驻军,一直在三千人上下,占据地利的情况下,抵挡十倍敌军的攻击没有问题。
¡¡¡¡ÈôΧ¹¥µÄµÐ¾üÈËÊý£¬ÔÚÈýËÄÊ®±¶ÒÔÉÏ£¬Ê±¼ä³¤ÁË£¬Ê¯Í·³ÇµÄ¾ÖÊÆ£¬±Øá§á§¿ÉΣ¡£
玉门关距石头城约五百里,要求援军五日内赶到,做到日急行军百里,这对以步兵为主的甘州军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
况且,石头城地处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地带,低含氧量的环境,对于士兵的身体负荷与行军速度,又会造成极大的延缓与困扰……
即便如此,军令发出后,只用了一日时间,五万甘州大军就整装完毕,粮草辎重,俱搬上马车,种种安排,条理分明,如同一台精密运转的战争机器,丝毫不乱。
全军通告敌情后,得知己方面临的是十万人以上的强敌,各级将官与士兵们,并没有惊恐慌乱,笑闹如常,不少孔武有力者,甚至跃跃欲试,欲斩首立功。
胆小怯懦者,几乎找寻不见,最多只是面露凝重、严肃对待……
这只军队的精气面貌,完全符合一支,精锐强军的形象。
……
第二日,一早。
玉门关,城门口。
一队接一队身穿铠甲、手持兵戈的将士,打着旌旗,踏着均匀一致的步伐,如一条长蛇,从城门而出,缓缓向着西南方向的高大山脉扭动前进着,绵延十数里长。
周鸣、李大嘴、楚靖凌、七名族兵一行十人,也骑着马,出现在这支出征队伍的中间。
老将军本来是不赞成周鸣他们跟着一起出征的,战场凶险、刀箭无眼,若是死了伤了,普通人也就罢了,但子华先生是天下闻名的名士,若是不小心折损在这场大战里,该怎么向天下人交代?
周鸣说服老将军的办法很简单,直接叫人拿来一张五石硬弓,搭箭拉弓,把弓弦拉成满月状后,连续十箭,箭箭命中百步外的标靶中心,脸不红气不喘,引来一片喝彩。
老将军也是一脸惊愕,不敢相信。
至于保镖李大嘴,只是那身怪力,就可以在千军万马中随意纵横了,有他贴身保护,比派一个精锐百人队护卫更让人放心。
老将军便没有反对周鸣一行人的更随。
……
连续急行军三日,行进了近三百里的大军,走到了天柱山外沿。
地势高峻难行,越往上,士卒们身体承受的负担越重,神色疲惫,行军速度越慢。
军心士气依旧高涨,却也有了明显的下降,老将军派出多批令旗兵,数次催促加快行军速度,效果却不太显著……
剩余的两百余里路途,两日内赶到,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石头城派出来求援信使,也传来了越来越火急的军情:“论赞钦攻势日迫,石头城岌岌可危!二三日内援军不至,城必失!”
如何加快行军速度,成了当务之急的事情。
主帅大帐内。
“如今之计,只能将大军一分为二,先派一批精锐之卒前往救援,缓石头城燃眉之急!”一副将说道。
“派多少人为佳?”
“五千即可。”
“断断不够!论赞钦乃吐番名将,五千精兵,决计撼动不了他的十万大军!甚至,还有可能中他的围援之计……起码要一万精兵,才可冒险一试。”另一将领说道。
“兵贵神速,若抽出一万精兵,行军速度提升不多不说,剩下四万兵马与辎重,很有可能会被论赞钦盯上,成为他的目标!”
又一将领担忧说道,论赞钦乃吐番军神,此人用兵大胆、机敏如狐,尤擅围点打援与断人粮草,与大周交锋十余年,给大周带来过数场大败,要从此人手中救下石头城,不周密计划一番,本就不太适合在高原地区活动的周军,必会被他抓住弱点,带来惨重损失。
大帐内一时争论不下。
“休要争了!”
坐在主帅位上的老将军,一拍面前桌案,站起身来,身上铁甲梭梭作响,他看向众将说道:“选出五千精兵,我亲领此军!星夜驰援石头城!后续兵马,务必四日后抵达!”
“诺!”
众将再没人提出不同意见,纷纷拱手称诺。
当夜,五千精兵便挑选完毕,轻装简兵,只带上三日粮草,短暂休整后,披星戴月出发,在高山峡谷间艰难穿行,行在队伍最前方的,正是白发苍苍,却依旧身形矫健、不断为士卒们加油打气的苏烈老将军。
看到这幕,士卒们无不眼眶泛红,极度疲惫的身体,仿佛注入了一股能量,步伐迈动的更加坚定有力。
一声军歌,忽然从队列前方传来:
“四海皇风被兮,千年水德清;戎衣不更著兮,今日告功成……”
听到歌声,后方的将士也跟着唱了起来,歌声响成一片:
“回看魏塞低如马,渐见北江直东流;天威直卷玉门塞,万里胡域尽商歌!”
一首千年前的魏国将领张朝仪征服西域后创作的《大阵乐》,曲乐雄浑、气概万千,流传千年而不衰。
这首歌,也是苏老将军在五十年前,亲率五百精锐士卒,翻越大阴山,夜袭突厥汗大帐时,因遇冰雪阻路,与五百士卒一同高唱《大阵乐》,震塌雪山,道路显现,才取得生擒突厥可汗的光辉战绩。
今日老将军又引唱此歌,五千将士,自然明白这是老将军对他们的激励,顿时士气大涨,行军速度,又加快了一些。
这一幕,跟随而来的周鸣,心里感慨万千,叫李大嘴拿来纸笔,就着明亮的月光,作词一首: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看着纸上这行字,想了想,周鸣摇了摇头:“不,这些士卒们,家是一定非常想的,但大多数士卒,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把西域这块土地,当成了自己的归宿……他们心里更多的,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守卫边关的神圣职责……他们心里,流淌着的,是最朴素真挚的爱国情怀,他们虽然平凡,却都明白自己的使命,无所畏惧。”
“还是一首《破阵子·夜行军》更加适合他们。”
¡¡¡¡ÓÚÊÇ£¬²»Ðëô§£¬Ò»Ê×׳´ÊԾȻֽÉÏ£º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