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任何行业,要提高效率,都得讲究分工合作,海洋捕捞也是如此:“海捕一型”渔船专心负责捕鱼,捕的越多越好;船速较快、船舱较多的“海运一型”,专门负责运输……这样,在大海一年风暴最少的三四个月里,海洋捕捞公司的渔获量,在这种分工模式下,必会暴增。
周鸣点点头,问他道:“广叔,海运一型货船,先批量生产二十艘吧,接下来的研究重点,应放在‘海捕二型’渔船上,这种新型渔船,用料当在2000料以上,出海一次,至少能捕两条以上的大鲸鱼回来……你们争取在两年内,就把‘海捕二型’渔船研制出来吧。”
两年?
田广吃了一惊,这也太急迫了吧,造船用料增加一倍,意味着工作量不是增加一倍那么简单,而是三到四倍!且为了维持船只航行的稳定性,内部船舱的结构设计,也需经过大量数据计算,所以,越大的船越难造,是造船界公理。
“那便三年左右吧,最好不要超过四年!公司也会想办法招募更多的人手和工匠过来,包括船只设计方面的人才……广叔,你们能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从无到有把‘海运一型’建造出来,那便说明,在更大的挑战面前,你们还能比自己想象的做的更好!”
看他有些为难,周鸣给他打气道。
田广点了点头,脸上泛起一股坚定自信。
“开始了!”
“放水了,放水了!”
伴随着父亲田奉和工人们的欢呼,船闸闸门缓缓打开,海水注入船坞之后,这艘修长如弓,表面涂有黄色桐油的崭新货船,慢慢从水面漂浮起来,这艘艨艟巨物,也如人造奇迹一般,带给人们,以无尽遐想……
第12章 娱乐帝国
“海运一型”货船下水,标志着周鸣的海洋战略,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无尽的财富之路,算是有了一个踏实的基点。
钱这条路,走得算是顺畅,关于名这条路,回海平老家后的这些天,周鸣也在进行规划。
《模拟人生》玩这么久了,名(声望)的本质是什么,周鸣已隐隐有了一些透彻的认识。
所谓名,就是对一件事物或一个人,人们在脑海建立的认识、看法、情绪感官等记忆信息的综合。
如果,一件事物或一个人,在人们脑海中,占据的记忆比重和分量很大,那么,便说明这件事物或这个人,就越有名。
如一场灾难(如大地震),一位伟人,即便时间过去了很久,在人们心中(尤其是亲历者心中),对这场灾难或这位伟人,仍会深深存留在人们的记忆里,难以磨灭。
这种记忆比重的大小,如果按《模拟人生》的声望值计算公式,进行数据分析的话,可分为十个档次,从1至10。
1表示初步,5表示深刻,10表示无法磨灭……所以,周鸣猜测,在《模拟人生》的各个副本里,每位NPC头上,他能刷得到声望点数,大概在1-10点之间。
既然发现这点规律,在任何副本,周鸣想提高知名度,是可以找到很多对应方法的,只要扩大影响面,让更多人的“知道”和“了解”他,“崇拜”和“信仰”他,都有不同数值的声望点入账。
这个换算大概是:知道=1点,了解=2点,崇拜=5点,信仰=10点
所以,意识到了这点,周鸣需要做的是,就是在《盛世华章》这个副本里,让千万以上的人知道和了解他、百万以上的人敬仰崇拜他、十万以上的人狂热信仰他……只要他能做到这几点,《盛世华章》这个副本,仅声望一项的得分,就足够他通关这个副本。
其实,还有个简单粗暴的办法,周鸣可以采用,那就是宗教,只要他冒充一个神棍,创办一个蛊惑人心的宗教出来,给加入这个宗教的【创建和谐家园】洗【创建和谐家园】,发展成信仰度MAX的“狂信徒”,这类的狂信徒人数,只要达到100万,他也能凑够通关的分数。
不过,这个办法,周鸣不想用也不会用,一方面是出于对宗教这种东西的不屑;另一方面,想在大周国境内,发展上百万的狂信徒,做到悄无声息且不引起统治阶层的注意,那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对于邪教这类组织的危害,统治者是决不会掉以轻心的,一发现就是斩草除根。
那么,回到问题开头,周鸣应采取什么办法,在这个交通条件落后、信息交换迟缓、人口流动不频的古代社会里,做到让几百上千万的人,知道他、了解他、崇拜他、信仰他呢?
走上层路线,做一个大诗人、大文豪,成为无数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心中的巨星偶像?
这条路是可以走,但这个世界,达官显贵有多少?文人墨客有多少?大周国近亿的人口里,这些人,总人数超不超过十万?能不能贡献出100万声望点?
答案,显然是不能的,系统是公平的,即便大周国的那位明皇陛下和天后娘娘,也狂热崇拜自己,这二位,也顶多贡献出20个声望点。
还是要走群众路线!
如果想尽可能地提高个人声望,必须在人口占比在95%以上的大周国中下层百姓中间,也拥有一定知名度。
所以,针对这两个阶层,周鸣各打造了一套计划。
第一套计划,主要针对上层,周鸣称之为“子华书屋”计划。
即,在大周国10州355郡1877县范围内,争取在五至十年间,在所有人口过5万的县,在所有人数过2万的城池,在一定半径内,识字人数加起来超过500人的地方,都要开办一家“子华书屋”。
子华书屋,听起来好像是卖书的书店,其主要经营范围是什么?
周鸣笑了笑,子华书屋,除了卖那些枯燥乏味的经史子集,主打经营的,就是《故事会》、《子华文集》、以及重头戏——《漫画》。
《故事会》,专门收集整理各类民间传说故事、短中长篇小说,还有一些笑话、段子等等,和周鸣那个世界的《读者》杂志,有些类似。
《子华文集》,是一个诗词歌赋、文章策论的发表平台,带有文学性质,只要是谁觉得自己作品不错,都可以在这上面,发表一些优秀诗词、精彩文章什么的。
《漫画》,则是这方时空,从未出现过的新鲜事物,虽然还只是在某些小范围内传播,但其受欢迎程度,还是让周鸣非常吃惊的,但也在情理之中,他那个世界,漫画从无到有,从小众爱好到空前繁荣,并发展成杂志、小说、诗歌等等文化内容都无法取代的文化产品,只不过用了三五十年时间而已,便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二次元文化,建立了宅类生物的帝国,足见其生命力,是多么的茁壮旺盛了。
在这个时空,周鸣发展漫画事业,是有些太过超前,不太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但那又如何?
他只不过是将《漫画》这种早晚都会出现文化产品,提前了几百年而已,但提前的越早,发展的越成熟,若干年后,等这方世界,进入了电视电脑的高科技时代,有这么多漫画作品打底,人们的精神生活,不知道会丰富多少,他这位漫画界鼻祖,也不知会收获多少宅系生物的敬仰崇拜,想一想,就是件激动不已的事情。
而周鸣这套走上层路线的“子华书屋”计划,相比于他制定的,几乎完全走中下层的“德云社计划”,恐怕不知要保守了多少步,不知要少扯了多少蛋,不知要正经了多少倍。
周鸣竟想在大周国境内,在所有人口超过5万以上的大城市,都建立一所“德云社”,建造一所所的最多可容纳3000人以上的大型文艺演出场所……此计划之大胆、设想之荒谬、让人瞠目结舌。
不止如此,在这一所所的“德云社”内,周鸣还要把大周国那些或在酒楼说书、或在街头卖唱、或拥有特殊才艺的民间艺人,全部集中一起,招揽到“德云社”中,做成一个集说书评书、吹拉弹唱、口技绝活、杂耍魔术等表演项目为一体的大型文艺汇演中心。
甚至,根据需要,后期,德云社还有可能会加入相声、小品、流行音乐、歌剧等这些新型表演元素……反正,只要是你能想到的,只要是能娱乐大众的,只要是能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表演项目,都有可能加入进来。
而周鸣这么做的最终目的,就是想在这个时空,想在这个盛世,打造一个属于他的娱乐帝国,打造一个几乎能影响所有普罗大众、能赚取海量声望点的娱乐帝国。
房间中,明亮的鲸油灯下,对着面前的两份计划书,周鸣自言自语:
“两个计划,步子迈的都有点大,还是先把走上层路线、单位投入成本较低、较易实现的‘子华书屋’计划,广泛铺展开来吧,只是一家家书店而已,只要把书籍供货渠道做好了,任何城市,只不过是在城里的商业街上,找间三五十平米的店面而已……”
“至于‘德云社’计划,单位投入成本实在太大了,也不知道具不具备操作可行性,先在海平县搞个试点吧,如果这个试点大获成功了,那便说明,铺向全国,是有可能的,况且,大周国的城镇人口,最多一千来万,5万人以上大城市,最多一百座左右,开一百家德云社,理论上,是花不了太多钱的……”
第13章 子华书屋
天圣廿一年,十二月。
临近过年的时候,生活在棱堡的30几位同学,除少部分离家太远的,大部分,都要回家过年。
在这些同学回家之前,周鸣把他们聚拢到了一起,开了一个研讨会。
关于“子华书屋”计划的研讨会。
参加研讨会的有宿舍四兄弟(吕文才、唐俊明、司马智、姚庆笑),以及他挖掘培养出的“漫画【创建和谐家园】”卢兆、“吉他【创建和谐家园】”杨林,“小说家”罗千秋,“流行歌手”张鹿等人……青年才俊,济济一堂。
实际上,周鸣的这些同学,年纪都不过20来岁,非常年轻,且一个个来头都不小,或者说,大部分是世家大族出身,身份显贵。
如舍友吕文才,长相虽不讨喜,尖嘴猴腮、一脸猥琐,实则是北海(郡)吕家的嫡脉子弟,在吕家的家族子弟中,重要性排名前五,而且北海吕氏,是青州八大世家之一,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百万亩良田和数万族人的巨型家族,比周鸣的海平田家,还要繁盛十倍。
唐俊明,是出自八大世家之一的“东莱唐氏”,不过他不是唐家的嫡脉子弟,是属于较近的旁支,家族重要性,排名前三十左右。
司马智,确实是所有室友中,出身最低的,虽然他的父亲司马源,现在是一郡郡守,但这个司马家,只是一个小地主家庭,拥有良田不过几百亩,一旦他父亲退休致仕,哪怕是个小小的县官之子,都可以压他一头。
青年才子姚庆笑,商人世家出身,按道理,在这个贬抑商人的时代,地位应该比较低,应该连司马智都不如,不过,号称“书香千年”的“书香姚家”,掌控了青州近五成的印刷书坊和大量书店,虽是商人出身,却是书香世家、文化世家!远非普通铜臭商人可比。
除了这四位来头都不算小的室友,和一些同样出身世家大族、地主阶层、官宦子弟的显贵同学,还有几位寒门出身的子弟,让周鸣颇为感慨,有句话说的好啊: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人杰多出于寒门!
真正胸有干货、才华横溢且刻苦努力之人,还真的多是那些出身贫微的寒门子弟。
如“漫画【创建和谐家园】”卢兆,家境并不殷实,家里只有良田百亩而已,文渊书院一年上千贯的学费,就把这个富农家庭压得喘不过气来,进学三年,他家就把良田卖光,第四年,要不是得到周鸣仗义资助,恐怕都要辍学。
而且这位仁兄,在科举文考方面,没什么过人天赋,但画技确实高超,山水丹青的水平,已至大成之境……但画技再高,也不来钱啊,名师名画这类东西,是讲究资历的,你的画或许在千年以后,能卖几个亿的天价,但这位画家,还只是个二十来岁的小年轻的时候,有多少人会欣赏,有谁愿意出高价买他的画?
所以这位卢兄,在得到周鸣资助之后,发现自己科举无力、丹青山水不名,且看到画漫画有利可图之后,卢兆果断选择转型,凭着卓越天赋,现已成为漫画《三国108星群英传》的主笔画师,月收入,在百贯以上,被周鸣封为“漫画【创建和谐家园】”。
“吉他【创建和谐家园】”杨林,和“小说家”罗千秋,情况都有些类似,都是周鸣在文渊书院里挖掘到的寒门人才,只要稍加培养一番,日后,必定会成为各自领域的【创建和谐家园】巨星。
这里要提一下,“流行歌手”兼“小鲜肉”张鹿,并不是寒门出身,而是一个大家族的婢生子,地位低贱,常年受到长房嫡脉的欺压,本来是想通过科举改变命运,但通过几场演唱会,得到无数人认可,找到从未体会过的自信后,竟脑袋一热,决定弃科(举)从歌(手),打算成为人人崇拜的“巨星”,成为“麦可杰客逊”那样的人(这自然是周鸣忽悠的结果)。
看到自己旗下,有这么多背景深厚的权贵子弟,和寒门人才,对于“子华书屋计划”,周鸣自然会利用这些优势,大力推进这项计划。
他对吕文才他们道:“文才兄,俊明兄(连喊了十几个名字)……你们回去以后,希望能发挥你们各自的能力和渠道,争取在两三个月内,在青州的150余个郡县,在各座城内,都开一家子华书屋,按照我给的设计图装修,完成的越快越好!至于各项开支费用,我给你们每人都准备了一千贯启动资金,如果还不够,可以写信给我。”
这世界,一贯铜钱的购买力,大概相当800-1000块的样子,一千贯,相当于100万的样子。
这么多钱,周鸣让这十几位同学,每人负责开十家“子华书屋”,平均一家耗资十万,想必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老大,钱不必了,我等还差这点小钱?再说子华书屋我等都有股份,怎还好意思收你的钱?你把装修设计图给我就行了,其他都不用。”吕文才道。
“是啊老大,我们那里,县衙边最繁华的街上,租一间铺子,一年也不过十贯的租金而已,一千贯,给太多了。”
“不必了子华兄,几百贯钱而已,在下自认还是掏的出来的。”
众人纷纷推辞不受。
周鸣咳嗽两声,不容拒绝的语气道:“都拿着吧,你们跟着【创建和谐家园】一番事业,自然不好找你们父母长辈拿钱,花了他们的钱,到时看有利可图,股权也会纠缠不清……子华书屋,必须是完完全全的,属于我们的产业!所以这一千贯启动资金,你们都应慎重地花,争取把事情办好,钱不够,再找我要。”
“好吧……”
众人颔首点头,颇为感动,同时,心里都激荡出一股做番大事业的豪情和壮志。
“庆笑兄——”
周鸣看向右手边第二个人道:“你的任务最为繁重,除了子华书屋,青州境内,最大的雕版印刷厂的建厂和招工,都劳烦你了,不知三个月内,这个任务你能不能完成?”
跟子华书屋计划配套的印刷厂,是决定这个计划成败的重要一环,如果这个计划叫周鸣自己去完成的话,光请那些手艺精湛的雕版工匠(这种工匠,都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短时间是培养不出来的),他就不知道要花几年时间,而且,像漫画这种图文并茂的读物,雕版一页,工匠耗费的精力,是纯文字雕版的十倍以上,而这种工匠,全青州,也不知能不能找出100位。
所以,拥有青州一半书坊的“书香姚家”,成了周鸣最倚重的助力。
故而,他给了姚庆笑五十万贯的巨额资金,签订股份各占一半的协议,准备建一座占地数十亩,拥有最先进雕版工艺,和上千名雕版工匠的大型印刷厂出来。
名曰:子华印刷厂。
实际上,对于雕版印刷技术,周鸣并不是全然不懂,上一个副本《领主的纷争》里,他创办的无数工坊里,就有印刷工坊,所用的技术极其先进,大量使用了【工业机床】和水力驱动装置,后期还用了【蒸汽机】,加上一些独门技术,印刷效率,不知道领先这个世界多少倍。
这些技术,在文渊书院进学期间,周鸣就私下和姚庆笑探讨过,姚庆笑拿到他给的设计图和改进建议后,让家族根据这些图纸和建议试了试,两年不到,姚家书坊的印刷效率,足足提升了三倍,单位印刷成本,降低了50%!且印刷质量极佳,大大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所以……这一切都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周鸣和姚家书坊的合作,也是一种必然。
姚庆笑点点头道:“子华兄,你放心吧,书信我早就传回家里了,新厂也早就破土动工了,设备、工匠皆准备妥当,三个月内,子华印刷厂,必能投入使用!开几十家子华书屋,也是一句话的事,就等你们在这三个月内,多创作出一些精彩纷呈的作品了。”
“好。”
周鸣点了点头,姚庆笑不愧有才子之名,才识过人,做事总能先人一步,绝不拖沓,周鸣有种预感,这位舍友,必定会是自己打造娱乐帝国的过程中,成为自己最得力的助手。
硬件问题不用太操心了,那么,最核心的软件问题——子华书屋的内容产品,在较短的时间内,能生产出来多少?
这个问题,在周鸣亲自的把控之下,自然不算太大问题。
如《故事会》,现在周鸣手上,有各类志怪小说三百余篇,段子、笑话等几百个(都是他搜肠刮肚想起来的),如果以半月刊形式进行发表,可连续发布半年。
已入选《子华文集》的诗词歌赋、优秀文章,也有上千篇之多,大部分都是周鸣跟他同学,在文渊书院学习期间创作的,有糟粕也有精华,加上周鸣脑中的【唐诗宋词大全】、【经典古文大全】,随便剽一些作品出来,以半月刊形式发行《子华文集》,连发一百期都没问题。
最重要的《漫画》,没有作品可以剽窃的周鸣,只能一边自己创作,一边培养徒弟和助手了,只要把这些徒弟和助手带起来了,将来,他的任务就轻松很多了,只要提出一个大纲和设定,就会有人根据这些大纲设定,创作出他想看的漫画了。
至于他手上已完成创作的漫画作品,如《三国108星群英传》,在“漫画【创建和谐家园】”卢兆的帮助下,已画到了第十五卷;周鸣亲自操刀的《西游降妖篇》,已画到了第四十五篇……两部漫画作品,内容加起来有上千页,如果以半月刊形式发行,《漫画》杂志,可以连发十二期。
但漫画作品还是太少,《三国108星群英传》的篇幅也太短,尚不足坚持发行六期(内容与《西游降妖篇》各占一半的情况下),也就是说,现有存稿情况下,《漫画》最多可发行三个月。
想了想,周鸣对卢兆和另两位漫画学徒道:“卢兄、万兄、金兄,这段时间,你们稍微辛苦一下,争取在三个月内,画30卷的《三国108星群英传》出来,任务颇为繁重,不过不用担心,我会协助你们完成部分工作……相信自己,等这部漫画画完了,我还有更多的好故事交给你们,这些故事,你们定会非常喜欢……”
如《天书奇谭》、《宝莲灯》、《哪吒传奇》、《葫芦娃》……他们一辈子都画不完。
卢兆等人点了点头,他们画漫画的速度,现在确实比较慢,很多技巧手法还不熟练,画起来很吃力,但如果有子华兄在一旁指导的话,他们的上手速度,定会大大加快,如果能做到子华兄一样,一日最多可画出百页漫画,且画的又快又好,那他们,都会成为漫画【创建和谐家园】,都能画出他们心中无数想画的故事……想一想,就是件特别激动的事情。
第14章 火爆青州
一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