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就好似施主的剑一,说不上奥妙,若是论剑术品级,只是普通至极,说不上乘剑法,可是落在施主手中,却是能纵横河朔,以弱冠之年,与群雄争锋!”
“就好似当年,后周柴荣打天下,靠的不是阴谋诡计,靠的不是百般算计,而是心中热血,靠的兵将之凌厉锋芒。若是论及阴谋算计,后唐、后汉、后蜀、辽国等,皆是人才辈出,柴荣不及也,但是这些人却多次败于柴荣之手!”
“而后来,宋朝北伐多次败于辽军,不是阴谋诡计不足,而是失了心头的热血,却了一股兵家战意!”
圆渡说着,似乎在论人,又似在论剑,但更似是在论国。
“可能之前的我,或者如今的我,正在这个境界!”林东来不禁点点头说道,但是林东来心底却是另有一番感悟。
圆渡接着说道:“这一境界,姑且说是--锋芒之剑!剑出无悔,锋芒毕露!”
“然,锋过则易挫,刚过则易折!那下一境界,莫非是要磨去锋芒吗?”林东来带着点点笑意,接着问道。
“不然,在老衲看来,剑道,剑道,若是没有了锋芒,那还是剑道吗?锋过则易挫,只因剑刃还未到达极致;刚过则易折,只因还不曾纯阳至刚!”圆渡接着说道,“好钢炼好剑,很多剑自身的材质不行,自然不可能成为一柄宝剑。”
圆渡此番之语,却是大大出乎了林东来预料之外,因为在林东来看来,圆渡乃是出家人,自然讲究的是佛门慈悲,原本林东来还未认为,圆渡会认同自己的说法,劝道自己少杀生,却不想圆渡说出这番话来。
“下一境界,不是舍去锋芒,而是多了一丝无常!”圆渡不理会林东来的惊讶,接着说道。
“无常?!”林东来心有所感的问道,不过,心神更多的是有些疑惑。
“正是无常之剑,到了这一境界,剑道锋芒依旧,但是却多了一分变化,多了几丝琢磨不定,风无常定,水无常势!”圆渡点头道。
“那下一境界,是什么?”林东来这时却是真的来了兴趣,同时,心底也积蓄着一股喷薄欲出的灵感,追问道。
“无锋之剑!”
圆渡道:“无锋,非是没有锋芒,而是处处是锋芒。正如道家所言,‘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就好似一座泰山压顶。泰山压下,没有一丝锋芒,只是因为厚重无比,但是给人的压迫更胜千百倍!”
林东来赞同的点点头,有些明白。
平常之人,用剑砍人,不论是招数如何锋利,变化如何无常,始终是剑招,带给的恐惧有限;可是一座泰山当空落下,砸向身体,那摧毁的不仅是身体,在泰山临身之前,恐怕已经将人心灵摧毁。
“无锋之剑,诛杀心灵!这等说法,却是与我此前所悟,不谋而合。”林东来心底想到,而后说道:“那一下境界?”
“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此境界可以微末之物为剑,老衲将之称为--末剑之境!”
圆渡接着说道:“锋芒之剑、无常之剑、无锋之剑,皆是要借助外物,或是靠外物给心灵以自信。而到了这一境界,彻底舍弃了外物,唯有自我,唯有心灵是真实的!”
“彻底舍弃了外物,唯有自我,唯有心灵是真实的!”林东来喃喃自语,低头思考着,眼底有些迷茫,有些困惑,但又有些彻悟,心思不定,思绪杂乱。
“但,彻底舍弃外物,非是不用外物,而是将心放至最大。万物皆有限,唯有心无限。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心有多宽广,你的剑道就有多强!”圆渡话语之内,好似有着有着一种无法令林东来抗拒的魔力。
顿时之间,林东来只觉得晨钟暮鼓,心中巨浪,久久难以平息。
这已经是独孤九剑最高的境界了!
“圆渡所言,暗合独孤九剑剑理,恐怕少林之内,真有前代高僧,与独孤求败交手过,否则不可能,对剑道的感悟,如此的像似。”林东来心底想到。
“而剑道最高境界,则是无剑之境!”圆渡接着说道,“道有三境,道在我在,可为大罗;我在道在,可为圣人;无我无道,可为混沌。无我,非是我不存在,而是破除自我局限;无道,非是没有大道,而是破除大道局限!”
说着,圆渡用指头,在茶水中一沾,而后便在桌子之上,画了一个圆,有始有终,但是又无始无终。
“大道如圆,而我等所知,皆在圆内;不知,皆在圆外。只有无知者,才会说天下无敌。而越是强大,则圆越大,越是感知自身的无知。唯有破掉圆,打开一个口子,才能摆脱大道的束缚,真正超脱!”
“到了剑的极致,就会觉剑反倒是累赘,是束缚,唯有弃剑,才能看到更广阔天地!”
林东来先是点头,而后又摇摇头,这早已经有些超越了林东来的认识,道理可能记住了,但是真正的理解,林东来表示:“臣妾做不到!”
虽然圆渡所说之语,林东来都曾经听过类似的话,那就是独孤求败的剑理,甚至林东来还亲眼见过,但是看过和理解乃是两回事,并不能一概而论!
第七十章 达摩武意
第七十章 达摩武意
(感谢,青莲、521a1314、不流行偷香、月尘颠、承辰哥、胡微,书友们的推荐票,昨天睡的舒坦,很久没有睡的这么早了!睡懒觉好幸福!)
圆渡此番论剑,将剑道分为六大境界:不入道之剑、锋芒之剑、无常之剑、无锋之剑、末剑之剑、无剑之剑。
而此刻,林东来两相印证,虽然圆渡所言与自己的情况并不一致,但是却也有着借鉴之用,如果只看自己如今年少热血,剑意锋芒毕露,那正是处在锋芒之剑,但是林东来如今鏖战河朔群雄之后,已然是悟得了藏锋的意义,如此一来,林东来对于无常之间、无锋之剑,亦是有体会。
但是对于末剑之剑、无剑之剑,林东来虽然懂得其中的字面意思,不过,内里更深层次,也真正核心的神髓,林东来自知连一丝皮毛也没有明悟。
这是境界所限,时机未到,自然是连一丝皮毛也领悟不了。
最后,林东来说道:“【创建和谐家园】,我希望到达摩洞一观!还请【创建和谐家园】行个方便。”
“不过是一处石窟罢了,贫僧带你去!”圆渡很是干脆的说道,竟然连一丝犹豫都没有,这再一次出乎了林东来的预料。
要知道达摩洞在少林可是有着特殊意义的,便是少林自身内部的高手,没有多年的功绩,都无法入内一观,更何况是林东来这个外人,因此,林东来在开口之时,便已经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
在少林寺背后的五乳、峰中峰之上,有一天然石洞,为当年少林始祖达摩祖师九年面壁之处,此洞亦是被称为达摩洞。
禅宗初祖达摩于公元527年到536年,曾在此洞之内面壁【创建和谐家园】长达九年。
达摩洞面向西南,洞口用青石块砌成拱门,洞深约七米,高宽各三米余,洞内石台之上有石像三尊,中为达摩坐像,两侧为其【创建和谐家园】,洞内东壁之上,题有“本来面目”四字。
达摩洞,在江湖之中传说起来,神乎其神,但是站在外侧看来,其实也不过是一个山洞而已。
没有一丝出奇之处,也没有任何神异的奇景,只因为达摩曾经在这里闭关九年,而后达摩武功大成,故而有了达摩洞之称。
原本林东来站在达摩洞之外,看着平平无奇的达摩洞,内心之中还不免有些失望,但是在林东来刚刚进入洞中,林东来却感到一丝武意,缥缈至极,一般人难以感受到,唯有强大的武者,心理明净,好似琉璃,方能感受到一丝。
对于武意,也就是武道意志,林东来身怀金环,却是得天独厚,对此等精神意念,有着远超常人的领悟,以及触觉,同时,林东来自身的杀意,也是武意的一种,而剑意更是其中的王者,乃是剑道精深之后所产生的武意。
不由得,林东来在达摩洞之内坐了下来,闭上了双眼,心神好似外游天地,静心领悟达摩洞之内达摩所留下的武意。
圆渡见此情景,淡淡一笑,而后也坐下来,静静的等待着。
逢林莫入,逢洞莫进。
这是江湖之人都知道的两大忌讳。
进入山洞之中,这是江湖中人的大忌,盖因,一旦被人堵死洞口,放火烟熏,哪怕你有滔天本事,也是必死无疑。而此刻,圆渡陪着林东来留在达摩洞之中,为的便是减去林东来的疑虑之心。
闭上眼睛之后,林东来的心神分出一丝关注圆渡,剩下的心神却是全部都沉浸在渺渺无踪的精神层面,感悟着达摩洞之内的一丝武道道韵。
越是习武,林东来便越是感知自己的不知,越是感知武道难求,剑道维艰,从后天到先天,就已经不亚于凡人与仙人之别,此言虽然夸张了,但是就林东来已知的两个无上大宗师之境的强者之中,一个是道家西出函谷的老子,另一个则是少林的达摩,一佛一道。
而此次,到了少林,参观达摩洞,林东来的原意便是想从达摩生前,最为有名的地方,试试运气,看看自己能否从中参悟一丝无上大宗师的武意气息。
恍惚之间,眼前的风景变化,林东来好似入梦一般。
“大梦几千秋,今夕是何年?”
这是一个漫长而真实的梦,在梦中,林东来化身为了一个少年,名为达摩,出身在天竺南部,乃是香至国上王子,种姓是刹帝利。
天竺社会阶级分为四种:一为婆罗门,主持宗教;二为刹帝利,系王族,掌理政治;三者吠舍为商贾,四者陀罗为农人奴隶。
前二者皆属贵族,其生活之愉快,固不待言;而后二族,尤其是陀族(佃者),其被卑视压迫之苦,不堪设想。
释迦摩尼,睹斯不欲睹之情形,遂慨然舍王位而思设法以革除之,由斯遍访诸师,结果皆不满所求。乃凭自己之思量,而获最深之觉悟,是名曰佛。
以所得之觉悟,同时而影响得一班风附云从者,故,佛教由此成立。
出身在最为高贵的刹帝利,可是达摩却不满意,盖因,整个天竺死气沉沉,没有一丝活力,就好似将死之人,垂垂老矣。
后来,达摩拜般若多罗为师,学习佛法。
天竺讲究种姓制度,以出身划分等级,卑贱者天生是卑贱着,高贵者天生是高贵者,处处是压迫,处处是欺凌,展一万年,依旧是死气沉沉,缺乏活力。
只因种姓压迫,致使天竺四分五裂,致使天竺国力虚弱,多次被入侵,而无一丝还手之力。
而佛门,讲究众生平等,与种姓制度对立,与当时的社会权贵不和。
达摩在天竺游走多年,佛法未得传播,反倒是处处受制,多有灭佛之行。
因而达摩困惑了,问师父:“我得了佛法以后,该往哪一国去作佛事呢?”
其师父说:“等我寂灭,可去震旦,广传我佛妙法!“
“为何不在天竺!?”达摩继续问道。
“天竺,佛法衰微,有覆灭之危,唯有在震旦,佛法方能昌盛!”其师父答道。
后来,达摩离开了家乡,离开了天竺,去往震旦(也就是中国),自此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天竺。
离开天竺的达摩,一路远涉重洋,在海上颠簸了三年之后,终于到达了中国的南海,当时的广州刺吏萧昂,备设东道主的礼仪,欢迎他们。
最后在军士的护送之下,达摩一行人到达了都城,被梁武帝接见了,只可惜达摩之法,亦是不契合梁武帝,故而达摩毅然离开都城,一路北上。
这一路北上,一走就是三十年,最后达摩到达了洛阳,在少室山上扎下了根,这才有了千年武学圣地--少林寺。
后来,七十八岁,达摩圆寂。
达摩一生为弘扬佛法而生,而武道在达摩自己的心中,却只是为了守护佛法的护道之法。一路之上,达摩征战无数,多次险死还生,在四十岁之时,便问鼎了无上大宗师之境!
恍然之间,梦境消失,眼前依旧是达摩洞,依旧古朴的山洞,平凡至极。
但是在一旁,却换了一个和尚,不再是圆渡,这个和尚岁数很大,眉毛很长,手中拿着大扫把,垂垂老矣,好似随时都会圆寂一般。
“圆渡【创建和谐家园】呢?”林东来开口问道。
“太师侄还没有达辟谷之境,却是比不得施主的体魄,已经下去休息了!”老和尚说道,“施主,这一坐,就是三天三夜!”
“什么,三天三夜?”林东来闻言,顿时心中惊讶,林东来自己还以为不过只是一会的时间,却没有想到已经过去了三天三夜。
老僧不说还好,一说时间,林东来此刻的肚子,却是咕噜噜响动,林东来感觉自己此刻,连一头大象都能吃下。
第七十一章 少林馈赠
第七十一章 少林馈赠
武道到了先天,修炼精、气、神、心、意等五法。
将气修炼到了极致,可形成先天气罡,刀剑不入;而气的另一个极致,则是辟谷,黄帝内经有言: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慧,食木者多力而拂,食草者善走而愚,食叶者有丝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捍,食谷者智慧而夭,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
食气而寿,说的便是先天练气,能辟谷。
辟谷之境,只是将人体呼吸、心跳、血液等放缓,减缓生命机能流逝,又利用肌肤吸纳外界元气,弥补自身不足,故而能几天不饮不食,却依旧活力无限。
林东来虽然还没有突破先天,但是却有着金环之力护身,亦是算的上半辟谷,因此,才能三天三夜滴水未进,而如今醒来却不过是有些饥饿罢了。
“多谢【创建和谐家园】相陪!”林东来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细节,而后合十道谢一句,“敢问大事法号?”
“无妨,这方世界之中,有趣之人太少了,而施主正好是其中之一!
至于老僧不过是一快死之人,法号又何必在意,如果施主真的要称呼的话,可以唤我扫地僧。”扫地僧颇有深意的道,“施主,可愿意答应我少林一件事?”
“不知何事?”林东来很是谨慎的问道,没有盲目的答应,因为林东来在扫地僧身上感受不到半点气息,而这在如今武功大成的林东来眼中,绝对是恐怖的存在。
“世人皆说我少林有七十二绝技,其实我少林绝技,岂止是七十二。若是施主愿意,老衲可将少林绝学,尽数供施主一观!”那扫地僧说道,但是其平淡的话语之内透露出来的信息,却是令林东来震撼莫名。
诱惑,天大的诱惑!
这样的机会,江湖之中又有几人能拒绝。
林东来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杂念,问道:“不知所谓何事?竟然能让【创建和谐家园】做出这等决定。”
“天杀机,移星易宿;地杀机,龙蛇起陆;人杀机,天地翻覆。不久之后,天下将大乱,南方有一猪,气运衰落;北方有一狼,气运衰弱;而再往北,有一苍鹰,展翅高飞,气运正旺盛!若是施主,有朝一日,力所能及,愿护佑我少林,免遭兵戈之祸!我少林武学尽数传于施主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