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不过
三人也看出来小姑娘一左一右站着的两个小男孩也定然是出身富贵人家的。至于是怎么看出来的,无外乎气度样貌和身上的衣袍了。
这边的方言一行人都听不懂,有那师爷和衙役做向导,顺便翻译和讲解小县历史,让人有种去国外旅行,不会外语周围全是外国人的感觉。
不知道说了什么,湘云就小声跟宝玉说道,“等回了京城我就去学蒙语,过两年再大一些就去塞外贩皮子去。我的弼马温还没去过塞外呢。”再将西洋话也学一学,说不定哪天她就下西洋了呢。
宝玉点头,夸了一回湘云聪明,想学肯定能学会。之后又夸了湘云一回马骑的好。
李卫在一旁听这兄妹一唱一合的,时不时也插两句话。
一行人走到县中心的时候还与晴雯等人碰上了,大家都围着县中心的一株大树转圈呢。
听讲解的师爷说这株树的树龄有上千年,是生了灵智的,随后又说了些神神叨叨的话。
太热了,还没有风。湘云实在戴不住帷帽了,想着那么好看的晴雯都顶着一张美人脸逛县城,她还矫情什么,于是索性就将帷帽摘了下来。
说实话,湘云多少有些妄自菲薄了。她长的也不赖,虽还没长开,现在又是一副珠圆玉润的样子,但那张小脸也绝对精致得非寻常人能比。
她与晴雯绝对是两种风情的小美人。
不过在宝玉眼里,所有的女孩子都是美丽美好的存在就是了。
看见晴雯打着个伞遮阳,宝玉还好哥哥的让茗烟也去买把伞来。等伞来了亲自举着给湘云遮阳。
妹妹晒黑了也好看,不过要是能不晒黑那还是别黑着了。
县里的百姓平日里都会在树下放些果子祭品求平安盼如意,湘云见树下全是祭品,树上都是彩带便知道这些彩带也是许愿用的。
让人去县里的布庄买上几块尺头都裁成一指宽的布条,之后又买了笔墨,带着一群人凑热闹般的写了好多许愿条挂在树枝上。
等大家都挂完许愿布条,李卫还笑嘻嘻的问湘云:“姑娘许了什么愿?”
“名垂青史,万古流芳!”湘云想都没想的随口胡诌了一句,然后又问李卫许了什么愿。
李卫被湘云的回答囧了一下,抽着嘴角躲到一边去了。
啧,她要是造反成功了,史书上一定有她一笔。
“这是咱们县里最大的酒楼,老板年轻的时候去过好多地方……”从许愿树那里离开,师爷又在一处酒馆前停了下来,热情的跟湘云一行人介绍这家酒馆的历史。
最大的酒馆也就五六张桌子。
酒馆不大,但湘云一行人还是对师爷嘴里的独门特色菜非常感兴趣。
“是什么?”
“炒豆芽!虾米豆腐!”师爷一说完,众人神色就不由僵了一下。就连湘云听到这两道菜都是一副并不怎么期待的样子。
那师爷一见众人这个表情,又立马跟大家伙说了一回这两道菜做得有多好吃。又说这两道是他以前在京城或是在旁的地方都没吃过的美味。
湘云:“真有那么好吃?”
“不敢哄骗贵人,确实美味。”
秦八两看看面前的酒馆,再看看那师爷,双眼微眯,“杜师爷跟这家店里的人关系非浅?”
什么关系能让一个县衙的师爷这么卖力宣传?
师爷一听这话便知道秦八两误会了。
真没关系。
主要是这处小县城又穷又小,师爷怕招待不周再叫贵客们不满这才极尽可能的讨好一回。
“都将我说馋了,叫老板将这两道菜都做些来给我们解解馋吧。”湘云听了师爷的解释便出声说了这么一句,随后看了一眼露珠,露珠明白的点头。
一会儿记得结
帐,咱们不吃霸王餐。
这家酒楼的炒豆芽是裹了鸡蛋糊后先放在锅里微炸过,之后又用鸡丝,火腿丝,辣椒丝爆炒而成。
另一道虾米豆腐,跟着湘云出门的厨子也吃出作法来了。之后这位厨子还借了酒楼的厨房给湘云煎了两张薄饼卷这豆芽吃。
“这两道菜最好是配上等的碧粳米,只这里没有奴才便给姑娘弄了两张饼配着吃。”
“已经是极好的了。”湘云发现这道菜确如那位杜师爷说的那般美味,吃得眉开眼笑的同时还不忘叫露珠去结帐给小费。
酒馆老板做了不少,跟着出来的人都尝了个味。吃过了这顿小加餐便时间不早了,秦八两便催着湘云回船上。
“露珠,将咱们带出来的荷包赠与杜师爷和两位衙役做谢礼。”吩咐完露珠还对杜师爷道了一声谢这才跟着秦八两回码头那边。
杜师爷看着手上的荷包,不禁诧异京中贵人竟这般客气有礼。又因为湘云没用‘赏’这种字眼,不由叫杜师爷心里多了几分好感。
虽然他们彼此都知道,此生未必再有相遇的机会。不过一个仍旧觉得被人尊重,一个仍旧愿意和气待人。
其实不光是对杜师爷,对旁人也差不多这样。湘云其实不喜欢赏这个字和这种行为。也许姐妹间或是极亲近的人面前,湘云会玩笑的说一句‘赏你了’什么的,但实际上除非必要,她都不会用这个字眼。放了一回风,湘云几个都能乐呵好久。不过之后放风的机会多了,到也不再一一叙述。值得一提的是胤禟知道湘云他们之前语言不通的窘境后,还特意让人去寻了两个懂福建各地方言的伙计给湘云使唤。
然后也是这个时候,湘云才知道福建不是只有一种方言,而是有很多种。像是闽南话,闽东方言,闽中方言,客家方言,蒲仙方言,闽赣方言,明北方言……
湘云眨巴一双迷茫的大眼睛听着那伙计给科普,听说隔着一座山头都有可能语言不通的时候,湘云竟然又有了一个异想天开的主意。
如果她雇佣说不同方言的妹纸做工,那是不是可以延缓配方外泄的速度?
就在这种天马行空的想法里,他们一行人很快就到了泉州,之后胤禟带着湘云和一船的人在泉州弃船登岸,直接入住早前便准备出来的别院。
湘云带着她的人和宝玉,胤禟住后院,前院全部留给跟着出来的掌柜幕僚居住。
跟着胤禟去见识了一回茶园,又喝了一回今年的新茶,之后湘云便开始忙他们自己的事了。
李卫走了宝玉的路子,现在跟宝玉称兄道弟,一副哥俩好的模样。湘云没拦着,她也觉得宝玉应该有些不同身份背景和性情的朋友。
找了当地的掮客,在泉州城里转了两天,湘云终于挑中了一处极大的院子用来做加工厂。
只是湘云不知道这个加工厂的厂址是临时的还是长期。
“你又不差钱,想要便买下来吧。一处宅子罢了,有什么好纠结的。”胤禟茶这几日茶喝多了彻底走了困,看着打着哈欠跟他说话的湘云多少有些嫉妒。
湘云摊手,“我这不是纠结之后怎么处理嘛。”她想雇佣当地妹纸做工,想让她们有挣钱的机会和手艺,可她也得留下信得过的人负责管理呀。若是管理的人出了问题,岂不是好心办了坏事。
胤禟对此持保留意见,又提了件事:“你上次说的事,爷已经打过招呼了。去是可以去,但是里面的东西绝对不能往外带。不管看到了什么,也都不能妄言妄动。”
“可以去?”湘云闻言瞬间从椅子上跳起来,见胤禟肯定的点头,兴奋的在原地蹦跶。
高兴过后,湘云举起右手,向胤禟保证道:“你放心,我保证不乱说,宝玉也不会。”
其实乱说也没事。
胤禟心里这么想,嘴上却说了句:“那最好不过了。”
第115章 第 115 章
湘云前几天就想到一个特别严肃的问题。
以荣国府的能力和宝玉的身份, 怕是只要宝玉露出想要上进的意思,他不必需要下场就能直入仕途呢。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在清朝当官,尤其是荣国府这种包衣勋贵人家的子弟想要入仕, 真非科举这一条路可走。
随便说说吧。
入学景山官学, 只要家里人脉跟得上去, 自身也优秀那出来就能进内务府当差,以笔帖式入仕途。
如今的湖广巡抚年遐龄便是以笔帖式累官至品大员的。
除了这一捷径, 还可以借助家世和亲戚长辈的官阶爵位获取荫生名额进入国子监读书。当然了,如果做不了荫生,也可以捐银子做个国子监的例生,同样也能在国子监挂上学籍。进了国子监读书, 三年后就有了吏部记叙的当官资格。贾家只要再稍加运作一下,何愁候不到实缺?
除了走国子监的路子,宝玉还可以直接重走贾琏的捐官路子。
贾琏成亲前, 为了亲事好看特意捐了个五品同知在身上。都是贾家的爷们, 宝玉自然也可以走捐官的路子。等身上有了官职, 再想办法往实差事上面转也更容易些。
就像李卫,虽然她不知道这个李卫是不是历史上的那个李卫,但历史上的李卫当初也是捐官入仕的。
湘云之前见到李卫的时候便觉得这个名字好耳熟, 前两天突然想到在未来看的一部影视剧里就有个叫李卫的清名臣。
靠着捐资入仕途,还做到了封疆大吏,一代传奇人物。
话说回来除了上面三种文职, 宝玉也能走武将的路子。
贾家就是军功起家,在这方面还是有些薄面的。再一个,哪怕贾家的面子不好使了,宝玉他亲舅舅不是才升了九省统制?
再有皇宫的侍卫除了由正经满旗子弟担任外,还有属侍卫处管辖的包衣侍卫营。包衣侍卫营掌稽察出入, 随扈巡幸,驻跸警卫等职务,晋升的速度不逊那些满八旗的子弟。本来就有这么多种入仕途的方法了,再加上当初贾政执意要叫贾珠科举,间接导至贾珠早亡,贾家那帮拖后腿的绝对不会再叫宝玉累到,重蹈他哥的覆辙了。
不过湘云关心的也不是这个。
在她看来不管是哪一种入仕途方式,只要有能力早晚都能爬上去。但宝玉他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走捷径于他来说,没有好处只有坏处。他需要多看看,多听听,再多累积一些市井民俗和为官处事的经验。
世人常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宝玉要是那湘云觉得他还不如继续搞艺术呢。也省得将来害人害已。
在未来除了相对隐私的案子外,其他的案子都是公开审理的,公民不光可以申请去法庭旁观还可以通过法庭的公众网站观看直播和回放。除此之外,公民也可以申请查阅案件卷宗这一类的资料。
不过除了相关专业的学生和工作人员,其他人想要申请查阅与本人无关的案件资料,申请手续非常复杂,也很难通过就是了。
远离州府,只去下面的小县城,躲在大堂后面偷偷的观摩一回县令办案,再按着堂上所见所闻查看一回那个案子的卷宗。湘云心忖:有了这么一次经历,也许用不了多久宝玉就能脱胎换骨。
湘云不知道这个时空这种事情是怎么规定的,于是找了胤禟问她和宝玉能不能去泉州下面的小县城围观县太爷办案,并且阅读一回县衙的卷宗。
这点请求压根不算什么事,至少在九贝勒眼里微不足道。
那天湘云一说,胤禟便着人去安排了。
泉州这边远离京城,偏远小县城不知多少,都不用特意安排什么,只跟县令打声招呼,再着人送了湘云等人过去,剩下的事那就都不是事了。
不,还有个事。
那就是方言的问题。
县令说官话,下面的原告和被告都满嘴的方言不带上翻译,那跟听天书也没什么区别了。
湘云从胤禟这里出来便小跑着去找宝玉了,一到宝玉这里发现李卫也在。见李卫正在那里吆五喝六的跟宝玉说他在老家时多威风,一边说,还一边单脚踩在凳子上连比带划的,神采飞扬样子满是这个年纪的男孩应该的张扬和热烈。
湘云看到这样的李卫不禁回想几年前初次见到胤禟时的一幕。那时候的胤禟也只比现在的李卫大了个两三岁,但沉稳的却不像个孩子。
收回思绪,湘云没有打断李卫,而是胳膊撑着窗户框子站在窗户外听热闹。等人发现湘云来了,宝玉笑呵呵的唤了一声云妹妹,李卫则有些不好意识的红了耳朵,声音不似刚刚那般大开大合,带了几分腼腆的叫了一声‘云姑娘’。
湘云没往屋里进,而是站在原地,隔着窗户将来意说了。等湘云离开,李卫便又和宝玉嘻嘻哈哈起来。
男孩子的话题和淘气程度可不是湘云这个假小子能比的。原本被湘云带的就不像原著那么娇气的宝玉,打和李卫碰了头,整个人都更像个男孩子了。
以前睡觉都不敢一个人睡的宝玉,还曾和李卫半夜三更的跑出去赶海捡海物,怕是没亲眼看见那一幕的人,想都不敢这么想呢。
转天临要出发去下面的县城了,湘云这边又有了旁的事。还是那处湘云之前犹豫不绝不知道是买是租的院子。
泉州这边的富商打听到九爷府上的女眷相中了这处院子,于是连夜联系了房主将房子买下来,之后拿着房契跑别院这边献殷勤来了。
胤禟吃过早饭便带着人出门,那富商扑了个空也不气馁,还请人通传一声,说是给湘云请安也使得。
给她请什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