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薛宝琴与哥哥薛蝌,邢岫烟与父母,李纨的婶子与两个女儿李纹和李绮还有凤姐儿的胞兄王仁四波人竟凑到了一块同船入京。
到了京城,王仁直接去王家,薛蝌兄妹也知道薛家在什么位置也只叫家下人等收拾了行礼往薛家去见薛姨妈和薛蟠。李婶子在京城也有住处,打听了一回贾家的情况,便先带女儿回自家了,准备明后日再往大观园去。如此一来,竟只邢岫烟与父母三人带着行李和一个小丫头直奔了荣国府投亲戚。
说起来她们来的也是不凑巧,贾母等人都起早贪黑的在宫里祭拜老太妃。不管是去园子还是来荣国府,都见不到人。凤姐儿正在养胎,听说来了这么一门亲戚,便叫人引了进来。
邢岫烟还罢了,虽容貌清秀素淡,但其气质谈吐不俗,也不叫人小觑轻视。只邢忠与邢忠妻无论容貌气度还是谈吐应对上,都让人觉得粗鄙浅薄。
几句话的功夫便知道邢家是个什么成色后,凤姐儿多少有些嫌贫爱富,不过邢家到底是婆婆的娘家人,凤姐儿再瞧不上也不能生生将人打发了。让人收拾了客院安顿下来也就是了。
是夜,邢夫人从宫里出来听说弟弟一家上京了,先是做了一个嫌弃的微表情,然后才叫人去请邢忠一家过来相见。
另一边薛蝌与薛宝琴也都到了薛家。见过礼后又说起了些别后诸事。
宝琴自幼与京中梅翰林之子订有婚姻,此次薛蝌兄妹入京城便是为了宝琴与梅家子的亲事。
二人之母薛二太太素有旧疾,不易远行,加之这两年身子骨不似从前,薛二太太便担心自己寿数尽时再耽误了儿女亲事,这才急冲冲的备了嫁妆打发儿女上京完婚,谁成想普一入京都就听说宫里有个老太妃薨了。
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梅家好歹是官宦人家,宝琴与梅家子这件婚事必然要再耽搁一年了。
说起这个梅家,其实早有退亲之意,若不是宝钗在宫中站稳了脚跟成了太后宫里的红人,梅家势必要毁婚的。
恶语一句三冬寒。让一个人过得好,不容易。让一个人过得不好,却是不要太容易了。
梅家担心退婚后宝钗会在太后面前说什么。加之梅家查到宝钗与翊坤宫走的近,当初进宫时走的还是九阿哥和太子的路子。虽说太子不在了,但九阿哥还活得好好的,当今秘密立储后,天晓得最后登上大位的是哪位皇子,所以梅家这边思来想去便也摸着鼻子认下了这门亲事。
如今薛家到是不担心梅家会退亲了,但他们担心薛二太太的身子会熬不住。
1(v)r
薛蝌宝琴至此在薛家住下,宝琴闲来无事还会教薛蟠三百千,看到这样的大堂哥,宝琴总会回想当初在金陵时的样子。薛家的皇商资格被收回时,他们对长房也是满腹怨气,可随着越来越多的消息传回金陵,无论是薛氏宗族还是薛家二房都沉默了。
多霸王的一个人呀,不光被人打瘸了,还给整成了傻子,这也太世事无常了。
正唏嘘呢,又听说宝钗进宫了,还被分到了太后宫中,薛家一下子就一扫之前落寞再次振奋起来了。
宝钗无论容貌还是才情都是金陵城里数一数二的,她顺利进宫了,将来定不会辜负这份好资质。
也因着知道了宝钗见亮的前途,薛氏宗族那边才没有做什么。不光什么都没做,还每年都会让人将宗族红利和一些金陵土产送到京城。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薛姨妈又是那种性情,自有一番感动。
若宝钗能更进一步,薛氏宗族那边一定会有不少通情达理的好亲戚。若是几年后宝钗还是这般,怕是薛姨妈就要白感动了。
薛宅是前几年精修过的,院子都是极规整的。薛姨妈没叫薛蝌兄妹搬出去,还特意划了大院子给兄妹住。
兄妹二人的行李极多,主要是宝琴的嫁妆,院子小了,还真未必放得下。
若没有这层国孝,薛姨妈定要带着宝琴去见见贾母,顺便逛一逛皇妃幸过的大观园。如今诰命都入宫祭拜去了,也就不好冒冒然的带着宝琴走亲戚了。
其实说起诰命入宫祭拜的事,林如海夫妇也要跟着折腾,整个林家就直接交到了黛玉手里。
好在黛玉这几年不光在女校上学也跟着贾敏学过管家。林家人口简单,国孝期间一切应酬全砍,这时候接手管家到也难不倒黛玉。
贾敏就黛玉一个宝贝疙瘩,哪怕黛玉是个姑娘也不曾让人有丁点怠慢的地方。往日里贾敏怕家下人等因为黛玉只是个姑娘便轻慢小瞧了她,是丁点小错都会放大了惩处。
林家有两个庶出的哥儿,其中一个哥儿的奶娘曾当众对着黛玉身边的丫头撇嘴。贾敏听说后,不管对错直接让人当众赏了十个巴掌不说,还将其一家都发卖出去。
理由都是担
心这样的奶娘影响了哥儿的心智性情,回头叫他们姐弟不睦。
至此后,林家都消停下来了,再没人敢仗着自己是侍候男丁的就张狂。如此这般,等黛玉接手管家之事时,林家上下人家就没谁敢不服管教的。生怕贾敏忙完了,给他们来个秋后算帐。
可以说,黛玉的经历充分诠释了什么是有妈的孩子是块宝了。
贾敏为了黛玉可以手举屠刀,李婶子为了自己的两个女儿也肯将铁鞋磨穿。这几年李婶子时常携女进京,除了探望一回李纨外,就是为了两个女儿的亲事。
她一寡妇带着两个女儿不好住在亲戚家里,好在京城这边早年便买了宅子,到不必寄人离下。带着家下人等回了自家宅子,因早就捎了消息入京,看宅子的下人已经将宅院收拾了一回。
让人将李纨父母给李纨带的书信和给贾家的土仪收拾出来,李婶子又派了管事婆子去大观园给李纨送消息。
听说自家婶子上京了,李纨高兴得跟什么似的,只可惜她是青年守寡,出门不便,加之贾母婆母都不在,也不好招呼都不打就出门,只得让人收拾了些家常之物让管事婆子捎回去。
她如今管着家,府里那边不光时常往园子这边送份例,还特批了一笔银子在园子这边单独立帐。宝玉自来是个心软体贴的,又悄悄找上李纨,给了她一笔银子叫她安排铺陈。
手里有银子,心里就有底气。李纨本就是能干之人,这里又没人跟她比着来,加之园子里的主子都是好相与的,一来二去的竟也有了自信和威仪。此时让人收拾东西给刚刚上京城的李婶子就可见一般。
若是还在府里,又是两层婆婆一个妯娌夹中间的情况,她是万不会这般的。
李婶子也是极聪慧之人,虽说东西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不过是些吃食碳米,可就是这样也能看出来自己这个夫家侄女过得极好,至少比以前要好。
真心为李纨高兴的李婶子又叫来了两个女儿小声的说了一回她曾经的担忧。节妇都是熬出来的,苦不苦的只有自己知道的最清楚。
你们堂姐不容易呀。
好闺女,就算将来真遇上了事,守不守节,全在自心,不要委屈了自己。翌日,李婶子带着两个女儿去了大观园。李纨正在二道门处翘首以盼,见马车来了,激动得不由落下泪来。
一时下了马车,娘们见了又彼此抱头哭了两声,李纨便引着李婶子入内了。
她是管家奶奶,是元春嫡亲的嫂子,也是贾家正儿八经的主人,她要请了娘家人上门坐客,也是理所当然,理直气壮。
从门口引着婶娘和堂妹入园,一边走一边介绍大观园的景致,绕了一回远路,将半个园子的景都赏了一回,然后才来到她居住的稻香村。
稻香村外面看着拙朴,里面却仍是勋贵人家的标准配置。李婶子细细打量了一回,见家俱摆设都是极好的,这才放心的坐下来。
一时,丫头上了茶点瓜果,李纨一边亲自端茶与李婶子,一边笑着对这娘住说道∶“娘心疼老祖母和下面的弟弟妹妹,便下了口谕让老太太领着咱们搬到这边住,老爷太太们仍在府里。老太太一早便进宫了,姑娘们上学去了,兰儿和他叔叔们在前面的院子里读书,要晌午才回来。这里没旁人,婶子和妹妹都随意些才好。”
"也有一两年没见着了,家里都惦记着你呢。李婶子闻言不由又放松了几分,拉着李纨的手问她这两年如何了,又将李家父母给李纨的书信递给她。
李纨没着急看信,而是说起了这两年京中发生的事。
娘娘省亲就是头一件的大事。
元春是贾兰的亲姑姑,纵使元春待贾兰不如宝玉,也不会差太多。元春好了,她们娘们自然也能借着光。
正聊着呢,又有人来回事,李纨坐在那里三言两语就将事交待清楚了,又爽利又展样,再不似之前看到的模样。随后李纨又转头与李婶子母女说话。
“咱们也是下了船才知道老太妃薨了。”李婶子心忖了一句死的真不是时候,便又与李纨说起了金陵和京中诸事。“咱们在南边的时候就听说女校今年会扩大招生,还要招一些有专长的女孩,可是这样呢”
“这到没听说,不过婶子却是问对人了。咱们家的三位姑娘都在女校上学,三丫头还是那个什么学生会里管事的,消息总能比旁人灵通些。”李纨一边说一边看了一眼房中的小座钟,“她们申时左右就回来了。这会儿都巳时了,用过了午饭,也就差不多了。”
“咦府里的三位姑娘都在女校读书”李婶子闻言多少有些诧异,很是震惊荣国府的姑娘竟全都在女校上学,难道荣国府还有她们不知道的身份和底气"我听说好多王公大臣家的女儿都进不去呢。”
李纨闻言就是一笑,“说来也是巧了……”
见李婶子好奇,李纨便将女校的来历和湘云与府上的关系说了一回。李婶子听了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原来人家不光能上学,还是免了学杂费的。
娘们几个说起话来,时间快的仿佛眨眼间的功夫就到了午时。厨房那边问了宴席摆在哪,李纨便说摆在她房里,完事又让人去看看贾兰下课了没有。
贾兰那边刚好下课,叔侄四人往园子里来时就听说李婶子来了。于是四人便都过来给李婶子请安。
李婶子是李纨的婶子,宝玉几个来请安也是表示对李纨这个寡嫂的尊重
李婶子来前就让人准备了伴手礼,此时见了宝玉四人,又许出四份一模一样的出去。
随后贾兰和宝玉几个去吃饭,留李纨独自待客。
以前大家伙都是在贾母房里用饭的。最近贾母不在,便都改到了李纨房里。如今李纨这边有亲戚,宝玉便带着贾兰几个去了他院子。
虽然宝玉还是喜欢漂亮姐妹,却再不像原著中那么孟浪了。不过仍旧会跟湘云说一回。
天地间多少精华灵秀,竟生出这些清秀绝色来。
湘云是那种两天不逃课,三天早早的坏孩子。得了宝玉的消息,知道李纨的两个堂妹来了,湘云还特意下了帖子请李家的两位姑娘去女校参观。
女校最近搞了个参观活动,即女校的学生都可以邀请两位女性来校参观。
湘云正愁自己那两张参观票给谁呢,一听李家来了两个小姑娘,便直接将自己的票给了这二人。
原定的参观日期是四月十八,不想出了老太妃一事,这个参观的活动就不得不延期了。
申时过半,三春才回了园子。听说李婶子来了也如宝玉几人一般没回自己的院子而是直接过来见礼。
三人穿着统一的无袖梢子,而
稍子的左胸印有女校校徽,一看便知道是校服的一种。
落落大方的与李婶母女见礼,不过几句客套寒喧便说到了女校的问题。
这事探春知道的最详细,也由探春跟李婶子娓娓道来。
前几年女校招生时针对都是上流社会的宗室勋贵家的女孩,父兄官职低的都入不了学。去年的选秀临时班就是一个信号,今年九月份女校便准备面向全国各阶层的女孩招生。
但为了给世人一个缓冲,女校这边仍旧设置了高门坎。
李家姐妹都是自幼读书识字的,倒不担心会通不过入学考试,只是这个特长…什么是特长又要精通到什么程度到是一下子难住了她们姐妹。李婶子不是第一次来贾家看望李纨,但这一次却是李婶子最放心也最舒服的一回了。
小叔子和小姑子都敬重寡嫂,家下人等也都规矩听话。
虽说没见到贾母和王夫人,但通过这一天的观察,李婶子一改之前印象,觉得贾家还是知书达理,规矩巨极好的人家。
和李婶子感观不同的是邢忠一家。
客居荣国府的邢忠一家在最短的时间里感受了一回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凤姐儿只是面上情,邢夫人在荣国府又没威严地位,她自己尚且不受下人尊重,她家那一看就是上门打秋风的穷亲戚又能比她好到哪去
客饭都变成了二等仆饭,其他一应事宜更是时有时无。另外就是荣国府的下人个个眼高于顶,自命不凡。邢大姑娘好涵养,也多少受了些闲气。
邢岫烟家是真穷,好多年前便租庙中房舍居住。如今也是邢岫烟年岁渐长,家中无有余财不得不上入京投奔亲姑妈邢夫人。刑忠夫妇是想着荣国府势大,又出了一位皇如,自家姑奶奶还是荣国府的
大太太,不说投奔生活吧,总能给自家闺女结一门好亲事……虽入京前便已然想到会不受待见,却不曾想是这般槎磨人。
姑妈的冷言冷语,下人的风言风语,便是一日三餐皆饱腹多少人又能噎得下去。
早在南边时,邢岫烟就时常替人捉笔写信,抄写【创建和谐家园】,赚些润笔费。或是带着小丫头做些针线换些银钱。
此时到了京城,邢岫烟也想找些营生做。可偌大京城,人生地不熟,想要找份不伤体面闺誉的活计,怕是只能先从卖绣品做起了。
日夜赶工做了一批绣品,邢岫烟信不过这府上满嘴跑马车的下人,又担心自家老实爹娘被人哄骗,便自己抱着绣品和小丫头出门了。
四月二十六,洽是宝玉的生辰。
虽说国孝期间也庆不得生,但姐妹们却还是早早去了大观园准备陪宝玉过个他喜欢的生日。
陪他做胭脂!
黛玉送子一本古籍,是林家的珍藏,里面记载了一些布料染色的方子。湘云没送古籍,也没送古董,而是送了宝玉一整套纯银的胭脂制作工具。三春也都是投其所好的送了宝玉喜爱之物。
宝玉都十四岁半大小伙了,贾环贾琮也都是十岁上下的年纪了,按理来说,宝玉叔侄已经到了男女避嫌的年纪,可大家伙都是自小长大的,又都是自家亲戚,到也没谁想着要避嫌。
原本三春还想请了李家姐妹一块热师一回,但考虑到年纪和男女大防问题便都没提这事。
因是宝玉的生日,自是可着宝玉来。于是宝玉就带着大家伙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胭脂实验课。
什么花能做什么颜色的胭脂,什么花籽能固色。一边讲一边带着大家伙摘花,晾晒,磨粉,调色
真的,这种事情也就宝玉喜欢吧。
反正湘云可以肯定的是她一点都不喜欢这种精细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