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逆流纯真年代_校对版by:人间武库》-第2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姑娘不多,但也有几个,都有人带着。

        狭小的空间里,玩的,看的,指点江山的,噪音值几乎掩盖了游戏声效。

        江澈转了两圈,站下来仔细看了一会儿。

        生意好,老板很忙,小混混模样的年轻人还是有,看起来多数十六七岁,抢钱、抢币什么的没发现,抢机子的不少见——包括郑忻峰。

        “欸,吃那个弹药啊,这个都不吃,你傻啊?”郑忻峰站在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身后,大声嚷着,“来来来,我帮你把弹药吃好再还你,要不你这关就过不去。”

        一边说着,一边他已经直接握住了操控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一【创建和谐家园】坐了下去。

        小男孩在一旁站着,看着,欲哭无泪,敢怒不敢言……

        一直到显示屏上的战机分崩离析,郑忻峰才站起来,说:“你看,我帮你打了两关。”

        江澈在旁看得哭笑不得。

        郑忻峰以为江澈嘲笑他的技术,还解释:“雷电我不喜欢,不太熟,要是街头霸王,我选个小日本,至少打五关……就是现在等不到那台机子。”

        幼稚,但是幼稚才对啊,这个年代,学生时代,在乎的不就是这个?从比谁皮筋跳得好,到谁弹珠多和画片多,至于某款街机能通关,懂秘籍的同学,简直校园传说。

        江澈笑着点头,说:“好,下回看,今天先回去,我请你吃饭。”

        把他手里自己买了没花掉的三个币抠出来递给小男孩,江澈硬拽着还没过瘾的郑忻峰走出游戏厅。

        身后依然热闹,他回头看了一眼。

        “游戏厅,好吧,游戏厅算一个。”

        江澈决定记下来备选,他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基本判断,游戏厅这几年会很火爆,而且能保持一定时间的生命力,但问题第一感觉:挺低端的。

        破破落落一间小游戏厅,看着火爆,到底能有多赚?

        他要干,可就不是一两家,也不是一个月目标一两万那么简单,因为若不然,93年下半年才归来的他,就很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追逐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那些超级投资机会。

        而且搞游戏厅,未来的方向性是问题。

        还有,【创建和谐家园】放不放?人手怎么办?开几家,得多少人手,什么样的人能合适又放心?

        反正像爸妈这种,是绝对看不了游戏厅的。

        随便一想就是一堆问题,这个方案已经被否定了九成。只是江澈仍将它记在了本子上,等待调查完善,或者机缘巧合。

        92、93,市场经济摸爬滚打上路,其实挺晦涩的,想想什么都赚钱,但要明确抓住一个方向,却并不容易。

        江澈不敢仗着模糊的先知胡来,真要做一个项目,他会先做一个细致的计划书,考虑方方面面。

        既然是在浪潮里行走,脚步,最好坚实些。

      第三十五章 纯真年代的姑娘

        抱回来了一堆高中教材,却基本上只是堆在那里。

        时间慢慢已经走到了三月的尾巴,属于衬衫的季节到了,男孩子里头穿一件T恤或背心打底,外面的衬衫扣子不扣,骑车的时候,风带起衣袂翻飞。

        白衣飘飘的年代,自行车后座的姑娘,没忘吧,多少年后她大概依然在心里,偶尔想起,依然是春风十里,不能及。

        只可惜连衣裙还得晚一些才会拿出来,而且这年头裙子太长,对于这点,江澈很失望,因为他的审美是腿——这绝对不是92年的审美标准。

        总体而言这段时间日子很悠闲,每天保持听收音机,关注报纸,平常跟好友同学混混、闹闹,上课下课,餐厅和小馆,心态变得年轻不少。

        就连隔壁医护学校的舞会,江澈都去了两场。

        事实证明,重新单身的江澈同学,其实还是挺有市场的,别人多数是请姑娘跳舞,他在医护学校那边遇上了两回主动的,一个纯看脸,一个出于同情,因为琼瑶剧的关系,“悲剧”色彩浓重的江澈同学,得到了小护士同情的安慰,呢喃耳语和柔软的腰肢——要是制服就更好了。

        江澈的风生水起气得郑忻峰不得不现场“擦玻璃”(霹雳舞)挽回颜面,用港片里的话说,附近每所学校的舞会,都是他镇的场子。

        当然,江澈也在这段时间里不可避免的认识了苏楚。

        苏楚叫江澈枕头,这个绰号慢慢被她叫开了。

        怎么说呢,这姑娘别说江澈没那个心思,就是他有,也跟她暧昧不起来,这是一个自来熟的哥们,外加惹人厌的毒舌,身上还带着一身娇生惯养宠出来的毛病。

        在这个时代她的个性初接触会被很多人讨厌,被绝大多数人难以接受。

        像是毒舌当有趣这种事,这个时候还不行,善意的都不行,你说一句别人是“吃货”,别人会当你骂她是饭桶,你说一句“你个妖艳【创建和谐家园】”,人就得为了人格尊严跟你拼命。

        江澈还算好,毕竟是见过了10年代新新人类和网络时代个性张扬的人,包容性大一些,交往不多的情况下,相处得还不错。

      ¡¡¡¡´ËÍ⣬ËûºÍÒ¶ÇíÝèÖ®¼ä£¬Ò²¿ÉÒÔÕý³£µãÍ·´òÕкôÁË¡£

        不避人,一次,两次,三次,确如江澈所说,很快就没有人再在意和特意关心。

        然后仅此而已,叶同学依旧继续为了她遥远的出国梦,一步一步坚实地走着。

        ……

        ……

        相比江澈这边的毫无进展,江爸江妈倒是以一个农民的勤恳和惜时,雷厉风行地开出了他们的店。

        店址距离江澈的学校不远,抄近道步行20分钟左右。

        这家店就如江爸之前计划的那样,投资不大,江澈参与得也很少……就两次。

        第一次,是爸妈拿出了两个备选方案,服装店和小卖铺,问他的意见。

        这就是这个年代一般人都会想到的生意开端,如果我们去给九十年代做生意过来的人做个调查问卷,就会发现,其中半数开过服装店。

        江澈当时想了想,对爸妈说,从与人接触、交流,丰富进货渠道,价格谈判等角度,小卖铺的锻炼意义可能会小一点。

        于是江爸果断选择了服装店,搭配卖鞋,新兴的旅游鞋。

        其实小卖铺也可以慢慢往超市方向去做,说不定还能有突破性的效果,但是目前而言,让爸妈积累经验还是首要的,他们的能力,也还没办法建立起一间独立超市,因为这个年代不同后来,渠道性的东西还没建立,选货和进货,都不够便捷。

        第二次,是江爸想了一个店名问江澈的意见。

        这个店名叫“一家衣”,江爸的意思是男的、女的,再从老的到小的,所有年龄层的衣服鞋子都卖,这样客户面广,生意容易好。

        老实说这想法一听就是下了心思的,包括店名,但是关于这点,江澈否定了。

        倒不是说江爸的想法不能实现,这个年代的服装店基本都还没有品牌概念,自主批发进货的情况下,想来什么来什么,一点都不为难。

        但是这样没有定位意识,做不出忠诚客户群和指向性。

        “我们只卖十二三岁到十六七岁孩子的衣服、鞋子。”

        江澈最后提了自己的建议,陈述原因有三点。

        第一是因为这个时候年纪稍大些的那批人,大多都还保留着自己买布裁衣服的习惯,买成衣的少,而年龄太小的孩子,由爸妈做主,基本也都这么干。

        说到第二点,江澈干脆直接问爸妈:“你们之前有几年没买过年的衣服了?”

        江妈想了想说:“我还买过两次,你爸是真没有。”

        “那我的呢?”江澈反问。

        江妈气起来说:“你的不年年给你买啊?!一年还不止一身。”

        江澈笑着说:“懂了吧?而且针对一个年龄段,只要他们准备买衣服,就会想到咱们家的店,慢慢形成名气。”

        江爸点头赞许。

        江妈依然如故的感慨着,“我家澈儿怎么这么聪明”。

        最后一点,是基于选货和进货的考虑,刚出农村,爸妈的眼光是大问题。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从跟着别人进货开始,慢慢培养眼光,这方面江澈不准备操心,他相信老爸一贯的钻研和学习能力。

        而目前,要先尽量回避这个问题。

        那么从父母的角度给孩子选衣服,也算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不论怎样,总比让爸妈去给二十来岁,三十岁的人群选衣服要靠谱得多。

        毕竟这年头孩子们的自【创建和谐家园】还远没有后来那么大,很多时候,爸妈的眼光和判断才是最终的选择标准,比如孩子要买好看的,爸妈就要选牢固的,孩子想的是合身,而爸妈会希望衣服宽大些,好多穿两年……

        总之接近三月底,这家名字很土,出自江澈之手,叫做“花季雨季”的服装店就这么开了起来。

        没有太过分的装潢,没有什么新潮设计,也没有盛大、创新的开业仪式……

        爸妈不让江澈经常去店里,口口声声说着:“你以后是要捧公家铁饭碗的人,别耽搁时间,也免得被同学看见了,瞧不起你。”

        这个时候人们对于开店做生意,评价还是有部分很贬低的。

        所以有一件事,江澈好几天之后才知道——郑忻峰这家伙跟江澈打听了个店名,自己偷偷跑到江爸江妈店门口去表演霹雳舞,一跳就是两天,从早到晚。

        他的霹雳舞可是省里比赛拿奖的水平。

        年轻人群的目光很快被聚集了起来……

        “你这同学我们之前也没见过,刚开始还以为是来捣乱的呢,绑个红色月子带,戴个奇怪的手套,在咱家店门口,奇奇怪怪的乱跳乱蹦。刚开始你爸不在,我又不敢上去赶人,气得我呀……结果就看见好多人围过来,围过来,他就气喘吁吁的笑着,一个劲地往咱们店里招呼人……叫他歇他都不歇……”

        江妈后来是这么跟江澈描述的,一家人一边笑,一边感动、感慨。

        江澈说:“难怪他后来连续好几天连走路都困难。”

        江爸说:“这种朋友难得,你要对得起这份情义。”

        总之“花季雨季”的生意就这么在一定程度上火了起来。

        第一个晚上数完营业额,算出来纯利润,400多,江爸和江妈一夜没睡着。

        后来的人常说,90年代傻子开个店都能赚钱,这话不完全对,但至少有一部分是对的,这个年代确实比较容易做生意……

        其中竞争小、选择少,是最主要的原因。

        这个时候的供求关系相比八十年代虽然已经平衡了很多,但还没彻底逆转,同时没有网络,实体店的日子还在盛世开端。

        生意好起来的“后果”就是江爸不得不频繁去补货、进货。

        江妈一个人忙不过来,于是江澈课余时间或星期天去帮忙,基本就不太会被赶出来了。

        ……

        那天是一个傍晚,江澈和老妈在店里忙了一天,拖着一身疲惫坐在店门外吃饭,江爸进货回来,只吃了两口的一碗饭搁在了小折桌上,人在店里陪一个客人挑衣服……

        只要他在,老婆孩子就永远是被照顾的对象,这个男人在努力适应生活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他作为一个农民的勤恳。

        江澈扒了口饭,抬头。

        正好一个身影从破落街道的另一边,夕阳的余晖里走过来。

        时隔两个多月,江澈再一次见到了厂花姑娘,唐玥。

        她还是穿着那身蓝色的纺织厂工作服,也可能换了一身,只是制服这东西,本来就一模一样,蓝色工作服干净而整洁,也许洗磨久了,偶有几块泛白,有些旧,但是穿在她身上,就像是特意的装点,旧也旧得90年代。

        她在店门外的梧桐树下站了下来。

        这一刻。

        你可以从她抿着的微微泛白的嘴唇上,还有,藏着淡淡的艰难的目光里,几次张口欲言却又说不出口的艰涩中,看见,纯真年代。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4 15: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