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他们首先搜刮了临高县武库,这里先前好歹也是个百户所,武库中还是有一些存货地。经过一通彻底翻检,扣除那些锈蚀腐烂的,在仓库里总共找到了二十多张弓背,以及五十多条加工好的弓弦。再加上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又从民间收了些质量好的材料,兵工厂便再度开工了。
不过这次的主角从王若彬变成了肖朗。这小伙子非常娴熟地向大家展示了他的机床技艺,用电动机床制造那些弩机配套零件效率极高,只要有人设计出第一套样板来,肖朗就可以用硬木块加工出完全一模一样的配件。
截止到几天前,他们得到即将开战的消息时,穿越者们已经拥有了将近七十把加工好的强弩。加上原有的六十来支火枪,总算能把所有人员都给武装起来了。
最近这段日子,领到了弩机的同志们都在忙着练习射击,虽然在制造时把其它配件给统一化了,但毕竟作为核心的弓背和弓弦都是单独收来的,这就导致每一把弩的撅张力都不太一样。唐健要求大伙儿没事多练练,尽快习惯分配给自己地弩机,或者说——找到“手感”。
和火【创建和谐家园】相比,弩箭地制造可就要方便多了——把大小合适的硬木段成批送入电动车床入口,拉出来就是长度直径完全一样地光滑木杆,连重心都差不多。然后再去装上铸铁箭头。黄建成那边的炼铁高炉已经发展到第二代,用铁水浇铸一次可以作出上百个箭头,用电动砂轮稍微打磨一下就非常锋利——有了电力就是方便。
箭头特意给浇铸成了三棱形,射入之后形成的三角形伤口极难包扎。如果不是因为沙模做不出太复杂的样式来,黄建成甚至想给箭头上开血槽,那威力更可以倍增了。
在高强度练习之下,这种弩机的缺点也开始暴露出来:每次射击都要弯腰用力拉弦,一两次还行,但在连续射击了十多次以后,大多数人就连腰都弯不下去了。
“苦练叉腰肌!”很快成为团队中最流行的口号,所有人都被要求在临睡前至少作100个仰卧起坐,即使那些预定拿火枪的都不例外,因为到时候可能需要他们帮忙上弦。
【创建和谐家园】的另一个缺点是射速太慢,即使最熟练的弩手也需要将近10秒时间来上弦,考虑到弩机最具威力的距离只有区区60米,真要和敌军面对面碰上,这边最多只有射击三到四轮的机会,对方就冲到面前了。
因此在参谋组的计划中,【创建和谐家园】队其实并不适用于陆地野战。真正能让这些弩机发挥最大的威力的地方应该是在海面上,作为琼海号附属的远程打击力量来使用。把包裹了凝固汽油或者用其它油脂浸泡过的布卷安装在弩箭头部,点燃后利用【创建和谐家园】抛射到敌军的木船上去,这才是琼海号最主要的攻击手段。
站在船上既不用担心被敌人冲上来,又能把弩机架起来发射,效果比火枪还好。先前在军事会议中大家很确定琼海号能够一对十五,就是因为他们拥有这种远程攻击的利器。
远程武器装备齐全之后,武器组还按照各人要求给大家生产了一批近距离格斗兵器。装备近战武器只是为了以防万一,正常情况下应该没有和敌人格斗拼命的机会。因此在这方面并没有作统一要求。
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有人喜欢砍刀,有人喜欢长矛,还有爱好斧专精锤专精的……反正随便你爱用什么,钢铁组的技工们都能给你做出来。第二代的炼铁高炉暂时还做不出适合枪炮用的高强度钢,但用来打造古代兵器倒也绰绰有余。
有几个玩游戏入迷的小家伙非要作怪,想要黄建成【创建和谐家园】傅为他们打造和游戏中一样的武器。结果老黄倒是好说话,按照其中一位小同志画出的图样为他做了一把“阿什坎迪尔.兄弟会之剑”,可宝剑铸成后那小子连举都举不起来,白白浪费好多材料,还被所有人嘲笑了好几天。
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比较朴实的设计,主要听从唐健北纬等人的建议:长矛用三棱刺形式,开好血槽,捅伤就能致命。个头高力气大的同志就用斧头,一面开刃另一面做成鹤嘴形,凿盔甲一凿一个洞……
庞雨是为自己选择了一把长匕首,他不认为凭自己一米七不到的个头能在近身战中占到什么便宜,装备匕首做为工具的用途更大一些。武装完成后整支队伍看上去乱糟糟的,活像一群土匪。
装备的最后重点是放在了护甲上,琼海号货舱中有一批厚度为6mm的冷轧钢板,本来是计划另有他用的,但现在也被调了出来,用刚刚在文澜江边建成的水力冲压机直接压制钢板甲胄!
[牛文无广告小说奉献]
五一 挖坑的技巧
五一挖坑的技巧
甲胄被最大程度的简化了,分为前片后片两部分,在左右两侧肩头和腰胯部用插销进行连接。穿着卸下都很简单,单人都可独立完成。
但在人体工学设计上却下了一番功夫,把受力支撑点主要放在了肩部和腰胯部,穿上后倒不怎么影响活动,特别是不影响手臂的灵活性。
大工业化的特点——设计完成后连续制造起来就非常简单,只要定制好模具后直接在钢板上冲压就能成型。只是因为模具制造太麻烦,甲胄只有一个规格,为身高一米八以上的大个子们专用。
有些身材比较矮小的同志就不乐意了——凭什么我们要被歧视?难道上战场之后敌人光打大个子还是怎么的?面对他们的吵闹,负责操作水压机的秦石青二话没说,直接把刚作出来的一副甲胄塞到某个闹得最凶的小个子怀里。
哐当一下,重达25公斤的钢板甲当场就把那小子压趴下了,秦石青这时候才哈哈一笑:
“这还只是胸甲的重量,回头还要加上一个1公斤左右的头盔,腿部和手臂部位要加上皮制护筒护裙大约3公斤,至少2公斤重的钢底靴子……这还没包括武器。你们要是觉得自己能承担就尽管装备上,我还巴不得把所有人都武装成步行战车呢。”
小个子们都不说话了,现在却轮到大高个儿们拉长了脸——全副武装以后这些人形铁塔个个都被压得嗷嗷叫,可唐健却要求每人穿着盔甲至少活动半小时以上。他自己身高1米78。也一样坚持裹上了一件钢甲,带头训练,让旁边人都无话可说。
当然小个子们也不是全无防护,不能穿全身甲胄,在胸前挂上一块护胸钢板还是可以的,护胸板地固定体系是模仿了登山背包构造,用宽皮带通过肩部和腰部承力。很出色的设计,庞雨试穿了一下。感觉就象把登山包移到了胸前,长时期穿着也不怎么吃力。
头盔是给每个人都配了一顶的,带护面甲的全罩式。在护面甲上开了许多密密麻麻的观察孔,倒也不怎么影响视线。
这套装备放在古代绝对是冲锋陷阵的配备了,但穿越众们却主要是用它来防护远程打击!这群现代人的学识素养都比古代人强得多,这是优势,可他们也有缺点——怕死程度可比古代人要高地多了。
在把头部和躯干重点防护之后。面对明军使用的远程武器,只要不是太倒霉,一般就不太容易送命了,大家地士气也因此提升不少,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又多了几分信心。
短短十来天工夫,临高县内一派热火朝天景象。这群铁了心要跟大明朝廷对抗到底的短毛匪们整军备战,在极短时间武装出来大批重装步兵——以这个时代的观点来看,就算没有火枪。他们的装备也是精锐到极点了。
不过在外面那些本地人看来,短毛们的行动方式却完全是另一种涵义——大量物资被搬出县衙仓库拉到海边去,被短毛们占据的地方,白天黑夜都乒乒乓乓吵闹不休……最近他们甚至开始向周围居民分发盐和米,以及新近收获上来地甘薯!有人问起缘由时,只说前些日子打扰桑梓过多。表示一下歉意。
大多数人都不会相信这话,不过短毛们送来的粮食和盐却是实实在在,在老百姓眼里这些短毛大概又在发疯,而在有心人眼中,这个动作显然就不这么简单了……
“他们要逃跑?”
作为一个本地的县太爷,程叶高对于那伙短毛匪的动向当然是最为敏感。他是一个读书人,读书人的头脑总是聪明些,在本地百姓都在为这群短毛终于即将离去而暗自庆幸时,程县令却感到了极大的危机。
大家在一个县里混了那么久,程叶高早把这伙短毛的人数摸的清清楚楚:一百三十九个。连多少男多少女都知道。而且他相信琼州府那边肯定也清楚。他们这边能派人去府城打探消息,那里当然也能派人过来。
事实上他派人去府城里活动时地一个理由就是“打探敌情”。也陆续泄漏了不少短毛的虚实过去。从现代概念上说,他应该算是双面间谍。
一百对五千,程叶高也认为这些短毛没有任何机会,但这反而更令他担忧——这帮人拥有那艘传说中可以无风自动的大铁船,随时可以一走了之。可他怎么办?朝廷耗费粮饷发大军过来,如果找不到正主儿势必要拿人顶缸,到时候自己这个“附逆”的县太爷毫无疑问将成为第一祸首。就算他先前有通风报信之功,估计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大明朝处置反叛官员从不手软,现在虽然不象太祖爷那会儿搞剥皮实草了,大辟之刑却还是免不了的。去年处置魏阉余党,不知道有多少官员仅仅因牵连就掉了脑袋,程叶高虽然远在海南,却也能从同僚故交的书信中感受到那股凶厉之气,此时想起犹觉颤栗。
从程叶高地角度出发,要想保住自己的脑袋,唯有说动这伙短毛投降朝廷——这是他和李师爷商量半宿得出的共同观点。
然而旁人不清楚,他们两个却再知道不过——这些短毛可不是傻瓜,先前几次提到招安话题都不感兴趣,如今大兵压境之下再说投降,岂不是任人宰割的局面?都用不着开口去说,李长迁师爷就一口断定,那些人肯定不会纳此下策。
无论成不成,关系到自己的脑袋,总还要试一试,最终程叶高还是拖上李师爷硬着头皮前去拜访。结果却连门都没能进得去,那些短毛说话也很直接——马上要打仗了,他们要全力备战,暂时不能接待客人了,敬请原谅!
程李二人郁闷回转,李师爷带了眼镜视线良好,匆忙中一眼还从门缝中隐约看到那些短毛似乎是在挖坑掩埋什么东西,回去后他把这话跟东家一说,两人同时长叹一声,这哪儿是备战的样子啊,分明就是要逃跑么。
这边两个明朝文人面面相觑,那头解席把他们应付走之后,却又匆匆回到院子里,继续听北纬给他们讲解炸药的埋设方式。
原本大家都以为所谓埋伏无非是在路上掘坑,往里面埋入炸药包,等敌人来了引爆就行。但等北纬详细介绍了侦察兵设伏的各种方式之后,大家这才发现原来挖坑也是有这么多讲究的。
北纬很不主张在道路上挖坑,道路上经常有人行走,挖过坑埋过东西以后土质必定变得松软,这个是无论如何都隐藏不住的。少数一两个陷阱也就罢了,想要伏击几千人地军队,炸药地埋设范围少说也要好几百米,把这么长一段路面掘开再埋上,只要不是瞎子就一定能看出异常来。
因此北纬建议把炸药设在路边,而且不要离道路太近。为了保证杀伤效果,在埋设方式上就要作点讲究了——在道路两侧十几米的位置,牢固安放一些半弧面金属板,把凹面朝向道路。在金属板前设置炸药,炸药前面再堆放大量碎石子和碎金属片等杂物,当炸药爆炸时,凹面金属板会把爆炸能量都向道路方向反射,同时携带大量碎石铁片一起打击目标。
“这就是克雷莫地雷,现代反步兵定向雷地原型。标准的反步兵定向雷是反射钢珠,有效杀伤范围可以达到五十米,我们临时组合恐怕达不到那么远,但二三十米肯定没问题的。足够完全覆盖道路了。”
大伙儿全都叹服不已,你说这专业人员做起事情来就是不一样。同样是挖坑害人,专业人员果然要狠毒得多。
闲下心之后老解才忽然想起刚才的事情,禁不住开口笑道:
“弟兄们,咱们的战略欺骗计划看来成功了,就连老程都以为我们想要逃跑呢。庞雨,你这计策不错!”
受到夸赞的建筑师只是淡淡一笑:
“先前琼州府官员故意放风出来,显然是想吓唬我们,逼我们主动逃跑。既然这样,我们干脆将计就计,给他们造成我们要逃跑的假象……”
老李教授也点头微笑:
“不错,人总是倾向于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琼州府的官员本来就希望我们逃跑,现在想必更能增加他们的信心了。如果让他们光想着抢东西而在准备不足的条件下仓促提前出击,那就更好了。”
[牛文无广告小说奉献]
五二 Dri来临
五二Dri来临
“就是浪费了好多粮食啊,可惜了。”
胡雯还有些惋惜的样子,先前正是她带着后勤组和女生组成员在城里到处串联,把粮食和盐分发到家家户户的。虽然他们本身仍然保留有足够的粮食储备,但女同志总是精打细算一些,这些物资都是经她之手亲自发出去的,想起来难免心痛。
相比之下男人们则更重视大局,解席就哈哈一笑:
“没什么,这不算浪费。本来就打算要散发些东西收拢人心,以后我们还要在这里立足呢。而且我们打败进攻敌军以后应该可以得到他们的辎重,足以弥补损失。”
凌宁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的思路更多放在军事上:
“用兵之道,无非是掌握主动权。现在明朝军队龟缩在府城里,我们拿它没办法,但如果我们能借此把他们调动出来,哪怕再多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确实,在作好了充分准备之后,穿越众们现在是惟恐明军不来了。根据先前程叶高和李长迁给的情报,明军的动员效率很难用固定时间来衡量,快的话十几天,慢的话两三个月也说不准。
而这边可没耐心等这么久,他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长期处于备战状态不是好事,农业组已经推迟了很多计划,工程组的建设也已经停止,很多事情都不得不耽搁下来。
“我们的侦察兵可有消息传来?”
唐健最关心这方面地情报,舒中和黄晓东都已经顺利在指定地点安顿下来。每天固定联络若干次。
“半小时前和黄晓东刚刚联系过,明军水寨没什么变化,他和其他船员们都闲的开始钓鱼玩了。”
“让他们小心点,别让人摸了船。”
唐健脸色有点不太好看,这里大多数人毕竟不是正规军人,短期内尚可振作,时间长了就难免懈怠下来。而这种时候却往往最容易出纰漏。
“明水军没动作不奇怪,他们应该是等到陆军出动以后再动的……舒中可有消息么?”
庞雨更关心对方陆军的情报。而这方面的重责都压在那位非专业人员,一名地质勘查员的身上。
到目前为止,舒中在琼州府潜伏的还不错,在前几次地通信中他还得意洋洋告诉大家:他找到一户黎族人家并成功落脚下来。
海南岛上各个黎寨之间相互走动不多,了解也不多,但只要彼此没有怨仇,还相对比较团结。彼此互相照顾是很正常。于是舒中就冒充花脚寨的成员,跑到一户靠近明军营地地黎族人家那里混吃混喝,比起先前北纬等人潜伏野外餐风露宿那可要舒服多了。
享受之余,这家伙倒也没忘了正事。琼州明军自从前些日子被人莫名其妙杀了好几个哨兵后警惕了许多,而且又即将出战,最近对任何靠近的陌生人都会严加盘查。不过好在舒中并不需要接近兵营,只要趴在远处山梁上用高倍望远镜就能窥视到对方营中虚实了——参谋组配发给他的望远镜是整个团体中所能找到的最高级货色,观察距离非常之远。
根据他的报告。这几天来琼州府驻军确实颇有动静,大量物资器械被运进运出,还多了不少马匹。此外最近明军的训练次数也明显增加,甚至还有几次火器实弹射击的操演。
“我看见他们在练习发射火绳枪和火炮,三排轮射还挺有样子地,咱们这边怕是不好对付……”
在日常通讯时舒中很为敌军的战斗力颇感担忧。明军的统兵将领还真把他们当作大敌来对付了,对手毕竟是大明朝的政府军,事先的准备工作相当充分。
“战斗的事情,我们来负责,你掩蔽好自己就可以了,有情况随时通报。”
……结束通讯后唐健沉默了一阵子,这时候人力资源组的赵立德和庞雨一同走过来:
“我们的战略欺骗太成功了——连本地劳工都以为咱们想要逃跑,人心有点浮动。”
庞雨显得有些心烦,但阿德却很镇定:
“没事,回头我会再下去做思想工作。这些人现在都很清楚:他们地前途命运和咱们息息相关。大家都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有些害怕很正常。说清楚就没事的。”
说着来到唐健面前,阿德递给他一张纸:
“唐队。计划编入部队协助我们作战的本地人选已经确定了。主要是以原海盗成员为主,把家人搬迁来的前明军官兵也可以放心使用,总共凑出了三十五人,这是名单。”
唐健接过名单仔细验看一遍,劳工组经过招募当地人之后队伍扩大不少,但其中每一个人唐健都亲自接触过,这张名单在他眼里决不只是一些抽象人名,而是一个个非常具体的人物形象。
看了一会儿,他勾掉了两个名字。
“这两个人感觉还不太安心,暂时先别派出去。”
阿德点点头,却并不离开:
“另外海阳询问是否要给那些劳工武装,这样他好编排作战序列。”
唐健思索片刻,反问阿德:
“你觉得呢?”
“用人不疑,既然要他们上战场拼命了,那就一视同仁地对待。除了火枪不给,【创建和谐家园】,近战兵器,还有护身甲都统一配发。但在安排队形时要把人打散,和我们自己人混编。双方人数比是三比一,完全可以控制住。”
赵立德很有把握的回答,显然早就有了答案。旁边庞雨也点头赞同:
“不错,我也这么想。我们地人大都是专业人才,不可能总用来打仗。迟早要招募本地军队的,以后这些人就是现成的中下级军官。”
见他们俩都同意,唐健也点头:
“好吧,告诉海阳,尽量把他们分配给军事组的同志们作副手。将来多半会是隶属关系。让他们现在就互相熟悉起来……嗯,既然把人武装起来了。在培训方面也要跟上。让他们和我们的人一同训练好了,【创建和谐家园】靶场也向他们开放。”
算是又解决掉一桩事情,不过麻烦事从来都不会减少,只会越来越多。
“还有一件事情,军事组负责日常警戒的小伙子们最近抓到了不少陌生人,凌宁想知道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