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短时间内随便挖个坑用挡板隔一下做个简易厕所问题不大,但我们如果长期居住,就必须设置化粪池,否则难免污染环境,甚至引起传染疫病!”
“这么严重?明朝本来也没化粪池啊。我看当地人的厕所比我们现在用的还要简陋,随地大小便也是常有……”
庞雨对医疗卫生方面也不算全然外行,不过接下来两位医生所阐述的一番理论却让他吓了一跳。
——每个人身上都携带有细菌,一般来说人体身上的菌群总是适应周围环境的。在现代,能够生存下来的细菌都是经过无数杀菌药物考验的幸运儿。可对于穿越者来说,他们忽然来到这个全新,陌生的环境,而这个环境中是没有人造杀菌剂和抗生素的。
那么,一个很实际的问题:穿越众身上所携带的细菌和他们本身一样是超越了这个时代的产物。在这里它们属于“超级细菌”,本地环境根本制约不了它们。如果这些细菌传播开来,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将产生什么影响,那是谁也不知道的。
“有可能将是一场生化灾难,我们自己没事,但我们周围古代人的免疫系统则完全无法抵抗我们从现代带来的菌群,从而导致大规模传染病的流行!而且无药可治!”
医生们总是喜欢把事情说的严重些,不过庞雨也不敢说他们的话没道理。到现在为止大家和当地人接触不多,好像也没引发传染。不过既然想到这个问题了,就肯定要设法避免。
设置化粪池就是一个很实际的处理方法,人体内肠道含菌量最高,粪便是最主要的污染源,通过化粪池对粪便进行发酵化处理就可以有效杀灭大部分病菌。
既然把化粪池提到了这样的高度,建造厕所也就成为当务之急了。不过庞雨在仔细听了胡雯对新建厕所的要求后,禁不住苦笑不已。
“好吧,女士,你要求的可不单单是一间厕所,还要求它具备淋浴功能……还需要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处理一些私事?……当然,会安装电灯的……好好,我会仔细考虑。”
功能要求这么复杂,就不能直接在地面上画图样了。庞雨不得不去王若彬的机器房跑一趟,请他帮忙做了一套绘图工具,包括一号图板,丁字尺和三角板,虽然都是木质,但因为是用工业量具分出的刻度,精确性相当高。
自从大学毕业以后就习惯了电脑绘图,已经有好多年没碰过这些东西了。庞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倒是有全套绘图软件,但没有打印机和绘图仪,他总不可能把笔记本摆到工地上面去对照施工吧。
好在当初在学校里受到的基础教育还是比较扎实,只用一天时间,庞雨即绘制出全套的建筑施工图,包括细部大样。之后把图板三角尺借给陈俊让他配结构,庞雨自己则动身去城里城外到处找建材。
这次要建造的房子虽然规模不大,但等级档次却不低,不能再用茅草棚凑数了。胡雯在提要求时还特别注明要用砖头砌墙,这女人上下嘴皮子一碰倒简单,也不想想让庞雨去哪儿找砖头?先前厨房里用的砖还是拆了院子里半堵残墙才有的,这点数量远远不够啊。
中国古代用砖历史很悠久,秦汉时期就有砖了,不过那时候的砖头除了城砖以外就只有一种用途——造坟墓。汉代墓地里甚至挖出过企口砖和空心砖,但活人不用。
就算是到了中华文明最为璀璨的唐宋时期,其建筑物普遍还是用泥胚筑墙。唐代的建筑风格特色就是“斗拱雄大,挑檐深远”——这可不单单是为了美观气派,主要还是怕雨水溅到墙壁上。
回想中国建筑史,庞雨觉得自己还是蛮幸运的,正好穿越回了明朝——在明代民居建筑已经大量使用砖砌。明朝的制砖技术应该说已经很成熟了,当年朱元璋皇帝大修南京城墙,命令全国各地都要供奉城砖。为了防止假冒伪劣,砖头上还要刻上制造者的名字,籍贯。直到今天,在南京遗留下来的明城墙上,依然清晰可见当年那些烧制工匠的名讳。
[牛文无广告小说奉献]
十七 关于俘虏的新问题
不过在街道上转了一圈,庞雨才发现自己高兴早了。教科书上确实是说明代砖砌民居已经普及,可海南这地方明显落后于时代——这里的大多数房屋风格仍然更接近于宋代,还是以木骨泥墙为主。承重构件用木头柱子,而分隔构件——墙壁则是多用枝条编成篱笆,然后再抹上泥土构成。
还有些房子是少数民族风格的吊脚楼,用竹子编的,看起来挺轻巧,隔湿隔热。庞雨打算有空效仿一下,只不过当地人习惯把猪养在楼板下面的空间,那股味道天知道他们怎么受得了。
城市很小,随便转转也就到头了,似乎除了县衙门,县仓库,文庙这几处比较重要的地方,整座县城里就没用砖砌的房子了。县仓是自己住着还打算加固呢,县衙文庙似乎也不大好拆,庞雨可不想因为一间厕所引起公愤。
最后走到城门口时,庞雨终于找到了他要的东西——城墙砖!虽然临高县城大部分城墙都是土坯结构,但在靠近城门这一段,墙体上还是包裹了一部分砖石的。
“决定了,实在没法儿就来拆城墙,这应该没人阻拦……”
城门当然早没了,那天被悍马撞倒的木栅栏碎片迄今仍散落在城门洞里,本来门口还有几个土兵在看守着——好象在古代进城是要交钱的。不过自打穿越众来了以后他们每天都要进进出出城门几十次,而每次门口士兵看见他们就逃得老远,到现在城门口干脆没人把守了。
出城之后又找到一处窑口,就在县城南郊附近。那里主要是烧制陶器瓦器的。不过庞雨也看到了有烧制好的成品砖在。数量不多,规格尺寸很乱,有些明显是城砖和墓砖,但没关系,知道这里能烧砖就行。
如何得到这些砖头倒没要庞雨多操心——他回去只是跟唐健解席他们打了个招呼,这两位二话不说就带着那群这些天来【创建和谐家园】练的嗷嗷叫的小家伙们,推着两辆平板车出门去了。没多久两大车乱七八糟的砖头被拖了回来,连墓砖都没放过,看来是把窑口的存货搬空了。
当然解席严肃表示他们绝对没搞日本鬼子那套,拿这些砖头是付了钱的,付了多少?一块钱——从现代带来的,一个亮晶晶的壹圆硬币。
不过庞雨很不厚道的猜想人家肯卖多半不是因为硬币,而是因为唐健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上面那口明晃晃的刺刀——这帮家伙专门上了枪刺跑去买东西,一看就知道居心不良。
其实穿越众来的第一天就杀了那么多人,连仓库都抢了,就算再抢一车砖又咋样?偏要玩红白脸这套把戏……庞雨心里是有点不以为然的,不过解席却很兴奋,说这是和当地人交流的成功第二步,他也就不好泼冷水了。
砖的问题解决了,灰泥相对就要简单很多——找些干净的石灰岩,砸碎烧透就是生石灰。按比例拌上沙子,就是标准的水泥灰浆。至于石灰岩……正好刚刚找到一条矿脉。
技术员黄建成同志于两日前返回了营地,他和几位熟悉勘探测绘的同志把临高县城周围的矿业资源情况大致调查了一遍。虽然在穿越众手里有一本《全国省级矿产资源规划图集》,零七年的最新版,详细介绍了全国各地的重要矿产资源。但具体到临高县这个小地方,还是要人力去亲自勘探明白。
黄铁矿石,石灰石,芒硝,煤块……勘探队里那个名叫舒中的小伙子满脸兴奋神色,从标本包里拿出一块又一块的矿石,临高县还真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虽然矿产的资源量都不算多,不过至少满足初期发展是够了。
“该有的都有了……”
黄建成满心迷醉的抚mo着那些铁矿石,以及至关重要的煤——有矿石,有燃料,他这个上海宝钢的优秀技术员终于能干老本行了。
“不该有的也还是没有……”
解席很失望的注意到矿石标本里面没有硝石,这意味着目前至关重要的【创建和谐家园】生产依然缺乏主要原料。在没找到高品质硝石矿以前,他们不得不继续依靠堆肥来获得土硝,而这种方式效率低不说,对人的鼻子也实在是一种摧残。
“我们会继续找的,硝石并不是什么稀有矿,全国各地到处都有。”
舒中知道解席在想什么,很善解人意的宽慰他。这个矿产及石油天然气勘察专业的小伙子自从工作以后就天南海北到处跑,对钻深山老林子非常的适应。大伙儿来到明朝已经超过一个月,他在城里呆的时间不超过十天,其它大部分时间都在野地里泡着,要不是有对讲机联系,还真让人担心呢。
“知道……辛苦你们了……”
解席向他点点头表示感谢,然后冲着外面大叫:
“化学组的,进来辨认矿石,你们可以开工了!”
…………
矿脉被找到,可采煤采矿却是地道的辛苦活,虽说这些矿产基本都露天没啥危险,但让现代白领去干矿工这种事情还是太浪费人才了。
差不多是到了动用那群俘虏劳工的时候了。
那群俘虏已经将养了二十多天,一些轻伤的差不多都痊愈了。至于重伤员,以这个时代的医学条件重伤员基本活不下来。就是有现代医生帮忙施救,没现代药物配合也是白搭。
这二十几天里他们几乎每天都要打一次架,负责管理他们的阿德当然不会阻止,反而有意无意的推波助澜。用阿德的话说——如果这些人抱成一团铁板一块,那我们自己可就危险了。
现在俘虏队伍里,海盗派与政府军派已经彻底对立起来,两派看对方都是死敌,对管理他们的穿越众反而更抱有好感。这也难怪,穿越者们是用现代的人道主义思想来对待俘虏,受伤的给予治疗,吃饭方面虽然量少一点质可不差,基本上穿越众吃什么俘虏也吃什么。
这种平等对待在第一天还差点酿出乱子,当那些俘虏看到给他们的主食居然是白米饭时,一下子都躁动起来。很多摆出了要拼命的架势,反把送饭给他们的黄晓东吓了一跳。
后来还是王海阳等人操着大枪杀气腾腾冲进来把事态平息,仔细一问原委却让人哭笑不得——这些人在原来住的地方也就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白米饭,平时都啃糠饼的。看到守卫者居然给他们白米,还以为是断头饭呢。
“【创建和谐家园】,不是专门做了杂粮饭么?”
庞雨其实很细致,专门关照过这件事。他倒不是想别的,只是觉得一开始不能让俘虏吃太好,免得后面阿德没手段去笼络他们。结果追查到厨房,李大厨师很委屈的告诉他们——杂粮饭都让咱们自己人吃光了,就剩下白米饭了……
所以以后也就懒得区别对待了,穿越众手里不是没有米糠,不过真想把糠皮给人吃,别的不说,老外杰克这一关就过不了。这位老兄虽然在伊拉克待过,大家平时起哄时都说他肯定参与过虐待俘虏,但真正碰上事情,他那份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还是挺让人佩服的。
除了在精神上予以安抚,在思想改造上穿越众也深切继承了某党一贯的特长手段。这些俘虏将来作为劳工,肯定是要和穿越者进行交流的,要交流首先语言要能互通吧?可海南这地方十里不同音,不要说俘虏和看守,就是这些俘虏之间彼此说话都未必能听懂。在现代人耳中他们说话都跟鸟语差不多,就连黄晓东,叶孟言这些本地人都难以理解。
穿越众们来自天南海北,也都没什么语言天赋,这辈子要学会海南当地的土话怕是没啥指望了,但人要有逆向性思维不是?现代人不会说本地语言,难道就不能让这些明朝土人学会说现代语言么?普通话作为国家推行的标准中文,应该是一种比较容易接受的语言。鲁宾逊一个人都能教会星期五说英语,凭什么我们这么多人就教不会几个海南土著普通话?
当庞雨在内部会议上提出这个想法时,着实雷倒了一批人。大家先是觉得匪夷所思,不过仔细一想,好像还真有几分道理。
“那具体谁来教他们说话,你自己?”
凌宁笑着询问,现在他们这群人中间基本还是施行“谁提议谁实施”的原则,谁若是觉得自己能做点什么,没问题,你尽管放手去做——只要你有能耐说动别人帮忙,否则就自己单挑吧。
不过庞雨显然早有谋划。他在整理物资的时候专门调查过:包括他自己在内,这群穿越者中间足足有二十来个人带了笔记本电脑,轮船上还有个娱乐室,里面有许多DVD碟片,再加上一台投影仪,找块大白布做屏幕,这不就是一座很好的电影院么。
“给俘虏放电影?”
大家再一次被这个建筑师匪夷所思的头脑所雷到,怎么尽是些稀奇古怪的想法。
不过最后,这项提议还是得到了通过,反正失败了也没什么。
在第一部影片的选择上庞雨颇费了一番心思,要能给那群土包子足够大的震撼,要能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最好还要能让他们对穿越众感到敬畏……条件挺苛刻,不过他手头正好有一部影片完全满足这个要求。
《满城尽带黄金甲》!张大导演的巨作,视觉和色彩效果那是没话说,剧情虽然按现代人眼光来看老了点,不过那些俘虏肯定没看过《雷雨》,所以也不用担心他们喝倒彩。而且这部涉及到的一些元素:皇权,父子,男女,阴谋与背叛,当然还有那著名的深【创建和谐家园】……把这些东西放给明朝人观看将产生什么后果?即使是些最底层的士兵和海盗,庞雨也对他们的反应挺好奇。
[牛文无广告小说奉献]
十八 发哥周董的王八气
发哥周董的王八之气果然非同小可,这次播放取得了极大成功。正如庞雨所料,那群土包子们被彻底镇住了。
当那些俘虏第一次看到墙壁上一块白布竟然能出现清晰影像的时候,所有人都近乎疯狂,庞雨不得不中断放映并花了不少时间来向这些人说明:屏幕上出现的只是一些连续画面,类似皮影戏而已。但即使这样反复说明了,在放映过程中仍然有人不时企图绕到荧幕后面去,想找出藏在后面的演员。
此外当画面上出现皇帝皇后的时候,绝大多数明朝官兵立刻跳起来直挺挺跪在了地上,而一贯和他们针锋相对的海盗团伙这次居然没嘲笑,有几个积年老盗居然也哆哆嗦嗦一副要下跪的样子……这些人的皇权思想当真是根深蒂固,迫使阿德不得不赏了他们一人一脚,总算让这帮家伙能直挺挺跪着把电影看完而不再嘭嘭嘭猛磕响头。
另外一些年轻人则显示出相当剧烈的生理反应,毫无疑问,对于这些纯朴的明朝乡巴佬们,这部影片的尺度实在太大了点。好几个小年轻竟然面红耳赤的差点当场出丑,然后被一大帮成年人善意或者不善意的轰然嘲笑——尽管那些成年人自己其实也很狼狈,被现代化妆术包装起来的影星可远非他们家里黄脸婆所能比。
在这一次放映之后,那些俘虏对管教的态度立即截然不同了,本来只是单纯的畏惧,而现在却明显带了崇敬和羡慕之情。他们和穿越众交流的yu望也明显强烈起来,而这正是庞雨等人所希望看到的。
此后又给他们放了几次【创建和谐家园】,不过后来给他们看的却是《动物世界》或者《国家地理》,赵老师那丰满醇厚的男中音毫无疑问是最标准的普通话活教材,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也很容易让这些人理解和接受。
每天都能吃上白米饭,还能看到这种神奇的活动画片——有些聪明的俘虏已经学会了说“电影”这个名词,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不过大多数俘虏却本能的感到不安,他们总觉得这些享受背后隐藏着什么。
果然,在接受电影教育大概十天以后,所有俘虏被集中在一起,聆听管教大人的训话——他们现在已经能基本理解现代人的普通话了。
按照阿德的管教策略,对这些家伙应该采取红白脸政策,一方面要让他们体会到穿越者的人道,另一方面,也必须始终让他们保持敬畏之心。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先前那场战斗给这些俘虏造成的震撼已经足够大了,只是为了避免前一段时间的人道对待让这帮【创建和谐家园】得意忘形,还需要稍微强化一下他们记忆。
解席,唐健,王海阳,北纬,这几个负责扮演黑脸的角色不声不响站到了这群俘虏两侧,他们都穿了军装或是迷彩,现代军服肯定不象古代甲胄那样威武耀眼,但王海阳和北纬两人手持的雷明顿M870足以让这些俘虏回想起当日的血肉横飞。
老外杰克和胡凯两个大个子也被拉来凑数,他们俩一个身高达到一米九,另一个也有一米八五,按照美军军姿:双手背后,双脚分开与肩齐平,就这么面无表情的站在两侧,很是有几分煞气。
会场上一下子安静了,有几个老油条原本还在低声谈笑猜测是不是又能看到什么过瘾画片,这时候却都神色紧张起来。一些年轻的小家伙双腿甚至开始颤抖。
难道要被砍头了?这些人被俘虏以后没少猜测过自己的命运,倭寇一向是很残暴的,但这些外来者的表现似乎不象是倭寇……果然,既没有打也没有骂,在这样一个气氛下庞雨很平静的出场了,也没说什么大道理,只是告诉这些人——他们犯了罪,要为自己的罪行作出补偿。而且这些天来他们消耗掉的物资药物也不能白吃白用,所有这一切都要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
不劳动者不得食,这句最简单的普通话庞雨相信这些本地人肯定是能听懂的。他们的反应也正是如此,很多人在听到仅仅是要求他们干活儿以后反而大松了一口气。这些人在原来的卫所或是海盗窝子里面也只是些底层人士,天天被支使干杂活的命,对于劳动是一点都不排斥的。先前穿越众把他们养起来不用干活儿反而让这群乡巴佬深感不安。
此后阿德又上来宣布了一些劳动纪律,比如企图逃跑将被直接打死之类,并没有做太多的恫吓,因为没必要。这些人已经领略过现代枪支的厉害,他们眼中的畏惧神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反倒是后面的一些奖励措施让这帮本地人兴奋不已,奖励的东西很实在——食物。干活努力的人将可以得到比现在多一倍的食物。为了防止这帮土匪造反,先前给他们的食物定量一直很少,虽然是很好的白米饭团但一人也就一小团,两口就下肚了。所以这段时间俘虏们一直处在半饥饿状态,不过他们倒一点没抱怨——据说在原来地方他们有时甚至吃得比这还少。
为了抢食物他们之间没少打架,阿德这缺德的家伙每次发放食物时都会故意稍微多给一点儿,既取得了俘虏群体的好感,又在他们内部制造出矛盾。就为了这一点儿多出来的饭团俘虏群常常打作一团,海盗派和官兵派就是这样划分出来的。而阿德却把这种打斗称为日常运动,说要借此消耗掉这帮土匪体内贮存的卡路里。
公元1629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在琼海207号轮搁浅明朝后的第四十天整,解席,庞雨,赵立德等人带着一支由明朝本地人组成的工程队伍,雄赳赳气昂昂跨出了临高县城大门,出发前往城外一个小煤矿去采掘矿石。
庞雨走在队伍最后面,离这群俘虏远远的。这帮家伙现在可不是手无寸铁了,发给他们的工具包括铁锹,撬棍,还有钢钎和锄头,都是现代化的钢制产品,质量比他们原来用的武器都要好很多。这些人若趁机暴动起来杀伤力很可怕的。虽说唐健带着军事组成员远远跟在后面,但真闹起来眼前亏是吃定了,庞雨一边往前走一边却不时朝后面看,随时做好撒腿逃跑的准备。
解席对他的表现很不满意,多次告诫他不能在这些俘虏面前显出胆怯的样子,若被俘虏看出他们这边也在害怕,肯定将会引来【创建和谐家园】烦。庞雨知道他说得很对,但总归还是难免紧张。头脑再怎么冷静,思虑再怎么细密,和解席这个当过兵的相比,他先前毕竟只是个办公室宅男。
不过最让人佩服的还是阿德,他真是一点都不害怕,身上连枪都没带,就这样空手而满不在乎的走在那群俘虏身边。不时还跟几个头目交谈两句,从头至尾都是一种很自然的放松。阿德好像也没当过兵,怎么能如此镇定?庞雨对他钦佩不已,事后还专门询问。
而阿德依然是那副浅浅的笑容:
“其实也没啥,不过是熟悉本行罢了。你要知道人是一种从众的动物,但又习惯于服从规则。任何暴动事先没有串联是很难发动起来的。这些人内部已经分裂,想要串联本身就不容易,我又故意接近其中那些最活跃的,倘若真有什么不好的苗头,就一定能事先看出迹象。若离得远远的,接触不到他们的言行,反而容易出乱子。在看守所里管教经常要找犯人谈心,就是这个因素。”
“不带枪是因为没用,真要发难的话,枪肯定会被抢走的,反而对我自己构成威胁——我不带枪他们还会想着抓我做人质,如果我身上有枪他们一定开头就下杀手。”
“即使是最凶猛的野兽,只要了解它的性情也没什么可怕,所以才会有驯兽员这行当。这些古代土人比起我以前接触的罪犯来,根本就是一群纯朴的小白兔,只要把握住他们的思想脉络,应付起来轻而易举。”
阿德的一番话让庞雨大为叹服,术业有专攻,行行出状元这句话还真不是白说的。
事实也确实如阿德所料,这些俘虏——或者现在应该改称劳工,一直都很听话好用。开头几天还都有军事组成员远远监视着,到后来基本上就不需要多派看守了,解席曾故意试探着给他们逃跑的机会,却也没人偷溜。再后面干脆就是工程组成员单独带着这群劳工干活儿,连看守都不用派了。按照阿德的建议,工程组成员身上都不再携带武器,这样万一真有劳工造反,他们也只是被挟持做人质,而不会轻易被杀害。
这些人的工作积极性也不低,庞雨给他们每个人都划分了工作量,每天超额完成的人将得到食物奖励,而偷懒的则只配去啃糠饼。在实际操作中间糠饼基本没派上用场,大多数劳工都能得到额外奖励的食物——其实也不过刚够他们吃饱而已。
[牛文无广告小说奉献]
十九 第一次经济危机及其解决之道
这七十多个壮劳动力的加入极大缓解了穿越众正面临的人力资源紧张局面,铁矿石,石灰岩,煤炭……大批矿产被送往需用之处。等矿石挖够以后庞雨又带着他们到城外砖窑学习制砖,采用标准模具法,烧制出大批现代标准240X120X60的标准青红砖,有了标准砖和水泥砂浆。庞雨终于可以按照他所习惯的现代建筑方式来设计房屋了。
烧好砖之后便是砌房子,在讲解砌砖技巧,主要是丁和顺的问题上庞雨费了很大功夫,不要说那些古代人,就是身为现代人的普通工程组员也大都没做过这个。实际上庞雨自己也没做过,只是在工地上待的时间比较长,以前看工匠师傅们做过。等他亲自来操作的时候,感觉还是蛮生疏的。
胡雯女士所要求的高档厕所终于完工,别看这一个小小厕所,其背后却是一整套的现代建筑体系在支撑,能够建成这个厕所也就意味着穿越众已经能够在明朝初步重现一些简单的现代化建筑结构体系,这对于他们下一步的建设工作至关重要。
最终成品是一个长方形建筑。三米高,单面斜坡屋顶,屋面仍然用茅草遮盖——在这个问题上,庞雨遭遇到好几位女同志的强烈【创建和谐家园】。但他却表示无可奈何:在斜屋面上均匀,牢固的铺设瓦片是一件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据说古代工匠师傅做这活儿的时候往往都会把徒弟支开。在现代大概只有园林工程队的师傅们还掌握着这门手艺,但对于庞雨这个以前只习惯于在电脑前面画图的办公室动物来说,这门手艺他并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