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边戎》-第4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ÑîÓ¦÷èÎÅÑÔЦµÀ£º¡°Äã±È±ðÈËÁìÏÈÒ»²½£¬Õâ¾ÍÊǺô¦£¡¡±

      第五十八章 开发大流求(下)

        海上风向洋流渐转,商船开始南下。林翎得了杨应麒暗示后,将米价逐日下调,加上开始有商人闻风从高丽、辽北等地运粮过来,米价便渐渐从五六倍于泉州的价位上降调下来,到最后虽然仍比江南高出五六成,但总算是在商人们的承受力之内了,到此津门第一次可怕的粮价风波才告平息。

        林翎买了两船的人参、琉璃、貂皮、北珠、战马,满载而归。林家大船扬帆时杨应麒就在欧阳适的座舰上,看着那标有林字的旗帜消失在海平线。

        欧阳适指着林家南下的船说道:“两船大米就换了两船宝货!这钱他也真敢赚!”

      ¡¡¡¡ÑîÓ¦÷è˵µÀ£º¡°ÕýÊÇÓÐÕâÑùµÄ¼ûʶ£¬²ÅÓÐÕâÑùµÄ´ó²Æ·¢¡£¡±

        欧阳适道:“这个福建子!不但有见识,而且人也长得漂亮,不知他有妹妹没有。”

      ¡¡¡¡ÑîÓ¦÷èÆæµÀ£º¡°ËûÓÐûÓÐÃÃÃùØÄãʲôÊ£¿¡±

        欧阳适笑道:“有的话我就上他们家提亲去!哥哥长成这样,妹妹肯定也好看!”

      ¡¡¡¡ÑîÓ¦÷è΢΢һЦµÀ£º¡°ËûÓиöÂÏÉúÃÃÃõģ¬¿ÉϧÁ½Äêǰ²¡ËÀÁË¡£¡±

        欧阳适奇道:“这种事情你怎么也知道?”

        杨应麒道:“这次我和林翎聊过之后,陪他游了一趟管宁学舍。林翎对我们管宁学舍赞不绝口,决定把他一个弟弟留下来读书。”

        欧阳适冷笑道:“他到底是看中管宁学舍?还是看中我们的实力?”

        杨应麒笑道:“是哪样都不要紧。反正他这个弟弟聪明得紧,我们学舍正缺这样的学生。”

        欧阳适哈哈一笑道:“你知道林翎有个孪生妹妹的事情,想必就是和他弟弟闲聊时得悉的了。”

        杨应麒微微一笑,取出海路图,说道:“言归正传!这次林家虽然赚了不少,但到最后得益最大的其实是我们。”

        欧阳适笑道:“我就知道你的鬼心思想的比谁都远!经此一事,只怕明年就有大批的商船跟风而来。第一家运粮来的赚大钱,第二家运粮来的赚小钱,第三家只怕就要赔本钱!”

        杨应麒微微一笑说道:“我不会让他们赔本的,要不然后年还有谁会运粮给我们。不过靠他们从大宋走私粮食出来并非长远之计。米粮是国家根本,大宋朝廷再怎么【创建和谐家园】也一定会严加看管的。这次我让林家、陈家帮我们在大流求岛募民种茶,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茶只是一个引子,我真正要的,还是粮!”

        欧阳适沉吟道:“那个岛能给我们带来多少粮食?”

        杨应麒道:“这就要看开发得怎么样了。这个大岛雨水充沛,气候土壤和江南相近,正好招募江南、福建的农夫种占城稻。大宋良农为天下良农之最,江南良农又为大宋农夫之最!天下事以人为本,农事亦然。若有农夫良地,则粮草唾手可得。”

        说到这里,杨应麒叹道:“这几年江南大兴花石纲,祸国殃民,民生日见窘迫。我们募民开垦,一来是为自己,二来也是多给他们谋一条生路。我曾问过林翎,他说这些年东南沿海已经开始发生民多地少的情况,渡海过去谋生的早有其事。不过大多是在福建、两浙、广南活不下去的穷苦人家才会过去铤而走险。他们在那边小打小闹,也没成多少气候。而且岛上土著凶顽,盗贼丛出,就是有一点收成也没保障。所以四哥你此去第一要务除了择港开寨,就是要想办法平息海盗之患。等大流求岛的生计好过了,不用我们去招募也会有人来归的。”

        杨应麒指着大岛北端岛:“我们先北后南。我在古书上知道这个岛北边有个很好的良港可以靠船,只是我没亲自去过,不知那个良港的具【创建和谐家园】置。但以四哥的大才应该可以找到。我们靠港布寨,沿寨种植,渐拓渐远,慢慢地就会形成村落与城镇。以这个港口为据点,可以逐步将岛上的海盗全部清理收服。教化普衍之后,还可以慢慢地把土人也纳入我们的统治之下。”

        欧阳适沉吟道:“自津门至于流求,海路千里,只怕这边难以掌控。到头来费了偌大钱财却没收成,岂不可惜?反正我们复州辰州还有大片的荒地没有开垦,为什么不先募人开垦这些荒地,而要舍近求远?舍安求危?”

        杨应麒道:“海路遥远,正好激励我们的船厂不断进步。浪涛再凶险,挡不住敢冒险想发财的商人!泉州离津门也有千里海路,可黄旌、林翎他们不也都过来了么?其实开头两年我也不盼它有大收成,只要在那里的人能站稳脚跟就行。说到收益,那也当是三五年后的事情。”

        他顿了顿又道:“辽东自然也是要开发的。这个半岛的潜力若完全激发出来,五年内我们的粮草可保不缺。可是五年之后呢?我们总不能永远龟缩在这里吧?可如果我们在陆上扩张,无论向北向西扩张都会遭人猜忌。只有向暂时还无人注意的海岛进发,才能在不被人察觉的情况下壮大我们的实力!”

        欧阳适又道:“此外尚有一难,这个大岛离福建太近,离辽东又太远,只怕我们的作为难以瞒过大宋朝廷。我们汉部的水师根基浅薄,斗不过大宋水师!”

        “这事我也考虑过。”杨应麒道:“不过幸好大宋朝政【创建和谐家园】,燕云和西北的事情已经让他们自顾不暇了,只怕对东南海外不会那么上心,就算注意到一时也不会有大动作。只要四哥你想办法让东南沿海的官吏在这件事情上得些好处,他们自然会帮着‘瞒上’。只要能拖个三五年,我们的根基就扎下了。更何况三五年间,天下大势只怕又有大变!到了那时候,只怕就再不是今日这般局面了!”

        杨应麒指着东南海面道:“四哥!那个宝岛和津门南北遥望,一旦开发起来,整个东海就都是我们的天下了!一旦有一个大海作为我们汉部的后方,津门就不再是一个偏僻小港,而是这个大海的中心!而我们汉部的供养,也将借着海路源源不绝!这片海洋是我们汉部的生命线,未来十年汉部所要依赖的给养,将出自你东海王的手中!”

        欧阳适听得全身一震道:“东海王?”

        “是啊!东海王!”

        一天之后,汉部一半的旧水师和六成的新水师以护送南归商队的名义随潮南下。然而这支船队并没有进入明州或泉州。它们在大流求岛北端一个天然良港中停了下来,建起了一个小小的码头,因其地势欧阳适将这个地方命名为鸡笼渡。

        半个月后,林家的海船载着几百名佃农开进鸡笼渡,在粗粗搭成的水寨附近和汉部南下农民一起开荒。

        从北边来的军民对岛上的气候尤其不习惯,来了不到一个月就不断有人病倒。可欧阳适还是坚持下来了,不仅仅因为怕事情搞砸了没脸回去见兄弟,更因为他隐隐觉得,如果这个大岛能开发起来,那他欧阳适将不再仅仅是折彦冲手底下的一个徒劳奔走、刺探情报的小角色!而将是一个独当一面、甚至掌控汉部生死兴衰的头号人物!

        “东海王”的野心激励着欧阳适在这个恶劣的小港渡过了政和七年余下的岁月。这一季的米、蔗、茶种下去后收成都少得可怜,必须依靠津门和泉州源源不断的补给才能维持下去。

        几乎所有人都在抱怨,不是希望回大陆,就是希望回津门。然而欧阳适却没有半分退却的意思,他以雷霆手段镇压了企图作乱的人,又大发私财安抚了安分守己者。

        这个男人从此刻起不再是一个少年了,萧铁奴那番话对他的【创建和谐家园】,究竟会对整个汉部产生多大的影响,此刻还没人知道。

      第五十九章 公主回家了(上)

        秋风起时,完颜虎别了丈夫、母亲、哥哥、叔婶等亲人,离开会宁南下。

        她母亲大唐括氏不舍,要留她多住半年,完颜虎道:“辽南的农忙时节快到了,我不回去看看心里不安。那些种子都是我播下的,我好歹得看到它们收入仓库才放心。”

        大唐括氏知道劝不住,只好放她离开,却留下了她一对儿女以娱膝下。儿女暂时留在母亲那里完颜虎倒也放心,会宁上下对她这两个宝贝照看得紧,何况她丈夫也还在会宁。

        她晓行夜宿,到东京时正是中午,她也不进城歇脚,继续催马南下。

        萧铁奴在鞍坡听说完颜虎经过,连忙率领一百轻骑奔了出来,一路护送她到辽口才回去。

        到辽口时天色尚早,但完颜虎还是进城来看——这里不比东京,因为辽口已是丈夫的辖地,更是进出辽东半岛的两大入口之一!

        此时辽口已经颇具规模。鞍坡附近的煤泥铁石从辽河南下,在这里停一停,将铁石粗粗加工后便换了海船去津门,煤团则另有一批人加工成蜂窝煤饼等成品,连同煤炉一起南下。

        津门夏季的繁华曾一度令辽南燃料供不应求,这种庞大的需求大大【创建和谐家园】了辽口的经济,光是搬运和制煤便养活了一大帮人。这些工人以及辽口的驻军都需要吃,需要穿,需要住,一个产业繁荣起来后又带动了另外一个产业。加上此处既是交通要道,又有大军坐镇,治安较其他地区为好,商贾都愿意到此置业、贸易。这种良性循环让辽口在短短一年间由一个靠河的纯军事小城寨发展成为一个军事与工商并重的濒海城镇。其规模虽然远远不能和大宋的名镇相比,但活力则或有过之。

        完颜虎在曹广弼和杨朴的陪伴下骑马绕辽口走了一圈,慨叹道:“你们真能干。去年经过的时候,这里还只是一片荒芜,这么短的时间内,怎么会聚拢这么多人?造起这么多房舍?”

        杨朴微笑道:“大辽为了对付我们大金,大举征发兵马粮草,把原本就困乏的国家搞得民不聊生。许多人在老家过不下去了就都往这边跑。那些带着点财物的就租赁一块地方做点小买卖,没钱的就卖手艺,没手艺的就卖力气。一个地方只要能让人过得好一些,周围的人就会聚拢过来的。有了人,还怕盖不起房子?”

        完颜虎道:“这里再过一年半载就比会宁汉村还热闹了,只是地方太杂、太乱了一点。”

        杨朴道:“这是个新城,大家都才来,有些事情自然没会宁汉村那么规矩秩序。不过我们会努力教化他们的。”

        忽闻一阵悠扬的声音传来,完颜虎从来没听过,便问是什么,杨朴道:“是镇海寺的暮钟。”

        “镇海寺?”

        “是一间和尚庙。”杨朴道:“那些和尚是津门那边来的,带着七将军的书信来求一块地建寺。这小庙才建起来不足两个月,便已经有了许多信徒。他们来了之后劝人为善,从富裕人家那里募钱赈贫,收养各地流浪来的孤儿,委实做了不少好事。公主你刚才还嫌这里乱呢!其实几个月前更乱!到处都是垃圾,南来北往的人各操一种口音,往往各依各的籍贯种族而居,常常生事。幸亏事这些和尚,把我们汉部的规章编成了歌诀……”

        完颜虎插口道:“歌诀?”

        “就是可以唱的变文,一时说不清楚,若公主有兴趣可以叫一个和尚来唱唱。”

        完颜虎摇头道:“不用了,你继续说。”

        杨朴继续说道:“这些歌诀都是劝人和睦相处、辛勤劳作、举止礼貌的歌诀。我一听,这些歌诀唱的不是我们在会宁汉村时的规矩?不过内容又有所不同,似乎这些和尚又羼了许多因果报应的东西,我虽然不是很喜欢,但很多部民却愿意信。有好多事情我们下告示晃刀子都弹压不下,这些和尚竟然用一张嘴就摆平了!想到这点我有时候真不知该说什么好!一开始二将军并不赞成让这些和尚建庙,只是却不过七将军的意思。不过见这些和尚来了以后,辽口的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风气习俗日有所进,才知道让他们来这里大有道理。”

        完颜虎听得出神,就要去佛寺看看,杨朴道:“镇海寺规模简陋,没什么可看的。要看不如等到了津门去看看他们的祖寺。”

        完颜虎问道:“祖寺?”

        “就是津门的孤山寺。镇海寺的主持是孤山寺主持慧观和尚的徒弟。”

        完颜虎想了想便打消了去镇海寺的念头,在辽口住了一晚,第二天就走。这段时间杨朴一直在辰州、开州以及曷苏馆部三地来回奔跑,督促协办三地政务,可以说他是杨应麒的分身。现在秋收在望,正好要去津门去向杨应麒述职,便领了一班文武人员,和完颜虎一起回津门。

        他们沿途南下,隔不多远就会看见一片片待收的庄稼。辽口虽然繁华,但完颜虎对那些烟飘尘障的嘈杂其实并不十分喜欢。这时见到这些长势甚旺的田垄才打心里高兴起来。

        汉部对辽东半岛的大规模开发才刚刚开始,半岛原来的居民大都能从汉部公家那里租到牛马铁器,学到耕作技术,得到作物种子,但毕竟人口太少,连同之前南下的汉部【创建和谐家园】,整个辽东半岛的在籍农夫业不过万户,因此完颜虎眼中看到的农田是有一片,没一片,尚不是百里麦穗相连不断的景象。

        晚间他们一行人在原宁州的治所、新安县城外的一个小村中休息。这个小村实在小得出奇,只有二十五户人家。村长听说公主来到连忙跑出来迎接。

        完颜虎看着他眼熟,问道:“你是会宁旧部,是吧?”

        那个村长大喜道:“公主你还认得我啊!我以前在周胜大队长手下干活的!现在是这个小村的村长。”

        完颜虎道:“啊,原来升官了啊,恭喜恭喜。”

        那村长也有些得意:“谢谢公主。我是种田种得好,又认得字,所以就派下来管这些新招的游民。这些人都是西边北边逃过来的,种起田来,那叫糟蹋地方!要按他们那种漫撒种,等收粮,一井地别想收个百来斤!”

        完颜虎回望了夕阳下的玉米田道:“不会啊,长势很不错嘛。”

        那村长道:“哼!还不是叫我给打出来的!”

        “哎呀!”完颜虎叫道:“你怎么【创建和谐家园】?”

        那村长慑懦道:“以前我笨手笨脚的,不也是给公主你打醒的么?”

        完颜虎奇道:“我打过你?”

        那村长道:“是啊,我是辽军败俘来着,被分到民部种田。有一次胡撒乱播的糟蹋种子,公主你看见就来打我一棒,又手把手做给我看。我是从那时候起才用心种田的。”

        完颜虎哦了一声说:“真对不起,我竟然不记得了。”

        那村长忙陪笑说:“公主您快别这么说,我们好多人都挨过你棒子、得过你的指点呢。几千号人,你哪里能一一记得?不过大家时候谈起都说你那是爱深责切。”

        众人一听都笑了,杨朴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会用成语了,看来果然有读过一点书啊。”

        当晚一行人便在这个小村落住下,那个村长奉上番薯饭,不好意思地说道:“猪才养了三个多月,汉部的规矩,不敢杀。”

        完颜虎道:“你做的对。我也不贪口,能吃饱就行。”吃完饭又问起他老婆日子过得如何?

        这位村长夫人却是个高丽人,当初作了女真的俘虏,被这位村长花了两斤茶买回来做老婆,这位村长夫人人长得粗,话说的却流:“离开会宁后,蛮苦的。”

        那村长骂了她一句道:“你懂什么!今年自然苦些,但明年就好了!”

        完颜虎愠道:“你怎么能这么对老婆!”又问那村长夫人怎么个苦法,村长夫人说粮食不大够吃,有钱也没地方买去。问她为什么粮食不大够吃,她又说“都被南边的人骗着买走了”。跟着回屋捧出一大把宋钱来道:“当初听说是津门的人,那是七将军坐镇的地方,想来是七将军的意思,我们才肯换。可换了这堆东西,吃又不能吃,穿又不能穿,有什么用处?”

      第五十九章 公主回家了(下)

        完颜虎一听这话,回视杨朴要问他是怎么回事,杨朴问了那村长夫人当初用多少粮食换了多少钱,又问她家里的粮食够不够吃到收成,听她说“紧巴巴的”,便对完颜虎道:“公主,这位大嫂的粮卖得不亏!之前津门缺粮,所以商贩到处买粮食去津门卖。只要她家的粮能吃到收成就好。等庄稼收起来,她想再卖这个价钱只怕也不行了。她手头的这些钱,够他全家过个肥年的了!”

        完颜虎的神色这才缓了下来,那个村长道:“就是!杨大人说的极在理!公主,你别听她妇道人家的胡说八道!我当初卖粮之前是进县城看过告示的。告示上说只要我们有余粮就尽管卖,错不了。告示上还有说明一斤番薯能换多少钱,一斤玉米能换多少布,都明明白白的。那是七将军手底下的人写的,能亏了我们?”

        辽南各个县城都个专门的物价栏,标有各种重要物资的官方价格,同时会贴出一些政府对农人的指导性意见。这个物价栏看似简单,其实作用甚大,是杨应麒调节辽南物价的手段之一。此时汉部政府在民众间信用甚高,政令执行起来十分顺畅。

        第二日完颜虎离开时,杨朴付了饭宿钱给村长,村长知道这是应有的规矩,也不推辞。

        接下来的路完颜虎走得很慢,她并不急着回辽南,每来到一个村都要停一停,有时候特地过夜。村民们手头粮食紧张,但见是公主过访个个笑着脸供应饭宿。

        不久进入复州境内,复州西北部永宁河一带是完颜虎当初带头开发的,这里聚集着辽东半岛一半的农夫,其中会宁旧部又占据了五六成,因此庄稼长势和其它地方又不一样:一眼望去,不但旺盛,而且整齐。牧场农场错落有序,建设虽然还没有会宁汉村那般成熟,但规模之大则犹有过之。

        完颜虎等人来到这里的时候,一些庄稼已经开始收割,永宁河边等着许多小船,将粮食一船船往海面的永宁小港运。完颜虎问杨朴这些粮食要运去哪里?杨朴告诉她目的地是辽口。

        完颜虎听了心道:“那是要备战了。幸好契丹来得慢,要不然我们如何挨过去?”

        出了永宁县境内,南边的一切对完颜虎来说又开始陌生起来。当第一次踏足津门时,完颜虎觉得自己简直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此时的津门已经过了交易旺季,市集比四五月时萧疏得多,然而商家正好借机修葺店铺,兴建馆舍,因此这个港口小城市简直变成了一个工地。

        公主要来津门的消息早在半个月前就传到津门了,不但自卢克忠以下的官方人马紧张准备着迎接事宜,就是赵观、刘从、黄旌等商人,慧观、证因等和尚都翘首以待。

        完颜虎入城这天,津门北边的道路上打扫得干干净净,卢克忠居中,商人在左,僧人在右,百姓在后拥簇,热热闹闹地把这个看起来半点不像公主的公主接进城去。

        城内大排宴席,主持的是卢克忠,出钱的却是赵、刘、黄、李、林等商人。完颜虎从来没经历过这种阵仗,在会宁时候虽然也参加过大规模宴会,然而她从来都是躲在父叔、兄长或丈夫的身后,而这次她却是整个宴席的核心,每个人都看着她,每个人都恭维她,每个人都奉承她。

        会宁的礼俗极为朴陋随意,就算是在大金皇帝阿骨打面前,大臣重将失礼疯闹的事情也时有发生。然而在这个场合里所有人都显得那么礼貌,所有动作都显得那么拘束,整个氛围让地位最为尊崇的人也不敢轻易失范。

        完颜虎在周到的安排中像一个木偶一样被礼数扯来扯去,手足无措地经历了一天的流程:汉部猛安府第的酒宴、市集的视察、孤山寺的礼佛祈祷……

        一天下来,完颜虎觉得比干一整天的农活还累!她忽然发现:会宁汉村那种平静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她陪着丈夫、陪着汉部一路走来,到最后却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这晚在汉部猛安府内,完颜虎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她总觉得今天似乎少了什么人似的。过了许久,才忽然想起来:“应麒呢?他今天怎么没来?”

        杨应麒自然知道完颜虎要来,也知道卢克忠等人安排了好大的阵仗等着这位大金公主,他不喜欢那种敲敲打打的大场面,然而也不好浇灭津门对公主到来的【创建和谐家园】——杨应麒懂得:在丰收过后,必须有这样一件喜庆的事情来让这个港口的新居民们发泄他们心中的冲动。于是他自己躲了起来,却把完颜虎给牺牲了。

        公主去孤山寺礼佛时,杨朴来到了初成规模的管宁学舍,向杨应麒禀告了辰州、开州和曷苏馆部的情况。这一年来两人一直有书信往来,因此杨应麒对这三个地方的政务其实也不陌生,三言两语间便说到了重点:张浩和王政都十分配合地在政务上接受津门方面的节制,并且已经在政制上将这两个州纳入辽南整个大局中来;曷苏馆部由于在与津门的贸易中得到不少好处,也十分乐意接受杨朴的指点来治理本族。比起大金其它地方存在着或叛或抗的隐患,辽南地区的治理可以说非常成功。

        短短一年间,辽南的在籍人口比汉部最后一拨南迁人口到达时翻了一倍有余。新增人口有一半是来在隐匿人口的显性化,另一半则来自于南北各地的新【创建和谐家园】。由于整个半岛的庶政管理体系已经搭建起来,所以源源不断流入的新人口很容易地被纳入治理之内。在这个乱世,新流入的人民对生活的期望普遍较低,大部分人基本上只要有口饭吃便已经满足了。因此,整个半岛很快就实现了内部的和平与大治。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05: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