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马竞还知道,等他的电子人转化进度达到50%,就会在体内生成一种新的特殊物质,这种被e7u称作“计算蛋白”的物质可以起到类似计算机晶体管的作用。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就是源自数以亿计的晶体管组成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实是在硅半导体晶圆上面用激光刻出一个个微小的晶体管结构),而这些“计算蛋白”的预计效果比硅晶体管强出不止一筹。
等体内“计算蛋白”增加到一定程度,马竞和e7u的计算能力将会大幅提升,甚至他都可以在自己体内虚拟出性能远超普通服务器计算机的虚拟计算机来。
到时候马竞就会从人形u盘变身人形服务器,并且还可以不断增加计算单元提升性能。要不是不能提供真实配置信息,马竞去碾压了传说中的超级计算机排行榜top500都是没压力的。
当然,因为身体结构的限制,最终他的“计算和存储”还是会有一个极限,而这也是为什么e7u的制造者们会把这样高科技的产品满宇宙投放的原因。
在半电子人利用e7u的过程中,他们就会逐渐认识并接受“知识就是力量、计算使用知识”这样的力量观。
最终他们就会在“越多知识越多力量”的感召或者诱-惑下,接受“基地召回程序”,彻底抛弃限制其发展的生物躯壳,变身真正信息态生物——电子人。
至于普通生物七情六欲:喜怒哀惧爱恶欲、生死耳目口鼻,都是可以被完美模拟的,效果比真的还要好,所以完全比不担心。
不过当e7u遗憾地告诉马竞,将来他不能变成真正的电子人时,他并没有感到失望。
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系统受损,导致马竞提前看到了“半电子人”终极形态“葫芦人”。本来e7u的转化引导程序需要一步步来的,关于电子人的信息需要逐步解锁,但是因为系统受损e7u提前向马竞开放了这部分内容。
随着半电子人的不断电子化,他们的身体只需要保证三个功能:维生、近距无线通讯、信息存储。其中前两项目标固定,都不难实现,但是最后一项信息存储的要求却是没有上限的。
后期半电子人的身体都会被越来越多的特殊记忆蛋白撑得改变体型——一个圆圆的脑袋下面是一个看起来软软圆圆的“肥胖身体”,整体成顶个小球的圆锥形,就像经典玩具不倒翁那样。当然,这些看起来很胖的“葫芦人”身上并没有多少脂肪,体重的大部分实际上特殊记忆蛋白。
根据e7u的估算,要放下现在互联网上的所有数据,只需要不到三百克的特殊记忆蛋白就可以了。考虑到网速问题,马竞不觉得自己未来有必要变成那样的“葫芦人”,对于不能进阶成为真正电子人也就没有过于失望,甚至还隐隐有些得意。
毕竟现在还是一个线下强于线上的时代,身材样貌什么的还都很重要。
以马竞目前的审美观,是不能接受变成一个几百斤的大胖子,甚至非人类的。
当然,他也不敢保证,如果e7u没有受损,自己没有看到这些提前解锁的资料,到了99。99%转化度时自己会拒绝成为电子人。
不过世上没有如果,马竞还是很为自己的人类身份自豪的。
……
现在的确还是线下强于线上的时代,在省城图书商厦里面,看着周围的书山书海,马竞由衷地赞叹着。
这幢大厦里面有超过26万种图书,虽然里面大多数书籍要么是马竞不敢看看不懂的专业书籍,要么是不愿看不屑看的言情小说青春杂志,但是置身这里,还是能够让人直观的感受到知识的力量。
稍微感慨几句,马竞直接走向高中教辅区。
他到这里来是为了“看书”来的,出于多种原因,很多最新的高考辅导资料并不会放在网络上,而是优先出版成纸质书籍。因此再把网络上比较好的高考教辅材料一网打尽之后,马竞就把目光转向了各大书城和图书馆。
他看书的速度很快,极限速度一秒钟几十页。但是为了避免麻烦,还是会刻意地“慢慢”翻看(其实还是很快)。不过因为有海量记忆做底,每本书他都只挑重点部分翻看,因此整体速度还是很可观。
当然遇到编写的不错的书籍,尤其是附带有dvd光盘的书籍,他都会记下来,等会离开的时候一起打包购买了。
因为是周四的关系,教辅区的学生模样的人很少,出现在这里的人大多数看起来似乎是四十岁左右的中学生父母一类。所以让进来前还曾经想着,“书店邂逅知性美女,展开一段浪漫交集”的马竞,希望完全落空。
不过这样也好,无人打扰、心无旁骛的马竞还很快就把高中教辅区的书籍浏览了一遍,有价值的内容也都被他【创建和谐家园】进了“人体u盘”里面,然后满意地带着一堆书籍去交费离开。
当然这些内容【创建和谐家园】进了“人体u盘”并不是结束,还需要进行知识梳理,才能变成可以被e7u随意调用的知识信息库。而马竞既选择在脑海里面每日翻看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偷懒直接进行记忆灌输。
当然这种灌输只是灌输概念,在记忆中相关已有知识的旁边增加新知识的概念联系,这样解题时可以快速想起大致内容,并且能够自主通过“人体u盘”获取详细信息。
一想到手里这十几千克重的书籍记载的内容,当载体变成特殊记忆蛋白,重量立即变成以毫克计算,马竞就对身后这座书城不看好起来。风流总被雨大风吹去,纸质书籍以后被数字格式书籍淘汰,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把购买的书籍资料办理了托运,马竞转身走向了电脑城。
第十二章 组装笔记本
本来来省城的目的,就是说要来买电脑,自然要到里面走一趟。
博睿电脑城作为大型电脑城,里面从台式计算机整机、diy配件、笔记本电脑、再到办公耗材、多媒体数码产品等等门类齐全,马竞很容易就找到了他最需要的东西。
完全无视电脑城里面男男女女签单员的卖力吆喝,马竞直接走向各家商铺柜台。询问具体型号、询价、报网络平均价,对方接受就成交,拒绝就闪人,如是几次他已经收集了一大盒各种各样的电脑diy配件。
最后在一家摊位买了15。4寸笔记本屏幕散件,马竞大功告成径直离开。
原本他到电脑城来,其实只是想要买在平县不容易找到的wifi模块的。
至于买电脑,他觉得现在不是好时机,去年2005年号称“双核元年”,amd和intel两家公司都先后发布了双核处理器,据说以后还会有四核处理器发布,谁也说不准八核、十六核会不会在将来出现。
不管未来是多少核,总之以后计算机软硬件的设计会逐渐倾向于解决多任务问题,同时兼顾节能。而不像以前奔四时代狂飙频率,强调单任务效率。
这样一来,现在市面上的单核心处理器以及与之配套的主板、与主办配套的内存都有整体落后淘汰的危险。而现在入手双核平台也不是好时机,两家cpu巨头都在互相攻击对方的所谓双核不是“真双核”、是所谓“胶水双核”。
其实无论他们是真的把两颗单核cpu核心做到一个外壳里面,还是推倒重建,重新设计全新的双核处理器,对于2001年发布的windows-xp系统来说都是一样的,同样运行于xp系统上的软件、游戏都才开始针对双核处理器开始进行优化,现在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当然随着越来越多的系统补丁和软件更新,以及今年新一代的cpu上市,双核处理器得到的支持力度也会越来越大,不过却不是现在。
马竞原本计划是等到上大学以后再买电脑,到那时候今年新一代的“真双核”cpu也都在暑期档发布上市了,正是上全新平台的好时机。不过因为之前他在网吧里面突发奇想,准备制作一款输入法和一款杀毒软件,所以需要买一台计算机回去作为软件测试用。
马竞先得把他自己变成“计算机用户”,然后变成“计算机爱好者”,然后才能编写发布自己的“兴趣之作”——两款蜜蜂软件。
考虑到笔记本太贵,台式机太笨重,最后马竞决定自己组装一台“便携式计算机”。
他从电脑城里面做“笔记本diy组装”的柜台购买了最大号的笔记本外壳、支架和电池,然后去其他柜台购买了一堆台式计算机的配件,再配上15。4英寸的笔记本用tft屏幕。随后找了一家暂时没生意的电脑维修柜台,借来全套工具,开始组装他的第一台计算机。
所谓“便携式计算机”,其实是一个历史概念,因为技术问题,以前的计算机都非常笨重,所以设计师们一直想要设计一款“可以随意搬动的计算机”。为了实现减重的目的,甚至不惜使用5英寸的袖珍显像管,即使这种5英寸单色显像管用起来非常不舒服。
等到lcd液晶显示器被广泛使用,笔记本电脑的概念开始深入人心,便携式计算机也就成了过眼云烟。
马竞的电脑虽然使用笔记本电脑的外形,但是因为使用大量性能更高、同样功耗更大的桌面计算机配件,所以基本上是离不开外接交流电源的。因为它不能像普通笔记本电脑那样,至少可以离开电源适配器一两个小时,因此被马竞称之为便携式计算机。
这台便携式计算机使用了笔记本外壳,灰色abs工程塑料的上盖尺寸350x220mm,从上面看去很普通国产笔记本电脑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从侧面看去就可以轻易看出区别来:它的键盘侧面厚度超过了5厘米!整体重量超过七千克!
要不是路过那家笔记本组装店时,马竞刚好发现有这种巨大体积的笔记本外壳,他也不会突发奇想组装一台具有笔记本外形的台式机。
笔记本diy店推出这款超厚大空间笔记本外壳,是为了方便用户在其中堆砌更多笔记本电芯,以更多电池换取更多续航能力。
马竞在这个笔记本外壳里面塞进了intel奔腾d双核处理器、1gbddrii667x2双通道内存条、台式机945g主板、80gb台式机硬盘,dvd光驱以及geforce6600gt这样的台式机主流显卡。
当然,为这些设备搭配供电模块,废了马竞不少心思。要不是找到了足够小巧可以塞进去的台式机电源,他的计划就夭折了。不过即使这样,为了安装进去独立显卡,他还亲自动手改造了主办显卡插糟,使得显卡pcb可以和主板pcb平行放置,而不像台式机机箱里面一样呈垂直布置。
所以他的这台电脑根本不能算是笔记本电脑,因为除了显示屏和电池模块,里面使用的全部是台式机的配件。
至于散热系统,风扇式散热器自然不能用了,他在这里使用了一个简单的水冷系统,两根水管分别流过cpu和gpu芯片上表面,以及南北桥芯片、硬盘,将他们产生的热量带到整体散热风扇处进行集中散热。而且在笔记本背面还有散热水管的接口,可以在夏天气温过高时外接功率更大的水冷散热器,进一步加强散热。
既然既然键盘里面改得面目全非,屏幕部分自然也要大改一番,马竞在液晶屏幕上面覆盖了一层同样尺寸的电阻式触摸屏。这样可以甩开笔记本标配的触摸板,直接在屏幕上进行更加直观的触摸操作。
本来马竞还准备学习苹果ibookg4笔记本电脑一样,在屏幕背面也弄一个镂空的蜜蜂图案,然后塞一只led灯进去,这样笔记本运行时就会有一个拉风闪亮的蜜蜂图案在背后。可是蜜蜂图案线条太复杂,最后只得取消了这个计划,只能手绘了一只蜜蜂图案在上面。
等到测试完毕,装好最后一颗螺钉,马竞也不开机测试就告辞离开了,留下店铺几名工作人员在背后各种议论不休。
“张哥,你说那小伙的组装本子能跑的起来么?”
“跑肯定能跑得起来,毕竟都是成熟量产配件,没有兼容问题。不过他那个机子就是个鸡肋,重量接近笔记本的两倍,没有便携性。里面还没有电池,平常使用的时候还要插电,没准走到哪儿一直带着他那个外置式水冷散热器,重量就更大了。”
“他这不是没事找事?就为了省两个风扇搞个水冷,增加那么多重量!”
叫张哥的中年人点点头,“其实笔记本水冷是个不错的思路,防尘提高使用寿命,而且还静音嘛。而是桌面显卡的发热也比移动显卡大多了,不上水冷估计带不动。”
旁边年轻人笑道:“其实那小伙完全就是在胡搞,他用那个显卡转接线,虽然把显卡放平了,但是转接线增加了不少电阻,肯定影响显卡的功率,甚至跑不动都有可能。”
张哥点头:“其实他应该专门定制一根转接线或者转接卡的。”
第十三章 无线控制
右手中的mp3插到电脑u【创建和谐家园】接口上,几秒钟后电脑屏幕上出现了“发现可移动磁盘(g:)”的气泡提示,而他眼前的虚拟屏幕上面也出现了“检测到可连接脑盘的设备,是否连接?选择是将连接脑盘并分配相应空间。”的文字提示。
马竞在心里选择“是”,并且选择分配8gb可用空间,很快就看到电脑屏幕上出现了“发现可移动磁盘(h:)”的气泡提示,他才长舒一口气,放下心来。
这只mp3看起来和市面上卖的普通杂牌128mb低容量mp3没有任何区别,其本身也的确是马竞在电脑城买的一只国产mp3播放器。但是其内部却已经被马竞进行了改造,使用另一款袖珍u盘替换了其内部电路板,并且增加了wifi模块和蓝牙模块。
这样一来,使其变成了一只有着mp3播放器外形的u盘,平常使用时其存储功能不受任何影响,但当马竞本人在附近,并且佩戴与之配套的无线手环时,就可以通过贴身的无线手环和u盘内的无线模块建立连接,从而避免像以前那样需要让脑盘连接电脑时,需要手摸电线。
虽然那根u【创建和谐家园】数据线的电压和电流都很低很安全,但是总归不怎么舒服,现在用“无线u盘+无线手环”的无线通信取代了之前的有线连接,顿时感到方便轻松了不少。
为了制作这一对组合,马竞又在省城呆了好几天,原定的归期都推迟了两次。
至于原因,说来挺尴尬的,马竞虽然一脑子知识和经验,但是这些都是都是囫囵吞枣整体灌输进来的,并不算是他自己的,导致马竞的电工电子技术能力没有他自己想象的那么高,因此导致无线套装的开发进度迟缓。
之前制作那台便携式计算机,其实真正需要他动手的只是制作转接线和水冷系统,其他工作都是简单的安装固定上螺丝捏卡子罢了。而这两项工作都有详尽的教程,难度也不太高。
而他的“无线u【创建和谐家园】”计划技术难度却大大提高了,无线模块的识别与驱动需要额外设计一部分硬件电路,辅以修改后的驱动程序,还要保证可以装进u盘的小小躯壳里面,工作难度工作量和很大。
马竞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加投入的扑进相关资料里面,广泛搜集、仔细阅读、小心实践,加上又购买了一批贴片元件,终于设计制作出了相关电路,使得两种无线模块可以无障碍兼容。
但是因为他的自制电路体型较大,原来计划的u盘外壳里面放不下,只好重新买了几只内部空间够大的低端mp3播放器进行改造。
其实网络资料显示,早在2002年,一家名叫bilian的公司曾经发布一款双芯片组trueradio,就融合了wifi和蓝牙功能,售价35美元。不过该公司在2003年被intel(英特尔)收购,技术也被融合进intel迅驰技术里面了。市面上的蓝牙和wifi芯片暂时还没有二合一版本,让马竞郁闷不已。
搞定了无线u盘以后,无线手环就容易多了,这当然是因为马竞的身体比普通计算机更擅于识别陌生电子产品,从而可以大大简化相关电路的设计。
唯一的难点只在于挑选合适的电池与手部外壳。
没错,这只无线手环的外形是一只电子表的样子,也的确具有电子表的计时功能。
之所以选择电子表外形,一方面是为了伪装,塑料手环比较少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运动式电子表的表壳一般都比较大,可以容纳更多电子部件,尤其是电池。
无线u盘上面的无线模块可以依靠计算机u【创建和谐家园】口供电,但是无线手环就只有依靠自身电池了。这也是为什么马竞会同时使用wifi和蓝牙两种无线模块的原因——蓝牙芯片虽然传输速率低,但是功耗也小得多。系统可以根据传输任务的繁忙程度自动决定启用哪款芯片,甚至在没有传输任务时关闭芯片,从而能够大大降低电池消耗。
马竞的电子表背盖特意选择是塑料的那种,但上面多了12个沿圆形背盖边缘等距排列的铜点,其实就是无线手环的信号触点,通过皮肤接触与马竞的脑盘取得连接。
原本人体皮肤就可以传导电磁信号,脑电图、心电图这些现代医学检测技术便是源于此,甚至很多人还幻想着更进一步通过电击读取识别脑电波信号,从而实现“脑波意念操控”,这可是比“手动操控”、“声音操控”更进一步的终极人机交互方式。
马竞以前看过的几本网游小说里面,大多都有类似“意识操控虚拟头盔”一样的设定,玩家们只要戴上游戏头盔,就可以脱离身体-的束缚,用意识感受99。99%的超高拟真虚拟世界,对于游戏角色的操控体验也非常流畅如意,完全身随意动,仿佛意识穿越时空,来到另外一个世界,附身另外一个身体一样。
而现在据说已经有一些人在研发“脑波意念操控”了,一开始马竞他们同学听说以后还觉得非常不可思议,感到很科幻,但是等详细了解以后,却都纷纷失去兴趣。
早在2003年的韩国汉城大学举办的“dicon2003”展览上,就展出过一个有趣的“脑波控制器”,让玩家能以脑波控制游戏进行,摆脱了用手控制手柄或键盘鼠标。不过这样的操作方式需要在人体头部前额皮肤上贴上若干个传感器,可以接收到人脑散逸出来的微量脑电波,然后根据一些算法,将脑电波的特殊变化归纳起来,作为控制信号。
因此这种技术现在有两大难点一直未能解决:首先是必须有紧贴头皮多个传感器,早期是粘在皮肤上的贴片式传感器,即使后来改进成耳机式,依然显得臃肿累赘。不过与之相比,第二个难点其实更加麻烦,那就是识别效率不高,现在的技术只能实现“脑波控制”,而非意念控制,依旧是玩家不是用自己的意念去产生控制信号,而是需要经过学习训练,用特殊的脑波图像去产生控制信号。
而人类脑电波图像与意识之间的编码对应关系至今没有被破解,因此使用“脑波控制器”虽然的确可以输出一些特定控制信号,实现用脑波玩游戏,但是因为识别效率和误码率过高,导致实际效果非常的笨拙迟钝,短期内没有实用价值,更多只是作为医学研究用途使用。至于那些号称面向消费者的脑波控制游戏,更多只是噱头和商业炒作。
与之相比,借助惯性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的体感控制似乎更加可行一些,至少市面上已经有了8位机时代的光电枪和sony前年为ps2游戏机推出的eyetoy摄像头。
其实这两种都是采用光学传感器技术,前者在按下扳机式通过线缆告知游戏机,游戏机在发送给电视机的视频信号里面插入一帧全黑画面和一帧全白画面。
传统显像管电视机使用隔行扫描方式显示图像,先花60分之一秒扫描奇数行(上场),然后再用后60分之一秒扫描偶数行(下场),两者互补成完整的画面。虽然扫描下场时,上场的亮度衰减了,但是由于亮暗的部分交织在一起,反而不易察觉。这一帧全白图像不是瞬时出现在屏幕上的,而是由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逐渐出现的几百根白线,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效果,看起来屏幕是猛地亮了一下,就恢复成正常游戏画面。
而光电枪的光学传感器可以识别白色图像,并将信号传输到游戏机,根据这个时间差就可以算出其对准的白线出现的位置,也就是光电枪“命中”的位置。
不过也因为对隔行扫描模式的需求,导致光电枪对逐行扫描的显示器,比如电脑vga显示器,和新一代逐行扫描电视机水土不服,因此最终和隔行扫描电视机一起被淘汰了。
eyetoy摄像头的原理则是通过摄像头拍摄两幅画面,然后计算其差异,从而识别出玩家的动作变化,从而形成游戏控制信号。不过这种方式对玩家的动作幅度,甚至衣服颜色以及身后背景的颜色都有要求,还不是一个成熟可靠的方案。
当然这一切在马竞这里都不是问题了,他在自制的无线u盘上面集成了无线键鼠的接收器模块,必要时可以模拟出一只无线键盘和无线鼠标。而他则可以直接把自己通过e7u,在脑海里操作虚拟键盘与鼠标的信号传输到无线u盘上面,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用脑波玩游戏”。
第十四章 自动推广
这样虽然不能算是直接使用“脑波控制”,但是因为使用脑波模拟键盘鼠标,使得这种控制方式兼容性很好,可以在任何支持u【创建和谐家园】键鼠的计算机上面使用,而且因为省下了手指移动并按下按键的动作,操控延迟大大降低。
当电子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之后,他甚至可以直接通过皮肤汗毛接收无线电波,甚至短距离发送低功率的无线电信号。这样一来可以省掉手腕上的无线手环(手表),可以进一步降低信号延迟。
自从前几天获得记忆信息化以后,马竞感觉到电子化进度明显放慢了,今天早上起床后发现进度终于走到接近40%的位置了,运气好的话今天应该就可以达到40%进度。
电子化进度40%的“奖励”是神经系统信息化,马竞可是期待已久了。
他现在只是实现了记忆的信息化存储,虽然可以“用眼拍照”,其实本质上却是把“一眼印象”输出成图像文件,并不是直接把视网膜信号输出成图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