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句话说的再正确没有了。
张扬也正感叹柯蒂斯·威斯顿的运气。
一个米尔沃尔青训营出身的18岁前锋,不是什么超级天才,也只是顶替队友在最后时间出场。
张扬没指望他进球,只是希望能主动出击,牵制一下伊普斯维奇的精力。
可他完成进球了!
在其他人眼里,柯蒂斯·威斯顿的运气就更好了,上一次他帮助球队最后出场,三分钟就取得了进球。
现在又是三分钟!
别说什么实力不实力,这运气简直是逆天了!
对一个前场球员来说,想要完成进球可不仅仅依靠实力,机会则显得更加重要。
有机会,才能展现实力!
柯蒂斯·威斯顿两次出场,都只三分钟时间,就有了直面球门的机会!
媒体席上的记者们都在惊讶的讨论,他们之前还在不断说着“柯蒂斯·威斯顿不应该出场”、“米尔沃尔应该加强防守”。现在看到了米尔沃尔的进球,他们早就自动忘记了那些话,转而谈起了进球的柯蒂斯·威斯顿——
“威斯顿是米尔沃尔青年队最杰出的天才!”
“他才只有十八岁!看来英格兰未来又能有一个天才前锋了!”
“两场比赛出场,打进两个进球!我觉得他很快就能名声大振!继续呆在米尔沃尔就可惜了,他应该去更大的球会!”
“……”
再把镜头转向伊普斯维奇教练席。
主教练乔·罗伊尔微眯着眼睛看着比赛,他看的是自家球门方向,仿佛在考虑刚才的进球是如何发生的,但一脸无奈的表情还是出卖了他的心情。
在这个时间点上,再次被打入一球,伊普斯维奇没机会了!
……
柯蒂斯·威斯顿一路狂奔。
摄像镜头一路紧追。
其他队友冲过来,想和威斯顿一起拥抱庆祝,但威斯顿躲开了围过来的队友,冲向了场边和奥尔德斯笑谈的张扬,双手张开自己的主教练抱在怀中。
张扬懵了。
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
即便是威斯顿进球很激动,但他可不是什么老教练,一个帅气的年轻小伙,抱住自己这个“帅气的年轻教练”,外界不会流传不雅观的消息吧?
张扬开始为自己的形象担心了。
但柯蒂斯·威斯顿有一万个理由这么做,若不是张扬给他机会,他连获得出场时间都不可能,更不用说帮助球队进球了。
现在他用进球,成为了全场焦点!
他必须感谢张扬!
在米尔沃尔教练席的混乱中,一首慷慨激昂的歌曲,开始响彻尼尔球场。
那是主队球迷唱起的米尔沃尔经典歌曲。
当经典的韵律声响起,跟着铿锵有力的节奏,也不由得让人响起这首歌的名字——《没有人喜欢我们,但老子不在乎!》。
“没有人喜欢我们,但老子不在乎!”
多么霸气!
这原本是由罗德·斯图尔特发行于1975年的歌曲,名字为《我们在远航(We Are Sailing)》,来自阿伯丁的歌唱组合“萨瑟兰兄弟”在1972年创作了这首歌。
在球队取得一场久违的胜利时,球迷们便会高唱这首歌来庆祝。
歌词里面的“暴风雨”一词,象征着球队长期蛰伏于低级别联赛。后来,米尔沃尔队又将这首歌的副歌改编为“没有人喜欢我们,但老子不在乎”。
当时米尔沃尔正因此起彼伏的足球流氓问题而遭受严惩。
这一切的真相难以知晓。
这首歌也被球队的死忠们传唱不已,借此希望球队能够从此遵纪守法,在低谷中重新找回状态。
之后的比赛都是在经典旋律的伴随下进行的。
伊普斯维奇全队,包括主教练乔·罗伊尔,包括其他球员们,绝对都不甘心在尼尔球场失败,但面对两个球落后的局势,面对仅剩几分钟的比赛,面对斗志昂扬的米尔沃,他们再怎么去努力,也无法再改变结果。
最终米尔沃尔主场2比0击败了伊普斯维奇。
当主裁判悠长哨声想起的时候,张扬站在场边,扫视着四周看台,听着耳畔发自球迷喊声的旋律,也不由得沉醉其中,那或许会成为接下来职业生涯的诠释——
没有人喜欢我,但老子不在乎!
没有人相信我,但老子不在乎!
所有人都期待看到我,带着失败离开主教练宝座,但老子就是要带领米尔沃尔争取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这就是老子的人生!
第75章 约翰的许诺
张扬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职业足球。
在以前他只把评论足球当成一份工作,来米尔沃尔大半儿也只是为了高薪,为了轻松的工作,也想看看自己在新的领域,究竟能够达到哪一步。
现在不一样了。
当感受球场观众席上来自球迷的热情,看着走下场的球员们,一个个开心的笑,他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那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更重要的是整个球队的成功,一场胜利带给几万球迷,还有电视机前更多球迷欢笑。
张扬觉得自己成功了。
胜利就等于成功。
从某种角度来讲,让支持米尔沃尔的球迷喜悦,就是他作为球队主教练的工作职责。
张扬带着微笑,迎接下场的球员。
“干的不错!”
“干的漂亮!”
“你的进球很出色!”
“……”
张扬一个个夸奖球员们,和大家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随后才向球员通道走去,路过门前摄像机时,见到一个工作人员指着背后,转头才意识到还有一件事情没做。
乔·罗伊尔早就等在那里了。
罗伊尔站了许久,并没有太着急,只是一直盯着张扬,就连张扬要离开,他都没有动作。
等张扬走过来时,他主动伸出手,“我以为你要直接离开呢。”
张扬笑着回应道,“抱歉,我第一次担任主教练,形式上的东西有些不理解。”
话语间看似和善,实则有些针锋相对。
罗伊尔说“以为你要离开”,指的是张扬没有礼貌,而张扬说“形式上的东西”,意思是“握手只是形式,我可没想和你握手”。
两人的手只碰了一下。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张扬和罗伊尔只说了一句,就转身默契的走进球员通道,随后一起走进了赛后新闻发布会现场。
这场比赛最大的焦点,是在柯蒂斯·威斯顿身上。
经常报道米尔沃尔的媒体,一定会希望采访到柯蒂斯·威斯顿,因为他出身米尔沃尔青年队,是打上米尔沃尔标志的球员。
柯蒂斯·威斯顿两场比赛,都仅在替补阶段出场,还都快速有了进球。
英国媒体善于炒作年轻天才。
之前看着柯蒂斯·威斯顿走下场,张扬是考虑带着他一起出席新闻发布会,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柯蒂斯·威斯顿的年纪有些太小了,他或许还没有做好面对媒体的心里准备。
这是对柯蒂斯·威斯顿的一种保护。
等到了新闻发布会现场,上来是罗伊尔讲话,他总结了一下比赛,连续说了“球队失误太多”、“运气不太好”等问题,也就是解释了下伊普斯维奇的输球原因。
之后罗伊尔就离开了。
伊普斯维奇输掉了比赛,他继续留在这里也没有意义。
等罗伊尔走出新闻发布会现场,媒体记者们都变得热情了一些,因为即将接受采访的是张扬。
张扬身上的话题太多了——
他是英冠(前英甲)联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主教练,年纪只有二十出头,他还是个极为少见的中国教练。
他仍旧是个微博红人。
他带队的第一场比赛就取得了胜利。
比赛里也有很多可谈的,比如说米尔沃尔一直比较危险,第一个球运气成分比较大,米尔沃尔的防守倒是很稳固,没有给伊普斯维奇太多机会,和张扬直接相关的,就是最后一个换人,柯蒂斯·威斯顿的出场,让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最终证明,换上柯蒂斯·威斯顿是正确的选择。
现在媒体们有了更多的话题。
记者们提出,关于他个人的问题,也大多没有意义。
比如说“你是怎么想,这么年轻就当教练的”,“你有考取教练资格证的打算吗”,“如果离开米尔沃尔,你觉得自己还能找到一份教练工作吗”。
这些问题都让张杨眉头直皱。
他忽然发现英国媒体,不仅仅善于炒作年轻球员,也喜欢为难年轻教练,尤其是为难,他这样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教练。
“他们或许是嫉妒我,这么年轻就当主教练?还是不能接受?希望看到我带着失败离开?”
“或者,他们认为,中国人当不好教练?”
张扬一边应对着记者的提问,一边在心里仔细的琢磨着。
他得到了两个结论——
第一,大部分记者不相信一个二十出头的中国年轻人,会有能力做好职业球队主教练工作。
第二,一小部分记者没有这么想,他们只是出于不愿意相信的“嫉妒”。
前面一点的关键,不在于“年轻”,而在于出自“中国”,如果他是个英格兰人,或许这些记者们根本不会去针对,而是进行大肆吹捧一番,然后给予球迷十足信心的强调说,“英格兰未来四十年,不会缺少出色的足球教练”。
后面则纯粹是不愿意相信。
那就像是前世在新闻上,看到“00后年轻人进行创业”,并担任公司CEO,当一个年纪小一些的人,看到后大概会觉得很振奋,近而联想到自己的身上,同龄人都当了CEO,自己以后也会出类拔萃吧?
年纪大一些人,就不太愿意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