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超级金钱帝国_校对版by:七世狂人》-第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顾客A:“你们这米是新米吗?”

        “放心,绝对的,您回去要是发现不是可以来找我。”

        顾客A:“我买三十斤。”

        顾客B:“还能再便宜点吗?”

        “已经够便宜了,再便宜就亏本了。”

        顾客B:“好吧,来个五十斤。”

        顾客C:“你们家这样搞的话不怕亏本吗?还是在秤米的时候会动手脚缺斤少两?”

        张伟一听就不乐意了,缺斤少两这是行规,现在这年头又不像后世全部是电子秤,一个杆秤想动手脚办法多的是,只是他们家初来乍到还真没有在秤上动过手脚,而且一般不会宰陌生客,要缺斤少两也是缺老顾客的,因为他们不会回家称分量。

        再换句话说,张伟也没准备让父母缺斤少两,这是选择性问题,诚信做生意才能留住客人。

        “阿姨,放心吧,我们家绝对不会缺斤少两的,厂家直销的大米,亏不了本!”张伟又开始满嘴胡话了,这种话后世满大街都听得到,可是谁信呢?

        顾客C听后有些惊讶:“你们居然厂家直销呀?怪不得敢这样打折,那给我送个三十斤盐市米吧。”她还信以为真了。

        “好咧,二十七块六,你给二十七块五就成。”张爱国笑着道,收完钱他就去送米了。

        张伟只看见父亲在送米,在这个比较冷的天里,父亲居然热的满头大汗,是该给添加个运输工具。

        快收摊的时候,张伟仔细一算,有些欣喜,下午居然卖出去了八百来斤的米,一天下来差不多就是一千五百多斤,这生意当真火爆啊,只不过他的野心更足,这些只是开胃菜而已,以后只会赚钱越来越多。

        凭着前世的经验和学习到的,家里会发展的越来越好的,今天赚了一百八,昨天一百五,两天时间都赚了三百三了!

        还有件事,张伟笑着道:“妈,这下可以买三轮车了吧?”

        “可以可以!”程琳笑的灿烂不已。

        ……

        收摊后,车行。

        张伟跟着父母在附近找了个卖三轮车的车行,尽管六点多,这家车行依旧灯火辉煌,丝毫没有歇业的打算。

        “要什么样的车?”老板问道。

        永久牌人力三轮车?张伟思考了一会,不过一想到自己家现在好歹也赚钱了,买个两百四块的三轮车好像有点太寒酸了啊,以后停在米摊前多丢脸啊,赚钱了就该舍得花嘛,得展现出自家雄浑的经济实力和用车的高端形象。

        于是乎,张伟小手一挥:“爸妈,买凤凰牌三轮车!”

        ——嗯,这车二百五。

      第13章 谢胖子

        清晨六点,摆摊的时间到了。

        张伟坐在父亲新买的凤凰三轮车上面,母亲骑着先前那辆28寸永久自行车。

        路径日光城小区门口,修鞋匠老杨和修电器的小王正在摆摊,只是好两天不见了女裁缝,估计换地方摆摊去了。

        看见张伟一家,小王脸色有些不自然。

        一旁的老杨目光不自觉地在小王和张伟家来回游荡。

        生意起步后的张伟心情格外舒畅,像没事一样和两人打招呼:“杨爷爷,早,小王叔叔,早。”好像前两天没和小王发生过冲突似得。

        张爱国和程琳暗暗偷笑,心想自己儿子果然够坏的,这时候还不忘【创建和谐家园】下小王。

        其实张伟压根没这意思,胜利者总是宽容的嘛!

        老杨笑容满面的回了一声。

        小王拉着脸没有理会张伟,心中愤愤不平地想:小兔崽子你别太得意了,别以为换了地方生意好了两天就一直能持续下去,靠菜市场那么近?这就是自寻死路,估计前两天人们只是图新鲜感,等这股新鲜感过去了生意肯定会回落的!还敢买三轮车?等着吧,用不了两天就会后悔没藏住回家路费的!

        小王在期待张伟家生意回落。

        张伟也在期待,只不过他期待的是自家生意越来越好,这两天生意是不错,只是摆摊不像有店面那样稳定,特别是刮风下雨或者城管冲摊的时候,这种日子生意总会特别的低落,但不管怎样生意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做下去的。等到张伟家来到河对面摆下摊,小王又死死的盯着老张家,想看看今天的生意怎么样。经历了女裁缝事件后,小王的生意非常的惨淡,现在他唯一指望的就是张伟家生意也好不了。

        一旁老杨说道:“小王啊,不要总盯着人家看了,先把自己生意做做好,他们家现在站稳脚跟了,你还是想想怎么挽回声誉。”

        小王瞪着眼道:“要你管?我爱看是我的事,关你屁事!”

        老杨不说话了,随后小王又盯着看了两个多小时,实在尿急的他才忍不住去上了个厕所,十几分钟后回来一看,他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怎么回事?

        只见张爱国卖力的蹬着三轮车,三轮车上堆了好几包大米,在车身的两旁分别坐着张伟和一个脑袋大脖子粗的胖子。

        小王吃惊的对着老杨道:“我没有看错吧?他们家一下子给人送这么多米?”

        老杨没有理他,对着骑车的张爱国打招呼道:“小张,送米呢?”

        坐在车后座的张伟抢先开口道:“是啊,送个五百斤。”

        小王闻言很忧伤,他还惦记着张伟家生意差下去,可偏偏似乎又攀上了大客户!他还分明记得张伟家刚来这的时候,生意差的一塌糊涂,那时候他生意还不错,怎么短短几天剧情就发生了反转?反而他自己的生意这么差了。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真的这么大吗?

        ……

        河对岸,张伟家米摊。

        不止小王没有想到张伟家攀上大客户,就是张伟自己也颇为意外生意来的如此之快。

        摆好摊后,生意陆续上门,张伟仔细的统计着今天清晨的生意,发现比昨天要稍微差点,但这是无法避免的,不可能要求天天生意那么火爆。

        “要是来个大生意就好了。”张爱国开玩笑道。

        程琳手一指,道:“别做梦了,三十斤送日光城去。”

        张伟也在一旁偷好笑,父亲这奢望也并不是不可能,只不过大客户一般都是需要自己主动运作的,并不是指望人家找上门来。

        可这一次张伟想错了,还真有大客户自己找上门来了。

        张爱国前脚刚去送米,后脚就一个带着浓重上海口音的普通话响起:“前段时间没见过你们啊,刚过来的?”

        张伟放眼望去,眼前说话的是个脑袋大脖子粗的胖子,用赵忽悠的话来说,脑袋大脖子粗,不是老板就是厨子!

        嘿,还别说,张伟还真从这胖子身上闻到了一股油烟味,真有可能是厨子。

        “我们之前在河对岸摆摊。”程琳笑着道。

        胖子点头道:“怪不得没见过你们,那里我从来我不去,你们家的米还能再便宜点吗?”

        这句话张伟已经听见过好几次,看来这次改换摆摊地点是个明智的选择。

        “我们米很便宜了,你看,都是新米。”程琳道。

        胖子皱着眉头犹豫了一会,叹了口气就要转身走。

        张伟灵机一动:“您觉得多少钱一斤合适?”

        那胖子一只脚都转过去了,硬生生的止住了,他有些好奇的看着眼前说话的小娃娃。

        丈夫送米去了不在,程琳本来觉得这生意不成就算了,可是看到儿子打眼色,立刻笑着说道:“您说说,合适的话也不是不可以。”

        “那我可就不客气了。”胖子沉吟了一下说道:“七毛五一斤成不成?不成我就找别人了。”

        眼看母亲程不能接受了开口想拒绝的样子,张伟急忙道:“行,不过你可不能和别人说。”他心中也是在搏一把,搏这个胖子会买的多点,如果买的不多也无所谓,七块五好歹也能赚五分钱一斤,利润少点而已。

        “这我知道。”胖子一看生意成了眉开眼笑:“给我送个五百斤到金玉堂。”

        五百斤?张伟有些泄气,这比他想象的有点少,不过好歹也能赚个二三十块,比父亲在工地上干一天的工钱还多,他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

        “你们可别给我缺斤少两啊,一斤也不能少,拉回去我们还要称的。”胖子突然想到了什么说道。

        张伟立刻回答道:“叔,你放心,我们家做生意做的就是口碑,绝不会缺斤少两的,回去尽管称!”五百斤对于当前也算不小的生意,如果能够细水长流就更好了。

        “您着急要吗?不着急等我男人回来给您送,行不?”程琳很客气道。

        胖子挥手道:“没事没事,我反正没事,在这等一会也行。”

        张伟连忙把凳子递给胖子坐,胖子也不客气,接过凳子就坐了下来。

        不过一会张爱国就骑着三轮车回来了,一看摊头旁多了个人,有些疑惑的看了看妻儿。

        “哎,您走好,下次再来啊。”程琳对着买了十斤米的阿婆说道,回过头看见张爱国连忙说道:“快给这大哥送五百斤米,钱付了啊。”

        胖子站起来说道:“装上车就走吧。”

        张爱国连忙应声,装了程琳早就准备好的五包米上车。

        “爸,我一起去。”张伟实在挺想做长久生意的,金玉堂他没听过,也不知道干什么的,这胖子一眼就像个厨子,他决定去看看,顺带看看能不能把生意忽悠下来。

        “这位大哥,你不嫌脏的话坐车边上?”张爱国擦了擦车的载面。

        “不嫌弃,不嫌弃。”胖子摆摆手,顺手还把张伟抱到了车上。

        金玉堂距离米摊还真有点远,路过日光城不远后,张伟装傻卖萌也把胖子的底子摸了个清,这胖子姓谢,还别说,真是个厨子,虽然不是大厨,可因为金玉堂是他姐夫开的,他管着厨房采购这一块。

        听到这张伟心动了,只是他还不知道金玉堂多大规模。

        本来米有专门的供应的,可是谢胖子有些恼火的骂了几句狗、日的,才告诉张伟爷俩知道,供应商收了款人溜了,这件事又不能让谢胖子姐夫知道,所以这次他是拿着自己的积蓄在填坑。

        有人肯定就纳闷了,饭店不都是月结的吗?怎么还有提前给款的?

        要知道现在可是94年,这年头除非大供应商,一般小本买卖的还真垫不起,最多就草签个合同,关系熟了就说手头紧,提前给款也含糊的过去,估计谢胖子收了人好处,才会这样。

        怪不得谢胖子会压价压的这么厉害,张伟略有所思。

        “快到了,再直行五六百米。”谢胖子指着前面说道。

        “谢叔,你这样填下去也不是办法呀,一天两天你顶得住,要一两个月怎么行?”张伟有些惋惜地说道,他决定试试能不能拿下这个生意了。

        “唉,我都顶了一个礼拜了,东买点西买点,也不敢找同一家,就怕我姐夫知道了。”谢胖子唉声叹气说道:“还好,再顶个把礼拜就好了。”

        “你是说,你每天买五百斤米顶着?”张伟有些意外。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按照八毛一斤,五百斤就是四百块,俩礼拜就要五六千呢!要知道现在上海人均工资也只有五六千一年啊!

        “能怎么办呢?”谢胖子无奈地说道。张伟眼珠转了一下,道:“谢叔,你这事确实让人同情,要不这样吧,接下来一个礼拜我们家【创建和谐家园】七毛一斤给你供米,当然,你也别以为我们家趁火打劫想做你生意,只是看不惯这种事,爸,你说是吧?”

        骑车的张爱国脸色不太好,可事实证明儿子不会做亏本买卖,虽然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还是咬牙应声道:“嗯,是这样的。”

        谢胖子先是一愣,随即露出感激的神色,道:“那我多谢你们了,老……老张,是这么称呼吧?”

        张爱国应声。

        “你这朋友我交定了,以后有什么生意我也给你们拉过去!”谢胖子一脸坚定,拐了个弯后,他指着前面道:“到了到了,停下来。”

        张伟仔细看了看金玉堂,规模还真不小。

        “帮我把米搬到仓库就可以了。”谢胖子指了指仓库的位置,张爱国就开始搬米了。

        谢胖子在前面领着路,张伟也没跟过去看着父亲搬着米,心里有些欣喜,谢胖子既然接受了他家的好意,想来这单生意跑不了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6 12: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