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不多。”萧权摆摆手,甩袖而去。
“大人,我们去哪里?”
“知义堂!”
“不洗把脸?”
“不洗!”
第三十二章 知己难逢
萧权随便抹了抹脸,就来到知义堂外求见同方书。
不料,黄衣侍女摇头:“萧解元,现在还没有到开台吟诗的时候,按照规矩,同方书不会见您的。”
“萧某知道知义堂的规矩,萧某已经备好,请姐姐代为转交。”
萧权从袖中拿出一首诗作,规矩是规矩,可规矩之外不外乎人情。
同方书虽然少和文人雅士会面,可是如果有优秀诗作,同方书还是会见上一见。
黄衣侍女知道萧权才华横溢,而且嘴巴又这么甜,顿时脸一红,接过诗作,柔声道:“解元有礼,奴婢不敢当您姐姐。且稍等,奴婢这就将诗作呈给同方书。”
“多谢。”
萧权拱了拱手,黄衣侍女便羞答答、体态婀娜地进了知义堂。
这一进,就是小半个时辰。
萧权就在外面候着,太阳越来越大,所幸秋天的阳光不太炙热,还有几分惬意。
魏慕白也来过知义堂,可一直都是在旁观望,看着别人在台上肆意挥洒才华,自己未行半步。
他目光切切,萧权看出他的渴望:“你会作诗?”
魏慕白赶紧摇头:“小的只会拳脚功夫,诗只略懂一二,不敢在大人面前说个会字。”
萧权眉头一皱:“会作诗有何不好意思?才华,就像母鸡生蛋,在肚子里谁能看出来有蛋没蛋,只有把蛋生出来,别人才会知道你有蛋,懂吧?”
萧权说的话通俗易懂,还有些不文雅,和其他文人士子不太一样。
魏慕白却十分受教,点了点头。
萧权拍了拍他肩膀:“既然你都叫我一声大人了,我以后教你梳中分!以后,哥让你上一次吟诗台,雄霸全场!如何?”
中分?
萧权只在亲近之人面前放飞自我,暴露现代人的本性,阿石已经习惯了,刚来的魏慕白自然一脸懵,虽然不明白萧权说什么,但他能听出来萧权是为他好:“大人说笑了,小的哪有本事上吟诗台。”
这里是文人的地方,粗人向来不配有一席之地。
萧权拍了拍他的肩膀,这小子老实腼腆,也怪不得能干出自己身手敏捷,却差点被一群少年打死的事了。
“你可以的,你当相信我。”萧权拍了拍他厚实的肩膀,此时知义堂的门终于再次打开。
“萧解元,同方书有请。”黄衣侍女盈盈一笑。
“多谢姐姐。”萧权让魏慕白在外等着,一个人大步走了进去。
黄衣侍女将萧权引到正厅,此时同方书已经在候着了。
她依然蒙着薄纱,见了萧权起身行了个礼,道:“ 萧解元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同方书是大魏少有的女官,又是皇子们的老师,可谓比明珠还珍稀, 可她对人彬彬有礼,谦虚和顺,实在难得。
“不知萧解元今日前来,所谓何事?你脸上……”同方书指了指他的脸,萧权脸上还有隐隐约约没有去掉的血痕。
与此同时,他身上弥漫着淡淡的血腥味,像是刚和搏斗不久。
“不小心擦伤了,无碍。”萧权淡淡地道,“ 萧某前来,是有一事想请教同大人。”
同方书明眸闪了闪,点头示意他继续讲。
“近日来,萧某为一件事寝食难安,放眼大魏,恐怕只有同大人能解萧某此惑,所以才冒昧拜访。”
萧权乃当朝榜首,深受陛下青睐,又是秦府姑爷,论学识、论人脉,还有什么能难倒萧权?同方书一笑,人人都说,萧权自视过高,不把旁人放在眼里,可如今她看来,萧权并非狂妄之徒。
“萧解元请讲,若能为您解惑,一定知无不言。”也许是西域人士的缘故,同方书说话时有淡淡的外地口音,发音不准,却严正清雅,令人如沐春风。
萧权拱手问道:“萧某知道同大人来自富裕的西域,那里物产丰富,地域辽阔,不知那里可否有一种名叫辣椒之物?”
“……”
同方书已经做好准备,和萧权讨论一番高雅的知识,却没有料到他送一首极美的诗进来,却是在问辣椒。
“同大人?”
“嗯……”同方书回过神,美丽的双眼眨了眨:“抱歉,极少听人向我提起,所以有点失了神。”
萧权大喜:“同方书有此物?”
“虽然不知是否一样,但从“椒”面上看,可是此物?”
同方书纤细的玉指摇摇一指,萧权顺着望去,阳光下,一盆红通通的辣椒在微风中摇摆。
在古代,辣椒刚刚进来的时候,被当做观赏植物。如今它被摆在庭院中,倒也能理解。
同方书将它放在庭院角落里,是为了缓解一下思乡之情。大魏的人爱兰花、爱草木,那些人看到辣椒的时候,皆不像萧权这般喜出望外。
“此物由于成熟时全身通红,在我家乡叫喜椒,不知和萧解元说的辣椒,可是同一物?”
萧权暗暗吞了一下口水,点头道:“有八分相似。”
品种不一样, 这辣椒比较长,和萧权喜爱的小米辣有些许差异。
同方书见他目不转睛,道:“莫非萧解元家乡也有此物?所以,才这般失神?”
一个月没吃辣椒,能不失神?
萧权一个甩袖,为了一饱口福,也是豁出去了:“不瞒着同大人,萧某家乡亦有此物。京都虽然什么都有,可偏偏没有喜椒,于是萧某只好来同方书这里碰碰运气。方才一见,睹物思情,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让同大人见笑了。”
说完,他抬起袖子,擦了擦不存在的思乡之泪。
“萧解元是西域人?看样貌,不太像……”
差点穿帮,萧权苦笑,呵呵道:“萧某确实不是西域人,但家乡亦有此物,萧某来京都实属意外,若早知道会来这里,早该带上喜椒一起来。”
“我还以为,只有西域才有,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同方书在大魏难得遇见有相同喜好的人,她大方地一挥手:“来人,将喜椒送与萧解元罢!”
“这多不好。”萧权皱着眉头推辞道,“同大人只有这么一盆,萧某若是端走了,岂不……”
他顿了顿,同方书温柔一笑,道:“难得遇知己,就当谢你方才那首诗了。”
“谢大人,萧某一定好好照看它,不让它有半点折损。”
“本官相信萧解元一定无比珍爱它,能跟着萧解元,也是它的福气。”同方书温柔一笑,这世间最难得的,便是遇知己。
殊不知,她这个知己此时在心里点着菜,既然辣椒到手,回去必须要摘秃了,狂吃一顿再说。
萧权再次表示感谢,恭敬地端着喜椒就离开了知义堂。
同方书目送他离开,转头对侍女道:“萧解元身上血腥气太重,去查查今日遇到何事。若是重要,当禀告陛下。”
“是,公主。”没有外人在,黄衣侍女改了口,笑道:“公主今日得了什么诗,竟愿意见萧解元一面?”
第三十三章 昆仑之士
同方书身份尊贵,是西域五公主,西域人尊称安归公主,是西域派来大魏交流文化的使者。皇帝见她见多识广,会识文断字,便让她当皇子的老师,还赐姓为同。
同字,意为大魏和西域同为一体,愿永结万世之好。
私底下,侍女们尊称她大同公主。
萧权的诗只有前半段: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此诗来自黄庭坚,黄庭坚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便是其中一宗。
此诗写诗人思念远方友人,想联络他们,却奈何相隔辽远,海天茫茫,书信不能达。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
公主一读,联想到自身在异乡也是这般孤独,不由潸然泪下,于是才请萧权进来叙话。
萧权过往诗词豪迈激昂,却没想到他亦锦心绣口,做出此等令人能同声相应的诗句。必然是因为他感同身受,才能作出这样的诗句。
她心内微微一动,顿觉她与萧权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人独在异乡为异客,她更应该相互帮衬一下才是,她催促道:“速速去查萧解元到底遇到何事,不许有错漏。”
为了一盆辣椒,萧权不得不拿同方书的思乡心赌一把。他自然不知道一首诗,竟然让公主暗暗落了泪。他兴冲冲地出了知义堂,此时一群文人正围着魏慕白指指点点,上下打量,十分厌恶。
“这种人怎么来这里了?”
“喂!这可是文人士子才能来的地方,你来了也不怕脏了这里的地!”
“看看他这个没出息的样儿,世上竟让这样的低贱之相!”
“哈哈!必然他老母是低贱之人,才会生出这样这样的根!”
文人才女们恶毒的嘴,萧权早就领教过,只是魏慕白本来就腼腆,被人这般奚落,脸色涨得通红,退到了角落里。
可那些人还是不放过他,像对待一个畜生一样,用尽污秽的语言嘲讽魏慕白,恨不得把他衣服都剥下来,然后当街示众!
无冤无仇,这些人的言语却这般歹毒!
“放肆!”萧权一喝,吓得那群人一愣。
来知义堂的人皆见识过萧权的厉害,其诗有力拔山河的气势,人也有蹈锋饮血之志,他看似书生,却极具将门之风。
“见过萧解元。”众人纷纷行礼,见他如此愤慨,众人有些困惑。
“过来。”萧权让魏慕白站在他身后,可他却装作不认识萧权一般,低下头离远了几步,生怕给萧权丢脸。
萧权眉头一皱,喝道:“过来!”
众人一惊,其中一个手执纸扇的书生出头,站了出来:“萧解元竟认识他?”
那鄙夷之色,仿佛看到了秽物一般。
“他是我护卫,与你何干?”
众人不约而同地发出噫嘘声,书生瞳孔不亚于地震般震惊:“萧解元竟养了昆仑奴?”
此时众人纷纷啧啧摇头,萧权的头突然刺痛,昆仑奴的信息在脑子里汹涌而来!
这具身体原来的记忆,竟然没有完全加载!萧权才知道,如今的他,只拥有萧定一部分的记忆!
信息像电流一样穿过他的脑子,关于昆仑奴,他很快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昆仑,不在大魏境内,离大魏国境还有上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