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超级姑爷作者:青橙》-第1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萧权三呼,一直在旁边候着的小厮阿石,赶紧把笔墨纸砚恭恭敬敬拿了上来。

        笔墨纸砚是皇帝赏赐的,萧权本来想过显摆,现在机会既然来,极好。

        众人多是文人出身,皆是识货之人。

        只见那笔是难得一遇的剔红云鹤毛,华美精贵,在京都中一支难求。

        那宣纸,竟是宣纸中的贵族——青檀纸。青檀纸拥有良好的润墨性,易于保存,经久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和抗虫,故得“纸寿千年”之誉,是纸的代表品种。此纸出产极少,只有皇族方可享用。

        更绝的是那一方端砚,让众人面露几分妒忌。

        朝廷拥有端砚的人,不过七八人,且个个都是立了功的老臣,一个解元竟得了皇帝这么好的赏赐,看来陛下的确看重此人。

        亮出这些东西,众人议论声低了些。

        而萧权大笔挥墨,行文流畅,无半点停顿,气场全开,令人情不自禁地屏息而望。

        萧权所作之诗,是乱世枭雄曹操的《观沧海》,大魏并无沧海这个地方,为了避免这些人找茬,萧权可以改了名字。曹行之急步走来,一边看着他写,一边吟出来。

        “《观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众人瞠目结舌,难以相信地看着萧权。不过一呼一吸数回,他竟写出了这样的诗句!

        他们仿佛在诗中看到了大海波涛汹涌,气吞日月,大有“山岳起方寸”的势态!

        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远大的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如此壮丽的诗篇!

        曹行之拍了拍萧权肩膀,极尽赞美之词:“不愧为陛下钦点的解元!此等豪迈之气,非常人所及!如今朝中只有秦老将军有此等气势!”

        秦舒柔见他得到了曹大人的赞赏,一愣,难道他真是这么有才华?

        大魏过半数的达官贵人都在此处,这些人的水平比外面那些文人士子高多了,他们个个目瞪口呆,无一人有异议。

        秦舒柔暗暗拽着手帕,萧权的才华竟然得到了达官贵人的公认!

        再看宋知勃然变色,却敢怒不敢言。如今萧权打得他的脸,真是又疼又辣,令他又羞又气!

        萧权不必再说什么,他的面子已经都挂不住了。

        萧权看了宋知一眼,扭头望向众人道:“萧某不才,献丑了。今晚这酒不好喝,我先告辞!”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尴尬得不知该说什么。

        秦府的侧门,阿石追了上去:“姑爷,你去哪里?”

        “我回萧家去。”

        今晚萧权被众人当众羞辱,秦府却不为所动,这样无情义的地方,他呆着也没意义。

        何况他自会另立一方天地,无需拘于秦家这所谓的高门大户。

        “阿石,明天去办件事,买些酒曲就和酒坛子送到萧家来。”

        “姑爷想喝酒,买便是了,何必这么折腾。”阿石不解,京都的酒是最有名的,多少人来京都皆会去吃酒买醉,怎的姑爷不太喜欢的模样?

        京都的酒……

        想想萧权忍不住摇了摇头,他还是比较想念二锅头:“我亲自酿,剩下的钱不用还我,赏你的。”

        “谢谢姑爷。”阿石眼睛一亮,姑爷竟然会酿酒?

        酒曲和坛子花不了什么钱,赏钱是他好几个月的月俸!

        原来姑爷这么大方,以前真是误会他!

        阿石殷勤地道:“姑爷,你回萧家住,有什么需要小的带过去的?”

        秦府拨了不少东西给姑爷,虽然只是些名贵器物,没有什么实用之处,可还是值钱的,如果留在屋子里岂不是浪费了?

        阿石一提醒,萧权倒是想起来了:“除了陛下赏赐的纸墨笔砚外,把狗给我送过来。”

        “啊?姑爷?要狗?只要狗?”

        阿石一愣,正要追问,萧权已经大步离开了。

        秦家的一根头发,萧权都不会带走。他只是可怜那狗,和当初的他一样,寄人篱下,不得果腹。

        狗养着养着就有感情了,比某些无情无义的人更得萧权的心。如今萧权处境好了许多,狗自然也要过上好日子。

        此时,皇宫。

        “爱卿,何事如此急迫,要在深夜见朕?”

        “陛下,请看。”

        曹行之眉毛一挑,扬了扬手里的宣纸,似乎手里是了不得的宝贝。

        皇帝会意,眼睛一亮,困意顿消:“莫不是萧解元所作?”

        曹行之点点头,他爱才,唯有见到真才实学的人,才会如此高兴。

        皇帝精神来了,高兴道:“马公公,呈上来。”

        “是!”马公公赶紧接过曹行之手里的宣纸。

        长安殿,殿内灯火通明,曹行之和皇帝一呆,便是通宵一宿。

      第二十三章 富国民强

        萧家院子。

        萧权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没什么爱好,除了天天对着古董文物琢磨,就是爱吃吃喝喝。只有人间烟火,最抚慰凡人的心和胃。

        来到大魏,没有辣椒已经把萧权馋得不行,没有酒他都快疯了。他知道古代生活条件和物质丰富度不如现代,但没有想大魏的人民过得如此没意思。

        没有手机他还能理解,可大魏的饮食,对于萧权这个在现代吃过华夏八大菜系的人而言,单一得让人无奈。他无比想念川湘菜、粤菜、鲁菜……

        辣椒一时半会无法寻到,但是酒可以亲手改进。

        萧权从秦府回来的路上,去小店买来今年新出的新粮,酿酒要选择一些无霉变、无虫蛀、颗粒饱满的新粮作为基础。

        粮食的糊化是酿酒的基础,糊化成功与否,直接决定酒最终的品质。

        糊化,就是让粮食吸收适当的水份,使淀粉粒破裂,以利于霉的接触,为培养微生物准备适宜的水份和营养。

        最传统的固态发酵白酒要经过筛选、淘洗、泡粮、干发、初蒸、焖粮、冷掉、复蒸等过程,其中每一个过程都息息相关,最终靠感官来判断糊化是否成功!

        萧权靠着脑子里的记忆,嘴里念念叨叨,撸起袖子淘米。苗婶说要帮忙,他都不让,每一个步骤他都要亲自来。

        萧母在旁边,笑道:“儿竟这般馋酒,以前你不是滴酒不沾?”

        “这是准备拿去卖的,等酿好了,娘尝尝,绝对和你以往喝过的酒都不一样。”

        萧权的回答让萧母一愣,不解其意:“儿想做生意?”

        “当然,不然技术岂不是浪费了,我就当给大家改善改善生活条件,你们这里也太苦了。”

        最近儿子说的话,萧母有些听不懂,她觉得儿子与以前不一样,却又说不来哪里不一样。

        而且儿子不让她喊定儿,说喊权儿便好。

        萧母在旁边观望了许久,欲言又止。儿子近在眼前,却又似乎远在天边。

        萧权把粮食泡好,用衣服抹了抹手上的水:“娘,可是有话和我说?”

        方才萧权一回来,就兴冲冲地和她说如何大战宋知,她思虑良久,还是问道:“权儿,你可想好,真要上场杀敌?”

        “自然是有,不过在那之前,儿子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萧权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大魏是一个乱世,乱世当中,空有才华没什么用处,最重要的是手握权力。

        可是要有权力,在古代通常有以下几条路最为便捷:一、考取功名。二、世袭。三、上场打仗,立军功。

        世袭这条路,萧权走不了。

        于是,萧权只能参加科举,考取功名。可是萧家如今没有祖宗庇护,又无基础,就算中了科举,得了皇帝赏识,家业不够厚,萧权还不够那些权贵玩。

        上场打仗,萧权不是不行,毕竟他熟读古代十大兵书,《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等,他倒背如流,运筹帷幄。

        可如今他未入仕途,上场打仗也轮不到他。再说,无论他何时上战场,和发家致富并无冲突。

        古人进阶靠以上三点,可萧权作为一个现代人,知道农业和经济对一个社会有多重要,可偏偏没几个人重视这两方面。

        等他掌握大魏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命脉,权力自然会落在他手里。

        大魏粮食产量上来,人口便会暴涨,人口暴涨,经济就会起来。国富民强,再有兵法加成,到时候萧权不仅是大魏第一首富,还是最会打仗的第一首富,现在那些再厉害的权贵,还能如何玩弄他?

        “权儿,萧家列祖列宗知道你有此志向,他们一定含笑九泉。可是……”

        萧母老泪纵横,欲言又止,用手帕擦了擦泪水。

        古人心思敏 感,容易感动,偏偏萧权又是个不会哄人的。他赶紧劝道:“娘莫要哭,这样就欣慰至此,日后我更有出息之时,娘岂不是要天天哭?那儿子是该有出息,还是不该有出息?”

        萧母一听,破涕为笑:“真有那么一天,娘怎么会哭呢?好了,娘不哭了。”

        萧权明白母亲的心,儿子有志向是好事,可是上战场九死一生,她一个当娘的,怎么忍心看儿子为了一个前程,连命都搭上?

        “儿子,我现在和你说一些人的姓名,娘就说一次,你可以记住。”

        “好。”

        萧母在他耳边呢喃,萧权认真地听着。

        说完之后,萧母眉头紧皱,无比凝重:“这些人有的可以信任,有的不可以信任,一定万般小心,你可记住了?”

        “记住了,”萧权点头:“只是,娘,你从哪里知道这些人的?”

        “在朝廷行走的人,内心都有一份自己的名单,这一份就是萧家的名单,是你爹告诉我的。”

        “好,我一定记住。”萧权点头,此事非同小可,他不会忽视。

        不过上场打仗还久,现在皇帝和魏监国两派,势如水火。到时候掐起来,不仅前方战士受苦,百姓也要跟着遭殃。

        于公于私,扩大农业生产和积攒财富都迫在眉睫,只要萧权有能力,便能保护朝廷安稳,百姓安定。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8 06:5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