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作为老板,卫雄在检查了办公室和面试了所有员工后心中也是暗自点头,虽然开一家电影公司最好是找一个内行内管理或者是做合作伙伴,可他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外行,认识的电影圈内人周闰发勉强算半个,无奈之下他只能先找一个有能力的来管理公司。当然,这个人得他顺眼才行。
范伟就是他面试了好几个人之后勉强符合他条件的。至于到底行不行,得用过之后才知道。
“嗯,都不错,我们这样就算开业了,庆祝什么的就免了,大家从明天开始正式上班。跟邵氏合拍电影的事,细节方面基本都已经谈好了,你尽快把合同落实下来,然后开始筹备拍摄。”
范伟就坐在卫雄对面,本来他并不觉得紧张,或许是因为这过去一个星期里两人的接触比较频繁的关系,可当卫雄说到正事,他就开始莫名其妙的紧张,似乎是怀疑自己是否能完成任务。
不过他并没有这种紧张表现出来,而是暗自深吸了一口气:“好的,我会尽快签订好合同的。”
这次招聘,公司总共招了8个人,其中有三个以前在其他电影公司呆过,所以他也不算两眼一抹黑。而且为了自己的这第一份工作,起点还这么高的工作,他已经决定直面所有的困难……
离开公司后,卫雄来到了上次面试范伟的那家咖啡厅,他约了人四点在这里见面,现在还没到约定的时间,于是他便看起来杂志,正看得入神之际,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响起:“让你就等了。”
卫雄抬起头,不是周闰发还能是谁:“这家咖啡厅我经常来,今天刚好没什么事,就提前来了。”
“环境确实挺清幽的。”周闰发环视了眼周围,接着朝跟着他过来的服务员点了杯咖啡,这才看向卫雄:“距离拍铁达时表的广告才两个多月,我真的没想到你居然摇身一变,成当红歌星了。”
“说真的,当时只是觉得你策划的广告很不错,完全没有想到你音乐方面更厉害,真的是人不可貌相。”
两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并没有这么亲近,按理说应该会客套几句,但周闰发一开口语态就有点夸张,可见内心真的很惊讶。卫雄自然也不会刻意表现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微笑的说:
“你就别再夸我了,要是被记者听到,还以为我在自吹自擂呢,而且我这个人向来很低调的。”
周闰发先是一愣,随即才明白卫雄是在开玩笑,不禁笑了起来:“专辑都买疯了,你就是想低调也没用。我敢保证现在的香港娱乐圈中,你绝对是人气最高的人之一,红得连我都有些嫉妒了。”
这时服务员端着咖啡过来了,两人都停止说话,待服务员走开,卫雄开口说道:“听你的口气最近好像……”
“唉,又扑街了。”周闰发自嘲的耸了下肩:“最近闲得很,都没有电影公司敢找我拍电影了。”
随着主演的电影的接连扑街,周闰发算是坐实了‘毒药发’的名头,何况就连观众都不再买账,电影公司自然不敢再找周闰发拍电影。可以说,现在绝对是周闰发自出道以来的最低潮。
“不说我那些破事了,今天怎么有空找我喝咖啡,报纸上说你正在录制第二张专辑,应该很忙才对啊。”
卫雄端起咖啡喝了一口:“再忙也要懂得劳逸结合,昨天录歌录得有点累,所以今天给自己放一天假。”
“真是这样?”周闰发可不相信这么简单。
“呵呵,放假自然是真的,不过放假也得给自己找点事做吧,不然不是太无聊了?今天找你来主要是有点事情想跟你谈谈,我觉得你应该会感兴趣的,我记得上次我跟你说我写过两个剧本吗?”
“当然记得,你还说寄给了嘉禾和新艺城,但是一直没有回音。”
“我打算自己投资。”
“你的意思是打算自己投资拍这两部电影?”周闰发以为自己听错了,卫雄如今在歌坛的形势这么好,不努力更进一步,反而打算投资拍电影?他出道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不务正业的人。
“没错。”
“我觉得你……”两人就算算不上朋友,好歹也相识一场,所以周闰发想劝说句话,可他的话刚出口就被打断了。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听我说完,我并不是异想天开,第一部电影会和邵氏合作,邵氏方面已经看过剧本了,初步的合作计划是资金全部由我负责,邵氏全方位配合拍摄工作,以及负责发行事务。”
“这是剧本,你可以看看,如果愿意的话,我想邀请你饰演片中的男一号。”
既然卫雄已经决定了,周闰发也没再劝,免得交浅言深,但是他也没去拿桌上的剧本,而是看着卫雄:“我现在可是票房毒药,连我自己都怕,你确定要邀请我饰演你第一部电影的男一号?”
“我一直认为你之所以拍出那么多烂片,不是你的形象不好,也不是你的演技不行,而是剧本本身就烂,我对自己的剧本有信心。”
周闰发低头沉默了片刻,最后微笑道:“既然你对我这么有信心,剧本也不用看了,这部戏我接了。”
卫雄也笑了:“不问下片酬吗?”
“你看着给就行,反正我现在也没戏拍。”
“那就按你现在的市价吧。对了,你知不知道怎么联系吴于森?”
第三十一章 暴力美学
本书有20万存稿,可放心阅读,不会太监。
——————————————————————————
当吴于森知道《两只老虎》的下画票房时,久久无语,最后千言万语尽化成了一声无奈的叹息。
这部电影是由新艺城台湾分公司投资制作的喜剧片,他担任导演,也参与了编剧,剧中汇集了徐可、泰迪罗宾、潘莹紫等数位著名影星,由此可见新艺城也是对这部戏报以了不小的期望。
事实上在上映之前看过成片后,吴于森也自认为还不错,应该能取得一个客观的票房成绩,可现实永远那么残酷。电影上映之后观众反应冷淡,媒体也不甚关注,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算上前一部电影《笑匠》,《两只老虎》是他在台湾导演的第二部电影,两部电影都由新艺城投资,都是喜剧片,而且都扑街了,这让他不禁怀疑自己当初选择来台湾发展是否是对的。
在两年前,由于遭遇事业瓶颈,他转道台湾发展,以求能得到突破,起初他也是信心满满,但是《笑匠》的扑街让他的信心遭受了不小的打击,同时他也意识到台湾的电影产业正迅速走向衰落。
这次《两只老虎》的扑街固然让他的自信再次受到打击,可台湾电影产业的衰落也更加直观的展现在了他面前。或许他当初选择来台湾发展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白白浪费了两年时间。
“怎么了,刚才不是还好好的么,怎么接了个电话就这样了。”一杯咖啡放在了吴于森面前的桌上。
靠在沙发上,昂首盯着天花板,过了好一会才叹了口气,说道:“也许当初我就不该来台湾的。”
闻言,牛春龙心中顿时有了猜测,用手抚摸了下丈夫皱起的眉头:“是不是《两只老虎》的票房出来了?”
“当初看香港的电影经常能在台湾取得一两千万的票房,我以为这里是块未开发的处女地,没想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无论是环境、文化,还是理论基础都极其不成熟,也都不是我能改变的。”
从这话可以听得出吴于森是真的对台湾完全失去了信心,牛春龙也听得出来,却不知该说什么安慰的话。
“刚才徐可在电话里还说了另一件事,他希望我能到他的工作室帮忙,你觉得我要不要答应?”
在生活中,牛春龙一直扮演着贤内助的角色,所以每次遇到什么难以抉择的事情,夫妻俩都会互相商量,但这次牛春龙一时间也不知该怎么回答,如果从朋友角度出发的话吴于森应该答应。
但是徐可和吴于森根本不适合在一起工作,因为徐可是那种操纵欲和控制欲很强的人,比如在许多电影中,徐可挂的是监制的名,做的却是导演的活。而吴于森则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
如果他执导一部电影,绝不会允许监制在他头上指手画脚。两者间本就是一种无法调和的冲突。
“既然你觉得在台湾没什么前途,回香港是肯定的,至于去不去徐可的工作室等回香港再看情况决定不迟。”
吴于森没有说什么,只是在心里又叹了口气。就在这时,旁边的电话响了,他随手接起电话:“喂,哪位?”
“卫雄?”
……
依然是那家咖啡厅,卫雄见到了刚从台湾返回香港的吴于森,两人一番客套后便进入了正题,可卫雄说的第一句话就让吴于森暗自皱起了眉头:“恕我直言,我觉得吴导并不适合拍喜剧片。”
“何以见得?”吴于森保持着男人应有的风度,尽管他心中已经有些不快,要知道今天他之所以会应邀前来,大部分原因是出于礼貌,毕竟双方都是圈内人,人家邀请他也不能不给面子。
“你在台湾拍摄的两部片子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其中有台湾电影产品衰落这个客观的因素在,但你就没想过是不是你的片子不符合观众的口味?很抱歉,可能我的话有点太过直白了。”
卫雄的话点到为止,拿出《英雄本色》的剧本放在桌上:“这部就是我要投资的电影,你可以看看。”
当吴于森翻开剧本的时候,他不禁楞了下,然后惊讶的抬起头看向坐在面对,面带微笑的卫雄。
“剧本是我画的,事实上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只是香港会画分镜头脚本的人很少,所以才显得另类。”
“在好莱坞,电影公司会要求编剧创作的剧本必须是分镜头脚本,这是非常正确的,它代表了一种态度,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我很难想象连一本剧本都创作不好,如何能偶拍好一部电影。”
吴于森突然有点汗颜,因为他很赞同卫雄的观点,可他拍电影又从来不用分镜头脚本,有时剧本都是边拍边创作。其实不止是他,如今港台许多导演都这样,算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做法。
“现在我对这个剧本更有兴趣了。”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吴于森完全沉浸在了剧本中,卫雄没有去打扰,自个喝着咖啡,翻着杂志,不时的抬头看一眼,直到吴于森合上剧本,他才开口问:“吴导觉得我的剧本如何。”
“剧本的故事和人物设定都很不错。不过我刚才看剧本,戏中的一些镜头的表现形式和拍摄手法好像与寻常有些不同?”
“我就知道吴导能看出来,是有些不同,我称之为暴力美学。众所周知,暴力和美学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词,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但事实上它们完全可以统一和谐的结合在一起……”
这一刻,卫雄似乎成了一个老师,而吴于森则是一个虚心求教的学生。然而只有卫雄自己清楚,他就是在背课本。就像你看一本菜谱,知道一道菜该怎么做,可未必就能把这道菜做好。
当然,吴于森并不知道这些,此时的他虽不至于对卫雄惊为天人,却也有几分崇敬,直接就被忽悠了。
第三十二章 进行时
本书有20万存稿,可放心阅读,不会太监。
————————————————————————————
经过一下午的畅聊,吴于森不仅答应执导《英雄本色》,还加入了卫氏电影,成为卫氏的第一个签约导演。这一意外收获让卫雄欣喜不已,其实他也就是顺口一提,没想到吴于森就答应了。
有了吴于森的加入,《英雄本色》的筹备工作一下子加快了很多,而且邵氏方面又全力配合,很快拍摄团队就组建起来了,摄影师、灯光师等重要岗位的人还都是吴于森亲自挑选的。
要知道他可是出自邵氏,师从张彻,前后总共在邵氏工作了近十年,邵氏哪些人技术好他自然清楚。
而在演员方面,卫雄提议是由周闰发、狄尨、张国容分别饰演mark、宋子豪和宋子杰,其中周闰发已经确定了,肯定是不能改的、剩余的狄尨本就是邵氏的艺人,张国容则没有把电影约签在哪个公司,找他们来演戏完全没有问题,但也要吴于森同意才行,毕竟他才是导演。
说起来,吴于森对卫雄这种全面安排主要演员的做法是比较反感的,或许说每个对自己的作品有追求的导演都会反感。不过卫雄怎么说也是老板加编剧,所以答应先给三位主演试镜再做决定。
最后的结果很明显,周闰发、狄尨和张国容完全符合他对剧本人物的理解,心中对卫雄的眼光又多了一丝佩服。之后又确定了其他角色的演员,《英雄本色》便进入了正式拍摄阶段。
开机拜神仪式卫雄并没有参加,按理说《英雄本色》是卫氏的第一部电影,意义重大,作为公司老板,卫雄应该参加才对,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卫雄投资拍电影的事不知被谁传出去了。
昨天《【创建和谐家园】》的娱乐头版上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醒目的标题——新生代歌坛巨星不务正业!!!
报道中批评卫雄不把精力用在音乐创作上,而是看到拍电影赚钱快,想要捞一把,完全是不务正业。更是断言卫雄能凭借音乐才华在歌坛迅速走红,但到了影坛,最后肯定是碰壁而回。
这算是比较直接的,但说的也不算太难听,有难听的更是直言卫雄是狂妄,自恃才高,刚学会走路就想跑,必定会闹出大笑话等等。当然,也有比较委婉的,比如《东方日报》的报道。
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随着《饿狼传说》的香港本土销量突破45万张,打破许冠杰创造的记录,卫雄的音乐才华已然毋庸置疑,那他电影方面的才华是否也同样优秀呢?这个没有人知道,同样也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急切的踏入影坛,一切都要等电影上映之后才有答案。
最近一周他几乎都停留在各大报纸的娱乐头版上。毫无疑问,在开机拜神时肯定会吸引许多记者前来,如果他能上上镜,再回答记者几个问题,最好能扯上《英雄本色》,那等于是免费的宣传。
可他就是不喜欢与记者打交道,就像他不喜欢在太过公众的场合演出一样,完全是一种很单纯的个人喜好问题。于是便缺席了开机拜神仪式,改由范伟这个总裁主持,并回答记者提问。
就在《英雄本色》进入如火如荼的拍摄进行式时,第四届新秀歌唱大赛的半决赛拉开了帷幕。
按照tvb的安排,初赛和复赛的录制都在tvb自己的录影棚内,而半决赛和决赛则放在利舞台,而且还是现场直播,所以事前tvb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以保证直播的顺利进行。
晚上七点半,卫雄驾驶自己新买的奔驰小轿车停在利舞台附近的一个停车场,然后步行向戏院走去(这个时代的艺人可没有后来那么大的排场,走到哪里又是保镖又是助理什么的,而且卫雄并没有签任何公司,自然没有人帮他张罗,宝丽金倒是给他安排了个助理,不过只有处理公事他才会带在身边),远远就能看到在戏院外聚集了许多人,都是买了票等待入场的观众。
没错,就是买票。为了这两场在利舞台的直播,tvb光布置舞台就是一大笔开销,所以想进入现场观看的观众都需要买票,通过门票怎么也能先赚回一点,以往几届也都是这样做的。
他并没有走正门,而是从后门进入,门口处有工作人员守着,一看到他立刻带他来到了休息室。
“阿雄,你怎么到现在才来,顾监制都急坏,刚才还来找我,让我给你打电话,担心你临时放鸽子。”
刚进门,一个清朗的声音就传入了卫雄耳中,一看,发现休息室还有四个人:黄沾、张国容、罗文和梅艳芳。
说话的是张国容,从话语中可以听出他与卫雄很熟,这完全要归功于拍摄中的《英雄本色》。
由于他是《英雄本色》的主演之一,戏份较多,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剧组,而卫雄又经常到剧组探班,一来二去就认识了。两人呆一起聊得最多的自然是音乐,共同话题让两人的友谊迅速加深。
“放鸽子?我是那种人吗?刚才有点要事耽搁了。”
卫雄这次来担任评委完全是义务参与,没有任何劳务费,自然也没有签订合同,那个顾监制有所担心也不奇怪。至于他口中的所谓‘要事’——如果与李佳欣吃晚饭算是‘要事’的话。
“不好意思,来得有点晚了。”
客气的与站起来的黄沾三人握了下手。
“呵呵,我们也是评委,不好意思就不用对我们说了。先坐吧,等会应该会有化妆师来给你上点妆。”
罗文也算是香港歌坛的前辈级歌手,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话语间总会有那么一点大哥的姿态。
而同样属于前辈级人物的黄沾则是一副爽朗的样子:“我对卫先生可是仰慕已久啊,以后有机会可要多多相互探讨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