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赝医》-第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张氏得意地道:“吴县令的小夫人得了重病,请了全城的医生去给看,可谁也治不好,最后还得我们至仁堂出手,我儿杨泽到了县衙,只看了一眼,就把小夫人的病给治好了,吴县令亲自到我们至仁堂道谢的,不信你可以去问城里的百姓,人人都知道的,可不是我胡吹,再说跟你吹牛,又有什么好处。”

        “只看了一眼就把病治好了?”刘季成欣喜地问道。

        “对,都没用第二眼!”张氏大声说道。

        杨泽忙在旁补充道:“不是光只看了一眼就把病治好了,还是开了两剂药的。”要是看一眼就能治好病,那他不成神仙了,以后病人来找他,也不用开药,只要让他看看病不就好了。

        成宽道士这才“恍然大悟”,道:“杨施主竟然是位神医,贫道刚才失敬了,能给吴县令的家眷治好病,这可是大功德啊!”

        张氏更加得意,越发想要显摆了,她道:“只给吴县令的家眷治好病,这也算不得什么,你们知道宁北道节度使魏侯爷吗?”

        提到魏侯,刘季成没什么太大的感触,他毕竟是外乡人,对宁北道的事不太了解,可成宽道士却大吃一惊,道:“难不成魏侯得了病,也是请杨神医去给看的?杨神医去林州出过诊?”

        张氏哼了声,下巴扬得高高的,道:“不是魏侯得了病,而是他的长子继承人小侯爷得了病,我儿也没有去林州出诊,想我儿医术通神,岂能随便出诊,是小侯爷特地从林州跑来,跑到我们至仁堂,请我儿出手为他治病的!”

        这可不得了了,做医生能做到这个地步,能让节度使的继承人亲自跑来求医,这得多大的名头啊,这杨泽得多高的医术,才能有这么大的架子!

        成宽道士顿时坐不住了,站起身,恭恭敬敬地对杨泽稽首为礼,道:“贫道失敬了,刚才竟然还对杨神医有所怀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贫道孤陋寡闻,县中有杨施主这样的神医,贫道竟然不知晓,实是大大的失敬。待贫道这就吩咐下去,准备上好的素斋,给杨神医和杨夫人赔礼。”

        他转身叫过一名小道士,让厨房立即准备上好素斋,他要请客,那小道士飞跑着去了后院。

        张氏见儿子受到尊重,她这个做母亲的自然开心,很是自豪,一开心话就停不下来了,滔滔不绝,说起来个没完,重点尤其是杨泽给小魏征治病,把小魏征先说得死去活来,只剩下一口气了,然后再说杨泽如何开方,随便挥挥手,小魏征的病就好了,说得神乎其神,听得成宽道士和刘季成目瞪口呆。

        好不容易等张氏告一段落,杨泽这才又问刘季成,到底有什么症状,他刚刚问了刘季成的家乡在哪儿,主要是想确定病因,现在问症状,就是要确诊开药了。

        听了杨泽的光辉事迹,刘季成对他是大为敬佩,道:“回杨神医的话,在下自从到了瓜州之后,便全身无力,很是倦怠,以前从没有这种情况,还拉肚子,不过几日光景,在下便瘦了七八斤,不但不想吃东西,还呕吐恶心,这几天折磨得在下都快要死了,在下不能死在北方啊,家中尚有老父老母……”说着说着,他又哭了起来。

        杨泽摇了摇头,他心中已然确诊,其实这刘季成没有得什么大不了的病,只是小毛病而已。当然,这年头医学技术落后,卫生条件也差,如果医治不及时,感冒也是会死人的,尤其是对外乡人来讲,一点点小毛病,也会恶化成大病,客死他乡不是随便说说的。

        刘季成的症状表明,他是水土不服,这是中医的说法,换成是西医的说法,叫做旅游者腹泻,旅行的人当中,十个里面就会有一个有这种表现,只是严重的程度各不相同罢了。但在这个时代,对于是头一回出门,没有同伴照料的刘季成来讲,光靠自己吓自己,也能把他吓出病来。

        杨泽道:“你的病我能治好,但我有一点疑问,据你所说,你看了好几个医生,花了不少的药钱,怎么这病还没有治好呢?”

        刘季成啊了声,道:“在下这病别的医生也能治好?不是很重的病吗?在下前几个看的医生,都给在下开了好多的药,而且贵的不行,这都治不好,难道还不是重病吗?”他出门的经验不丰,不了解“某些医生”的手段。

        可张氏却是懂的,她道:“我儿太忠厚了,你为人诚实可靠,不欺负外乡人,便也以为别人也是如此。他是外乡人,身上又有几个钱,碰到你算是他运气,可碰到别人,哼哼,不宰他这个外地来的,难道还宰本地人么!”

        杨泽哦了声,随即便明白了,这是典型的欺负外地人啊!外地人都怕得病,人生地不熟的,得了病可真是祸事了,莫说在这样样都不方便的古代,就是在现代,出门旅游或是出差的人,也怕得病啊!

        刘季成去看病,当地医生发现他是外地来的,还算是有钱,那自然要加倍的“重视”,各种贵药使劲儿给开,反正就算治不好病,刘季成一个外乡人,还敢把本地人怎么样了,不宰他的冤大头,还能放过他么!

        当然,也不是所有医生都这样,可刘季成运气不好,碰到的几个医生偏偏都敲他的竹杠,药吃了不少,可水土不服的症状,却是半点儿没有好转。

        杨泽向成宽道人借了纸笔,开了一个方子,递给刘季成,道:“你去城里的至仁堂,按方抓药,就在店里煎服,明天你这症状就能好个七七八八,病好之后注意水要烧开了喝,吃瓜果蔬菜要新鲜,要洗净了才能吃,吃饭前要洗干净手。”

        刘季成拿着方子,看上面只不过七八味药,问道:“这药要服几剂?在下身上没多少钱了。”他怕这药太贵,他实在是手头紧,开销不起了,回家的路费都紧紧巴巴了。

        杨泽道:“我坐堂给人看病,收诊费十文,今天这算是出诊,诊费翻倍,也就是二十文。这药你服一剂即可,无须多服,算上煎药的钱,一共大概五十几文,所以总共花费,算你七十文好了。”

        刘季成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道:“七十文,这么便宜?”

        杨泽嗯了声,又道:“你可以再花十几二十文的,在我铺子里买些乌梅,以后每天用一斤开水冲泡四粒乌梅,当茶饮用,便可以达到保健的功效。你没有胃返酸水的毛病吧?”

        刘季成摇了摇头,道:“返酸水的毛病,在下是没有的。”

        “那就成,我看你其实身子骨挺结实的,以后出门泡乌梅喝就成了,水土不服的毛病就能少犯。”杨泽道。

        刘季成连声道谢,拿着方子,背起藤箱,告别杨泽,离了升平观,去城里至仁堂抓药了。

        张氏见儿子看完了病,她也许完了愿,便提起篮子,道:“儿啊,咱们去河边放生吧,耽误了这好半天的时间,把放生的事都给误了。”

        杨泽答应一声,陪着张氏,出了大殿,又出了观门,往清水河边走去。

        成宽道士亲自相送,还特地嘱咐杨泽,放生回来后,一定要再回观内,他已经准备了上好的素斋,想要款待他们母子,杨泽自然答应。

        望着母子两个的背影,成宽道士心中有了想法,他见杨泽轻描淡写地就给刘季成开了方子,而且信心十足,看样子应该能治好病,那要不要让杨泽给观里的韩太夫人看看病?不过,给韩太夫人看病,可和给刘季成看病不同了,得慎重才行,不能草率行事,以免出现意外。

        他招手叫过一名道士,嘱咐这道士马上进城,去打听一下,至仁堂的杨泽,是不是真给县令的家眷治好过病,还有魏侯的儿子是不是真的去过至仁堂,打听之后,立即返回,不要浪费时间,道士答应了,快跑着离开。

        杨泽陪着张氏,溜溜达达到了清水河边,见这河有十几丈宽,河水清澈,一眼望去,能看到河底鹅卵石,岸边柳树成林,风景极佳。

        张氏到了河边,蹲下身子,先对着河水,虔诚地念了几句经,这才从篮子里提出那只大乌龟,说道:“今天你遭遇大难,被人抓了去,想要吃你,这是你的劫数,可天幸你遇到了我,实是你前世修来的福气,我今天便放你一条生路,去吧去吧,这清水河可不正是你生活的好地方么!”

        她双手捧着大乌龟,用力一抛,把大乌龟投到了清水河里,看着大乌龟在河水里不停地四肢扭动,她欣慰地道:“儿啊,你快看,它被放生了,还能在清水河这样的好地方生活,它有多开心啊,这是向为娘挥手呢,感谢为娘!”

        杨泽看着那大乌龟,感觉有点儿不对劲,却又说不出是哪不对劲儿,但他还是附合着张氏,点头道:“这是一只知道感恩的乌龟,以后必会在这清水河里修建水中洞府,活上个千八百年的,应该没什么问题!”

      ¡¡¡¡ÕÅÊÏÓÖ´ÓÀº×ÓÀïÄóöÄÇЩСÎڹ꣬һֻ½Ó×ÅÒ»Ö»µØÍ¶µ½Á˺ÓË®ÀÈÃËý¾ªÏ²µÄÊÇ£¬ÕâЩСÎÚ¹êÒ²¶¼ÏóÄÇÖ»´óÎÚ¹êÒ»Ñù£¬ÔÚË®ÀﲻͣµØÅ¤¶¯ËÄÖ«£¬¿´×ſɻ¶ÊµÁË£¡

        “瞧瞧,这些小乌龟可真通灵性,虽然还这么小,却也知道感恩,不住地感谢为娘呢!”张氏开心之极,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让这些乌龟得到了新生。

        他们母子就站在河边,看着这些在水里不住扭动的乌龟。可是,没过多一会儿,这些乌龟连蹬带刨地,竟然都挣扎着回到了岸边,趴在岸边露出的鹅卵石上,眼巴巴地看着张氏和杨泽。

        张氏这个高兴啊,开心得无法形容,她拍手笑道:“天啊,这些乌龟真是太通人性了,它们知道为娘是它们的恩人,竟然对为娘依依不舍,太有灵性了!”

        杨泽挠挠后脑勺儿,心想:“按理说乌龟见了水,应该很快游走啊,就算不全都游走,顶多回来两三只也就算多了,怎么却都回来了?”

        张氏冲乌龟们挥挥手,道:“去吧,去吧,水里才是你们的归宿,你们是天生的水族啊!”

        可又过了一会儿,乌龟们竟然谁也不进清水河,而且竟然全都有往岸上爬的念头,尤其是那只大乌龟,竟然爬到了岸边没有水之处!

        张氏又是开心,又是感叹,她道:“看来真是舍不得我,真通灵性,真是知恩的好生灵。为娘听你舅舅们说过,龙生九子,子子不同,第六子名叫霸下,长得就象是乌龟,这些乌龟如此的通灵性,不会就是龙的第六子吧,普通乌龟怎么会有如此的灵性!”

        一边说着话,张氏一边又抓起那些乌龟,挨个的又扔进河里。可过了一小会儿,这些乌龟竟然又回来了,都趴在岸边,说什么也不进水里去。

        杨泽忽地一拍脑门,他想起来了,这些乌龟是从樵夫手里买来的,是樵夫而不是渔夫,这说明这些乌龟都是陆龟啊,本来就不是生活在水里的,硬把它们往水里扔,它们能不回来么,这和感不感恩,有没有灵性,完全无关!

        瞬间,杨泽只感哭笑不得,可又不好和张氏明说,以免让张氏失望,他道:“娘,就让它们在这里玩耍吧,可能是被放生的关系,它们都太激动了,所以不肯远游。不如咱们去四周转转,欣赏一下这河边风光。”

        张氏笑道:“也好,出次城不容易,正当好好转转!”

        母子两个沿着河边,慢慢散步,权当出城踏青了。待天到了晌午时分,两人返回升平观,想必成宽道士已经把素斋准备好了。

        离着观门还有一段距离,就见里面快步奔出两名头挽双鬟的少女,虽然是做丫环打扮,衣服料子却很是华丽,比保安县里不少富家小姐穿的料子都好。

        这两个丫环看到了杨泽和张氏,小跑着过来,其中一个叫道:“敢问这位先生可是杨泽,杨神医?”

      第十二章 韩太夫人的怪病

        看着跑过来的两个丫环,杨泽道:“她们可能就是那个太夫人的丫环,不知那个太夫人得的是啥病,听那个成宽老道的描述,相当地邪乎呢!”

        刚才散步看风景时,杨泽把那位韩大将军母亲的事,和张氏说了,张氏听了很是嗤之以鼻,认为那韩太夫人得的富贵病,只有成天吃饱了没事儿干的人,才有挑东挑西的臭毛病,要让那个韩太夫人成天干活儿,自己干得直不起腰来,看她还有精神头儿,去挑剔别人不!

        张氏问道:“儿子,那你有把握治好韩太夫人的病不?从你说的症状看,她也不像是有啥病,就是喜欢唠叨,为人比较刻薄吧!”

        杨泽摇了摇头,道:“还不清楚,没什么把握,得看到那位韩太夫人,我才能做出诊断。”

        他琢磨着,听成宽道士的描述,那位韩太夫人怕是得了更年期综合症吧,颇有些歇斯底里,要不然能把道士们逼成那样么!

        成宽道士不敢得罪韩太夫人,所以对杨泽所说很是片面,甚至并没有说韩太夫人得了病,所以杨泽根本无没判断出韩太夫人有啥毛病,顶多认为她到了更年期了。

        两个小丫环跑到了杨泽的跟前,盈盈万福,一个小丫环脆声道:“敢问这位先生是杨泽杨神医吗?”

        杨泽点头道:“我便是杨泽,神医二字可不敢当!”

        另一个小丫环问道:“你可是治好了魏侯的小公子,那个叫魏征的小孩儿的病?”

        杨泽又再点头,道:“凑巧而已,凑巧而已,其实我只看过几天医书,连药方都不懂几个,能治好小侯爷的病,全是蒙的,凑巧凑巧!”

        两个小丫环齐声道:“杨神医过谦了!”她们都以为杨泽是在谦虚呢!

        张氏却微微一笑,她是了解儿子的,儿子以前只知赌博,从不看医书,能治好小侯爷的病,那真是只看了几天医书的结果,没有半点的自谦,这两个小丫环是误会了。

        一个小丫环道:“我们是抚远大将军的家眷,太夫人路过瓜州,就在这升平观里借宿,她老人家身子有些不爽利,不知能否请杨神医移步,过去给太夫人看看?”

        不等儿子回答,张氏笑道:“在大户人家里做事的孩子就是懂礼数,还说请移步什么的,真是太客气了。太夫人身子不爽利,我儿去看看,自是应当的!”

        杨泽心想:“这就替我答应啦,万一那太夫人真有啥怪毛病,我治不好,那该怎么办呢?”他看了张氏一眼。

        张氏冲他眨眨眼睛,那意思是说,治不好又能咋地,难不成还会要了你的命不成,只要你不乱给她吃药就成了!

        “那好吧,咱们就去看看太夫人,我去给她老人家请个安!”杨泽点头答应。

        两个丫环立即又冲杨泽万福,头前带路,引杨泽和张氏进了升平观,从侧院绕过去,来到了后面的院子。

        后院最大的一间净室,住的便是韩太夫人,但此时韩太夫人并没有在屋里待着,而是在院内的小亭子里坐着,石桌上放着一本《道德经》,她正在念经,成宽道士则在一旁相陪。

        见杨泽和张氏进了后院,成宽道士站起身,抢步迎出亭外,道:“杨夫人,杨神医,里面请,韩太夫人正等着你们呢!”

        杨泽大步进了亭子,冲韩太夫人拱手行礼,道:“草民杨泽,参见韩太夫人!”

        张氏没有进亭子,只是在台阶下,冲亭子里行了个万福,便算是见过礼了。大方帝国不似某些朝代,见了贵人或者是官大的,就非得要跪下磕头,只要不是正式场合,那么拱手和万福这种礼数,就足够了。

        杨泽见韩太夫人足有七十多了,但保养得很好,满头银丝,梳理得一丝不苟,头上戴着全套的首饰,脸上擦了薄薄一层细粉,还涂了点儿胭脂,衣服领子雪白雪白的,身上是全套的诰命服饰,手上则戴着红宝石的戒指,还有粗粗的翡翠手镯。

        看韩太夫人的这身打扮,真是富贵之极,简直可以称得上是耀得人眼花缭乱,可这身行头,还有这老太太脸上的胭脂,却也让人感到暴发户味道十足,显摆得过份,让看的人感到头晕眼花了!

        杨泽心中暗道:“真正的豪门贵胄,平常是肯定不会这么穿着打扮的,只有突然间发达了的人,才会这样深怕别人不知她是一品的诰命。这位韩太夫人在给女皇当女官之前,不会是个逃荒要饭的丫头吧,突然间受到了女皇的青睐,结果一步登天,就变成了现在这副模样,非得让别人知道她有多高贵?”

        韩太夫人架子端得十足,她放下手中的书册,先是咳嗽一声,拿起石桌上的茶杯,品了口茶,这才抬头看向杨泽,从上往下的打量了一番。

        忽然,这位当过女官的韩太夫人,冷丁地冒出一句话来,竟是:“你的衣服下摆湿了,上面还有草芥,如此的不顾仪表,真是没有教养!”

        杨泽一愣,头回见面,我还在给她拱手行礼呢,她不说免礼也就罢了,怎么挑剔上我的衣服了,还是下摆?他低头看去,就见自己的衣服下摆果然湿了,上面还沾着细草棍儿,他陪着张氏在河边散步,离河近了些,河水溅到了衣服下摆,又在草地里走,这才弄脏了衣服。

        张氏在下面脸上难看,也不行万福之礼了,站直了身子,看向韩太夫人。就算对方是一品诰命又能如何,杨家又没犯事,她一个诰命夫人也不能把杨家咋地了,竟然说儿子没教养,那不就是等于在说她这个当娘的,没有教育好儿子么!

        成宽道士则大感尴尬,这韩太夫人极是挑剔,张嘴就没好话,他早就领教过了。本来请杨泽来是给她看病的,可她这么一张嘴就得罪人了,人家杨泽还能尽心给她看病么!

        杨泽嘿了声,把手放下了,笑道:“失礼了,让韩太夫人见笑了,只是草民没有带换洗的衣服,要不然定要先换身干净体面的衣服,再来见您!”

        张氏在外面听了,很是替儿子叫屈,这韩太夫人说话这般不客气,儿子还得对她笑脸相迎,还得说软话,真是人比人,气死人,有诰命就了不起吗?

        张氏心中不服,可却也知道,有诰命的人,确实是很了不起的,何况是一品诰命。

        可万没想到,韩太夫人听了杨泽这话,忽地面现喜色,竟然开心起来,还拍手道:“哎呀,真是好可人儿意的少年郎,这般的懂礼数,可不像别人,听了本太夫人的话,只是想着狡辩,说自己没错,哪如你这般知书达理,善解人意。”

        杨泽心中嘿然,上一句说我没教养,下一句就说我知书达礼了,这老太太说话很不着调儿啊,想起一出是一出,还一口一个本太夫人的叫她自己,看这表现还真有可能是更年期综合症,不过她看起来都七十多岁了,早过了更年期了!

        韩太夫人越说越高兴,又道:“你没换洗的衣服,没关系,本太夫人有。本太夫人去看儿子,就是你们都知道的韩大将军时,给他做了身新衣裳,可他却变胖了,这新衣服穿不下了,看你这身材和我儿子没胖前倒差不多,那新衣裳就送给你穿吧。来人啊,去取那件衣裳来!”

        身边丫环答应一声,快步进了屋子,片刻间即取出一件袍子来,让杨泽换上。

        这下子张氏高兴了,自己儿子啥也没干呢,只说了句很知书达礼的话,就混了身新衣服穿,这新衣服看上去相当不错,料子挺柔软的,就是颜色不太鲜亮,有点太朴素了,没什么花纹,不够显眼。

        别人送礼,如果不收,那就是不给送礼的人面子。杨泽向来是很给别人面子的,只推让了两句,便换上了新袍子。

        这件袍子可和普通百姓穿的大不一样,料子质量非常考究,而且并不是那种华丽的丝绸,上面也没有亮闪闪的花纹,这袍子的绣纹是暗纹,当光线照在衣服上时,角度不同,所映照出的花纹也不同,要仔细看,才能看到这些暗纹,这是真正奢侈的衣服,在不懂行的人眼里,这衣服也就一般般,但在懂行人的眼里,这件衣服却代表着两个字——奢华。

        见杨泽把衣服换上,韩太夫人道:“嗯,看着还挺合身的,就像是为你量身定作的一般。”

        忽然,她感到有些心疼,这衣服价值不菲,当初做这件袍子时,足足花她一千两百贯,就算是穿在大将军的身上,都是相当奢侈了,由于太贵,也不过只做了这么一件,她一高兴就给了杨泽,现在又有点后悔了。

        杨泽拍了拍袍子,又给韩太夫人行礼,道:“这件袍子太贵重了,草民不敢受,还请太夫人收回吧!”说着,他便想脱下袍子。

        韩太夫人显摆的性子立即爆发,就算后悔了,她也不能再收回这袍子了,那显得自己多小气啊,她大声道:“本太夫人送出去的东西,岂有收回之理,你就穿着吧!”

        杨泽也没真打算脱,这么好的衣服,干嘛不要,他说不要,就是为了让韩太夫人一定给,免得后悔要回去。

        韩太夫人让杨泽在她的对面坐下,伸出手,道:“本太夫人有点儿小毛病,但不先告诉你是啥毛病,你给本太夫人号号脉,要是能号出是什么毛病来,本太夫人就再送你一样好东西,可是宫里的好东西哟。”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5 21: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