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赝医》-第12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杨泽一愣,对啊,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个,这年头是有画册的,如果他用画册来推广案件重演,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当官的会看到,就算是老百姓也会看懂,如果光是纯文字的,反而会不好推广,毕竟这年头识字的人不是很多。

        “好,如果有出画册,我定为你买来一册,要不然,咱们自己出一本画册,就出这个案子的破法,画得好玩些,看的人必定多!”杨泽笑道。

        菜菜大喜过望,叫道:“你要花钱出书吗?这太好了,找人画画时,记得找我啊,我也会画的,就是画得不怎么好,不过画我自己还是行的!”

        杨泽哈哈大笑,这点小小的要求,自然要答应,小姑娘欢天喜地地走了,他则上床睡觉。

        第二天,秦落落和杨泽都打算离开了,公羊留亲自送二人离城,三人在城外分别。杨泽本来想就近在求州城里找书坊,说说出版画册的事,可谁知求州虽大,书坊也有,但却都只是卖书,并不雕版印刷,一来雕版印刷本钱太大,二来求州文风不盛,没人会出新书,顶多也就是说书人写书,但却也只用手抄抄罢了,不会出版的。

        出画册之事,只好等一等再办了,杨泽派了手下去别的州,想找找有能力雕版印刷的书坊,或者匠人也成,大不了他自己开家书坊。

        带着菜菜和一众手下,杨泽返回了镇西。

        在杨泽离开的这段时间,镇西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他所安排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慕容部的人已然离开,他们需要的货物,严诚厚也给他们准备了,不过慕容部要的盐数量太多,一时半会儿的可弄不来。

        回到衙门里,严诚厚向杨泽说了盐的事,杨泽听罢,道:“听说秃噜浑有不少地方都产苦的盐,你派人去和慕容部的人说一声,如果他们想要精盐,那么就要用苦盐来换,按一比一百的比例来!”

        严态厚一愣,道:“一斤精盐换一百斤苦盐?可我们要苦盐干什么,那苦盐可是有毒的,吃了会出人命的!”

        杨泽笑道:“毒盐是可以变成精盐的,就算成不了精盐,马马虎虎成粗盐也行啊!只要经过提纯就成了,这个其实不难的,我来教你方法,以后这种事就由你来做。”

        严诚厚大吃一惊,脸上现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杨泽又一笑,道:“怎么,不相信我能把又苦又毒的盐变成可以吃的盐吗?没听说过?”

        他很是得意,提纯盐的手段可是超前了,这时代的人是不知道的,当然,他也没打算把这个方法快速的推广开来,还得赚钱呢,要不然秃噜浑的人知道了方法,谁还求他,就算要推广,也等很久很久以后吧,具体多久,另定!

        严诚厚却摇了摇头,道:“不是,卑职不是说不信大人你的方法,肯定是信的啊!卑职是说,那种提纯啊什么的活儿,这个卑职以前没干过,估计是个体力活,那一万斤盐的提纯,都由卑职来干,这个,这个卑职怕是不能胜任啊!”

        杨泽哈地一声,笑了出来,原来是担心这个。他笑道:“当然不是由你一个人来干,这个方法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但却是保密的,由你来监工,至于做工的人嘛,就由死囚来吧,管求州那边要一批死囚犯过来,要是人手还不够,那就管别的州要一些,由死囚来做,这个是最保险的!”

        严诚厚啊地一声,大为感动,那提纯什么的方法,以前没听说过,竟然是保密的,而且要由死囚来干,死囚这个不难找,各州总要有一些的,让他感动的是,杨泽竟然这么信任他,把如此重要的事交给他来掌管!

        感动得无以加复,严诚厚一鞠到地,道:“大人如此信任卑职,卑职定不负大人重托。”

        杨泽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几句,难得严诚厚忠心,又有本事,又有财力,是他的好帮手,镇西的具体事情让他去做,可以省自己很多的力气!

        此后两个月,镇西的各种事情都上了正轨,城里城外一片欣欣向荣,工匠们努力干活儿,而不少求州百姓听说这里好谋生计,也都往这里跑,想要混口饭吃。

        随着天气的变暖,冰雪融化,大地变绿,河流结冻,虽然西北春天来得迟,可终究也是会来的,而伴随着春天的到来,大水也到来了!

      第二百五十八章 着急的宋小车

        秃噜浑这地方并不多雨,气候比较干燥,但春天时由于冰雪融化,所以江河的水流会在短时间内变得极大,河床又低,大水一来,便会四处蔓延,由于水量在瞬间变得太大,所以不少河的岸边都会被冲刷变低,不过好在发大水的时间都很短,游牧部落又离开得快,大水来了转移到别的地方就好,所以损失并不大。

        可发大水终究不是好事,不少草原上的贫苦牧民生活会变得更加困苦,这样就使得不少贫困牧民前往镇西讨生活,镇西的人口压力一下子就变大了。

        这日,杨泽坐在大堂上发愁,大案前站着严诚厚和郝威峰,三个人的脸色都很难看。

        杨泽道:“城里的粮食不够了,还能支持多长时间?”

        严诚厚不加思考地道:“原本坚持到夏末都没问题的,但城里这些日子来了大批的百姓和牧民,这些人没有积蓄,只能靠买粮和救济为生,所以存粮的消耗巨大,也就还能再坚持一个月,那时就要断粮了,买粮的地方离咱们这儿可不近,为了不断粮,怕是得现在就去采买了。”

        杨泽挠了挠额角,道:“正值春荒时节,怕是不好买粮啊,咱们城里没有太大的粮商,想抓个囤货的都抓不到,想杀鸡给猴儿看,都找不到鸡啊!”

        郝威峰连连点头,镇西城里有粮商,但却都是小粮商,小本生意,也没那么多本钱囤积粮食。他道:“听说在大地方,抄粮商的家可是好差事啊,卑职从来没有做过这差事,好生想往啊!”

        严诚厚看了他一眼,这家伙竟然想的不是粮食不够了,会不会引发乱子,却在想着抄家,难不成最近发大水,发到他脑子里去了。

        杨泽道:“粮食是必须去采买的,多派些人出去,金子咱们有的是,不用怕花钱。还可以去草原上,向秃噜浑人买些牛羊来。”

        严诚厚答应一声,这点他也想到了。

        可郝威峰却从抄粮商家的美梦里醒了过来,摇头道:“现在秃噜浑的牛羊瘦着呢,全是骨头,而且能过冬的都是好牛好羊,要用来配种,多生小牛小羊,那可是牧民的命根子,就算去买,也买不到多少。”

        杨泽哦了声,想了想,冲严诚厚又道:“该买还是得买,用酒或者茶砖换也成,牧民们要是需要盐,那也可以和他们换,当然得私底下交易。还是以买粮食为主,这点你全力去办,不要心疼钱。”

        严诚厚点了点头,他现在俨然是镇西的大管家,除了治安外,各方面的事全归他管,他是很有满足感的,越忙越开心。

        杨泽看向郝威峰,问道:“最近城里的治安怎么样,现在人可是越来越多了,什么人都有,我估计得出不少事儿吧,你应付得过来么?”

        郝威峰忙拍着胸脯,道:“县尊放心,虽然人多了,但卑职还镇得住他们,那些来逃荒的只要有口吃的,他们就不会出乱子,要防的只是那些想浑水摸鱼的,一般就算是出事儿,也是这帮人出事儿,不过只要卑职带着人去教训他们一顿,他们也就老实了。”

        杨泽嗯了声,摆手让他们下去,各自忙各自的去了。他正要处理几件公文,却见菜菜跑进了大堂,叫道:“到了,到了……”

        杨泽放下手里的笔,笑道:“谁到了?”

        “画工啊,还有雕版的工匠,都到了,都是从琅州来的,好几十人呢,好几辆大车!”菜菜兴奋地叫道,她一直盼着能出画册,把她自己画上去。

        杨泽也开心起来,他这些天想过此事,这年头出书属于高大上的行为,只有识字的人才能买书看书,普通百姓是不行的,可如果办成活字印刷的小报呢,那些字数少,但每天或者三五天出一期的小报,用白话文写成,只要有人读报就可以给百姓们讲解,通俗易懂,这些会不会加大些影响力,也算是他对这个时代做出的贡献了。

        这种想法不出现还成,一出现就无法抑制,他派人去了琅州,那是比求州还要大的州城,派人去寻找大书商,钱是不成问题的,他只是缺少工匠罢了,现在工匠到了,他自然开心。

        亲自迎出县衙,杨泽见外面果然来了好几辆大车,随车而来的还有不少工匠模样的人,工匠的最前面,站着一个风尘仆仆的中年文人,外表非常的精明,穿着蓝色的袍子,一望便知此人必是科举不中,转而做的生意,是个有文化的生意人,士农工商,如果不是科举不中,一般情况下,文人是不会从商的。

        杨泽今天穿的是官服,那中年文人见了,立即上前,躬身行礼道:“草民陈述作,见过杨大人!”

        “你就是陈氏书坊的东家吧,真是让本官等得好苦啊,总算是把你盼来了!”杨泽笑道,双手虚扶,免了他的礼数。

        陈述作先是吃了一小惊,随后大感兴奋,他从琅州来,一路上着实辛苦,不但体力上透支,心理上也累,他的书坊在琅州大受同行的打压,生意很是难做,要不然也不能杨泽派人一去找,他就肯来,谁在家里能过得舒服,还要往外地跑呢,还是带着家当往外地跑,他一路上尽想着如果镇西的生意也不好做,那就完蛋了,估计再回琅州,得买了家当才行。

        哪成想镇西县令这么欢迎他,不但迎接出来,还一副久旱逢甘雨的架势,陈述作立即就决定了,就镇西了,以后他就在镇西发展了!

        这个年头商人的地位低,当官的对商人的态度,如果稍好一些,就可以让商人有很大的决心,杨泽对陈述作态度这么好,陈述作当然就愿意在镇西发展了。

        杨泽请陈述作进了县衙,菜菜也非要跟着进去不可,她不说话只是听,听着杨泽和陈述作讲怎么出版画册,在听到杨泽想办小报时,菜菜眼睛一亮,虽然小姑娘年纪不大,可对于八卦却有种天然的爱好,小报,可不就是卖的八卦么,当然,这年头不叫八卦,叫市井之言,八卦只是杨泽的叫法,但随着小报的兴起,八卦一词必会被世人熟知。

        且不说县衙里的事,在镇西县的城门口,宋小车坐在一张胡凳上,全身捕快装扮,腰刀放在膝盖上,目不转睛地看着不远处的粥棚,那里有着上百个逃荒来的外地百姓,在等着领粥呢!

        由于外地逃荒来的百姓和牧民越来越多,县里便决定施粥,让难民度过春荒,一来减少治安上的压力,二来也可以趁此机会,招到一些手艺人进城干活儿,最起码也能招到一些身体强壮的人,进城去干些体力活儿。

        宋小车自从在镇西当上了捕快,就立志要成为本衙门里最厉害的捕快,要破最大的案子,要成为最年轻的捕头。可惜,也不知是别的捕快也这么想的,所以干活拼命,还是他自身的能力太差,竟然始终无法破到什么大案子。

        感觉有些无聊,宋小车抹了一把脸,心想:“昨天破了个偷鸡的案子,只可惜,虽然被偷的是只肥老母鸡,可那小贼也太不禁打,我只吓唬了几句,捶了他几拳,他就全招了,整个案子才用了半天不到的时间就告破,实在是没啥功劳可论啊!”

        正想着呢,忽见有两个捕快进城,其中一个叫道:“宋小车,坐那儿想啥呢,又想破大案啦?”

        另一个却笑道:“听说你昨天破了个偷鸡大案,可得到了县尊的奖赏?”

        两个人哈哈大笑,他们都是宋小车的同僚,比宋小车先进的衙门,仗着资格老些,总拿宋小车开玩笑。

        宋小车连忙站起身,不敢发脾气,冲着两人陪笑道:“我这不是出公差呢嘛,怕这些逃荒的闹事,忙着呢,哪有案子可破!”

        那两个捕快又取笑了他几句,逃荒的人只要有口吃的,哪可能会出什么乱子,这种差事明显就是给啥也不是的人准备的,那啥也不是的人就是宋小车了。他俩说说笑笑,进城门而去。

        宋小车望着他俩的背影,呸了一声,心想:“叫你们瞧不起我,早晚我会破个大案子给你们瞧瞧,比冯三斧那个案子还要大,到时我升了捕头,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他又坐回了胡凳上,看着那些等着领粥的人,忍不住叹气,这些领粥的人确实是太老实了,只要有口吃的,就不会闹事,可他们不闹事,自己就得一直出这种公差,真是让人发愁啊,就算有偷鸡的案子也成啊,总比坐在这里发呆强。

        又等了一会儿,忽然城门那边飞奔过来一个汉子,这汉子衣衫破烂,也是个逃荒的,只不过因为身体强壮,所以在河边找到个砸木桩加固河堤的工作,一天两饱,比领粥的人过得可滋润多了!

        这汉子急匆匆地往城门跑,看样子是要进城。宋小车站了起来,喝道:“喂,干什么去,你不老实在河边干活儿,往城里跑什么?”

        这汉子急忙停步,他可不敢和官吏顶嘴,老老实实地站在宋小车的跟前,有些结巴地道:“河边出事儿了,小的是要进城去报官,得官老爷去处理才行,我们那的人都不敢动。”

        宋小车眼睛一亮,出事儿了,太好了,他就盼着出事儿呢!他问道:“出了什么事儿,可是有人打架,【创建和谐家园】没,死了几个?”

        这汉子一愣,随即摇头道:“没人打架,是在河边发现了具尸体,不知是谁的,所以我们工头才让小的进城报官!”

        宋小车大喜,乐得差点儿没蹦起来,人命案子,这是大案啊,可算等到露脸的机会了!

      第二百五十九章 啥叫重演

        宋小车眼珠一转,冲着这汉子道:“你要进城去报案,我就是捕快,找我报案就成了,我会转呈县尊的,这个你不用管了。你头前带路,带我去河边看看!”

        他不让这汉子立即进城,先把案子劫了下来,他打算先去调查一番,如果调查出来结果,那是最好,就算是调查不出来什么,可他先去勘察的现场,县令大人到时问起来,自己也能抢着露下脸,自从冯三斧的案子破了之后,他还没和县令大人说过话呢,怕是县令大人都忘记他了,太没存在感了!

        这汉子连忙哦哦两声,能不让他多跑段路,他当然愿意,反正报了案子,也是捕快们处理,在城门口就遇见这么一个,还如此的热情,他高兴还来不及呢。转过身,他在前面带路,把宋小车引向河边。

        河边离着城墙并不太远,不大会儿的功夫就到了,宋小车隔着河,望了眼对面的河神庙,那就是自己发达的起点啊,可惜庙里没再藏着逃犯了。

        就见河边围着好多的人,几乎所有的劳工都围在这里了,劳工们议论纷纷,有人看到宋小车来了,叫喊道:“官差来了!”劳工们立即一起转过头,都看向了宋小车。

        在这一瞬间,宋小车感到腰板立即就硬气了几分,如果他【创建和谐家园】着这身捕快衣服,谁能把他当回事儿啊,现在看看,自己一到,大家都让开道路了,都在往两边闪,把自己当大人物一样看待!

        挺起胸膛,宋小车一脸的严肃,手按腰刀,进了人群,就见人群里面的地上,放着一具尸体!

        来到尸体跟前,宋小车蹲下身子,捂着鼻子,问了句:“在哪儿发现的尸体,凶手是谁,往哪个方向逃了?”

        一个身材极为高大,穿着破皮袄的汉子走上前来,操着半生不熟的中原话,道:“回官差大人的话,这具尸体是刚刚发现的,河水太大,把岸边的土给冲刷薄了,我们又在这干活儿,打木桩时,打到了这尸体的身上,大家一刨土,没成想就把尸体给刨了出来,我们都不知该怎么办好,这才去报官!”

        旁边别的劳工小声道:“没有凶手,这尸体看上去象是死了有一段时间了!”

        宋小车仔细看了那尸体几眼,发现尸体并没有腐烂,还能看得清相貌,而且衣服也没有腐烂,只是太脏了些,分不出颜色的了,但衣服料子不错,是裘皮的。

        点了点头,宋小车心想:“应该是冬天埋的,天气冷尸体没有腐烂,现在土地解冻,河水又涨起来了,这才把尸体露了出来。不过,看这人的衣服,应该是个有钱人才对,还穿的是裘皮的,镇西县除了王爷一家人之外,好象还没谁这么有钱,可王爷一家也没有听说谁不见了啊!”

        他来得晚,见过李晏几次,每次都见前太子穿着好衣服,便以为李晏日子过得不错,其实他要是再早些时间来,就会知道其实李晏以前只有黑棉袄穿的,是杨泽到了以后,才有好衣服可穿,其实王爷他一家以前穷着呢!

        宋小车一心想破大案子,可眼前就有大案子,他却不知道该怎么破了,目瞪口呆地对着尸体发了半天的傻,好半天,他才站起身来,心想:“县尊最擅长的就是案件重演,这个我也得试试才行,让不定能重演出来啥呢!”

        想到这点,他冲那些劳工们道:“把尸体再埋回去,然后你们再挖出来。啊,对了,是怎么打桩的,是谁打的桩,这个要好好地给我重演一下!”

        劳工们你瞧瞧我,我看看你,都有些茫然,不知道挖出来的尸体,为什么要再埋回去,然后再挖出来,是吃饱了撑的吧?

        那领头的大汉不知所措地道:“官差大人,这,这是干什么呀?那个,啥叫重演啊?”他是从草原来的贫苦牧民,可没听说过案件重演,连戏他都没看过,哪会理解重演是啥意思。

        宋小车瞪起眼睛,喝道:“好生蠢笨,连重演都不明白!”嘴上斥责,心里却爽,非常不厌其烦地把什么叫重演说了一遍。

        那领头的大汉咧了咧嘴,他和别的劳工心里想的一样,都觉得挖了埋,埋了挖,纯属吃饱了撑的,官差就是官差,每顿饭都吃得那么饱,所以撑的都不知该干什么好了!

        可官差大人有令,他们这些干活儿的人哪可能【创建和谐家园】,人家让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呗!

        几个大汉一起上前,抬起尸体,把他放进了不远处的一个浅坑里,然后把沙土覆盖了上去,算了重新埋了进去。

        宋小车看着那被埋上的浅坑,心想:“这也重演不出啥来啊,那坑太浅了,一点深度没有,怪不得河水一冲,尸体就露出来了!”

        他便道:“是谁打的木桩,怎么把尸体打出来的,再打一遍,让我看看明白!”

        那领头的大汉扯过一个汉子,吩咐了几句,那汉子只好硬着头皮,拿起一根木桩,在那埋尸体的地方上竖直,然后拿起一个大木锤,在上面砸了几下,放下木锤,看向了宋小车,不知他满不满意!

        宋小车挠了挠后脑勺儿,心想:“这也看不出来啥啊,找不出啥线索来!”他的头皮也硬起来了,只好道:“把尸体再挖出来吧,是怎么抬到刚才的地方,再抬一遍!”

        围在旁边看热闹的劳工们心中都想:“看来,这人确实是吃多了,这得多吃多少啊,才能折腾成这样!”

        在领头大汉的指挥下,他们只好再次挖开浅坑,把尸体抬了出来,又放到了刚才放尸体的地方。

        宋小车傻愣愣地站着,这番案件重演,他是真的啥也没看出来,和重演是一个样儿的!

        这回,领头大汉学乖了,不等宋小车吩咐,连忙道:“刚才就是小的让人进城报案的,小的再来……那个演一遍,给官差大人看看!”

        他转头对着那报信的汉子道:“快快进城去报案,让大老爷派人来看看!”

        那报信的汉子答应一声,转身就跑,可跑了几步,又停了下来,回头看向宋小车,那意思是不会真的让他再往城门那边跑一回吧,官差大人你又不在城门那儿!

        宋小车这才回过神来,苦着脸道:“不必再跑回城门去了,这里就这样吧,我回去向县尊禀报此事!”他一指那具尸体,道:“就放在这里,谁也不要动!”

        他转身向城门跑去,一边跑,心里一边叹气,看来自己真是没有破案的天份,把案子重演了一遍,却是什么也没有发现,一点儿线索也没有。

        一路小跑,待进了县衙之后,正好见杨泽送一个中年文人出来,杨泽很热情地叫人给这中年文人安排住处,那中年文人满脸欢笑,象是刚刚得到了什么大好处一样!

        杨泽送走了陈述作,心中高兴,他和陈述作谈了关于小报的创办方法,没想到两人竟然一拍即合,用白话文的形式办小报,陈述作竟然很是赞同。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9 02:4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