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他原本就是想刻意的提醒宁毅“我打了你,你拿我没辙”,甚至还故意说了“最近竟有人造谣说是小弟当日袭击宁兄,宁兄不会相信吧?”这样的话,就是为了让对方生气,谁知宁毅言语诚恳平和,也看不出半点死撑的样子,他俨然一拳打在了空处,迷惑之余,感觉自己演了这么久对方作为观众一点预期应有的反应都没,有些难受。
此时在那马车当中,苏檀儿也正有些疑惑地望着对面的宁毅,这时在马车里主要说话的是三个丫鬟,她们叽叽喳喳地议论着那薛公子多么坏多么无礼之类的,虽然表面上一句话也没涉及苏檀儿,但实际听起来,却是在旁敲侧击地烘托着一个主题:“小姐跟那人可没关系哦。”宁毅偶尔也笑着【创建和谐家园】话去。
实际上在他的心中只是觉得这三个丫头的行为可爱,乖巧懂事,若是现代社会,这种年纪的小丫头不知道要任性成什么程度,过得片刻,只听苏檀儿问道:“相公……真是忘了那薛进了么?”
宁毅点点头:“倒真是不记得了。”
“但是……总听说了吧……”
苏檀儿疑惑地盯着他,他回头看了一眼,两人对望片刻:“呃,娘子难道希望我刚才打他一顿?”
苏檀儿望着他的眼睛眨了几下,随后渐渐的笑了出来,不同于之前模式化的微笑,这笑容灿烂中带着一点放下心来的轻松感,自己这相公果然还是懂得这些人情世故的,但这样想着,心底又微微有些失落,她不会喜欢纯粹的书呆子,也不会喜欢真正有心机的人,只是如今大家还算不上熟悉,这些事情倒也看不太清楚。
马车驶过接近苏家大门的一座小桥,苏檀儿朝外面看了看:“这样的话……中秋濮园诗会,相公想去吗?”
“诗词的话,不太会啊。”
“倒也不用太会,就去看些表演,赏赏花灯而已。”
苏檀儿说完,旁边的娟儿拼命点头:“是啊是啊,姑爷,好多表演的呢。”
杏儿在一旁附和:“灯也很好看,而且还有漂亮的烟花……”
“说不定绮兰小姐也会去表演呢……”
“听唱歌……”
三个丫鬟叽叽喳喳地说着灯会上的节目,这年头娱乐缺乏,她们显然对这样的事情很期待,宁毅笑着点头:“嗯,如果可以的话,到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中秋节还有十余天才到,过了几天,苏仲堪过来通知他,让他去距离苏家不远的豫山书院报到,准备开始当个悠闲的教书先生了。
第五章 投河的母鸡
秋日的清晨,东方的天气刚刚露出微微的光芒,乳白的雾气浮动在古老的城市当中,秦淮河上画舫缓缓行驶,掩映在一片一片的浓雾间,犹如浮于天际的玉宇琼宫。
深秋的浓雾中,宁毅一边哼歌一边沿秦淮河边的道路奔跑着,每天早晨这样的锻炼项目已经固定下来,反正对他来说时间有的是,一路前行,道路两旁砖木结构的古朴建筑时多时少,各种各样的树木,秦淮河上画舫漂流,偶尔看见船工或是疲倦的烟花女子出现在船头。
这个时间段,是江宁城新陈代谢最为有趣的一段时间,一夜的纷扰与繁华已然散尽,新的活力才刚刚开始,外面的城门已经开了,进门赶早集的菜农或小贩陆陆续续地进来,去往一个个的集市,能够遇上的人不多,但总归都给人绿色和活力的感觉。偶尔也能看见一脸疲倦、匆匆忙忙行走路边甚至衣冠不整的人,多半是在哪个青楼过了夜,白日有事于是赶早离开的,十拿九稳。店铺开了小半,乞丐们还没有起来。
幸福往往来自于不幸福,繁华也总是来源于对比,对于见识过现代大城市的宁毅来说,江宁再繁华也不过是那么回事。但这些事情无需较真,总归那古朴自然的味道是真实的,生活在这里的,也总归是一些容易满足的人,收获够温饱,便能够笑逐颜开。
宁毅偶尔也跟秦老谈起这些事情,江宁算是很好的城池了,但实际上也是乞丐到处走,成群结队,卖儿卖女的现象也不鲜见,当然这里富户也多,若能将孩子卖进某个不错的府第当了小子丫鬟,日后可不虞温饱,算是祖上积了德。托赖秦淮河一带烟花之地盛行,漂亮的穷苦女孩儿便也多了一道去处,将来若能学得诗文唱曲,老鸨也能经营有道的,或能卖艺不【创建和谐家园】成为名妓,运气再好一点就有可能嫁入某个大宅富户当小妾。但绝大多数运气不好的,也只能一辈子【创建和谐家园】,到得年老色衰时老鸨心善,放人自由,好在这等地方多了,便能形成规矩,若能守规矩,也总能不好不坏地挨过这一世,当然这里好坏也是相对而言,老了的【创建和谐家园】若是无钱,妓寨大多也会收留着做点打杂洒扫的事情过完之后的年月,不会直接扔出去。相处久了,这点良心和福利还是有的,若不是在江宁、扬州这样的城市,那便连这些东西都无法保证。
也有养瘦马的,后世扬州瘦马天下闻名,是自明朝开始,但实际上这时也有类似的行当了,规模不大,但总归是与烟花之地伴生的一项投资,作为瘦马养着的女孩儿比一般【创建和谐家园】妓寨的女孩命好,以后有盼头,因为她们至少能有机会学琴棋书画诗词唱曲,日后也更可能跻身名妓之流。
每到汛期总会有灾民过来,年景好一点就少,但总是有,若年景不好,例如每几年就一次黄河泛滥或是其余的天灾【创建和谐家园】,城里总会紧张一段时间,让军队把守了城门,不许灾民入城,知府召集了富商商议,实际上便是发动捐款,大家七拼八凑放粥施饭……冬日里总会冻死人,也是看年景,年景好死得少,若是不好那便不言而喻了,乞丐难过冬,如果下了雪,第二天总会看见抱在一起被冻死的,屡见不鲜。
这些事情见得多了就会习惯,不过秦老偶尔也会说:“这不是好年岁啊。”好年岁也是有的,武朝最初的那些年月,算得上歌舞升平,武恒帝、武惠宗雄才大略云云,宁毅听了总有些头昏,但任何朝代都会有些歌舞升平的年岁的。这时候的武朝与北宋末期非常类似,离了江南这片相对富庶的地方,好几拨农民势力正在造反,强人土匪绝不少见,北方由耶律氏统治的名为大辽的国家数次犯边,犯边就议和,犯边就议和,前几年签了合约,彼此称为兄弟之邦,当然辽兄武弟,就算签了仍然还在打,小规模的犯边未曾停过。
宁毅不为这个担心,靖康之耻还没来呢,虽然皇帝不同如果发生了也肯定不同,皇上也还没把首都迁到江宁来,这个国家国力还是有,如果要打,总能支撑着打下去,就算迁了都,把武朝代入南宋模式,南宋不也支撑了好长一段时间么,金国再打来,自己应该已经过完这一辈子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南宋——呃,貌似不是说南宋的,宁毅心中想了想,没什么结果,于是抛到一边——管它呢,反正南宋的生活的确过得去。
他没有拯救中华民族或是到了古代就建立什么千秋功业的想法,早已累了,像是卸下了热血的担子,诸多不公诸多黑暗也早已见惯,现代社会也黑暗,就算世人悲苦,也引不起他的同情和共鸣——不是没有,而是不够。至于当皇帝之类的千秋功业,只能活六十年的人想着一百二十年的事情纯属幼稚。不过话说回来,另一些无聊的时候,譬如说刚刚跑完步浑身出汗站在相对僻静的秦淮河河湾边休息,宁毅倒也会不负责任地想些若在旁人看来会稍微积极点的事。
譬如真要做些事情,赘婿的身份其实就很麻烦,但问题不大,这年头商机处处。吃菜没味精,味精的制法他多少知道,想来简单但实际上有些复杂,不过花个一年左右的时间大抵可能量产,再【创建和谐家园】一些新菜式、现代烹饪理念弄个美食城,多少总能赚一笔。
这年头没音乐,每一个在可以无限下载各种音乐每天可以无限听过去的世界里生活过的人多少都能想象到底有多无聊,那些青楼的表演未必好看,名妓唱歌未必好听,可如果你完全听不到,忽然听一首稍微达标的自然会觉得有如天籁,如果能弄个娱乐城什么的大有可为,歌曲啊舞蹈啊各种玩法,现代歌曲的歌词大抵不能用,但曲调唱腔本土化一番还是没问题的,含蓄一点的、符合这时风格的舞蹈理念,或者是抄些诗词出来让人唱。
他也是无聊得久了才老想着吃喝玩乐的事情。
至于脱离吃喝玩乐,花几十年的时间弄出枪炮给一个工业革命打下基础,造个反当个皇帝让两百年后的人可以坐上飞机什么之类的事情,无论如何自己享受不到,想想真是太傻了,不如开美食城和娱乐城来的有意义。
晨风微凉,他这时站在石头垒成的河湾边,一边将石子往水里扔,一边在脑子里转着这些主意。
其实暂时来说,这些也没法弄。
入赘苏家的人,开青楼基本没想法了,可以先往后放放。苏家开布行,自己要弄家酒馆,也麻烦,譬如说,可以先给苏家的布行出几个点子,证明一下自己的价值,然后……喔,然后自己就会被发配到布行当掌柜什么的,再多证明一下,结果又变成上辈子一样的职业,接着自己可以动用资金开一家酒馆,在他们疑惑的目光下,告诉他们这个很有赚头,再接下来,需要找人弄一系列的设备,开动脑筋做各种试验,弄出流水线,而这样做的理由,仅仅是因为自己很怀念每顿饭里放不到一克的味精,这不是蛋疼么……
口中轻哼着蓝色的加勒比海的旋律,宁毅不禁为自己的这个想法而笑了出来。做起来可能没这么麻烦,但想起来就是觉得很有趣,倒不如直接买个几百斤海带熬了晒结晶,不过海带好买,但如果做这方面的实验,一方面他们会说自己浪费,另一方面,也许会有人告诉自己君子远庖厨……
蓝色的加勒比海哼了个开头,后面的忘记了,于是变成《两只老虎》,哼到第二遍“两只老虎跑得快”时,后面的道路上传来了鸡叫声。
“哥哥哥哥哥哥……”
“咯咯咯咯咯咯……”
两种声音,一种是女人的,一种是母鸡的。回头看看,若隐若现的雾气中,一只母鸡正在那边的道路和树木间没命乱跑,随后一名穿灰白布裙的女子也出现了,手上拿了一把菜刀,锲而不舍的追杀那只母鸡,一人一鸡就在雾气里拼命打转,时隐时现。
宁毅站在河边的树下,托着下巴看着这一幕。
理论上来说学鸡叫是要给鸡以安全感,诱惑它过来,可现在母鸡都被吓成这样了,再叫哥哥有什么用,叫姐姐也没用啊。
心中如此想着,看了这人鸡大战一会儿,就在他觉得那女人身材不错的时候,母鸡陡然一转方向,朝这边飞奔过来了,冲过宁毅身边,果断投河。
那女人也是一脸焦急地紧跟而来,原本晨雾很浓,宁毅站在一棵树下就不怎么起眼,那女子应该没注意旁边的人,眼见前方就是河岸,她一菜刀就劈了下去,这一刀很用力,女子口中还发出了“哼”的一声,但根本没有劈到,反倒是菜刀脱了手,哗的飞进水里。
宁毅被这一刀的果决气势吓了一跳,随后才发现女子的身体已经前倾出去,手臂挥舞着就要往河里掉,他下意识地喊了一声:“喂!”伸手一抓,抓住了女子的一只手,女子一回身,另一只手下意识地抓过来,宁毅手上正要用力将她拉回来,脚下的石块一松……
“啊—咕—”短促的惊呼声。
砰——
然后是激烈的扑水声,扑啦啦扑啦啦,浓雾下的河面上一阵翻腾。
宁毅上辈子水性还是不错的,可惜水性这东西带不过来。这具身体原本就是文弱书生,水性也不怎么行,体质弱之前还受了伤,虽然宁毅调理了几个月,又进行了锻炼,但几个月的时间提升终究有限,那女子似乎水性也不怎么好,两人在不算非常深的水中拼命折腾,宁毅好几次镇定下来想要说话都被对方拉进了水中。
“你……咕噜噜……”
“喂……咕噜噜咕噜噜……”
“别……咕噜噜咕噜噜咕噜噜……”
据说很多水性好的见义勇为者都是被慌张的溺水者连累而同归于尽的。
也不知过了多久,宁毅才在几十米外河岸边的阶梯上拖着那女人爬了上来,他浑身湿透,狼狈不堪,趴在岸边吐了好几口水才缓过来,然后去看被救的女人,女子已经喝饱了水晕过去,没了动静。
“喂!”宁毅在那女人的脸上拍了好几下,那女人长发如水藻,看来凄凉无比,没有反应。
“三藕浮碧池……你住在秦淮河边不会水啊你……”宁毅有些无奈地叹了几口气,随后将女子的身体摆平,开始按照以前学过的步骤做急救。
就算对方是女人,这急救也未必是什么美差,又不是什么泳装美女,此时这女人身上皱巴巴的,看一头乱发就像是传说中溺毙的水鬼一般,狼狈不堪。宁毅心中焦急,做了连续做了几次胸外按压,让她吐出好些水,然后去拍她的脸,发现仍旧没反应,捏住对方的双颊做起人工呼吸来。
做了好一阵,那女子迷迷糊糊地醒过来,宁毅正要俯下身去,脸上啪的一巴掌响起来,晨风中这耳光清脆无比。那女子带着哭腔,嗓音凄凉:“登徒子,你……咳……你干什么……”抱住胸口拼命后退,她此时全身衣裙贴在肢体上,修长的双腿在地上蹬着,凄凉单薄,到有几分楚楚可怜的感觉。
如果这时有其他行人路过,说不定得因为这一幕将宁毅给打上一顿。
“就知道是这样……”宁毅偏着头好一阵,垮下肩膀,长长地吐出一口气,随后坐到后方的路面上。两人在河边大眼瞪小眼好一阵,宁毅抬了抬手:“没事了吧?”
女子瞪着他,不说话。
“没事就行了。”自顾自地做了回答,用力从地上爬起来,宁毅撇撇嘴,转身往来的方向走去,凉风吹来,真是好冷。
后方,那女子也是缩着身子坐在那儿,目送着他的身影消失逐渐在了道路的那头……
那女人真可怜,丢了母鸡又折刀,一边浑身湿透地往回走,宁毅一边幸灾乐祸地想着。这种情况下吹冷风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不过,想到别人更可怜,他的痛苦就稍稍减弱了一些。
对于小事,他一向有自己豁达的方式,既然事情无法改变,也就只好用这样的方法,暂时让自己开心一些了。
第六章 秦老
按照宁毅之前的计划,原本是打算在外面跑一圈之后直接去豫山书院的,此时已然全身湿透,便只好折回去换衣服。这时已经是农历八月上旬,浑身湿透之后要一路回家感觉并不好受,身体的素质也不见得提升了多少,估计明天就得感冒,好在走出不远,倒是遇上了认识的人,那是见过了几面的秦老家的小妾。
宁毅出门锻炼,选择的自然不会是通往闹市的方向,他最为熟悉的,当然也是常常过来与秦老下棋的这片街道。秦老的小妾名为芸娘,三十多岁,早年也是风尘女子,不过并无烟视媚行之像,宁毅几次见到也是她给秦老送去午饭,容止端庄大方,交谈之中还能跟秦老说几句诗文。这时候在路上遇见,那芸娘一身素衣荆钗的农妇打扮,手上提了一只藤篮,里面是些刚刚在附近地里摘下的新鲜蔬果,看见宁毅,一脸讶然。
稍稍打过招呼之后,芸娘问起发生了什么事情,宁毅指指不远处的秦淮河:“掉河里了。”那芸娘微微笑笑,随后倒也不再多问,只是让宁毅随她往一旁的宅子过去:“秋日风大,公子就这样走回去,明日怕是要染了风寒了,宁公子既是老爷好友,勿要客气。老爷此时也在家……哦,昨日还说起公子这几日未去下棋呢。”
宁毅与那秦老在附近的街道上下棋,只知道对方住在这边,但具体在哪却还没有来过。这时候随芸娘进门,便在客厅见到了正拿着一卷古简在看的老人。他此时的神态严肃认真,甚至隐隐透着一股权威般的威严,与在河边摆棋摊时的神态颇有不同,见有人进来,抬头眯着眼睛看了几秒钟才反应过来,似是有些哑然失笑的样子,芸娘笑着走过去,还没说话,他便点了点头,毕竟眼下最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的确是一目了然。
“让小虹准备热水,芸娘,你去将大郎的衣服拿一套出来……哈哈,立恒小友,你这却是怎么回事?”
正事安排完,老人方才大笑起来,笑声之中有着如下棋时得了妙手一般的幸灾乐祸,事实上这些时日下棋,也算得上熟稔了,平日里老人常常不客气地叫他立恒小子,大抵是见他狼狈,才笑着称小友,表情却也是颇为开心。宁毅便也无奈地苦笑着,摊了摊手,毕竟对方小妾在场,他也不可能随意地说:“你这老头幸灾乐祸。”
与江宁城里称得上占地广阔的苏家大院相比,秦家的宅子不算大,富贵程度自然也比不上,但也能算是不错的富裕家庭了,前前后后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人感觉充实,充满书香气与生活气的宅子,有一种让人觉得踏实的底蕴。虽然早晨芸娘是亲自出去摘取蔬果,但其实这个家里也有几名丫鬟与下人,养得起好几名仆人的家庭,在经济上总归还是不错的。
秦老的原配是个相当平易与和气的妇人,以前是农妇出身,但并没有普通农妇那种小气或刻薄的性格,如今五十多岁的年纪,平日里操持这个家,侍弄些瓜果,方才宁毅见到芸娘摘取瓜果出来的那个废园,便是由秦夫人领着家里人亲手开垦出来,秦老本人大概也是动过手的。或许也是这样的性情,才能将这个家打理得如此井井有条,秦夫人与芸娘的感情也好,这样的夫妻三人,大概算得上一夫多妻制之下的模范家庭了。
待到宁毅洗过热水澡,换上新衣服出来,秦夫人上下打量着他的装扮,甚是喜欢:“老爷,宁公子穿上这身衣衫,倒是与大郎有几分相似。”宁毅看看那衣服,的确是年轻人的样式,布料也新,想来是秦老儿子的衣服。老人有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听夫人这样说,秦老点点头,随后才问起宁毅为何坠河,宁毅将之前发生的倒霉事情说出来,老人又是一番大笑。
“你这小子,污人清白,真是可恶。”
“这话就太倒打一耙了啊……”
“哈哈……不过……倒打一耙?这句可有什么典故么?”
跟有学问的人说话也不好,有事没事问典故,下棋的时候宁毅倒是笑着解释一番,这时只道:“说来话长。”不一会儿,那秦夫人准备好了早餐,与芸娘一同招呼着秦老与宁毅过去,席间聊起宁毅在豫山书院最初的这几天课程感受,在秦老来说,宁毅再教书上纯属菜鸟,自然免不了笑骂几句宁毅误人子弟,随后又聊到中秋节的事情上去。
“濮园诗会么……濮家那六船连舫,有趣倒还是蛮有趣的,不过前去之人大抵倒是无甚诗才,若说令众多才子趋之若鹜的,终究还是潘家的止水诗会……”
“喔,才子……很有才的那种么?”
“哈哈,大才小才到底怎么看,那可难说得紧了,诗才总是有些的,每年中秋诗会,止水书院那边总归有几首好诗词出来。潘家三代翰林,若是身有才学欲求闻达的,也总是愿意走走那边的门路……”
秦淮中秋夜,才子斗文佳人斗唱,大大小小的诗会也有许多,往往各个诗会之间也有些隐形的比斗,那个诗会当中出了好的诗作,另一个诗会又出了更好的,往往在这一夜被炒得沸沸扬扬,并且在之后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里传为佳话。这其中自然也有各个商户、甚至官府之类幕后推手的炒作之功,但无论如何,秦淮河的名声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被烘托起来的。
濮园诗会与止水诗会算是这一晚影响最大的几个诗会之一,濮园诗会虽称濮园,实际上是由六艘大船连成一艘,一整晚在秦淮河上漂流,饮酒吟诗看烟花以及河流两旁的灯火,船上也会有各种表演。
濮家本是富商,但商人地位低下,有钱之后想要往文人的方向靠,可惜这样的事情不会是几年或者十几年就能办到的事情,他家族甚大,这几年倒也出过几个有些才华的文人,比苏家稍好些,只是如今在世人眼中仍旧算不得什么书香门第,濮园诗会在秦淮河上以盛大、奢华、热闹著称,但前去参加的也多半是与濮家类似的有商贾背景或联系的人,例如薛进例如苏檀儿,凑凑热闹,若有自诩文人的作作诗,另一半则是用来拉关系谈生意,诗作质量良莠不齐,它是最奢华的诗会,但与最顶端的几个诗会在文气上却是没法比的。
止水诗会则是秦淮一带真正顶尖的才子聚会,主办诗会的潘家是真正的书香世家,三代翰林,这一代潘明臣作为翰林学士的同时也兼礼部侍郎,他家开的诗会,向来为众多有心求取功名的学子趋之若鹜,当然,真想要获得参加诗会的资格,本身也得有一定的才学或者足够的关系背景才行,除了一些早有名声的才子能获得邀请,每年中秋节前,也有不少才子到潘府投送名帖,送上自己的诗作以求能获得青睐的。而在这之外,许多的青楼名妓也都以受邀参加止水诗会为荣,这与濮园诗会每年砸下重金请人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既然准备了要去参加,立恒小友可有准备什么诗作么,潘家那边也有几个棋友,你若有意,倒可以去要张请柬来。”
秦老说完,望着桌子对面的宁毅,宁毅倒是笑着摇了摇头:“不懂诗词,纯粹去濮园看看热闹。”
他拒绝得轻描淡写,秦老便也不好再说什么,吃完早餐,外间日头已高,宁毅也得告辞去往豫山书院了,待送他到门口目送他远去之后,芸娘才在秦老身边笑着问道:“老爷,这宁公子莫非真不懂诗词?”
“小芸儿你说呢?”
芸娘眨眨眼睛:“骗人的?”
“呵呵,他到底会不会,我可也是弄不明白,若是最初那几日他这般说出来,我倒是信的。现在嘛,那就难说了。”秦老摇头笑了笑,“我这一生阅人甚多,或沽名钓誉或真有才学的年轻人也都有见识过,真有学问的,有的依孔孟之道平和中正,谦和有礼,或也有剑走偏锋的狂生,行事张扬,风流不羁,但倒也真有才华,每每让人惊艳不已。可不管怎样说来,这些也都不过是那么一回事,但只有这宁家小子,着实让人看不懂他的想法。”
“初时与他下棋,觉得他剑走偏锋,每有咄咄逼人之举,但总也能引人思考,只以为是个性格张扬、才思敏捷的少年人,说起话来倒也是不涉太多。可下得久了,才发现他的棋路可正可奇,竟是完全不被规条所束缚,闲聊一段时间,也觉得这宁家小子虽然说话随意,但内里却是平和冲淡,偶有发人深省的说法,听来新奇,其实却也不离大道。”
“记得前几日说起他要去学堂教书,他随口提过几句,教书不是教人如何去做,应该是教人为何去做,古圣先贤著书立说,最主要的也只是说这人情世故、天地人心运行的至理,明白这些东西之后再知道该如何去做,那才是真正的读书人。他当时说得随意,若在那些浅薄之人听来,怕是要扣他一个狂生的帽子,不过……道理,的确就是这个道理。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再能回到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那才是读懂了书。嗯,他这话勿要多传,否则怕是要给人带来点麻烦。”
“妾身知道的。”
“相交时日尚短,真要下太高的结论倒也还早,不过下棋之时他也说过几句应景的诗句,那诗句甚好,我之前却从未听过,若只论诗词,说他这人不懂,呵,我倒是不信的。”
秦老转身往回走,芸娘跟上去:“那宁公子为何要一直韬光养晦呢,不论如何……”
“因此是看不懂啊,不过有一点却是明白的。”说起这个,秦老微微皱眉,随后又摇了摇头,轻声叹息,“如小芸你说的这样,有的年轻人,纵然身有才学,或可韬光养晦,或可刻意藏拙,能耐得住寂寞,忍一时诱惑。这也都是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的成绩,有朝一日鱼跃龙门飞黄腾达,可是啊,任何这类的人物,他们都不可能在成名立业之前选择入赘一商贾之家为婿。古往今来,为一赘婿者,能建功立业的有几人?唉,他若真有大才,就真的是可惜了……”
提及这个,秦老仍旧觉得有些惋惜,男人有功名利禄的心思或者说有野心才是正常的,以这些日子的接触来看,哪怕这宁毅有一点野心,他也不至于入赘到商贾之家。这时候民智未开,未接受教育的人与读过书受过教育的士人的区别是非常容易就能看出来的。先不说他是不是真的有才,单说有这种谈吐气度的人,随便干点什么都不至于饿死,又何必跑去入赘?
新书,望大家能多多投票支持,也勿要忘了收藏,谢谢大家^_^
第七章 豫山书院
就在秦老认为他多半有几分才干,为着他这中入赘商贾之家的人穷志短的行为感到惋惜的时候,宁毅已经迎着清晨的日光进入豫山书院,为着一整个上午的时间陪一帮孩子学《论语》而开始做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