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微微的沉默,宁毅看她一眼:“……好。”
武朝景翰八年三月的清晨,这一句淡淡的嗓音,响起在秦淮河畔黎明前的雾气中。随后只是一些琐琐碎碎的小事,餐饮、连锁、高度酒、产业链之类的乱七八糟,小楼台阶前的两人如平常般的说着话,至于说什么,反倒不重要了。后方小楼的房间里,名叫胡桃的侍女趴在窗户上叹了口气,心中兀自为自家小姐担忧着。
白雾流动、散开,阳光升起来,江宁城中人群活动。我们加快它的速度,拨快太阳的轨迹,当时间接近中午时分,才放开手指。聂云竹此时正拿着个小包裹,漫无目的地走在城市中商铺云集的街道上,因为胡桃跟二牛目前正在守着铺子。
若以前几日的习惯,她这时候会连忙赶回去想着怎么增加松花蛋的产量,下午该到哪里去买木柴,权衡哪儿的价格更便宜。但今天有些不一样,从早晨开始,她就被一种心绪紧紧裹胁着,心中思绪翻腾,到得此时,也未有丝毫平息。
自前些日子胡桃对她说出“小姐你嫁不了他的”以来——或许还更早,从她察觉到自己的某些心情以来——到这几日顾燕桢的纠缠,陡然拓开的松花蛋生意与加重的负担一同袭来,她的心绪,其实一直有些恍惚不定。但今天不是这样,一整个上午她都很高兴,心情开朗,各种阴霾一扫而空。
远远的她看见一个苏记布行的旗子,这样的布招牌常常看见,江宁有好几家苏记的分铺,以往由于宁毅的关系她都不怎么多看,但这一次她站在路边静静地看了好一会儿,看店铺中客来客往,生意繁忙。
脑中不时响起今天宁毅说的那些话,点头说的那句“好”以及后来的一些。
“……不过,只有一点你要记住,我要你记得现在到底是为什么而决定进一步的,就算现在钱不多,你也过得很开心,你只是想有个煎饼摊,证明自己可以做成很多事情,这才是我认识的云竹姑娘。如果将来有一天,走的太快,你要记得你现在的心情,该停就停,该退就退,不要勉强,免得到最后反倒舍本逐末,忘了自己要什么。握不住的沙,随手扬了它。即便回到现在这里,你也没有失去什么……”
点头之后,立恒说的一些东西都很随意,他拿着树枝在地上点点画画,并不在意或者是驾轻就熟的样子,“或者”做这个,“或者”做那个。唯有这段话,他说的郑重,随后似乎也是自嘲地笑笑,不知道是想到些什么东西。这话聂云竹记住了,不过她当时的心情,却与宁毅说的不太一样。
有些事情、有些心情,在悄然间发生,宁毅也并不知道。事实上,昨天上午宁毅与苏檀儿她们去郊外踏青,吃些东西,婵儿娟儿她们放放风筝。郊游的人多,宁毅并不知道,聂云竹与胡桃远远地看到过他们。
那时聂云竹与胡桃联系到了二牛一个同乡,然后去乡下买鸭蛋,回来的时候,看见宁毅与苏檀儿在那边。这是聂云竹第一次见到苏檀儿,远远望过去,两人在草地上说话,难以言喻的复杂感觉。早晨她与宁毅见面时心情就被低落的情绪包围着,随后宁毅又忽然问起顾燕桢的事情,那一瞬间她真觉得忽然被什么东西绞住一样。
好在随后这种心情便被释放掉了,但她看见宁毅,一直想起昨天郊外的草地,想起衣着华贵又年轻美丽的苏檀儿,不过,渐渐的另外一些情绪又涌了上来,特别是在宁毅点头说出自己是松花蛋的幕后推手之后,这想法已经有了很久,此时才陡然变得明晰。如同外界都在说的那样,这样的一个人,为何会去入赘呢?
理由且不去管它,但聂云竹忽然想。立恒他有诗才、有商才,他过着如今每天悠闲的淡泊日子,真的每天都开心吗?她以前对苏府了解不多,赎身之后更是没了消息来源,只知道苏府很有钱,跟如今她这样的普通百姓真是天上地下。后来宁毅因为两首词出了名,她却多少听到了一些消息,说立恒并无商才,而苏家小姐经商很厉害,将来甚至会接管苏家。可立恒有商才啊,他这样的才能,却是入赘身份,只能一直在那苏檀儿后方藏拙的话,他会怎么想呢?
立恒随意地解决了松花蛋的事情,会不会也有不甘寂寞的意思,他不能在家中出手,于是在外面,顺手为之。
于是她忽然明白了自己能做些什么。
也许能成为他的工具,让立恒在自己身上证明他比那苏檀儿更厉害,如果能到那一步……
她在本质上还是心性娴静的女子。有些事情不好去想,她将小包裹抱在怀里,轻轻咬了咬下唇,从苏记布行的门口走过去了,过去的时候,还偏头朝里面看了看。然后抿了抿嘴,有些孩子气地想着:将来她的铺子,要比这个大很多很多……A
第五十二章 伊始
春去夏至,四月天气进一步转暖的时候,江宁城外进入农忙的时节。若是身处其间,整片天地给人的感觉都是盎然的活力,对于这个年岁的人来说,夏秋两季大概是最好过的日子,没有春日的绵软,没有冬日的寒冷,阳光正盛,白云如絮,一切都明媚得让人心旷神怡。
苏家也忙,第一批春蚕丝到现在也已经出了,这蚕丝是一年中分量最重的一批,苏家分布于各地的小作坊也已经紧锣密鼓地运作起来,虽说普通百姓没什么讲究,但新货上架,旧货分流之类的事情还是要做的。苏檀儿继续着开春以来的忙碌,夜间时常忙到很晚,每隔几晚,感觉空闲一点了,看见宁毅在对面二楼楼上,她便悄悄地过去,聊天,吃点水果零食——她平时是不吃这些的——有时候她想要说些话,宁毅却不在那儿,心中便隐隐有些失落。
年关过来,她也注意到一些事情。有时候根据各地传来的消息苦思下一步的想法,或是整理一些账目,给一些地方传来的问题做处理,会忙到很晚,杏儿会进来给她添一杯茶,婵儿娟儿在外面下下五子棋,有时候也打个盹。但即便很晚了,她这边卧室与客厅亮着灯,对面的小楼中,有一扇窗户,灯也始终亮着,立恒会在那边看看书,写写字。若是她这边散了,小婵也过去睡觉时,那灯光才会在悄然无声中熄灭掉。
最初以为是巧合,后来她特意留了留神,才能将事情确定,有几天她做完了事情,故意待到很晚,然后再将灯盏吹熄,不久之后,那边的人影也印在了窗前,吹灭油灯。
这发现她没有说出来,也没有去思考对方这样做到底是为什么,有些事情本就无需去说去问,此后每次准备睡时,她都习惯看看对面,黑暗中,看见对面那灯光也灭下来之后,方才上床休息。觉得温暖。
对于宁毅来说或许也只是随意而为的事情,他如今已经不打算接触诸多麻烦事,也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当然,除了成为武林第一高手这样的——但以他的性子,大家既然同住在一个院子里,让他看着一个多少有自己以前影子的女孩子每晚忙碌到深夜,而自己随意安睡,终究还是觉得有些无奈的,看着对面灯光灭掉之后自己才睡下,也仅仅是针对自己的随意作为,至于苏檀儿那边如何,那是她的事了,他也没打算劝阻什么。
夏日既临,秦老那边也已经开始将棋摊摆出来,时而跟这样那样的人下棋,年纪都比这副身体今年二十一的宁毅要大,有些名气的人有好几位,当然没有名气普通爱棋人的更多,宁毅去年也已经认识好几位了,今年过来问他是否那位写水调歌头与青玉案的才子,宁毅也只笑着点头。
跟李频之间关系算是拉近了不少,中午下课,偶尔会与他去酒楼吃些东西。最主要是因为毕竟在松花蛋的事情上还算是欠了他一个人情——尽管后来有顾燕桢的事,但毕竟也不是他的错。
李频这人极懂分寸,几个月来,宁毅大抵也算是了解了这人的性格和经历。他在早几年也曾上京赶考,中了进士,但因为策论过于激进,得罪一位吏部大员,补不了实缺,于是就回江宁了。虽然外表谦和,但若放到千年后大概还是愤青的类型,闲聊时不说,但若论起学问来,有些想法还是掩盖不住,一目了然。
简单来说,这家伙家境殷实,精通儒学、算学,于射御之道也有些精通,君子六艺皆识,在这年代已经非常不错了,待人接物、应对进退得体。但因为想得多,基本上讨厌腐儒,喜欢实干但又不离大道的人,想要为天地立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一时断了门路,一般的儒生得罪了大官,不得升迁恐怕要一生郁郁,他也曾苦闷过一段时间,如今便振作起来,思考儒学思考武朝,思考前面的道路,算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毕竟,还年轻。
若再过上几十年,说不定他会变得像另一个秦嗣源,宁毅欣赏聪明人,不喜欢跟其它的一帮文人才子瞎混,但跟李频还是能聊得一些话。当然,交友之道切忌交浅言深,李频也有分寸,如今两个人在书院中算是关系比较不错的同僚,要说是好朋友或者知己什么的,那也还早。
当然,其实如今豫山书院中稍微年轻一点的老师也就他们两个,而由于李频跑来这里,虽然没有经过多少宣传,但今年上半年书院中竟也多收了十几名的学生……这是题外话了。
时间渐渐过去,宁毅到达江宁的日子,也已经满了一年。若然想想,这一年里倒也没有经历过太多事,小小的抄了两首词,出了些名气,认识一些人,混熟起来,算是多少适应了这个时代,如今的日子仍旧一派悠闲。偶尔听见北方金辽两国摩擦的议论,偶尔也听一些商户镖师说起外地道路不宁,处处匪寇占山为王,有几拨比较大的如今朝廷正在围剿之类的消息,造反这种事传得并不广,在如今富庶的江宁听起来,也稍稍有些没有实感。
到得四月底,秧苗插完,喜庆的气氛便也在江宁内外悄然升了起来,这倒不像是过年,主要是因为端午将至。除了五月初五那天秦淮龙舟赛,另外也有一场延续六日的盛会将乘着端午举行。江宁一带的青楼将会趁着这段时间举行一场活动,决高下,选花魁。
如果说江宁每年的节日诗会,中秋上元大抵是属于才子们的狂欢,五月初的这场花魁决选,则该是属于佳人们的盛会。当然,多数的大家闺秀,或是已经嫁人的真正“佳人”们在这几天往往不是很高兴,或许是件值得深思的事情。但也无需批判,这个年代,风尚便是如此,有涉风尘的故事,更多的还是只会被人认为风雅,而并非下流肮脏。
作为每年当中最为风雅的几件事之一,一如中秋上元的狂欢,背后其实都会有着官府的支持。诗才无分高下,才子们之间的硝烟气不算浓,更多是文无第一的自由心证,因此官府方面只需要维持基本秩序就行,但这次算是有着真正比赛意义的,决出四大行首,再从中决出花魁,却需要一个尽量公正的评判人,这个立场相对公正的评判,其实便是由官府来担当,以杜绝作弊和诸多扯皮。
整个比赛的规矩说起来其实倒也简单,花魁嘛,终究也是出来赚钱的,能拉人砸钱支持便行。而若细说起来则也有复杂的一面,六天的时间,江宁的青楼几乎是放开了迎客,取消掉诸多酒水费,或是在准备好的露台上,让自己院中的姑娘进行演出,若是喜欢的,便买花送过去,这些花,便是人气的佐证了。这期间,其实也有诸多炒作的手法,如何调动座下看客的情绪,如何衬托出选花魁的热烈气氛,如何在其中加上文雅的成分,提高姑娘们的身价,譬如让相好的才子写诗夸赞之类……总之,全看各个青楼的手段。
江宁十里秦淮,城内大大小小的青楼大概有六十到七十家左右,最初的三天其实只是开头,将气氛炒热。这时候各个青楼都会很有默契的不断宣传,但演出台上最卖力的其实是那些平日里名气不算大的女子。她们有的只是卖艺,有的卖艺也【创建和谐家园】,有没有基础,靠着这几天的表演总能拉上不少的人气。
这几日支持过她的客人她也会记住,光顾的人自觉没多少文采或是没多少钱,不可能得到那些有名气的女子亲睐的,自然也会选择这些女子,譬如说苏家的那帮堂兄弟,虽然整日里认为自己文采风流,口中多半念着想着陆采采元锦儿这些人,但其实在青楼中的相好,自然都是名气稍低的女子,他们这几日往苏檀儿那边讹钱讹得比较勤快,大抵也是为这几天能来捧捧场,为喜欢的女子露脸。
然后到得后三日才会是重头戏,白日里虽然与前三天无异,但晚上会在白鹭洲附近举行大型的聚会,知府大人以及诸多社会名流也会到场,共参此风雅盛事,按照前三天的成绩,基本每个青楼会有一到两个名额,初三那晚一共百余名女子在此表演,选出其中十六位,初四晚上,则由十六位中选出四名行首,初五晚,才是花魁诞生的日子,这三晚能来参与盛会的大抵也是些有钱人,花魁自然也是在他们的支持下产生的。
“……选花魁这事,每年由江宁官府操办,那些花束,也皆是官府准备,所谓送花不过是赚个吆喝,前几年甚至有人一送万朵的,呵,哪有万朵花束给他送……不过这些事情做得也漂亮,仅凭青楼,她们干不来这个,通过官府才能热闹起来,买花的银子,官府征其两成,每月利税仍是照算,这两成便是凭空得来,每年这笔银子,便是不少……”
秦淮河畔,中午时分,宁毅与李频正从酒楼上下来,李频也在笑着跟宁毅说说近日炒得沸沸扬扬的选花魁之事。今天是四月三十,花魁赛的第一天也已经开始了,江宁城中诸多青楼都弄得很隆重,远远的丝竹之声传来,一艘画舫正在河面上缓缓而行,彩绸招展,一艘小船沿着秦淮河岸撑着,小船上除了艄公,竟有一位打扮漂亮的女子,忽然朝这边招手出声:“李公子、李公子……”却是认出了李频。
“晌午天热,两位公子若是无事,可愿去舫上喝杯茶,歇息一阵吗?”
宁毅有些奇怪地望望李频,李频看他表情,却是笑了笑,朝小船上的姑娘拱手拒绝,那姑娘说得几句,终于也不再勉强。待到走远一点,宁毅笑道:“哈哈,李兄交游广阔嘛。”
“之前去过,她便记下了。”李频笑得也有些得意,“若方才立恒有意,我们上去坐坐,对方也得恭恭敬敬迎着,钱是不用花的,若能写首诗赞赞某个姑娘,那边甚至还有润笔相赠,名气大些的才子,对方自荐枕席也是心甘情愿……”
“以李兄才名,想必自荐之人不少吧?”
“确是有过。不过立恒若愿说出姓名,登堂入室,想是简简单单,呵呵,怕是没多少女子能推拒得了的。自元夕以来,在下也与那绮兰姑娘有过几次见面,她对立恒可是牵挂得紧,我看若立恒愿为她赋诗一首,便是一亲香泽,也不无可能啊,哈哈。”
以往李频与宁毅倒是不常说这些,但此时开了头,也就谈笑下去。才子的诗词因佳人而扬名,佳人也离不开才子的陪衬,每年的花魁大会,自然也少不了诸多诗词映衬,以李频这样的身份,若是为某个女子写首赞美的诗词,立刻便能提高对方的身价。去年的四大行首分别是绮兰、陆采采、元锦儿以及成了花魁的冯小静,据说李频就是站在冯小静那边,为其呐喊助威的才子一员。
“说起来,其实也是意气之争。”李频摇头笑笑,“前年元夕、去年上元,止水诗会与丽川诗会难分高下,双方弄出些火气来,当时曹冠大出风头,成为止水诸才子之首,他为元锦儿写了两首词,止水其余人也站在元锦儿那边,于是……呵呵,丽川这边一帮人便选了冯小静。当时乌家支持的绮兰姑娘其实才是实力最强的,但乌家是商人,想要低调,因此不曾拿钱乱砸,最后竟让小静得了上风,这也真是奇怪了……今年倒不会这样,主要是立恒凭空杀出,如今大家心头空落落的,怕是没什么意气之争。不过这也难说,若是立恒也有心仪之人,哈哈,说不定大家便要群起而攻之……”
宁毅平日里不逛青楼,应酬都不多,李频也是清清楚楚,说完这个笑了笑:“立恒这几日可有打算么?”
¡°³õÈýÍíÉÏÈ¥°×ðØÖÞ¿´¿´±íÑÝ¡£¡±
“弟妹许你去?那可得好好筹划一番……”李频狭促地说道。其实他如今在豫山书院授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几乎可以算是苏府的客卿身份,苏家也请他去吃了几次饭,与苏老太公、苏檀儿都有见过,苏檀儿偶尔也去书院一趟,他倒也清楚苏檀儿并非什么恶妇。只是有些时候,女人终究是女人,此时他说的筹划,却是在表演过后参加哪位佳人的宴席,通常来说,你帮了哪位女子,当晚自然也有一场庆祝宴会,对方出来感谢、额外表演,这边诸多才子满足之下又有诗作出来,为其扬名,也为自己扬名。
听李频说完这些,宁毅倒是笑着摇了摇头:“与檀儿一块去的。”
李频愣了愣,随后反应过来:“倒也是,那几天的表演,大家自是拿出浑身解数来,便只是看看,也是相当不错的。”
这次可以算是江宁水平最高的演出欣赏,早几日宁毅与苏檀儿在二楼栏杆边聊天时,苏檀儿便说了要空出时间与宁毅去看看,其实她也知道,宁毅对这种热闹,也是喜欢凑的。李频倒是有些可惜,他家中有妻妾,却也不打算带着她们去,主要是之后的宴会,倒并不只是接近佳人而已,结交一些人,扩大交游扬扬名气,这才是他的主要目的。
两人走了一阵,在路口去往不同的方向。宁毅没什么事情,一路回家,苏檀儿与几个丫鬟也已经回来了,婵儿娟儿叽叽喳喳地说着今天在路上看见的表演以及听说的事情,憧憬一番初三初四初五几天的表演盛况。不过,到得傍晚的时候,却有一封信被送进来,随后有两名掌柜急匆匆的进府,在隔壁的院子与苏檀儿商量了许久,到得晚餐之时,苏檀儿才有些抱歉地说出看表演去不了的事情。
“忽然有急事,怕是不能陪相公一道去了,相公与小婵一块去吧。”不久之后,又像是在楼上一般小声笑着:“文定文方他们也有几十两上百两,妾身把私房钱给小婵,相公若见到哪个姑娘表演得好的,尽管买了花送上去便是,送多些晚上还有谢礼的宴席可吃……相公得了姑娘家的亲睐之后,可不许说妾身小气哦……”
“奸商……”察觉出对方的某些小算计,宁毅叹了口气,笑出来。
苏檀儿笑着皱了皱鼻子:“哼!”
在宁毅面前表现得自信满满,不过有一些事情,也不由得不去考虑。四月最后的这个晚上,回到自己房间的时候,苏檀儿其实有些许惆怅,她望着对面那亮着灯的房间,静静地想了一会儿。依旧是少女身段、少女面容的她在平日里思考时有着一份特有的成熟,眉头微微蹙起之时也往往有着好几年以来培养出的一股气势与稳重。但此时不同,虽然在想着、思考着,她的表情却没有多少那样的沉重在内,只如同少女一般,思考着属于少女的心事,有时候坐在桌边托着下巴,伸手无聊地翻翻书页,油灯的光芒中,那也只是属于少女的烦恼而已。
随后她将小婵叫了进来,如往常一般的笑着告诉了她初三看表演的事情,也拿出些银票来放在了外面,对于娟儿杏儿不能去看表演,小丫头显得有些沮丧,当然自己能看也是高兴的,挣扎许久方才说道:“小姐,让我……换娟儿陪姑爷去吧,我和杏儿姐陪小姐你去处理作坊的事……娟儿她想看很久了呢……”
“初四把事情处理完,初五咱们就可以一块去看了。”苏檀儿笑了笑,随后伸手轻轻碰了碰婵儿的脸颊,看看小丫头姣好的面容,又回过了头,望向院子那边的窗户,再想了一阵,方才深吸一口气,做了某个决定。
“小婵,其实你喜欢姑爷吧?”
那边没有回答,小婵的身体陡然定在了那儿,随后,眼睛慌乱又可爱地转着,整张脸都红了……
大的剧情即将展开,求票^_^A
关于香蕉、关于《》(请读者都能看看)
唠叨在前半段,实际的在后半段,可以有选择性地看^_^
这是最好的年代,这是最坏的年代。
一分钟前我想要在WRD上写下这样的一个名字,这种连我自己都看不懂的名字会让我显得很内含,因为在多年以前,我觉得所谓内含大部分就是指看不懂的东西。
很多年以前我就在写东西,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在写,后来有了网文。那还是算混沌初开的时候,网文的概念,不像是现在这样与传统文学分得如此清晰,我写了东西在网上发,未觉得自己与以前的写作有什么不同。现在我们只能叫自己写手而未必能叫自己作者,好的、坏的,其实都在这里。
但多数时间,我仍然不觉得有什么不同,因为在根本上,我还是以写传统文学的态度在写着这些东西。
文学在于传达。除了真实的记录,文字的另一方面作用,就是传达,所谓传达,关键只在两点,作者心里的,然后到读者心里的,文字是媒介,这终究是一种心理层面上的传递。
从网文的概念开始清晰的时候,香蕉就在想,网文的优势是什么,而传统文学的优势又是什么……因为不管是网文还是传统文学,虽然在有些人眼中这两者相隔甚远,但对香蕉来说,中心始终是明确的,它还是在传达,作者心里的,读者心里的,中心点未变。
这些年来我看见很多人只看见网文的低门槛,质量差,人心浮躁,写传统文学的就非常有优越感。却没有发现网文的出现说明了一个事实——其实这个事实很早以前就有,只不过那时显得并不明显,并不迫切而已——假如你想要说一个道理,何不先把你的故事说得生动呢?假如你真想要他人听你的,何不看看别人需要的是什么?
在属于人心的层面上,这是一个方向,它从头到尾都是文学最正宗的一个方向,网文只是不断在这个方向上发展,忽视了其它而已。甚至可以说,在文学概念里,有关读者的一面,它才是王道正宗,当然,如果一本书全为自己所写,那也可以不用去管这些,那也的确是正宗的文学,应当尊敬。
传统文学也有好的一面,很好的一面,它们的细节雕琢、烘托渲染,不是为了凑字数也不是为了故弄玄虚,而是为了让整个传达的过程更具体更有力,举个简单的例子,《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孙少平只是个起初连衣服裤子都没得穿的穷孩子,后来也只是一个煤矿工,可是他的女朋友却是省委书记的女儿,省报的记者。整本书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真实无比合理无比……放在网文中显然是个YY桥段,呵呵,在这里请大家不要以贬义的眼光来看这个词。
这些东西,可以让传达更深入,感受更立体,更深。传统文学也好,网文也好,其实都是一体化的东西。网文浮躁了,传统文学优越了,可走传统路线的,又有多少人真明白细节雕琢,明白文笔的涵义?大多数也不过故弄玄虚而已。
前些天有个自称文学硕士的很牛B地倒书评区发言,说他完全看不出这本书的章法在哪里,然后说什么文学作品该有几个环什么。我想是他搞错了,或者是社会上的专家们搞错了,头衔错了,这是“语文硕士”,至于“文学硕士”什么的,那就别侮辱文学了。我从小学四年开始就压根看不起只会走套路不会动脑子的人。
网文一直在浮躁,传统文学则在渐渐僵化。我这么些年来看历史上的故事——嘿,别以为我不学无术了,我也看过不少的——历史这东西不是用来给我们优越感的,如同几年前有关于袁崇焕的争论,到头来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拿着历史在嘴炮,在给人扣帽子,越懂的人,优越感越强。可那不是历史,那只是人类获取优越感的一种行为而已,就好像有人用爱国泡妞、有人用爱国洗地、有人用爱国给人扣帽子,有人在爱国【创建和谐家园】中看见身上穿着汉服而认为是和服,要求对方当场脱下来烧掉,甚至在弄清楚对方身上是汉服之后还说要安抚下面几千人必须当和服当场烧的,那当然也不是爱国。
若真懂历史的,那里面血淋淋的只有五个字:落后就挨打。若以史为镜,文学此时便是如此。网文有一天是可能会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学更多的也只能虚心下来,仔细看看网文里有什么,如若不然,没有了,那就没有了吧。
说大了。
文青就是这样,忍不住就说得太大,但还是想写下这些,或许十几年后回头看看,会有人说香蕉有先见之明什么的,当然,也可能只当成妄想者的呓语。
接下来说些简单的。
不曾想过这本书会有这样的成绩,真的是太意外了。
目前已经连续三周周点第一,关键的不仅仅是这样,而是在眼前这样的更新下达到的周点第一。香蕉从一开始就寻找传统文学与网文的平衡点,好几年过去了,如果是一直跟过来的读者,大概能看到香蕉寻找平衡的这个轨迹,文笔、表达、YY,几本书的成绩其实也在提高,可我没有想过赘婿会到达这一步。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前段时间我在家里准备开这本书,然后空闲出一些时间来甚至开始做运动锻炼身体什么的,然后有一天忽然有人跟我说你周点第一了,那时上三江,我说怎么可能,结果还真上了。之前一段时间纵横其实也找过我,作为一个作者,我必须坦白我对任何站点都没有恶感,不过在当时,我做出了拒绝,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起点比较适合我。
也许有人认为到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比较好写书,比较容易沉淀,但对于我来说,我却希望能有更多的提高,这些年来我不停去想读者需要什么,如何将它挖得更深,如果读者不够多,我如何能把握住自己的方向?我其实是最在乎意见的一个人,几百人几千人,全体读者的意见和倾向、心情,我有自己的一套归纳方法,其实每天都在想。
起点比我厉害的作者有很多,真正有天分的,也有很多。香蕉不算是有天分的人,香蕉这人比较固执,定了个方向,就一直走下去,我也曾经想过,若有一天我真能找到自己的平衡点,驾轻就熟了,我也能在起点获得很好很好的成绩。我不知道赘婿的成绩会不会是昙花一现,可不论如何,它至少已经证明了,我的方向或许是正确的。
有些东西是关于后面的情节的,展望一下,有人看了前面,认为这本书恐怕只是悠闲生活,大概不是,前面说过,家国天下,霸气或许会有,战争或许会有,争霸会有种田会有武侠会有,泡妞生活也会有,我不在乎剧情类型,对我来说,没什么新桥段也没什么旧桥段,只有“故事”二字是重点,我不会为桥段写故事,我只为故事写桥段。
嗯,接下来的剧情,大家拭目以待也就行了。
入V之后的更新,我会尽量加快,但很难说快多少,有时候读者会上来QQ问我,码字有多快,那么多时间去了哪里,前几天有人一小时能写三四千的,问我一小时能码多少,我说理想状态一小时一千左右吧,他说那你真是很认真了——其实不是这样,码字之前我会坐在电脑前酝酿每个人的情绪,然后在脑海里代入这一章要出现的每一个人,看他们的行动,怎样才合理,揣摩他们的对话,怎样才符合人的设定、心理,然后,这出戏基本排完,跟之后的设定也没有冲突,我才会花几个小时码出来,理想状态是一小时一千字,但中途也会停下来,走来走去继续想之类的。
前些天开始码一夜鱼龙舞的时候,我将章节推翻过三次,得到四千字,然后砍掉一千再做修改,然后才发出来,这个过程用了十三个小时,整整十三个小时我甚至没有吃东西……这样的情况常有。所以有的人会说你整天都在干什么,老实说我整天都在电脑前为着剧情想来想去,七个小时能完成一章算是好的,心情好,中间可以吃饭。码不出来的时候,头皮发麻,整个过程头皮发麻非常难受,可我从没想过拿什么东西去凑一章。有人在书评区说你至少得一天三章吧,得、得,原来如今一天三章也变成至少了……但我也确实无话可说。
如今成绩很好,我会尽量让自己快,可我绝不会拿文章的质量作筹码,因为我非常明白,我这样的态度,才有这样的成绩,要是我没了这样的态度,大家就都不会看这本书了。
前不久签了个合同,每月必须有十万字,否则就违约,这个要罚款的,所以基础应该还是能保证,希望能在这基础上尽量多更。
这些年来,对文章,对文学,香蕉一直这样去想,这样去写,这样去做,【创建和谐家园】、低潮都没有变过,我想我至少可以对人说:香蕉很努力了。
如果要将网【创建和谐家园】一个仔细的定义。有时候你可以将它想象成一个游戏机,回家之后,进入另一段【创建和谐家园】的人生,休息、放松,第二天可以继续打拼,你也可以将它想象成一杯茶、一段音乐,或者干脆就是一本书,你在阳台上放松一下,听着音乐,小憩片刻。我想我的书是后者居多,但很多时候,也会变成游戏机……
呃,上架感言是不是不要这么抒情比较好,影响成绩吧,还是说点非常实际的。
接下来大剧情展开了,应该很不错,目前剧情流畅,铺垫足够,香蕉心情很好,更新可以保证,欧也,香蕉大魔王会是你旅途休闲最好的伙伴。
武朝末年,岁月峥嵘,天下纷乱,金辽相抗,局势动荡,百年屈辱,终于望见结束的第一缕曙光,天祚帝、完颜阿骨打、吴乞买,成吉思汗铁木真、札木合、赤老温、木华黎、博尔忽、博尔术、秦桧、岳飞、李纲、种师道、唐恪、吴敏、耿南仲、张邦昌,忠臣与奸臣的较量,英雄与枭雄的博弈,胡虏南下,百万铁骑叩雁门,江山沦陷,生灵涂炭,一个国家与民族百年的屈辱与抗争,先行者的哭泣、呐喊与悲怆……而在这之前一点点,江宁城中,暗流涌动,一个商贾家毫不起眼的小小赘婿,正在很没责任感地过着他那只想吃东西、看表演的悠闲人生……
咳咳,我都想把这一段改成简介了。生活、泡妞、真实感固然是一条线索,但另一半,我想做的是用一个架空的背景,在某种程度上,重现近代史的百年屈辱与抗争,众生群像。对我来说,这样的,才是故事,我不在乎史实,我只在乎感觉。
当然,这主要还是一篇YY文。
就到这里。
赘婿今晚上架,请大家支持正版,支持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