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此事老夫自然省得。阿贵。”康老每日出门,两男两女的四名跟班总是在附近的,此时叫来旁边一人,“宁公子的说话你也听到了,回去之后,便将此事吩咐下去。”那人便躬身称“是”。
“呵呵,方才一直论字,茶倒是凉了……”
先前三人手中拿着炭条,泡了的茶自然不好去喝,这时候时间稍晚,也没了多少下棋的心思,几人在那茶摊坐一会儿,康贤的丫鬟便又泡了新茶来。那白色木板还放在旁边,话题自然也仍在字上打转,不一会儿,秦老点评起如今一些书法大家的风格,他本身书法也是既是擅长,一路点评,信手拈来,顺便将康贤的字也调侃一番,康贤便也笑骂出来:“隶书、狂草,老夫或不如你,若论正楷,你不如老夫远甚。”
秦老笑道:“这便是术业有专攻了,明公整日以君子之道训人,楷书若差,未免失了信服力。只是单为训人方便便将楷书练至如此境界的,明公可为史上第一人了……”
如此玩笑片刻,秦老想想,转开话锋,“……不过,见立恒这字迹,倒是令老夫想起一人,此人倒也为我秦氏本家,颇有才华,早年在东京之时,曾以行卷投于老夫,才气谈吐都极为出众,并且写得一手好字,其风格章法,倒也与立恒这句‘三山半落青天外’的风格类似,得颜筋柳骨之妙……只是他当年字迹尚未脱窠臼,如今倒是不知如何了。”
宁毅眼角微微抽搐,另一边,康贤倒笑了起来:“秦公所言,莫非是今任御史中丞的秦桧秦会之?”
秦老点了点头:“便是此人,早几年辽人南下,曾将他一家擒去,不过此人也是有勇有谋,深陷虎狼之地,仍能与辽人虚与委蛇,前年,辽人攻山阳之时趁机携家人南归。哦……如今他已是御史中丞了么?”
“月前邸报之中已传来此事。因有南归之事迹,他如今颇受重用,特别是在危难之际仍不忘发妻。据说当时在辽国,辽人本欲将其妻扣留,两人煞费苦心演出一场好戏,方得以同行南归,逃亡途中被辽人发现,也是几名忠仆拼死殿后方得逃脱,可见御下有方……唉,也是前线战事不利,他此等事迹,更是显得珍贵。不过,如今朝堂之上,倒也并非一味的赞赏,对于他南归之事,怀疑也是颇多的,认为此事可疑,怕是另有蹊跷……”
秦老想想,摇了摇头:“此事也难说,不过毫无根据随意揣测倒也并非君子所为,据老夫当日所见,此人品性端方,为人中正大气,忧国忧民,绝非是装出来的,今后如何,且观其行便是。呵……说起来,会之老家也正在江宁,他今后若来,立恒倒可与之一见,说不定倒可有共同语言……”
宁毅眨了眨眼睛,随后有些复杂地摸了摸鼻子,过得片刻,终是笑了出来,敷衍式的点了点头。
秦老与康老倒是看不出什么不妥,康贤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望向宁毅:“不过,立恒如此才华,莫非真无半点功名之念么?”
纯以时间说来,宁毅与两人的来往并不算长,如同康贤所说,不过是下下棋聊聊天的如水之交,只不过这类文人嘛,大抵都有忧国忧民的念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或是习得文武艺售予帝王家,都是毋庸置疑无需去讨论的事情。如今看来秦老每日不过悠闲下棋,康贤也是个富贵闲人的做派,但其中必然也有复杂的缘由。
从这些时日的接触,到中秋的水调歌头再到这时的文字粉笔之类,种种种种,对他们来说,宁毅有才学的事情已经无需讨论了,接下来的疑问也就明确起来。如同往日秦老偶尔叹息他为一赘婿未免可惜,其实更多的只是叹息而并非疑问,但这时候的这次提问,意义却并不相同。
这一下午的对话,字里行间,宁毅想要否认掉才子之名的意图很明显,看来并非是开玩笑或是随口敷衍。世间哪有人真的没有半点功名之念的,总该有点什么隐情才是。而这两人的身份都不简单,康贤既然以这样的态度问出这句话,实际上已是真正动了惜才之念。这已经是……打算动手帮忙的态度了。
秋风萧萧瑟瑟地自河畔吹过,抚动了柳枝,秦老举起茶杯,缓缓地吹动着杯中的茶叶,目光抬起来,显然也在好奇着宁毅的回答。感受到话中的涵义,宁毅淡淡地摇了摇头。
“我知道这样说出来或许没人信,不过……有些事情倒的确不想去做。才子也好,名声也好,功名也罢,不愿去碰。这个……是真的。”
“嗯?”
铁通铁通,果真不通,自从家里连了铁通网络,延迟超高打不了网络游戏了,打开网页也是种种问题,上个QQ验证N次,今天过节、过节有木有!座机电话跟网络全断,到现在还没来,只好来网吧发文……铁通用户你伤不起啊,哭泣,也不知道小区管理人员收了铁通公司多少钱……
惯例求票^_^
第二十章 猜测
“我知道这样说出来或许没人信,不过……有些事情倒的确不想去做。才子也好,名声也好,功名也罢,不愿去碰。这个……是真的。”
宁毅语气淡然,然而话语中蕴含的说服力毋庸置疑,他是认认真真地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没有什么勉强,没有什么苦衷,真诚而坦荡。他此时看来不过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曾经又是呆呆板板的文人,若是之前的那个书呆子,在秦老康老面前怕是连说话都会结巴,然而此时此刻,他一身的气质却绝不能让人忽视,配上这副身形,看起来是超然洒脱,不拘于物。若这气质是在一名四十五十的中年人身上,那便是成熟稳重,渊渟岳峙,语掷千金,不容置疑。
也正是这样,他这回答才更让两人疑惑。对于康老这样的人来说,能够问出这句话来,蕴含的意义也绝不简单,况且以如今的这种来往方式,康老也并非是与他做交易,需要他报答什么,若是一般的人,或许会脑袋忽然傻掉为了傲气或是什么推辞,但宁毅又绝非这样的愣头青。对方的疑惑当中,宁毅有些无奈地苦笑起来。
“呵,我也明白此事让人疑惑,只是……”他轻轻点了点自己的额头,“两位或许不知道,几个月前头上曾经挨了一下,昏迷数日之后方才醒来。前事已然忘得七七八八,功名之事,眼下确实很难上心,至于与一帮才子流连青楼画舫,吟诗作赋得女子青睐,也实在提不起太多的兴趣。倒是学堂里的那帮孩子,让人觉得有趣,偶尔给他们说个故事,吵吵闹闹,要不然来这河边,下棋喝茶,倒也觉得自在,脑袋里,有意思的想法也有一些,或许可以慢慢来,如今这生活,我是满意的,至于些许白眼,那又何必去管他。将来怎样,到现在还想不清楚。只是明公好意,在下也确能理会。”
他拱手一礼,点了点头:“此事,铭记在心。”
这段话说起来自然有真有假,只不过当然也不可能把实情说懂了给他们听,将这等心情与脑袋被打失忆的事情挂上钩,一推二五六反倒是最好的办法。这理由无需再做解释,自然合理而又不用给对方咸吃萝卜淡操心的多余感,只是自己这边出了这样的问题而已。
果然,这话说完,康老秦老二人都有些疑惑,宁毅便又将失忆的事情说了一遍,对方才都是一脸的恍然,康贤摇头笑了笑:“想不到竟有此事。”只当他失忆之后,想法有些古怪。
随后康老也不再提起那些事情,喝了一杯茶,宁毅拿起那白板和木炭,告辞转去豫山书院。待到那身影消失在远处的路口,康老方才叹了口气:“没想到有此一节,被那样一打,倒打出个淡泊心性来,年轻人之中,有此等心性者,确是难得,只是那一身才华可惜了。”
秦老笑着喝一口茶:“他如今不过二十出头,日后变成怎样,现在怎说得准。以他的才气,该遇上的事情,避也是避不过的。只是看今日之事,有些事情,倒是令人担忧……明公,立恒此人,太过务实了。”
康贤皱起眉头:“你这一说,事情倒也的确是如此。看他的诗词随手书就皆是佳句,偏对诗词之道,却是毫不在意,呵,明月几时有,自挂东南枝……书法也是信手拈来,如此多种,竟也都能达到如此高度,平日里怕不过是当成消遣而已。这些事情,在他眼中竟还不如那粉笔来的有趣……”
秦老点点头:“务实本为好事,可若太过务实,直来直去,日后怕也有麻烦……虽然立恒此人也颇懂趋利避害之道,但毕竟年轻气盛,有些事情上,还是颇为高傲的。他不愿去敷衍那些学子的考验,推了邀请,在你我面前,却并不多做掩饰,大抵也是为此……”
他想了想,随后笑了起来:“此事无须多想了,我等不过以棋会友,操心太多,未免过分,既知其想法也就是了。今后事情会如何,且看便是。”
几日以来,宁毅这个名字在江宁城中也算是掀起了或大或小的一些波澜,能够得知水调歌头,得知这名字的人,自然也会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和看法,大多数的看法其实是单纯的,但若隔得近些,便会渐渐的复杂起来。例如康秦二老,例如苏家的许多人,远亲近戚啊,管事啊、下人啊之类的,若再近些,无疑便到了苏太公、苏伯庸这些人。然后是婵儿娟儿杏儿,几日以来,杏儿常用“千里共婵娟”来打趣两人,婵儿算是有些心理准备了,至于娟儿真可谓躺着也中枪,每每面红耳赤,羞得脸蛋都要烧成滚烫的小茶壶,私下里跟婵儿抱怨:“姑爷干嘛要写这句啊……”
于是这几日,她见了宁毅都是低了头躲着走的。
这些人当中,心情最为复杂的,自然便是苏檀儿了,平心而论,最让她在意的不是夫君多有才华,或者他的性格多么古怪,而是:她看不懂他了。
她原本嫁给宁毅,便是因为对方简单,自己能够轻易地看懂这个人,即便成了亲,对方入赘过来,自己便能更不受非议地参与到苏家的事业里去。如今这婚姻虽然还算是有名无实,但在她的心中多多少少也已经接受了对方,接下来,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了。
谁知到得此时才发现,自己对这夫君,竟是完全看不透了。
当然,此时这事情不过现出些端倪,夫君看来淡泊,不像是心怀鬼胎之人,苏檀儿也是心性恬静聪慧的女子,未必会为之慌张。只不过,处理各种店铺事物之余,心中所思所想,就免不了停在这件事上了,这样的年月,便是再聪慧再独立的女孩儿,只要嫁了人,谁又能真对自己的夫君全无所谓呢?
这几日依旧是忙忙碌碌地管理着苏府在江宁的诸多绸缎布庄,闲暇之余,叫了娟儿再去宁毅以前居住的胡同打探消息,倒是在生意当中,偶尔接触的熟人便会问及:“那宁毅宁立恒,便是你夫婿么?”然后将水调歌头赞叹一番。
成亲之后,本也该将入赘的夫婿带来与之前认识的人见上一见的,也好坐实自己罗敷有夫的身份,谈生意时能更加方便一些。不过成亲之时自己耍了些性子,宁毅又被人打晕,此后便是修养的时间,到得如今,两人的这种相处模式几乎定型下来,只是在家中吃饭的时候有些交谈。她对待宁毅的态度虽然自然,但毕竟成了亲,更多几分矜持与傲气,因此直到现在,除了上次提出参加濮园诗会的事情,她至今还未有对宁毅做出一同出门参与某事的邀请。
到得现在,怕是更难提出了。
各方面打听、搜集有关宁毅的消息,在成亲之前,其实就已经做过一次,多数是父亲和爷爷叫人做的,她自己也与几个丫鬟过去看过,并且让婵儿娟儿杏儿打听过有关宁毅的风评,那时候得到的消息,不过是个简简单单的书呆子,才学不算高,当然,人倒也不至于完全读书读傻掉,否则后来想也不至于会接受苏家的提议入赘进来。这年月,一个男人要入赘到别家,大抵也是认了命了。
不过,这次让娟儿过去打听的时候,得到的消息,却有了些许不同。
大部分的评价,自然还是如同之前一般,宁毅在那处胡同里存在感并不强,有些人家还是娟儿强调好几遍是住在某家某院的男子之后对方才想起来:“哦,却是有这样的一个人。”或者说:“那个傻书呆嘛,听说是入赘到什么地方去了,院子也卖掉了。”“大概自己也觉得考不了功名吧。”这样的说法,占了绝大多数。
不过,却也有两三家传出了这样的说法:“哦,立恒嘛,我早知道他才学惊人,只是一向低调,性子也稳重啊,不愿与人攀比。那像是那些什么才子,胸中没有多少墨水,就爱出风头,这就叫满桶水不响,半桶水晃荡……姑娘你也是听说了那水调歌头才来打听的吧……”
“入赘,是入赘了,因为有婚约嘛,立恒那孩子是个实诚人,婚约是必定要守的……”
“隔壁的三婶、还有巷口的牛二伯,他们都是这样说的,婢子给了他们每人五十文……”虽然不过是个小丫鬟,娟儿打探消息的本领却绝对不容小觑,此时想想,有笑起来,说起自己的看法,“不过婢子觉得,他们也都是听了那水调歌头之后,方才这样说的,做不得数。可惜当初教姑爷书的邹夫子去年已经去世了,婢子倒也去打听了一下,姑爷的师娘几乎就不记得有姑爷这个人了,只是清楚婢子来意之后,还是说了些好话。邹夫子的遗孀一家过得似乎不是太好,婢子自作主张送去了两贯钱,也提了些熏肉过去,是以姑爷的名义送的。”
“理该如此……”苏檀儿点点头,随后倒也笑了起来,但伴随而来的,依旧是浓浓的疑惑。打探消息,不见得别人说什么自己就信什么,虽然这次也得了些好话,但基本上的信息,还是与以前无异,不过,待到娟儿调查了另外一个方向之后,某些看来正确的猜测,才渐渐对苏檀儿露出了轮廓。
“姑爷去河边下棋时认识的几个老人家,怕是了不得呢……现在能知道得最清楚的一个,怕就是那天在止水诗会上为姑爷说话的康老爷子……”
“嗯?”宁毅失忆之前的风评能够得到确认,那么如果真发生了什么事情,便该是在失忆之后,先前宁毅跑去河边下棋,认识了几个棋友的事情她也知道,只是并非做什么调查,这时候得到的消息,才委实将她吓了一跳,自己这夫君,竟能与这等人物认识,也不知到底是运气还是因为其它的一些什么,而随后反馈过来的信息,更是令她愕然。
从止水诗会上传出的消息,只是说了康贤乃理学大家,各方面的造诣如何如何,怎样令人尊敬。但隐藏在其后的一些背景,其实并未经过太多的掩饰,只是不说而已,一调查,便已经调查出来了。
康贤康明允,不光是书法大家,理学泰斗,在此同时,他的另一个身份,乃是成国公主驸马,皇亲国戚。虽说武朝对皇亲国戚一向管束极严,驸马不可能参与国家大事,入朝为官,然而成国公主乃是当今圣上的亲姑姑,这康贤说起来,竟是当今圣上的姑父,即便只是一个富贵闲人,但这样的身份,也当真是贵不可言了,根本不是苏家这等商贾家庭可以企及的。
这消息一旦揭开,初时带来的震撼,真是难以言喻,苏檀儿在一时间都有些懵掉,然而片刻的震撼之后,一条相对清晰的线索,也渐渐地摆在了面前。
“姑爷他到底是怎么跟能这种大人物交上朋友的呢,婵儿那边倒是说,他们不过是随意地过去,随意地下棋,就认识了。”娟儿疑惑着,随后变得有些迟疑,“不过说起来,这康老爷子的身份,与姑爷的身份……呀……”
接下来的话,娟儿不敢说出来,但也已经足够了。经商之道,对于各种各样的信息,每时每刻都要加以过滤,有时候某些线索看来很难让人相信,然而当其它的线索都被过滤出去,剩余下来的,或许就是这样的消息。
夫君的身份,与那康老爷子的身份……皆是赘婿吗……
对于苏檀儿来说,虽然这答案在普通人看来会有些离奇,但已然是最接近核心的答案了。
夫君……或许只是在下棋时与对方有些来往,或许也根本不知道对方的身份,然而两人却的确有着这样的共同点。驸马的身份看来尊贵,娶了公主,实际上也是入赘皇室,以对方那等才华,却是一辈子都不能当官,不能一展胸中抱负,他见了夫君,会起惺惺相惜之念并不难理解,这样一来,也难怪他要在止水诗会上堵截众人口舌,为夫君扬名了……
那水调歌头,夫君说是什么道士经过门前,不光爷爷不信,自己也是绝对不信的,因为小婵肯定不会骗自己,那道士吟了一首词,莫非还是唱出来的么……或真是夫君妙手偶得,又或是那康老爷子所做,难说得紧,她现在倒并不是太过在意,毕竟之前心中疑惑,只觉得处处都有疑虑,现在整理出一条线来,反倒是豁然开朗,对于有些事情,倒也不甚介意了。
夫君这人,性格其实是淡泊的,说话做事,其实也不惹人讨厌,才华高低,她反倒是无所谓,低些好,他入赘过来,自己并不介意,高些也便当是意外欣喜吧。中秋那诗会,到想不到其中竟有这样的黑幕,若真是那康贤的谋划,说不定也是这老人家一时兴起,开的玩笑。
“看老夫教你,将你那娘子与家人吓上一跳……”
如此想来,并非是没有可能,自己这夫君的性子虽是淡然,但这样的年纪,未必就真会安于赘婿的身份,爷爷虽然不愿苛待他,自己也不希望他受歧视,但赘婿的身份偶尔受些白眼,那也是避免不了的,人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这是他自己要过去的坎,便是因此想要展露一番才华,也是可以理解。
如此说来,夫君……莫非真是想驯服自己这个不安分的小女子么……
有些事情决定了,那是不会改的,这是大前提,她对于招赘或是出嫁,原本是没什么要求的,只是终有一日,她要接受这苏家的家业,这才是重点,而有了这个前提,自己这夫婿,便只能是入赘了。她心中如此想着,对于心中猜测的这些事情,却是并不讨厌,甚至有着一丝喜欢。
没有更多的可能性了,不是么。
于是在回家的路上,她就轻轻的、暖暖的笑了出来……
这是很私人的笑,甚至连同在马车中的娟儿、杏儿,都未有发觉……
求推荐票^_^
第二十一章 秋末冬初(上)
九月寒露过后,天气降温的速度变得愈发明显了,大雨降下的时候,江宁城中仿似雾茫茫的一片片。深秋的雨没有夏日那般喧闹,像是带着冬日将临的寒意,一丝一毫的都要渗进人的衣服里。
走过小小街巷对面的木桥时,宁毅顺手拍了拍长袍上沾到的水渍。在这样的雨天里,长袍穿起来其实有些碍事,相对来说,自后方小跑过来的小婵就要好得多了,雨天里出来,她没有穿裙子,一身带湖绿花边的上衣配上长裤,头上照例是可爱的包包头,足下淡蓝色绣鞋,一身行装轻盈无比,方才大概是落在后方买什么东西,这时候撑着油纸伞,绕过路边的一个个水洼,燕子似的飞过来了。
“姑爷、姑爷,等等我啦。”
“怎么了?”
“买了东西。”跑到宁毅身前,小婵笑着拿出一本小册子来,“刚才路过那边的店,看见这本是新出的,姑爷可能没看过,所以就买来了。”
那是一本市面上新出的白话话本小说,看看名字,叫做《鬼狐奇缘》。这样的话本小说在这时代颇为常见,遣词造句也都比较浅显易懂,有的是历史传奇,有的则是民间传说的爱情故事,尤以各种精怪鬼魅的爱情传说较多,一些受欢迎的在出了之后,说书人便会拿去茶楼酒馆讲述。宁毅这段时间看这些小说看得多,小婵自也是记在心里,有时候见到出了新的,便会买了带回家。
这类小说在娱乐性上比之现代的各种故事自有不如,但也是矮个子里拔高个,无聊时翻翻,毕竟是古文,也能让自己身加融合进这个时代的气息。宁毅此时笑着接过,顺手翻了翻,小婵跟在身后一边走一边说话。
“中午的时候,那个人说的话真可恶呢,小婵真想上去骂他一顿。”
“嗯。”
“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就会瞎猜测,还敢在酒楼里吹嘘自己是什么才子,这样的人,秀才也考不上啦。”
“嗯。”
“姑爷啊,小婵这可是在为你打抱不平呢,那个人在说你的坏话好不好。”
“有什么关系?”
“怎么会没关系,这人……哼,好啦好啦,知道姑爷不在意这些庸俗之人的说法啦,可是小婵听了也不舒服啊,毕竟有辱姑爷的名声呢。姑爷当时要是当场写一首诗骂他,小婵就拿过去直接打到他头上!”
“呵,他又不认识我。”宁毅将小说翻了一页,“我坐他旁边呢。”
“就是这样才生气嘛……”
中秋节的那场诗会,到得如今算来已近月余,有关那水调歌头引起的舆论,到如今一直在变化着,最初的十余天内,对这首诗词的评价几乎到达巅峰,关于对宁毅的好奇与议论,那段时间里也是最多的,然后……这舆论便飞快地降下来了,开始往更深层,更特定的方向发展。
这等舆论在市井中传播的热度毕竟有其时间性,对于诸多升斗小民来说,中秋过后十天左右的时间里他们或许还会附庸风雅地关注一番诗会中发生的事情,随后,其它的东西就会渐渐的将这热度覆盖,生活本身是忙碌仓促的,当这些人提起那事的频率降下来,平日里能听到的有关这事的议论也就少了。
更多的赞叹、疑问,开始集中于一批批的学人士子身上,水调歌头这首词的影响,还是不断地朝周围传——通过这些学人士子的口耳信件,但对于宁毅的质疑与猜测,却停留在了江宁范围内。譬如一名身在东京的士子听了水调歌头,他的赞叹不会有多少减弱,但对于宁毅具体是谁,宁毅能否写出这首词,他自然不会太过上心,毕竟——太远了。
武朝与宋朝类似,儒学到达了巅峰,文人士子在社会中比重相当大。这个相当大也是针对之前的千年而言的,即便这是有史以来文人最多的一个朝代,比之宁毅所在过的现代,这个比例也真是太少了,因此,仅仅不到一个月,感受到的东西便已经安静下来——当然,如同今天中午这般,在外面吃饭时无意间听到几名文人不太好的质疑之声的机会,自然也是有的。
那日与秦老康老说了自己想法之后,康老或许觉得中秋那日的推波助澜做得有些多余,事后帮忙宁毅活动了一番,随后据说有些想要来找宁毅讨教的学子受到了先生的训斥。这近月的时间,各种聚会邀请自有许多,请柬全都被宁毅无视了,而真找上门来的讨教的人便只有三拨,一拨扑了个空,另外两拨过来时,见宁毅在给孩子们讲论语,首先便找话题:“尝说半本论语治天下,今日听宁兄讲解此道,想是造诣颇深,不知该当何解?”
这个算是惯性思维了,见对方在说什么便从这上面找话,对于四书之类正书,宁毅过了几遍,还是有准备的,在现代那种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熏陶过,哪怕随口说上一段,掐住重点发人深省不在话下,即便剑走偏锋,对方一时间也难以辩驳。这些人既然过来,自然也准备了其余问题,生僻的也有,只不过以宁毅的风度气场,即便聂云竹这样的女子也得被牵制着随他而走,这帮书生又能如何,一段论语答完,其余的问题根本没机会提出来,宁毅应付一阵离开,旁人也只觉得他渊博或是高深莫测,事后想想,倒是大多数问题都没能问出来。
这样的组团挑衅之外,其实也有私人过来的,有个叫做李频的家伙每天跑过来似乎是对宁毅随口说的那些故事很感兴趣,于是跑来旁听,前几天讲完课后他倒是向宁毅提了些问题,主要是对那些故事的看法,要与宁毅讨教,实际上这些问题也是句句不离论语之义。他没有挑衅的意思,宁毅便也与他说了半个多时辰。此后对方便没有过来了。
在宁毅来说,只要没有人能坐实他的不学无术,外界有关水调歌头的怀疑,就都不可能真的变成污名,等到他需要这名气的那天,要证实可以很简单。随时都能做的事情,现在却是没什么必要,这样的事情,他是不放在心上的。
外界的置疑当中,隐隐约约也流传着有关道士吟诗被宁毅剽窃的传闻,信的人不多,至于是从哪里传出去的,自然是查不到了,不过在宁毅这里,对这事却是早有预期,听过之后,只是淡然一笑置之。
粉笔的事情,自那日说过后不到半月的时间里康贤那边便制出了一批,质量还相当不错,于是由白板进化为黑板的过程,仅仅是用了十余天的时间就已经被完成,如此一来,上课之时倒也方便了许多。具体的成效一时间自然还看不出来,他上课的流程依旧:读书、释义、讲故事。如此而已,倒是那帮孩子学习热情的增长是显而易见的。
只是课堂上这种活泼的气氛,怕是这个时代都不多见的情况,学生们喜欢,老师们则多是摇头,苏崇华又旁敲侧击地说了一回,这次宁毅跟他讨论了片刻这种教学或许会有好处,他便不说了。一来宁毅如今顶个才子的名头,有那水调歌头的光环,他也不好管,二来,书院反正一直都没什么成效,再差也就这样了,随便他去,看看成效也好。
上午讲课,下午便走走逛逛,或依旧去秦老那边下棋——当然也得是在不下雨的时间才行。
小婵在大部分的时间仍然是跟着他,并且也跑来书院听课——她挺喜欢宁毅讲故事的,各种古古怪怪的故事都有,若是回去了,便可以讲给两位姐妹炫耀一番。宁毅觉得她跟随得又紧了些可能有苏檀儿的授意,自己写了首水调歌头,这样的事情也是可想而知,他对此颇能理解,倒是并不介意。
当然,让他比较疑惑的是,自己这妻子或许的确是找了什么理由来解释自己为何写出那首词作。因为在最初的几天里,大家吃饭的时候,对方的审视目光还是挺多的,后来便转变了,她再度专注于工作,每日马车来来去去,用餐、说话恢复以前那样的态度,话语之中也没了什么试探的意思,这倒是让宁毅有些感兴趣:她到底找到什么理由并且接受和理解了呢……真是把握不住……
除了与之前并无二致的这些生活,宁毅偶尔会打听有关武功的或是内功的消息,苏家是有一批护院的,据说有人横练功夫很好,那也不过是现代军队里硬气功的水准,可以头裂砖石。至于比较神奇的内功,按照他目前的听闻,这时代应该是有,一些有名气的大门派高手可能会,不过想要去学那可难了。
宁毅暂时还只是开始搜集这方面的消息——他最感兴趣的也就是这个。在这个时代,当官也好、经商也好、造反也好,都不过是在现代就已经玩过了的体系,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已。唯有武功,这才有新意,如果真有机会,他真是想要接触一下内功什么的——只希望不像现代一样是假的,他也不贪心,譬如原地能蹦个一丈左右就行,当然……两丈他也不介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