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资源帝国_校对版by:蒹葭苍苍》-第3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就算是在奇迹频频发生的美国,也没有出现过刘东这样的商业天才。更加让人无语的是,这个商业天才在材料科学方面的研究也很有深度,这样的人物,居然出现在了那华夏的国土上,绝对是非常让人意外的事情。

        要是其他的人有了刘东这样的成就,相信无论如何,都会有一些外在的表现,就连叶利钦自己,如果在年轻的时候有了这么大的成就,都不敢保证自己还会如平常一样。但偏偏旁边这个年轻人,表现却是如此的淡然。就算刘东从小就是在上层社会长大的,但能保持这样的状态,依旧非常的可怕。

        对于刘东这次的到来,苏联的高层也是有着一番讨论的。作为已经和华夏僵持了那么多年的苏联,虽然近些年来已经有缓和矛盾的心思,尤其是在阿富汗战争局势不是那么有利的情况下,苏联更需要一个稳定的远东地区。

        美国人和华夏人现在暗地里的勾当,苏联也不是不了解,对于美国人的目的,苏联也是相当清楚的。可是,苏联现在在远东根本就不敢动。虽然远东地区还保持着庞大的部队,但是后勤方面,却足够让任何一个后勤部长郁闷得想要【创建和谐家园】。

        这样的条件下,就算有心想要敲打敲打华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更何况,要是真的把华夏逼急了,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力量,还能不能够维持下去,都还是一个艰难的问题。

        既然不能硬来,那就只能来软的。这两年戈尔巴乔夫也是这样做的。但可惜之前双方的裂痕太过巨大,就算想要弥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华夏方面却派遣了一支商业考察团过来,而这个考察团里面,居然还有一条大鱼,这就让原本不知道该如何化解矛盾的苏联,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这个时期,作为戈尔巴乔夫得力助手的叶利钦,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好机会。他现在虽然政治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那地位并不算很牢固,因为迄今为止,他叶利钦还没有做过什么比较有影响力的事情。

        但现在,要是把事情做好了,他叶利钦的履历上,绝对会添上浓重的一笔。虽然这个商业考察团的级别很低,带队的仅仅是只有正厅级,和他副国级的身份太不相衬了。

        但是,这团里面却有刘东这个异类。抛开刘东自己的本事不说,单单就他的身份,就值得苏联注意了,刘老爷子现在在华夏的地位,苏联也非常清楚,他的嫡亲孙子,来到苏联的国土上,没有上面的批准,那是肯定办不到的。

        而刘东也的确是有上达天听的本事。说白了,刘东到苏联来,那就相当于一个使者,一个让苏联和华夏重新和好的代表。甭管他没有任何的级别,但在这个特定的时候,他的地位就会无线拔高。

        要是到时候华夏和苏联的关系解冻,主持这次事情的人就绝对会有巨大的政治收益。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堂堂的苏联中政局候补委员的叶利钦,才会亲自出席接待仪式,为的就是在这个会面当中,给自己打上一个不可磨灭的痕迹。

        能坐到这个位置上的人,随便是谁,都不可能是简单的角色。尤其是像叶利钦这样的枭雄,别看历史上他的评价不怎么高,就是因为他搞垮了苏联。但是,他却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如果是一个简单的人,要想搞垮苏联,还没行动,就会被这个庞大的帝国给镇压。但叶利钦却没有,他不仅搞垮了苏联,还当上了后来的俄罗斯的第一任总统,这样的人物,要是没有手段,如何应对那复杂而又多变的政治环境?

        要知道,叶利钦虽然是戈尔巴乔夫提拔起来的,但是他后面却和戈尔巴乔夫反目了,并且职务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团队给全都干掉,只保留了一个虚位。可以说,在那个时候,他的政治生命就已经完蛋了。

        可是,最后的情况却是,叶利钦成功的当选为俄罗斯的总统,而戈尔巴乔夫却不得不黯然下野,最后,迫于生计,居然去当了电视的主持人。谁笑到了最后,一目了然!

      第106章 奢侈的宴会

        虽然苏联方面很重视刘东这个商业考察团,但是因为级别的原因,宴会并没有摆放在克里姆林宫,而是放在离红场不远的一个食堂当中。

        对于苏联的宴会,刘东很不感兴趣,要不是因为礼节的问题,他宁愿吃方便面。说实在话,苏联人,亦或者叫做俄罗斯人,对于食物的处理上面,很不符合华夏人的口味。

        无论是做什么菜式,其中的特点都必须是量大实惠,油大味厚。他们喜欢酸、辣、咸味,偏爱炸、煎、烤、炒的食物,尤其爱吃冷菜。总的讲起来,他们的食物在制作上较为粗糙一些。一般而论,苏联以面食为主,他们很爱吃用黑麦烤制的黑面包。

        除黑面包之外,苏联人大名远扬的特色食品还有鱼子酱、酸黄瓜、酸牛奶,等等。吃水果时,他们多不削皮。在饮料方面,苏联人很能喝冷饮。具有该国特色的烈酒伏特加,是他们最爱喝的酒。此外,他们还喜欢喝一种叫“格瓦斯”的饮料。

        对于这些食物,没有习惯的人是真心吃不惯。不说其他,单单就那红肠,刘东就已经甘拜下风了。虽然红肠的味道是很不错的,但苏联人却偏偏喜欢在红肠上面弄上厚厚的黄油,那个油腻的程度,一般人绝对体会不到。

        虽然刘东很是体谅苏联人,他们的这种饮食习惯来源于气候的恶劣。如果不摄入多多的脂肪,那很有可能会在冬天被冻死。可体谅是一回事儿,自己尝试又是另外一回事儿。而显然,今天作为主角的刘东,必须要吃很多的菜,喝很多的酒,来表示他对于苏联人的友好。

        想到这里,原本还有些饥肠辘辘的刘东,却一下子就觉得,自己的肚子已经饱了,再也塞不下任何的东西。

        该面对的事情是永远躲不过的,车子平稳的停在了餐厅的门口。

        这个时候,作为主人的叶利钦,对着刘东说道:“远道而来的朋友,现在,就让我们用美味的食物和伏尔加,欢迎你的到来。跟我来吧,相信你会度过一个美妙的午宴。”

        堂堂的苏联中政局候补委员的邀请,不是什么人都能够随随便便拒绝的。刘东现在作为一个客人,自然也不能例外。跟着叶利钦下了车后,抬头挺胸迈向了那精美的大门。

        而后面的人,也跟着走进了宴会现场。

        到了宴会大厅里面,刘东才发现,这里的一切,居然和他想象当中的不太一样。

        他前世也不是没有参加过俄罗斯朋友们举办的宴会,但是看到看到眼前的场景,他却突然觉得,以前那些俄罗斯朋友们,是不是忽悠他。因为再高规格的宴会,他们准备的食物也是相当的简单。

        虽然份量十足,但菜品很单一,最常弄的不过就是莫斯科红菜汤,这个是必须菜式,还有土豆烧牛肉,红酒羊排,莫斯科烤鱼,鱼子酱,黄油鸡卷,沙拉,熏肉,烤肉串等等,有这么多菜式,就算是非常丰盛的宴会了,当然,伏特加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但是,比起刘东现在看到的场景,那些东西,简直弱爆了。要不是看到那些菜式和华夏菜做法明显有不同的地方,刘东还以为看到了满汉全席。

        尽管这个宴会的场地已经非常巨大,但由于菜品实在是太多,一群人进来以后,居然会显得有点拥挤。看到这样的情况,刘东真不知道,这里到底是不是菜肴粗糙,品种单一的苏联了。

        不但是刘东,就是那些以前经常来苏联的国营厂的负责人,都被这个阵势吓呆了。啥时候,苏联人做菜,居然比华夏人更阔气了?他们当年可是从来都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恐怕就是国宴,也就是这么个水准,甚至于,苏联的国宴有没有这么丰盛,都还是一个问题。

        看到一群人都被镇住了,叶利钦在一旁很满意的说道:“刘东先生,怎么样?我们伟大的苏联,宴会水平如何?”

        “实在是太让人意外了,真的,叶利钦书记,实在没有想到,伟大的苏联菜式居然如此的丰富。这下,我要替我们某些团员担心了,要知道,他们所管理的工厂,仅仅是粮食方面的。苏联的物资如此的富足,想来应该是没有他们什么事儿了。如果是这样,请您看在两国友好的情况下,给予他们适量的订单,要不然,他们回国后,也不太好交代。”刘东很认真的说道。

        虽然面上是很认真的表情,但实际上,刘东却从这个宴会嗅到了一丝别样的味道。苏联人宴会是个什么情况,虽然刘东不是太过了解,但从别人口中,还有以前的一些经历,就可以推断得出。

        苏联人,或者叫做俄罗斯人,对于菜品本就不那么讲究。相比起华夏人来说,他们并没有什么多达一百零八道菜的满汉全席,也没有五千年传承下来丰富的饮食文化。

        在华夏宋代的时候,他们国家仅仅是东欧的一个三流小国,地盘狭小。那个年月,连吃饭都是一个问题,就更别说什么饮食文化,能有吃的就算是不错。就算到了现代,苏联的菜式也不是那么丰富。

        但现在摆在刘东面前的宴会,却是异常的丰富,丰富得令人难以置信。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而现在的情况大约就是这么个意味。

        苏联人本就不可能和华夏人比饮食,而现在他们却偏偏就弄出了这么多丰盛的宴食。难道仅仅是为了招待来至华夏的考察团?别说刘东不相信,就算是叶利钦本人,也肯定不会相信。

        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就很值得思考了。套用柯南的那句话来说就是: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苏联的食物供应出了问题,而且是非常大的问题。要不然,苏联方面不会像现在这样欲盖弥彰。

        宴会越是丰盛,就越说明苏联的食物出了巨大的问题,此地无银三百两,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想想也是,苏联的粮食产地虽然有很多,但最主要的集中地就那么几个,乌克兰,哈莎克斯坦。而像西伯利亚,远东等地区,虽然地域宽广。但由于地理原因,并不适合种粮食。

        所以,尽管苏联地域辽阔,但能种粮食的地方却不多。要是之前苏联的粮食还有富余,但是经过一系列失败的开垦运动,苏联的粮食就只有维持在一个水平线上。

        最重要的是,苏联对于轻工业非常的不重视,虽然苏联的轻工业潜力巨大,但这个潜力并没有发挥出什么优势,他们的主要精力都用于发展重工业和军工业,对于其他方面,倾斜的幅度有限。

        现在苏联中部和东部地区,也就是西伯利亚以东的地区,大部分精力都被牵扯进入了阿富汗,粮食,轻工业产品等物资,是必须优先供给军队。这样的情况一出现,势必就会打破之前的平衡线,造成失衡。

        虽然计划经济对于这类东西的调控能力比市场经济要强,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本就刚刚好的物资,现在却源源不断的供应军队,自然就会造成民用物资的短缺。而这一切,又不可能从欧洲那边调集过来。

        就算调集,为了持续的保持对于欧洲的压迫事态,苏联也不可能调集很多的物资支援远东地区,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另外找一个出路。从华夏而来的考察团,如果商谈好,明显就会解决一部分问题。

        所以,苏联方面为了掩饰一些在台面下的东西,才会弄出这么丰盛的宴会。要说这一招是真的很不错。对于一般人来讲,根本就想不到,尤其是那些国营厂的负责人,对于苏联老大哥的老底并不清楚,还停留在那高大全的光辉形象当中。

        所以,苏联人这一套,对于他们十分有用。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刘东却大致能猜出苏联人的目的所在,这不是因为他比其他的人都聪明,而是他有多出来的经验。虽然现在苏联还很强大,搞得美国人都非常紧张,里根为了对抗苏联,连自己的小弟日本都能忍下心来割肉。

        这样强硬的苏联,对于外界的震慑力是相当强劲的。可刘东并不吃这一套,他很明确的知道,苏联的统治阶级,已经非常的腐朽了,只要是来一阵狂风,这个统治阶级,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跟着就倒下去了。

        戈尔巴乔夫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要打压苏共的生存空间?还不就因为他已经知道苏共的腐朽,已经不堪重用了,要是不来个彻底的手术,就算没有他,苏共依旧不能支撑多久。

        但非常可惜的是,戈尔巴乔夫失败了,他没有能力驾驭这个庞大而又失控的帝国,所以,他就被打入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充当了一个不太光彩的角色。

        当然,这一切,不是现在刘东所需要思考的问题,他在看到这个宴会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想,在这次到达苏联后,能从苏联手里面,弄到多少好处。虽然还没有深入的了解一些问题,但现在刘东已经有了第一个印象,那就是,苏联缺粮食。

        只要这次考察围绕着这个范围活动,就肯定有巨大的收获。

      第107章 友好会谈

        刘东的心里有了主意,叶利钦并不知道。他只是听到刘东刚才谈到了粮食的问题。听刘东那口气,好像对于粮食不能出口到苏联很是失望。

        于是,叶利钦笑着说道:“我们都是社会主义的兄弟国家,有困难是要互相帮助的。既然有人来到我们伟大的苏维埃,那就不能让他们空手而回,等宴会之后,我们再好好谈谈。”

        不怪叶利钦没有听出刘东那话里的反义,实在是他对苏联太过自信。他很自信来自于华夏的人,不知道苏联的困境。因为在华夏的宣传当中,苏联一直是伟大而又神圣的地方,除了当年二战的时候,苏联还没有什么时候吃过亏。就是二战之后,苏联在欧洲不也席卷了大批的领土,连德国都让他们分裂成两个国家。

        就算是后面两国交恶后,华夏虽然在去苏联化,但是对于苏联依旧保持着足够的重视。不是说丧气话,八十年代的苏联,和华夏并不是一个档次的对手。不但苏联这样认为,就是华夏也是这样想的。

        这么强大的国家,难道还能有什么东西能难倒他么?

        所以,叶利钦对于粮食暗自关注的时候,口风依旧很大气。虽然粮食问题并不是由他负责的,但是如果在他的手中完成这个任务,也算是一件很大的政绩。毕竟,他现在不再是部级的领导,而是一个副国级的领导,像这样的地位,一些关乎于国家的事情,自然是可以插手的。

        虽然宴会异常豪华,但是对于苏联人做菜风格有着足够认识的刘东,依旧只吃了一点点,就放下了。他来苏联,又不是为了来旅游的,还有更加重要的工作需要他来做。

        虽然商业考察团还有一个团长,但是要和叶利钦这样的大人物打交道,他依旧不够资格。而只有刘东,才有机会和叶利钦这样的人物会谈。

        由于下午还有事情要做,所以在宴会上,少了苏联人最拿手的一个项目,那就是酒。如果午宴还准备了大批的伏尔加,相信刘东他们今天就别想安然的出这个宴会大门。

        下午两点钟,叶利钦的办公室之内。刘东、周青富、陈洁,还有一个考察团里面的翻译,都坐在那宽大的沙发上。

        虽然周青富会说俄语,但在这样正式的场合当中,是必须要有一个足够让华夏官方放心的人在,周青富作为刘东的人,自然是不能让华夏官方放心,所以,有那么一个随团的翻译,就很正常了。

        而叶利钦这边,也没有多少多余的人,除了有限的几个工作人员之外,就只有叶利钦本人了。作为私人会谈,人当然不能过多。

        作为整个苏联有限的一些顶尖人物,叶利钦活跃气氛的手段,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他看着刘东很赞赏的说道:“你们华夏有一句话,叫做自古英雄出少年,说的就应该是你这样的人物。要是没有多种证明,证明你做出的成绩,我是真不会相信,你这么大年纪的人,居然会做出了那么庞大的事业出来。至少,我在苏联是没有遇到过。”

        谈对方最自豪的事情,是拉进双方距离最有效的武器。不论是冲动的年轻人,还是睿智的老人,对这点都没有什么抵抗力。

        刘东自然也不例外,现在的苏联,能让他惦记的人,除了戈尔巴乔夫,就是眼前的叶利钦。那些军方的人物,刘东都不会那么上心。因为在苏联解体的那一段时间里面,苏联的军方人物,如走马换将一般,实在是变化太过频繁。

        他不知道现在身居高位的那些元帅或者大将们,到时候的命运到底如何。所以,对于那些人,刘东并不会轻易的投资。而他能确定的人,就只有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

        尤其是叶利钦,他才是苏联权利的最后获益人,就连戈尔巴乔夫到时候也不得不黯然下野。对于这么一个未来俄罗斯总统的赞赏,刘东就算底气再大,也不由得兴奋。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得到这样的赞誉。

        叶利钦现在好歹也是苏联这个庞大帝国的最高领导人之一,如果你没有真正的本事,他也不会莫明其妙的给你安上一堆美好的词句。

        但是高兴归高兴,一些说辞还是要说的,华夏人谦逊的本能,注定是不会像西方人那样张扬。于是,刘东微微起身行礼说道:“多谢叶利钦书记的赞赏,刘东惭愧。这个世界不是一个人就能够玩得转的,我要是没有大家的配合,也不会做出那些事情来。我所做的,不过是一个指引者,而我的团队人员们,才是执行者。他们才是最需要夸奖的人。”

        “你们东方人,总是那么的谦逊。我认识的很多东方人,尤其是你们华夏人,虽然个个本领非凡,但是遇到别人的夸奖,依旧会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名,这和我们西方人,勇于接受赞赏,有着本质的不同。”叶利钦端着咖啡说道。

        “这其实就是文化差异所导致的问题,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大事情。因为做事情的时候,你有没有本事,是一目了然的事情,不管夸耀和不夸耀,能够做好事情的人依旧能做好,而不能做好事情的人那就会把事情搞砸,您说对么?叶利钦书记。”刘东很轻松的说道。

        听到刘东这话,叶利钦很高兴的说道:“是的,情况就是这样的,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对于你们的到来,我们苏联是相当的重视。这都多少年了?我们之间的联系变得淡漠起来,还记得我年轻的时候,那个时候说到华夏,我们会亲切的称之为兄弟。那个时候,我们学校的很多老师都去了华夏,他们在华夏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

        “是啊,那个时候我爷爷刚好就是机工部的主要领导,对于苏联的那些专家们,是非常的尊重的。我爷爷还说过,他当时都还有一位苏联的老师,虽然我并没有出身在那个年月,但我相信,那个年月的革命友谊,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就像现在,我们不也是来了么?”刘东回答到。

        “是啊,来了。这很好。我们都是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相比起那些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有着天然的共同性。这是他们比不了的,我相信,以后我们两国之间的联系,只会越来越紧密。而你们的到来,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叶利钦说道。

        对于这样毫无异议的谈话,刘东虽然觉得十分头疼,但却不得不绞尽脑汁的想着应对的话语。虽然这次谈话算不得多么的正式,但说话却也不能马虎。天知道要是说话没有水准,苏联的克格勃会理解成什么样子?这一刻,刘东无限怀念那些外交官,要是有他们在场,这样的场面应该会应对得非常合理。而不是像他一样,说两句话就要汗水直下。

        叶利钦对于谈话方向的掌控力是相当强大的。他知道说出这些话,对于刘东这个非专业人员有多么的困难。所以,没说两句话,他就把话题谈到了刘东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上。

        “刘东先生,对于你在日本的行动,我们苏联是相当赞赏的,日本这个小矮子,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常常作些令人非常恼怒的事情出来。就比如在南千岛群岛的话题上,他们一刻也没有放弃。要知道,那里可是我们伟大的苏维埃战士用鲜血夺来的领土,日本凭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指手画脚。”说到这里,叶利钦显得很愤怒。

        对于叶利钦所说的南千岛群岛,刘东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儿。这个地方,也就是日本人所说的北方四岛。本来这个区域,日本人和苏联人都有着所有权,当初为了这个地方,日本和沙俄也没少对着干。

        但二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对于苏联这个庞然大物,自然是没有话语权的,当雅尔塔协定签订后,苏联就把这块土地给一口吞下,日本一点汤水都没有喝到。

        这些年,日本经济逐渐强大起来后,又打起了这个地方的主意,而美国人自然是乐见其成,由得日本人去摸苏联人的【创建和谐家园】。所以,对于日本人,苏联方面也是非常恼怒的。

        这四个岛屿,就算是没有任何价值,苏联人也不会放弃,要说这个世界上,哪个民族对于土地的贪婪是无止境的,除了斯拉夫人建立的俄罗斯,其他的民族还真比不上。这是建立在民族血脉上的天赋,要不然,俄罗斯凭什么以一个欧洲三流小国的身份,一步步的发展为世界都为之颤抖的北极熊?

        这还是建立在这四个岛屿毫无利用价值的情况下,而现实的情况却是,这四个岛屿对于苏联也非常重要,它们是苏联在远东重要的出海口,也是天然良港。还有丰富的矿藏,这样的好地方,日本人想要染指,苏联又如何不恼怒?

        更加重要的是,这个地方对于苏联牵制日本,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苏联又怎么能容忍日本人解开这个紧箍咒?所以,刘东在日本人身上割肉的事情,苏联也非常高兴。

      第108章 苏联的机械也不全

        国际关系上,从来没有永恒的朋友。就像之前华夏和苏联,开始的时候,好得能穿一条裤子。但之后,双方关系又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面,下降至冰点,并且长达二十年时间毫无来往。

        而苏联和日本之间,也不是没有关系好的时候。当年二战的时候,日本人虽然和苏联人是敌对关系,但日本人从东南亚运回本岛的物资,也没少到苏联人的手里。尤其是苏联本地根本就不可能有的橡胶,要是没有日本人交换,苏联的汽车轮子都会成为大问题。

        所以,对于国际上这些翻来覆去的势力关系,刘东懒得去理会。天知道等苏联解体的时候,日本人在苏联这边捡了多少便宜?那些苏联机械方面的专家,在日本一样生活得非常如意。对于这些乱七八糟的关系,刘东只有无视。至于叶利钦说的,苏联对于刘东的行动表示赞扬,刘东也没当一回事儿。

        与其说是苏联赞扬刘东的行动,刘东宁愿想成苏联对于没有在广场协定签订的时候占到多少便宜,从而羡慕嫉妒刘东的成果。日本的富庶,苏联人也眼红啊!

        和叶利钦的会谈,按照【创建和谐家园】丝的叙述就是:先讨论了一下天气问题,然后再讨论了一下国际问题,再在讨论了一下亲属的问题,再讨论了一下大姨妈的问题。反正说来说去,就是没有讨论到真正想要讨论的问题。

        对于这样打花枪的事情,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叶利钦,显然是很轻车熟路的,但对于刘东这样无意于官场的人来说,那就是煎熬了。即便是叶利钦很善于把握话题的节奏,但这样无聊的话题依旧让刘东打不起精神来。

        说了半天的华夏和苏联的友谊万古长青,革命阶级友情万岁。终于在刘东快要不耐烦的时候,叶利钦开始说起了正题。

        “这次你们的商业考察团,来到我们苏联,到底想要寻求怎么样的合作?尤其是你,刘东先生,你的经历非常的不平凡,想来你应该有了一些非常好的想法,不知道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叶利钦好奇的问到。

        虽然克格勃并没有打探到刘东现在手里到底握有多少资金,但是刘东之前在日本赚的钱绝对不会少。而现在那场饕餮盛宴已经结束了,刘东赚的钱也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项目。要不然,钱放在那里,是对资源的绝对浪费。

        再想想刘东发迹到现在,涉足的行业并没有几个,除了金融行业之外,刘东最重要的产业却是工业,虽然工业方面占据刘东资产仅仅是一个小数目,但看到刘东在日本的那些动作后,克格勃情报分析员认为,刘东对于工业,是有很大的兴趣的。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6 17: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