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资源帝国_校对版by:蒹葭苍苍》-第2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60章 陪同考察

        在老爷子那聊了一晚上的刘东,第二天又拜访了大伯二伯他们,还送上了一些从香港带回来的礼物。看到那花花世界带回来的东西,大伯二伯没多大反应,但大伯母二伯母她们,可就高兴坏了。

        尤其是刘东在香港弄回来的那些低调而又奢侈的衣服,让她们十分满意。这年月,她们虽然是【创建和谐家园】家眷,但出国的机会却根本没多少,以前结婚的时候,还可以去去苏联,可惜后面关系恶化以后,要去也就只有去阿尔巴尼亚这些地方。虽然那边也是欧洲,但经济形势却很恶劣,哪里能有什么地方好开眼界的?

        现在刘东虽然没带她们去开眼界,但这些礼物化妆品衣服什么的,她们也能感受得到这低调当中的奢华。反正这些东西是刘东孝敬的,她们就算收了,别人也不能说什么。所以,对于刘东礼物上心的程度,就不是大伯二伯他们能够比拟的。

        老一辈的礼物刘东弄了很多回来,但也没忘记给同辈的那些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买礼物。大家都是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老一辈强很多,所以刘东就尽可能的弄一些现代化的电子产品回来,有些已经开始工作的堂哥、堂姐、表哥、表姐们,送的东西就是表化妆品什么的,不显山露水的那种。

        刘东这一忙活,就是一个星期,其间那些红三代们,刘东也是走得很勤快。虽然他们现在的地位还低,但几十年后,他们的发展潜力可是不可【创建和谐家园】的。现在早早的打下基础,以后也好留个情面。

        刘东这一走动,在四九城某些圈子里面,都建立了正面的形象。都说刘二哥仗义,今天算是见识了一回了。那些活泛的红三代们,可不是什么井底之蛙,刘东送出去的那些东西,价值可能算不上多大,但绝对是用了心的,不是那种大路货,打批发。这点,正对那些人的胃口。

        他们不介意你送东西好坏,他们介意的是你的诚意,诚意到了,什么话都好说。这世界上,懂得做人的人,永远会活得比那些不懂得做人的人滋润。

        花了一个星期,刘东拜访的工作也算是告一段落。他回归四九城的消息,也算是散了出去。虽然刘东没想过要弄得人尽皆知,但既然这消息散出去了,也不算没有好处。至少,等他在京城新的工厂弄出来后,不会有不长眼的人出来找麻烦。

        既然决定了要在京城建厂,那厂址也不能随便选,必须要实地的考察一番,才能做出决定。好在这年月,京城虽然大,但后世那些四环路五环路都还没建设,就连二环路,要建成都还要等上好几年,现在的京城,也就只有三环路是已经建立好的。

        所以,刘东要选厂址,完全可以建在三环以内,现在这些地方,可不像后世那样寸土寸金。别说靠刘东的背景,就算是他弄的那个所谓的外资,想要在这些地方建厂,市委那边,也不会有任何的意见,相反,还会鼓励,地皮什么的问题,绝对不会出现卡壳。

        星期一的一大早,刘东和公司的其他人,连带着陪同的土资局、规划局、城建局的工作人员,还有市委的工作人员,来到了西区。他打算在这地方把工厂给建设起来,因为毗邻火车站,以后货物的运输也比较方便。

        这些政府部门的人员,对刘东弄过来的这个外资,可谓是相当的重视,每个部门最少都是派出了一个副局长,就是市委那边,也派出了一个副秘书长,让知道国情的刘东觉得,这外资的牌子,有时候比自己的牌子还响亮。

        他相信,如果是自己来投资,投资的金额一样,甚至还多一些,都绝对不会有这么多头头脑脑陪伴。但要是外资,一切皆有可能。

        由于那些工作人员都不知道刘东是公司幕后老板的缘故,所以一个个的都去拍那个美国来的经理的马屁。弄得那个叫做查理的经理,很是尴尬。虽然他也不知道刘东才是大老板,但是这一群人当中,他也不是拍板的人,从美国来的时候,公司就告诉过他,这次华夏一行,指挥权在一个香港人手里面,那个人叫做樊以君,正在他身后左看右瞧。

        查理虽然没有接受过华夏官场的熏陶,不懂得尊卑关系。但他还是知道,在负责人面前,自己说什么事情都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对于这些华夏官场上的人,帮助实在不大。

        最开始那些人围着查理转的时候,查理还以为这是华夏人好客的本质,心里面还在想,这次的华夏之旅,果然是与众不同,但越到后面,他从翻译口中听到的话,就越觉得不对劲。因为这些人,居然在开始问工厂需要建造多大规模,然后初步投资什么时候会到位。

        这些东西,查理哪里知道?他过来负责的是公司机械方面的事情,也就是相当于总工程师一类的角色。这些工厂运营的事情,不是应该问总经理的么?

        好半响,查理才明白,应该是这些家伙弄错了,于是赶忙解释到:“哦,亲爱的各位朋友,我想你们可能弄错了些问题。我虽然也是公司的负责人,但是我管理的仅仅是技术和机械方面的事务。对于公司运营的事情,你们应该去找樊以君先生,他才是这次公司派过来的总经理。”

        查理说完这些后,为了表示自己说的没错,对着后面慢慢走的樊以君说道:“樊以君先生,我想你应该解释一下。要不然他们都误会了,我可对运营公司这类的事情,不那么了解。”

        听到查理的话后,樊以君说道:“哦,亲爱的查理。你难道不知道我一直在找合适的位置么?整个西城区那么大,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并不是那么容易。你看看,这一片很多居民区,明显不怎么适合作为工厂,我现在在想,到底在哪儿有合适的。”

        樊以君和查理用的是英文对话,那些政府的翻译很及时的把他们两的对话翻译给了那些头头们。一下子弄得那些头头们尴尬不已,闹了半天,他们居然没找到正主。

        也怪不得他们,樊以君是香港人,而查理却是美国人。在他们想来,外资里面,话语权最重的,应该是外国人,而不是香港人。之前的招待宴上,虽然樊以君的身份大家都了解到了,是总经理,但查理的身份也不低,是总工程师。和樊以君的身份是对等的。

        在对等身份的情况下,自然是外国人身份要高一筹。哪里能想到,这外资也有华夏人做主的时候。于是,就闹出了这个乌龙问题。好在这些能当官的,脑子都不太差,既然知道了错误,当然就要弥补,于是,围在查理身边的大部分领导,就转移了阵地,围到了樊以君的身边。

        这下,樊以君却郁闷了。原本比较安静的环境,被这些官员们的恭维给打破了。要是在平日里,樊以君怎么的也要和这些人打打关系,毕竟以后他还需要靠着这些官员们,他是华夏人,自然知道现管的威力。但现在是工厂选址的时候,这个事情可不能马虎,再和这些官员打交道,谁知道会拖到什么时候。老板今天可跟在一起的,不能浪费老板的时间啊!

        于是,为了避免继续被这些人纠缠,樊以君就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我想请问一下,这个片区明显是居民区,我们在这里考察,岂不是浪费时间?难道你们的工厂,都是建立在居民区当中的么?”

        在香港,开办工厂,绝对不能开在居民区,要不然,机器开动后,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那投诉罚款可不是个小数目。所以,工厂周边,一般不会有居民区,除非是工厂的员工宿舍,才会建在工厂附近。要不然,打官司绝对会让工厂主赔得倾家荡产。樊以君可不想以后因为这个事情,而被投诉。

        听到樊以君的问话,其中一个规划局的官员就奇怪的问到:“工厂难道不能建在居民区?没这个道理啊,只要有空地,哪儿不能建设呢?这和居民区有什么关系么?”

        “当然不能建在居民区,工厂机器开动可是有很大噪音的。要是建在居民区,那居民们难道不会投诉?在香港,要是把工厂建在居民区,会被罚款,而且是巨额的罚款。难道这里不是么?”樊以君比那个规划局的官员更吃惊的问到。

        听到樊以君这样说,那些官员的脸都有些变化。这居民投诉工厂的问题,他们可没遇到过啊。反正在工厂周边住的,一般都是厂里的职工或者家属。要不把居民区弄在工厂周边,上下班怎么办?

        这香港还真是奇怪,噪音大了都还要投诉,还有没有一点觉悟?还有没有一点思想?没有工厂,那些工人哪里来的钱?哪里能维持生活,简直就是在开玩笑。还投诉,第一次听到这么好笑的笑话!

      第61章 红星纺织厂

        想到这,其中一个规划局的副局长就开口对樊以君说道:“罚款?谁去罚啊?这点樊老板你放心,绝对没有任何的问题。这个居民区,本就是为了方便工厂员工而建立起来的。他们都是工厂的员工,工厂的噪音,对他们绝对没有任何的影响。这次我们把你们带到这里来,其实就是要从这工厂划出一块地皮出来,给你们建厂用的。”

        听到自己的工厂是建在别人工厂地皮上面的,樊以君本能的感觉,这事儿有点不靠谱啊。他本来还以为这些官员们会给他们单独安排个无主的厂区,但现在看来,不是那么回事儿啊。

        要知道,和别的工厂争夺地皮,本就是一件麻烦的事情。而现在,这块地皮的使用权,居然还在对方的手里,万一对方不满意,那以后关于厂房的问题,可是有很多的啊。

        想到这,樊以君也不敢怠慢,急忙对那个规划局的副局长问到:“先生,你的意思是说。你们给我们找的工厂用地,原本是其他工厂的地皮?这样岂不是很麻烦?难道就没有比较干净的地皮么?没有任何责任【创建和谐家园】的那种。”

        樊以君的忧虑那些官员们马上就明白了。但明白后,他们却觉得有些可笑。还是规划局的那位副局长,开口解释到:“樊先生,我想你应该是误会了。我们为你们公司提供的地皮,绝对没有任何的麻烦。这点你们可以完全放心。”

        “之所以说这是红星纺织厂的地皮,主要是当初他们弄的地皮比较多,但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没有利用过,放在这里完全浪费。由于你们公司需要的地皮并不大,仅仅只有500亩左右,要单独划出这么一块地皮来,还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所以,我们就在想,干脆把这红星纺织厂的地皮划给你们一块。他们这边也刚好有3000亩闲置的土地,就算你们以后工厂扩建,也绝对能够满足你们的要求。”那个规划局副局长解释到。

        “但是,这个土地的使用权不是应该在那个红星纺织厂的手上么?你们怎么能把他人的土地直接交换给我们公司呢?难道他们不会【创建和谐家园】我们。”听到规划局副局长的话后,樊以君更觉得,这绝对是个烫手的山芋。

        因为到现在为止,那个规划局副局长口中的红星纺织厂的人员都没有到场。这就表明,这事儿他们不知道。两个外人在打主人的主意,并且是在主人不知道的情况下,这样的事情能是好事儿才怪呢,要真在这里开厂,以后官司可就断不了了,那他还开什么厂啊?老板还不得气死?

        刘东在一旁自然也是听到了那个规划局副局长的话,对于规划局副局长的意思,他也很明白。事情并不是樊以君想的那种情况。

        事实上,要说这个工厂的用地,刘东也算是一个知道内情的人。他好歹是在机工部长大的,这些工厂的事情,哪里能瞒得过他。这规划局副局长也算是一番好意,而且算盘打得也不错。

        由于刘东他们要建的工厂面积着实不大,要想弄块新的地皮,有点浪费的感觉。但以前建设工厂的时候,可没少了预留地。由于最开始那个年月,这些工厂建设出来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

        所以,对于地皮一类的资源,那个时候相当宽松,根本就没把这地皮的事情当一回事儿,一个工厂,想要圈多大地,只要不是太过离谱,都能批下来。那个年月,人们的思想一直都是,这些工厂属于国家的,土地也是属于国家的,工厂拿着国家的土地,那还不是左手换右手的事情么?所以,那个年月,只要是个工厂,面积都大得离谱,也不管以后到底用不用得着。

        但到了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了起来,外资也开始在国内投资,私人企业也开始渐渐有了活力后,土资局的同志们才发现,不知道当初怎么搞的,那些工厂一个个面积都大得离谱,实际使用面积远远达不到这么多地。弄得土地资源都开始紧张起来了,于是,对于现有的土地资源,管理渐渐严格起来。

        要是其他地方,这种严格对于外资来说,根本就算不上个事儿。该划的地方就划,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对于首都来说,执行得就比较严格了,毕竟天子脚下,某些政策的实施,还是比较到位的。尤其是,樊以君他们需要的土地算不上多,500亩,那么点地方,随便找个地方就能放下。要是划一块新的土地出来,有点大炮打蚊子的感觉。

        正好,红星棉纺厂这,有那么一块刚好合适的土地,一直闲置着。与其让红星纺织厂这边一直浪费着,还不如把这块地利用起来。红星纺织厂这,也没有什么意见。反正他们现有的土地,根本就用不完,土资局找上来,给就给了。又没涉及到多大的利害关系,这点面子,红星纺织厂还是要给的。

        所以,这些人就把樊以君一行给带到这里来。樊以君就算再明白华夏人的做事风格,但毕竟是个香港人,对于内地的了解,远远算不上是透彻。对于这种在香港算是大问题的事情,当然会有反应。刘东虽然明白,但在这大庭广众之下,也不好意思和樊以君解释。

        香港地少人多,当然会把土地一类的资源看得非常重要。但这里是国内,就算是在京城,也没多少人明白土地的价值。要等他们明白过来,这红星纺织厂就不会那么轻易的放弃自己的土地了,这可都是钱啊。

        但樊以君的考虑也有些道理。现在这些人不明白土地的重要性,不代表他们以后都不明白。尤其是这个红星纺织厂,以后可是要破产的,当时因为土地是在三环以内,光靠地皮,就肥了好多人。要以后红星纺织厂的人因为这事儿闹起来,终归是个麻烦事儿。

        于是,刘东在一旁对着那个市委的副秘书长问到:“周秘书长,你看看,那个樊以君有点不满意啊。您看是不是换个地方。要知道,在他们香港,对于土地是十分看重的,只要是牵扯到土地的问题,那都是大问题。别人好不容易来投资,至少要给别人一个良好的环境吧?”

        周秘书长一听刘东的话,马上就答道:“哎,刘东啊。不是我们不给外资创造良好的条件。你作为明白人,知道我们现在对外资的态度问题。实在是他们要的地太少,500亩的样子,你叫我们从哪儿去找这么一点地方?红星纺织厂这,就刚刚好,就算以后要扩大规模,三千亩的地皮,也应该够了。哎,要他们实在不想沾这块红星纺织厂的地儿,那我们也只有给他们换个地方。你说这外资也真是的,投资不少,但要地盘却那么点,一点都不大气。”

        听到周秘书长的话,刘东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些人是觉得樊以君他们要的地盘小了,不够气派。这话,让刘东有点哭笑不得。这要地少还是他提出来的。因为想着首都的地也不是那么好拿的,在后世,这三环以内的地方,可都是寸土寸金的。要是地盘弄大了,很难批下来。

        结果没想到自己的一番好心,居然被他们无视了。还主动要求把地弄多一点。既然是他们主动提出的,那刘东也不再客气。有钱不赚王八蛋。既然你要我弄多点,难道我还不敢下手?

        于是,刘东对着周秘书长说道:“周秘书长,原来你们是觉得,他们地要少了,不好划分是吧?既然这样,我也来凑个热闹,我也要点地。”

        刘东这话让周秘书长有些纳闷,刘东拿地来干嘛?

        但想归想,周秘书长还是开口问到:“你拿地来干嘛?别人外资是开工厂,你拿地难道也是开工厂?我说刘东,你的资金不是跑香港去了么?怎么又想起在国内来发展呢?”

        “我在香港就不能在国内投资啊?周秘书长,我可是正儿八经的华夏人,赚了钱还不能回报国家啊。本来说这事儿过两天和你们说,既然你现在问起来了,那我就说了。我准备在国内弄一个科研所,专门研究高科技的。所以,也需要一块地皮,正好你们嫌外资要的地少,那我可以和他们合作拿下一块地啊。反正我们公司和他们公司熟,想必他们应该会同意。这样,不就解决问题了吗,要知道,我准备的投资可不小。拿下的地也少不到哪里去。”刘东开口说道。

        “哦,你刘东说不少,那应该是少不到哪儿去。一年前你可是在那些外企手里面,弄了一个多亿美元回来。既然你有心要弄地,那你说说,到底要多少,我们也好有个准备。”周秘书长开口说道。

        能在首都做市委的副秘书长,周秘书长的身份也不简单。别看他还不到四十岁,要算起来,他可是正宗的红二代。老爷子现在都还健在,在首都也算是一股势力。虽然和刘家没多大的交集,但也不是那种敌对的关系。所以,对于刘东,周秘书长还是很客气的。

      第62章 土资局的地皮也不富裕

        “我的要求不高,马马虎虎给我准备个一万亩,那就差不多了。”刘东好像很不在乎的语气说道。

        “一万亩,你的要求还不高?弄个研究所,你就要一万亩的土地。你真当这土地是大白菜啊,想怎么弄就怎么弄?亏你说得出口。别说一万亩,就是五千亩,都不是那么容易弄到的。更何况,你这弄的是研究所,要那么多土地来干嘛?”听到刘东那语气,周秘书长差点没被这小子狮子大开口给吓着。

        在周秘书的印象中,别说你一个私人研究所,就是首都的中科院,也没那么大面积。还马马虎虎一万亩也就够了,这简直就是在痴人说梦。别说三环以内没有那么大的地方给刘东。就算有,这报告要是打上去,不被上面的人骂死都算祖上烧高香了。

        亏得刘东敢开口。要换一个人,周秘书长理都懒得理他。但这人是刘东,他却不得不留意。现在的三代当中,最出色的人就应该算是刘东。

        虽然他不混体制,但他的能力却是谁也不敢小瞧。一年前就能从那些外国企业手里面,靠一个专利弄来一个多亿美元,周秘书长还没听说过其他人有这样的本事。就是那些在体制当中的人,单单靠自己,谁能得到南巡首长的召见。这事情对于外人那是个机密事情,但对于周秘书长这个层次来说,算不得什么。

        听到周秘书长说一万亩扯淡,但五千亩很困难。刘东的眼前就是一亮。他刚才说一万亩,也就是说说而已,他也知道,这么多地,基本上不可能拿得下来,尤其是在三环以内,这就更是天方夜谭。

        三环以内的京城,也就那么大一点点的地方,虽然算不得小,但要一次性弄个一万亩土地,根本就周转不过来。零零碎碎的土地绝对是超过这个数目,但连在一起的,却根本就没有。

        一万亩,也就是个笑话。刘东刚才也不过是在漫天要价,就等着周秘书长坐地还价了。本来没想到要多少,但周秘书却说,五千亩很困难。这潜在的意思,刘东又如何不明白?五千亩困难,但不是不能。这就有了突破口。

        于是,刘东开口说道:“周秘书长,我可不是在胡说啊。你要知道,我对于这个研究所,抱有很大的期望。初步的投资,就要一千万美元。五年之内,我准备投资一个亿美元。一万亩的土地,还真算不上多。”

        听到刘东的投资数额,饶是周秘书长知道刘东有钱,但也不由得变了脸色。初步投资就是一千万美元,五年之内,投资额能达到一个亿。这可是大买卖啊!要说这么大的投资,一万亩土地真算不上多。可问题是,现在根本就拿不出来这么多连在一起的土地啊。

        虽然周秘书长不是管理土地资源的,但他在首都待了这么多年,首都是个什么情况,他还不知道,一万亩连着的闲置土地,他还真没见过。就红星棉纺厂这闲置的三千亩土地,都是在土资局挂上号的。要不然刘东他们要土地,土资局为什么第一个就找上红星纺织厂?就是因为这里的土地闲置出了名的。

        但为了慎重起见,周秘书长还是把土资局的那个副局长叫过来,开口问到:“老王,你们土资局现在备案的,闲置的土地,有没有连接起来达到一万亩的那种?”

        “一万亩?周秘书长你还真是会开玩笑。要真有这么多闲置的相连土地,早有人惦记上了,哪里还会留到现在?就连我们那里挂上号的闲置土地,总额也就才两万多亩。要不然,我们能把樊老板他们给请到这来么?直接划一块地方给他们不就行了。”王局长哭笑不得的回答到。

        对于土地资源的紧缺,王局长体会得最深刻。早些年,还没改革开放那会儿,首都的土地资源已经开始缺乏了。当年首钢,不也只有窝在石景山那边么?虽然那里也算是在首都,但实际上,离三环都还有好一段距离。

        首钢的总面积,不也就才一万二,不到一万三亩。他们都得靠边站,就更别说其他的企业了。周秘书长这一开口就是一万亩的土地,那还真是有点想当然了。

        王局长的话刚说完,周秘书长就对着刘东说道:“听听,你听听,这话可不是我说的。你这一开口就要一万亩土地,我们在这边上哪儿去给你找啊?你就算投资数额再大,也没戏。”

        “周秘书长,你这可不对了。我现在可是商人,漫天要价,就地还钱,是我的本分。我开价高了,你可以砍价嘛,有来有往才是正理。”看到周秘书长那鄙视的表情,刘东不慌不忙的说道。

        “商人,你这哪儿是商人啊,你这纯粹是在伤人嘛。一万亩土地,你还真敢要。还要连在一块儿的。这个还真没有,就是五千亩,我看也悬,刚才听王局长这么一说,我还真想不到哪里还有五千亩连着的闲置土地。就是红星纺织厂这边,总面积也就才五千亩多一点,闲置面积差一点三千亩。你说说,我去哪儿给你弄这地去?”周秘书长头疼的对刘东说道。

        王局长是周秘书长招来的,刚才他没听到刘东和周秘书长之间的对话,对于刘东忽然要一万亩土地,那是相当好奇的。于是王局长开口问到:“刘东,刘大老板,你这是唱的哪一出啊?不是说外资要建厂才需要土地么,怎么你也想起来要土地了?难道刘老板你也准备建厂?”

        “我倒没有建厂的意思,但是我却要弄个研究所。所以,也需要一些土地,当然是越多越好。我好歹是赚了点外汇,怎么的也要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嘛。所以,我刚才就和周秘书长说,要点土地,谁知道京城的土地那么紧张,连一万亩都弄不齐。”刘东叹气说道。

        听到刘东这话,王局长也开口附和到:“谁说不是呢。本来这京城地儿还算宽敞,但架不住人多啊。好几百万人口,哪里还能有多余的地儿啊。刘二你想要弄一万亩地,那绝对不可能,就算是五千亩,现在也没那么大一块的闲置土地。这红星纺织厂,就算是西城区最大的一块了。其他的地方,还不如这个呢。现在你介绍的那个外资还不想要这地,真不知道该怎么安排。”

        王局长的话算是给刘东透了个底,要是想弄大点的面积,别的地方没有,安排不了,就只有这个红星纺织厂才刚刚好。要是你刘二拉过来的外资还不满意,那大的地皮是绝对没有第二个的。

        王局长这话,算是实话,刘东也明白,要想再找其他的大地方,还真不好找。但这红星纺织厂的地皮,也不是那么好拿的。这两年看不出来,要过两年,京城的地价涨上来了。刘东他们拿的地皮可就烫手了,到时候红星纺织厂要和自己打官司,那就郁闷了。

        毕竟,这地皮是红星纺织厂看在土资局的面子上才让出来的。并且由于相关政策,这个土地还不用收转让费。这就为以后埋下了隐患,要是到时候红星纺织厂要在这上面闹,那可就头疼了。就算是外资,也要搞得灰头土脸。刘东回国不是为了抢夺别人的财富,而是为了打造一个基地。犯不着为这点他还看不上眼的钱而留下任何隐患。

        所以,如果不把红星纺织厂的事情搞明白,刘东是绝对不会接手这个注定会留下隐患的东西。如果实在在三环以内弄不到地皮,那也就只有向还没影子的四环走了。

        就在刘东和周秘书长一行人说话的同时,他们的脚步也没有闲着,沿着一条大路,来到了那个红星纺织厂。由于刘东他们面子大,陪同的领导级别也比较高,所以,还没到纺织厂的门口,就看见那大门前红旗招展,彩旗飘飘,一堆人在那纺织厂的门口围着,显然是来欢迎刘东他们的。

        作为这一行人里面的最高领导,周秘书长当仁不让的走在了第一位,当然,樊以君这个外资的总经理,也是有资格和周秘书长走一起的。刘东不爱凑那个热闹,就老老实实的在一群人中待着,即不显眼,也不冒格。要是不认识的人,绝对会认为他是陪同的工作人员。

        看到周秘书长打头走了过来,那个站在最前面的,明显是厂里高层的中年男子,上前两步,紧紧的握住周秘书长的手,满脸堆笑的说道:“欢迎欢迎,没想到今天周秘书长您亲自到了。我代表红星纺织厂的全体职工,对周秘书长的视察表示欢迎。”

        “不敢当,郝厂长。我今天可不是主角,我是陪同外资企业来看地皮的,你可不能搞混淆了。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东方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樊以君先生。樊先生,这位是红星纺织厂的厂委书记郝仁同志。”周秘书长介绍到。

        听到周秘书长的介绍,郝仁又把双手递向了樊以君,大声说道:“欢迎樊总经理来华投资,我代表红星纺织厂的全体职工,对你表示热烈的欢迎。来,里面请,先去我们厂里面坐坐,以后我们就是邻居了,要互相多走动啊。”

      第63章 土地置换概念

        郝仁的热情把樊以君弄得有些莫明其妙,他是来干什么的,难道这个叫做郝仁的负责人难道会不知道?抢了他的地皮,他居然还会这么热情,实在让在香港长大的樊以君搞不明白。

        难道这个郝仁,还真就是好人?是学习雷锋的好榜样?现代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高尚的人?要真是这样,樊以君还真不用担心有什么问题。但樊以君也不是三岁小娃娃,郝仁的这幅表情,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用意,他可不能随便就下定义。

        虽然不明白这郝仁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刘东他们一行人依旧跟在了郝仁的身后,毕竟,这红星纺织厂是郝仁的地盘,要不给他面子,多多少少有些影响。再说了,周秘书长他们都和郝仁在一起,刘东这些人不跟着,谁去陪刘东他们看地皮啊?

        就在一群欢迎的人群中,刘东一行人走进了红星棉纺厂。

        等到了红星纺织厂郝仁的办公室里面,刘东才发现,这个红星纺织厂的日子,好像也不那么好过。因为郝仁的办公室虽然大,但这办公室里面的摆设却极为陈旧,那些椅子,上面的漆都掉了。就是郝仁的办公桌,也不是后世那种上好的红木大方桌,而是漆都快掉完的老旧桌子。

        大家入座后,郝仁指挥着工作人员,给大家倒上茶水,才对着周秘书长说道:“周秘书长,条件艰苦,还望海涵啊。现在厂子里面的日子也不好过,所以也就只有将就一下,招待不周,招待不周啊。”

        周秘书长好似知道郝仁有什么困难一样,还没等郝仁把下句讲出来,周秘书长就抢先说道:“有困难嘛,那是正常的,大家都有困难,也不仅仅是你们红星纺织厂一家的事情。但是,你要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克服这个困难,你们未必没有光明的未来嘛。”

        听到周秘书长这官样的话语,郝仁叹了一口气,说道:“哎,说是这样说,但做起来难啊。周秘书长你也是知道的,我们这个厂子,机械老化问题严重,产品也没有多少优势。而且我们是供应本地市场。这几年来,京城的变化那么大,好多人都不喜欢我们厂子里面做出来的东西。要说那个样式是差了点,但是质量绝对好啊,你看看我这一身衣服,还是当年我进厂的时候分配的,到现在不都还穿着的么?就这质量,凭啥卖不出去啊。”

        郝仁一边说着,为了证明他的衣服质量确实好,还把衣服的一角捞了起来,双手用力的撕扯了两下。衣服依旧没有任何变化,说明郝仁的确没有说谎。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6 13:4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