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资治通鉴全译第三册》-第6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13]壬午(初五),东魏任命咸阳王元坦为太傅,西河王元为太尉。

         [14]东魏使尚书右仆射高隆之发十万夫撤洛阳宫殿,运其材入邺。

        [14]东魏指派尚书右仆射高隆之征调十万民工拆除洛阳的宫殿,将拆下的材料运到邺城。

         [15]丁亥,上耕藉田。

        [15]丁亥(初十),梁武帝举行亲耕藉田的仪式。[16]东魏仪同三司娄昭等攻兖州,樊子鹄使前胶州刺史严思达守东平,昭攻拔之。遂引兵围瑕丘,久不下,昭以水灌城;已丑,大野拔见子鹄计事,因斩其首以降。始,子鹄以众少,悉驱老弱为兵,子鹄死,各散走。诸将劝娄昭尽捕诛之,昭曰:“此州不幸,横被残贼,望官军以救涂炭,今复诛之,民将谁诉!”皆舍之。

        [16]东魏的仪同三司娄昭等人攻打兖州,樊子鹄派遣以前的胶州刺史严思达守卫东平,娄昭攻克了该城。然后,他又指挥部队包围了瑕丘,由于很长时间攻不下来,便用水灌城;己丑(十二日),大野拔乘樊子鹄议事之机,便砍掉他的脑袋向娄昭投降。最初,樊子鹄因为部队人数少,把年老体弱的人都赶来当兵,樊子鹄一死,他们各自都散开逃走了。众位将领都劝娄昭把他们全都抓来杀掉,娄昭回答说:“这个州不幸,横遭残害,人们都踮起脚尖,盼望官家的军队把他们从水火之中解救出来,今天再杀掉他们,百姓将向谁申诉?”大家听了这番话,都放弃了追杀的打算。

         [17]戊戌,司州刺史陈庆之伐东魏,与豫州刺史尧雄战,不利而还。

        [17]戊戌(二十一日),梁朝司州刺史陈庆之讨伐东魏,与东魏豫州刺史尧雄交战,失利后返回。

         [18]三月,辛酉,东魏以高盛为太尉,高敖曹为司徒,济阴王晖业为司空。

        [18]三月,辛酉(十五日),东魏任用高盛为太尉,高敖曹为司徒,济阴王元晖业为司空。

         [19]东魏丞相欢伪与刘蠡升约和,许以女妻其太子。蠡升不设备,欢举兵袭之,辛酉,蠡升北部王斩蠡升首以降。余众复立其子南海王,欢进击,擒之,俘其皇后、诸王、公卿以下四百余人,华、夷五万余户。

        [19]东魏的丞相高欢假装与刘蠡升订立和约,答应让自己的女儿做他的太子的妻子。刘蠡升没有进行防备,高欢大举进兵袭击了他,辛酉(十五日),刘蠡升手下的北部王将刘蠡升斩首向高欢投降。刘蠡升残余的将士又拥立他的儿子南海王为皇帝,高欢再加攻击,捉住了南海王,俘虏皇后、各位藩王、公卿以及以下的官员共达四百余人,另外还有华、夷各族的百姓五万余户。

        壬申,欢入朝于邺,以孝武帝后妻彭城王韶。

        壬申(二十六日),高欢来到邺城的皇宫朝拜孝静帝,将自己的女儿即孝武帝的皇后许配给彭城王元韶作妻子。

         [20]魏丞相泰以军旅未息,吏民劳弊,命所司斟酌古今可以便时适治者,为二十四条新制,奏行之。

        [20]西魏的丞相宇文泰考虑到战事得不到平息,官吏百姓已经疲劳,就命令有关部门斟酌参照古往今来既利于目前情况、又适合于治理天下的制度,制订出二十四项新的法令,上书得到文帝的批准后开始实行。

        泰用武功苏绰为行台郎中,居岁馀,泰未之知也,而台中皆称其能,有疑事皆就决之。泰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议之。出,以告绰,绰为之区处,惠达入白之,泰称善,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且称绰有王佐之才,泰及擢绰为著作郎。泰与公卿如昆明池观渔,行至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泰召绰问之,具以状对。泰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应对如流。泰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政事,卧而听之;绰指陈为治之要,泰起,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绰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后人多遵用之。

        宇文泰任用武功人苏绰为行台郎中,一年多之后,宇文泰自己对苏绰还不大了解,但是行台官署中的人都称赞苏绰能力强,遇上有疑难的事情都去请他帮助决策。宇文泰与仆射周惠达讨论一件事,周惠达不能回答宇文泰的问题,就请求允许他出去跟别人一起商议此事。周惠达出门后,把情况告诉了苏绰,苏绰为周惠达作了分析解答,周惠达进去后按照苏绰的意见作出回答。宇文泰认为周惠达回答的非常好,问道:“谁和你一道作出了这番议论?”周惠达说出了苏绰的名字,并且称赞苏绰具有辅佐君王成就大业的才能,宇文泰便提拔苏绰为著作郎。宇文泰与公卿一起去昆明池观赏捕鱼,走到汉代传下来的仓池时,回过头来询问身旁的人,他们中没有一个知道仓池的情况。宇文泰就把苏绰叫来,向他提问,苏绰把一件件事都讲得绘声绘色。宇文泰很高兴,就一直娢实教斓乜即丛旎庇惺裁淳跋螅耸⒂朊鹜龅木绾危沾率贾对答如流。宇文泰与苏绰一道骑着马慢慢地并行,到了昆明池,竟然没有撤网就返回了。在丞相府,宇文泰将苏绰一直留到晚上,就一些军政大事征求苏绰的意见,苏绰讲述,宇文泰躺着倾听。当苏绰指出治理国家有哪些关键之处的时候,宇文泰从睡榻上起来,整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不知不觉他的膝头已经在席子上往前移动,苏绰的话从晚上又持续到第二天清晨,宇文泰还听得不满足。第二天早上,宇文泰对周惠达说:“苏绰真是个奇特的人,我这就让他管理重要的政务。”他随即任命苏绰为大行台左丞,让他参与掌管处理机密大事,从此苏绰越来越受到宇文泰的宠信。苏绰开始制订处理文书的程序如用红笔批出,用黑笔签收,还有关于计帐、户籍的一些办法,这些程序、办法后来的人大多遵照沿用了。

         [21]东魏以封延之为青州刺史,代侯渊。渊既失州任而惧,行及广川,遂反,夜,袭青州南郭,劫掠郡县。夏,四月,丞相欢使济州刺史蔡俊讨之。渊部下多叛,渊欲南奔,于道为卖浆者所斩,送首于邺。

        [21]东魏任用封延之为青州刺史,取代侯渊。侯渊失去了一州长官的职务后心里惧怕,走到广川的时候就造反了。在夜间,他袭击了青州城南的外城,又到郡县大肆抢劫掠夺,夏季,四月,丞相高欢派遣济州刺史蔡俊讨伐侯渊。侯渊的部下大多数都背叛了他,他自己想要跑到南方去,在路上让一个卖浆的人杀死,首级被送到邺城。

         [22]元庆和攻东魏城父,丞相欢遣高敖曹帅三万人趣项,窦泰帅三万人趣城父,侯景帅三万人趣彭城,以任祥为东南道行台仆射,节度诸军。

        [22]梁朝的元庆和攻打东魏的城父城,东魏丞相高欢派遣高敖曹统率三万人马赶往项县,窦泰统率三万人赶往城父城,侯景统率三万人马赶往彭城,又任命任祥为东南道行台仆射,统一指挥管辖这几支军队。

         [23]五月,魏加丞相泰柱国。

        [23]五月,西魏加封丞相宇文泰为柱国大将军。

         [24]元庆和引兵逼东魏南兖州,东魏洛州刺史韩贤拒之。六月,庆和攻南顿,豫州刺史尧雄破之。

        [24]元庆和指挥兵马逼近东魏的南兖州,东魏洛州刺史韩贤领兵抵抗。六月,元庆和又进攻南顿,东魏豫州刺史尧雄打败了他。

         [25]秋,七月,甲戌,魏以开府仪同三司念贤为太尉,万俟寿洛干为司徒,开府仪同三司越勒肱为司空。

        [25]秋季,七月,甲戌(三十日),西魏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念贤为太尉,万俟寿洛干为司徒,开府仪同三司越勒肱为司空。

         [26]益州刺史鄱阳王范、南梁州刺史樊文炽合兵围晋寿,魏东益州刺史傅敬和来降。范,恢之子;敬和,竖眼之子也。

        [26]梁朝益州刺史鄱阳王萧范、南梁州刺史樊文炽带领部队联合行动,包围了晋寿,西魏的东益州刺史傅敬和前来投降。萧范是萧恢的儿子。傅敬和是傅竖眼的儿子。

         [27]魏下诏数高欢二十罪,且曰:“朕将亲总六军,与丞相扫除凶丑。”欢亦移檄于魏,谓宇文黑獭、斛斯椿为逆徒,且言“今分命诸将,领兵百万,刻期西讨。”

        [27]西魏文帝颁下诏书,历举了高欢的二十条罪行,并且声明:“朕将亲自统领六军,与宇文丞相一道扫除凶恶的国贼。”高欢也向西魏传布声讨文书,说宇文黑獭、斛斯椿是叛徒,并且扬言:“现在我将分头命令各位将领,率领百万人马,定下日期西讨逆贼。”

         [28]东魏遣行台元晏击元庆和。

        [28]东魏派遣行台元晏袭击梁朝的元庆和。

         [29]或告东魏司空济阴王晖业与七兵尚书薛贰于魏,八月,辛卯,执送晋阳,皆免官。

        [29]有人告发东魏的司空济阴王元晖与七兵尚书薛与西魏有勾结,八月,辛卯(十七日),他们被捉住并且押送到晋阳,高欢将二人的官职都免去了。

         [30]甲午,东魏发民七万六千人作新宫于邺,使仆射高隆之与司空胄曹参军辛术共营之,筑邺南城周二十五里。术,琛之子也。

        [30]甲午(二十日),东魏征调七万六千名民工在邺城建造新的皇宫,叫崐仆射高隆之与司空胄曹参军辛术一道负责营建,在邺城的南面又修筑起一座周长二十五里的新城。辛术是辛琛的儿子。

         [31]赵刚自蛮中往见东魏东荆州刺史赵郡李愍,劝令附魏,愍从之,刚由是得至长安。丞相泰以刚为左光禄大夫。刚说泰召贺拔胜、独孤信等于梁,泰使刚来请之。

        [31]赵刚从蛮人住的地方去见东魏的东荆州刺史赵郡人李愍,规劝他归附西魏。李愍听从了赵刚的规劝,赵刚因此得到机会去长安。丞相宇文泰任命赵刚为左光禄大夫。赵刚劝说宇文泰将贺拔胜、独孤信等人从梁朝召回来,宇文泰委托赵刚前去邀请。

         [32]九月,丁巳,东魏以开府仪同三司襄城王旭为司空。

        [32]九月,丁巳(十四日),东魏任命开府仪同三司襄城王元旭为司空。

         [33]冬,十月,魏太师上党文宣王长孙稚卒。

        [33]冬季,十月,西魏的太师上党文宣王长孙稚去世。

         [34]魏秦州刺史王超世,丞相泰之内兄也,骄而黩货,泰奏请加法,诏赐死。

        [34]西魏的秦州刺史王超世是丞相宇文泰的内兄,他骄横自大而且【创建和谐家园】财物,宇文泰上书请求绳之以法,西魏文帝颁下诏书命令王超世【创建和谐家园】。

         [35]十一月,丁未,侍中、中卫将军徐勉卒。勉虽骨鲠不及范云,亦不阿意苟合,故梁世言贤相者称范、徐云。

        [35]十一月,丁未(初五),梁朝的侍中、中卫将军徐勉去世。徐勉的骨气虽然还不象范云那么硬,但是也从不阿谀奉承,所以有此一说:“梁一代够得上贤相的只有范云和徐勉二人。”

         [36]癸丑,东魏主祀圜丘。

        [36]癸丑(十一日),东魏的孝静帝在圜丘祭天。

         [37]甲午,东魏阊阖门灾。门之初成也,高隆之乘马远望,谓其匠曰:“西南独高一寸。”量之果然。太府卿任忻集自矜其巧,不肯改。隆之恨之,至是谮于丞相欢曰:“忻集潜通西魏,令人故烧之。”欢斩之。

        [37]甲午(疑误),东魏的阊阖门发生了火灾。阊阖门刚刚建成的时候,高隆之骑着马从远处一望,就对修门的工匠说:“西南面比其它地方高了一寸。”一量果然如此。但是太府卿任忻集很看重这个门的精巧,不肯改动。因此,高隆之便怀恨在心,到火灾发生后便去丞相高欢那儿进谗言,说:“任忻集暗中与西魏联络,故意叫人烧掉了阊阖门。”于是,高欢就下令杀掉了任忻集。

         [38]北梁州刺史兰钦引兵攻南郑,魏梁州刺史元罗举州降。

        [38]梁朝的北梁州刺史指挥将士攻打南郑,西魏的梁州刺史元罗率领全州军民投降。

         [39]东魏以丞相欢之子洋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太原公。洋内明决而外如不慧,兄弟及众人皆嗤鄙之;独欢异之,谓长史薛曰:“此儿识虑过吾。”幼时,欢尝欲观诸子意识,使各治乱丝,洋独抽刀斩之,曰:“乱者必斩!”又各配兵四出,使都督彭乐帅甲骑伪攻之,兄澄等皆怖桡,洋独勒众与乐相格,乐免胄言情,犹擒之以献。

        [39]东魏任命丞相高欢的儿子高洋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并封他为太原公。高洋内心既果断而又精明,可是外表上看起来好象智力不够,他的兄弟以及其他的许多人都嗤笑鄙视他,唯独高欢认为他与众不同,曾经对长史薛说:“这孩子的见识与思考问题的能力都超过我。”还在高洋幼小的时候,高欢曾经想观察一下各位儿子的智能如何,让他们各自整理一团乱丝,唯独高洋一人抽出刀来砍断了乱丝,说:“乱的东西就一定要砍断!”高欢还给儿子们各自配备了兵力让他们四面出击,又叫都督彭乐率领戴盔裹甲的骑兵假装进攻,长兄高澄等人都害怕得乱了阵脚,只有高洋布置兵力与彭乐对抗,彭乐脱去盔甲叙述情况时,高洋还擒拿了彭乐,将他献给高欢。

        初,大行台右丞杨从兄岐州刺史幼卿,以直言为孝武帝所杀,同列郭秀害其能,恐之曰:“高王欲送卿于帝所。”惧,变姓名逃于田横岛。久之,欢闻其尚在,召为太原公开府司马,顷之,复为大行台右丞。

        当初,大行台右丞杨的堂兄、岐州刺史杨幼卿,因为言语直率,被孝武帝下令杀害。同僚郭秀妒嫉杨的才能,就吓唬杨说:“高王要把您送到皇上那里去。”杨害怕了,便更改了姓名逃到田横岛。很久以后,高欢听说他崐还在人世,把他叫了回来,任命他为太原公开府司马,没有多少时间,又恢复了他的大行台右丞的职务。

         [40]十二月,甲午,东魏文武官量事给禄。

        [40]十二月,甲午(二十二日),东魏根据文武百官承担事务的轻重,给予相应的俸禄。

         [41]魏以念贤为太傅,河州刺史梁景睿为太尉。

        [41]西魏任命念贤为太傅,河州刺史梁景睿为太尉。

         [42]是岁,鄱阳妖贼鲜于琛改元上愿,有众万余人。鄱阳内史吴郡陆襄讨擒之,按治党与,无滥死者。民歌之曰:“鲜于平后善恶分,民无枉死赖陆君。”

        [42]这一年,鄱阳地区的妖贼鲜于琛将年号改为“上愿”,他的属下共有一万多人。梁朝鄱阳内史吴郡人陆襄前去讨伐,捉住了鲜于琛,并按照罪行大小分别惩治了他的同伙,没有出现滥杀无辜的现象。老百姓都歌唱道:“鲜于平后善恶分,民无枉死赖陆君。”

         [43]柔然头兵可汁求婚于东魏,丞相欢以常山王妹为兰陵公主,妻之。柔然数侵魏,魏使中书舍人库狄峙奉使至柔然,与约和亲,由是柔然不复为寇。

        [43]柔然的头兵可汗向东魏求婚,丞相高欢封常山王的妹妹为兰陵公主,将她许配给头兵可汗作妻子。柔然多次侵扰西魏,西魏委派中书舍人库狄峙带着使命到达柔然,与头兵可汗订立了和亲条约,从此柔然不再入侵西魏。

        二年(丙辰、536)

      二年(丙辰,公元536年)

         [1]春,正月,辛亥,魏祀南郊,改用神元皇帝配。

        [1]春季,正月辛亥(初九),西魏文帝在南郊祭天,改以神元皇帝配享。

         [2]甲子,东魏丞相欢自将万骑袭魏夏州,身不火食,四日而至,缚为梯,夜入其城,擒刺史斛拔俄弥突,因而用之,留都督张琼将兵镇守,迁其部落五千户以归。

        [2]甲子(二十二日),东魏丞相高欢亲自率领一万名骑兵袭击西魏的夏州,一路急行军,没有停下生火做饭,跑了四天便赶到了目的地,他们将长矛绑起来结成云梯,连夜攻入城中,抓住了刺史斛拔俄弥突,高欢设法把斛拔俄弥突争取过来后又起用了他。接着,高欢留下都督张琼领兵镇守夏州,又下令迁移斛拔俄弥突部落中的五千户人家,由自己带着返回晋阳。

         [3]魏灵州刺史曹泥与其婿凉州刺史普乐刘丰复叛降东魏,魏人围之,水灌其城,不没者四尺。东魏丞相欢发阿至罗三万骑径度灵州,绕出魏师之后,魏师退。欢帅骑迎泥及丰,拔其遗户五千以归,以丰为南汾州刺史。

        [3]西魏的灵州刺史曹泥与他的女婿凉州刺史普乐人刘丰又投降了东魏,西魏的兵马包围了他们,用水灌他们的州城,城外积水只差四尺就要淹过城头了。东魏丞相高欢派阿至罗三万名骑兵越过灵州,绕到西魏军队的背后出击,西魏的军队撤退了。高欢率领骑兵迎接曹泥与刘丰,并把他们遗留下的五千户人家迁到晋阳。高欢任命刘丰为南汾州的刺史。

         [4]东魏加丞相欢九锡;固让而止。

        [4]东魏孝静帝赐给丞相高欢九锡,高欢坚决推让,于是作罢。

         [5]上为文帝作皇基寺以追福,命有司求良材。曲阿弘氏自湘州买巨材东下,南津校尉孟少卿欲求媚于上,诬弘氏为劫而杀之,没其材以为寺。

        [5]梁武帝为了使他已故的父亲文皇帝祈求冥福,准备给他建造一座皇基寺,于是命令有关的官员去寻找上等的木材。曲阿人弘氏从湘州买了巨型木材往东边运送,南津校尉孟少卿想用这些木材向梁武帝献媚,就诬蔑弘氏是抢劫犯,杀掉了他,将他的木材没收后用来建造寺庙。

         [6]二月,乙亥,上耕藉田。

        [6]二月,乙亥(初四),梁武帝在藉田耕作。

         [7]东魏勃海世子澄,年十五,为大行台、并州刺史,求入邺辅朝政,丞相欢不许;丞相主簿乐安孙搴为之请,乃许之。丁酉,以澄为尚书令,加领军、京畿大都督。魏朝虽闻其器识,犹以年少期之;既至,用法严峻,事无凝滞,中外震肃。引并州别驾崔暹为左丞、吏部郎,亲任之。

        [7]东魏勃海王高欢的嫡长子高澄,年仅十五岁,就已经成为大行台、并州刺史。他要求到国都邺城辅助处理朝中的政务,丞相高欢没有答应,丞相主簿乐安人孙搴替高澄请求,高欢这才同意。丁酉(二十六日),孝静帝任命高姵挝惺榱罴媪炀⒕╃艽蠖级健N撼舷滤淙欢荚潘牟拍苡胧都瑣但还是把他看成孩子,没想到高澄上任之后,执法严厉,办起事来雷厉风行,朝廷内外的人们都为此感到震惊,同时肃然起敬。高澄引荐并州别驾崔暹为左丞、吏部郎,非常亲近信任他。

         [8]司马子如、高季式召孙搴剧饮,醉甚而卒。丞相欢亲临其丧。子如叩头请罪,欢曰:“卿折我右臂,为我求可代者!”子如举中书郎魏收,欢以收为主簿。收,子建之子也。他日,欢谓季式曰:“卿饮杀我孙主簿,魏收治文书不如我意;司徒尝称一人谨密者为谁?”季式以司徒记室广宗陈元康对,曰:“是能夜中暗书,快吏也。”召之,一见,即授大丞相功曹,掌机密,迁大行台都官郎。时军国多务,元康问无不知。欢或出,临行,留元康在后,马上有所号令九十馀条,元康屈指数之,尽能记忆。与功曹平原赵彦深同知机密,时人谓之陈、赵。而元康势居赵前,性又柔谨,欢甚亲之,曰:“如此人,诚难得,天赐我也。”彦深名隐,以字行。

        [8]司马子如、高季式叫了孙搴一同痛饮,孙搴醉得不省人事,一命呜呼。丞相高欢亲自到孙搴的灵堂哀悼。司马子如向高欢叩头请罪,高欢说道:“你折断了我的右臂,现在得替我找一个能够代替他的人!”司马子如举荐中书郎魏收,高欢便任命魏收为丞相主簿。魏收是魏子建的儿子。有一天,高欢对高季式说道:“你喝酒时害死了我的孙主簿,眼下魏收处理公文不合我的意,司徒曾经说一个人办事谨慎、严密,指的是谁?”高季式回答说是司徒记室广宗人陈无康,还介绍道:“他能够在夜间昏暗无光的情况下撰写公文,是一个办事麻利、效率很高的官员。”高欢把陈元康叫来,一见面就授予他大丞相功曹的官职,让他掌握机密要事,很快又提升为大行台都官郎。当时,国家的军政事务繁多,只要问到陈元康,陈元【创建和谐家园】知道的。高欢有一次外出,临行前把陈元康带在身后,自己在马上下达了九十多条指示,陈元康屈着指头一一道来,都记得一清二楚。他与功曹平原人赵彦深一同掌握重要机密,当时的人们把他们称作陈、赵。陈元康的地位在赵彦深的前头,而且陈元康生性又很柔顺严谨,所以高欢跟他非常亲近,曾感叹道“这样一个人实在难得,是上天恩赐给我的。”赵彦深名叫赵隐,通常用表字。

         [9]东魏丞相欢令阿至罗逼魏秦州刺史万俟普,欢以众应之。

        [9]东魏丞相高欢命令阿至罗进逼西魏的秦州刺史万俟普,高欢本人又率领了大队人马策应阿至罗。

         [10]三月,戊申,丹杨陶弘景卒。弘景博学多艺能,好养生之术。仕齐为奉朝请,弃官,隐居茅山。上早与之游,及即位,恩礼甚笃,每得其书,焚香虔受。屡以手敕招之,弘景不出。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先谘之,月中尝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将没,为诗曰:“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论空。岂悟昭阳殿,遂作单于宫!”时士大夫竞谈玄理,不习武事,故弘景诗及之。

        [10]三月,戊申(初七),梁朝的丹阳人陶弘景去世。陶弘景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对养生术有特殊的兴趣。他在南齐担任过奉朝请的官职,后来又主动放弃,在茅山隐居起来。梁武帝早年曾经和他一同游处,等到登上皇位以后,总是给予他很不寻常的恩惠与礼遇,每次收到他的信,都要点上香后才虔诚地阅读。梁武帝多次亲自写信邀请陶弘景到朝廷做官,陶弘景始终没有出山。每当国家出现吉祥或不祥的征兆的时候,或有出征、讨伐这样大事的时候,梁武帝必定要先向他咨询,有时一个月里面两人要通好几封信,当时的人们称他是“山中宰相”。陶弘景去世之前,写了这样一首诗:“王衍任情放诞,何晏议论虚空。岂能想到昭阳殿,竟然作了单于宫。”那个时代,大小官员都竞相谈论玄理,不愿意学习练兵打仗方面的东西,所以陶弘景写诗用魏晋时期的事情来影射梁朝。

         [11]甲寅,东魏以华山王鸷为大司马。

        [11]甲寅(十三日),东魏任命华山王元鸷为大司马。

         [12]魏以凉州刺史李叔仁为司徒,万俟洛为太宰。

        [12]西魏任命凉州史李叔仁为司徒,万俟洛为太宰。

         [13]夏,四月,乙未,以骠骑大将军、开府同三司之仪元法僧为太尉。

        [13]夏季,四月,乙未(二十五日),梁朝任命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之仪元法僧为太尉。[14]尚书右丞考城江子四上封事,极言政治得失,五月,癸卯,诏曰:“古人有言,‘屋漏在上,知之在下。’朕有过失,不能自觉,江子四等封事所言,尚书可时加检括,于民有蠹患者,宜速详启!”

        [14]梁朝尚书右丞考城人江子四向梁武帝呈上用袋封好的秘密奏折,里面详尽地论述了国家在政治方面的得失。五月,癸卯(初三),梁武帝颁下诏书,说:“古人有一句话,叫做‘屋顶上漏雨,屋下人察觉’,我有过失的话,自己不一定察觉得到,江子四等人在密封的奏折中说到的情况,尚书可时时加以检查,凡是于人民有害的事,应该及时启奏。”

         [15]戊辰,东魏高盛卒。

        [15]戊辰(二十八日),东魏的高盛去世。

         [16]魏越勒肱卒。

        [16]西魏的越勒肱去世。

         [17]魏秦州刺史万俟普与其子太宰洛、豳州刺史叱干宝乐、右卫将军破六韩常及督将三百人奔东魏,丞相泰轻骑追之,至河北千余里,不及而还。

        [17]西魏的秦州刺史万俟普与他担任太宰的儿子万俟洛、豳州的刺史叱干宝乐、右卫将军破六韩常以及他们所督率的将领三百人一起投奔了东魏,丞相宇文泰带着轻装的骑兵追赶,一直追到黄河以北一千多里的地方,但是没有追上,只好返回。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4 01:5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