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津血同源?津.液与血液都来源于水谷精微,而且能相互转化。故称。??
.津.液?是指机体—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涕、泪等,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
4.血汗同源?汗为津.液所化,而津.液与血同源于水谷精微。且相互化生,津血既同源,血汗亦同源。??
5.气主煦之?气有温煦人体的作用,故称。??
6.血主濡之?血有滋润和营养全身的作用,故称。??
7.气为血之帅?是气对血的关系的概括,主要体现在气能生血、行血、摄血三个方面。??
8.血为气之母?是血对气的关系的概括,主要体现在血能裁气、血能生气两个方面。??
9.气机调畅?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平衡协调的生理状态。??
0.脏腑之气?是构成脏腑的基本物质,也是推动和维持脏腑功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1.气主推动?指气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精血津.液的生成及运行输布等都具有推动作用。??
.气主调控?指气一方面发挥推动、兴奋、升发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发挥宁静、抑制、肃降的作用。??
.气主温煦?指气可以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人体温暖,消除寒冷。??
4.气主凉润?发挥凉润作用的气是人身之阴气。阴气具有寒凉、柔润、制热的作用,故称。??
5.气主防御?指气既能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亦可驱除侵入人体内的病邪。??
6.气主固.摄?指气对于体内血、津.液、精等液态物质的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从而防止其无故流失,并在体内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7.气能生血?指血液的化生离不开气和气的运动作为动力。??
8.气能行血?指气能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的作用。??
9.气能摄血?指气能固.摄血液正常循行于脉中而不逸于脉外的作用。??
40.血能载气?指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赖血之运载而运行全身。??
41.气能生津?气是津.液生成的动力,津.液的生成依赖于气的推动作用。??
4.气能行津?指津.液的输布、排泄等代谢活动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
4.气能摄津?气的固.摄作用可以防止体内律液无故地大量流失,气通过对津.液排泄的有节控制,维持着体内津.液量的相对恒定。??
44.津能生气?指津.液在输布过程中受到各脏腑阳气的蒸腾温化,可以化生为气。??
45.津能载气?指气必依藏于津.液之中,方不致无故散失,以发挥其正常功能,故称。?
四、经?络??
1.经络学?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
.经络?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人体功能的一种特殊的通路系统,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脉?经,有路径之意。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为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且有一定的循行部位。??
4.络脉?络,有网络之怠。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
5.浮络?是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
6.孙给?是络脉中最细的分支。??
7.正经?即十二经脉,包括手三阴经、足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为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故称正经。??
8.十二经别?简称“经别”。是十二经脉别出的正经,有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在深部联系的作用。??
9.十二经筋?简称“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
10.十二皮部?简称“皮部”。足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上的反市区,也是十二经脉之气的散布所在。??
11.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合称。因为它们分布不像十二经脉那样规则,大多同脏腑没有直接络属关系,彼此之间也无表里配合关系,与十二经脉不同,故称“奇经”。??
1.阴脉之海?是任脉的别称。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多次与足三阴经及阴维脉交会,总任阴脉之间的相互联系,调节阴经的气血,故称。??
1.阳脉之海?是督脉的别称。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是阳脉之督纲,对全身阳经起到调节作用,故称。
14.十二经脉之海?是冲脉的别称。冲脉上行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通受十二经之气血,是总领诸经气血之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
15.血海?1指冲脉,冲脉起于胞中,有调节十二经气血、促进生殖的功能,与妇女的月经有着密切的关系;指肝,因肝主藏血,调节血量,与女子月经有关,故称。??
16.任主胞胎?任脉起于胞中,能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与妊娠有关,故称。??
17.别络?即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是从经脉别出的分支,主要加强相为表里的两经间在体表的联系和渗灌气血的作用。??
18.**?1每一对相为茨里的经别组成一“合”,十二经别手足三阴三阳共组成六对,称为“**”。指上下四方。??
19.经气?指构成经脉和维持经脉功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因其运行经脉之中,故又称脉气。??
0.十五别络?别络有本经别走邻经之意。包括十二经脉、任脉、督脉各分出的一支别络以及脾之大络,共十五,故称。(若再加上胃之大络,为“十六别络”)??
1.感应传导?指经络系统对于【创建和谐家园】或其他【创建和谐家园】的感觉传递和通导作用。【创建和谐家园】中的“得气”和“行气”现象就是经络感应传导作用的表现。??
.舌本?即舌根。足太阳脾经连舌本,足少阴肾经挟舌本。??
.颃颡?为咽上上腭与鼻相通的部位(鼻咽部)。此处有足厥阴肝经通过。
五、体?质??
1.医学体质学?研究体质与健康、疾病关系的学科,即研究人类的体质特征、类型和变化规律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关系的学科。??
.体质?即人体的质量。是人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
.体型?是指身体各部位大比例的形态特征,又称身体类型,为衡量人体的体格和身体大的重要指标。??
4.偏阳质?是指具有偏热、亢奋、多动等特性的体质。??
5.偏阴质?是指具有偏阳不足、偏寒、多静等特性的体质。??
6.形神合一?指形与神是人体不可分离的统一整体,又称形与神俱。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
7.体格?是指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和锻炼程度的状态。??
8.先天因素?指儿出生以前在母体内所禀受的一切特征。??
9.后天因素?是人出生以后赖以生存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可分为机体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六、病因??
1.病因?凡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即是病因,又称致病因素。??
.病因学?是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及其所致病证临床表现的理论。??.辨征求因?即主要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体征来椎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这种方法称为“辨证求因”。??
4.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5.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自然界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6.少火?指正常的、具有温煦生化作用的火,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阳气。??
7.壮火?指阳热过亢的,能耗损人体正气的病理之火。
8.疠气?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
9.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
10.痰饮?是水液代谢障碍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其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11.瘀血?又称为蓄血、恶血、败血、衃血。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瘀血。??
1.三因学?即六淫邪气侵犯为外所因,七情所伤为内所因,饮食劳倦、跌仆金刃及虫兽所伤等为不内外因。??
1.五志化火?指怒、喜、思、忧、恐等精神情志失调所变生的火证。??
14.五气化火?指感受风、寒、暑、湿、燥之外邪,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形成火热证候。??
15.虚邪?1致病邪气的通称。因邪气乘虚而侵入,故名。五邪之一(五邪:虚邪、贼邪、实邪、微邪、正邪)。??
16.贼风?泛指四时不正之气。因其乘虚而入,具有贼害性质,使人致病,故称。??
17.风为百病之长?一是指风邪常兼他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二是指风邪袭人,致病最多。??
18.伤寒?寒客肌表,郁遏卫阳者。称为“伤寒”。??
19.中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者。称为“中寒”。
0.寒性凝滞?即指寒邪侵入。易使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滞。??1.风性主动?指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
.温燥?指初秋夏热之余气与燥相合侵犯人体,所发病证称为温燥。??.凉燥?指深秋近冬,燥与寒相合侵犯人体,所发病证称为凉燥。??
4.结石?是指停滞于脏腑管腔的坚硬如石的物质,是一种砂石样的病理产物。??5.胎传?指票赋与疾病由亲代经母体而传及子代的过程。??6.胎弱?又称胎怯、胎瘦,为儿禀赋不足,气血虚弱的泛称。??
7.胎毒?指婴儿在胎妊期间受自母体毒火,因而出生后发生疮疹和遗毒等病的病因。??8.瞀瘛?指两目昏蒙不明,四肢抽搐的临床症状。??9.药复?病后滥施补剂或药物调理运用失当而致复发者。??0.食复?疾病初愈,因饮食因素而致复发者。??
1.劳复?疾病初愈。因形神过劳或早犯房事而致复发者。??.合病?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并病?一经病让术罢义出现另一经证候。??
4.伏而后发?指机体感受某些病邪后,不即时发病而潜伏于体内,经过一定的时间或在诱因作用下过时而发病。??
5.正气?即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维护健康能力的总称。包括自我调节能力、适应外界环境能力、抗邪及康复能力。??
6.邪气?指多种致病因素。??
7.继发?系指在原发疾病的基础上继续发生新的病症。??
8.后遗症?是指主病在好转或痊愈过程中未能恢复的机体损害。是与主病有着因果联系的疾病。??9.徐发?即徐缓发病。它与致病因素的种类、性质及其致病作用以及体质因素等密切相关。??
40.发病?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包括原病与复发等),是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和正气的抗损害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
41.感邪即发?指感邪后立即发病。又称“卒发”或“顿发”。常见于新感伤寒或温病、疫病致病,情志
七、病?机??
1.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又称病理。??
.病机学?是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
.健康?即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以及人体内部各脏腑之间阴阳保持动态平衡的状态,即形体血肉、精神情志和环境适应的完美协调。??
4.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致病邪气与机体的抗病能力之间相互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
5.虚?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
6.实?指邪气亢盛而正气不虚,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
7.虚实错杂?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病邪与正气相互斗争,其邪盛与正衰同时并存的病理状态。??
8.虚中夹实?指病理变化以正虚为主,又兼夹实邪结滞于内的病理状态。??
9.实中夹虚?指病理变化以邪实为主,又兼有正气虚损不足的病理状态。??
10.虚实真假?指在疾病的某些特殊情况下,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不完全—致的时候,则可出现某些假象的病理反映。??
11.直中?指寒邪侵犯阳虚寒盛体质,发病不经外感表卫阶段,直接损伤三阴经及所属内脏的病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