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财色_校对版by:叨狼》-第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会是什么宝贝呢?”范无病有些激动,小心翼翼地将油布包拆开,平摊在地上,只见里面露出一大堆花花绿绿的东西来。

        “哦,天啊!果然是好东西!”范无病一见之下,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连带着呼吸都暂时停顿下来了,如果屋子里面还有别人的话,一定能够听到他的心脏在砰砰地跳动着。

        能够令范无病感到如此心动的东西,会是什么呢?

      第二十一章 无价可估

        邮票!各种各样的邮票!

        至于有多少张,那不是什么问题,范无病粗略地估计了一下,约有二斤的样子。

        范无病翻看了一下,发现这里的邮票用过的不少,可是新票更多,这个发现令他感到非常奇怪。

        一般来说,文革结束以前,大家的收入普遍都很低,除了少数有钱人外,很少有人专门收集这么多的邮票,虽然一般的邮票面值都是八分钱,现在看起来实在便宜,可是要知道当时的八分钱,是可以买到四个饼子的,若非是通信用到,谁会买那么多的邮票存在?

        王氏三兄弟的父亲,据说在反右之前是农大的教授,收入比普通人自然是要高一些,可也没有能力收集到如此多的新邮票啊,要知道这里的很多邮票都是未公开发行的错版,比如其中厚厚的一沓“军人贴用”邮票,对于这套邮票,范无病是久仰大名的。

        一九五三年的时候,邮电部与【创建和谐家园】通信部商定,为了优待军人免费寄信,邮电部决定发行一套“军人贴用”邮票。邮票有三种,分别用于平信、挂号、航空邮件贴用。图案以“八一”军徽为主图,下面印有“军人贴用”“中国人民邮政”及面值八百元(旧币)等字样。这套邮票共三枚,第一枚桔黄色,陆军贴用;第二枚紫色,空军贴用;第三枚蓝色,海军贴用。这套邮票发至各军区后,发现使用范围难以控制,邮电部决定停止发行,但个别邮局违章提前出售了。因为流出量极少,特别是“蓝军邮”仅一百枚枚左右,遂成为新中国邮票中的奇珍异宝!

        范无病依稀记得,后来在拍卖会上,一枚新蓝军邮的低价就是八十万!

        可是自己现在手里面持有的蓝军邮,怕是不下百枚吧?这究竟怎么一回事儿?

        还有一套邮票是《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邮票,也是错版票,该票全套四枚,也是一九五三年发行,但因名称有误而收回,虽然没有蓝军邮那么值钱,但是拍卖价新票一套也在十五万元左右。

        最多的一种是《北京名胜》特种邮票的第三枚,面值也是八分,图上的天安门大放光芒。这套邮票于一九五六年发行,原第三枚因误印未发行,后来新票一枚的拍卖底价三十万左右万元。

        范无病越看越心惊,怎么这些邮票尽是错版邮票,难道说这个老王教授也是穿越重生来的家伙不成?

        继续往下翻了翻,范无病发现一个问题,这里的错版邮票和新邮票,基本都是一九五八年以前的,至于之后的邮票虽然也不少,却很少有收藏价值的,尽是一些用过的盖有邮戳的邮票,很明显是从用过的信封上面接下来的居多,虽然处理的很好,但总归是旧票。

        包裹里面的最底下,居然还有一封信,收信人果然是王氏三兄弟的老爹王秉川,而寄信人的名字则没有写出来,只是一个很潦草的连笔,难以辨认。

        范无病虽然对于已经作古的王老教授的私信兴趣不大,可是这信毕竟是被层层包裹的,或者里面有什么秘密也说不定,难道说这家伙真的是一个危险人物不成?

        心跳得砰砰的,范无病的猎奇心理更盛,终于决定打开来看看。

        信纸已经泛黄了,上面的墨水字迹却还很清楚,足以辨认,字迹很清秀,像是女人所书,口气也很委婉,看完之后才知道这原来是一封绝交的信件。

        这下子范无病才明白了这些邮票的来历,王老教师生前喜欢收集邮票,他的一位私密女友恰好是在邮电部管理发行邮票的工作人员,故而有错版要销毁的邮票,或者什么少见的邮票,总会想办法给他搞一些,知道一九五八年以后他被打成了右派分子,两个人的关系才冷了下来,这些事情,王老教授从未对人提起过,他的三个儿子自然都不知道,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居然收集了这么多的邮票,也不知道这些邮票未来会有多么巨大的价值。

        随着信纸一起的,还有几张为庆祝井冈山会师四十周年的邮票,一共四枚,图案分别是毛泽东与林彪在天安门(俗称“大蓝天”)、井冈山会师、毛泽东语录、毛泽东诗词,面值均为八分,后因故未能发行,遂将印出邮票全部销毁,但仍有第一图“大蓝天”数枚流出,从而成为新中国珍邮之最,拍卖价单枚达到一百八十万元。

        剩下的各种邮票难以细数,有很多邮票范无病从未见过,范无病看着看着,不由得觉得有些心旌动摇,只要处理得当,再过个十年八年,这些邮票的价值绝对要上亿!而且还有增值的空间!

        “没文化,真可怕!”联想到王氏三兄弟空在宝山两眼不识,范无病不由得叹了口气。

        这事情也怨王老教授,他明明收集了这么多的珍贵邮票,就算现在无法体现出价值来,却也是几十年的心血,可是碍于面子,却没有告诉儿子们,以至于三兄弟压根儿就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儿,真是不知道说啥好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眼下虽然也有人收藏邮票,却是极少,大家在肚子问题尚且没有安顿好的情况下,哪里有这种附庸风雅的闲情逸致?邮票的行情,还没有被炒起来,就算是把这些邮票拿出去,也无非就是博个彩头,吸引来无数的眼球,钱是卖不了多少的。

        唉!五十块钱,换回来上亿的收入!范无病的心里面十分不平静,单单手里面这二斤邮票的价值,就远远地超过自己收集的所有的破烂了!

        这事儿,需要告诉王氏三兄弟吗?范无病有些拿不准儿主意。

      第二十二章 猪栏的理想

        “我要弄个养猪场。”

        晚上吃饭的时候,范无病对家里人这么说道。

        “噗——”范亨顿时将汤喷了出来,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范无病。

        张梅则是没有听清,闻言反问了一句,“什么?”

        范婷和范康两姐弟却是兴趣大增,有些兴奋地看着自己的小弟。

        “我是说,我要弄个养猪场。”范无病不得不重复了一遍。

        “你见过什么是猪么?还办什么养猪场!”范亨毫不客气的说道。

        张梅此时也明白过来了,呵呵地笑着说道,“老三真是出息了,居然知道办养猪场了,这可不是说搞就能搞的。你是不是想吃肉了?明天妈妈给你们做红烧肉好不好?”

        “好啊——”范婷和范康热烈拥护张梅的决定,鼓掌声长久不息。

        范无病将两眼一番,你们还真把我当小孩儿糊弄啊?难道我像那么嘴馋的人吗?不过想一想,红烧肉的诱惑还是很大的,吞了口口水,范无病晃着手指头对众人说道,“我要办一个养猪场,这不是说笑!地方我都找好了,养猪的人也找好了,至于需要的资金我也有办法落实,如今不过是给你们提前通个气而已!估计过个把月时间,我的养猪场就正式办起来了!”

        “你说的都是真的?”看到范无病一本正经的样子,张梅和范无病才认真起来。

        “难道你们觉得我是三岁小孩儿吗?”范无病反问道。

        “你当然不是三岁小孩儿,你才两岁半另十个月,离三岁小孩儿还差两个月呢!”姐姐范婷立刻接口说道。

        “不过红烧肉还是很好吃的。”范康的想法比较简单。

        “好啦,好啦,要吃肉也不是什么为难的事情,不用这么拐弯儿抹脚儿地说,我跟【创建和谐家园】工资还是养得起你们三个的,不过这副食券比较麻烦一些。”范亨总以为范无病是想吃猪肉了,于是皱着眉头寻思起来。

        “我不是要吃肉!”范无病胸中的宏图大志不为人所接受,真有些明珠投暗的感觉,虽然他是小孩儿的身体,可这火气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消散掉的,手里面握着的不锈钢勺子在用力之下,都成了弯曲的形状。

        家里人虽然知道范无病神童,却也没有想到神童居然异想天开地要去养猪,因此大家对范无病说的事情都没有放在心上,这让范无病感到非常郁闷,好在他原来也没有指望家里人帮上什么忙,于是这件事情便就这么过去了。

        只是范无病把大话说到了前面,将资金问题给大包大揽下来,此时细细一想,自己还真没有多少现金,虽然说他现在收藏丰厚家底儿殷实,可这些东西却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变现的,这真是个令人烦心的问题。

        不过还没有等到范无病想出一个筹措资金的最佳方案来,王氏三兄弟就跑过来了,原来他们已经把养猪场的地址给确定下来了,正要与范无病商量一些具体的事情。

        “这么快啊?你们确定那地方适合养猪吗?如果不行的话,也不必急于一时,总是要安排妥当才好的。”范无病有些惊异于三兄弟的速度,又有些担心自己的资金跟不上,便有些心虚地问道。

        “养猪,我们才是行家!”老大王爱国自信满满地一挥手,老三立刻取出十几张白报纸来,在范无病的面前徐徐展开。

        哦,养猪场建设平面图。

        范无病仔细地看了一下,只见图纸共有十五张,有平面图形,也有立体图形,是按照三百到五百头猪的规模建设的,其中包括了育肥猪舍设计图,猪圈建设图,产房设计图,水管安装设计图,保育舍保温装置,饲料添加,猪舍供电示意图等等。

        每一张设计图上面都有非常详尽的文字说明,将建筑的目的及需要注意的东西解释的清清楚楚,就是范无病这个对养猪完全没有概念的人看了,也觉得自己有了些专业素养了。

        范无病一边看着,一边听王爱国在旁边给他介绍情况。

        “要养好猪,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养猪场的选址问题。”王爱国口若悬河地说道,“生产模式不一样,对建筑和环境的要求也不同。养猪生产一般分为两部分:种猪部分包括空怀配种阶段、怀孕阶段、分娩哺乳阶段;商品猪部分包括哺乳仔猪阶段、保育猪阶段和肥育猪阶段。现代养猪无论采用哪种模式生产,都不应该在庭院饲养。场址应该选择在村边地势高燥,水源、电力和交通方便的地方,避免动物和人群相互影响,既危害猪只健康,又破坏邻里关系。”

        哦,这么说,三兄弟弄的那块儿荒地恰好是养猪的最佳地点了,这里地势较高,利于通风换气,又距离村子较远,不易与别的来外猪只相互感染,要知道,养猪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防疫,辛辛苦苦大半年,碰上一场猪瘟什么都完了。

        范无病才想到这里,王爱国就开始说到这块了,“无论大小猪场,都应该在场门口设立消毒池和消毒洗手盆,并且始终保持足够有效的消毒液。最好能把生产区(猪舍区)和管理区(接待、住室、伙房、销售)分开,在进入生产区的门口设置第二道消毒池,严禁外来人员进人生产区,每个猪舍门口也应该有供饲养人员蘸脚的消毒盆。在场外或场区角落处要设置粪便堆积发酵池和污水处理池,避免污水直接流出,污染环境。”

        “这个好,环保一定要搞好!”范无病连连点头道,“万一弄得不合适,很容易跟村子里面产生矛盾的,若是村民有抵触情绪,事情就不好办了。”

        跟三兄弟商量了一阵子后,范无病的心情好了许多,心里想着只要等熬到十一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开,大的方向确定下来,养猪场就可以正式搞起来了,相信在三个养猪专家——后人的操办下,前景还是非常光明的。

        范无病感到自己重生以来的第一个重大举措很有成功的可能,如果老天照顾的话。

        只是,这个,也算是猪栏的理想吗?

      第二十三章 远客来访

        三兄弟在村子里面的人缘儿不错,这里面自然也有王老教授的余荫。

        养猪场的建设,完全可以请村里面的人帮忙,反正现在是农闲时间,只要招呼一下子,这个忙大家还是愿意帮的,到时候只要多准备些饭菜招待就可以了,工具什么的,各家里都有,实在需要压路机什么平整路面也不是难事儿,厂子里面有自用的机子,到时候跟他们说一声,就当时支援农民兄弟搞建设,完全可以拉出来的,也不用担心油料的问题,在如今这个年代,军工厂子的油料保证还是很充足的。

        范无病依稀记得,有一年厂子里面发生了火灾,把一个车间给烧了大半儿,起因就是工人们在打扫车间的时候,用汽油来清洗水泥地面上的油漆,结果不小心失了火,火苗一下子就窜上了四楼,把上面办公的人也给困住了,当时就烧死五个人,酿成了重大事故,最后一个班组长和车间主任都受了牵连,很是坐了几年班房,算是做了替罪羊。

        好在厂子里面够义气,顶罪的兄弟们家里都有人照顾着,逢年过节还有领导上门慰问,三年以后人放出来后,直接就升了一级,大家伙儿也没有什么怨言,毕竟是为了厂子出来顶罪的,这点儿照顾还是应该的。

        总之傍上老爹这个厂子里面的领导骨干,范无病还是可以沾不少光的。

        老妈张梅也落在了范无病的算计之中,虽然她是不可能找些免费的义工出来的,但是人民教师在制造舆论方面还是可以用得上的,到时候在大会小会上偶尔提一声,范无病的养猪场的名声就传出去了,想吃猪肉摸不到门的人多的是,有这么一个私人养猪场的出现,恰恰遂了许多人的心愿。

        目前最让范无病烦心的事情,依然是资金问题,他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的收藏之中,有那些是可以直接拿出来变现的了,虽然磐石市是小地方,这些东西不值钱,可是在省城那边,地下收藏市场已经隐约有抬头的迹象了。

        范无病决定如果这个星期还解决不了资金的问题,他就带着三兄弟先走一趟省城,当然了,这个也得父母同意的,虽然他长得已经不像是三岁小孩儿的样子了,可实际上他还不到三岁呢!大人放不放心那是一定要考虑的。

        不过就在范无病为资金之事发愁的时候,却有人送上门来了。

        “家里有人在吗?”一个带着南腔的声音在门外的院子里问道。

        “谁啊?这么一大早的——”范无病从床上爬了起来,揉了揉眼睛,嘴里直嘟囔。

        厂子里面和学校的作息时间都是一样的,早上七点半就上班了,范婷和范康也都上学取了,张梅现在是文教局的大忙人,自是走得更早,屋子里面就留下了范无病自己。

        虽然范无病一直是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但是身体却是幼童的样子,因此他的觉也与同龄人一样很多,此时正是他犯困的时候,乍一下被人打扰了,心里面自然不爽得很。

        “你找谁啊?”范无病推开门,走到院子里问道。

        “哇——这么小的小孩啊——”对方一口广东普通话,见到范无病不由得惊奇了一下。

        范无病闻言抬头打量了一下对方,只见对方有三十多岁的样子,相貌倒是堂堂正正,就是个子不太高,最多也就是一米七的样子,看见自己推门而出,一脸的惊异。

        “有事儿说事儿,大人都不在,没事儿不要在这里瞎晃悠,院子里面有狗,专门咬生人。”范无病的心情不是很好,一则被人打搅了睡眠,二则是心烦资金的问题。

        “哇——小孩子说话都这么冲啊——小弟弟,你知道这里有一个废品收购中心吗?”那人见范无病一副小大人的姿态,不由得更加惊奇,耐着性子问道,只不过他的方言强调太浓了一些,话一说多,就难以分辨其中的细节。

        正所谓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广讲官话。

        早上一起来就碰到这么一个广东人,说的又是自己听不太懂的官话,范无病的心情别说多郁闷了,尤其是对方说的什么废品收购中心,更是不合他的心思,不过好在人家问的是自己的买卖,无论如何都得应付一下,于是便哼了一声道,“什么废品收购中心?小爷我这里是闲置物品收购中心!不是收垃圾的!要收垃圾您请那边儿走,五分钟以后就可以看到一个垃圾站,废铜烂铁的什么破玩意儿都有!”说罢还将手往西面指了指。

        “小弟弟好厉害哦!对,我就是要找这个什么什么闲置物品收购中心!你能告诉我地方吗?我这里有糖果送给你。”广东人一听这里果然有这么一个收购中心,也顾不上范无病的语气不善,有些心急地问着,手却伸进口袋里面,摸了几块糖果出来。

        范无病是什么人?!眼睛只是稍微瞟了一下,便认出了那人手中拿着的正是久负盛名的大白兔奶糖,不由得怒从心头起,丫居然敢拿三聚氰胺来毒害小爷我,真真是其心可诛啊!

        “收东西的就是我,你是来买东西的还是要卖东西的?不过我先告诉你,最近小爷我的手头有点儿紧张,你要是卖东西的话,这个钱是要缓一缓才行的。”范无病板着脸对广东人说道。

        “哇——”那广东人顿时大惊道,“真的假的?你可不要骗我啊!有你这么小的老板吗?!我是来这里收东西的,如果这个收购中心是你家大人办的,请你帮忙找一下他们好吧?这可是做生意啊,不是玩过家家!”

        “收东西?钱带够了没有?”范无病一听对方是来收东西的,心情顿时好了许多。

        广东人一拍衣服口袋,相当自豪地回答道,“都是谈大生意啊,你说钱够不够?”

        “有钱好说话,请进来谈。不过,能不能在说话之前,先把您那舌头给捋直了?听您说普通话,实在是太折磨人了——”范无病笑嘻嘻地说着,将广东人让进了屋里。

        广东人尴尬不已,心中颇有疑虑,眼前这个小孩子难道不是真的小孩子?他不会是个侏儒什么的吧?可是仔细看一看,对方明显没有什么指端肥大症之类的疾患,这个就有些令人费解了。

        好在,谈生意,跟谁谈都是一样的,只要他手里有我需要的东西,我有他需要的钱就行。

      第二十四章 第一次套现

        “直说吧,你需要收些什么东西?”范无病也懒得多说废话,开门见山地问道。

        “小弟弟真的是老板?”广东人一边感叹着,一边将自己的需要向范无病说了出来。

        广东人收购的范围挺广的,什么文物古董都要,但是这一次来收购的目标主要是文革用品,而且给的价钱也不错,量大从优,想来是不希望耽搁太多的时间,所以才找上了范无病这里,希望一次性收购大批的文革用品,钱是现场结算的。

        “虽然文革用品以后肯定是会升值的,但是像你这样大肆收购,却只能抬高收购的价格,对自己没有多大的好处啊!”范无病在听说广东人还有许多同行在四处大肆收购文革物品,顿时觉得其中有些问题,于是便随口问道。

        “哈哈哈——”广东人笑了笑道,“小兄弟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遂将其中的缘由给范无病述说了一遍。

        原来,广东人的手里,已经收购了很多的文革用品,此时公然大规模的收购市面上的文革用品,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抬高收购价格,【创建和谐家园】民间的文革用品收藏价格。

        “光把东西捂在自己的手里,是赚不了钱啊!”广东人也不管范无病是否能够理解了自己的解释,只顾着一口气说完,“要学会炒作才行!一样东西,哪怕很普通,但是只要大家都知道它的价格会持续上涨,就会将它死死地捂在手里,这样就会导致市场价格猛升!我们这些收藏的人才会获得最大的收益!”

        范无病闻言顿时点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们现在就是要大张旗鼓地收购,让所有人都知道文革用品的价值,这样才能拉高行情,顺利出货!”

        “小兄弟的脑子好快啊,天生做生意的料子!”广东人毫不吝惜地夸赞道。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3 21: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