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贞观风流》-第4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真是绝妙好句!老夫也看过不少以《清如冰玉壶》命题的试帖诗,唯有这首才是个中翘楚!”

        “果然是好诗!这张焕不愧偌大的名头!”

        “不错,这首诗当为试帖诗范本!”

        孔颖达吟诵完之后,众考官都齐声称赞。

        崔康也赞叹道:“若是单论试帖诗,张焕凭借这首诗就足以成为状元!只是可惜,这篇策问出了问题。”

        孔颖达皱皱眉头,开始看起了张焕的文章。只看了几眼,就喟然长叹一声,仔细看完之后更是微微摇头。

        崔康低声道:“孔大人已经看出问题了?”

        孔颖达点点头:“你说这个张焕,怎么连避讳都不知道?看这句‘如此,则天下太平,万世民安’。还有这句‘若任由高昌依附于突厥,不吝于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这俩句话中,分别有李世民和李渊的名字,自然是大大的犯忌讳了。

        崔康道:“不错,而且张焕在文中大肆鼓吹对异族实行霸王之道,说什么霸道尚功,不伏不偃甲!皇上乃是万世明君,被人尊为天可汗,即使是蛮夷,也是我大唐百姓。张焕此举,不但大大违背我儒家宗旨,而且会让皇上名声受损!”

        张焕在文章中,确实宣扬对不服王化的异族实行霸道,还举了高句丽和高昌突厥等为例。不过并未一味的宣扬霸道,而仅仅是把武力作为手段。

        至于文中所谓的犯忌讳,张焕熟读史书岂能不知?这几处犯忌讳的地方,自然都是昨晚崔康做的手脚。

        崔氏一门藏书甚多,有时候不免将书籍弄脏弄坏,令人叹息不已。后来崔氏研究出了一种秘法,可以轻易抹去书上被墨迹污渍弄脏的痕迹,有此一法,更是能轻易涂改字迹。崔康乃是崔氏嫡系,自然精通这方法,而且崔康还有个极大的本事,那就是模仿别人的字迹!有这两点,想要在张焕的试卷上轻微的改动一下,并非难事。

        孔颖达叹息道:“真是令人惋惜!可惜这首经典的试帖诗。崔侍郎有何看法?”

        崔康沉吟片刻道:“张焕名满天下,又是曹宪大夫的【创建和谐家园】,曹大夫德高望重,和孔大人一样乃是儒学大家。仅此两点,似乎也不能让张焕落选。不过张焕文章中大为犯忌,也令人头疼得很。”

        崔康这些话说了等于没说,孔颖达自然不满意,沉着脸再次询问他的看法。

        崔康肃然道:“既然孔大人一定要下官说,下官不妨说些浅见,若是说的不对还请大人不要见怪。”

        “但说无妨!”

        “想来张焕也是一时糊涂,才出现了这些不该有的错误。下官认为,不妨将张焕先录取在案。不过毕竟事关犯忌,下官以为张焕的名次不能太高。可是其人名满天下,名次过低也说不过去,所以下官认为,先将张焕排在第十名左右,然后呈报名单的时候请皇上定夺。”

        “崔大人所言极是!”

        “下官赞同崔大人所言!”

        “下官也附议!”

        崔康话音刚落,就有人出言附和,其他人见了也都纷纷附议。孔颖达皱着眉头想了想,勉强答应了下来。

        孔颖达和曹宪私交极好,又都是儒学大家,自然希望张焕能高中三甲,哪想到会出这档子事。被张焕这份试卷一闹,孔颖达心情很是不愉快,沉着脸开始翻阅其他的试卷。

        因阅卷是在礼部大院,所以抽调来阅卷官吏中,礼部的人最多。崔康在礼部就职多年,人脉极广,礼部被抽调的这几人都唯他马首是瞻。而从别处抽调的官吏,大多也被人暗中打过招呼,所以大多数人筛选试卷时,都会暗自询问崔康的意思。

        这样做自然导致最后入选的试卷,几乎全是世家子弟的试卷。不得不说,这些世家子弟虽然自傲,不过大多也都有真才实学。所做的诗词文章虽然比不上张焕,不过确实比大多数寒门学子的要好很多。

        孔颖达心情不乐,再加上崔康等人在一旁蛊惑,并未留意入选试卷中大都是世家子弟。认真的筛选出了二十九人,加上张焕,正好凑齐了三十人的大名单。

        名单中诸如崔翰崔林,卢思德李伯彦等世家子弟俱都入选。寒门学子中,除了张焕之外,只有王玄策名列第二十四位,还有一名剑南道学子名列二十六,曹岩名列末尾。除此四人之外,竟然再无一名寒门学子入选。

      第六十九章 呈报名单

        三月五日未时末,太极殿外。

        “皇上,孔大人,崔大人求见。”

        “宣!”

        孔颖达整整衣襟,捧着试卷和名单先进入了太极殿,崔康也整整衣襟紧跟在后面走了进去。李世民正和长孙无忌在说话,见他俩进来立刻停住了话头。

        “臣孔颖达(崔康)参见皇上。”

        李世民和颜悦色道:“俩位爱卿幸苦了,名单出来了吗?”

        “皇上,名单在此。”

        李世民接过名单,一边看一边对照此前那份名单,不等看完就心头大怒。等到看见张焕仅仅是第十名时,更是怒不可遏。

        “二位爱卿,这份名单朕看过了,却有些不解之处。”

        李世民语气略带沉闷,崔康心头一跳,微微低下头去。

        孔颖达道:“请皇上明示。”

        “江都张焕素有才名,为何仅仅名列第十?”

        “回皇上,张焕的策问中,颇多犯忌之处,而且大肆鼓吹霸王之道,与我儒家宗旨大相违背。”

        “文章是何内容?”

        孔颖达虽然上了年纪,记性却很好,当下一字不漏的将那篇文章背诵了下来。李世民听完后眉头紧皱,对于向离心离德的异族行霸道之事,李世民倒是无所谓。不过这张焕难道真的不懂避讳不成?李世民想到这里暗暗摇摇头,从多方渠道已经证明张焕心细如发,岂会犯这种错误!

        “本来有这些犯忌之处,张焕是不能入选的。不过在崔侍郎力主之下,微臣也意识到张焕如今身为寒门领袖,一举一动都牵动天下寒门士子之心,所以微臣破格将张焕也名列其中。至于如何取舍,请皇上乾纲独断。”

        李世民并未理会孔颖达,而是对崔康问道:“崔侍郎,听闻你家中侄子曾经和张焕多有不和,为何却坚持让张焕入选?”

        崔康满脸正气道:“启禀皇上,臣的子侄辈和张焕的事情乃是私事,这为国取士乃是公事,张焕学识名声都有,因而微臣不敢因私而废公!”

        李世民心中怒极,却微微一笑道:“好个‘不敢因私而废公’!崔侍郎一心为朝廷,朕心甚慰。”

        孔颖达笑道:“崔大人勤于王事,给微臣减轻了不少负担,确实是一员能吏。”

        “朕心中有数。其他试卷怎么处理的?”

        “回皇上,都暂时放在礼部南院,皇上有何吩咐?”

        “崔爱卿,朕交给你个任务,你去把那些试卷好生封存起来,以后送去国子监让学子们借鉴一下。孔爱卿,你先留一下,朕还有事和你说。”

        崔康见李世民对名单并无异议,心头大定,躬身告辞退了出去。

        孔颖达道:“敢问皇上有何事吩咐?”

        李世民叹口气道:“孔爱卿啊,君子可欺之以方!这话果真不错!”

        孔颖达一愣:“皇上此言何意?”

        “辅机!”

        长孙无忌从袖子取出一份名单递给孔颖达,孔颖达接过名单大惑不解,一个个看下去时忽然醒悟过来。自己刚才呈报的名单还在李世民手中,而长孙无忌这份名单中,大多数人都赫然在自己呈报的名单里面!自己的名单今天才出来,而长孙无忌这份名单,看墨迹绝非今日!

        孔颖达明白过来后,双手忍不住微微颤抖起来。

        李世民再次叹口气,示意长孙无忌说出原委。长孙无忌一五一十,从头将这件事情讲了出来,孔颖达越听越是愤怒。

        临了,长孙无忌道:“据我所知,今天早上崔康曾经和叶子铭,韩无际,赵百源三人私下密语过。而在筛选试卷的时候,恰好也是这三人受了崔康的指示,对孔大人禀报说张焕的试卷有问题。因此老夫认为,张焕的试卷说不定也被人动了手脚!”

        孔颖达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皇上,老臣识人不明,有负皇上的期待,请皇上治罪!”

        李世民赶紧上前将他扶起来道:“孔爱卿何罪之有?爱卿乃是至诚君子,故而一时失察被小人所惑罢了。朕正因为完全信任爱卿,才将你留下来告知此事。”

        孔颖达感激万分道:“多谢皇上信任!只是出了这档事,老臣责无旁贷。即使皇上不罪,老臣也无颜再居于朝堂之上!”

        李世民笑道:“这国子监祭酒之位,非爱卿莫属,还望爱卿再为朝廷幸苦几年才是。”

        孔颖达叹息道:“敢请皇上再给老臣一个补过的机会,老臣即使累死,也会将那些试卷全部过目。”

        “孔爱卿严重了!至于这件事,朕自有打算。辅机,还是你来说吧。”

        长孙无忌答应一声,将前日议定的计划详细的告诉了孔颖达。

        孔颖达听完后心头震撼,曲阜孔氏乃是孔子嫡系后裔,在天下人心目中的地位无人能比,算是隐性的第一世家。近百年以来,随着五姓七家等大家族的崛起,孔氏难免和这些世家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今李世民此举,实质还是借着科举舞弊向世家开刀,对于这点孔颖达心知肚明。李世民乃是雄才大略的明主,世家虽然势力庞大,不一定就能斗得过李世民,因而孔颖达十分担心最后会牵连到孔氏一族。

        “皇上,老臣家族一向安分守己,请皇上明鉴!”孔颖达虽然担心,不过并不害怕,毕竟孔氏的地位摆在那里的,再者自己家族也确实没做什么不该做的事情。

        李世民笑道:“孔爱卿多虑了!记得贞观二年,朕封孔圣人为‘先圣’,贞观十一年又封为‘宣父’,朕对孔圣人那是万般敬仰的。朕有意在合适的时机改封圣人为‘文宣王’,(注)不知孔爱卿以为如何?”

        自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历朝历代皇帝为了达到政治目的,都会提出‘尊孔’。自从汉平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开始,各朝代也都开始追封孔子,不过追封为王的到目前一个都没有。

        孔颖达虽然担心因这次事件而名声受损,不过和祖宗的荣耀比起来也就微不足道了,因而激动地连连点头谢恩。

        李世民道:“朕知道孔氏家族忠君爱国,和其他世家大为不同,因而追封孔圣人为我李唐的异性王,还望孔氏家族继续以百姓朝廷为重。”

        孔颖达虽然正直严明,不过毕竟在朝堂多年,一听就明白李世民是在拉拢孔氏家族。虽然孔氏家族地位超然,不过若想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必然要紧紧依附于皇室,特别是还遇见一个雄才伟略的皇帝,自然别无选择。

        “老臣谨遵皇上旨意,我孔氏一族必当以百姓和朝廷为重!”孔颖达唯一思考,就做出了决定。

        李世民大笑道:“孔爱卿一心为国为民,朕心甚慰!朕决定今年亲赴曲阜拜祭文宣王,孔大人,到时候还要请你尽尽地主之谊啊。”

        长孙无忌笑道:“皇上亲赴曲阜祭拜,同时追封孔圣人为王,孔氏一族真是集千万荣耀于一身啊!”

        李世民深知尊孔就会拉拢孔氏家族,进而让天下士子更加归心。同时也是分化拉拢之策,如今世家门阀几乎铁板一块,能接着这次机会让孔氏家族归心,也是一件大成就。

        孔颖达见李世民竟然要亲赴曲阜祭拜,心头实在激动无比,拜倒在地道:“多谢皇上隆恩,老臣一族感激涕零!”

        李世民扶起他道:“这次的科考了结之后,朕会将此事原委昭告天下,到时候自会说明孔爱卿乃是受人所惑。”

        “臣感激涕零,多谢皇上隆恩!”

        “爱卿无须多礼,回去后不可走漏风声,一切按照计划行事就是。这些试卷就留下吧,孔爱卿忙了一天,想必也累了。”

        “臣告退!”

        孔颖达退去后,李世民低声和长孙无忌交谈一会,长孙无忌也告辞离去。李世民拿起张焕的试卷,看了许久却没发现什么端倪,思索一会后令人去将李治找来。

        “父皇找儿臣有什么吩咐?”不一会儿,内侍就带着李治来了太极殿。

        “雉奴,你去张焕家里,让他把所作的策问再写一遍,你给朕带回来。”

        “儿臣领命。”李治有些莫名其妙,答应下来就出宫赶往平康坊。

        张焕这俩天跟着小痴练习长兵器,天天累得半死不活。小痴丝毫都不通融,一招一式都严格要求。李治赶到时,正好再次看见张焕被击倒在地。见到李治来了,张焕仿佛见到了救星,也不顾李治的取笑,敷衍小痴几句后赶紧带着李治离开。

        “哼!今天便宜你了,让你敢隐瞒我!”小痴看着张焕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驿馆事件时,张焕说过要告诉小痴事情真相,不料最近事情多竟然忘记了。他忘记了小痴可没忘记,还以为他刻意隐瞒,因此这几天操练起来下手毫不留情。可怜张焕懵懂不知,还以为是红拂的要求,丝毫没想过【创建和谐家园】。

        进入书房坐下后,张焕笑道:“殿下,今日此来可有要事?莫非又是来打秋风的?”

        李治脸一黑:“这叫什么话?上次是三哥的主意好不好?”

        张焕笑道:“我记得是殿下先提出要去淘宝的吧。”

        “咳咳……闲话少说,说正事啊!你把考试时所做的策问再写一遍,交给本王。”

        张焕一愣,见李治不像是在说笑,也就不再打趣,走到书桌前稍稍回忆了一下,提起笔将那篇策问写了下来。

        墨迹刚干,李治就将文章放在袖中告辞而去。

        张焕将他送出门外,见他马不停蹄离去,心中若有所思。

        李治匆匆赶回皇宫,刚拐到太极殿外面,却和高阳碰了个正着。

      ¡¡¡¡¡°ïôÅ«£¬Äã×öʲôÕâô»ÅÕ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7 13:5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