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呵呵,也好,朕有的是时间,等夏卿考虑清楚。”李世民笑了笑,又问道:“夏卿今日前来,还有何事?”
夏鸿升掏出了奏疏来:“臣今日前来,是想要奏请陛下召集心腹之臣,制定技术保密之策!”(未完待续。)
第246章 流水线生产法
“技术保密?”李世民一愣,看了看夏鸿升:“夏卿且细细道来。”
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启禀陛下,微臣所说的技术保密,就是说为了维护咱们大唐的技术权益,我们应当制定出来一套明确而具体的保密规定,形成国家规范,然后按照国家规范程序,对咱们大唐所拥有的技艺及其成果,进行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类保护措施进行保护,而不被他国人员学去的事情。”
“你是说,就像朕严令禁止私铸百炼钢,禁止百炼钢刀外传一样么?”李世民皱了皱眉头,说道:“朕自然知道其中利害,也已经严令这些东西不能外传了。”
“陛下,微臣觉得做到这种程度还远远不够,并没有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咱们的技术领先优势来。”夏鸿升对李世民行了一礼,说道:“陛下,微臣先来说一说什么是技术领先优势。打个比方来说,就好比种植粮食,中原人祖祖辈辈种植粮食,知道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除草,什么时候收割。这些所知道的东西,就是种植粮食的技术。因为有这些技术,所以只要不逢天灾【创建和谐家园】,不天下离乱,那中原的百姓就可以依靠这种种植粮食的技术去耕种田地,进而收获许多粮食来。而突厥人,不知道如何获得种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播种,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种植什么,没有这些种植粮食的技术,所以他们吃不上粮食,只能吃牛羊肉来,只能从中原花钱买来粮食,而且就算是把粮食给了他们,他们也不会耕种。相比之下,自然是中原人获利。陛下,这就是技术优势。如今咱们大唐有许多远远领先于周边他国的技艺,比方说您刚才提到的百炼钢技术。咱们有百炼钢的技术,所以咱们可以做出百炼钢刀,更加的坚韧锋利,更加的坚硬。而突厥人没有这种技术,所以他们做不出来百炼钢刀。如此一来,作战的时候咱们就有了兵器上的优势。可若是有一天这百炼钢的技术被他们学了去,他们也会打制百炼钢刀了,到那个时候,咱们在兵器上的优势就不存在了。”
夏鸿升向李世民解释道:“反过来说,突厥人有更好的驯马、养马的技术,所以他们的战马比咱们的战马健壮,体力更好,跑得更快。而咱们没有这种养马的技术,所以咱们的战马就不如突厥人,所以突厥人进献来的战马也不少,可因为咱们不知道该怎么养,所以就渐渐消耗殆尽,终究还是没有像突厥那样好的战马。可若是有一天咱们得到了那种养马的技术,咱们就能够根据这种技术也养出好的战马来,那突厥的优势便不复存在了。所以,对于领先的技术的保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接着说。”李世民面无表情,静静的听着。
“经过这几个例子,相信陛下已经明白技术保密的重要性了。而反观我朝,技术保密工作其实十分不到位。当然,前几日里阎尚书去了微臣家中一趟,微臣这才知道已经有了军机坊,这就是咱们大唐在技术保密方面的一个巨大进步,也是陛下圣明的体现。将这些事关重大的机要技术单独罗列出来,由单独的专门机构负责,这只是技术保密工作的第一步。后续,还有人员选择方面,以及相关人员的方面。这些陛下已经注意到了,陛下让阎尚书选择无家室的工匠,避免工匠被人胁迫,这就十分有效。除此之外,咱们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措施,比方说将工匠的家人聚集起来单独僻处一个地方让工匠家眷居中,并派兵保护,如此一来既能够让工匠安心,又能够将工匠的家室反而成为咱们手中的人质,避免有哪个工匠被人收买。还有,关于生产制作方面,如何运用一套行之有效的生产方法,避免工匠全部了解某件机要物件的全部过程,这也是十分重要的。”
“等等,夏卿,你前面所言二者,朕都明白,也十分用心。命阎尚书督管军机坊,也是出于这一番思量。如今我大唐有太多不能让其他人得到的东西,比如百炼钢,比如新式马刀,比如马掌,比如制盐之法,比如夏卿的望远镜……这些东西万一落到了敌人的手中,那对我大唐来说危害甚大,故而朕才命阎尚书单独设立军机坊,专司这些机要的物件制作。”李世民对夏鸿升说道:“可夏卿所言,避免让工匠知道机要物件的制作,朕却是要问了,若不让工匠知道如何制作,那这东西又如何能够做得出来?”
“关于此,微臣正有一套工匠制作方法献于陛下,同时还有如何更加发挥出技术的优势来,通过技术最大程度的为我大唐谋利的具体方法。微臣都写在这本奏疏里面了,还请陛下过目!”夏鸿升躬身一礼,伸出双手呈上奏疏,王德便立刻过去取过来呈给了李世民。
“恩,朕看看……《关于进行技术保密、利用技术优势获取经济效益以及标准化流水线生产法的报告》……呵呵,夏卿的奏疏还是这么……恩,直白!”李世民接过夏鸿升的奏疏之后,低头看了看封面,不禁哑然失笑,摇了摇头,翻开到第二页开始看了起来。
那是,千百年之后的后人说不定还能发掘出哥留下的奏疏,到时候惊死他们!哈哈,到时候新闻里面怎么写都能想象的出来——震惊!昭陵发现现代公文文体,经专家鉴定属于唐朝!巧合?穿越?
夏鸿升心中臆想着,一边看着李世民的反应,就见李世民看着看着眉头就紧皱起来了。在奏疏里面夏鸿升写的可比方才说的更加具体细致的多,相信李老二只要没有糊涂,就能够意识到这份奏疏的含金量。
果然,就见李世民越往后看,脸上的神色就越是惊讶,待看到后面,猛地抬起了头来,冲夏鸿升说道:“夏卿,这标准化流水线生产,且速速为朕道来!”
“微臣遵命!”夏鸿升躬身行了一礼,然后解释道:“其实很容易理解的,陛下。还请陛下准许微臣问王总管几个问题。”
李世民一愣,看了看王德,见王德也是一脸吃惊,于是点了点头:“问。”
夏鸿升再次行礼,然后问道:“王总管久在宫中,可知道这宫中衣物,是由谁来做的?”
“回夏侯的话,宫中衣物,皆为尚衣间中宫女裁缝所做。”王德躬身向夏鸿升行了一礼,答道。
夏鸿升点了点头,又问道:“那我再问王总管了,这一个宫女裁缝制作一件衣物,需要几天的时间?”
“这……这怕是还要看是如何的衣物了。若是寻常宫娥内侍穿的衣物,裁剪缝制下来,一件衣物怕是得要个三四天了。”王德依旧躬着身子,回答道。
“那我又问了,若是教那宫女只做一袖子,需要多长时间?”夏鸿升又问道。
“只做袖子……那想来便要快上许多了,几剪子下去就成了吧!”王德答道:“想必一个时辰足矣!”
ÏĺèÉýµãµãÍ·£º¡°ÄÇÈôÊÇÖÆ×÷ȹñÕÄØ£¿¡±
王德疑惑的看看夏鸿升:“也不过几剪子而已,不超过两个时辰。”
“是了,那若是袖子、裙裾……之类的,衣服上需要的物件都准备好现成儿的了,只需要缝制到一起就成一件衣物,又需花费多少时间?”
王德想了想,答道:“若是现成儿的只缝补到一起,那可就快了,也不会超过两个时辰。”
夏鸿升颔首而笑,转而向李世民躬身说道:“是了,陛下,这就是微臣所说的流水线生产。一个裁缝制作一件衣物,需要三四天的时间才能做出来一件。可制作出来一条袖子、一只裙裾,则只需几个时辰而已。如此,若是我多找来几个裁缝,一个专门只做袖子,一天便能做出来好几天袖子;一个专门只做裙裾,一天又能做出许多裙裾;一个专门只做肩坎,一天又不知道做出多少肩坎……最后一个只管将前面做好的东西缝到一起,一天又不知道能缝补出来多少件……如此,那三四天里面,又能做出多少件衣物呢?而且,如果依照此法进行制作,则做袖子只会做袖子,做裙裾的只会做裙裾,缝补的只知道把它们如何缝补到一起,却又不会做那各个部分。这样一来,便是其中任意一个裁缝被抓去了,也做不出来完整的一件衣服来,保密性就有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李世民捋须而笑:“不错!果然如此!就那弓箭来说,一支弓箭做出来一个人需要一个时辰才行,可倘若只做箭头,不过几盏茶的时间而已,单做尾羽又不过几盏茶的时间,打磨箭杆,又不过几盏茶功夫,将三者合一,也不过几盏茶的功夫。这些时间放到一个人身上,就需要一个时辰才能做出一杆来,可若是放到三个人的身上,几盏茶的时间就能做出一杆了!好!此法甚好!不止是军机坊,制作其他的物件,也俱都可以如此行事!如此一来,生产之效率必定大为提升!好啊!好!夏卿此法,在朕看来堪比那制盐之法了!”
“正是如此,陛下举一反三之能,微臣佩服!”夏鸿升不大不小的送上了一记马匹。
李世民大笑起来,笑着笑着,忽然却又停了下来,猛地抬起了头来,说道:“不对!……夏卿,这里面还有问题!”(未完待续。)
第247章 岗前培训要常态!
李世民正激动,那流水线生产之法好处显而易见,却忽然间脸色一变,向夏鸿升说道:“不对,夏卿,这里面有个问题。那裁缝又不是同一个人,这做出来的袖子、裙裾、长衫……又如何能够保证可以缝制到一起而恰好合体?这不同的人做出来的东西,自然是有所差别的。若是做出的袖子长,做出的裙裾细瘦,做出的长衫又肥大,又如何能缝制到一起让人穿?就说方才说的做弓箭,这箭杆的粗细也都有不一,莫说是不同的人做了,便是出自同一人之手,粗细长短也都不会一模一样。如此一来,岂不是就白做了那些部件,却无法合在一起了么?!”
李世民果然不愧是眼界长远开阔的人,听完流水线生产的法子,几乎立刻就想到了其中的问题。
夏鸿升笑着躬身说道:“陛下,微臣自然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陛下您看臣的奏疏上,那流水线生产法之前,还冠以标准化三字,便是解决此问题的办法。”
“标准化?”李世民眼中一凝,问道:“何为标准化?”
“回陛下,所谓标准化,就是说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生产。还拿做衣服来说,流水线生产会产生方才陛下所说的问题,不同的人做出来的东西尺寸长短俱都有所不同,无法成衣。可若是咱们提前制定好了一个标准,袖子必须做到多长,裙裾必须做到多宽,长衫必须做到多长……这些都给出一个固定的数值来。数值是既定的,则无论是哪个裁缝来做那一部分,只消严格按照这个数值做出来,那就不会出现大小长短不一的情况了。”
听了夏鸿升的话,李世民微微一想,又道:“那如此做来,岂不是每件衣服都是一样大小了?”
“不错,所以这个数值的标准是动态的,是可以变化的。比如说咱们要给宫里的内侍做衣服,就首先进行统计,瘦小的人有几个,高大的人有几个,又高又瘦的人有几个,又矮又胖的人有几个……如此制定出不同的标准来,然后再有裁缝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流水作业,不就成了?”
“原来如此!”李世民恍然大悟。
却听夏鸿升继续说道:“不止是这样,陛下,标准化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好处。比方说那弓箭,若是按照标准化生产出来的弓箭,那么因为所有的箭杆都是一个标准,故而长短粗细都一个样,所有的尾羽、箭头都是同样的标准,也都是一个样,那么若是我身上的这只弓箭折断了箭杆,我随便从谁那里找到一根箭杆就又可以安上。若是他身上的箭头损了,那又随便从谁那里弄来一个箭头安上就又是一杆好弓箭了。陛下想想,一场战事过后,战场上残留了多少破损的兵器啊!若是铁器还能回炉烧了重制,可若是其他的呢,就只能丢弃了。可要是这些武器都是通过标准化生产出来的武器,那打扫了战场之后,就能够一并回收,这件兵器的把坏了,可那把兵器的其他地方坏了,刀把却是好的。放在以前,就只能都扔了去。可若是标准化生产,那我把那把兵器上的刀把拆下来,因为一样的标准,所以能够安到坏到了刀把的那把兵器上,就又是一把完好的兵器了。只要是同样标准下生产出来的,各个部分就可以用其他相同的部分来替换,如此下来,能为朝廷节俭多少?!”
李世民睁大了眼镜,从他眉目间的喜色,就可以看出来夏鸿升的话说道了他的心里了。
“不错!每次征伐,损毁之兵器物件无数,都要重新制作,耗时费力。若是有了这标准化流水线生产,则不仅仅是生产的效率能够极大提高,产出多出数倍来,且因同样标准尺寸,只要是一个标准的流水线上下来的东西,相互之间就可以彼此替换互补……好!太好了!好啊!夏卿之才,朕……哈哈哈哈!夏卿就是朕的诸葛孔明啊!王德,速速传阎尚书来见!”
“是,大家!”王德躬身一礼,匆匆传召去了。
没有等多久,阎立德就匆匆到了,拜见了李世民,然后站在了一边。
“阎卿,你先看看这个。”李世民将夏鸿升所写的奏疏给了王德,让王德将奏疏过去送给了阎立德。
“是!”阎立德躬身行了一礼,然后从王德的手中接过了奏疏来,低头一看,就有些【创建和谐家园】了,抬头看看李世民,又看看夏鸿升,见二人都没有什么反应,就只得翻开继续看了下去。
很快,阎立德就猛地抬起了头来,面色上的震惊溢于言表,看着李世民说道:“陛下,这……这套法子若是能推行开来,岂不是……陛下,臣请立刻在工部推行此法!”
“哈哈,阎卿莫要着急,朕虽然也有意要推行此法,不过凡事却总不能贸然就立刻广为推行。”李世民笑了笑,说道:“今日召阎卿前来,便是告诉阎卿,自今日起,由夏卿兼做军机坊将作少监,负责与阎卿一道制定我朝技术保密之规程,同时试行这标准化流水线生产之法。阎卿主持军机坊,若有甚子问题,可向夏卿过问。望两位爱卿同心同力,为朕分忧!”
“臣遵旨!”夏鸿升与阎立德二人躬身行了一礼。
李世民点了点头,然后向夏鸿升说道:“夏卿今日所献之策,倘若能成,则于我大唐有千秋之功,夏卿尽管去做,倘若真的做成了,朕会给夏卿一个令夏卿满意的回报的。记住朕之前曾给你说过的话,你不负朕,朕必不负卿,我李氏也不会负卿!”
这话令阎立德不小的吃了一惊,转头看看夏鸿升,却见夏鸿升只是深深弯下腰去躬身行了一礼:“陛下以国士待我,臣自当以国士报于陛下,理应如此,岂能图陛下赏赐?况且,臣也是为了自己。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臣的家中饱受战乱之苦,臣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让这个国家安定富强,百姓富足,不再有那丧乱之苦。臣的家人能够安稳的居于太平盛世,这便是臣所图的最大的赏赐了!而今,全赖陛下恩德,臣的这个野望总算是达成了,自当回报于陛下。”
李世民笑了起来,摆了摆手:“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夏卿说的不错,国家安稳了,小家才能安稳。去吧,朕也不会让夏卿失望的。”
夏鸿升和阎立德二人躬身告退,离开了太极殿。李世民独自坐在那里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王德说道:“摆驾,回丽正殿,朕要找皇后商量一件事情。”
却说夏鸿升同阎立德二人出了太极殿,在阎立德的带领下,二人一路出去了皇城,在不远的街坊中寻着了一座大院子,便是将作监了。
将作监,是掌管宫室建筑,金玉珠翠犀象宝贝器皿的制作,和纱罗缎匹的刺绣,以及各种异样器用打造的官署。总之就是类似于住建工程之类的官方机构。有左、中、右三个校署以及甄官署,分管负责朝廷不同东西的制造。
“夏侯,这里便是将作监,原本舟军、兵械、杂器之类由将作监下中校署专司制造。陛下下令之后,老夫就从这中校署之中挑选匠人,划入军机坊之中。普通的舟军、兵械、杂器之类,仍旧由中校署专司,其中涉及机密者,则直接由军机坊单独专司。”阎立德向夏鸿升介绍道。
“阎尚书,既然陛下让尚书大人与【创建和谐家园】持此事,不若我二人现下便商议一下下一步该如何处置,可好?”夏鸿升对阎立德说道。
阎立德摆了摆手,说道:“老夫虽为工部尚书,却也不过只擅于建筑,于这其他的东西却是并无精研。夏侯精通格物,百官皆知,该如何运作,夏侯且看着办便是。”
听阎立德这么说,夏鸿升也不推辞,只是拱了拱手,说道:“既如此,承蒙阎尚书信得过,那小子可就斗胆放手一试了。军机坊之中行事不比其他校署,一应工匠杂役,每个人都应当绝对忠诚于大唐,然后我才可以教他们如何打制那些东西。否则,若是被他们传了出去,落到了敌人的手里,对大唐的危害可就大了。是以小子决定先对军机坊中的这些匠人、杂役等众人,先行进行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阎立德听见了不明白的词语,茫然的看着夏鸿升。
“好教阎尚书知道,所谓这岗前培训,是说在这些匠人、杂役等人进入军机坊做事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教育,使其绝对忠诚于大唐,忠诚于陛下,小侄管这叫爱国教育。等他们达到了这种程度,方能进入军机坊中做事。不过,碍于如今他们已然开始了,那也不好让他们再停下。故而,小侄决定回去找些人过来,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向他人灌输忠君爱国的思想。至于以后再进入军机坊的人,需令其先行接受爱国教育,通过之后方能进入军机坊中做事!”(未完待续。)
第248章 嫂嫂的想法
夏鸿升从将作监出来,告别了阎立德之后,就径自同齐勇一起往长安城外去了,到了间谍营,点了当初给那个吹制玻璃的人【创建和谐家园】的那几个间谍来,给他们分派的最新的任务,就是让他们进入军机坊中,一边对那些匠人进行爱国教育,一边也算是监视那些匠人。毕竟,军机处之中以后所生产之物,肯定都是十分超前的东西,比方说现在正在做的望远镜,若是被突厥亦或着是其他的别国人学了去,那大唐的优势就会丧失。所以军机坊必须十分严密,必须绝对保密。无论是谁,都无法将那些技术泄露,这是军机坊的保密工作应当达到的目标。而这种暗中监视他人,和对其进行【创建和谐家园】的活,这帮子间谍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在间谍营里面安排了人之后在,也已经中午时分了,夏鸿升返回长安城中,入城之后夏鸿升不想再坐马车,于是下车步行。行至东市,远远就看见了百花楼的招牌,心中一动,就想要转身,可是迈出一步,却又迟疑了。
“公子,您是不是想去百花楼?您若是想去,小的差个兄弟会加说一声不等您了。”齐勇看看夏鸿升,说道。
夏鸿升又收回了脚:“不去了,回家,改天再说。”
二人回去了家里,刚一进门,就有小厮说道:“公子回来了?徐公子和徐小姐来了,正在后面陪夫人说话,您快去吧。”
夏鸿升一愣,挠了挠头,也只得硬着头皮往后面走去了。
远远的,就听见后堂之中传出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来,走进去,就见嫂嫂正同堂中徐惠说话,二人不知道在说什么,笑的前俯后仰的。
“嫂嫂,小丫头片子,你们俩说什么呢?怎笑的如此开心?”夏鸿升见二人笑的忘形,就也笑着走了进去,问道。
“嘻嘻……”听见夏鸿升问,徐惠立刻掩嘴嬉笑了起来,还拿眼睛瞟着夏鸿升,说道:“夏嫂嫂告诉我,不知道哪家的小崽子往人家脖子里面……嘻嘻,我不说了!”
呃,夏鸿升看徐惠那狡黠的笑容,和嫂嫂那开怀的神情,在听听徐惠说的半句话,就知道这准是嫂嫂在跟徐惠讲“夏鸿升”小时候的糗事了。
“不跟你们闲扯,你哥呢?我去找你哥!”夏鸿升翻了翻白眼,说道。
“等等!”嫂嫂见夏鸿升要走,于是起身叫住了他,说道:“嫂嫂忽然想起来些事情,要亲自过去吩咐一趟,你先在这里坐着,陪惠儿说说话,嫂嫂去去就来。”
说着,小碎步迈着就径自离开了。夏鸿升一脸黑线,揉了揉额头,嫂嫂啊,这么明显真当谁看不出来么?
无奈回头,就见徐惠坐在椅子上面,很是娇憨模样的脖子一扭,下巴一扬:“哼!回来这么久了,都不知道来找我,不是说好教我太极拳的么?”
听徐惠这么问,夏鸿升只能挠头讪笑:“这不是回来之后都比较忙嘛!当初去朔方之前有许多事情都做到半截搁置了,一回来就赶紧去处理了,到现在还有几件事情没有处理完呢,这就有了新事情了,所以一直都没顾得上……”
“就知道骗我!”徐惠很是不满的瞥了夏鸿升一眼,嘴撅的老高:“不是还有功夫去那劳什子百花楼的吗?”
呃!她怎么知道了?!一瞬间,夏鸿升竟然觉得自己的头上就要冒汗了一般。一定死徐齐贤!那个大嘴巴的,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他知道了!
“呃,那不是应酬么,应酬而已!”夏鸿升赶紧讪讪笑着解释道:“我也不知道那天他们是要去百花楼呀,他们只说是要去一个地方,非让我同去,结果这到了地方了才知道是百花楼……那啥,我头一回去来着。”
“罢了,都不是好东西!”徐惠从椅子上面起身来:“你跟我哥一个样!你什么时候教我太极拳?我听长乐姐姐说,皇帝陛下打了太极拳之后,身体真的便好了,也让她每天练习,可是那学着太难了,长乐姐姐学不会,我跟着也学不会!”
夏鸿升见徐惠自己转开了话题,立刻心中庆幸,赶紧说道:“没有关系,只要时间和强度能够保证达到了,便是练的不是太极拳也是能够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的。恩,如此想来,那太极的确不太适合你们二人练习,不若这样如何,我专门给你想出来一种法子,既让你们俩玩的有趣,又能在玩耍的同时锻炼了身体的办法,怎么样?”
夏鸿升抱着讨好的心态来,被徐惠知道了他去百花楼,令他心中没来由的有些紧张和慌张。
“真的?”徐惠立刻来了兴致:“你真能做出来?”
“那是当然!”夏鸿升拍着胸脯扬言道:“我是谁?!我是大唐最精通格物的人,若是连这个都做不出来,岂不是有负我的名头?你等着,不出五天我就能做出来!”
徐惠笑靥如花:“那好,五天之后我管你来要,你可不能做不出来,要不然就是又骗我了!”
“好!好!”夏鸿升连连点头,然后真又连忙摇头:“哎,不对,什么叫又啊?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了!”
“哼,不相信你!”徐惠看起来很高兴的样子,娇嗔的白了夏鸿升一眼,看的夏鸿升心头一跳,怎么这丫头现在看着也颇有风情了呢?
正要说话,却见徐齐贤从外面急匆匆的跑了进来,手里还捏着几张纸来,匆匆跑入堂中,立马就到了夏鸿升的跟前去:“师弟!这这这……”
“什么?”夏鸿升抓住徐齐贤的手,这才看清了他手里来回抖动的是什么东西,却原来是三国的书稿,于是说道:“哦,这是我最近写来的话本故事,只是才刚刚写了一半,尚未完成。”
“借给为兄看看!”徐齐贤一把将那几张纸牢牢的护住,说道。
夏鸿升咧了咧嘴:“好啊,你去跟陛下说,让他答应我就借给你……”
ÐìÆëÏͶÙʱÄèÁË¡£
“哈哈哈哈,玩笑而已,徐兄若是想看,只管拿去看便是。只不过要好好护着,莫要丢了烂了。这演义故事等写完了我是准备刊印成册的,若是丢了可就没有了。”夏鸿升对徐齐贤说道。
“好!好好好!哈哈……”徐齐贤顿时就又高兴了起来:“师弟放心,为兄绝对爱护!不,为兄就来你这里看就是了!”
“哼,还说不骗人呢!”徐惠在旁边又对夏鸿升送上了一对白眼仁。
呃……这下轮到夏鸿升蔫了。
兄妹二人在夏鸿升家里用过了午膳,因为下午还要去弘文馆,故而用过午饭之后就走了。
夏鸿升将二人送出门去,一回头,见嫂嫂站在他身后,于是就问道:“嫂嫂,你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