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公子?”盼儿见夏鸿升忽然进了大堂中间,往周围来回的瞅,也是也赶紧跟了过去,在夏鸿升的身侧喊了一声,问道:“公子可是在找甚子人?”
夏鸿升这才回过了头来,冲盼儿笑了笑,说道:“哦,似乎看到了一个认识的人。不过没事,也算不得十分熟悉。二位姑娘回去吧,在下这就走了。”
二女将夏鸿升送出了百花楼去,夏鸿升便告辞之后,匆匆找着了等在外面的齐勇:“速速回去,小心留意有没有什么人在身后跟着。”
齐勇神色一凛,立刻警惕起来,小心的护卫着夏鸿升,二人匆匆的一路回到了宅子里面。齐勇便立刻召集了那群亲兵来,夜间小心招呼着。
所幸一夜无事,第二天一早,夏鸿升就带着齐勇和另外几个亲兵,立刻早早的出了门,打马就直奔段瓒的间谍营过去了。
到了军营之中的时候,段瓒方才刚到,见夏鸿升这么早出现,很是吃惊:“我说,今日怎的来的如此早?怎么,昨个晚上没在百花楼留宿呢?”
夏鸿升白了他一眼:“不跟你贫嘴,快随我进账一趟,给你说些事情。”
段瓒见夏鸿升脸色郑重其事,也就不再贫嘴了,二人一道进去了大帐,命人在外面守着。
“段兄,派几个间谍去调查一下百花楼。”夏鸿升进来之后对段瓒说道:“我昨个走的时候看到了里面一个小厮,觉得眼熟,回去之后想了大半夜,越想越觉得像是之前我被那伙儿乱党软禁在岐州时,那宅子里面的一个小厮!”
“啊?!”段瓒大吃一惊:“那个宅子里面的人,除了头目之外其他的下人全都被一举全抓住了啊!如今早就加尸首分家了!”
“我也觉得奇怪,故而想让段兄派几个间谍去暗中查一查。”夏鸿升说道:“关键要看看是不是跟百花楼有甚子关系。”
段瓒挑了挑眉角,有些怪异的看看夏鸿升:“兄弟,莫不是泥看上了昨个那姑娘,所以寻思着想要找找百花楼的茬儿吧?!”
夏鸿升顿时气急,一跺脚:“段兄,这种事情我岂能骗你?也许是我看错了,可万一要也许就是真的了呢?还是查一查放心些。”
“你真觉得像?”段瓒疑惑的看着夏鸿升:“可那天在岐州,是我亲自带队去那宅子抓的人,除了早已经离开的头目,其余的下人全都抓了,要是他是那宅子里面的小厮,也早该被我抓去了啊!”
“兴许他正巧外出办事不在呢?”夏鸿升对段瓒说道:“我被软禁起来之后,在那个宅子里面所见过的人并不多,故而记得清楚,的确十分相像。我不信只是碰巧长的像而已,还是去查查,谨慎小心些总是好的。”
听了夏鸿升这么说,段瓒于是用力点了点头,说道:“好!听你的!咱们这就去点几个老手来,你带着他们去百花楼,看看还能不能找得到那人。”
夏鸿升点点头,二人立刻就去召集了几个间谍来,夏鸿升则带着他们去了百花楼。(未完待续。)
第244章 工部来人
那几个间谍穿上了便装,扮作了商人模样,同夏鸿升一起去了百花楼里,众人坐下之后,就叫了酒菜来。夏鸿升开始暗地里寻找着昨天见到的那个身影,他需要对间谍指出那个人,他们才能够对他进行跟踪和调查。另外有一批人,已经开始着手调查百花楼的背景了。
一直在哪里等了大半晌,也没有再见那个身影出现,可夏鸿升并不认为自己昨天晚上看错了人,众人又等了半天,可还是一无所获。
难道是昨天那个人也发现自己了?还是说自己是杯弓蛇影,真的认错了人?
无奈之下,夏鸿升也之后重又遣散了几人,让他们回去了。
起身之后,正犹豫着要不要上去找找月仙,就听见了一声呼声来:“夏公子!”
回头一看,就见月仙身边的那个盼儿走了过来,说道:“早前就看见公子了,但见公子似乎在同人说话,便未敢上前打扰。”
“哦,是有一些事情。不过如今已经谈完了。”夏鸿升点了点头:“月仙姑娘呢?”
“小姐未在闺中,今日被请去汉王府上去了。”盼儿对夏鸿升说道:“巧儿也跟着一同去了,奴婢因为身子不适,小姐体谅奴婢,就让奴婢留下休息。”
汉王?!李恪?夏鸿升小小的吃了那么一惊,不过随即就又反应了过来,如今李恪已经不是汉王了,他已经被从汉王改封蜀王,如今的汉王是原本的鲁王李元昌了。
不知怎么的,听说月仙被李元昌请了过去,夏鸿升的心中就有些不爽起来。李元昌不是个好东西啊,仗着自己是皇家宗室,是李老二异母的弟弟,平日里就风扬跋扈的,惹得许多人不满,就连李老二都很是讨厌他。可碍于他老爹李渊还在太极宫中居住,而李元昌又常常在李渊面前讨宠,是故也只能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贞观二年,李渊还居住在太极宫中,李世民虽然在太极殿上处理政务,然而却仍需住在东宫丽正殿。
知道了月仙不在,夏鸿升又同盼儿说了一会儿话,便同齐勇一起离开了。
二人回去家中,就见家门口一个小厮正东张西望的等着他们,见二人回去了,就赶紧跑了过来。
“公子,您可回来了。家里来人了,说是工部的,有要事想要见您,这都等了一晌了!”那个小厮跑到了夏鸿升的跟前来,向夏鸿升汇报道。
夏鸿升一愣:“工部?可知道姓甚名谁?”
小厮摇了摇头。
夏鸿升快步走了进去,来到了正堂之上,就见一个看起来眉目和善的人正坐在那里饮茶,见了夏鸿升进去,就站起了身来,笑着向夏鸿升说道:“夏侯,你可算是回来了,要是再不回来,我就要去军中找寻去了!”
“原来是阎尚书!”夏鸿升拱了拱手,说道:“军营之中有些要事,故而一直处置到现下才回来,叫阎尚书久等了,还望阎尚书恕罪!”
“哈哈,玩笑话而已,夏侯莫要当真!”阎立德摆了摆手:“倒是本官,未有提前知会一声,便贸然登门拜访,却是唐突了。”
“阎尚书请坐!”夏鸿升请阎立德坐下,自己也坐了下来,问道:“却不知阎尚书今日莅临寒舍,所为何事?”
却见阎立德面上闪过了一丝尴尬的神色来,对夏鸿升说道:“唉,此事说来愧疚……”
这就让夏鸿升好奇了,这为大唐的工程师、建筑家、工艺美术家、画家阎立德,人品跟他的作品一样可靠,今天却说心有愧疚?
“却是何事?”夏鸿升好奇的问道。
“哎,此事还得从夏侯没去朔方之前说起!”阎立德面带愧色的对夏鸿升说道:“夏侯可还记得,那时候您通过程大将军向陛下进献过一个宝贝,能令人视数百步之外的景致犹在眼前?”
夏鸿升了然的点了点头:“阎尚书说的是望远镜啊!怎么,我记得呈送于陛下之后就没有甚子信儿了啊。”
“正是如此!”阎立德对夏鸿升说道:“当初陛下秘密将我召入宫中,令我于工部将作监之外再辟一地,以后专司制作类似这些东西,说是这些东西于军中有大用,乃是军中之机要,绝不能让外人知晓,故而另外单独设一校署,名曰军机坊,为专司制作军中机要物件的作坊。便是里面的那些匠人,也都选了那些无家无室的人来,以防有人胁迫其家眷而将做法流露。故而,于夏侯来说,便是泥牛入海,了无消息了。”
这下轮到夏鸿升傻眼了。下一刻心里面就对李老二不满了起来。他竟然单独开辟出了一个保密度高了好几级的专门生产这些东西的作监来,竟然没有知会他一声!这应该让他知道啊,毕竟这东西是他所做,且夏鸿升觉得这个大唐似乎没有人能比自己更有做出先进东西的可能性更大了。
怪不得阎立德会说愧疚,原来是瞒着自己偷偷做了啊!
还有,军机坊是什么鬼,这名字超不合适有没有?!让军机处的名号往哪儿搁?!夏鸿升心里腹诽起来,却自然不能说出来,只是反问道:“那阎尚书今日却又为何告知于我?”
阎立德收拾了神色,解释道:“如今军机坊之中都在研究做出来夏侯的望远镜来,咱们也做出来了头一批的东西,可里面能达到夏侯做出来那般程度的,十之一二而已。且制作的速度极慢,陛下已经着急着要往军伍上用了,实在是催的紧。无奈,老夫禀报了陛下之后,征得陛下同意,特意前来告知夏侯,还望夏侯莫要见怪,看着大唐军伍的份上,将此间技巧告知老夫!”
说着,阎立德竟然站起了身来,向夏鸿升弯下腰作了一揖。
夏鸿升赶紧跟【创建和谐家园】上按弹簧似的从椅子上跳了起来,闪躲到了一旁来,又赶紧扶起了阎立德。
“阎尚书何必如此!此事试管我大唐军伍,我定然全力支持,又哪里会有见怪?”夏鸿升向阎立德说道:“还请阎尚书将情况细致告知于我!”
阎立德点了点头,然后便将制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一一告知给了夏鸿升。
夏鸿升听了之后,就知道他们遇到的实际上也不算是十分难解决的问题,主要的问题还是透镜的度数不统一,因为造出的镜片有的看的近,有的看得远。另外,还有对于中间正像系统的忽略或者不到位,导致望远镜做出来之后看东西是偏着的,或者干脆就反着,倒立着的。
知道了问题的原委之后,夏鸿升心中便有了底气,于是笑着对阎立德说道:“阎尚书说的问题,我都已经知道了。看的远近,跟透镜的厚度有关系,所用的透镜——也就是放的那些琉璃镜片——中间的厚度越高,看到的就越远,中间越是薄,看的就越近,这一点需要测量出来一个固定的厚度,如此一来做出来的东西就一致了。另外,关于看到的东西是倒立着的,这是由于两面透镜中间缺少了一个正像系统,也就是把画面变成正立着的东西。这得从光线的折射讲起,可就不是一半句话能说清楚的了。”
夏鸿升所说的这种望远镜在后世里面叫做开普勒式望远镜,通过两面凸透镜和中间作为正像系统的一个棱镜组成。其实要说还有一种更加简单一些的伽利略式望远镜,直接弄个筒子两头按上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凸镜就行了,不需要正像系统看到的就直接是正立的景象。不过这种望远镜的视野范围小,不太适合军伍之中使用。
“阎尚书,还请稍等一下!”夏鸿升说完,命人去书房里将他的画箱给拿了过来,然后取出炭笔开始在纸上画起了图纸来。
“咦?”阎立德发出了一声惊呼来。夏鸿升正在画图纸的时候,他走近前去看,却见了夏鸿升画箱里面一堆的工具旁边放着几张纸来,上面正画着人像,不仅惊呼了起来。
ÑÖÁ¢µÂ´ÓÀïÃæÄóöÁËÄǼ¸·ùÈËÏñÀ´£¬Õ𾪵Ä×ìÕŵÄÀϴ󣬶¼ÄÜàñàðÈû½øÈ¥Ò»¸ö¶ìµ°£¡
“这这这……夏侯,这是方才给老夫开门的那个小厮!”阎立德倒抽了一口凉气来,顺带着揪下了几根胡须来:“这,这张是陛下!”
夏鸿升抬起头来看向阎立德,但见他手颤抖着紧紧捏着那几张纸,可比刚才说起望远镜的事情看起来失态的多了。
“哦,信手涂鸦而已,叫阎尚书笑话了!”夏鸿升心里得瑟,看看咱把这个大唐国手给惊成什么样子了!不过,嘴上却不能那么说。
阎立德精通画技,同他弟弟阎立本一样,都是极为擅长作画的。也正因为擅长,所以看到如此同真人接近的人像之后,才会如此的震惊和讶然。
“此……此种技法……”阎立德嘴唇都有些哆嗦了:“竟然同真人别无二致!……夏侯,这技法……”
“哦,这叫人像素描。”夏鸿升咧嘴笑了起来,说道:“阎尚书,咱们还是先说望远镜的事情吧。至于这技法,若是阎尚书看的入眼,日后咱们有的是时间交流。”
一听夏鸿升的话,阎立德立刻喜笑颜开,笑的脸上的皱纹都展开了,用力点了点头:“好!”(未完待续。)
第245章 技术保密
军机坊,虽然夏鸿升觉得这个名字起的很奇怪,可它终究是皇帝亲定的名字,所以就只能叫军机坊了。专司制作军中机要之物的作坊,这么解释听来也能说得通。实际上夏鸿升对于李世民建立这个单独的朝廷作坊,是抱着一种十分赞同的态度的。毕竟,但凡是军中所制作的机密要件,都是绝对不能够被大唐的敌人或是潜在敌人所知道的。于是一个由皇帝信得过的人管理,并且能够独立于工部将作监的各个校署之外的专门作坊,对于这些军中机密物件的保密十分有好处。说起来,李世民也不能说是一个毫无保密意识的人。毕竟,像百炼钢技术之类的技艺都是十分保密的,为此大唐甚至严禁向周边的突厥、吐谷浑等贩卖铁器,以达到保密,和在兵器上占据优势的目的。
可是,距离如同后世里面老美那样做到技术垄断和绝对保密的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起码,夏鸿升就知道历史上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之类的周边国家都派来了遣唐使,从大唐学走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不论是文化上,还是技术上的。
这些领先的技术应当成为最高等级的机密,得到最好的保护,在没有更加先进的技术出现之前,要牢牢的紧握在大唐的手中,涉及到关键领域的技术严禁外传。一般领域的领先技术,刚开始也不能给,只卖成品,卖到一定程度了,有了更加先进的技术之后,再用高额技术转让费卖掉。
总之,这些先进的技术应该用来为大唐谋利,而不能只是打着一个圣人仁德的幌子,为了一个天朝上国的虚名和几句恭维的臣服,就便宜了那些外邦。
技术落后带来的恶果,令中华民族经历了长达百年的苦难,可谓是华夏五千年来最为黑暗的一段时期。华夏曾有过无数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数百年的技术,这些技术都被提倡有容乃大的华夏教给了外邦,曾令无数原本不通文明的民族走上了文明开化的道路。可后来呢,得到的却是什么样的结果?
那些随着列强的枪火而来的各种不平等条约,犹如一把把锋利的刀刃割下,不仅在中华大地上割去了一块又一块的血肉,也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留下了一道又一道的伤疤。
一念及此,夏鸿升的脑海之中就浮现出了自己曾经作为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讲台上的老师带着恨意将那些屈辱的历史呈现出来的情形,又或是自己之后成了教书匠站在讲台上,带着同样的情绪将那段屈辱的历史又讲给台下的学生的时候,那心中盈满的愤怒和不甘。
深吸了一口气,夏鸿升坐下在了书房的书桌后面,然后铺开纸张,奋笔疾书了起来。
夏鸿升一般情况下是不写奏疏的,因为比起奏疏,他更加倾向于当面向李老二进言,能够讲解清楚。然而对于需要系统的、长远的进行的计划时,为了能够尽可能的完善,把自己能想起来的东西都融汇到一起,尽可能的详尽,这时候夏鸿升才会选择书写下来,想起来一些,就补充一些,一直到再也想不出其他的了,才算完成。这是草稿,然后夏鸿升会对草稿进行整理和修改,使其逻辑通顺,形成正是的奏疏。自然,格式用语之类的同其他大臣的可不一样。夏鸿升所写的奏疏,更像是后世里公文的格式。
夏鸿升将自己关在书房里面了两天的时间,才最终整理出来了这一份奏疏来,从头到尾又读过一遍,觉得已经详尽了,这才从书房里面走了出来。
天色到底亮的早了,晨风习习,从早晨起来就开始带着些熏暖的意味了,远远的空中飘过来一团团白色的飞絮,沾在了脸上一痒,这才惊觉已然又到了飘絮时节了。
“公子,该上朝了。”齐勇已经准备好了马车,过来叫夏鸿升了。
夏鸿升点点头,出门之后乘上马车,奔向朱雀门去了。
朝堂之上,李世民也并未再提起突厥之事,不过看迟迟没有动静,似乎李世民并不打算现下立刻就对突厥动手了。也或许李世民仍旧正在考虑之中,或者已经同那几个心腹大佬有了某种定计。
几个臣工上奏了之后,李世民便问了一句:“诸位爱卿,可还有什么事情要奏?”
夏鸿升并未从队列中走出来上奏,袖中的奏疏是准备等散朝之后去当面呈送给李世民的。在这种公开的场合并不适合说这些事情,既然是保密工作,自然要让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了。
“若是诸卿都无事了,那便退朝吧!”李世民哼站起来挥了挥手,然后便转身离开了。王德在后面喊了声退朝,文武百官便开始齐齐告退一礼,然后离开太极殿了。
夏鸿升每走,慢吞吞的留在后面,见百官都差不多快要出去完了,就请了内侍前去通报,自己则在前面等着。
很快,内侍就前来告知夏鸿升,可以过去了。
夏鸿升走到后面,李世民正坐在前面,准备要翻阅奏疏,见夏鸿升进去了,就问道:“怎么,可是那《三国演义》又写出了新章回来?”
“启禀陛下,是又写出了几回来。”夏鸿升躬身施了一礼,说道:“臣今日……”
“那且先呈来给朕过目,其他事情等朕看过之后再说。”李世民打断了夏鸿升的话,然后便令王德过去,走到了夏鸿升的跟前来。夏鸿升只得先将书稿给了王德呈送上去。
李世民伸手就一把从王德的手中拿走了书稿,立刻埋头看了起来。
夏鸿升见李世民看的投入,也只好等着,等他看完之后再说技术保密的事情了。
“好!哈哈哈哈!……”李世民忽然一拍桌子:“好!真是神乎其神!哈哈哈哈,草船借箭之策出人意料,这诸葛孔明真乃奇才也!”
夏鸿升正眼观鼻鼻观心的走神儿呢,李老二突然间一拍桌子哈哈大笑吓了夏鸿升一跳,抬眼一看,就见李老二正看的津津有味,心道这三国的威力果然不是盖的。连李老二都能被迷成这样,莫非真的正应了那句不是英雄,不读三国?
李世民看的十分投入,很快又翻过了几张纸来,看着看着,又突然眉头一皱:“这……这也太……借东风烧赤壁,东风也能借来?”
说完,抬起头来看向了夏鸿升,说道:“夏卿,这诸葛孔明智谋过人不错,可这借东风之行径,却也未免太过神乎其神了吧?有这等仙家本事,又何必花费那么大的功夫去对付曹孟德?”
“启禀陛下,这哪里是什么仙家本事,不过是那诸葛亮拥有十分丰富的格物知识,所以预测到会有东风,因此在七星坛上只是装腔作势装作使用法术,同时震慑江东而已。”夏鸿升笑了笑,对李世民解释道:“陛下,赤壁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江上本就多风,夏季风向东南,冬季风向西北,其中常有往复,冬日虽常吹西北风,可当中也有某些时日里面因为气温的间段性回暖升高,而在局部地区挂起东风。诸葛亮并非是会仙家本事,而正是熟识这些格物知识,感受到了气温的升高,故而推测出会有东风来。然后为了制造玄机,扩大孙刘联兵中刘备方面的贡献和影响,也增加东吴对他的忌惮,同时制造机会,逃离三江口合周瑜的陷害,故而才故意设坛作法,故弄玄虚,说是从天上借来了东风而已。”
“原来如此!”李世民恍然大悟:“这格物之道,当真是包罗万象,犹如神技啊!”
李世民感叹着,将手中的书稿交给了王德。这已经是习惯了,夏鸿升新写出来的书稿让李世民头前看过之后,李世民就会交给王德命人抄录下来,再让宫中禁卫送回夏鸿升家中。
“正是,陛下,格物一道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若是我大唐能够有无数个犹如这诸葛亮一般精通格物之道的人才来,何愁四夷不服,天下不定?何愁国家不富裕,军队不强大?何愁百姓不安居,臣民不乐业?!”夏鸿升笑着向李世民说道。
李世民盯着夏鸿升看了看,继而笑了起来:“夏卿这是话中有话啊?”
“臣的确有这个想发。臣常常想,倘若有一天,大唐学习格物之道的人能如同书生士子学习先贤之言一般多,如同文人墨客精研儒家【创建和谐家园】一般精研格物。那时候,咱们大唐该是多么的强大!”夏鸿升向李世民行了一礼,说道:“不过,微臣还没有想到应该怎么做,等微臣想到了,一定禀告陛下斟酌。”
“呵呵,也好,朕有的是时间,等夏卿考虑清楚。”李世民笑了笑,又问道:“夏卿今日前来,还有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