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贞观帝师》-第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掌柜的,你且先说这一桌子菜肴,你愿意出多少来买?以某观之,倘若你逸香居里推出这些新菜,恐怕这洛阳城属,就再也没有能超过你逸香居的酒楼了。哈哈,这可是你逸香居的机缘啊!”先前品赞夏鸿升的题诗的中年人这会儿开了口,却是在替夏鸿升说话了。

      却见那个掌柜眉头微皱,一番思量,眨眼间便有了决断:“若是这些菜肴的做法秘方,公子愿意倾囊相授,某家也不往上请示,自己便斗胆做了这个主!逸香居当奉公子五百贯!”

      五百贯钱,放到当下来看,绝不少了,也不算这个掌柜的坑人。自己能做到的赚钱的门路还有许多,这五百贯钱对于夏鸿升来说也并没有多少吸引力。若是嫂嫂的小吃发展起来,所得必定远远超过这五百贯钱了。

      那个掌柜的报出了自己愿出的价钱,然后便盯着夏鸿升来看,却见夏鸿升一脸淡笑,也不做声。

      “若是阁下嫌少,也罢,某家便从自己的钱财里拿出一份来,额外再奉公子一百贯,何如?”那个掌柜见夏鸿升不说话,还道是夏鸿升嫌少,就又开口加了一百贯。

      却见夏鸿升笑了笑,向掌柜说道:“这些菜式,我可以教给逸香居的厨子,甚至调味的配料,我也可以给你们。有了我那些调料,你们以前的菜也会增味许多。单是这调料的秘方,就比这些菜式要金贵的多。掌柜的,你知道调味料的重要性,这能给你带来多少个六百贯?”

      “那……请公子明言,开个价钱吧!”掌柜坐直了身子,说道。

      夏鸿升笑了笑:“这些东西虽然在你们看来珍贵,可于我来说却还不值得去藏私。这些东西,包括调料,我都会提供给你们,不要逸香居一文钱。我今日所图非是钱财,只要一诺!”

      众人闻言俱都是一惊,掌柜的愣了愣,然后立刻站起了身来,后退了一步,拱手弯下腰来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问道:“公子请讲!”

      夏鸿升也站了起来,说道:“余自幼家贫,父兄皆死于战乱,幸得家中嫂嫂照料,拉扯带大。家嫂于我有养育之恩,如今嫂嫂一人上街出摊,余亦需在书院中颜师坐下听学,无暇顾及。家嫂一介女流,势单力薄,如今生意渐好,必有眼馋之人。我今日将这些菜式调料全都提供给你逸香居,但求你逸香居对家嫂多加照拂,逸香居能够做大,必有背景,家嫂在你门前经营,无事便罢,倘若有人为难,我要你逸香居第一时间出面维护家嫂。你也无需为难,家嫂小本经营,安分守己,有所为难者,不过泼皮无赖而已。”

      “对面那妇人竟然就是公子嫂嫂?”掌柜的大吃一惊:“那她那些小吃……”

      “自然是我所传授。”夏鸿升点点头。

      掌柜看看夏鸿升,又看看那桌菜肴,整理了一下衣冠,郑重其事的弯腰作揖,说道:“夏公子年纪轻轻,便懂得感恩,仁孝之心某家佩服。也罢,某家就承此一诺,但凡有人敢为难夏家娘子者,某家便带人打折了他的腿!”

      “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承此一诺,千金不易!”夏鸿升后退一步,同样郑重的向掌柜回礼说道。

      “承此一诺,千金不易。”掌柜的重复了一遍,两人直起了身来,越过桌台走到近前,伸出了手来击掌一下,约定便成了。

      古人注重承诺约定,注重到了后世人难以想象的地步。约定既成,便要信守,一直到完成约定的那一天。就好比为了完成保护朋友儿子的承诺,而将自己的孩子与朋友的孩子互换衣服,让官兵捉去了自己孩子杀死,而保护下了朋友家孩子的,不是玩笑,是真有其事,世人非但不会笑他傻,反而会称赞他的高义。在这个道德体系占据着绝对力量的时代,名声重要,约定重要,信念重要,好像生命反而不重要了。为了名声,为了约定,为了自己固守的信念,都可以抛弃了生命。倘若两人约定发财,也不必立下字据,击掌为誓,以抽签论先后,先帮一个人富裕起来,而那人富裕起来之后,必然要扶持另一个人也富裕起来,绝对不敢违背约定,否则便会被世间唾弃,祖宗蒙羞,自己也再无脸面见人,前途也回毁于一旦。

      所以夏鸿升也不担心掌柜的违约,今天这里这么多人看着,出去之后就会互相传开,他掌柜的要真是想毁了逸香居的名声,大可以违约试试。

      夏鸿升完成了与掌柜的约定,又约好了时间来教逸香居的厨子那些菜式,掌柜的便忙去了。夏鸿升也准备离开逸香居,去嫂嫂那里帮帮忙。

      “夏公子留步。”就在夏鸿升将要出去逸香居的时候,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夏鸿升回头一看,却原是方才替他说话的那中年人。见他追了出来,夏鸿升就远远的拱手问候了一下:“先生何事?还未谢过方才先生的帮助。”

      “哪里,我等白混一顿美味,又得以亲眼见证这一段佳话,夏公子客气了。”那个中年文士摆了摆手,复又问道:“夏公子,方才提到要在鸾州书院颜师座下听学,在下试问一句,夏公子口中的颜师,可是颜师古颜老大人?!”

      “你是……”夏鸿升没有回答,只是诧异的看着中年文士。

      那位中年文士向夏鸿升施了一礼,朝着旁边伸出了胳膊来:“夏公子,请借一步说话。”

      夏鸿升随着中年文士往旁边走了几步,到了一个人少一些的地方,那个中年文士停下了脚步来,转身向夏鸿升说道:“在下从长安至洛阳,一路寻找颜大家,到了洛阳,多方打探,方才得知颜大家可能隐居在了这鸾州城中的消息,但也不确切。在下无法,只能前来一探,方才听夏公子口称颜师,不知可是颜师古颜大家?!在下有重要的事情,还请公子高义,明示在下,在下感激不尽!”

      “不是小子不告诉阁下,实在是小子也不知道颜师的身份到底是什么,只是一直尊称颜师,却并不知晓颜师名讳,怕是要叫阁下失望了。”夏鸿升眼珠一转,给了个模棱两可的回答。谁知道这人有什么事情呢,不过看上去不像是歹人,应该是确实有事情的,可我又不知道颜师愿不愿意见他们,所以只好这么回答了,夏鸿升心中叨念着。

      那个中年文士听了夏鸿升的话,眼睛一眯,笑道:“那,还请告知这鸾州书院何在,在下只有前去寻找一番了。”

      夏鸿升也笑了起来:“鸾州书院,自然就在这鸾州城之中了。你去便去,不去便不去,与我何干?在下还要去帮嫂嫂收摊,这就告辞了!”

      “哈哈,是极!是极!是在下自己找去的,与公子毫无干系。”说吧,那人便朝夏鸿升施了一礼,然后转变离开了。夏鸿升笑了笑,便也转身朝着他嫂嫂的小吃摊走了过去。收摊前还有一波客人,送走了这波客人,才能赶紧收摊,在宵禁开始武侯上街前赶回家里去,时间很紧。

      夏鸿升的嫂嫂虽然忙碌,能够看得见一脸的疲惫之色,可是兴头却不减,笑容发自内心,再也没有半点以前笑着的时候那股强打笑脸一般的勉强意味。回家的路上,给夏鸿升连珠似的说了一路,说了这些天挣了多少多少钱,说好多人称赞东西好吃又实惠,说照这么下去再过多久多久就可以攒够盖新房子的钱了,到了那个时候就把家里破旧漏雨的茅草房拔了重盖,然后在攒一些,就可以托媒人给夏鸿升物色一个好女子成婚了……

      夏鸿升虽然对说媒成亲的事情很是不以为然,但是看他嫂嫂兴致甚高,也就没有反驳,只是笑着静静倾听,在他嫂嫂絮絮叨叨叽叽喳喳兴奋的声音里,夏鸿升竟顿觉一股平淡而幸福的意味,就像是远在后世的家人重又到了身边一般。

      回到家里,女人说闻了一天的油气,得吃些清淡的东西去去油气,便又到灶火里忙着煮粥去了。夏鸿升跟着到了灶火想要帮忙,却被她嫂嫂给赶了出来。

      “你要是闲着,不如去把那桶子咸水给用了,已经又泡了好几天了。真是的,好好的盐土非要倒进水里,全都化完了,生生的糟蹋东西!”夏鸿升的嫂嫂一边说着,一边将夏鸿升给推出了灶火。

      全都化干净了?夏鸿升一听,那就可以实验了啊,盐土矿杂质太多,想要全溶解到水里,时间短了根本不行。

      第三十一章 实验

      盐是生后的必需品,在古代,更是一个国家的命脉之一,所以盐自古都被官家控制,从开采到运输到贩卖,都有官家的影子在里面。虽然也有贩私盐的,可那可是大罪,若是被捉住了,便要吃官司了。古时候盐的主要来源就是海盐,在海边晒盐之后通过漕运,经由运河与其他的天然河道运送到内地。可古时候的技术不发达,海盐的产量有限,运输又不快,就导致内地缺盐。因为开采和运输的成本较大,又收有盐税,所以官盐的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官盐也分着三六九等,最好的是青盐,那可不是用来吃的,是【创建和谐家园】宦达显贵豪富家里的主人每日早上起来,拿柳枝沾上一些净口用的。然后是精盐,是那些有钱有权家里的人买来做饭食用的。可是更多的普通百姓家里,是连这种精盐也吃不起。可是人体若是长时间没有盐分的射入,就会身体浮肿,产生程度不等的脑水肿,出现意识障碍,眼睛模糊不能视物,严重者可发生昏迷休克,危机生命。没盐不行,可官盐又买不起,私盐不多,也不敢买,就是逼急了,可也没有那份钱财,怎么办?所以大唐其实大部分内地穷苦百姓家里,吃的就是这种盐土。也就是将盐矿碾碎成渣。

      夏鸿升见过那些盐矿,他家里原本吃的也是这种盐土,这段时间好过一些了,嫂嫂才去买了一些官盐来用。那种盐矿里面不知道含有多少杂质,都是一块块核桃大小的黄褐色晶体,用手拿起用力一拧就能碾碎,夏鸿升尝过一下,至今记忆犹新,那里面除了咸以外,还有各种的怪味,酸、涩、苦……简直【创建和谐家园】。吃那些盐矿,根本就不是吃盐,而是服毒,是慢性【创建和谐家园】!

      夏鸿升看着面前那一桶浑浊的,泛着微黄与浓白,如同石灰水一般的一桶子咸水,叹息着摇了摇头,想起来中午那个中年文士说的话,民生疾苦啊!

      “鸿升,快来吃饭!蹲在那里作甚子?!”嫂嫂煮好了稀粥,前来唤夏鸿升了。

      夏鸿升没有过去吃饭,只是转过了头去,对自己的嫂嫂说道:“嫂嫂,你信不信我能从这一桶盐矿泡的水里做出官家的精盐来?”

      “什么?”女人有些吃惊,官家的精盐,一直都是从海边运过来的,这些盐矿也能变成精盐不成?!说笑话的吧,盐矿大家伙儿吃的还少?也没见能变成精盐来啊。

      “嫂嫂,把这盐矿粉碎了溶解到水里,然后再把盐水进行过滤,把杂质过滤出来,最后放在锅里熬煮解析,应该就能结晶出来人吃的精盐了。”夏鸿升向自家嫂嫂说道:“嫂嫂,家里的麻布在哪里,拿两块过来。”

      嫂嫂虽然不明白夏鸿升要麻布干什么,但还是很快就拿出了两块麻布来,家里穷,那些锦缎丝绸之类的没有,可麻布是必须有的,身上穿的可不全是么!夏鸿升也跑去又提了个空桶过来,还顺手从火塘里铲了一些烧剩下的碎炭,回到了桶前,拿了根棍子在桶里一通搅拌,然后将麻布蒙住了桶口,将那一桶盐水缓缓的倒入了另外一个空桶里面。

      不一会,等一桶盐水倒完,麻布上就全是灰黑色的矿渣了。去掉麻布,桶里的溶液便成了褐色,颜色变浅了,但杂质依然很多。过滤的过程很简单,女人看了一遍就知道了,又帮着夏鸿升一起用麻布在两个桶之间来回过滤了好几次来,桶里面就留下了浅红色的溶液了。

      只过滤了杂质可不行,还得脱毒才能食用,夏鸿升用麻布抱住那些碎炭,跑去舀水涮了涮,等黑水留尽了,才让嫂嫂取了个漏斗过来,把那包裹了木炭的麻布包塞进了漏斗下面,挤得严严实实,找了个架子,把漏斗固定在架子上,然后将桶里的溶液倒进了漏斗里面。

      夏鸿升有些紧张的看着漏斗下面,虽然看着学校边的村里人做过,但是自己还是头一次实践。好在不一会儿,淡青色的溶液缓缓的流出,夏鸿升赶紧伸手接了几滴尝尝,还不错,只有咸味,没有苦涩,现在这盐绝对可以安全食用了。

      “哈哈,这就对了,嫂嫂,支起锅来,把这些东西倒进锅里小火熬煮,一直把水熬干,出来的结晶就是好盐了。”好一会儿,夏鸿升看溶液过滤干净了,这才提着那半桶盐溶液,站了起来对他嫂嫂说道。

      女人照做,趁着灶里小火未去,取了口铁锅来放到火上,然后接过木桶将那半桶溶液缓缓倒入了锅中,然后盖起了锅盖。

      溶液渐渐沸腾,里面的水分越来越少,夏鸿升的嫂嫂紧张的看着溶液在锅里翻腾冒泡,热气蒸腾。

      锅里的水渐渐干结,洁白的盐粒颗颗如雪,细腻的铺在锅底。

      夏鸿升伸出手指沾了点儿放入嘴里尝尝,恩,不错,果然是好盐了。

      回头一看,发现自己嫂嫂站在那里有些哆嗦,甚至一根手指来指着夏鸿升,眼睛眨眨的,就是说不出话来。老半晌,才惊疑不已的小声问道:“鸿……鸿升,你真的从盐矿里面做出好盐来了!你……你告诉嫂嫂,那葱油饼,后来的油泼面,还有你教给嫂嫂的那些东西,做的那些木器,还有今天这制盐之法,都是从哪里学来的?书院里还教这个的?!”

      “这……恩,还记得我告诉你在老君山里遇到的那个老翁么,这都是他教我的。”夏鸿升也不管他嫂嫂信不信,张口就道,说完就转身出去了。不过刚出去,就又伸头进来了:“嫂嫂,明日回来的时候多捎些盐土回来,咱们都给他做成好盐,朝廷禁止贩私盐,咱们不卖就是了,自己做了放家里偷偷吃,哈哈!”

      夏鸿升跑回屋里,女人却匆匆跟了过去,跟着夏鸿升进去了屋里,一进门,就一脸正色的对夏鸿升说道:“鸿升,你坐下,嫂嫂有话对你说。”

      见自家嫂嫂一脸郑重其事,夏鸿升只好乖乖的坐下到了桌子边,女人也坐了下来,对夏鸿升说道:“鸿升,嫂嫂不知道你从哪里学来的这些东西,你不愿意告诉嫂嫂,嫂嫂也就不再问了。这个家里咱们两个相依为命,眨眼间也过去这么多年了,你也已然都这么大了,嫂嫂竟然都,没有察觉。鸿升,你想尽办法为家里,为嫂嫂分担,嫂嫂都知道呢,可是鸿升啊,这个家只要有嫂嫂再,就定然撑着不让它倒下,你就只管好好进学,好好听讲,嫂嫂可打听过呢,书院的山长,据说可是长安城里来的大人物,若是能够得了他的推举,参加科考,走上仕途,你父兄泉下有知,也定然会高兴的紧的。咱们夏家,倘若要是当初能有一个读书人在,你父兄也不至于都被拉上战场,尸骨无存。嫂嫂再怎么撑着,也只是维持个家用而已,嫂嫂一介女流,我夏家终究是需要你来振兴家业的。鸿升,嫂嫂感激你为咱们这个家花费这么多的心思,可是嫂嫂还是想要告诉你,多花些心思在学业上吧,比什么都强。嫂嫂不怕吃苦,只要你能有出息,嫂嫂就算是死了,也是心甘情愿,笑着走的!鸿升,听嫂嫂的话,好好读书,莫要再乱了心思。”

      说吧,女人就这么看着夏鸿升,看的夏鸿升心虚——他压根就没有打算过走上科考这条路,没那个兴趣,也没有那个能力。科考不是盗用几首古诗词古文就能糊弄过去的,就算是糊弄过去了,还得去皇宫里接受李世民的面试,李世民那么个雄才霸略的主儿,岂是那么好糊弄的?原本,夏鸿升就打算着,第一要务是赚钱,赚足了本钱,其他想做的事情才有物质基础。可是如今嫂嫂这么说,而且说的听起来如此叫人心酸,夏鸿升一时间踌躇了。

      “是,鸿升谨遵嫂嫂教诲。”夏鸿升被他嫂子说的有些迷茫,站起来郑重的向女人施了一礼,就回去自己的隔间里面。

      夏鸿升是从后世而来,没有将读书考试当成一回事。后世里自己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工作几年历经沉浮,到最后却去做了一个乡村教师而已,可不读书不上学外出打拼的,却也有不少成就斐然之辈,条条大道通罗马,每一个行业中做出了成就都能够收到人们尊敬。可是现下不同,古时候,读书科举走进仕途,几乎是想要取得成就的唯一道路。做官是全社会的集体理想,对于读书人更是如此,所以嫂嫂有这番思想也可以理解。只是夏鸿升心中却是不以为然。教化一方,造福万民,他自认为没有那个本事,仗着自己从后世带来的知识经验,小打小闹的,混个衣食无忧,若是能成了个纨绔那可就更好了,哈哈,兜里富足,四处游逛,那把折扇装装样子,调戏调戏家里小丫鬟就够了,平淡从容,轻松惬意。可惜,这种理想是不能叫嫂嫂知道了,否则,估计就要被嫂嫂棍棒招呼了。

      夏鸿升没有因为他嫂嫂的一番话而改变自己的心意,只是和衣躺下,嘿嘿,未来还长着呢!

      第三十二章 长安春满,可缓归矣

      第二天一早,夏鸿升就去了书院,到了书院直奔后山颜老夫子的院落,待到了那里,颜老夫子已经起来,正在院子里面喂他的金鸡了。颜师古见了夏鸿升这么早过来,就问道:“来这么早作甚?”

      “昨天学生在鸾州城中遇到一中年文士,曾言自长安而来,到了洛阳寻找您,后来在洛阳多方打探,才知道您原来到了鸾州城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就一路找来了鸾州城。”夏鸿升向颜师古施礼之后说道:“他说要来书院拜访颜师,却不知所谓何事,学生知会颜师一声,若是不想见他,大可由学生把他哄出去了便是。”

      “呵呵,无妨,听你这么说,老夫已经猜到他所为何来了,也该是时候了。”颜老夫子捋着胡须笑道:“老夫自隐居到这鸾州城中,开山奖学,已有两年光景,想来,……的心思也应该已经明白了。”

      夏鸿升见颜师古笑而不语,复又施礼问道:“学生还有一惑,还望颜师解之。”

      颜师古听到夏鸿升有问题请教,于是一把将手中的黍米朝那几只金鸡撒了出去,然后转过身来看向了夏鸿升:“讲来听听。”

      “学生想问,是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夏鸿升鞠躬问道。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呵呵,这句话倒也精巧。不过……”颜老夫子笑着捋了捋胡须,笑道:“也太过偏颇了。诚然,满朝朱紫贵者,又有几个不是读书人?不过,这朝堂,这民间,可不是只有读书人就能够维持的下去的。我们需要吃食,自然就需要有人耕种,我们需要穿衣,自然就需要有人纺织,我们需要抵御外族的侵犯,自然就需要军士……读书虽然尊崇,可世间正道何止千万。老夫以为,无他,各司其职耳。”

      夏鸿升听了颜师古的话,便笑了起来了,对,就是这样,看来这位老爷子还不迂腐。

      看见夏鸿升咧嘴笑了,颜师古又道:“若是此事放到其他人身上,老夫说道这里便也罢了。不过问的人是你,老夫就又得多唠叨几句了。”

      夏鸿升一听颜老夫子还有话要说,便又躬身行礼:“学生恭听颜师教诲。”

      “老夫知道你不同于其他学子,许多时候,老夫都觉得你只是看上去年纪轻轻而已,实际上已然是一个不惑之人了。老夫知道你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你既有此问,那老夫便对你言明,无论你欲作何事,都少不了读书出仕这条路。唯有出仕,才能让你有机会实现你的抱负,才可以使你广为人知,才能够令你积累威望,有所号召,让天下学子慕名而来。此谓之借势。否则,无论你伺候如何尝试,便都仍旧会如旬假那日里一般。”

      夏鸿升赶紧弯腰鞠躬,恭恭敬敬的,这些话,不是一个师长该对学生的教诲,而是一个长辈对后辈的提携,是经验之谈,是真的拿他夏鸿升当成了后辈,才会说的这么深的。所以夏鸿升不能不恭敬。

      颜老爷子的意思十分明显,夏鸿升也听的明白。从自己那日里的举动,颜老爷子已经猜到了自己可能想要做些什么了。自己现在需要一个舞台,然后在这个舞台上表演,让这场表演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能够吸引足够多的人。朝堂就是这个舞台,自己上了朝堂之后所做的事情,就是表演。说来容易,可是细细想想,又何其之难。想要培养一大群跟自己一样有着先进的思想和知识的人,进而让这些人进入社会,从各个方面改造大唐,这是个十分宏大的目标。先前夏鸿升想到的路子,就是办学校,从小学开始,从学童开始,仿照后世的教育来培养他们。若是如同颜老爷子所说,非的借助朝廷的力量的时候,那这学校里面学什么讲什么,他还能说得算数么?行政权力干涉教育,产生的后果就是,“民国以后再无【创建和谐家园】”这种现象。想要保持思想的独立性,最好不要让行政权力参与进来。

      不过,现在想这些都太远了,谁不知道办学是一项大投资啊,要想办学,还是先得赚钱啊。夏鸿升摇了摇头,叹口气,是不是该去徐齐贤家问问茶叶行的消息了?

      正想着,就听见院子外面传来了一个朗声呼喊:“在下长安人士,拜见颜老山长!”

      夏鸿升回头看了一眼,又转头看看颜师古,颜师古朝夏鸿升点了点头,夏鸿升便转身赶紧几步走了出去,院子外面站着的正是昨日里那个中年文士,见是夏鸿升从里面出来,便笑着很是礼貌的拱了拱手。

      “请进来吧,颜师就是里面。”夏鸿升朝那中年文士回了礼。

      一进入院子里面,看见了站在那里的颜师古,中年文士的眼中便登时亮了起来,两忙三步变作两步跑到了颜师古的面前,恭恭敬敬的深深弯下了腰去:“学生见过颜老大人!李师命学生向颜老大人问好!”

      “不敢当,李师德高望重,老夫在李师面前尚以小辈自处,如何能当得李师问候。”颜老爷子摆摆手错开一步,避开了那个中年文士的施礼。

      中年文士一直没有直起身子来,只是复又说道:“李师命学生带话给颜老大人:长安春满,景致正浓,可缓归矣。”

      颜师古一愣,继而哈哈大笑了起来,往前虚扶一下令那人起身来,说道:“也罢,老夫知晓了,待老夫将这边的事情处理妥当,便随你同归长安。”

      说完,又转头对夏鸿升说道:“你且去将其他先生叫来,还有,此事暂且勿要外传。”

      夏鸿升赶紧鞠躬遵命,转身跑出去将其他的那几个书院教席通知了一遍,让他们到后山颜老爷子的院子里去了。

      颜师古要离开鸾州书院回去长安,这是夏鸿升早已知晓的事情,因为历史上唐朝的时候皇宫之中的起居注疏皆有颜家来书记,颜师古应该是在皇宫中撰写起居注的,早晚会重回长安。只是,夏鸿升没有想到会这么快。他这一去长安,还不知道鸾州书院以后会是什么走向。其他的那些教席先生都是被颜师古邀请而来的,如今颜师古一走,恐怕那几位教席先生也就留不长了,如此一来,书院学子定然会再前往他处求学,这鸾州书院,怕是就荒废了啊。

      夏鸿升满脑思绪,皱着眉头往书院前面的学室了走去,思绪太深,以至于连身后有人在喊他也没有听见。

      “哎!我说夏师弟,为兄叫你呢!”夏鸿升正思绪纷纷,突然感到手臂被人拽了一些,这才惊醒了过来,抬头一看,却原来是徐齐贤了,只听徐齐贤说道:“夏师弟,这次你可得帮一帮为兄了!为兄使用你教的办法,全部做对了伯父考校我们的算术,伯父大吃一惊,严厉责问,为兄迫于伯父和父亲的威严,只能把你给供出来了!眼下伯父非要到书院来找你,为兄实在是拦不住,今早为兄特意起早跑来知会你一声,早作准备啊!”

      “这个好办,我回家避一天就行了。”夏鸿升说道。

      “啊?”徐齐贤没想到夏鸿升竟然会直接回家,一时不解。

      夏鸿升左右瞅瞅,见四下无人,压低了声音向徐齐贤说道:“徐哥,颜师嘱咐我暂时不要外传,所以此事本不该告知与你。可是徐哥待我不薄,总得提前知会一下徐哥。长安城来人,颜师已然打算回长安了。其他的几位教席先生,本就是闲云野鹤的高人,想来到时颜师一走,也定然是待不长了。徐哥,还是早作准备为好。”

      “好了,言之于此,徐哥,小弟这就回家了,暂避贵伯父锋芒。”说罢,夏鸿升便转身往书院外面走了出去,虽然怀念学生时代,但是再次做回学生,到底还是不想学习了啊。准备去买些需要的材料回去,教给嫂嫂东西的进度要抓紧了啊,今天颜师古决定回长安,让夏鸿升突然意识到,自己终究有一天也是要离开鸾州城的,不将该教的东西都教给嫂嫂,以后自己一旦需要离开鸾州城了,就晚了。

      到屠户那里又买了猪肉和猪下水来,屠户已经开始躲着夏鸿升了,没法子,夏鸿升中间又来买过几次猪肉和猪下水,而屠户一直觉得那些猪下水又不能吃,卖了钱财是昧良心的,所以现下见夏鸿升又来,都有些不愿意面对他了。这次又买了不少,屠户涨红着一张脸,说什么也不要钱了。

      夏鸿升哑然失笑,又买了不少的羊肉和羊骨,看也不看的仍下了小半贯钱,屠户叫了自家的徒弟,推了辆木车帮夏鸿升往家里送猪肉和羊肉去了。趁着有木车,便又顺道买了一布袋的盐土,昨天那半桶盐溶液,结晶出来的盐只有半碗,还不够家里用的,今天就再多做一些,明日嫂嫂就出摊就可以用好盐了。

      夏鸿升送走了屠户的徒弟,然后回来支起了铁锅,添水烧着,又跑到木匠张老汉家里要来了一截松木来,回来正好水开,一股脑的便把那些羊肉羊骨扔进了大铁锅里。

      第三十三章 找上门来

      牛一般不能吃到,最为经常使用的肉类,除了狗肉鸡鸭鱼之类,就要数这羊肉了。初唐时候外面还没有拿羊肉熬汤的习惯,煮熟的羊肉切片,浇上蒜泥撒把盐就吃了,又或是直接放到滚水中煮,煮熟了撒把盐就啃开了,做法真的不多,不像后世里又是红焖又是爆炒的,烤羊肉这会儿倒是也有,不过调料太少,吃起来只有咸味儿,实在是不美。羊肉汤,好喝又养胃,街头支起一口大锅来,香飘一条街,整一碗羊肉汤,再烙几张薄饼切成饼丝,往羊肉汤里一泡,绝对吃的痛快,吃完浑身暖和,羊肉汤能够流传千年,自然是有它的价值的。当初教书的村头有家卖羊肉汤的,夏鸿升和学校里的老师们都经常去那里喝,味道十分好,因为是他家孩子的老师,所以问起来人也就说了,其实秘方很简单,就是一截松木加一些白芷。不过这里面也有讲究,松木必须是去了皮,而且放置过一段时间才行的,不然里面的松香会串了羊肉汤的味道,放松木,主要是为了去除羊膻味儿,吸附肉里煮出来的杂沫的,真正能够起到提味作用的是白芷,当然,松木也有一定的提味作用,只是不及白芷了。有了这两样东西,煮出来的羊肉汤才是香而不膻,浓白清亮,配合麻椒之类,口感甚好。

      夏鸿升拍着胸脯保证只在自己家里熬着喝,绝不外传,后来就也成了夏鸿升的秘方了。

      羊骨在铁锅里熬着,夏鸿升又直起了另一口锅,添上水,然后弄来两个大桶,把那些买回来的盐土全部都给倒进了桶中,加进去了水,然后找出两根木棍来,一手一个的在那两个木桶中搅拌了起来,加速那些盐土在水里的溶解速度。

      这么两大桶盐溶液,怎么也能弄出来一小布袋的好盐来吧。夏鸿升搅拌着那两个木桶,一边嗅着铁锅中文火熬着的羊骨汤,香气已然开始渐渐从锅中逸散出来了,夏鸿升肚子里的馋虫也就跟着骚动了起来。等到这一锅汤熬成,把里面的羊骨捞出来,撒上佐料,啃起来不是一般的爽哇!可惜,这时候辣椒还没有传入国内,茱萸的味道虽然也是辣的,但是比起辣椒来,到底还是缺少了一分滋味啊!不仅是辣椒,许多后世里面的食物现下都还没有呢,像玉米,红薯,土豆……中国许多的食物都是从明朝往后才传入国内的,明朝的时候,随着郑和下西洋,带回来了许多新物种,而同时,欧洲的许多国家也正在开始以航船向外扩张,世界逐渐进入了大航海时代,由此也有许多物种通过航船被带回欧洲,进而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了中国。

      前几天还听几位闲聊的街坊老人说,今年天公不作美,来年可能要饿死人哩。说到闹饥荒,把众人都吓了一大跳,脸色都变了。唐初粮食种类少,因为技术原因,产量本来也低,如今又因为战乱,致使许多田地荒芜,才安定下来,要是敢闹一场饥荒,那可是要出现易子相食的恐怖场面了。要是有后世一样那么多的菜蔬粮食,恐怕也不至于出现易子相食这样的惨状,可惜,夏鸿升只是个平凡的百姓,造不来大航船,也没有能力推动大航海时代提前来临,去美洲大陆把那些粮食物种带回来。所以只能幽幽一叹,用力的抽抽鼻子,恩,羊肉已经煮出味儿了。

      “咦!静石又在做什么佳肴?怎地如此香浓诱人?”突然一声惊叹从后面传来,夏鸿升转身一看,赫然却见颜师古,还有那个中年文士,以及一脸苦笑的徐齐贤,还有一个不认识人一起站在自家院子外面。正冲他笑着,方才开口的,正是颜师古颜老夫子了。

      一看见徐齐贤的那副样子,夏鸿升就猜到那个不认识的人是谁了,嘿,这还找上门儿来了?!

      夏鸿升笑着把木棍往桶里一扔,赶紧快走几步走出出来,到了门外施礼道:“学生见过颜师,见过徐兄长。拜见这位前辈,拜见徐伯伯。”

      这一圈礼数下来,几个人便顿时面上含笑了起来。古人极其注重礼教,礼数周全,会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相反,则会被认为是无礼之人,纵是再有才华也不受人待见了。这就是古时候为什么那些明明很有才的狂生,却屡屡怀才不遇的缘由了。多年的不同工作中,得到的经验告诉夏鸿升,要想滋润的混下去,对于体制和权威,该有的敬畏和服从还是要有的,就算是做做样子,也得做出来,心里腹诽一下就好了,千万别当真,要不然吃亏的肯定是自己。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08: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