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夏鸿升知道,自己今日的一番话,会让李世民对于战争有一个全然不同于以往的认识,而这,必将在李世民这个雄才大略的帝王心中开辟出一个关于战争的新的世界。
众人一路上都没有怎么说话,一直低头沉思着。夏鸿升知道自己的这番话是有些太过超前了。今天没有人跳出来指着自己说自己有辱圣人道,有辱儒家教诲,就已经算是幸运的了。不敢想象倘若今天的这群人里面要是有褚遂良之类的腐儒,会是怎样的一番场景。今日的这番话若是传了出去,恐怕自己会被那帮儒生给骂死,被那些言官给弹劾的头都抬不起来吧。
夏鸿升摇摇头苦笑了一下,可是不说却又憋屈。为什么每次打了胜仗之后,反而要给战败的一方金银牛马财帛,还放归俘虏,让他们重新回去修养生意,重新再次侵略呢?就为了那天朝上国圣人之训的面子?被劫掠的汉民,被杀死的唐人,为了战胜他们而献出了生命的那些将士,难道就该白死了么?!就为了一个所谓的圣人恩德,那些牺牲了的性命就要变得毫无意义么?!
夏鸿升朝前看看,然后几步追上了魏征,躬身行了一礼,说道:“魏伯伯,方才大殿之中,小侄心中冲动,言语之间多有冒犯,还请魏伯伯恕罪。”
“罢了,都是为陛下,为大唐谋划,老夫怎会跟你置气。”魏征摆了摆手,然后又不禁问道:“不过,静石啊,你如今也算是儒林名士,却为何有如此违背圣人之言的话呢?尔心中所想,又是如何?”
夏鸿升再次躬身,答道:“回伯伯的话,小侄不才,有面皮两张,一曰君子,一曰小人,君子见我,自然以君子见之,小人见我,自然以小人见之。他突厥是何等货色,小侄对其便是何样脸色。孔老夫子曾言,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未完待续。)
第239章 试验品很成功
李世民需要时间来消化夏鸿升关于战争能够让国家获得财富的理论,所以接下来的几天都没有听到宫里有什么消息,中间有过一次朝会,皇帝和那些大臣也像是约好了一样,绝口不提突厥的事情。
这日里夏鸿升仍旧到东宫陪李承乾学习。李纲在前面讲授课程,李承乾老老实实的坐在下面,两手覆在案几上面,认认真真的盯着案几上面书籍——顺便说一句,那书籍正是由孔颖达带着一众学士们重新以标点符号进行了断句,通过活字印刷术刊印出来的。如今官家的印刷作坊里面正在日夜不停的刊印,大量的新典籍会陆续发放至各州县的官学之中,供士子使用。
夏鸿升今天没有心情去写三国,因为庄子上的玻璃窑要烧出第一批东西了,他心里挂念着玻璃窑的产出,急于等到赶紧结束之后好赶回泾阳看看,还有水泥窑,看看烧出来的水泥能不能投入使用,若是能够使用,就可以用来建设军校了。
所以这会儿夏鸿升无心写三国,更无心听讲了。满脑子都是在想着玻璃窑和水泥的事情,甚至都开始构筑起应该把军校建设成什么样子的了。
“太子殿下!”一声低沉,但是却充满威严喝声响起在夏鸿升的身边,将夏鸿升从臆想中惊醒了过来,转头一看,就见李纲满面严肃的站在李承乾的身边。李承乾明显是被吓了一跳的样子,赶紧用两只手臂捂住了案几上面的东西。
“拿来!”李纲严厉的盯着李承乾,说道。手中已经踮起了戒尺来。
李承乾脸色变得有些白,哀求的眼光看看夏鸿升,又看着李纲。不过李纲却并没有绕过他的打算,一伸手,一把抓住李承乾两手捂着的东西就给拽了出来。
夏鸿升这才看清楚那是什么,正是李承乾从他这里借走的那些章回。这货竟然敢在李纲讲课的时候偷偷看课外书啊!完了,李纲不会把它给撕了吧?
李纲冷哼了一声,盯着李承乾,沉声道了一句:“太子殿下,请抬手!”
李承乾一听这话,顿时跟蔫了的萝卜似的,垂头丧气的低下了头去,伸出了手来。李纲毫不留情,手中的戒尺高高抬起,然后重重的落下到李承乾的手心上,发出了清脆的一声响声。连打十记戒尺下去,李承乾的左手心就红肿起来了。
“是学生错了,请师尊恕罪!”被打完了手,李承乾深深地作揖下去,向李纲谢罪道。
瞅瞅,多么的尊师重道啊!放后世里面要是哪个老师因为学生违反上课纪律而把学生的手给打肿,那可就摊上大事儿了。记得以前有个同事,也就因为学生上课的时候把前座女生的头发辫子给剪了,于是就朝他【创建和谐家园】上踹了两脚,结果学生回家里告诉了家长,家长就带了一群人去学校把那同事当着全校学生的面儿给狠揍了一顿,弄到最后,学校还给那个同事记了处分,说是他先打学生了……天壤之别啊!
李纲让李承乾坐了回去,自己却也没有在讲课,告知二人可以结束了。二人恭敬的送走了李纲,扭过身来,夏鸿升就一把揪住李承乾的领子了。
“呃,静石,息怒……息怒……”李承乾讪讪的笑着对夏鸿升说道:“我昨晚上看的正酣,实在是收不住,这上课的时候就想知道后面怎么了,一时没有忍住……”
“别给我说这些没用的,你去找李师给我要回来去!”夏鸿升对李承乾横眉冷对:“那可是我数个月的心血,我还指望着能写完之后集结成册刊印出来呢!这可倒好,上去一下子被你给搞没有了!以后还怎么写出来?!”
“啊?!”李承乾一听,立刻拍胸脯说道:“静石放心,抱在我身上!我一定给你讨要回来!大不了被李师臭骂一顿便是!”
夏鸿升鄙视的看了一眼拍胸脯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的李承乾:“本来就是怨你,你就得给我要回来,管你是被臭骂还是被毒打!”
李承乾讨好求饶,二人又说了几句,夏鸿升就急着走了。
“静石,这么急忙作甚?对了,昨日三弟还跟我说长安城里面有了个好去处,今日天气甚好,不若你我一同去找三弟过去看看如何?”李承乾见夏鸿升急着要走,于是说道。
“刚挨过打就想着出去玩耍,不愧是长安大纨绔!”夏鸿升翻了翻白眼,说道:“今日怕是去不成了,我得回庄子上一趟,今日玻璃窑里面出第一批成品来,我得去看看成色。”
“玻璃窑烧出东西来了?”李承乾眼前一亮:“说起来孤也是玻璃窑的股东之一,恩,今日既出成品,孤自然也要前去视察一翻。走,同去!”
夏鸿升更加鄙视,想出去放风就直说,干脆让李纲把刚才的事情告诉给李老二,让李老二给他禁足几个月算了!
等李承乾换了一身便装,带了侍卫,二人一起出去了朱雀门之后,却是正好瞧见了李恪晃着步子慢吞吞的往这边走了过来,身后还跟着一个小小的李泰,俩人似乎还在说着什么,李泰一脸的高冷,李恪一脸的讨好,叫夏鸿升和李承乾好奇不已。
待到近处,李恪看李承乾穿着便装,于是问道:“大哥要出游?今日本来是要叫大哥去看看那个好去处,熟料青雀死活跟了过来……我让他先回去,他也不回!”
“恩,今日静石的玻璃窑出东西了,我正准备前去看看。”李承乾看了看二人,说道。
看那俩人眼中一亮的样子跟李承乾简直一个样,夏鸿升就知道此行又要多俩人了。
四人一道离开了长安城,此时已经是近午,夏鸿升急着赶回去,也就干脆没有吃东西,快马加鞭的,至于后半晌总算是赶回了庄子里。
径自奔去了窑上,老远就看见前面铺开了一块十步见方的水泥地来,夏鸿升立刻翻身下马,走了上去。其余几人也都下来,好奇的走了上去,跟夏鸿升一块儿蹲在了地上,学着夏鸿升的样子在地上扣扣摸摸了起来。
“齐勇,刀来!”夏鸿升抬头冲齐勇说道。齐勇立刻解下了佩刀递给了夏鸿升,夏鸿升拿刀在水泥上面用力劈砍了几下,又拿刀把用力砸了好几下。看看水泥地上,却是一点儿痕迹也没有留下。
“太好了!”夏鸿升兴奋的一挥拳头。果然用坚硬的碎石混合水泥铺成的路面十分解释,虽然不如沥青,可去比如今的沙土路要耗上太多了。
抬眼起来,有见水泥地的后面竖着一截一人高的砖石墙壁来,砖石墙壁中间却不是常见的黄泥之类,而是用水泥砌在了一起。
ÏĺèÉý×ß¹ýÈ¥ÍÆÁËÍÆÄǽØÇ½±Ú£¬È»ºóÓÖ¶ÔÆëÓÂ˵µÀ£º¡°ÆëÓ£¬ÄãÀ´ÓÃÁ¦õßõßÊÔÊÔ£¡¡±
齐勇点点头,有点儿人来疯似的摩拳擦掌的跑到了那半截墙壁的跟前来,两腿一沉猛地一声高喝,一腿就抽到了那半截墙壁上面。墙壁连半点儿反应都没有,齐勇自己却被弹回来退开了好几步。
“齐勇啊,交给你个任务。”夏鸿升因为自己被弹回来而感到有些丢脸的齐勇说道:“改天你带几个人来,那撞墙的东西撞他,撞塌了为止,明白么?”
“是!”齐勇应承了下来。
这时候在一旁看了半天了的老李家的三人组终于忍不住了,李恪过来对夏鸿升说道:“我说兄台,你这是什么玩意儿?”
夏鸿升神秘的笑了一笑,说道:“这是宝贝,比琉璃可要宝贝多了!”
说完,夏鸿升便径自离开了那里,往窑上走了过去。
几口窑上正在热火朝天,家里面管家和账房等人全都来了,还要其他作坊里的匠人也都围聚在那里看热闹。老窑头正在不停的吆喝着指挥那些窑工,夏鸿升过去的时候,正看到窑工正在将窑里的东西往外退。
“退火了没有?”夏鸿升走上前去问道。
老窑头回头过来,才发现夏鸿升来了,赶紧行了礼,然后答道:“回公子的话,昨个就烧成了,一只退火到现下,才开始往外面取。中间照着公子的吩咐,逐渐降低窑里的温度。不过这头一批是试窑的,没做吹制呐,出来可不成形的。”
夏鸿升点了点头,等窑工从窑里退出东西来,就赶紧走了过去,就见一块块还算透亮的晶块儿被挑了出来。
“真是琉璃!”李承乾惊呼了一声,看着面前摆着的一大堆晶块儿:“透亮!比胡商卖的可透亮不少。”
嘿嘿笑笑,夏鸿升转身命令道:“去,拿滚水和冰水过来!”
这是夏鸿升早有交代的事情,管家立刻就令了俩人去提溜了过来。找来了两个木盆子,里面各放入了几块儿那种晶块儿,然后一盆子滚水,一盆子冰水立刻就浇了进去。
片刻之后,夏鸿升立刻就眉开眼笑起来了。
没被激碎!
果然是退火的问题,原先的琉璃没有经过退火这倒工序,盛了热水就会被激碎掉,这些晶块儿就都完好,没有碎掉!
“妥了!”夏鸿升笑着对老窑头说道:“很好,都去管家那里领赏去!下回开始试试吹制,先不用太复杂的形状,吹几个杯盏就行,到时候再以沸水试之!”(未完待续。)
第240章 修建军校的问题
夏鸿升的庄子上,窑洞外面的李家三人组看看跟前堆积如山的筛出来的河沙,很是感叹的摇了摇头:“唉,还真是……谁会知道价值连城的琉璃珍宝,原料却原来就是如此普通,随处可见的河沙呢?”
“那些胡人真是可恨,竟然用这河沙做成的东西来欺骗我大唐的钱财!”李恪看着眼前的那些沙子,有些恨恨的说道。
“这就叫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夏鸿升对李家三人组说道:“所谓技术,其实也就是技艺,就是指那些在长期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技能和手段的总和。谁拥有了技术,谁就拥有了一切。打个比方来说吧,就好比西市里的那两家医馆。一家门庭若市,另一家则鲜有人问津。就是因为一家的医术好,另外一家的医术不行,所以就导致了一个生意好,一个关了门。于人是如此,于国也一样。为何陛下会严谨向突厥售卖兵器?就是因为咱们有百炼钢的技术,能做出来坚硬的兵器。咱们有这种技术,就能做出来好兵器,突厥人没有,所以他们不得不花费大力气从咱们大唐来买,得到一件铁质的兵器就爱护的不得了,陛下禁止卖给他们兵器,他们就没有好武器可以使用,打仗的时候就会因为武器不如大唐的兵卒而战败。这就是技术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技术尤为重要,有了领先的技术,就保证了这个国家能够拥有领先的地位。”
夏鸿升对李家三人组说道,希望可以借此让他们提前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在他们的心里埋下种子,潜移默化的让他们重视技术,等以后他们长大起来,就能够对大唐技术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不错,技艺的确十分重要。正是因为咱们有蒸馏酒的技术,所以只有咱们能够做出白酒来。正是因为茗香居有制作新茶的技术,所以也只有他们能做出新茶来。恩,如今静石又有了烧制琉璃的技术,整个大唐恐怕也只有咱们的窑上能烧出琉璃来。恰若静石方才所言啊!”李承乾若有所思的感叹了一句。
对,夏鸿升点了点头,回去记得把这话告诉你爹,赶紧提高匠人待遇,提升工匠的地位,重视技术的研发和保密工作啊!夏鸿升心里想到。
玻璃窑出来的头一批东西,虽然不甚完美,但是却仍旧令夏鸿升感到十分满意。因为总归还是烧出来了,而且头一次就能够烧出东西来,还是十分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情。毕竟这些东西夏鸿升也就是一知半解,提起来了听说过,可到底具体要怎么做却并不甚知晓。
夏鸿升觉得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自从回来长安之后,这事情怎么就这么顺呢?烧玻璃,一次就成功了,想要修军校,窑上就误打误撞的弄出了水泥,是不是很顺?
眼看天色已晚,众人就在夏鸿升的庄子上度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起来返回了长安。
到了长安城外,李承乾几人回城去了,夏鸿升则径自去了军校营地。那里的面积非常大,甚至周边还可以通过伐木继续扩张,建立起来一个军校,地方是足够的了。三百军士的课程和训练每天都在继续,这三百人都上过战场,真正经历过战阵厮杀,有作战经验。军校的学生定然不会只从军伍中选择,往后,抱着投笔从戎,或者想要通过军队找出路的人势必会成为报考军校的主要生源,而他们是没有经历过战阵的厮杀的。所以这三百人的战争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夏鸿升将他们的课程安排的十分繁多,因为这三百人夏鸿升并不是将他们作为学生来培养的,因其战争经验的宝贵,在夏鸿升的计划里面,待到军校的建设完成,这三百人会收到一次综合的考核,从中会选择出来少部分的人留在军校之中任教。其余的人,才会按照之前同李世民商量好的,安排到地方的军伍之中,成为一名中下级军官。
夏鸿升也没有往营地里面进去,而是骑着马绕着营地走了一圈,心中暗自规划着如何去建设一个能够体现出先进化的军校来。
首先水泥地是必须的,其次营房也应该是水泥砖石的营房。房子就照着后世里的营房盖,钢筋混凝土,有了水泥不算什么难事,大唐原本就先进炼钢技术,只需要做一些修整,另外改良一下脱碳的法子,就能够大大提高钢材的硬度、韧性和产量,大不了不盖的太高就是了。然后是操场、还有各种训练场地和器材,绿化……等等等等,这些只要能找对人去做,加上自己的从旁建议,都不是什么难事。
唯一的问题在于,逾制!
在知道庄子上的烧窑里出现了水泥之后,夏鸿升就开始构想着如何建设一个类似于后世里的军校来,图纸夏鸿升都已经画出来的差不多了,可若是那些言官、御史之类的一本奏章上去,李世民又一声逾制下来,就全都成不了现实,自己也会因此受到惩处。
可夏鸿升想要提升军人的待遇,想要提升整个社会对于军队的认同感,把军校建设的好好的,会在很大程度上吸引更多的人来报考军校,这样一来社会对军队的认识就上去了,也会引起社会对军校的关注,进而将这种关注转嫁到对于军人的关注上面来。军校意义重大,不仅是实用意义,而且还有象征意义。它不仅为大唐的军队之中输入经过系统的军事理论教育,拥有坚定的忠诚之心的新鲜血液,更象征着皇家、朝廷对军人的重视。军校之于军人,恰若国子监之于学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静石兄?……”一个声音从旁传来,夏鸿升惊醒过来,转头一看,却是马周了,见他走了过来,又拱手笑道:“哎呀,周拜见夏侯!”
夏鸿升翻了翻白眼,从马背上下来:“宾王兄来的正是时候,正好有一件事情要向宾王兄请教。”
马周笑问道:“哦?静石兄还请讲来,周定然知无不言。”
“有件事情,相想请宾王兄给出个主意。”夏鸿升对马周说道:“先前你也见了,我在纸上画的那些图样来,我本是想要依照那些图纸上的样子建造军校,可问题是,这些建筑同如今大唐的建筑全然不同,定然会被言官和御史以逾制弹劾。所以想请教宾王兄,该怎么办?”
马周眼珠转了转:“静石兄的意思是,既想要依照图样进行建造,又不想被【创建和谐家园】劾逾制?”
“我的意思是我该如何去说服陛下!”夏鸿升摇了摇头:“无非弹劾而已,只当蝇头小虫嘤嘤乱叫,关键是如何让陛下答应,还请宾王兄帮我想想,不然,就只能依制而行,放弃那些建造计划了。”
“这……”马周微微皱起了眉头来,思索了一会儿,又说道:“周也并无甚子好办法,左右都在陛下能否答应,不若静石兄干脆直面陛下,向陛下阐明依照那些图样建造的好处来。若是好处够多,让陛下欣然心动,定然可松口答应。其他旁的,也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夏鸿升叹了口气:“也好,也只能如此了。若是陛下不允,咱们便只能依制而行了。”
说话间,二人已经进入了营地里面,就见那三百军士正依照不同的班级在各自进行军事训练。半年来的军事化管理让这些人的面貌大为改观,又加上不少理论知识的学习,让他们在原本的彪悍之上又多了一份沉着。
场地上尘土飞扬,因为三百军士的训练而荡起的飞灰落满了他们的衣襟。夏鸿升缓缓扫视了一圈,然后沉声对身旁的马周说道:“宾王兄,总有一天,我要让军校成为一个天下人皆尽称好的地方,让无数人挤破脑袋都想要进入军校来进行军事学习。我要让这里成为大唐军士心目中的圣地,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大唐忠诚而坚定的脊梁!”
马周没有说话,只是同夏鸿升一起看着那一个个汗水四溅,却擦也不擦一下的军士们,或许,真的会有那么一天?
没等马周感慨些什么,夏鸿升忽而又笑起来了,转头对马周眨了眨眼睛,说道:“宾王兄,这三百士卒在军校学习了半年了,咱们是不是也该做出些成果让人看看了?要不然人家都忘记了还有这三百号人了!做出些成果,展现一下实力,才能吸引陛下的注意,才能让陛下看到这样做的好处,我们建设军校,才会得到陛下的支持啊!”
“哦?那静石兄准备如何做?”马周看看那些军士,又看看夏鸿升,好奇的问道。
夏鸿升笑了起来:“阅兵!阅兵加演习!彰显我军校生的实力与风采!”(未完待续。)
第241章 奇书
真正的阅兵,自然是做不到的,但是列成方阵整整齐齐的正步走,还是可以做到的。三百人虽然人数不多,但是贵在军容军纪,绝对胜过大唐目前的任何一支军队——至少,其他的军队连齐步走正步走都不会。
至于演习,应该好好规划规划,安排最有利于展现出军校生的各方面能力的项目和计划,尽可能好的展现出军校生的风采,军校生的出彩,必将归功于军校教育,从而就能够引起李世民的重视。毕竟,刚开始的时候虽然也是李世民答应让夏鸿升择取三百人进行试验的,可李世民终究却还是抱着一个观望的态度来。想要让李世民将这种观望的态度转变为大力支持,就得让李世民看到军校的好处。
“静石兄,这阅兵,周大约可以知道,当是观兵的意思。”回到办公室里面之后,两人做了下来在,马周向夏鸿升问道:“只是这演习,周却未曾听闻过,静石兄可否解释一二?”
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所谓演习,就是指军事演习,是在假定情况诱导下进行的作战指挥和行动的演练,也是军队在完成理论学习和基础训练之后,实施的近似实战的综合性训练,是军事训练的高级阶段。简单来说,演习就是假定一个作战目标,然后由参加演习的军队分作对抗的双方围绕作战目标进行军事抗争,模拟出一场可能发生的战争来,以达到营造的实战的氛围和环境,令在和平时的士兵体验实际战争的目的,同时也通过演习展现出一支队伍在实战之中的实际作战能力和水平。”
“原来如此,想来,静石兄是想要通过演习,来让陛下看看军校教出来的军士所具备的实力了。”马周听了夏鸿升的解释,了然的点了点头,说道。
“不错。”夏鸿升点头说道:“既然眼下正在进行体能训练,那便干脆喊其他人过来一同商量商量吧。”
马周点了点头:“好,这是咱们劳心劳力了这么长时间来,要做的头一件大事。周这便去召集了其他同仁过来商量。”
马周出去了办公室,很快,就将夏鸿升请来教那三百军士的人都给集中了过来,还有教授政治课的间谍,负责军士技能训练的特战队员等,都算作教员的行列给叫了过来。
“诸位,咱们在这里训练这三百兵卒,也已经有半年之久了。想必大家其实都心里都不明白,为什么咱们要在这里以一种全然没有过的方式去训练这些士卒。”夏鸿升扫视了一眼,然后向那一众教员说道:“今日我就给大家漏个底儿。我准备在这里建立一所学校,可不同于其他的学校的是,这所学校不交士子,只教军人。从这所学校里面走出来的人,将成为守护我大唐的钢铁脊梁,将成为我大唐军队的中流砥柱。他们不是一般的兵卒,而是掌握着先进的知识和军事能力的将领。从军校学习结束之后,他们会带着对大唐的忠诚,带着丰富的军事经验进入大唐的军队之中,成为一名名中下级的军官。诸君,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军校的教育到底有没有出来成果,是该到了检验的时候了。若是能够让陛下看到咱们这种方式的好处,就会支持咱们的军校建设。诸君,军校能否建立得起来,就在此一举,所以我希望诸君能够回去好好给学员们讲讲清楚,发动起来学员们的积极性。现在,咱们来讨论一下该如何准备阅兵和演习的事情……”
夏鸿升给众人解释了何为阅兵,何为演习,然后众人开始商讨起来如何操持安排才能够最体现出来这三百将士远优秀于其他的将士。一整天夏鸿升都没有从营地之中出来,一直到了傍晚时分,又作东请了那些教员在醉仙楼里面边吃边继续商论。其间各抒己见,到最后仍旧觉得未能完美,故而又约定了时间继续商议。夏鸿升本来想要去请教一下军旅上的那些伯伯们的建议的,因为他们久经战阵,能提供出很好的见解来。可是转念一想,若是他们知道了,定然会对李世民说起,提前知道了的话,观看的时候就没有了第一眼所带来的震撼感。所以想了想,夏鸿升还是放弃了让那帮老家伙知道的想法。
回去之后夏鸿升也一直在想着这些事情,仔细的回忆着后世里面电视上新闻里影视中所看过的阅兵和演习的东西,想起来一些就赶紧记下来一些,一直到后半夜困乏的不行了,这才躺回床上去。
原本想着第二天不用起早上朝,又不用去东宫陪李承乾上课,准备睡足一个懒觉的。可是终究还是没能如愿,因为就在夏鸿升翻了个身继续睡去的时候,外面传来了一个声音来,让他不得不从床榻上起来。
“公子,宫里来人了,说是陛下传唤您过去!”外面的小厮敲了敲门,向里面说到。
夏鸿升只得揉了揉干涩发酸的眼睛坐起了身子来,一番穿戴之后,照了照铜镜,发现自己顶着俩黑眼圈,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没有休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