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贞观帝师》-第6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夏鸿升点了点头,然后又继续说道:“回头想一想,两个月之前,你们都还是大字不识一个的白丁,可如今呢,已经能够自己拿起一本书来看的津津有味了。说话的时候,也都知道引经据典了——虽然,你们的引经据典都是从教你们识字的这些先生的话里偷学的几句不着边际的话来,不过,也总是都能识字念书了。不容易啊!诸君想想,你们刚开始的时候,便是连笔都不会握。这双手会使唤马槊,能使动横刀,能杀了侵犯大唐的敌人,能斩了掳掠百姓的异族,可就是连那一杆细小的毛笔都不会握!是谁看不起你们,说你们学习识字是没用的?段将军与我请了多少人,可他们都不愿意来教授尔等?可是这些人愿意!他们一笔一划,握住你们的手,一点一点,一撇一捺的教会了你们书写识字。记住,无论以后你们有了多大的成就,都要记住,这些人,是你们的领路人,都要感恩,感谢他们曾不辞劳苦,教会了你们。”

      夏鸿升的一番话让校台上面的十来个书生俱都激动了起来,看着夏鸿升,看着校台下的八百士兵,看着自己教授的那一班学生,此刻,这群凶悍的士卒在他们的眼里一点儿也不吓人了,满脑子都是两个月间的一点一滴,他们笨拙的学习,笨拙的施礼,笨拙的讨好;自己的苦口婆心,自己的次次讲解,自己恨铁不成钢的训斥……

      突然,就见下面的八百将士猛然间刷的一下从稍息变换成了笔挺的军姿,只见领头的队正们突然仰头齐声高喊:“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学生拜谢师尊!”

      “学生拜谢师恩!”一班的士卒刷的一下单膝跪地,两手抱拳,用最大的声音高声吼道。

      “学生拜谢师恩!”又一班的士卒刷的一些单膝跪下了。

      “学生拜谢师恩!”又是一班士卒。

      随着一声一声整齐的高呼,十几个书生带过的班级一个一个的陆续单膝跪地,拜谢他们的师恩。

      顷刻之间,整个校场之中的八百将士,全都单膝跪地,两手抱拳在前,恭恭敬敬的看着校台上面的书生们,又一次八百人齐声高呼:“学生,拜谢师恩!”

      校台上的那十几个书生此时已经激动的嘴唇哆嗦,却说不出话来了,拳头攒的紧紧的,目中含泪,热泪盈眶的看着校场中的八百士卒,身体上一阵一阵的战栗不停,那是过于激动的缘故。

      夏鸿升站在旁边,一声高呼:“各班班长,出列!”

      立刻,就见两个月里面为了方便这些书生们教授课程,而将这些士卒分成的不同班级里面的其中一人出列,跑到了前面来,在各自的先生面前站立的笔直。

      “军中无茶,却有烈酒,如同众将士之心,醇烈热血,酣畅淋漓!”夏鸿升在旁边说道:“文人为师尊敬茶,我等军人,当为师尊奉酒!来人,酒来!”

      就见旁边立刻有夏鸿升的亲兵,抱着夏鸿升自家庄子上的酒坊酿出的白酒跑步上来,将一摞白瓷碗分发到了那些士卒的手中,然后往里面倒满了白酒。

      酒香四溢,那几个将士单膝跪下,双手奉着白瓷碗高高的举过头顶,喊声如雷:“学生,拜谢师恩!向恩师奉酒,请师尊饮之!”

      那些书生也都年纪轻轻,且都是寒门士子,哪里经受过旁人如此的敬重,此刻心中激昂澎湃,空前的满足和骄傲,激动的捧起了那些士卒手中的白瓷碗来,仰头一饮而尽!

      “谢恩师授业!”随着白瓷碗中的酒水饮尽,八百将士再次吼声震天。

      那些书生激动的一个个握拳而笑,可是却泪流满面。夏鸿升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切,暗自满意的笑了起来。

      如此一来,之后邀请这些书生继续去给那三百人授课,应当会增添不少的成功率吧?

      既然那些儒生们自恃身份,不愿意前来,那我就自己培养教师,趁着这些人年轻,心还没有麻木,血也还是热的,扭转他们对待军人的观念,让他们学习新的理念和新的知识,让他们转变成为第一批在大唐传播科学的人吧!(未完待续。)

      第174章 应对

      考试成绩的统计,自有那一帮跟打了鸡血似的书生们操心,夏鸿升倒是不用担心。从皇宫里教李老二打太极拳回来之后,在军营里面转了一圈,就直接回去营帐里面了。

      段瓒刚从训练信鸽的地方回来,夏州并没有最新的消息传回,说明那里的情况稳定,而那些间谍们的行事目前还比较顺利。

      【创建和谐家园】还没有坐热,就听外面通传有人求见,说是颜师古派来的人,夏鸿升让带进来,却是颜师古跟前的侍从头子刘方了,说是让夏鸿升去国子监一趟。

      夏鸿升一听,就立刻琢磨着肯定是活字印刷的事情,于是便要离开军营,正好段瓒要去特种部队训练的地方,两人就一同出了军营,朝两个方向打马而去了。

      没花多长时间,夏鸿升就到了国子监外,到了门口正欲说话,守卫的兵卒却已经放他过去了。想来定是颜师古提前交代了,夏鸿升便径自走了进去,到了后面那日颜师古带着他去见孔颖达的地方。

      进去院落之后,敲了敲门,听见里面的回应之后,夏鸿升才推门走了进去,就见到了颜师古和孔颖达正坐在那里说话,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人,正是李纲李老大人,便上前见了礼。

      “静石啊,你看这是什么?”颜师古笑眯眯的递过来了一个东西来。

      夏鸿升上前接了过来,将外面抱着的布帛展开,扑鼻就有一股墨香袭来,翻开一看,赫然是一本他编写出来的汉语拼音教材来,竟然是印刷出来的!

      “这……”夏鸿升有些激动,既然是印刷出来的,难道是活字做出来了?

      果然,就见孔颖达笑着捋须说道:“那些【创建和谐家园】匠人这月余以来一刻不停,总算是在前天将常用的活字都篆刻出来了,还同时刻了拼音的活字来。静石你手中的这本,可是用活字印刷出的头一本书啊!”

      “多谢颜师、孔大人,学生荣幸之至!”夏鸿升躬身行了一礼。

      李纲摆了摆手,说道:“听说这活字印刷之法,与拼音韵法,皆是你所发明,也合该由你来拿这个头彩。”

      李纲说罢,颜师古和孔颖达也都点了点头,却又听颜师古转向了孔颖达说道:“我看,今日便就叫静石留下来,开始在国子监中教授拼音之法。此法学来不难,当是很快就能看出成果来,我等也好早日向陛下禀报。”

      孔颖达思量了一下,便也点头答应了,他虽然有些迂腐和保守,固守儒家文化,但是夏鸿升此举的好处显而易见,又对促进儒家文化的传播大为有利,所以孔颖达很是支持,并未做出什么反对来。

      夏鸿升对讲课倒是不怕,可是对于国子监的学子就有些担心,那日里在外面等颜师古和孔颖达的时候,那个前来讨教的国子监学子,虽然被夏鸿升捉弄了一下,戏耍走了,可也说明国子监中的学子对夏鸿升是有不服的。这跟在弘文馆里面不一样,在弘文馆里面大都是熟人,相互之间关系更好一些,接触的也多,了解的就多,所以当时在弘文馆里面将标点符号,并没有人出来呛声争名之类的事情发生。可是在国子监,那可就不一样了。说到底,没有主场优势呀!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文人们相互轻视,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这些国子监里的书生这么年轻就能入国子监就学,前途无量,故而一个个的都是心高气傲的主儿。而且,同弘文馆里面大多都是皇亲国戚或者【创建和谐家园】勋贵子弟不同,国子监里面的世族人数众多,这些世族中出来的学子,继承了他们家族中的偏见,看不起寒门士子,而夏鸿升却正是出身寒门,所以夏鸿升在这里讲,他们不一定会配合。

      夏鸿升犹豫了一下,不过却还是答应了。一帮学生而已,自己还会怕了他们不成?说都能给他说哭!

      即便只是稍微犹豫了那么一下子,却还是被在场的三人看出来了,这三人岂会不知夏鸿升担心的是什么,于是就听李纲说道:“尽管去讲就是,不要顾虑太多。”

      “对,老夫等自会从旁帮衬于你,这拼音韵法乃是你所创,故而你最清楚其中诀窍,所以由你来教最为合适。”颜师古也捋须笑道:“静石你只管讲解便是了。”

      夏鸿升点点头,就这样,在结束了军营的教师生活之后,夏鸿升还没有来得及休息一下,便又迎来了国子监的教育生涯。

      好在时间并不算很长,只在国子监里面教了一天多,又领着练习了一天多,便也结束了。其间虽果然有人不服,但是有李纲、孔颖达、颜师古三人坐镇,那些不服气的人也不敢造次,只得听着了。

      不过,自然,也有用心听讲的人,比如之前去弘文馆里面听过夏鸿升讲标点符号断句之法的人,这一次就十分配合。还有一些觉得听夏鸿升讲课比听老夫子讲课要生动活跃的多的,也都十分配合。

      三天的时间下来,夏鸿升已经将拼音教给了国子监中的学子。正待要继续去给弘文馆的学子讲解拼音的时候,却意外的在弘文馆门口等来了军营中的人来。

      “夏将军,夏州来消息了。”因为是在外面,所以那个军士是压低了声音,在夏鸿升的耳边轻声说的:“加急!”

      夏鸿升眼中一凛,立刻转身朝着正待进入弘文馆中的颜师古行了一礼,说道:“颜师,军中有急事,学生恐怕要立刻离开了。”

      “哦?”颜师古听闻夏鸿升所说,很是明理的点了点头,说道:“无妨,军情要紧,快去吧。”

      夏鸿升点了点头,又对颜师古说道:“颜师,徐齐贤兄长学过拼音,之前也到军营之中帮学生教授过那些士卒拼音来,很有经验,可以请他来讲解。徐慧也一并跟着微臣学习了,她也可以进行讲解。”

      “好,老夫省得了,你速去吧,莫要耽误了军情。”颜师古点点头,说道。

      夏鸿升告罪了一声,便同那名军士迅速的离开了弘文馆,直奔军营策马而去了。

      到了军帐外面,就见段瓒也是才到,翻身下马之后同夏鸿升一起进了军帐里面,早有亲兵按着一张布条在那里等着他们了。段瓒派有信得过的段家亲兵就等在训练信鸽的地方,一旦有信鸽传递消息回来,就会立刻带回来交给夏鸿升和段瓒。

      两人接过了条子来,就加上面是用红色的朱笔写下的数字代码,果然是急件。

      段瓒立刻从身上掏出一本《孙子兵法》来,翻开之后,夏鸿升念数字代号,段瓒就从上面找到对应的字,拼在一起,很快就得到了布条上的消息的内容。

      一看之下,两人顿时大吃一惊,原来梁师都竟然从突厥处得到了一批牛羊和粮食来,然后在朔方广济粮食,施粥放粮了!如此一来,许多已经相信了之前的传言的百姓又开始改变态度了。

      夏鸿升皱起了眉头,没有想到突厥竟然会给梁师都粮食。突厥人自己都极其缺少粮食,平日里以牛羊肉为主食,粮食本就极度缺乏。而且,目前突厥内部不和,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两人互相不服对方,已经发生过好几次矛盾了,已经有矛盾激化的苗头出现。朝堂之上之前已经有人提出要趁机攻打突厥了,只是李世民觉得利州才平叛,梁师都还未灭,而且以现在的力量还难以彻底将突厥荡灭,所以就以这么做不道义的借口给暂时压下不提了。这种时候,按说颉利可汗应该不会再分出余力来支援梁师都了才是。

      “想不到突厥都到了这种地步,梁师都还能从突厥的嘴里拽一口吃食来。倒是小看这个梁师都了。”段瓒冷哼一声,说道。

      夏鸿升皱了皱眉头,觉得梁师都和突利可汗相比,显然是处理突利可汗的事情更加重要一些,这种时候分出精力来支援梁师都,他颉利可汗就不怕突利趁机为难么?

      “咱们打心理战,打舆论战,他梁师都也想这么玩,咱们就陪他玩玩。”夏鸿升冷笑一声,说道:“段兄,你记下来,等会儿编码。第一,让那些间谍继续散布传言,就说梁师都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知道自己暴虐,所以故作姿态来拉拢人心,让朔方百姓去做面对李唐大军时的炮灰。第二,命特战队员暗中入城,潜入梁师都施粥放粮的地点,在他的粮食里面下毒,不必闹出人命,泻药之类的即可,总之就是让人吃了他的粮食之后身体就会不适。第三,继续接触梁师都手下将领,最好先行策反几名,不须他们做什么展示诚意的事情,只消逃出朔方城即刻。”

      段瓒点了点头,奋笔疾书起来,然后翻着那边《孙子兵法》编成数字密码,重新录于布帛之上。

      “幸亏有信鸽来往,咱们可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梁师都的动向并将应对之法传达过去,否则,就错失了先机了。”完成之后,段瓒说道,便立刻前去施放信鸽去了。(未完待续。)

      第175章 招揽书生

      将消息送去用信鸽传出以后,段瓒回到营帐里面,见了夏鸿升,就上下打量了夏鸿升一番,然后摸了摸下巴,说道:“我觉得,你真的可以跟李大将军坐下来好好喝上一杯酒了。你那几条对策,一个比一个阴损,肯定甚合李世積大将军的心意。哈哈,干脆你去拜李世積大将军为师,学了他的阴招损路数来,到时候咱们兄弟一起去阴突厥人,岂不美哉!”

      夏鸿升翻翻白眼,知道段瓒是在开玩笑,也就没有理会他,只是想了想,对段瓒说道:“说不得,段兄,咱们恐怕还得往突厥派去一些间谍去。如今突厥内乱,颉利却还有心支援梁师都,看来颉利之心仍旧不小,犯我大唐之心未死。故而留朔方梁师都以为缓冲。梁师都此人本身没有甚子大本事,几次作战也是连番屡战屡败,可他占据的朔方一带乃是大唐针对突厥的必由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可谓咽喉地带。所以突厥才会一直支持着梁师都。有梁师都占据朔方一带,则我大唐便不便于对突厥用兵。而一旦收复朔方一带,那我朝就有了对阵突厥的后勤基地,便可以夏州为后方,进兵突厥。颉利定是看清了此间利害,方才一力支援朔方。”

      “确是如此,若我是颉利,或者突利,面对此种情形,定然也会暂且放下成见,支援朔方。”段瓒点了点头,说道:“正好,如今又有一批特战队员和间谍人员可以出师了,他们还没有经过实战,突厥那边如今不是主要,正好可以派他们过去,也算实习了。”

      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让他们过去时刻留意突厥的动向,若是有关朔方的动向,一并发回两份消息,一份发回长安,一份直接发往夏州。另外,让他们分散开来,散布谣言,继续挑拨颉利和突利的关系。最好让他们闹出些什么动静,让突厥无暇顾及朔方——当然,前提是不能够暴露出是大唐的人做的。”

      ¶Îè¶µãµãÍ·£º¡°ºÃ£¬ÎÒÁ¢¿ÌÈ¥²¼Öᣡ±

      说罢,段瓒便风风火火的大步走出去了。这点儿让夏鸿升很是羡慕,段瓒是那种一决定下来就会立刻去着手实施的那种人,与夏鸿升这个严重的拖延症患者相比,做事的效率高了不止一星半点。

      弘文馆夏鸿升也不准备再去了,看外面天气不错,就准备出去逛逛,晒晒太阳。

      孰料刚走出营帐,就见马周拿着一叠纸张迎面而来,到了他的跟前来,拱手施礼道:“夏兄,之前的考校成绩已经出来,这是所有人的名单连同成绩。”

      夏鸿升为了笼络这帮书生,与他们皆以士子相称,而不让他们照官场上的身份来称呼,是以马周称呼夏鸿升为夏兄。

      “哦?”夏鸿升一听成绩出来了,赶紧接了过来,仔细的一张纸看过去,发现这些士卒们考的居然都还不错。试卷是夏鸿升出的题,百分制,马周和那帮书生们都没有见过这种考卷,什么填空、注音、选词之类的他们都没有听说过,还以为是像士子考试那样,出一道题目,写一篇文章的,是以熟悉了几天,才将成绩批阅出来。

      “按照成绩由高往低,头前三百名士卒已经筛选出来了。”马周向夏鸿升说道。

      “很好,宾王兄,咱们这便去将这成绩张贴出来,让这些士卒们自己去看。”夏鸿升对马周说道,两人一道前往校场,夏鸿升又差人寻了浆糊来,将成绩单张贴了出来。

      校场上面正在训练的士卒们,虽然一个个的仍旧在训练着,可是眼神明显已经跑到这边来了,都一个个紧巴巴的瞅着那一墙纸张。见此情景,夏鸿升笑了笑,走上了校台,命人擂鼓。随着鼓声,那些士卒迅速的变换队形,【创建和谐家园】了起来。

      “之前的成绩,今日已经张贴出来了,待会儿散去之后,尔等可自取寻找你们的成绩。”夏鸿升在校台上朗声说道:“还是那天考前动员上说的话,前三百名的,恭喜你们,后面的,也不要灰心,你们还有机会,且比之其他的士卒,一定是优先的,继续努力便是。尔等查看了自己的成绩之后,若是对自己取得的分数有所疑问的话,可以去找教自己的先生申请,然后来我这里查阅试卷,看看有没有改错的地方,有没有分数计算出差错的地方。就这样,解散!”

      随着夏鸿升的“解散”二字出口,底下的那群士卒顿时哄的一下散去,如同一道洪流一般的全都向着张贴成绩单的土墙前面涌去了。

      自然,不论是古时候科举放榜,还是后世里成绩公布,向来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没过多久,校场上面就见证了这句话来。

      有人兴奋的蹦跳、大叫,手舞足蹈的,有人则黯然的摇首垂叹,一脸颓唐。

      夏鸿升转身回去营帐,这会儿还是交个那些士卒们自己的在那里抒发狂喜的激动,亦或排解落榜的失落。

      路上,夏鸿升对马周说道:“宾王兄,劳烦去把大家都叫过来,我有事情跟大家商量。”

      马周点点头,过去将那十几个书生都叫道了夏鸿升的军帐里面,夏鸿升早已让人拿去了椅子,将这些书生们让坐了下去。

      “诸位,这两个月以来,多亏了诸位兄台倾力相授,方才有了这八百士卒今日的成绩。”夏鸿升起身说道,然后拱手躬身说道:“鸿升在此拜谢各位兄台了。”

      虽说夏鸿升跟他们平日里都是以士林学子相称,可到底他还是官家的身份,这些书生也不敢就这么接受夏鸿升的拜谢,起身躬身回了礼来。

      “先前,为了教这八百个士卒学会识字,我与段都尉去求了不少的先生,却都被拒绝了。段都尉去求了他自己的师尊前来,却被他的师尊一通训斥。”夏鸿升请那些书生们继续坐下,然后又说道:“那些人看不起这些士卒,觉得他们是粗鄙之人,不配读书习字。可我与段兄不这么想,这些士卒有时候是和粗鲁,可我们一点也不觉得他们是可以鄙夷的。因为若是没有他们在战场上以死相拼,以命相搏,又哪里有我们可以在长安城中毫无后顾之忧的读书呢?所以我觉得这些人是可敬的,他们粗鲁,是因为他们大多出身贫寒,没有机会去学习圣贤之言。所以我想着教会他们识字,让他们可以去学习那些道理,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个人的休养,成为一名有文化的军人。找不来人,我就和段兄二人轮流来教,八百号人啊,两天下来,就都哑的说不出话来了。”

      夏鸿升很是唏嘘感慨的对那些书生们说道:“后来实在不行,就拜托了相熟的友人帮忙找人,于是就结实了诸位兄台,没有看不起这些士卒,没有那些愚昧的偏见,亲自前来教了那八百人读书识字。这份恩情,不论是我,还是段兄,亦或是外面那八百将士。尤其是那八百个将士——别看这些士卒粗俗,可他们确实最重情重义的人了,战场上面,他们可以为了战友用身体挡住刀剑,一命换来一命,那些自诩君子的老儒们,又有几个敢拿起刀剑去御敌卫国的?我相信,他们永生都不会忘记诸君对他们教诲的恩德。那日里的谢师仪式,不瞒诸位,就是那些士卒们想要感谢诸位的教导之恩,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合适,想要感谢诸君,可是又怕自己不知礼仪,冒犯了诸君。战场上面,都没见他们这么小心翼翼过啊!那天的话,那呼喊,那叩头,都是他们发自肺腑的。”

      “唉……是啊!说来惭愧,周之前也曾看不起过这些士卒,觉得他们说话不雅,举止粗俗。此番前来,也是因太子殿下向常将军要人,常将军推荐了周,碍于此,周才会答应来此。”马周一脸愧色的摇头说道:“刚来的时候,还想着就是教他们识几个字,尽早完成了好离开。可是这两个月下来,才发现这些士卒全然不同周之所想,不仅纪律严明,且又极其尊重我等。这两个月中,咱们走在校场里面,若不是训练的时间,那些士卒哪一个不是远远的十步开外就停下来躬身施礼,等我等过去之后才自行离去的?周方觉之前的想法实在是小人之心了。两个月的相处下来,周也是每日里见那些士卒白日里奋力刻苦的训练,晚间又就着油灯识字的,渐渐明白,没有这些人,哪里会有咱们的文士风流?怕是都忙着从外敌的刀剑下逃命,哪里还顾得上诗书歌赋?如今,周倒是希望这时日过的慢些,竟着实不想跟他们分开了!”

      “是啊!”另外一个书生也叹道:“在下也是出身寒门,什么时候曾被人如此敬重过?前几日里居然有几个士卒问我住在何处,说是以后要去拜访。不怕在下笑话,在下当时就差点抹鼻子流眼泪,真是……”

      听到书生们的话,夏鸿升后退一步,然后躬身说道:“如此,鸿升还有一事相求,想请诸位继续任教!”(未完待续。)

      第176章 军校雏形

      长安城外,渭河水畔,一片新辟出来的场子里,三百人正整整齐齐的站在那里,等待着夏鸿升的训话。

      从考试中脱颖而出的三百人,被带入了这片新开辟出来的营地里面,将成为夏鸿升构想中的军校的雏形。

      既然是为了作为军校的前驱而进行的先行探路,那么夏鸿升就打算直接在各个方面开始以军校的方式和形式进行。反正李世民授予了夏鸿升对这三百人的全权,也就是说,对这三百人,在这片营地之中,夏鸿升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不会有人来阻止,就算是被言官弹劾,李世民也会留而不发,不加干涉。

      那十几个书生,全都答应了夏鸿升,要继续来进行教授。夏鸿升许诺回给他们发工资,也会跟他们安排住处,而且他们是自由之身,要做什么事情夏鸿升都不会阻拦。夏鸿升知道,这些书生还是要去考科举的,所以只让他们将此当作副业就好,该读书学习还读书学习,该参加科举还参加科举,只是平日里每日给这些人上几节课就好。

      在夏鸿升的分工里面,这些书生主要负责这三百人的基础文化课程,夏鸿升另外从特战部队要来了几个人,负责这三百人的军事技能相关方面的实践课程,以及日常的军事训练。又从那些间谍中拉过来了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另外的军事理论方面的相关内容,则由夏鸿升暂时进行,以后夏鸿升的目标是挖来些退休的老将军们来教授。如此一来,先行的课程试验就这么暂定下来了。

      分班排课,夏鸿升很熟溜的事情呀,三百号人分配完毕之后,基本上这些书生们两人负责管理一个班级,也不会很忙。

      开学典礼,李世民当然请不来了,其他的将军们还不知道夏鸿升具体要干嘛,夏鸿升也就没有去请,于是就去找了李承乾,上去慷慨激昂的念了几段夏鸿升写好的演讲稿,听的下面的三白人一个个的激动不已,热血沸腾。

      夏鸿升自然也上去很有煽动性的来了一段讲话,而马周也作为教师代表,而代表着那些书生们上去发了言,希望同学们……不,是希望将士们继续努力学习,不仅要学习文化基础课,还有学习军事理论课,更要苦练军事技能,为大唐开疆扩土云云。

      整整一个上午忙活下来,夏鸿升发现自己还有许多事情要去处理。

      想要真的按照军校的方式运行,还有许多条件不到位,比方说宿舍,比方说食堂等等等等,许许多多。不过这也不是一时间能够急的来的,要想真的建成一所类似后世里的军校一样的学府,没有国家的支持根本不行,所以只能等到这三百人做出一些成绩来,或是让李世民从这三百人的身上看到建立军校的好处,进而大力支持的时候,夏鸿升心目中的军校才能够真正的开始转变为现实。

      当天下午就没在开课,夏鸿升给这三百人放了一下午的假,让他们回去原来军营中将铺盖之类的带过来——夏鸿升暂时还没有条件给他们盖教学楼和宿舍楼,还是只能在营帐里面。当然,也没有忘记派手下的果毅都尉带人去长安城中来回巡视,这三百人是禁止去酒楼饮酒,去青楼【创建和谐家园】的。一经发现,就会立刻撤销学员资格。

      当天中午,夏鸿升就将这些书生们请到了自己家里,让家中厨子准备好了一大桌子的菜肴来,可都是在外面的酒楼里吃不到的菜式和味道,长安城中独此一家。

      又拿出了庄子上出产的白酒,请这十几个书生好好的大吃大喝了一顿。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7 00: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