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贞观帝师》-第5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夏鸿升摆摆手笑笑:“公主不要跟我客气了,雕虫小技而已,以后若是想要,只管来找我便是。”

      “还说让我不要客气……”李丽质小声的争辩着:“夏公子才是客气呢,整日里都是公主公主的……夏公子跟三哥一样,叫我长乐便是,或者……叫,叫丽质也是可以的……”

      夏鸿升咧嘴笑笑,没有说话。

      是不是自己自作多情了?怎么感觉她……

      她可是公主啊!(未完待续。)

      第155章 玻璃

      夏鸿升送走了李家兄妹三人的第二天,就一大早的带着齐勇打马飞奔回了泾阳,连家里都没有回去,径自就跑到了窑上。现下天气还冷,窑上打蜂窝煤的人还有很多,夏鸿升叫了十来个人,准备让他们去挖河沙,这是很慢的一个过程,河沙挖出来之后还要过滤,筛出里面的总东西和粗大的砂砾,还得晒干,需要耗费很长时间。

      “公子……”齐勇喊了夏鸿升一声,夏鸿升回头看看,就见齐勇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公子,眼下下河挖沙,会冻死人的!”

      夏鸿升一愣,他一心只想着赶紧做出来玻璃来,却反倒忘记了眼下还是天寒地冻的时候,又没有机器,一切只能靠人力,不论是截流还是下去挖沙,都得靠人上,这天寒地冻的,可不是要冻死人了么!

      “说的对,我只想着快些用,却忘记这件事情了。多谢你提醒!”夏鸿升朝齐勇谢道,然后又让那些人散去,喊了窑头过来。

      窑头过来拜见了夏鸿升,这窑盖成之后就请了一个老窑头来,据说以前是哪一个大窑上的师傅,年老了想要还落叶归根,就留了徒子徒孙在那里,自己回泾阳来了。琢磨着夏家的窑就在泾阳,且能被当朝爵爷看上自己的手艺,那是荣耀啊,于是就接受了夏鸿升的邀请,来夏家的窑上了。谁知道到了窑上之后,一直都没有烧过窑,没有显露过自己的本事,跟一个吃闲饭似的,老窑头心里很是惆怅。这也怪夏鸿升,当初想着早晚要用到,于是就趁着盖作坊的人,让他们挖了窑。挖窑的人里面有一个人就介绍了自己的一个亲戚,说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窑头,夏鸿升当时想着这种烧窑这种事情,经验最为重要,一个经验丰富的窑头,能带来很大的好处,于是就未雨绸缪,先把人给占了过来再说,免得被旁人抢走。可谁知要过来之后,窑上就一直没有动静,也就没了老窑头的用武之地。

      见了老窑头过来,夏鸿升摆摆手示意他不要多礼,然后问道:“钱师傅,你烧了一辈子的窑,经验丰富。我眼下急需烧出来些东西,需要用许多河沙。你看这天冷成这样,又不能下河挖沙,你有没有什么办法?”

      老窑头看这架势,这位爵爷终于想起来还这么个烧窑,这是要烧东西了啊!一想到自己总算是派上了用场,老窑头就激动了,连忙回答:“回公子的话,窑上烧窑,肯定是要用到沙子的,平常的窑上必备的肯定有沙子。咱家的窑建成后就没有烧过东西,所以也就没有准备这些东西。若是公子急用,让徐先生跟着老汉去走一圈,到旁的窑上买些河沙来便是。”

      夏鸿升点了点头,原料能弄来了,接下来就是制作玻璃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了。这个环节若是不解决,照目前的技术而言,玻璃怎么也不可能被做出来。沙子中的二氧化硅高温熔融,形成玻璃液之后,要想做成各种形状,需要对玻璃液进行吹制。找不来会吹制的人,就只能是白搭。

      后世里看过关于人工吹制玻璃的纪录片,过程和做法倒是很了解,但那是纸上谈兵,当不得真。这是一门手艺,不是光看看纪录片就能够掌握的。

      玻璃制品其实在中国国内早在汉代就有了,不过,后来汉代平定匈奴,加强了同西域的交流,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更迭频繁,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严重的影响,波斯、希腊等中亚和欧洲文化也是在这一时期对中国有了第一次的大规模羼入。随着这些外来文化的传入,西方玻璃器大量输入中国,这种玻璃更加透明光滑,能做的大而薄,关键是硬度都要比本土工艺制出的玻璃高的多,于是本土玻璃就被取代了。

      后来宋朝的时候有个叫程大昌的人,写过一本《演繁露》,里面提起过——“然中国所铸有异于西域者,铸之中国则色甚光鲜而质则轻脆,沃以热酒,随手破裂;至其来自海泊者制差朴钝,而色亦微暗,其可异者,虽百沸汤注之,与磁银无异,了不损动,是名番琉璃也”。

      说明本土玻璃颜色光鲜,但是极其脆弱,“沃以热酒,随手破裂”,倒杯热酒就会碎掉,随手一握就能握碎,这种强度根本不能实用,而西方玻璃,则“虽百沸汤注之,与磁银无异,了不损动”,所以就淘汰了本土的玻璃。

      夏鸿升看过这个纪录片,里面说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是因为本土玻璃缺少了一道必要的工序,那就是“退火”。

      玻璃在成形过程中,内外层总存在着一定的温度差。这种温度差在玻璃制品中形成相应的应力。由于局部的、不均匀的应力的存在,使得制品的强度减弱。退火的目的就是使制品内的应力减小到可以容许的程度,能够极大的提高玻璃的强度。

      这就是夏鸿升自信自己能够通过制作玻璃赚到一大笔,甚至反向向西方倾销的原因。

      河沙的获取成本很低,远远要比西方获得原料的成本低得多。结合本土玻璃的光鲜色彩,又有西方玻璃的质地,但是售价却低,必然能够取代西方玻璃的垄断地位,甚至反而通过胡商进行反向倾销,占据西方市场!

      长安城作为一个东方的大都会,外来商人倾售货物的最主要场所之一,长安城中有大量的胡商,也肯定会有懂的吹制的工匠。

      “钱师傅,那您自己瞅个时间,找徐先生支些钱,带几个人去买些干河沙,我这样也需要找一个懂的吹制的人来,这不好找,所以你也不用急。”夏鸿升点了点头,向老窑头说道。

      老窑头一愣:“吹制?公子要烧琉璃?!”

      夏鸿升大吃一惊:“钱师傅也知道吹制?!怎么,钱师傅您会?!”

      “不会,这玩意儿怕是没几个人会。只是以前听一个胡商讲过一嘴,说什么吹琉璃的。也是个糊涂的,琉璃肯定是烧出来的,怎么能吹出来?”老窑头摇摇头叹了口气:“老汉以前烧窑的时候,倒是见过窑里有过看着像是琉璃的东西来,不过却不透亮,后来又试过两回,也没有试出个啥名堂来。但敢肯定,那琉璃也肯定是烧出来的,就是不知道是啥。”

      夏鸿升心下了然,方才老窑头说烧东西的时候有时候会用到沙子,肯定是温度够高了之后,沙子烧出玻璃了,只是他不知道那是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些沙子又有杂质,看起来也不好看。也是,谁又会想得到,那晶莹剔透美轮美奂的琉璃,却正好是用那些看似无甚子大用的沙子烧成的呢。

      若说找人,那必然还是要麻烦那俩货了,这俩人一个走白道,一个走草莽,俩人和在一起,长安城就没有他们找不到的东西,只要长安城里有。恩,这是那俩货的原话。

      可要说他们俩也没有说大话,李恪的身份高贵,又喜欢玩,结交的人许多,一打听两打听的,总能打听出门路来。刘仁实呢,放后世里就是长安城里面的一个小扛把子,让他派出小弟们去找人,这街头巷尾,三教九流,到处打听,民间的消息可多着呢,总能打听出来一些东西。再加之他手下的那些小弟又是整日在市井上胡混的,自然就更加容易。

      Ò²¾ÍÈÃËûÁ©²äÒ»¶Ù·¹µÄʶù£¬ËµÆðÀ´Õâ°ïæýç«£¬ÔÚãþÑô»¹ºÃ£¬Õâ¹ýÄêÁËÏë×ų¤°²³ÇÀïÈÈÄÖЩ£¬ÓÚÊÇסÔÚÁ˳¤°²³ÇÀïÖ®ºó£¬Õâ°ï×Óæý竿ɾÍÈýÁ½ÌìÒ»µÇÃŵģ¬¸Õ¿ªÊ¼»¹¼ñÏĺèÉýÔÚ¼ÒÀïʱȥ£¬¿Éµ½ºóÀ´£¬¾Í²»¹ÜÏĺèÉýÔÚ²»ÔÚ¼ÒÁË¡£Óкü¸´ÎÏĺèÉý»ØÈ¥¼ÒÀһ½ø¼ÒÃÅ£¬¾Í¼ûÄÇÒ»»ïæýç«ÒѾ­ÔÚ³Ô¿ªÍ濪ÁË£¬Ò»µã¶ù¶¼²»ÄÃ×Ô¼ºµ±ÍâÈË£¡

      这都是一帮勋贵子弟,不是王爷就是小公爷的,家里的下人哪里敢惹,更不敢拒绝,只能任由他们差遣。

      夏鸿升虽然头疼,但也觉得能有这么一群朋友也还好。而且,现如今夏鸿升出入这帮纨绔的家里,已经不需要通报就能直接进去了。这可不是谁都可以的。

      长安城里若说还有李恪和刘仁实他俩找不到的人,那估计其他人就更加找不到了。要真是连他俩也找不到,那夏鸿升就只好厚着脸皮入宫一趟,争取把李老二拉进这份生意里面了。里面的利润之大,就不信李老二不眼红,不恨那些胡商就这么把大唐的钱赚走。听说李老二家里也缺钱啊,据说长孙皇后都开始在后宫提倡节俭,又遣散宫女,缩减内府开支了,要是给他几成股份,想必他肯定高兴吧……不行,这事儿怎么着也得拉李老二进来,这玻璃以后想要往外出口,有李老二的股份在里面,好处自不必多说。

      感谢这里是唐朝,还没有后世明清之后那么禁锢到了骨子里!感谢李老二为了笼络天下人心而士农工商,四民并举!(未完待续。)

      第156章 夏鸿升名士风流?李老二严重警告!

      老窑头去长安附近的窑上买沙子,夏鸿升回泾阳的宅子里转了一圈,田管家给夏鸿升说了这几日家里的事情,夏鸿升没有多留,下午便又赶着回长安了。

      回去准备了一些东西,第二天往刘仁实家跑了一趟,拜见了刘弘基,然后又把找人的事情告诉给了刘仁实来,却并没有告诉刘仁实自己要干什么。懂的吹制技术的人比较难找,刘仁实也不敢保证自己能够找得到,只说会尽力试试。

      夏鸿升也知道,懂得吹制的人的确不多,甚至有可能是胡人。所以也只能让刘仁实尽力试试了。

      一连闲了好几天,只要不逢朝会,那日子就是悠闲的。一天起来去军营里转一圈,看看那些特种队员的训练,彰显一下自己作为折冲都尉的存在感。

      看着那帮训练的有模有样的特种兵们,和他们前面那面迎风招展,书写着大唐刀锋四个豪壮的大字的旗帜,是李老二亲手题写的,作为这支特种部队的名号,激励这些特战队员。

      远远的,看见夏鸿升过来了,段瓒就迎了过来,虽说如今俩人平级,都是折冲都尉,但是段瓒仍旧为夏鸿升副手,而且也是实心的对夏鸿升感到佩服,所以还是大老远的就迎了过来。

      “段兄,那三十个号人如今作为教官如何?”夏鸿升问道。

      “很好,他们毕竟有过亲身经历,又创下了那么大的功绩,对那些新队员反而更有说服力。再加上大唐刀锋的名号创出来了,许多人想要进来,好不容易入选的,谁都珍惜这次机会,训练十分刻苦,学习也很是用心。”段瓒点了点头,露出一副很是欣慰的面色来,向夏鸿升说道:“这一切,为兄之前做梦都梦不见,如今为兄在家里,说话也有了底气,父亲对瓒也算是多有赞赏。出去外面,说起是大唐刀锋的,就算是平级,到了你面前也是毕恭毕敬的,跟对待上官似的,哈哈哈哈%……”

      夏鸿升也笑了笑,打趣道:“段兄乃段老将军之子,本来不就是走到哪里都有底气?谁见了能不跟对待上官一样么!”

      ¶Îè¶¿àЦҡÁËÒ¡Í·£º¡°±ð±àÅÅΪÐÖÁË£¬Äã»á²»ÖªµÀ£¬ÄÇÊDZðÈË¿´¼Ò¸¸µÄÁ³Ã棬¸úè¶Óаë·Ö¹ØÏµ£¿¿ÉÕâ´Î²»Ò»Ñù£¬Õâ´ÎÕâ·ÝÁ³ÃæÊÇè¶×Ô¼ºÕõÀ´µÄ£¬Õâ²ÅÊÇµ×Æø°¡£¡ºèÉý£¬¶à¿÷ÁËÄ㣡¡±

      “你我兄弟,何须如此。”夏鸿升摆摆手:“对了,前段时间,我让找的那些人,配齐了没有?那百八士卒可曾开始了?”

      “这……”听到夏鸿升这么问,段瓒的面色露出了一抹惭色来,叹了口气,说道:“我找了好几个先生,听说是让来军营中教书,便都拒绝了。我说不用教会【创建和谐家园】,只消让人学会识字就行了,可还是没人愿意来,还说兵卒识字没有用处。没办法,我只好去找了师尊,却被师尊责骂了一番,说是有辱斯文,唉……”

      有辱斯文?

      夏鸿升的眉头皱了起来。

      什么叫有辱斯文?满嘴圣贤之言,却行卑鄙之事,对国家对百姓没有一点用处,只会到处唧唧歪歪对有利于国家和百姓的人与事指手画脚的腐儒,他们才是有辱斯文!这些将士保家卫国,维护着大唐的安危,教他们识几个字,有什么有辱斯文?!说这些话的人,就该在下一次突厥叩关的时候,把他们都扔到阵前,看看他们怎么斯文!

      夏鸿升冷哼了一声,说道:“不来?让他们来是看得起他们,若不是想着人多,我又何曾会需要他们那点儿不实用的酸学问!不来便罢,早晚有一天,我会叫他们后悔的。教书而已,全天下我最不怕的就是这个行当了,他们不来,我就亲自来教!”

      ¡°Ç××ÔÀ´½Ì£¿£¡¡±¶Îè¶´ó³ÔÒ»¾ª¡£

      “不错。”夏鸿升点了点头:“且叫我回去准备一套教材,捋出个纲呈来,我不仅要教会他们认字,还要教给他们何为战争,如何战争,为何战争,我要教他们成为新一代的大唐军人!真真正正的军人,而非是那个带着蔑称的兵卒!”

      段瓒看着夏鸿升,见夏鸿升的眼中满是坚决,虽然不知道夏鸿升到底要干什么,可是却被夏鸿升所感染,也用力的点了点头,说道:“对,他们不教,咱们就自己教!我也来教他们识字!”

      夏鸿升从军营之中离开之后,哪里都没有去,便径自往皇宫走去。

      李孝常叛乱期间,李世民给了夏鸿升可以不用通报直接入宫的权力,现下李孝常虽然被平定了,可这权利却也没有再收回去。夏鸿升进入了皇城,到了太极殿外,就有内侍迎了过来,告诉他李世民在东宫丽正殿中,然后便带着夏鸿升去了东宫丽正殿。到了丽正殿门外,由内侍进去通报了一声,出来传话却说让夏鸿升等待一会儿。

      约莫等了有一盏茶的功夫,就见李老二自己从丽正殿里面出来了,夏鸿升一愣,赶紧过去拜见。

      “免礼。随朕去书房。”李世民出来对夏鸿升说了一句,看看李世民的脸色,夏鸿升暗道了一声来的不是时机,李老二似乎这会儿心情有些不好。

      夏鸿升跟着李老二一同到了御书房里面,李世民坐下之后,就冷哼了一声,问夏鸿升道:“夏卿来的正是时候。朕问你,长孙安业欲图谋反,罪有应得,可眼下竟然有人替他给朕求情!你说说,这是成何体统!”

      说着,就在桌子上“啪!”的用力一拍。

      夏鸿升一愣,替长孙安业求情?谁这么缺心眼儿啊!

      不过随即便突然心中又是一动,这朝堂上跟长孙安业有关系的人不多,能在皇帝面前说上话的,也就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二人了。长孙安业以前那么对待他们,以长孙无忌的为人,是断然巴不得他能被砍了脑袋的。那么求情的人,就唯有长孙皇后了。

      嘿,这可真是……长孙安业继承家业之后,把年级小的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两人赶出了家门,多亏了高士廉的养育,二人这才没有流落街头。眼下长孙皇后竟然还给长孙安业求情了?

      “这……一方面,长孙安业欲图谋反之事一清二楚明明确确,这是事实,板上钉钉,依律当斩!”夏鸿升想了想,说道:“另一方面,长孙安业此人胸无点墨,只知嗜酒,定然是受了人教唆,才会想起来这一出的,属于被人利用,不是主谋,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不过,到底最后该怎么处置,还是要看陛下。不过,微臣以为,律法就是律法,犯法了就是犯法了。”

      “唉!那长孙安业如此待你,你却还这么……”李老二低着头幽幽的叹了口气,说了半句,突然眼睛一眯,猛地抬起了头来,一双鹰眼就撇向了夏鸿升过去。

      “呃,陛下恕罪,方才微臣想事情走了神,您刚才说什么?”夏鸿升赶紧装作一副没有听见的样子躬身问道。

      “算你识相!”李世民哪里会不明白夏鸿升的意思,冷哼了一声,又道:“说吧,又来干什么?你不来找朕,要不然,过几天朕就该去找你了!”

      “啊?!”夏鸿升大吃一惊,拜托,我哪里又招惹到您了?!

      李世民斜着眼睛乜斜了一眼夏鸿升,一副酸了吧唧的口吻说道:“朕听王德说,他去取朕装裱好的画时,看到了长乐公主也去装裱。那幅画,可是与你夏鸿升的作画手法无二啊?”

      “呃,这个……”夏鸿升脑门儿上的汗顿时就下来了:“这个,啊,那日齐贤兄长与他妹妹一道去了微臣那里,微臣就给他们画了一副。您也知道,弘文馆里面公主殿下最要好的就是那位徐慧,徐慧拿给公主殿下看,公主殿下对那种技法比较好奇,于是就来找了臣,臣就给公主殿下演示了那么一下……”

      却见李世民眉头一挑,脸上露出了一个笑容来,却怎么看怎么危险,朝夏鸿升轻声说道:“哦?怎么,还有个徐慧?对了,听闻当初在洛阳,夏卿还跟一个花魁有染,叫什么来着?月仙?哎呀,想不到夏卿年纪小小,却也是名士风流不成?”

      夏鸿升差点儿爆出一句粗口来,用词能不能斟酌下?什么叫“有染”?!我染什么了?!——可表面上却不敢有所表现,赶紧讪讪的讨好笑道:“微臣不敢,微臣年纪还小……”

      “少跟朕在这儿扯皮!朕警告你,朕的女儿还小,谁也别想着对朕的女儿动甚子歪心思!”李老二犹如一头即将张开獠牙的猛虎,两眼紧紧的瞪着夏鸿升,一字一句的说道。

      “呃,微臣并没有……”夏鸿升赶紧回道:“是,微臣知道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往后一靠,转眼间就云淡风轻,轻声问道:“好了,你今日来所为何事?”

      夏鸿升心里叹了口气:“微臣今次前来,是有两件事情想要求陛下应允!”

      “何事?讲。”李老二点了点头,说道。

      “其一,微臣这里有一桩生意,想请陛下一起来做。其二,臣为折冲都尉,手下八百将士,臣想求陛下许臣全权,对其实行军官教育。”夏鸿升深吸了一口气,说道。

      李世民半晌没有回话,良久,才面无表情的说道:“给朕一个让朕满意的解释,否则,就凭这两句话,朕就可以将你削官减爵,贬为庶民!”

      “多谢陛下!”夏鸿升心中松了一口气来:“微臣这就为陛下解释其中用意。”(未完待续。)

      第157章 卿不负朕,朕绝不负卿!

      夏鸿升当着李世民的面如此直白的说出来自己的目的,是在赌博。他在赌李世民到底够不够开明,到底想不想让军队强大。听到李世民让他解释,夏鸿升心里就清楚,自己赌对了。

      “微臣先给陛下解释一下何为军官教育。”夏鸿升躬身说道:“军官,是指在军队之中担任直接指挥职位的指挥人员,他们是普通士兵与上级将领之间的纽带,负责对上级将领命令的执行,以及对下级普通士卒的直接指挥带领。而军官教育,就是教导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军官,拥有出色的战斗能力和军事素养。他们要学习如何激励士气,如何根据大局自主进行军事活动,如何为了上级将领的军事目标而进行配合行动,他们要懂的如何根据手下士卒的不同长处和优势进行部署分配,发挥团体的最大化优势,他们要拥有能够独立指挥一场战役并获胜的能力。简单来说,他们不仅要能打仗,而且还要会打仗。另外,最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中下级军官是直接同数目众多的普通士卒进行接触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能够对普通士卒产生影响,所以,通过军官教育,加强对这些中下层军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最重要且必要的。”

      “思想政治教育?”李世民眼睛一眯,说道:“朕已经不是头一次从你嘴里听到这个词了,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夏鸿升躬身答道:“回禀陛下,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统治者利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受教育人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统治者利益所要求的思想意识,进而由这种思想意识去引导他们的行为,使他们的行为符合统治者的意志。”

      为了让李老二能够接受,夏鸿升故意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李世民的眼中一凝,一双眼睛就看向了夏鸿升来。夏鸿升知道李世民虽然对这些名词有些不理解,但是对它的意义却听明白了。

      “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好听一些的说法,其实,它的真正目的就是【创建和谐家园】。对中下层军官进行【创建和谐家园】,让他们的脑子里面就只有忠君报国,只有对国家对陛下狂热的信任和忠诚,并心甘情愿的为之奋斗,为之奉献,为之牺牲。然后通过他们去管理和引导底层普通士卒,将这种思想扩散出去。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些中下层军官的忠诚,去监督军中异动,如此一来,陛下不仅能够得到一批军事素质过硬的军官,同时还等于往军中派去了无数眼线!”夏鸿升知道李世民心里担心什么事情,所以进一步蛊惑道:“陛下,想想这次李孝常谋反的事情,若不是间谍偶然发现,那后果不堪设想。若是利州的军队中有经过了军官教育的军官在,李孝常欲图谋反的事情就不需要间谍去发现了,他会直接举报李孝常。而若是利州军中的军官全都是经受过了军官教育的军官,那李孝常他就是想反也反不成,那些士兵会自己把他抓了交给陛下!”

      李世民沉默着想了一会儿,抬起头来又问道:“夏卿的想法虽好,只是实施起来,恐怕阻力不小。夏卿此举,已然算是军中变革了,其中利害夏卿不明白,不是朕一道圣旨就可以解决的。若不小心,就算是哗变也不出乎意料。而且,那些所谓的军官,夏卿如何能够保证他们就会达到夏卿所说的那种程度?”

      “所以微臣才求陛下应允臣在那八百个人中先行进行军官教育。将那八百个人当作一个试点,如此一来,区区八百人而已,就算是引来旁人的注意,也会觉得引不起什么大风浪来,而静观其变。陛下也可以先看看效果再说。至于推广,微臣以为现下想这一步太早了,这种推广只能一步一步的蚕食,而不能大规模的铺开。”夏鸿升点了点头,对李世民说道:“至于在陛下看过了效果,若是还满意,准备推开了,那到时候微臣也有办法,让陛下的目的达成,也让那些反对的让无话可说。”

      李世民低头沉思着,夏鸿升就站在那里等待。良久,方才见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来,抬起头说道:“夏卿,你太小看那些人的小心了。八百人太多,已经足够引起足够的关注和警惕了。三百人,这是朕给你的建议,也是朕给你的最大人数。这事情夏卿想先行试验出效果来,三百人不多不少,却是正好。朕对夏卿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很感兴趣,也很像看看夏卿的【创建和谐家园】能做到什么地步,是不是果真能让朕凭添无数死士。三百人,这件事情朕准了,另外,朕会给你另外辟出一处场地来,以供这三百人之军官教育。”

      “臣谢陛下,定然不会叫陛下失望!”夏鸿升躬身笑道。

      李世民却没有笑,只是盯着夏鸿升看了一会儿,突然张口问道:“为什么?”

      “什么?”夏鸿升一愣。

      “为什么要替朕做到这一步?”李世民面无表情:“朕不过是给了一个爵位,一个从四品的军职而已。那也是你献出了马掌、马刀和制盐之法应得的而已。”

      夏鸿升沉默了,他能告诉李世民吗?自己从后世而来,回望华夏数千年,知道华夏百姓历经了多少的苦难与动乱,承受过多少次的欺凌和侮辱,刻在龙的传人骨子里的骄傲,一次又一次被践踏。汉唐盛世,属于每个中国人骨子里,血脉里潜藏而固守的骄傲和荣光。凋零了啊,即便是盛世汉唐,也终于消逝于了时间的洪流之中,只成为历史上一点璀璨的星光。希望它不再是一点星光,而是永远炫目的太阳!相信每一个中国人,若是有能够让这份荣耀汉唐永远的持续下去的机会,都会这么做的!

      夏鸿升幽幽的叹了口气,说道:“不管陛下信不信,怎么想,臣曾在睡梦中看过了太多太多的东西,看到了百姓太多太多的苦难。而陛下的大唐,会成为所有华夏人流淌在血液中,镌刻于骨头里,书写在魂灵中的骄傲。臣想要让这份骄傲永远的骄傲着啊!臣想要一个万国来朝,繁荣万世的大唐,臣想要一个日月同光,天地同辉的大唐!臣告诉过陛下,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大唐。这不是一句空话,这是臣此生注定的目标与志向。陛下对臣的来历有过怀疑,可能现下也还在怀疑着。臣自己也说不清楚,陛下可以把臣当作一件工具,当作一支画笔,陛下就做那执笔之人,以这天下江山为卷,画一副万载盛世的图卷吧!”

      说罢,夏鸿升深深的躬身弯腰下去,又说道:“如今,特战队与间谍之训练,折冲都尉段瓒已然娴熟,臣已将这方面的东西都教给了他,故而臣请辞去训练特战队员与间谍之责,专心针对梁师都展开心理战,并对这三百人实行军官教育。当然,若是段都尉有所疑问,臣可以作为顾问,帮段都尉进行解答调整。”

      李世民不说话了,似乎在评判夏鸿升方才说的话是真是假。

      良久,李世民才叹了口气,说道:“也罢,就如夏卿所言吧。不过夏卿记住,你若不负朕,朕便绝不负卿!”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6 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