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贞观帝师》-第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那小弟就厚着脸皮说了……”夏鸿升拱拱手:“小弟想要打制几口铁锅,却无奈不认得好铁匠。眼下马上就要到颜师坐下听讲,不能再听我师尊之言了,于是也想要收几斤茶叶孝敬师尊,却又不通晓其中的门道。小弟钱财已经备好,只想请白师兄派一下人来,带着小弟同去便是,小弟付钱,白师兄的人只需要随着小弟同去带个路,提醒几句,不教小弟受了诓骗即可。”

      嘿,小子,想要借白家的名头来方便自己行事么?这鸾州城之中,谁不知道我白家是此间第一大家族,便是到了东都洛阳,也是有产业在的。鸾州城里的那些小商户们,看到白家下人,自然以为是白家要这些东西,恐怕为了巴结,这些不值钱的东西,一开口就要免去一半的钱财来,好落个人情。这人情债白家背了,却要他得到了甜头,真是好心思啊!白建之心中哂笑,眼珠一转,手一摆,说道:“区区几口铁锅,几斤茶叶而已,夏师弟却原是为这个费心?哈哈,小师弟不懂的里面的门道,的确容易吃亏,那茶行里以次充好的大有人在呢!也罢,也不要什么下人去了,我今日与夏师弟相交,方觉夏师弟甚合为兄,这些东西夏师弟且莫要操心,这鸾州城最好的铁匠,吃的大多是白家嘴里的饭,茶叶更是简单,家中便有上好的茶叶来。今日散学,便会有人带着茶叶和铁匠自去夏师弟家里。”

      白建之话说的十分大气,又说了几句,洋洋得意的摆着手里的书本离开学室了。

      哼哼,夏鸿升也笑了起来,这种人的心思不要太好把握,这种人自认高人一等,视他人为棋子,自负又虚荣,实际上没有多少本事。几顶高帽子下去,也不需要放低身份,只要你表现的与他友好就足够了,他就会发挥自己过剩的想象力,自以为你是在巴结他了,就顿时心中满足,怎么看你怎么顺眼,只要不涉及他的自身利益,对于能让自己满足了虚荣心的人还是很大方的。夏鸿升现下在书院中名头挺盛,这会儿在白建之面前又表现的很友好,不自觉的就让白建之落到套子里了。

      傻叉,夏鸿升朝着门外哂笑了一声。几句客套话,没放低身份,更没花一分钱,就解决了打造炒锅和收茶叶的问题,就是喜欢这种冤大头啊,让人有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

      随即,夏鸿升就又苦笑着摇了摇头,千人千面,左右逢源,本是小人之道,君子不屑为之。可惜,家中败落,要想更好的生存下去,自己也只有暂时做一回小人了。

      µÚÊ®ÁùÕ ÎÒ±²ÆñÊÇÅîÝïÈË

      说来真巧,上午还想着是不是该找一个合适的由头,从书院里面退学出去做自己的事情了,还没有想到办法,考虑清楚,这到了下午,可就有一个同窗的学子收拾了书本行李,向自己的几位先生行了跪拜大礼,要离开书院了。书院里面一群的学子同窗将他围聚到了中间,不让他离开,质问他为何放着好好的圣贤书不读,那副痛心疾首苦苦规劝的模样,看得出来,这个学子平日里在书院之中很有人缘。这样的热闹不看白不看,正巧夏鸿升自己也起了想要从书院中退学的心思,就想要看看这位仁兄是为什么要退学了。冲出了学室,凑到人群近前,借着自己现【创建和谐家园】型小的优势,从一众学子之间挤进了里面去,总算是见到了想要退学的那人,一看之下大为惊讶,不是旁人,正是那日里在书院中同白建之起争执,一众学子起哄着让他夏鸿升当众作诗一首的时候,除了徐齐贤之外仅有的那位替自己开口说话了的仁兄。夏鸿升并不认识他,但是这并不妨碍夏鸿升对他有所好感,当日里那些学生要么心中不服,希望看到夏鸿升出丑,要么唯恐天下不乱,纯粹起哄看热闹,却只有这一个人替他说了句话。对于不认识不熟悉的人,能够做到这样,也很不错了。

      一大群人围着那个学子苦苦劝告,那个学子却是一脸的淡笑,一句反驳的话也不说,只是不停的拱手向劝诫自己的同窗鞠躬道谢,一看到此,夏鸿升就知道了,此人退学的主意已定,怕是这些学子们劝不回来了。周围的一众学子轮番上阵,那人好不容易等到了他们说话的空隙,方才很是恭敬的向周围鞠躬施了一礼,说道:“玄策谢过诸位同窗,诸位同窗皆是为了玄策着想,玄策哪能不知?只是如今,玄策已然明了自己心中欲求之学为何,这便要动身前去求自己心中所欲之学问了,诸位同窗,当庆玄策总算是找到了自己的路子。玄策心意已决,诸位同窗不必再劝,今日别过,后会无期,诸君珍重!”

      玄策?是王玄策?!除了他唐朝还有那一个人叫玄策的?!竟然是那在印度一人灭一国的纵横奇才王玄策?!

      夏鸿升瞪大了眼睛,历史上的牛人,听闻了无数遍,这会儿竟然见到活生生的真人了,而且还是青少年版!夏鸿升心中有些激动了起来,隔着岁月和时空,那些消逝于历史长河中的人,后人只能凭吊与感怀,拿着他们曾在这神州大地上做过的事情津津乐道,如今活生生的人就在眼前,如何能不前去结交!

      正欲上前搭话,却突然听到后面传来一阵学子们的声音,呼喊着:“山长来了!”

      围聚着王玄策的一众学子立刻散开,转身恭敬的向颜师古鞠躬行礼:“学生见过山长!”

      颜师古朝一众学子点了点头,王玄策越众而出,走至颜师古的跟前,恭恭敬敬的长跪下去,说道:“颜师,学生自幼时起至今,读书将近二十余年,自问没有一日不在苦读深思。可是每每夜深难寐,总却心中空洞如同无物,竟不知自己读书是出于何故,内心犹如蓬麻。时至今日,总算是想清楚了,学生真正心中所愿的,非是这儒家的圣贤之道,君子之言。学生真正想要学习的,是……”

      “五行阴阳开天地,纵横捭阖定生息。诸子百家称世纪,奇门鬼谷俱真经。王师兄有张仪、苏秦之志,欲成鬼谷纵横之才,小弟佩服。”王玄策的话没有说完,旁边传来了一个声音,打断了他。几句话吟出,王玄策的眼中精光大放,猛地转过了头来,惊喜的看着发声的人。

      众人也全都被这个声音所吸引了,扭头看过去,却见是夏鸿升笑意吟吟的从后面走了出来,一步步走到了王玄策的跟前,边走边说道:“小弟得知王师兄要走,于是特来相送。诸位学兄竭力挽留王师兄,岂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等随先生学习知识,就只是为了学习一些这个曰那个云的文章么?我等能在书院中进学的时间,又能有多少?小弟以为,学习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自主的去学习,才会终生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啊,便是圣贤,也无法全知全能,而圣贤何以超于凡人?无他,唯专一耳,数十年如一日专研一种学问,钻研到了极致而已。兴之所致,清风如甘霖,淡水是醴酪,兴之所失,花香却熏鼻,美酒亦毒药。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王师兄对儒家没有过多的兴趣,执着于此,注定无所成就,不能长久,相反,王师兄的兴趣在纵横之道,专研于此,将来必定又是我大唐的苏秦与张仪。”

      此时王玄策的两只眼睛,已然明亮的如同两枚灯泡了,目光灼灼的盯着夏鸿升,被夏鸿升的一番话说的激动不已,若不是有书院众位同窗,和山长在这里,恐怕就要过去拉住夏鸿升大呼知己了。

      “夏师弟,你……你怎会知道……”王玄策不明白为什么夏鸿升会知道自己的心思,明明这些心思想的通达之后,就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连师尊和山长都不知。

      却见夏鸿升笑了一笑,拱了拱手朝王玄策说道:“王师兄若想学纵横之术,离开书院之后,且直去长安拜见唐俭唐大人,之后,便看王师兄的努力了。”

      此话一出,王玄策先是一愣,接着便是喜形于色,他此时正当少年,还不是往后那个一人灭一国的纵横捭阖巧舌如簧,临危而面不改的纵横家,见夏鸿升竟然直接给他指出了一条明路来,如何能够不感激?激动之下,王玄策十分恭敬的向夏鸿升拱手作揖,深深弯下腰来,郑重的说道:“愚兄多谢夏师弟,指路之恩,当铭记于心,容日后再报!”

      “呵呵,王师兄客气,世界很大,大唐其实很小,会需要王师兄这样的纵横之材的。小弟预祝王师兄学有所成,终成纵横大家,今日送别,当以诗赠之,与王师兄共勉。”夏鸿升大笑几声,继而朗声诵道:“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春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同窗无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一首改过了几个字的诗歌念罢,夏鸿升转身即去,但愿这个王玄策,能够受到同样擅长纵横之术的唐俭的赏识,不要再像历史上那样,从印度回来之后,就了无音讯,再无消息,一代纵横捭阖的奇才,最终却只落得史书上一个洛阳人氏,生卒年不详的字句。

      而那一众学子们,却全都狂热了起来,这……这端的是一首好诗啊!诗里有积极奔放的生活热情,有慷慨激越的进取精神,尤其是那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听之闻之,如何不教人心胸激荡,热血沸腾?!对,我辈岂是蓬蒿人!书生意气,被这一句话给彻底激发了出来,一时间,满书院之中全都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放大笑来,徜徉肆恣,震荡人心,学子们竟是被那首诗中少年狂傲的豪气点燃,一个个变得朝气蓬勃,整座书院,似乎都重又焕发了生命一般,一番欣欣向荣之景象。

      那王玄策嘴里不停诵念,一遍又一遍,声音越来越大,底气越来越足,腰板挺得越来越直,心中充满了自信,狂笑几声,立刻提笔将此诗录下,细细的观摩了无数遍,这才小心翼翼的折起,收入了贴身的衣物之中。好似从那首诗中传来一股股热流,流经他的全身,令他不禁热血沸腾。

      颜师古看着书院中那一众犹如重又焕发了生命的春草一般的学子们,望向了夏鸿升已然远远离去的背影,此子,也注定不会是一个蓬蒿人啊,书院太小,容不下他,鸾州城也太小,容不下他。他应当属于长安,那个任你驰骋的地方,或许,有那么一丝可能,连长安也不行,他的舞台,可能会是这个大唐。

      颜师古苦笑着摇了摇头,往旁边随意的一扫,便立刻有侍从迅速跑了过来。颜师古交代了侍从几声,那侍从匆匆转身跑回后山院子,取了一个包裹出来,匆匆往书院外面奔去了。而颜师古在看着侍从离开之后,便回到了自己的屋中,交代一声无论是谁也不能打扰,关好了门,走到窗下的书桌跟前,取出一副绢纸来,顺手拿起了旁边的羽毛笔。刚要落笔,又幽幽一叹,放下了羽毛笔,换上了毛笔来。

      蘸饱了散发着香气的墨汁,颜师古凝望着窗外愣神一会儿,继而突然猛的落下了笔头,笔锋一转,几个苍劲有力的蝇头小楷便跃然纸上:“臣颜师古言……”

      第十七章 路在何途

      从书院里出来,夏鸿升知道,自己还是没有真正融入到大唐的生活中去。方才在书院之中,看那一众学子,看王玄策,令夏鸿升突然间生出了一种超然于外的视角来,好似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一个从上往下俯视的局外人,兴趣起来,就随手捏起王玄策这个角色帮他走了一步,兴趣过去,便又收回了手来,静静的作壁上观,下意识的,就将自己置于先知的地位,就仿佛穿越在一部非常真实,又非常漫长的历史长剧中。夏鸿升知道,自己的骨子里,还是那个存活在数千年之后的人,而不是大唐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没有摆正位置啊!夏鸿升默默摇了摇头,回去看来是不可能了,想要在这个时代好好的活下去,就要真正的融进来。可那领先了数千年的知识,每每看到落后的唐人,却总是生出一种想要改变他们的冲动。

      汉唐,汉唐,让我中华民族魂牵梦绕的两个时代,光辉照耀了华夏史册千年,他们的灭亡让多少后人扼腕叹息?

      想弥补那些历史上留下的遗憾啊,想参与到被镌刻于所有中国人血液里骄傲着的盛世汉唐,想要让这种强盛永远的维持下去,中华民族历经过的那些苦难,千万不要再有了!

      只是螳臂当车,自己这么一个小小人物,真的能够撼动历史这巨擎的车轮吗?不行!当然不行!一个人当然不行!

      可要是有很多我呢?或者说,要是有很多个,在各个领域中,都拥有像我这样,掌握者领先的知识和思想的人呢?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十万个……当大唐的社会中,都是如我一样的人,那这个大唐,该是一个多么先进而强大的大唐!

      可是,该怎么产生一百个我,一千个我,一万个我,乃至于万万个我呢?

      一个又一个的路人从夏鸿升的身侧匆匆过去,日渐西沉,天渐昏暗,夏鸿升一动不动,周围好心的商贩已然收摊了,正犹豫着走过来想要看一看这个木偶似的人来,却被旁边突然伸出的一只手给拦了下来,然后轻轻的摇了摇头。

      青石的街道上静悄悄的,只有春日尚显料峭的风轻轻淌过,天上没有月亮,幕布一样的天空缀满宝石,一闪一闪的,像是在对夏鸿升眨着眼睛。

      中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少惊才绝艳之辈,而今安在?

      带动社会发展不是一个人的工作,而是一群人不懈的努力,才可建设最美的前景。

      这一群人,要有先进的思想,要有开阔的眼界,要掌握与我同样的知识,更要超越我,到大唐的各个领域去,才能推动这架已然太过沉重的马车转向。我需要这么一群人!他们要像这儒生一样遍地都是,可他们不能像儒生一样迂腐,他们掌握着领先了数千年之久的知识和思想,他们必须把那些领先的知识和思想遍地开花。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自春秋起至今,已然遍地儒生。我为何不可仿效孔子,将科学的思想传播开来,培养出这么一群人来?

      孔夫子没有我可以看穿千年的眼光,而我却站在无数巨人的肩膀上,我的起点眼界相比唐人何其之高,我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王朝的更替,我知道封建王朝的弊病何在与脱解之道,我知道社会会朝着哪一个方向前进,我不会摧毁这两疾驰的马车,我会培养出一群人出来,然后同他们一起,改变这架马车飞奔的方向!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年少,一学之计在于基础。这群人,就从鸾州书院开始!

      天色已亮,一道朝阳万丈霞光,夏鸿升抬起了头,将那轮红日尽收眼底,胸中万千笔墨,只待手中笔成,便要以人为笔,以世界为卷,书画三千里,续写一段永远繁盛的大唐!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哈哈哈,欲以科学所传,需从少年开始。”

      “呵呵呵,静石小小年纪,就能找到自己的道之所在,老夫甚慰之,也甚是羡慕啊。方才那少年与国家之论,又令老夫大开眼界耳!想来,静石已明了自己路在何方了。”一个苍劲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夏鸿升闻声回头一看,恩?怎么回事?自己竟然没有回家,而是站在当街之上,身后的青石大街上,山长在,师尊也在,徐齐贤也在,还有几个侍从,都站在自己的身后,老山长捋着胡须,笑意吟吟的看着自己,师尊也是在捻胡须,一副骄傲的不得了的样子,徐齐贤抓耳挠腮的,激动的两眼通红,跟要吃人似的。

      “学生拜见颜师、师尊,见过徐师兄和几位大哥。”夏鸿升恭敬的弯下要来,拜见了山长与先生,又向徐齐贤和那些侍从们问了好。话音刚落,便从肚子里面传来“咕”的一声响,众人顿时笑了起来。

      “刘方去给你送茶叶,见你在路上走着走着就停了下来,似乎思考东西入了神,一时间只感内心,不觉外物,于是自己在这里守着你,又托人去书院告知了老夫,去你家告知了你嫂嫂。你需好好谢谢刘方与你徐师兄,他们在这里守了你一夜。”颜师古一边捋着胡须,一边笑道。

      夏鸿升点点头,走到了侍从刘方和徐齐贤的跟前,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说道:“夏鸿升谢过刘大哥、徐师兄的陪伴,小弟一时入了迷,忘记了脚下的路,若不是有二位守着,恐怕此时已被巡夜的武侯投进牢里了。”

      “夏公子客气了,小的侍奉颜大人久矣,见过多次颜大人思考入神,知道此时万万不可打扰,轻则扰乱思路,功亏一篑,重则坠入思障,难以自持,夏公子为颜大人【创建和谐家园】,小的只是尽了本分而已。”刘方后退了一步,同样向夏鸿升施了一礼,说道。

      夏鸿升直起了身子,一晚上的时间,终于想清楚了自己要走的道路,要达成的目的,此刻顿觉浑身舒泰,念头通达。人有了目标,就会变得不一样,此时的夏鸿升,再也没有之前自从到了这个时代之后的迷茫来,知道了自己要做什么,知道了自己要怎么去做,有了这个目标,人就轻松且活泛了起来,充满了希望。

      “一夜滴水未进,小弟现下腹中饥饿难耐,刘大哥与徐师兄在此守了小弟一夜,想必此刻也已是饥肠辘辘,且随小弟归家,由小弟亲自下厨,为诸位烹制几道美食来,还请万勿推辞。”夏鸿升向刘方和徐齐贤说道,然后又转向颜师古,鞠躬说道:“颜师,师尊,还请莫要嫌弃学生家里鄙陋,赏脸同去。”

      颜师古呵呵一笑,与先生对视一眼,说道:“那日里的叫化鸡,每每思之,也不禁口水直流,今日又有美食,自然当仁不让。”

      命夏鸿升在前面领路,颜师古自己则慢悠悠的走在后面。那道关于夏鸿升的奏折终究没有写完,少年人心性未定,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或许,把他过早的放到那个环境里面,反而会磨灭了他的灵性,亦或是揠苗助长,毕竟朝堂里污浊如斯,若是心术被带坏了,又天纵奇才,反倒会成了大唐的不幸。

      且容老夫再看几年,若此子真的德行兼备,又得仙人传授,天纵奇才,真的是一颗朱果,便到那时再带去长安。若是到了那个时候泯然众人,亦或心术坏了,成了毒瘤,那老夫就把这颗毒瘤,就地掐死在这鸾州城中。不要怪老夫心狠啊,你既得仙人造化,传授仙家知识,成长起来,于我大唐来说,不是大机缘,便是大危机,这天下黎民方才脱离了战乱,老夫绝对不会叫这天下再陷入乱局!

      颜师古幽幽一叹,继续趋步向前。

      鸾州城不大,临近城门不远,就是贫民居住的地方,夏鸿升带着众人到了自己家里,嫂嫂已然早起上集市走了,一众人进去,夏鸿升和侍从刘方搬来几把胡櫈来,唐朝还还没有带着靠背的椅子,夏鸿升这次让张老汉给做小吃车和马扎小桌子之类的时候顺带着做了两把,现下还没有成。

      看着众人坐了下来,夏鸿升这才施了一礼说道:“颜师,师尊,徐师兄,刘大哥,且等待片刻,今日学生来做一顿杀猪饭,本来,这种吃食是刚杀完猪之后,趁着猪肉新鲜来做的。今日并无杀猪,材料也有限,些许猪下水而已,倒并不是真正的杀猪饭了。”

      夏鸿升话音刚落,只见先生一脸呆愣,一副似乎觉得自己听错了的样子,徐齐贤脸色瞬间惨白,若不是山长与自己师尊都在,估计立马拔腿就跑了。颜师古一脸淡笑,无波无澜,侍从头子刘方看了看颜师古,于是也决定学着面无表情,无波无澜。

      只是,众人的心中都犯起了嘀咕,猪下水?这小子莫不是在编排我们吧?

      可是看看样子,也不像。

      只能等着看了。

      第十八章 以貌取猪是不行滴

      刘方这个侍候了别人大半辈子的人,自然不会把自己真的当成客人,有颜师古和书院先生在,他就注定只能是服务的那一方,这会儿自去烧了水,颜师古和书院先生在那里说话,他就在一旁站着,后来还是颜师古发了话,说是夏鸿升邀请他刘方和徐齐贤,是为了报一夜守护之恩,至于他自己和书院先生,则纯属是沾光蹭饭,这才让刘方也坐了下来。他们说话的功夫,徐齐贤已经往灶火跑了许多次了,自从和夏鸿升讨论过了君子远庖厨的论解之后,他就不避讳这些地方了,此刻见夏鸿升在灶火里面忙来忙去,就站在门口看着。夏鸿升冲他翻翻白眼,就不指望你一个公子哥的能过来帮忙打下手了,可你好歹别挡路啊。

      徐齐贤讪讪的摸摸鼻子笑笑,给夏鸿升让开了路来,见夏鸿升提着一桶子洗刷了许多遍,都给洗的发白了的猪下水又进去了灶火里面,这才问道:“夏师弟,这东西又丑又污,你怎么就惦记上吃这玩意儿了?又脏又臭的,怎能入得了人的口中?不是为兄骗你,那日里你买了猪下水之后,为兄就问了家里的下人,他们说,这东西吃倒是能吃,但是又腥又骚,吃起来泛着一股酸臭,师弟,你怎么会认为它是美味呢,怕不是被人骗了吧!”

      夏鸿升刚将猪肠提溜到案板上,听了徐齐贤这话不由得翻起了白眼。以貌取牲口,有些让人啼笑皆非啊。

      牛在大唐是禁止屠杀和卖牛肉的,除非是哪家的牛出了意外,又或者是老死,报以官府之后,官府还会派人来家中查访,就算牛真是病死,那主人家也要受到一定的处罚,虽然不多,但代表着官府对于民众的警告,所以牛肉只有在【创建和谐家园】宦族之中才能上得了餐桌,其他的人家想要吃牛肉,是需要等机会的。至于马,在唐朝同样很少有人食用,全因马的用途广又通晓人性,人们不忍宰杀,更何况,大唐战事频繁,别说战马了,就是挽马都不允许胡乱宰杀,所以食用的可能性更小。而在大唐这个年代,最常食用的是羊、鸡、鸭、鹅、兔、鸽等肉。而对于猪肉,它的地位几乎是处于所有大唐饲养的家畜的最底层,就是因为这家伙长的太丑,又来者不拒什么都吃,而且又懒,吃完就睡,跟唐人提倡的价值观差别太大,所以唐人就理所当然的认为,这种东西的肉是【创建和谐家园】的了。而且,他们还是没有掌握到猪肉的烹制方法,饲养的时候也有问题,肉猪是需要进行【创建和谐家园】的,【创建和谐家园】之后生长的猪肉质细嫩,味道才是最佳。

      所以在大唐百姓的眼中一向印象不佳,不过,猪肉在后世的受欢迎程度是远远甩了大唐好几条街的,更何况,用猪肉做出来的菜色同样是其他动物所不能媲美的。

      “徐哥,瞧您这话说的,凡事并不能只看外表嘛,外表丑陋,并不代表它没有内涵啊。”夏鸿升笑了笑,一边手下不停,熟练的炮制着手中的猪肉,一边转头调笑似的朝徐齐贤说道。

      “嘿,夏师弟,你可少拿这些话儿来糊弄哥哥!还内涵?难道这猪还能吟诗作对不成!”徐齐贤挤挤眼睛嘿嘿一笑,说道。

      夏鸿升手中的活也不停下,只是略微提高了一些声音来,向徐齐贤说道:“徐师兄,你这可是以貌取猪了,这猪虽然看似懒散,实则十分聪明,外面虽然难看,但你可知道,这猪全身都是宝?这猪皮可以用来做鞋子,结实保暖;而猪鬃可以用来做刷子,牢固不掉毛。而且,猪的全身皆可以吃,而且若能调理得好,都是上佳的美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猪的生长期很快,而且繁殖能力也强,耐粗食,什么都吃,好养活,而且一头猪成熟之后,肉也要比一头羊或其他小型家畜和家禽多得多。若是这养猪之法能够推广开来,那我大唐万千清苦人家,人人皆有肉吃,便可以身体强壮,徐师兄,你可知道为何草原上的那些蛮子和胡人那么壮硕?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粮食,只能吃肉,吃肉多了,身体自然就会变得强壮,最起码,不会再有那么多人受那一到暗处就看不清楚眼前景物的病症来。所以说啊,这猪不但不是祸害,不但不【创建和谐家园】,反而是宝贝,只是一直被人误解了。”

      话音刚落,徐齐贤还未来得及开口,就听一个声音在院子里面传了过来:“呵呵,老夫倒没想到过,这猪肉竟然有这么大的作用。嗯,我大唐平民百姓家中,确实多以养猪,就是因为它个头大,肉多,而且耐粗食。不过,其他的那些作用倒是没人发现,再者,畜类嘛,都是这么养的,静石说饲养方法不当,难道这养猪还有什么说道不成?……至于这猪肉的味道,老夫倒是未曾尝过。不过,有那道叫化鸡在前,老夫倒是对静石的手艺很有把握,也罢,今日,咱们就一起再尝尝这静石口中的美味吧!”

      夏鸿升听了颜师古的话,手中更加卖力了,他有求于颜师古,准备好好做一顿美食,喂饱了颜师古的肚子之后,再来开口,想必有美食垫底,可能会好说话一些吧?

      那天没有仔细翻看,今天拿出来料理,才发现那个屠户真是实在,猪下水一点儿不少,肚子里面能有的基本上都在这儿了,那两条肉,也是上好的五花肉,下水里面竟然还埋着几大根猪骨,想来时屠户觉得自己卖了猪下水,实在是心里有愧,所以额外送的就特别多的缘故。真是好人啊,越来越喜欢这么有原则的唐人了。

      暴炒腰花、回锅肉、宫爆肉筋、红烧肉、脆皮大肠,爆炒猪肝儿……家里还又几个萝卜,于是又有了一道猪肉炖萝卜。又用那几根大骨头来熬了骨头汤,捞出来骨头让人啃,肉汤留着嫂嫂回来了做菜用。一阵阵浓郁的肉香从灶火里不停飘散出来,扒在门框上的徐齐贤口水都快要滴出来了,不停地吸着鼻子,脸上尽是陶醉之色。

      一顿饭从早上做到了中午,菜盘子一道道的摆上了桌,每掀开一个盖菜的盘子,都会让几个人一脸的讶然与低呼,诱人的香味和视觉欣赏,连颜师古老爷子都忍不住吞开了口水。不过,山长老爷子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远近的瞅来瞅去,瞅了半天,这才拿起筷子来,挟起了一筷卖相最漂亮的红烧肉来,朝嘴里一丢,愣了半天,抿了半天,之后,才满足地长叹了口气,下意识地朝夏鸿升问道:“静石,这……这些东西都是用猪肉烹制出来的?”

      “山长,师尊,学生对夏师弟的手艺实在是心服口服了,这猪肉软糯可口,香延绵长,实在是人间美味,山长,师尊,请用!”徐齐贤嘴里话说道的十分恭敬大气,可是不停勾动的喉头,和挪都挪不开了的眼睛,则暴露了他的意图。你们俩长辈倒是快动筷子啊,要不然我们也不敢开吃!

      众人让过几句,便各自下筷了,徐齐贤大口大口的夹菜,刘方也是,这时候他俩都已经快要忘记了礼仪了,手速越来越快,油光满面的,嘴里还不停的向自己先生和颜师古劝菜。

      颜师古老爷子见势头不对,也起了童心,加入了徐齐贤和刘方的你争我夺的之中,书院先生一看,也是袖子一挽,立刻加入了战团,下筷如飞,吃得啧啧有声。徐齐贤很夸张地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感叹,看他的样子,恐怕以后在餐桌上就离不开这种佳肴了。

      扫荡,鬼子进村一般的扫荡,吃光喝光啃光,桌上是一片狼藉,几个人全都撑着了,就连颜师古老爷子,这位最注意形象的大儒,都下意识地摸了摸肚子打了个饱呃。徐齐贤挺着吃的圆滚滚的肚子,费力地把最后一块大肠放进了嘴里咽下去,才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般,发出了长长的一声满足的叹息。那模样,就跟乞丐抢到了肉骨头的表情没什么区别。

      “这可了不得,老夫都有些撑着了,回去得需要灌些山楂水来了。”有趣的颜老头苦笑着摇了摇头,有些烦恼的叹道:“老夫一把年纪,没想到今日却在你们这几个小辈面前大失风仪,都是这顿饭给害的!”

      夏鸿升一下没有忍住,扑哧笑了出来。

      颜老爷子很是没有好气的冲夏鸿升乜斜了过去,张口说道:“你这顽童,老夫一生君子,便是乱军阵前,又或是触动龙怒,都不曾失了风仪,却不料今日被你害的老夫晚节不保,哼,若是胆敢让老夫在外面听到了些许风声,定不叫你有好果子吃!说吧,所求何事?”

      夏鸿升咧嘴笑了起来,又博来了颜老头几个白眼,眼见颜老爷子有即将发飙的架势,赶紧恭敬的鞠躬施礼,说道:“无他,学生只希望,能在书院之中,建立一个兴趣小组而已。”

      第十九章 炒茶

      恭恭敬敬的将一众人送出了门去,见他们转过了街角,夏鸿升这才咧嘴笑着回去了家里。有些意外,他从没想过事情会变得如此容易,颜师古老爷子也不知道是怎么看出来自己的意图的,但真称得上是慧眼如炬了,想起来临走前他交代的那些话,夏鸿升就觉得高兴。侍从头子刘方叫他颜大人,而不是什么颜先生、颜师之类的,说明什么,说明这老头是有官方背景的。怪不得县太爷见了老爷子,也得恭恭敬敬的鞠躬施礼,尊称一声颜师。有了他的同意,自己在鸾州书院之中想要所行之事,阻力就会少下许多,起码,那些教习先生们,不会出面质问与阻拦自己了。而至于其他的学子们,对于夏鸿升来说不在话下,自然,也不看看我后世是做什么的,最擅长的就是对付这一帮热血小青年们。

      “静石,汝有天大机缘,得仙人梦中传授,仙人门下所学想必已足以自成一家。听闻你几番论断,与老夫胸中的圣人之言虽略有出入,但大道至简,却又至繁,无论何解,终究殊途同归。昨日你赋诗一首,赠予王玄策共勉,老夫当时已知你有效仿王玄策脱离书院之意。你昨日说的很对,世间学问何止千万,谁也不能全部学会,学贵以专,老夫不可教你,以免掺杂,坏了你的学问,到时候不伦不类,想要再登堂入室,有所成就,就不再可能了。老夫允你不须进学,自成一脉,但却不能允你脱离书院,往好里说,老夫对你心中所学甚是好奇,也想要见识一番仙家学问,看看到底与我儒学孰高孰低,也好偷学一二。往丑里说,老夫要看着你,若是你能造福一方,老夫必定弹冠相庆,把酒相贺,若是你难以自衿,一念成魔,那就休怪老夫雷霆手段!”

      这是临走前颜师古拉着夏鸿升回避了其他人,然后对夏鸿升讲的话。老头是个真正的学问人,也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啊。夏鸿升回味着老头的话,心中叹息一声,对于新的事物,不推崇,不排斥,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冷眼旁观,这的确是一代文宗该有的态度。

      颜师古,偶然通过徐齐贤知道了颜师的全名之后,苦思冥想的回忆了一个晚上,就差不多想起来这是谁了。孔夫子有【创建和谐家园】颜回,这颜家便是颜回血脉传人,一门皆学士,虽身居要职,但却不问朝堂之事,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也没有与之俱黑,只是钻研学问,恪守着自己的君子之道,唐朝的历史之所以大多可信,就是因为唐史与唐朝帝王的起居注,大都出自颜家之手,换了其他人,谁会将皇帝弑兄杀弟的丑闻和被臣下逼死了一只鸟儿来这种有损皇家颜面的事情如实的记录下来?尤其是那起居注,由颜家保管,客观的记录下皇帝的一言一行与功过是非,便是皇帝威逼利诱,强权压迫,也绝不篡改一字一句,连看都不让皇帝看上一眼,这是何等的气节与德操!

      可是,他不是该在皇宫里写起居注么?又怎么会在这小小鸾州城中做一个书院山长呢?知道了他的身份,夏鸿升就不能忽视他口中的雷霆手段。一句话,就能够让全天下的人群起攻伐,视其为败类,就能够让一门学问从此消失,拥有这种力量的,在贞观朝仅有两人,一个是孔子的后人,唐朝的大儒孔颖达,另外一个,就是这一代文宗了。

      不过,夏鸿升反倒也不怎么担心了。一个真正为了天下黎民着想的学问人,是不会棒杀一门能够造福于万民,富强于国家的学问的。不过,儒家根基已不容动摇,天下学者十有【创建和谐家园】为儒生。科学一道想要顺利发展,而又避开学派之争,在顺利的长成一株连儒学都无法撼动的参天巨树之前,仍旧需要借助儒家的羽翼才行。再者,科学太过于讲究理性,倘若没有伦理道德的束缚,那发展到极致人就会变成机器,毫无血肉人情了,也需要儒家从道德与思想上进行辅正。夏鸿升展开了一张纸来,拿出羽毛笔,在上面重重的写下了两个大字来——格物。

      夏鸿升一天都没有去书院,都在想着自己怎么把这推广开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千古至理。有了兴趣,才有想要去探求的欲望,有了这种探求的欲望,才会坚定不移的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所以,夏鸿升才想起这么一个办法来,在书院成立兴趣小组,课业之余,激发学子们对格物一道的兴趣,有了兴趣做基础,其他的就好说了。

      不过,这注定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只能一步一步,慢慢的走啊。

      夏鸿升这么给自己开解到,然后一头栽倒在了床上,直觉得自己睡了老长的一觉,无意间睡意迷蒙中嗅到了一丝炊烟,这才悠悠然醒了过来,还以为是到了早上了。出门一看,却见一轮斜阳挂在墙头,嫂嫂已经回来了,正在灶火里面忙活着。

      帮着嫂嫂忙完了灶火里的活,低头再看看墙边的桶,里面的盐水已经只剩下三分之一了。夏鸿升叹了口气,拖延症晚期,懒癌,一桶咸水生生被用完了,也没能动手试一试制盐之法。

      “嫂嫂,咱们一共有多少钱了?”吃饭的时候,夏鸿升朝自己的嫂嫂问道。

      女人放下了碗筷,走到里间取出一个包裹来,揭开之后从里面拿出一个布包,展开摊在桌子上面,高兴的笑道:“鸿升,咱家已经有三贯钱了!”

      夏鸿升一伸手,那三贯钱就到了他的手中,被他塞到了自己的怀里。

      “鸿升……”嫂嫂的语调有些变了,已然有发飙的架势。

      “我前段时间让张大爷打造了些东西,需要付钱。等铁匠来了,也要打造一些东西。张大爷的东西已经好了,我琢磨着不是明天就是后天,就能送过来。送来之后,我再给你讲讲怎么使用。”夏鸿升向女人解释道:“嫂嫂,我交给你的那几个小吃,你可会做了?”

      “当然,又不是什么难事,只是,鸿升,那些东西不像葱油饼,拿在手里就能啃,都是需要碗筷桌子坐下来吃的,咱们又没有门面,怎么卖呢?”女人很苦恼,那些东西虽然吃起来新鲜,同样是花不了几文钱就能吃个嘴里清爽利落的东西,可自己烙葱油饼要带的东西就已经够多了,没法再带着那么多的碗筷,更没有地方让人坐下吃一碗被自己的小叔子叫做豆花的饭食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4 2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