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贞观大闲人》-第9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再说一次,殴打东宫属官的人是谁?”

        宦官垂头恭谨地道:“李素。”

        “太平村那个李素?”李世民不死心地追问道。

        “是,曾经的泾阳县子,火器局监正,李素。”

        李世民迟疑道:“怎么可能?上次领人冲撞度支司才几天,朕刚刚处置过他,怎么又【创建和谐家园】了?”

        “陛下,奴婢不敢欺君,【创建和谐家园】者确是李素,据说这次李素下手特别狠,把东宫内给事胡安的四肢都废了……”

        李世民沉默片刻,脸上迅速浮起怒色:“这个,这个……混账!怎么又是他?他想要做甚?真想做长安城的恶霸不成?”

        龙颜大怒,殿内风云变色,宦官吓得双膝跪下,垂头不敢出声。

        “此事因何而起,给朕据实道来!”

        宦官急忙将事件始末道出,说得很客观,在这位雄霸天下的英主面前,宦官不敢有一字添油加醋。

        李世民听着听着,暴怒的神色渐渐冷静下来。

        “为恶者原来是东宫属官……”李世民神色迅速阴沉下来:“承乾的东宫里面,用的都是些什么人!”

        “陛下,事发之后,太子殿下已下令将内给事胡安杖毙,并谕令大理寺秉公严判。”

        李世民神情稍缓,点头道:“处置还算公允及时……”

      ¡¡¡¡Ëµ×Å˵×Å£¬ÀîÊÀÃñ߯Ãþ߯Ãþ×죬×ܾõµÃÄÄÀï²»¶Ô¾¢£¬ÏëÁËÏ룬ÉñÇéÒ»Õú£º¡°ºú°²Òѱ»ÕȱУ¬´óÀíËÂÅÐʲô£¿¡±

        这就不是宦官能回答的问题了,于是赶紧垂下头不发一语。

        李世民毕竟是英明君王,回过味后,大致明白太子的意思了,神情又变得阴沉起来。

        “太子每日在东宫做甚?”李世民忽然问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

        宦官眼皮直跳,帝王的每一句话不可能无缘无故,而这句话,绝不是他一个宦官能回答的。

        “奴婢不知……”宦官语声发颤。

        李世民缓缓点头,眼睛望向殿外刺眼的烈阳,不知在想些什么,良久,淡淡地道:“李素先关在大理寺,朕想看看,此事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是。”

        ……

        ……

        弄清事实之后,李世民暂时不想表态。认真说来李素的出手是基于公义,如今民间风气纯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事情比比皆是,贞观年间有过好几次游侠儿当街杀人的事件,皆因公义而起,虽说侠以武犯禁,然而游侠儿这种群体还真不好处置,因为他们在民间的威望不小,他们从不主动给朝廷添乱,然而一旦路见不平,杀人对他们来说也是等闲事尔,所谓律法,他们从来不放在眼里,朝廷纵想削除,亦不得不有所顾忌。

        今日李素的行为,说来也算是游侠儿的典型作风,出发点是没错的,李世民登基后最重吏治,这样的败类官员若教他碰见,他也会揍,只是李素下手太狠了,出手便废人四肢,这般狠毒心性也不知跟谁学的……

        对李世民来说,李素揍人是小事,然而李承乾那道在别人眼里看来颇为高明,在李世民眼里却昭然若揭的太子谕,却令李世民很不舒服。

        贞观元年册立太子,当时太子李承乾才八岁,那时的太子多么伶俐可爱,满朝大臣齐口称赞,谓其“丰姿峻嶷,仁孝纯深”,这八个字用在一个八岁孩子身上,足可见朝臣对其何等欣赏了,连李世民当初册立太子的诏书上也难得自夸了一句“早闻睿哲,幼观《诗》《礼》”,亦可见老爹对这个嫡长子是何等厚爱。

        然而,这个被满朝君臣厚爱的太子殿下,这一两年来却渐渐变了味道。

        今日这道太子谕不是开始,早在贞观九年时便有征兆,时年太子右庶子孔颖达,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东宫少詹事张玄素等教导辅佐东宫的臣子屡次上谏,言称太子“游玩不学,奢好声色,足智饰非”,李世民不得不开始重视了。

        东市事件李世民不表态,因为他想看看,看看这件事最后会闹到一个怎样的地步,看看太子到底是怎样的心性,这件事情是块试金石,试的不是李素,而是大唐太子。

        ……

        消息仍在长安城内蔓延。

        程府,长孙府,魏王府,牛府……长安城跟李素有过交集的权贵府上几乎全收到了消息。

        然而,收到消息后的各权贵竟然没有一家有所表示,很奇怪的现象,几乎风平浪静,不泛一丝涟漪。

        “这桩祸闯得不寻常呀……”

        程府老流氓眯着眼,露出深思的表情。

        程处默急道:“咋又被关进去了,爹你去跟陛下求求情……”

        程咬金两眼一瞪:“求啥情?大丈夫做事有担当,做的时候就该知道会有啥后果,指望外人求情,李家娃子积攒的情分经得起几次耗费?”

        “可……可也不能看他进监牢而不表示呀,咱家跟李素毕竟不一样……”

        程咬金斜睨了他一眼,懒得搭理这种蠢问题,而是拧着眉头,露出深思之色,喃喃道:“不该呀,李家娃子这次闯祸到底为了啥?上次揍度支司的郎中可以说是自污以求自保,事隔不到一月,又把人手脚废了,这次到底为了啥?揍的是东宫属官,做出这番举动无异主动跟太子结怨,以前辛苦谋划的一切岂不是白费?而且下手这么狠,李家娃子到底在想什么?”

        虽是耿直武将,毕竟也是久历风浪的老狐狸,自认识以来,李素的种种行为无不透出一股浓郁的小狐狸味道,从心智上来说,程咬金不知不觉已将李素当成了平等地位的人,所以造成了一种李素做任何事都有谋划,都有目的的错觉。

        这也是现在程咬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李素东市废东宫属官一事,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他到底图个啥?“长安小混账”的名声?已经够响亮了,何须锦上添花?……倒向魏王?这是取死之道,李素不会做这么蠢的事……以得罪太子的代价借以震慑朝臣?那就更蠢了……

        程咬金想得脑仁疼,这一次小狐狸的举动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然而他却死活没想到,李素这一次是非常单纯的闯祸,不带任何目的,没有任何谋划,只是因为无法眼睁睁看着兄弟受欺负。

        既是少年,何妨轻狂?

      第一百九十章 暗巷厮杀

        李素入狱的消息不止传进了程府,长孙府,牛府,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各府都掀起一阵不小的波澜,然而大家和程咬金的反应一样,对李素这次闯祸的举动百思不得其解。

        都是久经风浪的老狐狸,谁都不比谁缺个心眼,他们已习惯了用衡量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一件事情做与不做,全看值不值得,用句前世很流行的话来说,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而李素废了东宫属官一事,在他们心里真只是小孩斗气的表现了,明显是弊大于利的,所以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平日里表现得跟小狐狸一样,偶尔还能跟他们这些老狐狸过过招的李素今日到底怎么了?多大的仇恨令他不惜跟太子结怨,也要当街快意恩仇。

        跟程咬金的反应一样,府里掀起波澜,但对外,这些老狐狸却一字不提,也根本没做出任何为李素求情的举动。

        老狐狸们各有各的处世方式,对事情的判断也基本相同,李素当街废了东宫属官确实犯了国法,那道四平八稳的太子谕也都听说了,而程咬金等人仍旧没出手,因为他们清楚,这事没完,还不到他们这些老狐狸出手的时候,再说……李素做出如此混账事,不该关几天吗?

        该!

        ……

        ……

        一骑快马飞奔东阳公主府。

        东阳正凑在镜前贴着三叶花钿,美滋滋地准备试穿一下新裁的衣裳,好好打扮一番,下午去河滩时给他看,然后故作矜持地看着李素为自己发呆的样子,心中满满的欣悦。

        绿柳匆忙跑来,慌慌张张禀报的消息破坏了她一整天的好心情。

        “又进大理寺了?”东阳脸蛋刷地变白了。

        “嗯嗯,两个时辰前被太子左卫率的人拿进了大理寺,据说是李县子当街将一名东宫属官的四肢废了……”

        东阳的脸色更白了,颤声道:“他……怎会闯下如此大祸?”

        “因为东宫属官欺负他的兄弟,就是殿下封地旁太平村的王直。”

        东阳沉默一阵,咬了咬牙:“叫侍卫去托人,我要进大理寺看看他。”

        “殿下,您现在不能去大理寺,还有件事要做,李县子进监牢后托狱卒送出来一张字条,嘱托殿下一定要办好这件事……”

        东阳神情一振,激动地道:“字条呢?快给我!”

        绿柳将一张二指宽,折得皱巴巴的字条递上前。

        东阳急忙接过,展开一看,字条上面没有多余的话,匆匆忙忙只写了几个字,“东市,救王直。”

        字迹很熟悉,确定是李素亲笔所写无疑。

        东阳黛眉紧蹙,久久不语。

        “殿下,太子左卫率拿人之前,李素叫王直先跑了,听说受了很重的伤,李素没跑,独自一人扛下了罪名,不过太子殿下知晓真相,此事因王直而起,太子怕是不肯善罢甘休,王直藏在东市日久,太子的人马迟早会把他抓到。”

        东阳想了想,很快有了决断。

        “去告诉铁六,带十个信得过的侍卫进长安东市,想办法打听到王直的下落,然后把他弄出城,藏到我的公主府里,我就不信太子的人马敢闯我公主府!”

        平日柔弱的东阳此刻俏容凝霜,凤目含煞,娇俏的面容露出不可逼视的威严。

        ……

        长安东市。

        事发已三个多时辰了,胡商和胡女架着王直,在破落逼仄的窄巷里蹒跚而行。

        李素的猜测没错,李承乾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与此事有关联的人,此事因王直而起,李承乾断然不可能放过他。

        给大理寺下太子谕的同时,东宫内走出一队乔装成商贩的人马,迅速向长安东市扑去。

        胡商对东市地理不熟,架着王直在暗巷里七弯八拐,却始终找不到一个稳妥的躲藏位置。

        王直早已醒来,事已至此,只能按李素所说的躲起来。然而半个时辰不到,东宫的追兵已杀至。

        胡商见东宫果然派出了追兵,不由愈发惶恐,一股求生的本能驱使他领着胡女的王直拼命地逃。

        一条不知名的暗巷外,杂乱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蹒跚而行的三人心中一紧,脚步愈发急促。前方不远是巷口,出了巷口混杂在人群里,或许能有一线生机。

        三人即将走到巷口时,一道铁塔般的身影堵住了巷口的光线,阴暗的影子里,一双比冰还冷的眼睛注视着三人。

        杀气在暗巷中弥漫,低抑而令人窒息。

        王直咧嘴一笑,鲜血不停从嘴边流下,呼吸间胸腔里的痰音更明显了。

        扭过头朝无措的胡女投去留恋的一瞥,雪白的刀光在暗巷中闪现时,王直的脑海里却残留着最后一个念头。

        她真好看,比杨寡妇好看,能娶回家该多好……

        刀光如匹练,无情劈向王直的脖颈,太子下的严令,不要活口。

        在胡女惊恐的尖叫声中,一支冷箭从暗巷的另一头射出,射入那道铁塔般身影的心脏正中。

        力气仿佛在瞬间被抽空了一般,刀离王直的脖子只剩两寸却徒然停住,最后轰然倒地。

        一场厮杀,在暗巷内展开。

      ¡¡¡¡¡°¶ûµÈºÎÈË£¬¾¹¸Ò×èÄÓ¶«¹¬ËùÊô£¡¡±Ñ¹ÒÖµÄÓïÉù·ÖÍâÕøÄü¡£

        回答他的,是铺天盖地的刀光剑影。

        这是一场见不得光的厮杀,东宫和公主府所属皆有忌惮,暗巷里只听得到刀剑相交时的碰撞声,沉默的双方用自己的生命决定着一个普通人的生死。

        渐渐地,暗巷内的厮杀分晓胜负,东宫略输一阵,当五六柄横刀指向最后仅剩的两名东宫武士时,厮杀已算结束。

        搀起王直和胡商三人,抬起战死弟兄的尸首,公主府侍卫刀剑仍紧紧指着两名武士,一边缓缓后退,整个厮杀过程里,公主府侍卫没说一个字,只用刀剑做到了他们必须做到的事。

        退到巷口,身形一闪,如川流入海,混杂在东市的人群中,很快失去了踪迹。

        暗巷内,东宫仅活的两名武士脸色铁青,注视着空荡荡的巷内。

        一切平静如常,只有地上残留的鲜血告诉世人,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怎样沉默而惊心动魄的混战。

        “他们……到底是何方人马?”一名中年武士站在巷内,神情阴沉地道。

        “程家?牛家?或是……长孙家?能保李素的,只有这三家吧?”另一名武士道。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6 01: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