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谍殇之山河破碎》-第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张克清笑笑:“你没听说过就对了,我们处的办公会议刚结束不到半个小时,李主任也参加了。新成立了一个特别电讯组,组长就是这个李明华。说是归属电讯处,可是主任亲代业务由他亲自指挥。办公室的全方位电波屏蔽、设备都是主任点了头的。”

      “哎,这人是哪来的?这么神气。”

      张克清起身把虚掩着的房门关好,低声道:“听说是重庆来的,这次行动立了首功。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是吗?谢谢你老兄提醒。这个王八蛋,故意不说他是谁,想激怒我,然后在主任面前告我一状。没错,他就是安得这个心!其心可诛。唉,他有尚方宝剑,我还真得伺候。哼!君子报仇,总有一天……”

      “你想多了吧?”张克清息事宁人的劝道:“我看他没那么多的心眼,搞技术的和你们不一样,很多人都是一根筋,除了自己的专业,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

      刘泽之放低声音问道:“你真是个好好先生,都像你这样与人为善,天下就太平了。张哥,恕我多嘴问一句,他会不会抢了你的位置?分你的权,抢你的人,你可是电讯处的第二把交椅。我看他向我要的设备,什么大功率的电台、天线、监控仪,对了,他还要一辆最新式的流动电台监控车,其志不小。”

      “都是吃粮当差,无所谓抢不抢的。他要出风头,多干点,我不就清闲了吗,求之不得。他的人不用咱们管——除了他自己找的,都是日本人直接派来的,业务也是日本人移交的。”

      刘泽之点了点头:“噢,原来是这样,谢谢张大哥,这个姓李的,给我挖坑,我要是和他冲突起来,岂不连日本人也得罪了?好在来日方长,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算了吧,何必认真。对了,倪新出院了,下班后我们一起去宿舍看看他。”

      刘泽之带人先把库房里现成的东西送给了李明华,当着行政科下属的面,答应符合他要求的办公室一定在半个月内抢工完成。这之前请他们先在另外两间办公室里临时凑合一下。又向财务科打了个报告申请资金购置设备、装修办公室。李明华听完刘泽之的这番话,点了点头只说了一句:“知道了,你去忙吧。”,再无别话。这让和他平级的刘泽之大失颜面,也让在场的其他下属愤愤然大感不平。

      当天晚上,刘泽之和张克清、赵敬东一同探视刚出院的倪新。赵敬东提到了这件事:“泽之,别忙了,搞太多的菜也吃不了,过来陪我喝酒。老张和倪秘书还是滴酒不沾,你们说大男人不喝点抽点,活个什么劲?泽之,听说下午被人当众搞了个下不来台?”

      刘泽之端出一盆鱼汤:“这是最后一个,没菜了。老倪,特意给你炖的,枸杞洋参鲫鱼汤。唉,老赵,你的消息还挺灵通,少给我倒点,我烦着哪。”

      “那就是个神经病!你别理他。”赵敬东一口喝干,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老哥我陪你喝一杯,干。我听说那个人连他的顶头上司,电讯处的温处长也不放在眼里。温处长问了问他的工作进展,又说了他几句,让他注意同事间的关系,他当众就敢反驳。老温气的面红脖子粗,差点一口气没上来,憋死过去。”

      倪新笑道:“泽之,谢谢你还特意为我炖汤。老赵,你说话太夸张,一个大活人哪至于几句话就气死。泽之,那个人就那样,你别和他一般见识。”

      刘泽之笑道:“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不合群的,清高孤傲,想来有点真本事,不像我是混饭吃的。我没事,以后少来往就行了。张大哥和他一个部门,以后有的气受了。”

      张克清笑笑没有说话,低头吃饭。刘泽之又对倪新说道:“我现在开始学日语了,我看你这有本日文原版的书,《今夕物语》,借给我看看。”

      “这本书对你来说程度太深,我还有本原版的《源氏物语》,送给你吧。你的日语原本就有基础,捡起来不会很困难。其实日本的这些文化归根结底,源头都是中国,可惜我们这些不肖子孙……”

      “亏得有你这个留学日本五年的内行,否则我搞本啃不动的书,有的罪受了。倪新,你又买了一套《全宋词》,你以前不是有一套吗?版本不一样?你看看你这间宿舍,哪像个职业特工的住处,整个一个老学究的书房。”

      一顿饭吃到快九点,张克清提议道:“倪新,你还在养伤,早点休息。老赵,别喝了,我们一起收拾一下,就回去吧。”

      刘泽之落后几步:“不用,你们先走,我和老倪都住这栋楼,帮着收拾就行了。”

      二人走后,倪新笑道:“泽之,有件事,我想私下找你帮个忙。”

      “什么事,说吧,干嘛吞吞吐吐的。”

      倪新想了想说道:“听说李明华要你对他的办公室实施全面的电波屏蔽。你——能不能想个办法,能让我监控到他的对外联络。”

      刘泽之吃了一惊,怎么回事?他并不掩饰自己的情绪:“老倪,你想干什么?这是主任的意思,还是……”

      倪新答道:”你就当不是李主任的意思。“

      这话,真的是高深莫测,什么叫‘就当不是李士群的意思’?到底是不是?谁想知道李明华的对外联络情况?或者说倪新是奉的谁的命令?李士群想知道,可以直接问李明华。那么是日本人吗?日本人想知道为什么不和李士群打招呼?又为什么命令李士群的亲信倪新?刘泽之脑中飞快地分析着这错综复杂的局势,判断着自己该采取何种态度,他挠了挠头:“我没听懂。不是李主任的意思,那我可不敢干,我劝你也要三思。”

      “泽之,你信不信我不会害你?”

      “这我当然相信,可是……你等我想想。这样吧,工期紧、资金不足,难免有屏蔽不到位的地方,再说天外有天,电讯高手也不是他李明华一个人,这个王八蛋又得罪过我,我监工也不会太上心。温处长验收也不会为了李明华吹毛求疵,你说是不是?”

      倪新拍拍刘泽之的肩膀:“我就说你是个聪明人。刚才我们说的话……”

      “除了吃饭,我们什么也没说过,对不对?”

      二人相视一笑。

      刘泽之打定主意,要为倪新办这件事,倪新的目的对他也是大有好用的。但是必须找一个人顶缸。一旦事发自己可不能被抛出来做替罪羊。

      第二天一上班,走廊里,刘泽之好像是无意中和游汉波走了个对脸,游汉波叫了一声“刘科长”,侧身让路,刘泽之走过他身边又像是想起了什么,转头道:“游汉波?对吧?我正要找你,跟我来,到我办公室。”二人前后进屋,刘泽之笑道:“游先生,别客气,请坐,这两天忙吗?”

      “刚到行动一组报到,还没有安排具体工作。”

      “那就先帮我个忙,行吗?”

      “请刘科长吩咐。”

      “是这样,今天施工队已经来了,给李明华组长装修办公室。你和李组长是老熟人了,他这个人,有点不太好……再说我和他不熟,也怕交流起来有困难,想借你过来帮着监工。你们赵敬东赵组长那里我去说。”

      李明华居然被重用当了特别电讯组的组长,游汉波当然愿意攀附,何况对刘泽之,他不愿也不敢得罪。赶紧起身笑道:“游某当然愿意尽力,就怕我才疏学浅,误了事。”

      “施工队那里我都谈好了,都是经常给咱们干活的老关系了。主要是派个人在现场盯着,有什么事好尽快安排,误了李组长的事,他那个脾气……你去监工,估计李组长还会留几分老朋友的情面。那就这么说定啦,你现在就去吧。”

      本部小说来自看書罓

      第十八章 归来

      第十八章 归来

      三天后,民国29年五月2日,周成斌接到了毛人凤的密电,命令他即刻重返上海,不得有误。密电中告诉他军统派遣的特工已经分头出发前往上海。第三次重组的军统上海站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执行“逐日计划”,密电中命令周成斌不惜一切代价,在一个月之内完成该计划,否则军法从事!为此,毛人凤指示他唤醒八十六号协助行动。周成斌喜出望外,终于有了兄弟携手、并肩战斗的机会。他遵照命令当即离开驻地,五日抵达上海。当晚,他要和重庆派来的电讯专家,他的助手,军统上海站副站长在第比利斯咖啡厅接头,逐日计划的详情会由来人给他做详细的介绍。在《夏天最后一支玫瑰》的乐曲中,周成斌见到了来人——稳坐重庆军统电讯界第一把交椅,自己亲如手足的好友,李明华唯一看在眼里的师长,郭烜。直到此刻,周成斌才相信重庆此次真的是不惜血本,精锐尽出,下定决心要和李士群周旋到底。郭烜笑道:“我们就不需要对暗号了吧?成斌,从此刻起,我就是你的助手。戴老板交给我们的第一个任务——逐日行动。”

      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英国文学专业的郭烜,与其说像一个特工,不如说更像一个文质彬彬的教授,他是军统唯一在休息日穿着一袭毛蓝布长衫的特工,军统,甚至中统几乎所有的电讯人员都直接间接的受教于他。的文人朋友比特工朋友还多,与西南联大的很多教授【创建和谐家园】相交莫逆。他出生定居于香港,九一八事变后回国。从小唯一的爱好就是无线电通讯,七岁的时候成功组装了平生第一个作品:一架能收到两个台的矿石收音机。战争让他的爱好变成了职业,曾先后在美国和苏联受训。而儒雅的外表下掩藏着的是一个冷面杀手。八年前民国21年淞沪抗战,周成斌初遇郭烜,一言不合,酒后交起手来。当然,对手是自己人,又是个技术人员,周成斌不敢出全力,没想到被郭烜一个过肩摔,当众败得狼狈不堪。不打不相识,就此订交。此刻久别重逢,二人相视一笑,当年的年少轻狂,如今想起来全是温暖。

      郭烜低声说道:“我比你早来两天,按照毛先生的指示,接手了我们在上海唯一仅存的联络站:康慈教会医院,孟霄杰院长是我们的人。那家医院里有很多日本医生。其他的就要靠我们白手起家了。成斌,我在上海熟人太多,所以把电台建在了医院地下室的密室里,密室的外面是太平间的停尸房,估计要过很长一段不见天日的生活了。”

      周成斌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个意思,你的行踪我会严密控制在只有我和孟院长知道的范畴里。有日本医生是好事,可以起到掩护作用,也是坏事,你要格外小心。现在说说逐日行动吧。”

      郭烜拿出一张照片,照片的背景是一座滑雪度假屋,穿着厚厚冬装的三男一女带着雪镜、手持雪橇。“这是挪威的一个滑雪度假胜地,左边第二个男人就是我们此次行动的目标。他叫威廉史密斯,是德籍犹太人,核物理学家。我们的任务就是在上海数百万的人海中把他找出来,安全护送到重庆。”

      周成斌言简意赅的问道:“这个人现在肯定在上海吗?”

      “希特勒开始排犹的时候,史密斯先生一家是有机会全家出逃的,因为他不忍心中断在波恩大学的研究,抱着一丝侥幸心理,只送走了妻子和儿子。等到发现德国纳粹对犹太人要赶尽杀绝的时候,他紧急向美国大使馆求救,美国人冒着很大的风险,辗转护送他到了挪威。这张照片就是他在挪威和几个朋友拍摄的。德国占领挪威后,史密斯先生就此失去了下落。他的妻子,伊莉莎史密斯现在在美国人手里。据伊莉莎太太说他和史密斯先生曾有过约定,要来上海会和。美国中情局在德国的间谍得到情报,德国人也在找史密斯先生。德国政府曾经照会日本政府,请求帮助寻找。有一段时间催得很急,但是半个月前突然不再催促了。这让美国中情局更加疑心,他们全力以赴,终于破译出了德日两国情报系统的两封密电,日本人答应在六月五日将威廉史密斯移交给德国政府。也就是说目前这个人应该是在日本人手里。”

      周成斌很疑惑:“这么多国家都在找这个人,什么人这么重要?核物理?什么是核物理?”

      郭烜答道:“我接到担任上海站副站长委任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访了西南联大物理学系的所有教授,没有一个说得清楚什么是核物理,只言片语的拼凑起来,似乎和一种威力很大的武器有关联。时间太紧,没有办法进一步了解,从受命到出发,不到四十八个小时。”

      “一个月内,上海,数百万人口,找出一个人,而且是日本人极力掩饰其行踪的一个人,比登天还难……我们还有什么线索吗?”

      “目前除了这张照片,没有任何线索。毛先生说他正在派人寻找史密斯先生的妻子和儿子,已经打听到他们的行踪,正在核实。”

      二人面面相觑,想着同一个问题:从何入手?

      许久,郭烜打破沉默:“成斌,我多嘴问一句,76号,或者是日本人的特务机关,有没有我们卧底?”

      “……没有……几次试图卧底都失败了。”

      郭烜默然。又是一阵相对无言,周成斌方才开口道:“让我好好想想究竟该如何下手。老郭,我们先说点别的,你应该已经知道了,你的高足李明华投靠了76号,我上次失败一大半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你先设法监听到他的讯号。后天下午我去医院和你联络。从现在起,除非我亲自面命,没有我的亲笔手令,你不能外出。以后你我二人之间只能面对面联系,再紧急的情况也不要使用电报、电话。你这次来带来些什么装备?”

      “两部电台,还有一个助手杨爽,你认识他的,以前是你带的行动组的,后来去了长沙,前些日子撤回重庆。一笔二十根金条的活动经费。随后来的人还携带有两部电台、防身武器和数量有限的重武器。”

      “把杨爽这个人交给我,我另有安排。至于你的助手,过些日子我再安排。”

      上次惨败于李士群之手,周成斌痛定思痛,考虑成熟,决定用一个全新的模式第三次重建军统上海站,前两次的教训太惨重了。他计划由他自己亲自掌握郭烜的电台和康慈医院这个联络点。郭烜是他的备用人员,除了刘泽之的存在是个秘密,其他所有关系郭烜也会掌握,如果自己出了意外,郭烜就可以马上出山按照事先的约定接手领导上海站,不至于再次瘫痪任人宰割。再选派两名助手,一名就是他刚带到上海的李立,担任他从李智勇那里要来的人新建的三个行动组的联络。另外一名杨爽负责随后从重庆来的所有特工的联络,切断自己和这些行动小组的直接联系。这两名助手之间也不发生任何横向关系,从而确保不会第三次全军覆灭。

      他把这个想法对郭烜和盘托出:“……杨爽是你带来的人,自不必说。我会让李立知道你的存在,但是不会告诉他你所在的具体地点。如果我出了意外,你马上持我的信物,用暗号和他联系。李立联络的这三个小组即使是重庆,我也想瞒着。上次失败就是因为李明华破译了我们和重庆之间、我们几个联络站彼此之间的密码。”

      郭烜正色答道:“你这个想法很好,放心吧,我知道怎么做。临别之时,戴老板召见,老板说如果你我联手还是不能在上海立足,他从此就对李士群甘拜下风。成斌,你是知道的,戴老板一向自视甚高,视天下英雄如无物,很少如此伤怀。作为下属,我很惭愧。成斌,我当面向戴老板保证:即使赴汤蹈火,也要协助你完成逐日计划!不成功,便成仁!”

      本部小说来自看书罓

      第十九章 奇计百出

      第十九章 奇计百出

      当天午夜,周成斌向刘泽之发出了紧急召唤的信号。五月六日的上海,早晨八点,雾霾满天。上班的人陆陆续续走进76号。刘泽之逆着人流走出楼门,他算准时机,“巧遇”倪新:“倪秘书,上班啊。”

      “是啊,你干吗去?”

      “去医院看病。”

      倪新奇道:“怎么了你?这不是好好的吗?”

      “好什么啊,你看看——”刘泽之卷起衣袖,胳膊上全是红斑,一片一片的,“全身都这样,痒得一夜睡不着,越挠越多。六点多就来找值班的郭大夫,老郭看了看说他也不明白,有可能是过敏了,咱们这治不了。也是,咱们唯一能治的就是刑讯伤,熟能生巧嘛。建议我去康慈医院,那里有几个日本大夫,治疗内分泌系统的疑难病症是专家。”

      倪新笑道:“哪来的这么多牢骚?对了,那家医院的骨伤科也不错,就是太难挂号,你去了也替我预约一下,我想去看看我肩胛骨的骨伤什么时候可以拆石膏。”

      “放心吧,没问题,那我走了。”

      康慈医院花园内,清晨的薄雾中,刘泽之见到了周成斌,这是他们之间的第三次会面,彼此之间却已相识多年相交的知己。周成斌介绍了逐日计划,刘泽之静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微蹙的眉峰出卖了他的心情:和周成斌、郭烜一样,一筹莫展。

      周成斌心中暗暗叹息,本来还抱着一丝的期望:也许身在龙潭虎穴中的刘泽之,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想法,看来……他转移了话题:“重庆派遣郭烜来给我当副手,这个人你听说过吗?”

      刘泽之苦笑了一下:“当然,那谁不知道啊,戴老板的王牌,军统的骄傲,电讯奇才,听说还是李明华的老师。我和他有过一面之缘,碰过他一个大钉子。那是去年七月份,在总部会议室碰到了刚开完会的郭大主任,顺便问了他两个电讯方面的问题。没想他人家眼皮都没抬,自顾自收拾手头的文件。弄得我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尴尬极了。临走时撂下一句:这些入门级的问题,你去问电讯处任意一个实习生吧。总部怎么把他给派来了?”

      周成斌笑着解释:“他那个人就那样,你别往心里去。搞技术的,都有点清高孤傲,八年前淞沪抗战,我和他初次见面,就干过一仗。”

      “你误会了,我是说在上海随时都会有性命之忧,总部怎么会让他来冒险?万一……损失太大了。”

      “我想是因为逐日计划太重要了吧?而且上一次全军覆灭,有一大半的原因是因为李明华,而对付李明华,郭烜无疑是最佳人选。泽之,郭烜不会知道你的存在,但是如果我……你主动和他联系,继续执行逐日计划。”

      淡淡的话语中,却有着无限的沧桑。刘泽之拍了拍周成斌的肩膀:“这句没有下半句的如果,请你收回去。有些话其实不用我提醒你,做特工的,衡量胜败的标准不在于谁杀了谁。除非为了完成逐日计划,否则……你没有死亡的权力。”

      周成斌无奈的一笑:“泽之,上海太大了,可以【创建和谐家园】的地方也太多了,日军司令部、宪兵队、各大警署、各个日本的特务机关……我们那有能力一处一处的寻找?再说时间也不允许。现在最重要的是要让对手动起来,他们动起来了,我们才有机会。我想……是不是把动静闹的大一点,逼着对手转移威廉史密斯。可是我们如何才能让对手觉得我们已经掌握了【创建和谐家园】的地点哪?”

      “是啊,我想日本人应该也很重视这个人,难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我们能不能利用这种心态?让他们知道我们在寻找这个人,而且已经有了眉目。这种情况下,日本人肯定会有动作,比如转移威廉史密斯,或者是加强警戒等等……”

      周成斌点头道:“打草惊蛇?这倒是一个办法……应该怎么做才能在短期内生效哪……”

      刘泽之灵光一闪,他低头思忖,片刻之后,有了主意:“成斌,我听过李士群的课,他说一个优秀的特工,想法要和正常人不一样。你看这样好不好……”

      周成斌仔细想了想,突然笑了:“听起来匪夷所思,可行性却很强。李士群有你这么一个高足,也是他命中的劫数。我今天就着手去办,你的任务就是要把事情闹得越大越好,但是记住要保护好你自己。”

      “放心吧,我会找一个人替我出面闹事的。成斌,那我走了。”

      “哎,刚才你说是以来这里看病为名和我见面的。怎么了你?什么病?要紧吗?”

      刘泽之笑笑:“不要紧,接到联络站传达给我的你约在医院接头的指令,我找的幌子,我本来对磺胺过敏,少量服了一点,引发的过敏。”

      第三天,五月八日,大上海几乎人手一份的《申报》,在头版报名下方的醒目位置,一则中英文对照的寻人启事赫然在目:《寻人启事》

      威廉.史密斯,德籍犹太人,45岁,身高五英尺九英寸,体重约一百六十磅,灰蓝色眼珠,棕红色头发,微秃顶,连鬓胡须。左手腕处有一处近二寸长旧伤痕,讲英语、德语。

      有知其下落者,请在每日下午四时——五时到火车北站出站口,与周先生联系。酬谢美金1000元。

      76号,赵敬东来到刘泽之的办公室:“泽之,听说你找我?”

      正在翻阅报纸的刘泽之放下报纸笑道:“一大早你去哪了?我都找你两趟了。别忙忙叨叨的,坐下聊。上次我听你说你带的行动二组想换一批装备,正好,库房里新来了一批德国产的武器,我先告诉你一声,想要什么,赶紧找主任报批。”

      “泽之,还是你够朋友。来,抽根烟。我能去哪?出去执行任务了,昨天又是一个通宵,哪像你这么清闲。哎,这批装备有清单吗?我看看。”

      "我去库房给你抄一份,你坐着歇会,喝杯茶,看看报纸,等我回来。"

      半个小时后,刘泽之回到办公室:“老赵,给你清单……干嘛那?发什么呆?”

      “哦,谢谢。泽之,你看看这则寻人启事。”

      “什么启示?我看看,哇,大上海真的是满地黄金啊,1000美元,银行高级职员三年的薪水,我要是知道这个叫什么来着,哦,这里,威廉史密斯的下落,就好了。你怎么了?莫非你知道这个人?”

      赵敬东笑笑:“一天到晚,尽想着钱。你不觉得这则寻人启事很奇怪吗?你看啊,悬赏金额如此之大,这且不说,联系的地点更是奇怪,能拿出这么一大笔钱的人,会连个固定的办公室或者住址都没有吗?怎么会把联络地点设到火车站去?再说到了火车站,又怎么找这个姓周的?”

      “噢,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有点奇怪。难道是有人恶作剧?不会吧?这个位置的广告费应该挺贵的……你怎么了?想干什么?这和我们没什么关系吧?”

      赵敬东答道:“我想去报社看看,泽之,你和我一起去吧。”

      “你啊,真多事,有清闲日子不过。我不去,这样吧,你把你想要的装备勾出来,我替你向李主任打申请报告。报社你自己去。”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02:34:04